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液组合物及记录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8351阅读:8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散液组合物及记录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分散液组合物,其用于含有无色或浅色染料前体及(a)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热敏显色剂涂敷液的制备。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知有多种使用了热、压力等记录能量的化学显色系统。其中,早已知道的是通常由无色或浅色染料前体和用于与该染料前体接触显色的显色剂的2成分显色体系构成的显色系统,代表性例子可以举出使用压力能量的压敏记录材料、使用热能量的热敏记录材料、使用光能量的光敏记录材料等。
近年来,在传真机、印刷机、记录器等各种信息设备中,大多采用利用热能量进行记录的热敏记录方式。这些热敏记录材料具备白度高、外观、手感接近普通纸、显色灵敏度等记录适应性优良等多种优良特性,另外,热敏记录具有装置小型化、无需维护、没有噪音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计量用记录仪、传真机、印刷机、计算机终端机、标签、车票等自动售票机等领域。其中,使用无色或浅色的电子供给性染料前体(特别是无色染料)和酚性化合物这样的酸性显色剂作为显色剂的热敏记录,作为该电子供给性化合物的染料前体的反应性高,通过和作为电子接受性化合物的显色剂接触,由此可以瞬间得到高浓度的显色图像。但是,相反地存在如下缺点由于得到的记录部分的显色图像的耐化学性差,因此,接触塑料片和橡皮中含有的增塑剂或食品和化妆品中含有的药品,记录容易消失,另外,由于其耐光性差,因此,短时间的日光暴露记录就会褪色,甚至消失等,记录保存稳定性差。
为了适应这些要求,提出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类显色剂(以下记为显色剂UU)(例如专利文献1)。该显色剂UU具有优良的图像保存性,另一方面,其灵敏度不充分,因此,在用于要求高灵敏度的用途时,必须同时使用2,2-双(4-羟基苯基)丙烷(以下记为BPA)、双(4-羟基苯基)砜(以下记为BPS)、4-异丙基氧基苯基-4’-羟基苯基砜(以下记为D-8)、2,4’-二羟基二苯砜(以下记为2,4’BPS)等高灵敏度通用显色剂。
但是,含有无色或浅色染料前体及显色剂UU的热敏记录材料用涂敷液存在如下问题随时间推移产生的着色导致白度下降(液体灰雾)、通过涂敷其涂敷液制作而成的热敏记录纸的白色部分的着色(本底灰雾)、将热敏记录纸保存在高湿度条件下时发生的热敏纸的白色部分的着色(耐湿本底灰雾)明显,当同时使用D-8等高灵敏度通用显色剂时,液体灰雾、耐湿本底灰雾会更加明显。
国际公开号WO00/14058(EP1116713A1)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分散液组合物,其含有热敏记录材料用显色剂UU,可以改良含有无色或浅色染料前体及显色剂UU的热敏记录材料用涂敷液的白度随时间推移的下降(液体灰雾)及通过涂敷该涂敷液制作而成的热敏记录纸的白色部分的着色(本底灰雾)、将热敏记录纸保存在高湿度条件下时发生的热敏纸的白色部分的着色(耐湿本底灰雾),同时印刷灵敏度优良。
本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专心致志地反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含有作为(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及作为(b)成分的着色抑制剂(例如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受阻酚化合物、受阻胺化合物、乙酰乙酸衍生物等)的分散液组合物,通过对构成该分散液组合物的成分分散液的至少一种进行加热处理,或者使用作为显色剂UU的分散剂的纤维素衍生物和特定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分散,并对得到的显色剂UU分散液进行加热处理,可以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亦即,本发明提供组合物,其是通过将作为(a)成分的在同一分子内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脲基和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基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分散于液态介质中,并对(a)成分进行过加热处理而得到的。
另外,本发明提供组合物,其中前述(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是下述通式(I)~(VI)的任一种表示的物质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X、Y、Z表示芳香族化合物残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或脂肪族化合物残基,另外,各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 (其中,X、Y表示芳香族化合物残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或脂肪族化合物残基,另外,各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 (其中,X、Y表示芳香族化合物残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或脂肪族化合物残基,α表示具有至少2价的价数的残基,n表示不小于2的整数,另外,各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 (其中,Z、Y表示芳香族化合物残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或脂肪族化合物残基,β表示具有至少2价的价数的残基,n表示不小于2的整数,另外,各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
(其中,苯环的氢原子可以由芳香族化合物残基或脂肪族化合物残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取代,另外,各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γ表示-SO2-、-O-、-(S)n-、-(CH2)n-、-CO-、-CONH-、下式(a)的任一个、或者表示直接键,n为1或2); (其中,苯环的氢原子可以由芳香族化合物残基或脂肪族化合物残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取代,另外,各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δ表示-SO2-、-O-、-(S)n-、-(CH2)n-、-CO-、-CONH-、-NH-、-CH(COOR1)-、-C(CF3)2-、-CR2R3-的任一个、或者表示直接键,其中,R1、R2、R3表示碳原子数为1至20的烷基,n为1或2)。
另外,本发明提供组合物,其中在前述组合物中,含有将前述(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分散于液态介质中,在不低于40℃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可以得到的分散液。
另外,本发明提供热敏显色系统制备用组合物,其含有将前述(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及作为(b)着色抑制剂成分的选自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受阻酚化合物、受阻胺化合物和乙酰乙酸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分散于液态介质中形成的分散液。
另外,本发明提供含有前述(a)成分和(b)着色抑制剂成分的组合物,通过至少前述(a)、(b)成分的任一方进行加热处理可以得到。
另外,本发明提供含有前述(a)成分和(b)着色抑制剂成分的组合物,其中(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是上述通式(I)~(VI)的任一个表示的物质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本发明提供含有前述(a)成分和(b)着色抑制剂成分的组合物,其中前述(b)成分是选自硅酸镁、硅酸钙、碳酸镁、碳酸钙、硫酸钙、磷酸镁、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钠、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钛、氢氧化镁、1,1,3-三(2-甲基-4-羟基-5-环己基苯基)丁烷、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基苯基)丁烷、三(2,6-二甲基-4-叔丁基-3-羟基苄基)异氰脲酸酯、乙酰乙酰替苯胺、乙酰乙酰替间二甲苯胺、和乙酰乙酰替邻甲胺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本发明提供前述组合物,其进一步含有作为(c)酸性显色剂成分的选自苯酚衍生物、芳香族羧酸衍生物或其金属盐化合物、水杨酸衍生物或其金属盐化合物、N,N-二芳基硫脲衍生物和磺酰脲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另外,本发明提供组合物,其中前述(c)成分的苯酚衍生物是选自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4-羟基苯基)砜、4-异丙基氧基苯基-4’-羟基苯基砜、2,4’-二羟基二苯砜、双(3-烯丙基-4-羟基苯基)砜和4-羟基安息香酸苄酯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本发明提供含有前述(a)成分和(b)成分及根据需要的(c)成分的组合物,其含有将前述(a)成分分散于液态介质中并在不低于40℃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可以得到的分散液。
另外,本发明提供含有前述(a)成分和(b)成分及根据需要的(c)成分的组合物,其含有将前述(b)成分分散于液态介质中并在不低于40℃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可以得到的分散液。
另外,本发明提供含有前述(a)成分和(b)成分及根据需要的(c)成分的组合物,其含有将前述(a)成分分散于液态介质中并在不低于40℃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可以得到的分散液、及将(b)成分分散于液态介质中并在不低于40℃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可以得到的分散液。
另外,本发明提供含有前述(a)成分和(b)成分及根据需要的(c)成分的组合物,其中,相对于(a)成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100质量份,前述(b)成分(着色抑制剂)的量为1质量份至小于50质量份。
另外,本发明提供前述组合物,其中,在将所述(a)成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和/或(b)成分(着色抑制剂)分散时,使用选自水溶性非离子高分子化合物、水溶性阴离子高分子化合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分散剂使其分散。
另外,本发明提供前述组合物,其中,在将所述(a)成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和/或(b)成分(着色抑制剂)分散时,使用选自聚乙烯醇衍生物和纤维素衍生物中的非离子或阴离子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及选自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分散剂使其分散。
