给印刷机中的辊子上墨的计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5381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给印刷机中的辊子上墨的计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独立权利要求前序部分所述的给印刷机中的辊子上墨的计量系统,该计量系统具有至少一个通向一印版滚筒的辊列,在这里,辊子可由贮存容器供应油墨或清漆。本发明可优选地被用在印刷机的输墨装置中,尤其是被用在薄膜输墨装置或虹吸输墨装置中,该印刷机输墨装置在一个墨斗辊和一后置的传墨辊之间具有一个可转动地设置的辊子。
DE3804204A1公开了一种具有薄膜辊的印刷机输墨装置。这样的薄膜辊用于油墨传送,它通过薄膜间隙(第一接触区)与墨斗辊接触并且在第二接触区中与后置辊列的传墨辊接触,从而可在墨斗辊与输墨装置辊列的传墨辊之间实现印墨的连续输送。此外,薄膜辊配置有一个与之接触的中间辊,在这里,在该中间辊后设有一个刮墨刀辊。在该刮墨刀辊上有一个可压下的刮墨刀,该刮墨刀根据印刷主题或间歇地被压向刮墨刀辊或分开。此外,被刮墨刀刮下的印墨就向后流到墨斗中。该薄膜输墨装置用于通过从输墨装置取出部分油墨而减少最小墨量,由于额外地使用辊子(中间辊、刮墨刀辊),它比较昂贵。在墨斗辊和薄膜辊以及薄膜辊和后置的传墨辊的接触区中,与所述的虹吸输墨装置相似地,在每个接触区中都出现印墨的油墨分离,这样一来,在输墨装置中,在辊子表面上出现了不平整的油墨表面形貌,从而导致承印物的印刷质量下降。
此外,DE19609946A1公开了一种印刷机,它具有一个给输墨装置的辊子上墨的涂覆装置。该涂覆装置由一个装有油墨或清漆或类似介质的贮存容器组成,它与一计量辊工作连接。该计量辊为传递油墨与一可被驱动的辊子摩擦接触,因此形成一个在其内进行油墨或清漆分离的接触区。
DE4241809A1公开了一种印刷机,它具有一个给辊子上墨的装置,该装置在压缩空气作用下沿着辊子轴向分区地将贮存容器中的油墨传送到辊子外表面上。在这样的情况下,该装置不与所属的要上墨的辊子的外表面接触。分域沉积的油墨在上了墨的辊子的外表面上产生不同的墨量,它显示出不平整的油墨表面形貌。
辊子外表面上的这种不平整表面形貌是在油墨断开时例如在从贮存容器排出油墨并撞击在辊子外表面上时形成的,或是在两个辊子的接触区中的或一个辊子与一个刮墨系统如油墨计量系统接触的接触区中的油墨分离过程(油墨层的分布)后形成的。
DE19938301A1公开了一种印刷机的输墨装置,它用于均匀地涂覆油墨。由于在通过两辊形成的辊隙中存在应力,所以,产生不均匀的油墨传递。这种应力影响了两辊辊隙中的线压力,而不同的线压力导致不均匀的油墨传递,从而在承印物上显示出涂覆不均的墨膜。为改善油墨传递,至少一个传墨辊配备有一个涂抹元件,它获得了油墨剪切作用。该涂抹元件最好配备有一个与印版滚筒相邻的着墨辊和/或一个串墨辊。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是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设计特征完成的。其它形式由从属权利要求给出。
已发现,在一接触区中的油墨(或清漆)断开(切断)后,在一油墨导向辊(该概念同样包含清漆导向辊)的外表面上,不存在均匀的油墨/清漆分布(在整个辊宽范围内)。在该辊子上有不平整的油墨(清漆)表面形貌,它的特征是在油墨导向辊外表面上存在油墨尖或油墨顶和墨凹(或清漆尖、清漆顶、清漆凹陷)。
例如,在墨斗辊中,在有另一辊如虹吸辊或薄膜辊的接触区中发生油墨分离(油墨层裂开)后,因油墨/清漆的开裂且尤其是在线状断裂时,在辊宽范围内看不到有均匀的油墨/清漆分布,只看到了墨斗辊外表面上的剩余油墨(或剩余清漆)的不平整表面形貌。这同样涉及在油墨计量系统中由油墨计量元件产生的且厚度明显分区而定的油墨区,因为在这里,因存在使油墨(清漆)分开的剪切力而也出现了油墨或清漆的断开。