另外,本发明提供前述组合物,其中,在将所述(a)成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和/或(b)成分(着色抑制剂)分散时,使用选自作为聚乙烯醇衍生物的磺酸改性的聚乙烯醇、作为所述纤维素衍生物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及作为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选自β-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金属盐和聚羧酸衍生物型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分散剂使其分散。
另外,本发明提供记录材料,其中在支持体上设置了含有前述组合物的显色层。
另外,本发明提供热敏记录材料,其中在支持体上设置了含有前述组合物的显色层。
利用本申请的分散液组合物抑制涂敷液着色的机理尚不明确,可以认为是由于通过对分散液进行加热处理,引起(a)成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反应活性高的微粒子的失活、或者促进分散剂向分散粒子表面的吸附而引起的显色反应抑制、由(b)成分(着色抑制剂)引起显色反应阻碍。另外,迄今为止,已知灵敏度良好的场合,容易引起涂敷液的液体灰雾、热敏纸的本底灰雾。但是,本申请的分散液组合物维持高的印刷灵敏度,且发生液体灰雾、本底灰雾的理由,可以认为是由于(b)成分(着色抑制剂)抑制含有(a)成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及(c)成分(酸性显色剂)的分散液组合物的主要由(a)成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引起的液体灰雾和耐湿本底灰雾的显色反应,但当一旦显色剂UU的粒子热熔融时,(b)成分(着色抑制剂)对染料和显色剂UU的显色反应没有阻碍的缘故。作为可以赋予这样的功能的分散剂,在纤维素衍生物、磺酸改性的聚乙烯醇、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优选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金属盐、聚羧酸衍生物型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更优选在使用含有(a)成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及(b)成分(着色抑制剂)的分散液组合物制备的热敏记录材料用涂敷液中,通过对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构成成分的(a)成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及(b)成分(着色抑制剂)的分散液的至少一种进行加热处理,或者使用纤维素衍生物和特定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显色剂UU的分散剂进行分散,对得到的显色剂UU的分散液进行加热处理,由此抑制涂敷液的白度随时间推移的下降(液体灰雾),而且通过涂敷该涂敷液制作而成的热敏记录材料在高湿度条件下的本底灰雾(耐湿本底灰雾)得到大大改善,而且具有可以显现高的印刷灵敏度的效果。
另外,通过使用并用(a)成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分散液和作为(c)成分(酸性显色剂)的高灵敏度的通用显色剂(例如,选自苯酚衍生物、芳香族羧酸衍生物或其金属盐化合物、水杨酸衍生物或其金属盐化合物、N,N-二芳基硫脲衍生物和磺酰脲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成分的分散液组合物制备的涂敷液,更加显著的涂敷液的白度随时间推移的下降(液体灰雾)和热敏记录材料的本底灰雾(耐湿本底灰雾)也大大改善,而且具有可以显现高的印刷灵敏度的效果。这样通过适当选择(a)成分的分散剂,可以得到作为目的的抑制白度下降的效果,通过并用(a)成分和(b)成分,可以进一步抑制高温条件下涂敷液的白度随时间推移的下降。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a)成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是指分子中分别存在至少一个脲基(-NHCONH-基)和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基(-NHCOO-基)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只要分子中存在脲基和氨基甲酸酯基就可以,但优选通式(I)~(VI)的任一个表示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更优选芳香族化合物或杂环化合物。进一步优选分子中除脲基和氨基甲酸酯基之外,砜基(-SO2-基)或酰替苯胺基(-NHCO-基)以不直接键在脲基上的形式存在。这些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详细资料记载于例如国际公开号WO00/14058中,可以依照其中记载的方法合成。
本发明的通式(I)~(VI)的任一个表示的(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例如是依照如下所示的合成例得到的化合物。
通式(I)表示的(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得到例如,使下述通式(VII)的含OH基化合物和下述通式(VIII)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及下述通式(IX)的胺化合物,按照例如下述反应通式(A)进行反应。
X-OH(VII)OCN-Y-NCO(VIII)Z-NH2(IX)(其中,X、Y、Z表示芳香族化合物残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或脂肪族化合物残基,另外,各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 通式(II)表示的(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得到例如,使上述通式(VII)的含OH基化合物和上述通式(VIII)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及水,按照例如下述反应通式(B)进行反应。
通式(III)表示的(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得到例如,使上述通式(VII)的含OH基化合物和上述通式(VIII)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及下述通式(X)的胺化合物,按照例如下述反应通式(C)进行反应。
(其中,α表示具有至少2价的价数的残基,n表示不小于2的整数。) 通式(IV)表示的(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得到例如,使上述通式(IX)的胺化合物和上述通式(VIII)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及下述通式(XI)的含OH基化合物,按照例如下述反应通式(D)进行反应。
(其中,β表示具有至少2价的价数的残基,n表示不小于2的整数。)
通式(V)表示的(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得到例如,使一元酚化合物和二异氰酸根合苯基(ジイソシアナ一トフエニル)化合物及下述通式(XII)的二胺化合物,按照例如下述反应通式(E)进行反应。
(其中,苯环的氢原子可以由芳香族化合物残基或脂肪族化合物残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取代。另外,各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γ表示-SO2-、-O-、-(S)n-、-(CH2)n-、-CO-、-CONH-、下述通式(a)的任一个、或者表示直接键,n为1或2。)
通式(VI)表示的(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得到例如,使苯胺衍生物和二异氰酸根合苯基化合物及下述通式(XIII)的二羟基化合物,按照例如下述反应通式(F)进行反应。
(其中,苯环的氢原子可以由芳香族化合物残基或脂肪族化合物残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取代。另外,各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δ表示-SO2-、-O-、-(S)n-、-(CH2)n-、-CO-、-CONH-、-NH-、-CH(COOR1)-、-C(CF3)2-、-CR2R3-的任一个、或者表示直接键,R1、R2、R3表示碳原子数为1至20的烷基,n为1或2。) 这些通式(I)~(VI)表示的(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中,优选通式(II)至通式(IV)的化合物,特别优选通式(V)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通常在常温下是固体的无色或浅色化合物,分子量优选为不超过5000,进一步优选不超过2000。另外,在热敏记录材料中优选具有熔点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一方,熔点优选为40℃~500℃、特别优选为60℃~300℃的范围。在本发明中,上述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至少一种、根据需要时两种或更多种同时使用。
包含(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分散液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通过如下方法进行。
将(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和具有分散能力的水溶性高分子和/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起预先预分散至水溶液中,通过将该预分散液根据需要用涂料振荡器(paint shaker)、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attritor)、混砂机、Dyno磨、胶体研磨机、砂磨机等粉碎机粉碎到适当的粒径,由此制备(a)成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分散液,可以直接将其用于分散液组合物。
本发明中的(b)成分的着色抑制剂,是指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无机化合物和受阻酚化合物、受阻胺化合物等紫外线吸收剂、图像保存剂、褪色抑制剂、光稳定剂和乙酰乙酸衍生物等有机化合物。更具体来讲,前述无机化合物例如有硅酸镁、硅酸铝、硅酸钙、碳酸镁、碳酸钙、硫酸钙、磷酸镁、磷酸铝、磷酸钙、磷酸锌、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钛、硅酸、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锌等。另外,盐的金属种类可以是多个,可以是例如硅酸铝钾、硅酸铝钙、硅酸钙钠、硅酸镁钙等。另外,还包括将硅酸盐的硅的一部分用铝置换而成的铝硅酸盐、将硅酸盐的一部分酯化而成的硅酸酯化合物、将磷酸盐的一部分酯化而成的磷酸酯化合物等。
其中,优选硅酸镁、硅酸钙、碳酸镁、碳酸钙、硫酸钙、磷酸镁、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钠、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钛、氢氧化镁。进一步优选硅酸镁、硅酸钙、碳酸镁、碳酸钙、硫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镁。
更具体来讲,前述有机化合物例如有1,1,3-三(3’-环己基-4’-羟基苯基)丁烷、1,1,3-三(2-甲基-4-羟基-5-环己基苯基)丁烷、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三(2,6-二甲基-4-叔丁基-3-羟基苄基)异氰脲酸酯、4,4’-硫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基苯基)、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对辛基苯基水杨酸酯、2-(2’-羟基-5’-甲苯基)苯并三唑、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乙基酯、1,2,3,4-丁烷四羧酸四(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钠、十二烷酸双[2-(2-羟基苯甲酰基)酰肼]、1,2,3,4-丁烷四羧酸四(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作为乙酰乙酸衍生物的乙酰乙酰替苯胺、乙酰乙酰替邻甲苯胺、乙酰乙酰替对甲苯胺、乙酰乙酰替间二甲苯胺、乙酰乙酰替邻甲氧基苯胺、乙酰乙酰替邻氯苯胺等。
其中,优选1,1,3-三(2-甲基-4-羟基-5-环己基苯基)丁烷、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三(2,6-二甲基-4-叔丁基-3-羟基苄基)异氰脲酸酯、乙酰乙酰替苯胺、乙酰乙酰替间二甲苯胺、乙酰乙酰基邻甲苯胺。
包含(b)成分的着色抑制剂的分散液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用与(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同样的方法进行。将(b)成分的着色抑制剂和具有分散能力的水溶性高分子和/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起预先预分散至水溶液中,通过将该预分散液根据需要用涂料振荡机、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混砂机、Dyno磨机、胶体研磨机、砂磨机等粉碎机粉碎到适当的粒径,由此制备(b)成分(着色抑制剂)的分散液,可以将其直接用于分散液组合物。(b)成分(着色抑制剂)也可以在将(b)成分(着色抑制剂)的预分散液和包含(a)成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预分散液混合后,进行粉碎(以下称为共粉碎)。
作为(b)成分的着色抑制剂的分散液的粒径,由于使其为不超过100μm着色抑制效果高,故优选。进一步优选为不超过50μm,更优选为0.1μm~10μm。
从改良涂敷液的白度下降效果和/或改良记录材料的耐湿本底灰雾性效果考虑,相对于(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100质量份,(b)成分的着色抑制剂的用量优选为1质量份至小于50质量份,更优选为1质量份至20质量份,即使使用50质量份或更多,涂敷液的进一步的白度下降抑制效果也小,几乎看不出热敏记录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改良效果的进一步改善效果,可以确认灵敏度下降。
(b)成分(着色抑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或更多种同时使用。
本发明中的(c)成分的酸性显色剂是通常使用的电子接受物质,优选苯酚衍生物、芳香族羧酸衍生物或其金属盐化合物、水杨酸衍生物或其金属盐化合物、N,N-二芳基硫脲衍生物、磺酰脲衍生物等。特别优选的苯酚衍生物具体例如有2,2-双(4-羟基苯基)丙烷(BP(A)、2,2-双(羟基苯基)丁烷、2,2-双(羟基苯基)戊烷、2,2-双(4-羟基苯基)-4-甲基戊烷(AP-5)、2,2-双(羟基苯基)庚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双(4-羟基苯基)乙酸丁酯、双(4-羟基苯基)乙酸苄酯、双(4-羟基苯基)砜(BPS)、2,4’-二羟基二苯砜(2,4’-BPS)、双(3-甲基-4-羟基苯基)砜、4-羟基苯基-4’-甲基苯基砜、3-氯-4-羟基苯基-4’-甲基苯基砜、3,4-二羟苯基-4’-甲基苯基砜、4-异丙基苯基-4’-羟基苯基砜、4-异丙基氧基苯基-4’-羟基苯基砜(D-8)、双(3-烯丙基-4-羟基苯基)砜(TGS(A)、4-羟基苯基-4’-苄基氧基苯基砜、4-异丙基苯基-4’-羟基苯基砜、双(2-甲基-3-叔丁基-4-羟基苯基)硫化物、4-羟基安息香酸甲酯、4-羟基安息香酸苄酯、4-羟基安息香酸(4’-氯代苄酯)、1,2-双(4’-羟基安息香酸)乙酯、1,5-双(4’-羟基安息香酸)戊酯、1,6-双(4’-羟基安息香酸)己酯、3-羟基苯二酸二甲酯、没食子酸硬酯酯、没食子酸月桂酯等。水杨酸衍生物例如有水杨酸甲酯、水杨酸乙酯、水杨酸异戊酯、水杨酸异戊酯、水杨酸苯酯、水杨酸苄酯、4-正辛氧基水杨酸、4-正丁氧基水杨酸、4-正戊氧基水杨酸、3-正十二烷氧基水杨酸、3-正辛酰氧基水杨酸、4-正辛基氧羰基氨基水杨酸、4-正辛酰氧基羰基氨基水杨酸、水杨酰胺、水杨酰替苯胺等。另外,磺酰脲衍生物例如4,4-双(对甲苯磺酰氨基羰基氨基)二苯甲烷、4,4-双(邻甲苯磺酰氨基羰基氨基)二苯甲烷、4,4-双(对甲苯磺酰氨基羰基氨基)二苯基硫醚、4,4-双(对甲苯磺酰氨基羰基氨基)二苯基醚、N-(对甲苯磺酰)-N’-苯基脲等的含有至少一个芳基磺酰氨基脲基的化合物。
其中,优选选自2,2-双(4-羟基苯基)丙烷(BP(A)、双(4-羟基苯基)砜(BPS)、2,4’-二羟基二苯砜(2,4’-BPS)、4-异丙基氧基苯基-4’-羟基苯基砜(D-8)、双(3-烯丙基-4-羟基苯基)砜(TGS(A)、2,2-双(4-羟基苯基)-4-甲基戊烷(AP-5)、4-羟基安息香酸苄酯中的化合物。
相对于无色或浅色染料前体,优选上述酸性显色剂以5~500质量%的比例使用,进一步优选为20~300质量%。酸性显色剂为5质量%或更多时,染料前体的显色良好,显色浓度也高。另外,酸性显色剂为500质量%或更少时,酸性显色剂难以残留,经济上也有利,故优选。
包含(c)成分的酸性显色剂的分散液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用与(a)成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分散液组合物同样的方法进行制备。
亦即,将(c)成分(酸性显色剂)和具有分散能力的水溶性高分子和/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起预先预分散至水溶液中,通过将该预分散液根据需要用涂料振荡机、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混砂机、Dyno磨、胶体研磨机、砂磨机等粉碎机粉碎到适当的粒径,由此制备(c)成分(酸性显色剂)的分散液,可以将其直接用于分散液组合物。
下面说明对(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和(b)成分的着色抑制剂的的单独分散液或混合分散液组合物分别进行加热处理。
(a)成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分散液的加热处理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有将包含(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分散液组合物装入容器中,一边用搅拌桨等搅拌,一边进行加温的方法;在将包含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组合物用涂料振荡机、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Dyno磨、胶体研磨机、砂磨机等粉碎机进行粉碎的过程中加温的方法;在常温粉碎后,使容器内温度升高,然后进行搅拌的方法等。
(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分散液的加热处理的条件,优选在40℃至90℃的适当温度进行至少3小时。进一步优选在50℃至80℃进行至少3小时,更优选在55℃~75℃进行至少4小时。加热处理温度越高,越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想要的效果。在40℃或更低温度、加热时间为3小时或更短的条件下作成涂敷液时,其白度随时间推移而下降的改良效果小。另外,在高于90℃的温度下可能会影响组合物的稳定性,而且也可能会对制成热敏记录材料时的印刷灵敏度带来不良影响。
(b)成分(着色抑制剂)分散液的加热处理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有将包含(b)成分的着色抑制剂的分散液组合物装入容器中,一边用搅拌桨等搅拌,一边进行加温的方法;在将包含(b)成分的着色抑制剂的组合物用涂料振荡机、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Dyno磨、胶体研磨机、砂磨机等粉碎机进行粉碎的过程中加温的方法;在常温粉碎后,使容器内温度升高,然后进行搅拌的方法等。
(b)成分的着色抑制剂分散液的加热处理的条件,优选在40℃至90℃的适当温度进行至少3小时。进一步优选在50℃~80℃进行至少3小时,更优选在55℃~75℃进行至少4小时。加热处理温度越高,越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想要的效果。在加热处理温度为40℃或更低、加热处理时间为3小时或更短的条件下作成涂敷液时,其白度随时间推移而下降的改良效果小。另外,在高于90℃的温度下可能会影响组合物的稳定性,而且也可能会对制成热敏记录材料时的印刷灵敏度带来不良影响。
对(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分散液和(b)成分的着色抑制剂的分散液的两成分进行加热处理时,可以对(a)成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分散液和(b)成分(着色抑制剂)分散液各自分别进行加热处理,也可以对将(a)成分和(b)成分的分散液混合制备的分散液组合物进行加热处理(以下称为共热处理),或者对通过将(a)成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和(b)成分(着色抑制剂)混合、共粉碎而制备成的分散液组合物进行共热处理。通过对使(a)成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和(b)成分(着色抑制剂)共存的分散液组合物进行共热处理,使用该分散液组合物制备的涂敷液的白度随时间推移而下降的改良效果和/或记录材料的耐湿本底灰雾性改良效果进一步变大。
对使(a)成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和(b)成分(着色抑制剂)共存的分散液组合物进行共热处理时的条件,也同样优选在40℃至90℃的适当温度进行至少3小时。进一步优选在50℃~80℃进行至少3小时,更优选在55℃~75℃进行至少4小时。加热处理温度越高,越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想要的效果。在加热处理温度为40℃或更低、加热处理时间为3小时或更短的条件下作成涂敷液时,其白度随时间推移而下降的改良效果小。另外,在高于90℃的温度下可能会影响组合物的稳定性,而且也可能会对制成热敏记录材料时的印刷灵敏度带来不良影响。
在(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b)成分的着色抑制剂中,进一步包含(c)成分的酸性显色剂的本发明的分散液组合物,可以将前述(a)成分、(b)成分、(c)成分各自分别进行粉碎而制备分散液,根据需要进行加热处理后混合各分散液,另外也可以在对将前述(a)成分及(b)成分混合、共粉碎而成的分散液组合物进行共热处理后,混合包含至少一种前述(c)成分的分散液组合物。
下面对分散(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b)成分的着色抑制剂、(c)成分的酸性显色剂时的分散剂的具体例进行描述。
作为分散剂使用的水溶性高分子具体例如有聚乙烯醇(以下记为PV(A)、磺酸改性的PVA、羧酸改性的PVA、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酰胺、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乙烯吡咯烷酮或它们的共聚物等合成高分子;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盐(CM(C)等的纤维素类高分子等。
作为分散剂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有脂肪酸盐、烷基硫酸酯盐、烷基磺基琥珀酸盐、烷基磷酸盐、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酯盐、聚氧乙烯烷基烯丙基硫酸酯盐、芳香族磺酸衍生物(例如烷基苯磺酸的盐、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的盐、烷基萘磺酸的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盐)、聚羧酸衍生物(例如各种含羧基单体的聚合物或共聚物或它们的混合物)、聚氧乙烯烷基磷酸酯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有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烯丙基醚、氧乙烯·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胺、烷基烷醇酰胺,两性表面活性剂例如有烷基甜菜碱、氧化胺、咪唑_甜菜碱、其它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三乙醇胺(例如エマ一ル20T,花王制)、反应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ラテムルS-180、ラテムルS-180A,花王制)、特殊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例如ホモゲノ一ルL-95、ホモゲノ一ルL-100,花王制)。