本发明的第一个优点基于,在由上述油墨(清漆)断开引起的油墨(清漆)的不平整表面形貌(尖、顶和凹陷)的情况下,至少一个油墨导向(或清漆导向)辊在外周侧上配备有至少一个涂覆装置。该涂覆装置造成在油墨(或清漆)表面结构中的油墨尖或油墨顶和墨凹(或清漆尖、清漆顶、清漆凹陷)发生变形(可塑成形)。这种变形是油墨(清漆)表面结构的微小变形。在这种变形中,油墨(清漆)的表面结构使油墨尖或油墨顶(清漆尖、清漆顶)下滑到墨凹中,也就是说,在油墨组织(清漆组织)的油墨层内部进行滑移过程,这是由可塑成形引起的,从而可以在规定层厚中获得几乎是平整的表面形貌。
借助涂覆装置的可塑成形的优点是,油墨或清漆未受到剪切作用,因为剪切作用重新导致油墨不希望地断开并进而导致表面形貌的不平整。
借助涂覆装置实现的比较平整的油墨(或清漆)表面形貌使承印物上的油墨/清漆密度的变化明显减小,从而明显改善了印刷/上光或涂漆的质量。结果,最好在辊子与一后置接触区(如分离点)接触之前,在辊宽范围内,在各辊的外表面上存在油墨或剩余油墨或清漆的平整表面形貌。
通过这种涂覆装置,有利地在所属辊子如墨斗辊上平整了油墨或剩余油墨或清漆的不平整表面形貌,这样就可获得油墨或剩余油墨或清漆的均匀表面形貌,以便辊列中均匀稳定地传递油墨/清漆。
在使用涂覆装置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墨斗辊上使用涂覆装置时带来了这样的优点,即例如计量间隙(油墨计量系统如油墨滑阀与墨斗辊之间间隙)中的印墨余量明显减少地经过计量间隙。
同样有优点的是,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涂覆装置,明显抑制了尤其是在印刷过程中变化的且作为可能有的干扰参量的参数,例如印刷速度、温度、油墨量、墨斗中的液压以及印墨或清漆的粘度。
另一个优点在于,本发明的涂覆装置并不局限于用在墨斗辊上。确切地说,也可将涂覆装置布置在输墨装置的其它油墨导向(包括清漆导向在内)辊中。在此至少每个涂覆装置配置有一个辊。或者,也可给几个涂覆装置布置一个辊。
同样有利的是,借助涂覆装置被均匀平整的油墨或剩余油墨或清漆的表面在墨斗的随后进行的油墨/清漆分离(在油墨计量系统内)中导致了均匀一致的情况,或者在相邻辊子(接触区)之间导致了均匀一致的分离情况,因此,明显改善了印刷质量。随着辊子外表面上的油墨或清漆的平整,形成了可更好计量的均匀油墨层。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油墨密度(清漆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油墨计量系统的油墨计量元件与辊子微小间距调节并可实现连续墨流。
此外,本发明的输墨装置通过可独立控制的转数和或许辊子如薄膜辊的转向明显减少墨流干扰,因此可实现墨流更好地与印刷速度的匹配。
此外,根据输墨装置中的辊列的几何形状,可省掉墨辊。因此,可在分离位置少的情况下,获得在辊子上的剩余油墨或剩余清漆的均匀表面形貌,从而获得在印版滚筒上的规定墨膜层厚。由此,也就可缩短辊列。
涂覆装置用于在所属的传送油墨或清漆的辊的外表面上形成比较平整的表面形貌。在涂覆装置的区域中,要避免在相应辊子的外表面上的油墨或清漆的断开/剪切,因为否则的话会重新形成不平整的表面形貌。涂覆装置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涂覆件的一个或多个机械式涂覆装置。
例如,为了获得平整的表面形貌,可使用一个将压缩空气或鼓风吹到油墨/清漆导向辊上的空气刮墨刀,或者一个对准油墨的超声波振动系统,以便实现可塑成形。
输墨装置的至少一个辊子1-6在其外表面上如此相邻地配备有一个在一个其中进行油墨断开或油墨分离的接触区10后的涂覆装置12,即它可被压向辊子1-6外表面并且最好还可以与之分开。在这样的情况下,涂覆装置12基本上平行地遍及整个辊宽15。
在这里,涂覆装置12最好借助力F被压向所属辊子(辊子1-6)的外表面。借助涂覆装置12,最好在辊宽15范围内对油墨或剩余油墨或传送清漆的辊子1-6表面施加句云的面压力。
在一个优选设计方案中,在辊子1-6的转向上,涂覆装置12可沿其切线或割线方向被压向辊子1-6的外表面。