其中,从抑制液体灰雾及本底灰雾方面考虑,分散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和/或着色抑制剂时的分散剂优选使用磺酸改性的PV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例如メトロ一ズ(Metolose)60SH03(信越化学制)等)、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盐(例如デモ一ルT(花王制)等)、聚羧酸衍生物(例如デモ一ルEP(花王制)等)。
这些分散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或更多种同时使用,根据需要也可以同时使用记载于具体例的分散剂以外的常用水溶性高分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例如烷基胺盐、季铵盐、氧化胺等。
通过将含有本发明的组合物的涂敷液用涂敷等方法在任一支持体上形成显色层可以作成记录材料,在制作记录材料时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公知的任意添加剂。下面对其进行描述。
作为用于显色层的无色或浅色染料前体的一例的无色染料,是用于压敏记录材料和热敏记录材料的公知化合物,不特别限定例如以下物质。
(1)三芳基甲烷类化合物3,3-双(对二甲氨基苯基)-6-二甲氨基苯酞(结晶紫内酯)、3,3-双(对二甲氨基苯基)苯酞、3-(对二甲氨基苯基)-3-(1,2-二甲基吲哚-3-基)苯酞、3-(对二甲氨基苯基)-3-(2-甲基吲哚-3-基)苯酞、3-(对二甲氨基苯基)-3-(2-苯基吲哚-3-基)苯酞、3,3-双(1,2-二甲基吲哚-3-基)-5-二甲氨基苯酞、3,3-双(1,2-二甲基吲哚-3-基)-6-二甲氨基苯酞、3,3-双(9-乙基咔唑-3-基)-5-二甲氨基苯酞、3,3-双(2-苯基吲哚-3-基)-5-二甲氨基苯酞、3-对-二甲氨基苯基-3-(1-甲基吡咯-2-基)-6-二甲氨基苯酞等。
(2)二苯甲烷类化合物4,4-双-二甲氨基苯基二苯甲基苄基醚、N-卤代苯基无色金胺、N-2,4,5-三氯苯基无色金胺等。
(3)呫吨类化合物若丹明B苯胺基内酰胺、若丹明B-对-氯苯胺基内酰胺、3-二乙氨基-7-二苄基氨基荧烷、3-二乙氨基-7-辛基氨基荧烷、3-二乙氨基-7-苯基荧烷、3-二乙氨基-7-氯荧烷、3-二乙氨基-6-氯-7-甲基荧烷、3-二乙氨基-7-(3,4-二氯苯胺基)荧烷、3-二乙氨基-7-(2-氯苯胺基)荧烷、3-二乙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N-乙基-N-甲苯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哌啶子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N-乙基-N-甲苯基)氨基-6-甲基-7-苯乙基荧烷、3-二乙氨基-7-(4-硝基苯胺基)荧烷、3-二丁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N-甲基-N-丙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N-乙基-N-异戊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N-甲基-N-环己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N-乙基-N-四氢呋喃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等。
(4)噻嗪类化合物苯甲酰无色亚甲蓝、对硝基苯甲酰无色亚甲蓝等。
(5)螺环类化合物3-甲基螺二萘并吡喃、3-乙基螺二萘并吡喃、3,3-二氯螺二萘并吡喃、3-苄基螺二萘并吡喃、3-甲基萘并-(3-甲氧基苯并)螺吡喃、3-丙基螺二苯并吡喃等。
另外,3,6-双(二甲氨基)芴-9-螺-3’-(6’-二甲氨基苯酞)、3-二乙氨基-6-二甲氨基芴-9-螺-3’-(6’-二甲氨基苯酞)、3,6-双(二乙氨基)芴-9-螺-3’-(6’-二甲氨基苯酞)、3-二丁氨基-6-二甲氨基芴-9-螺-3’-(6’-二甲氨基苯酞)、3-二丁氨基-6-二乙氨基芴-9-螺-3’-(6’-二甲氨基苯酞)、3,6-双(二甲氨基)芴-9-螺-3’-(6’-二乙氨基苯酞)、3-二乙氨基-6-二甲氨基芴-9-螺-3’-(6’-二乙氨基苯酞)、3-二丁氨基-6-二甲氨基芴-9-螺-3’-(6’-二乙氨基苯酞)、3,6-双(二乙氨基)芴-9-螺-3’-(6’-二乙氨基苯酞)、3,6-双(二甲氨基)芴-9-螺-3’-(6’-二丁氨基苯酞)、3-二丁氨基-6-二乙氨基芴-9-螺-3’-(6’-二乙氨基苯酞)、3-二乙氨基-6-二甲氨基芴-9-螺-3’-(6’-二丁氨基苯酞)、3,3-双[2-(4-二甲氨基苯基)-2-(4-甲氧基苯基)乙烯基]-4,5,6,7-四氯苯酞等在近红外具有吸收区域的化合物等。
相对于无色或浅色染料前体100质量份,优选使用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5~50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20~300质量份。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为5质量份或更多,使染料前体显色充分,显色浓度也高。另外,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为500质量份或更少,过剩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难以残留,经济上也优选。
无色或浅色染料前体的分散液,进行或不进行加热处理都没有关系,但通过进行加热处理,可以改善涂敷液的白度降低改良效果和/或记录材料的耐湿本底灰雾的改良效果。
为了提高记录材料的显色灵敏度,可以使组合物中含有热熔性物质。热熔性物质优选具有60℃~180℃的熔点的物质,特别优选具有80℃~140℃的熔点的物质。例如有硬酯酰胺、棕榈酰胺、N-羟甲基硬酯酰胺、β-萘基苄基醚、N-硬酯基脲、N,N’-二硬酯基脲、β-萘甲酸苯酯、1-羟基-2-萘甲酸苯酯、β-萘酚(对甲苄基)醚、1,4-二甲氧基萘、1-甲氧基-4-苄氧基萘、N-硬酯酰脲、对苄基联苯、1,2-双(间甲基苯氧基)乙烷、1-苯氧基-2-(4-氯苯氧基)乙烷、1,4-丁二醇苯基醚、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间三联苯、草酸二苄基酯、草酸(对氯苄基)酯、4-羟基安息香酸甲酯、4-羟基安息香酸苄酯、4-羟基安息香酸(4’-氯苄酯)、1,2-双(4’-羟基安息香酸)乙酯、1,5-双(4’-羟基安息香酸)戊酯、1,6-双(4’-羟基安息香酸)己酯等。而且,也可以使用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4,4’-二氯二苯甲酮、4,4’-二氟二苯甲酮、二苯砜、4,4’-二氯二苯砜、4,4’-二氟二苯砜、4,4’-二氯二苯基二硫化物、二苯胺、2-甲基-4-甲氧基二苯胺、N,N’-二苯基-对苯二胺、1-(N-苯基氨基)萘、苄基、1,3-二苯基-1,3-丙二酮等。
前述热熔性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或更多种混合使用,为了得到充分的热应答性,相对于无色或浅色染料前体,优选使用10~500质量%,而且,更优选使用20~300质量%。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通过进一步添加异氰酸酯化合物,保存性提高。本发明的组合物中可以添加的异氰酸酯化合物,是在常温下为固体的无色或浅色芳香族异氰酸酯化合物或杂环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添加例如国际公开号WO00/14058中记载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至少一种。这些异氰酸酯,根据需要可以使用与酚类、内酰胺类、肟类等的加成化合物的所谓封端异氰酸酯的形式,二异氰酸酯的二聚体例如1-甲基苯-2,4-二异氰酸酯的二聚体及作为三聚体的异氰脲酸酯的形式也可以使用,另外,也可以使用与各种多元醇等加成的多异氰酸酯。另外,也可以是2,4-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水加合异氰酸酯、苯酚加合异氰酸酯、胺加合异氰酸酯等、特愿平8-225445号说明书、特愿平8-250623号说明书记载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及异氰酸酯加合体化合物。
相对于无色或浅色染料前体,优选使用异氰酸酯化合物5~5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20~200质量%。异氰酸酯化合物为5质量%或更多,保存期的提高效果充分,显色浓度也高。另外,异氰酸酯化合物为500质量%或更低,过剩的异氰酸酯化合物难以残留,经济上也优选。
另外,通过在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添加亚氨基化合物,其保存性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可以添加的亚氨基化合物,是指具有至少一个亚氨基的常温固体的无色或浅色化合物,也可以根据需要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种的亚氨基化合物。作为其具体例,可以列举例如国际公开号WO00/14058中记载的物质。
这些物质中,特别优选亚氨基异吲哚啉衍生物,而且,优选1,3-二亚氨基-4,5,6,7-四氯异吲哚啉、3-亚氨基-4,5,6,7-四氯异吲哚啉-1-酮、1,3-二亚氨基-4,5,6,7-四溴异吲哚啉。
相对于无色或浅色染料前体,优选使用亚氨基化合物5~5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20~200质量%。亚氨基化合物为5质量%或更多,可以发挥保存性的提高效果。另外,亚氨基化合物为500质量%或更低,过剩的亚氨基化合物难以残留,经济上也优选。
通过在本发明的组合物中进一步添加氨基化合物,本底及印刷的保存期提高。可以添加的氨基化合物,是具有至少一个伯氨基或仲氨基或叔氨基的无色或浅色物质,例如国际公开号WO00/14058中记载的苯胺衍生物、杂环类化合物、受阻胺化合物等。
氨基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或更多种混合使用,为了提高耐增塑剂性中的印刷保存期,相对于无色或浅色染料前体,氨基化合物优选为1~500质量%。氨基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为1质量%或更高,可以提高印刷保存性。另外,只要使用500质量%或更低,就可以充分提高性能,成本上也有利。
而且,为了改善本底灰雾及热应答性等,也可以添加N-硬酯基-N’-(2-羟基苯基)脲、N-硬酯基-N’-(3-羟基苯基)脲、N-硬酯基-N’-(4-羟基苯基)脲、对-硬酯酰基氨基苯酚、邻-硬酯酰基氨基苯酚、对-月桂酰基氨基苯酚、对-丁酰基氨基苯酚、间-乙酰基氨基苯酚、邻-乙酰基氨基苯酚、对-乙酰基氨基苯酚、邻-丁氨基羰基苯酚、邻-硬酯基氨基羰基苯酚、对-硬酯基氨基羰基苯酚、1,1,3-三(3-叔丁基-4-羟基-6-甲基苯基)丁烷、1,1,3-三(3-叔丁基-4-羟基-6-乙基苯基)丁烷、1,1,3-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丁烷、1,1,3-三(3-叔丁基-4-羟基-6-甲基苯基)丙烷、1,2,3-三(3-叔丁基-4-羟基-6-甲基苯基)丁烷、1,1,3-三(3-苯基-4-羟基苯基)丁烷、1,1,3-三(3-环己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丁烷、1,1,3-三(3-环己基-4-羟基-6-甲基苯基)丁烷、1,1,3-三(3-苯基-4-羟基苯基)丙烷、1,1,3,3-四(3-环己基-4-羟基-6-甲基苯基)丙烷、1,1-双(3-叔丁基-4-羟基-6-甲基苯基)丁烷、1,1-双(3-环己基-4-羟基-6-甲基苯基)丁烷等酚化合物。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作为热敏记录材料、压敏记录材料等各种记录材料使用,特别适合作为热敏记录材料。
记录材料为热敏记录材料时,必须在支持体上设置用于加热显色的热敏记录层。具体来讲,将含有上述(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b)成分的着色抑制剂、(c)成分的酸性显色剂及例如无色染料的无色或浅色染料前体、热熔性物质等的分散体组合物和形成热敏记录层必须的其它成分作为分散液进行制备、混合,制备涂敷液,进一步将该涂敷液涂敷在支持体上,形成热敏记录层。各分散液通过如下方法得到使用砂磨机等分散机,将从之前例举的各种化合物中选择的一种或多种和水溶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等分散剂一起分散于水中,并且进行微粉碎。在此,(a)成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和/或(b)成分(着色抑制剂)和/或(c)成分(酸性显色剂)必须作为本申请发明中特定的分散液组合物使用。分散液中的分散质的粒径没有特别限制,但根据需要,各分散体的粒径优选为0.1~10μm。进一步优选为0.1~2μm左右。
热敏记录层中的其它成分例举如下。
作为颜料,可以含有例如硅藻土、滑石、高岭土、煅烧高岭土、碳酸钙、碳酸镁、氧化钛、氧化锌、氧化硅、氢氧化铝、脲-甲醛树脂等。颜料的一部分成分和本申请的着色抑制剂重复,相对于显色剂100质量份,通常颜料的使用量为50~400质量份,完全不显现抑制着色的功能。但意想不到的是,本申请的着色抑制剂通过对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和/或着色抑制剂进行加热处理,发现具有着色抑制效果。另外,相对于显色剂100质量份,着色抑制剂只要是1至~小于50份,就会显现充分效果。
另外,为了防止感热头(head)磨耗、防止粘附等,可以使其含有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等高级脂肪酸金属盐;石蜡、氧化石蜡、聚乙烯、氧化聚乙烯、硬酯酰胺、蓖麻蜡等蜡类,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使其含有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等分散剂、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等紫外线吸收剂、图像保存剂、褪色抑制剂以及表面活性剂、荧光染料等。
可以用于热敏记录层形成的粘结剂例如有淀粉类、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明胶、酪蛋白、聚乙烯醇、改性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三元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碱盐、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碱盐等水溶性粘结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等胶乳类不溶于水的粘结剂等。
热敏记录层的支持体主要使用纸,但也可以根据需要任意使用纸以外的各种织物、无纺布、合成树脂膜、层合纸、合成纸、金属箔或将这些组合而成的复合片材。热敏记录层可以由单层构成,也可以由多层构成。例如可以使每一层含有各显色成分的多层构造。另外,在该热敏记录层上可以设置由一层或多层构成的保护层,在支持体和热敏记录层之间可以设置由一层或多层构成的中间层。该热敏记录层可以通过将各显色成分或其它成分进行微粉碎得到的各种水性分散液和粘结剂等混合、在支持体上涂敷、干燥而得到。以涂敷液干燥后的状态计,涂敷量优选为1~15g/m2。
记录材料为压敏记录材料时,可以采用例如美国专利第2505470号公报、美国专利2712507号公报、美国专利2730456号公报、美国专利2730457号公报、美国专利3418250号公报等公开的方式。亦即,可以有如下各种方式将染料前体单独或进行混合,溶解于由烷基化萘、烷基化联苯、烷基化二苯甲烷、烷基化二芳基乙烷、氯化石蜡等合成油、植物油、动物油、矿物油等单独或混合物构成的介质中,将其分散于粘结剂中,或者将微胶囊中含有的分散液和粘结剂等一起涂敷于支持体上,由此得到上层纸,使其和涂敷了含有包含(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本发明的分散液组合物(及氨基化合物或/及显色剂等)的涂敷液的下层纸的涂敷面之间重合,形成压敏记录纸;或者,进一步在单面涂敷含有包含(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本发明的分散液组合物的涂敷液,在另一面涂敷染料前体形成中用纸,将其夹在上述上层纸和下层纸之间形成的压敏记录纸;或者,在支持体的同一面上,涂敷将包含上述(a)成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本发明的分散液组合物及(及氨基化合物或/及显色剂)的分散液组合物和包含上述染料前体的分散液组合物混合而成的涂敷液,或者在多层上涂敷的自动型(self-type)、或将包含染料前体、(a)成分(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本发明的分散液组合物(及氨基化合物或/及显色剂等)的任一个微胶囊化,混合涂敷而成的自动型等。
以本发明的分散液组合物为压敏记录材料使用时,通过添加(c)成分的酸性显色剂,可以得到图像浓度提高的鲜明的显色压敏记录材料。(c)成分(酸性显色剂)也可以是具体例示过的以外的物质,具体可以使用电子接受物质,例如有酸性白土、活性白土、绿坡缕石、膨润土、沸石、胶态硅石、硅酸镁、滑石、硅酸铝等无机化合物;或苯酚、甲酚、丁基苯酚、辛基苯酚、苯基苯酚、氯酚、水杨酸等;或由其衍生的醛缩合酚醛树脂及它们的金属盐化合物、3-异丙基水杨酸、3-苯基水杨酸、3-环己基水杨酸、3,5-二叔丁基水杨酸、3,5-二(α-甲基苄基)水杨酸、3,5-二叔辛基水杨酸、3-甲基-5-苄基水杨酸、3,5-二(α,α-二甲基苄基)水杨酸、3-苯基-5-(α,α-二甲基苄基)水杨酸等水杨酸衍生物及它们的金属盐化合物等。作为压敏记录材料使用时的酸性显色剂,一部分无机化合物和本申请的着色抑制剂重复,但是目前这些化合物作为使染料前体显色的显色剂使用,完全不显现抑制着色的功能。但意想不到的是,本申请的着色抑制剂通过对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和/或着色抑制剂进行加热处理,发现具有和使染料前体显色的显色功能完全相反的着色抑制功能。
本发明的记录材料中,其记录层可以进一步含有受阻酚化合物代表的紫外线吸收剂、图像保存剂、褪色抑制剂、光稳定剂等。例如有1,1,3-三(3’-环己基-4’-羟基苯基)丁烷、1,1,3-三(2-甲基-4-羟基-5-环己基苯基)丁烷、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三(2,6-二甲基-4-叔丁基-3-羟基苄基)异氰脲酸酯、4,4’-硫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基苯基)、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对辛基苯基水杨酸酯、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乙酯、1,2,3,4-丁烷四羧酸四(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钠等。
实施例下面,通过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各物性的评价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中,份及%不作特别说明分别表示质量份及质量%。
<印刷灵敏度>
用大仓电机制印刷试验机,感热头使用京セラ制KJT-256-8MGF1,用麦克贝斯(Macbeth)光学浓度计RD918测定在施加电压为24V、脉冲宽度为1.5msec条件下的显色浓度。
<耐湿本底灰雾性>
作成热敏记录纸,对该热敏记录纸进行耐湿试验(在40℃、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测定耐湿试验前后的未印刷部(本底)的白度(W),根据其变化量(ΔW)评价耐湿本底灰雾性的改良效果。白度用触板式彩色计算机-SM-T(Suga试验机(Suga Test Instruments Co.,Ltd)制)测定。将白度变化量小的评价为效果高。评价标准记载于各表的脚注。
白度的测定仪器触板式SM彩色计算机-SM-T(Suga试验机)光源D65光、10°视野、12V 50W卤素灯测定条件测定反射光(8°扩散接受光,除去正反射光)以JIS Z8722条件d为标准测定孔φ30mm<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
制备含有无色或浅色染料前体5%、显色剂10%、着色抑制剂1%的分散液,作为着色评价试样。使用该试样,为了加速着色现象,在40℃条件下放置3h,进行加速试验。测定加速试验前后的试样的白度(W),根据其变化量(ΔW)评价着色抑制剂的性能。白度用触板式彩色计算机-SM-T(Suga试验机(Suga Test Instruments Co.,Ltd)制)测定。将白度变化量小的评价为效果高。评价标准记载于各表的脚注。
<粒度分布的测定>
分散液组合物的粒径(D50)用SALD-7000 LASER DIFFRACTIONPARTICLE SIZE ANALYZER(岛津制作所制)测定。
<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合成>
在2,4-甲苯二异氰酸酯105.6g、苯酚68.4g中加入作为溶剂的乙酸乙酯112.4g。一边在其中将4,4’-二氨基二苯砜分8次每次9.41g添加,一边进行搅拌1小时。反应液呈白色淤浆状。然后,在反应混合物中添加361.8g乙酸乙酯进行稀释。一边将稀释过的反应混合物以10℃/h的速度从30℃升温至60℃,一边用30分钟添加0.375%的三乙胺的乙酸乙酯溶液18.1g。到达60℃后,在60℃进一步继续反应15小时。将该反应混合物从60℃冷却至30℃,添加2,4-甲苯二异氰酸酯15.8g,在30℃搅拌1小时,结束反应。然后,通过在减压条件下除去乙酸乙酯,在氮气氛围下、65℃、约130torr进行8小时减压干燥,得到265g白色结晶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以下记为UU)。
<分散液制备例1染料分散液制备>
将染料前体的3-二丁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以下记为ODB2)52.5g、5.38%的ゴ一セラン(Gohseran)L3266(磺酸改性的PVA,日本合成化学制)水溶液97.5g及用量筒量取的150ml玻璃珠(φ0.710mm~0.990mm),装入砂磨机(アイメツクス(AIMEX Co.,Ltd)社制)的400ml容器中,在转数为2000rpm的条件下,进行粉碎·分散3小时。过滤掉玻璃珠后,将得到的分散液装入200ml烧瓶中,通过用恒温槽使烧瓶内温度维持在40℃,使用Three-One Motor在250rpm下搅拌24小时,对ODB2进行加热处理。这样得到的35%ODB2分散液(不挥发成分含有率为38.5%;详细说明ODB2含有率为35%、分散剂L3266含有率为3.5%)的平均粒径为0.49μm。
<分散液制备例2UU分散液制备>
在砂磨机(アイメツクス(AIMEX Co.,Ltd)社制)的400ml容器中,注入20%ゴ一セランL3266(磺酸改性的PVA,日本合成化学制)水溶液30g,加入蒸馏水60g进行稀释。在其中装入显色剂UU60g及用量筒量取的150ml玻璃珠(φ0.710mm~0.990mm),在转数为2000rpm的条件下,进行粉碎·分散3小时。过滤掉玻璃珠,得到40%UU分散液(不挥发成分含有率为44%;详细说明UU含有率为40%、分散剂L3266含有率为4%)。该40%UU分散液的平均粒径的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分散液制备例3~8UU以外的显色剂分散液制备>
在砂磨机(アイメツクス(AIMEX Co.,Ltd)社制)的400ml容器中,注入20%ゴ一セランL3266(磺酸改性的PVA,日本合成化学制)水溶液30g,加入蒸馏水60g进行稀释。使用D-8(分散液制备例3)、BPA(分散液制备例4)、BPS(分散液制备例5)、2,4’-BPS(分散液制备例6)、TGSA(分散液制备例7)、POB(分散液制备例8)替代显色剂UU60g,和用量筒量取的150ml玻璃珠(φ0.710mm~0.990mm)一起装入其中,在转数为2000rpm的条件下,进行粉碎·分散3小时。过滤掉玻璃珠,回收到的40%显色剂分散液(不挥发成分含有率为44%;详细说明UU含有率为40%、分散剂L3266含有率为4%)的平均粒径的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分散液制备例9-1、9-2硅酸镁分散液制备>