这样的涂覆装置12最好通过一分布于辊宽15范围内的并在辊子1-6转向上最好被沿切向地有利压下的涂覆件19形成,该涂覆件可拆卸地容纳在一支架20中并在轴向上平行于辊子1-6外表面地遍及整个辊宽15范围。涂覆件19的支架20最好在两侧支承在布置于框架中的活动接头21中,最好是可绕活动接头21的轴线转动地支承着。
在一个优选设计中,涂覆件19或涂覆装置12与至少一个支承于框架侧上的并优选可调节的压簧工作连接。尤其是,涂覆件19最好承受一个力F。或者,可使用一个例如是气动加载的工作滚筒或其它产生力F的机构来代替该压簧。同样,根据不拘,涂覆件19通过利用自重而与所属辊子1-6工作连接,而不对外表面或剩余油墨(剩余清漆)产生剪切作用。在另一设计中,涂覆装置12被布置成与辊子1-6的外表面间隔最小距离,以获得平整的表面形貌。
涂覆件19的自由端最好终止于各所属辊子1-6的表面法线N(正切点或正割点)上。在另一设计中,在辊子1-6转向上,涂覆件19沿切向略微延伸到辊子外表面上,在这里,要避免油墨或清漆的断开。
在本例子中,本发明的涂覆装置12最好至少相邻地配备有墨斗辊1(如图2所示),例如可给该墨斗辊上胶印油墨。在这样的情况下,沿具有轴线16的墨斗辊1的转向上,在一个有一相邻虹吸辊2或薄膜辊6的接触区10后且在油墨计量系统8前,可沿切向压下地设置涂覆装置12。在剩余油墨再次接触在墨斗9中的(新)油墨和油墨计量系统8之前,涂覆装置12平整了在接触区10中由虹吸辊2或薄膜辊6留在墨斗辊1外表面上的不平整的表面形貌。
因此,在墨斗辊1的转向上,给油墨计量系统8提供了在墨斗辊1外表面上的平整的油墨表面形貌,并且明显减少了在油墨计量系统8区域中可能发生的漏墨现象。此外,已通过在墨斗辊1上使用涂覆装置12而明显减少了在承印物上可能发生的油墨密度变动。在用油墨计量系统8随后对墨斗9中的印墨进行计量时,平整的表面形貌又总是导致接触区中的均匀状况,或者导致在两个辊子如墨斗辊1和虹吸辊2的接触区10中的同样的油墨分离情况。
涂覆装置12的使用并不局限于墨斗辊1。确切地说,涂覆装置12设置在输墨装置的其它辊子2-6上也是确实可行的。最好在输墨装置的辊子2-6处布置其它涂覆装置12(除了在墨斗辊上的至少一个涂覆装置12外),它们可拆卸地安置在印版滚筒上。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由这些辊子(例如在由薄膜辊6或虹吸辊2和第二串墨辊5限定的区域中)传递较大的层厚,并且通过一个或多个涂覆装置12形成的平整的表面形貌减小了在承印物上确实可能发生的密度变动。
在这一方面上,除了在墨斗辊1上布置涂覆装置12外,还可例如在虹吸辊2或薄膜辊6上布置涂覆装置12。在虹吸辊2或薄膜辊6的转向上,在有墨斗辊1的接触区10后且在后置传墨辊3(第一串墨辊)的接触区10前,最好沿虹吸辊/薄膜辊2、6转向的切向可压下地设置另一个涂覆装置12。
在另一设计中,除了至少在墨斗辊1上布置涂覆装置12外,还可为传墨辊3配置另一个涂覆装置12,在传墨辊3的转向上,在有虹吸辊2或薄膜辊6的接触区10后且在输墨装置的至少一个在传墨辊3后的辊子如至少一个匀墨辊4的接触区10前,最好沿传墨辊3转向的切向可压下地设置该涂覆装置。
在又一设计方案中,除了至少在墨斗辊1上布置涂覆装置12外,还可为输墨装置的至少一个传动辊并优选是第二串墨辊5配置另一个涂覆装置12。在串墨辊5的转向上,在有一个紧邻辊子且优选是匀墨辊4的接触区10后并且最好在有输墨装置的另一紧邻辊子的接触区10前,在被对应驱动的串墨辊5的转向上,最好可切向压下地设置至少另一个涂覆装置12。
工作原理已在图2所示的设计方案中作了说明。墨斗9装有印墨,其中沿墨斗辊1的转向浸墨并上墨。在转向上靠后的接触区10中,通过油墨计量装置8断开印墨,上有墨的墨斗辊1将剩下的印墨传送给最近的接触区10。接触区10通过墨斗辊1和虹吸辊2(或薄膜辊6)形成。在接触区10中发生油墨分离,从而墨层13按规定层厚并作为剩余油墨地留在墨斗辊1上并且具有规定层厚的墨膜被传递给虹吸辊2或薄膜辊6。