将硅酸镁(トミタAD-600,富田制药制)2g、2.5%的ゴ一セラン(Gohseran)L3266(磺酸改性的PVA,日本合成化学制)水溶液8g及氧化铝珠(φ3mm)60g量取到50ml塑料容器中,用涂料振荡机(浅田铁工制)粉碎1小时,得到分散液制备例9-1的20%硅酸镁分散液(平均粒径1.5μm、不挥发成分含有率为22%;详细说明硅酸镁含有率为20%、分散剂L3266含有率为2%)。
另外,通过用涂料振荡机将其粉碎12小时,得到分散液制备例9-2的20%硅酸镁分散液(平均粒径0.4μm、不挥发成分含有率为22%;详细说明硅酸镁含有率为20%、分散剂L3266含有率为2%)。
<分散液制备例10-1、10-2UU和硅酸镁共热处理分散液制备>
准备1000ml烧瓶,在分散液制备例2制备的40%UU分散液600g中混合分散液制备例9-1制备的20%硅酸镁分散液120g(UU固体成分量/硅酸镁固体成分量=100/10)。用恒温槽使烧瓶内温度维持在60℃,用Three-One Motor在500rpm下搅拌48小时,对该混合分散液进行共热处理,得到分散液制备例10-1的UU和硅酸镁共热处理分散液。
另外,通过置换成分散液制备例9-2制备的20%硅酸镁分散液120g(UU固体成分量/硅酸镁固体成分量=100/10),进行24小时共热处理,得到分散液制备例10-2的UU和硅酸镁共热处理分散液。
<分散液制备例11-1、11-2增敏剂分散液制备>
在砂磨机(アイメツクス(AIMEX Co.,Ltd)社制)的400ml容器中,注入20%ゴ一セランL3266(磺酸改性的PVA,日本合成化学制)水溶液30g,加入蒸馏水60g进行稀释。在其中装入增敏剂二苯砜(以下记为DP)60g及用量筒量取的150ml玻璃珠(φ0.710mm~0.990mm),在转数为2000rpm的条件下,进行粉碎·分散3小时。过滤掉玻璃珠,得到分散液制备例11-1的40%DP分散液(平均粒径0.60μm、不挥发成分含有率为44%;详细说明DP含有率为40%、分散剂L3266含有率为4%)。
另外,通过将增敏剂DP置换成增敏剂苄氧基萘(以下记为BON)同样进行粉碎,得到分散液制备例11-2的40%BON分散液(平均粒径0.59μm、不挥发成分含有率为44%;详细说明BON含有率为40%、分散剂L3266含有率为4%)。
<分散液制备例12碳酸钙分散液制备>
将碳酸钙10g(カルライトKT、白石カルシウム工业制)和水30g混合,用电磁搅拌器进行搅拌分散,得到25%碳酸钙分散液。
<分散液制备例13UU和硅酸镁共粉碎·共热处理分散液制备>
在砂磨机(アイメツクス(AIMEX Co.,Ltd)社制)的400ml容器中,注入20%ゴ一セランL3266(磺酸改性的PVA,日本合成化学制)水溶液30g,加入蒸馏水67.5g进行稀释。在其中装入显色剂UU50g、硅酸镁(トミタAD-600,富田制药制)5g及用量筒量取的150ml玻璃珠(φ0.710mm~0.990mm),在转数为2000rpm的条件下,进行粉碎·分散3小时。过滤掉玻璃珠,得到33.3%UU分散液(不挥发成分含有率为40.3%;详细说明UU含有率为33.3%、硅酸镁含有率为3.3%、分散剂L3266含有率为3.7%)。该UU分散液的平均粒径的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准备200ml烧瓶,用恒温槽使烧瓶内温度维持在60℃,用Three-One Motor在300rpm下搅拌48小时,对该UU-硅酸镁共粉碎分散液120g进行共热处理。

染料前体染料3-二丁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以下记为ODB2)的35%分散液,用分散液制备例1的方法制备。
40%UU热处理分散液通过如下方法得到用分散液制备例2的方法制备后,装入200ml烧瓶中,用恒温槽使烧瓶内温度维持在60℃,用Three-One Motor在250rpm下搅拌24小时。
增敏剂二苯砜(以下记为DP)的分散液,通过用分散液制备例11-1的方法分散DP,得到40%DP分散液。
25%碳酸钙分散液利用分散液制备例12的方法制备。
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用如下程序进行。
将这些分散液按UU为30份(都是干体标准。以下同)、ODB2为15份、DP为30份、碳酸钙为20份、还有硬脂酸锌(中京油脂制ハイドリン(Hidorin)Z-7-30)为10份、还有聚乙烯醇(将クラレ制ポバ一ルPVA110制备成15%水溶液使用。)为10份的比例配合、搅拌混合,得到涂敷液。
用刮条涂布机将该涂敷液涂敷在具有50g/m2基重的原纸上,干燥后用高度砑光机处理,得到热敏记录纸。这时的涂敷量,用ODB2换算为0.40g/m2。
将这样制作成的热敏纸在40℃、相对湿度90%环境下放置24小时,通过测定其前后的本底白度,评价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结果如表2所示。
另外,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按如下程序进行评价。
按加热处理过的UU为10%、加热处理过的ODB为25%进行制备,得到评价试样。将该评价试样进行着色加速试验(在40℃条件下放置3h),测定其前后的白度。结果如表2所示。评价结果是耐湿本底灰雾性为△、分散液组合物白度为△,确认有改善效果。
在实施例1中,在利用分散液制备例2进行UU的粉碎·分散时,使用20%的メトロ一ズ(Metolose)(Metolose)60SH0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信越化学工业制)水溶液12g和20%的デモ一ル(Demol)T(β-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花王制)水溶液12g代替20%的ゴ一セラン(Gohseran)L3266水溶液30g,加水为66g,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评价结果是耐湿本底灰雾性为△、分散液组合物白度为△,确认有改善效果。
将在实施例1中在UU30份中添加作为着色抑制剂的分散液制备例9-2制备的硅酸镁分散液按硅酸镁计添加3份,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着色抑制剂的20%硅酸镁分散液是在UU分散液加热处理后添加的。评价结果是耐湿本底灰雾性为○、分散液组合物白度为○,确认了通过添加硅酸镁分散液带来的进一步改善效果。
在实施例3中,使用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磷酸钠(旭电化制アデカア一クルズ(ADK Arkls)F-85)代替分散液制备例9-2使用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3中,使用氧化钛(钛工业制KA15)代替分散液制备例9-2使用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3中,使用碳酸钙(白石カルシウム工业制カルライトKT)代替分散液制备例9-2使用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3中,使用硫酸钙(和光纯药工业 试剂)代替分散液制备例9-2使用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3中,不进行UU分散液的加热处理,并对硅酸镁分散液进行加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着色抑制剂的硅酸镁分散液的加热处理是用以下方法进行的。
将分散液制备例9-2得到的分散液置于50ml塑料容器中,用恒温槽使烧瓶内温度维持在60℃,用电磁搅拌器搅拌24小时,对着色抑制剂分散液进行加热处理。
在实施例8中,使用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磷酸钠(旭电化制アデカア一クルズ(ADK Arkls)F-85)代替分散液制备例9-2使用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8中,使用氧化钛(钛工业制KA15)代替分散液制备例9-2使用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8中,使用碳酸钙(白石カルシウム工业制カルライトKT)代替分散液制备例9-2使用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8中,使用硫酸钙(和光纯药工业 试剂)代替分散液制备例9-2使用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3中,使用分散液制备例10-2制备的UU和硅酸镁混合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评价结果是耐湿本底灰雾性为○、分散液组合物白度为○,确认了比实施例3中添加了硅酸镁分散液的情况更进一步的改善效果。
在实施例13中,使用氧化镁(和光纯药工业 试剂)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2制备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13中,使用碳酸镁(神岛化学工业制金星)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2制备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13中,使用磷酸镁(和光纯药工业 试剂)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2制备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13中,使用氢氧化镁(和光纯药工业 试剂)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2制备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13中,使用氧化铝(STREM CHEMICALS试剂)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2制备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13中,使用硅酸钙(和光纯药工业 试剂)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2制备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13中,使用碳酸钙(白石カルシウム工业制カルライトKT)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2制备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13中,使用硫酸钙(和光纯药工业 试剂)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2制备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13中,使用氧化钛(钛工业制KA15)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2制备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13中,在分散液制备例10-2的UU的粉碎·分散时使用20%的メトロ一ズ(Metolose)60SH03水溶液12g和20%的デモ一ルT水溶液12g代替20%的ゴ一セラン(Gohseran)L3266水溶液30g,加入的水为66g,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23中,使用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磷酸钠(旭电化制アデカア一クルズ(ADK Arkls)F-85)代替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23中,使用碳酸钙(白石カルシウム工业制カルライトKT)代替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23中,使用硫酸钙(和光纯药工业 试剂)代替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23中,使用氧化钛(钛工业制KA15)代替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13中,使用二氧化硅(和光纯药工业制)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2制备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23中,使用二氧化硅(和光纯药工业制)代替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13中,除去UU及硅酸镁分散液的热处理工序,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14中,除去UU及氧化镁分散液的热处理工序,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15中,除去UU及碳酸镁分散液的热处理工序,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16中,除去UU及磷酸镁分散液的热处理工序,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17中,除去UU及氢氧化镁分散液的热处理工序,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18中,除去UU及氧化铝分散液的热处理工序,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19中,除去UU及硅酸钙分散液的热处理工序,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20中,除去UU及碳酸钙分散液的热处理工序,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21中,除去UU及硫酸钙分散液的热处理工序,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22中,除去UU及氧化钛分散液的热处理工序,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28中,除去UU及二氧化硅分散液的热处理工序,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29中,除去UU及硅石分散液的热处理工序,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1中,除去UU分散液的加热处理工序,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在实施例2中,除去UU分散液的加热处理工序,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1)测定热敏记录纸的耐湿试验(在40℃×90%RH环境下放置24小时)前后的未印刷部(本底)的白度(W),根据其变化量(ΔW)评价耐湿本底灰雾性的改良效果。
○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显著(ΔW为不超过3)△有相当的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ΔW为大于3且不超过10)×有轻微的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ΔW为大于10且不超过15)××没有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ΔW为大于15)2)测定加速试验前后的分散液的白度(W),根据其变化量(ΔW)评价着色抑制剂的性能。
○抑制白度降低效果显著(ΔW为不超过5)△有相当的抑制白度降低效果(ΔW为大于5且不超过10)
×有轻微的抑制白度降低效果(ΔW为大于10且不超过15)××没有抑制白度降低效果(ΔW为大于15)3)L3266ゴ一セランL3266(磺酸改性的PVA,日本合成化学制)4)60SH03/T同时使用メトロ一ズ60SH0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信越化学工业制)和デモ一ルT(β-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花王制)[实施例42]在实施例13中,使用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旭电化制アデカア一クルズ(ADK Arkls)DH-37)代替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在实施例13中,使用1,1,3-三(2-甲基-4-羟基-5-环己基苯基)丁烷(旭电化制アデカア一クルズ(ADK Arkls)DH-43)代替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在实施例13中,使用三(2,6-二甲基-4-叔丁基-3-羟基苄基)异氰脲酸酯(旭电化制アデカア一クルズ(ADK Arkls)DH-48)代替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在实施例23中,使用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旭电化制アデカア一クルズ(ADK Arkls)DH-37)代替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在实施例23中,使用1,1,3-三(2-甲基-4-羟基-5-环己基苯基)丁烷(旭电化制アデカア一クルズ(ADK Arkls)DH-43)代替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在实施例23中,使用三(2,6-二甲基-4-叔丁基-3-羟基苄基)异氰脲酸酯(旭电化制アデカア一クルズ(ADK Arkls)DH-48)代替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在实施例13中,使用乙酰乙酰替苯胺(三星化学制)代替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在实施例13中,使用乙酰乙酰替间二甲苯胺(三星化学制)代替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在实施例13中,使用乙酰乙酰替邻甲苯胺(三星化学制)代替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在实施例23中,使用乙酰乙酰替苯胺(三星化学制)代替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在实施例23中,使用乙酰乙酰替间二甲苯胺(三星化学制)代替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在实施例23中,使用乙酰乙酰替邻甲苯胺(三星化学制)代替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在实施例3中,不进行UU分散液的加热处理,另外,使用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旭电化制アデカア一クルズ(ADK Arkls)DH-37)分散液代替实施例3中的硅酸镁分散液,并且不对该分散液进行加热处理,使其UU/DH37=10/5(固体成分比),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在实施例3中,不进行UU分散液的加热处理,另外,使用1,1,3-三(2-甲基-4-羟基-5-环己基苯基)丁烷(旭电化制アデカア一クルズ(ADK Arkls)DH-43)分散液代替实施例3中的硅酸镁分散液,并且不对该分散液进行加热处理,使其UU/DH43=10/5(固体成分比),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在实施例3中,不进行UU分散液的加热处理,另外,使用三(2,6-二甲基-4-叔丁基-3-羟基苄基)异氰脲酸酯(旭电化制アデカア一クルズ(ADK Arkls)DH-48)分散液代替实施例3中的硅酸镁分散液,并且不对该分散液进行加热处理,使其UU/DH48=10/5(固体成分比),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在实施例3中,不进行UU分散液的加热处理,另外,使用乙酰乙酰替苯胺(三星化学制)分散液代替实施例3中的硅酸镁分散液,并且不对该分散液进行加热处理,使其UU/乙酰乙酰替苯胺=10/5(固体成分比),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在实施例3中,不进行UU分散液的加热处理,另外,使用乙酰乙酰替间二甲苯胺(三星化学制)分散液代替实施例3中的硅酸镁分散液,并且不对该分散液进行加热处理,使其UU/乙酰乙酰替间二甲苯胺=10/5(固体成分比),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在实施例3中,不进行UU分散液的加热处理,另外,使用乙酰乙酰替邻甲苯胺(三星化学制)分散液代替实施例3中的硅酸镁分散液,并且不对该分散液进行加热处理,使其UU/DH37=10/5(固体成分比),除此之外,用同一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1)测定热敏记录纸的耐湿试验(在40℃×90%RH环境下放置24小时)前后的未印刷部(本底)的白度(W),根据其变化量(ΔW)评价耐湿本底灰雾性的改良效果。
○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显著(ΔW为不超过3)
△有相当的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ΔW为大于3且不超过10)×有轻微的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ΔW为大于10且不超过15)××没有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ΔW为大于15)2)测定加速试验前后的分散液的白度(W),根据其变化量(ΔW)评价着色抑制剂的性能。
○抑制白度降低效果显著(ΔW为不超过5)△有相当的抑制白度降低效果(ΔW为大于5且不超过10)×有轻微的抑制白度降低效果(ΔW为大于10且不超过15)××没有抑制白度降低效果(ΔW为大于15)3)L3266ゴ一セランL3266(磺酸改性的PVA,日本合成化学制)4)60SH03/T同时使用メトロ一ズ60SH0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信越化学工业制)和デモ一ルT(β-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花王制)[实施例60]按分散液制备例1制备的ODB2为15份(都是干体标准。以下同)、分散液制备例10-1制备的UU和硅酸镁的共热处理分散液的UU为15份及硅酸镁1.5份、分散液制备例3制备的D-8为15份、分散液制备例11-2制备的BON为30份、分散液制备例12制备的碳酸钙为20份、还有硬脂酸锌(中京油脂制ハイドリン(Hidorin)Z-7-30)为10份、还有聚乙烯醇(将クラレ制ポバ一ルPVA110制备成15%水溶液使用)为10份的比例进行配合、搅拌混合,得到涂敷液。
用刮条涂布机将该涂敷液涂敷在具有50g/m2基重的原纸上,干燥后用高度砑光机处理,得到热敏记录纸。这时的涂敷量,用ODB2换算为0.40g/m2。
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用如下程序进行。
将制作的热敏纸在40℃、相对湿度90%环境下放置24小时,测定其前后的本底白度,由此评价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结果如表4(表4-1和表4-2)所示。
另外,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按如下程序进行评价。