根据图4a,在接触区10后是剩余油墨(墨层13),它成在墨斗辊1的外表面上的油墨尖、油墨顶14和墨凹18的不平整表面形貌的形式。图4a示出了沿辊宽15的表面形貌,它具有第一层厚h1和例如一个油墨区17。墨斗辊1在转向上经过涂覆装置12,该涂覆装制使油墨尖、油墨顶14和墨凹18发生形状变化(可塑成形),结果,根据图4,存在一具有第二层厚h2的比较平整的表面形貌。在这样的情况下,层厚关系为h1>h2。此时,例如具有油墨区17的调节出的油墨轮廓基本上保持不变。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实施例。
本发明的主题基于,在上有墨的辊子1-6的转向上,在一个其中进行油墨断开或油墨分离的接触区10前,在辊子1-6外表面上的油墨或剩余油墨或清漆借助至少一个涂覆装置12得以平整。因此,按照输墨装置的结构,也可在其中进行油墨分离的第一接触区10前进行油墨或剩余油墨或清漆的平整。
例如图3就是这样情况,其中油墨/清漆通过与供墨装置11如油墨筒的贮存容器断开被直接传给所属辊子且优选是墨斗辊1的外表面,也就是说,给墨斗辊1上墨或上漆,并且沿辊子1的转向接上一个在其中进行油墨(清漆)断开的油墨计量系统8。在该设计中,在墨斗辊1转向上,在供墨装置11后且在油墨计量系统8前,可被压向墨斗辊1地设置涂覆装置12。
此外,在其中进行油墨中断或油墨分离的第一接触区10后,可沿上有墨的墨斗辊1(和/或其它辊2-5)的转向并借助涂覆装置12平整在墨斗辊1外表面上的油墨或剩余油墨(清漆、剩余清漆)的不平整表面形貌,接着,在外表面上被平整的表面形貌被传给第二接触区10,在第二接触区内进行油墨中断(清漆中断)或再次的油墨/清漆分离。
在其它改进形式中,在至少一个上有墨的辊子1-6的转向上,在其中进行油墨中断/油墨分离的第二接触区10后并且在其中进行油墨中断或油墨分离的第一接触区10前,进行在辊子(1-6)外表面上的剩余油墨或剩余清漆的平整。
若辊子1-6与在其中进行油墨或清漆的断开的几个接触区10接触,则在各辊子1-6转向上分别在下个接触区10前地给相应辊子(1-6)配备至少一个但最好是多个的涂覆装置12。
当在墨斗辊1的区域内在转向上位于油墨计量系统8前地设置至少一个涂覆装置12时,涂覆装置12也可设置成浸没于墨斗9中。
涂覆系统12最好被布置成可压向各辊子1-6并分开。
附图
标记一览表1-墨斗辊;2-虹吸辊;3-传墨辊(第一串墨辊);4-匀墨辊;5-第二串墨辊;6-薄膜辊;7-辊列;8-油墨计量系统;9-墨斗;10-接触区;11-供墨装置;12-涂覆装置;13-油墨层;14-油墨尖、油墨顶;15-辊宽;16-轴线;17-油墨区;18-墨凹;19-涂覆件;20-支架;21-活动接头;F-力;h1-第一层厚;h2-第二层厚;N-表面法线;
权利要求
1.给印刷机中的辊子上墨的计量系统,它有至少一个通向一印版滚筒的辊列,其中一个辊子可由一个贮存容器来上油墨或清漆,其特征在于,在辊子(1-6)的转向上,在一个进行油墨/清漆的断开或油墨/清漆分离的接触区(10)后,可平行地压向辊子(1-6)外表面地设有一个涂覆装置(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辊子(1-6)的转向上,在进行油墨/清漆分离的接触区(10)前,可平行压向辊子(15-21)外表面地设有一个涂覆装置(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辊子(1-6)的转向上,涂覆装置(12)被设置成可在其转向的切线或割线方向上被压向辊子(1-6)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涂覆装置(12)配属于一个墨斗辊(1)并且它在墨斗辊(1)的转向上可压向墨斗辊(1)地设置在具有虹吸辊(2)或薄膜辊(6)的接触区(10)后并在一油墨计量系统(8)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涂覆装置(12)配属于虹吸辊(2)或薄墨辊(6)并且它在虹吸辊/薄膜辊(2,6)的转向上可压下地设置在具有墨斗辊(1)的接触区(10)后和后置传墨辊(3)的接触区(10)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涂覆装置(12)配属于传墨辊(3)并且它在传墨辊(3)转向上被可压下地设置在具有虹吸辊(2)或薄膜辊(6)的接触区(10)后和辊列(7)中的紧接在传墨辊(3)后的辊(4)的接触区(10)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涂覆装置(12)配属于辊列(7)中的至少一个可被驱动的辊(3,5)并且它在该辊(3,5)的转向上被可压下地设置在具有辊列(7)中的一紧邻辊子的接触区(10)后并在具有辊列(7)中的另一紧邻辊子的接触区(10)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涂覆装置(12)可借助一个力(F)被压到辊子(1-6)外表面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该涂覆装置(12),在整个辊子(1-6)宽度上获得了均匀的面压力。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涂覆装置(12)在辊子(1-6)的转向上具有一个涂覆件(19),该涂覆件延伸于整个辊宽(15)上并可拆卸地安置在一支架(20)上。
11.如权利要求1和10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计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支架(20)在两侧支承在一个固定于框架上的活动接头(21)中。
12.如权利要求1和10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计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涂覆件(19)与一个支承于框架侧压簧工作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和10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计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涂覆件(19)的一个自由端在辊子(1-6)的外表面上沿切线方向或割线方向终止于一个正切点或正割点上。
14.如权利要求1和10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计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涂覆件(19)的一个自由端终止于与辊子(1-6)外表面有微小间距的地方。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该辊子(1-6)的转向上,涂覆装置(12)在其转向的切线或割线方向上可被压向辊子(1-6)的外表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给印刷机中的辊子上墨的计量系统。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计量系统,它能够轻易地给辊表面上均匀稳定地传送油墨并明显提高印刷质量。该任务是这样解决的,即在辊子(1)的转向上,最好在其中进行油墨分离的接触区(10)后,可被压向辊子(1)外表面地设置一个涂覆装置(12)。
文档编号B41F31/10GK1426353SQ01808718
公开日2003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26日
发明者H·契切茨舍, P·胡梅尔, R·奥尔特纳 申请人:曼·罗兰·德鲁克马辛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