在分散液制备例1制备的35%ODB2分散液中添加蒸馏水稀释成10%ODB2分散液,分别在分散液制备例2制备的40%UU分散液及分散液制备例3制备的40%D-8分散液中加入蒸馏水分别稀释成20%的分散液。而且,通过混合10%ODB2分散液5g、20%UU分散液2.5g、20%D-8分散液2.5g,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将该评价试样保存在着色加速试验条件下(在40℃条件下放置3h),用触板式彩色计算机-SM-T(Suga试验机制)测定其前后的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将实施例60中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3的40%D-8分散液替换为分散液制备例4的40%BPA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配合,进行涂敷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同样将分散液制备例3的40%D-8分散液替换为分散液制备例4的40%BPA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将实施例60中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3的40%D-8分散液替换为分散液制备例5的40%BPS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配合,进行涂敷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同样将分散液制备例3的40%D-8分散液替换为分散液制备例5的40%BPS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将实施例60中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3的40%D-8分散液替换为分散液制备例6的40%2,4’-BPS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配合,进行涂敷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同样将分散液制备例3的40%D-8分散液替换为分散液制备例6的40%2,4’-BPS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将实施例60中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3的40%D-8分散液替换为分散液制备例7的40%TGSA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配合,进行涂敷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同样将分散液制备例3的40%D-8分散液替换为分散液制备例7的40%TGSA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实施例60中使用分散液制备例10-1的在共热处理温度为70℃、共热处理时间为6h条件下制备的共热处理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配合,进行涂敷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其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使用20%メトロ一ズ(Metolose)60SH0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信越化学工业制)水溶液12g、20%デモ一ルT(β-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花王制)水溶液12g、蒸馏水66g分散而成的40%UU分散液(不挥发成分含有率为43.2%;详细说明UU含有率为40%、分散剂60SH03含有率为1.6%、分散剂デモ一ル(Demol)T含有率为1.6%),替换在制备分散液制备例10-1时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2的分散剂L3266,制备共热处理分散液。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配合该共热处理分散液,进行涂敷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其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使用20%メトロ一ズ(Metolose)60SH03水溶液12g、20%デモ一ルEP(聚羧酸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花王制)水溶液12g、蒸馏水66g分散而成的40%UU分散液(不挥发成分含有率为43.2%;详细说明UU含有率为40%、分散剂60SH03含有率为1.6%、分散剂デモ一ル(Demol)EP含有率为1.6%),替换在制备分散液制备例10-1时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2的分散剂L3266,制备共热处理分散液。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配合该共热处理分散液,进行涂敷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其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在实施例60中,使分散液制备例10-1制备的UU和硅酸镁的共热处理分散液的UU为9份及硅酸镁为0.9份、分散液制备例3制备的D-8为21份,显色剂的掺合比为(a)成分/(c)成分=3/7(固体成分比),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涂敷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在实施例60中,使分散液制备例10-1制备的UU和硅酸镁的共热处理分散液的UU为21份及硅酸镁为2.1份、分散液制备例3制备的D-8为9份,显色剂的掺合比为(a)成分/(c)成分=7/3(固体成分比),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涂敷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在实施例61中,使分散液制备例10-1制备的UU和硅酸镁的共热处理分散液的UU为9份及硅酸镁为0.9份、分散液制备例4制备的BPA为21份,显色剂的掺合比为(a)成分/(c)成分=3/7(固体成分比),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涂敷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1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按分散液制备例1制备的ODB2为15份、分散液制备例10-1制备的UU和硅酸镁的共热处理分散液的UU为30份及硅酸镁为3份、分散液制备例8制备的POB为30份、分散液制备例12制备的碳酸钙为20份、还有硬脂酸锌(中京油脂制ハイドリン(Hidorin)Z-7-30)为10份、还有聚乙烯醇(将クラレ制ポバ一ルPVA110制备成15%水溶液使用)为10份的比例进行配合、搅拌混合,得到涂敷液。
用刮条涂布机将该涂敷液涂敷在具有50g/m2基重的原纸上,干燥后用高度砑光机处理,得到热敏记录纸。这时的涂敷量,用ODB2换算为0.40g/m2。
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程序进行。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另外,分散液组合物的制作及白度测定,用如下程序进行。
在分散液制备例1制备的35%ODB2分散液中添加蒸馏水稀释成10%ODB2分散液,分别在分散液制备例2制备的40%UU分散液及分散液制备例8制备的40%POB分散液中加入蒸馏水分别稀释成20%的分散液。而且,通过混合10%ODB2分散液3g、20%UU分散液3g、20%POB分散液3g、追加蒸馏水1g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将该评价试样保存在着色加速试验条件下,用触板式彩色计算机-SM-T(Suga试验机制)测定其前后的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使用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磷酸钠(旭电化制アデカア一クルズ(ADK Arkls)F-85)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1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9-1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使用三(2,6-二甲基-4-叔丁基-3-羟基苄基)异氰脲酸酯(旭电化制アデカア一クルズ(ADK Arkls)DH-48)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1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9-1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使用氧化钛(钛工业制KA15)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1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9-1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使用碳酸钙(白石カルシウム工业制カルライトKT)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1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9-1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使用硫酸钙(和光纯药工业试剂)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1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9-1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使用氧化镁(和光纯药工业试剂)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1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9-1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使用碳酸镁(神岛化学工业制金星)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1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9-1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使用磷酸镁(和光纯药工业试剂)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1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9-1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使用氢氧化镁(和光纯药工业试剂)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1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9-1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使用氧化铝(STREM CHEMICALS试剂)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1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9-1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使用硅酸钙(和光纯药工业试剂)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1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9-1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使用滑石ミクロエスP-4(日本滑石制)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1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9-1的硅酸镁,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测定。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按分散液制备例1制备的ODB2为15份(都是干体标准。以下同)、分散液制备例13制备的UU和硅酸镁的共热处理分散液的UU为15份及硅酸镁为1.5份、分散液制备例3制备的D-8为15份、分散液制备例11-2制备的BON为30份、分散液制备例12制备的碳酸钙为20份、还有硬脂酸锌(中京油脂制ハイドリン(Hidorin)Z-7-30)为10份、还有聚乙烯醇(将クラレ制ポバ一ルPVA110制备成15%水溶液使用)为10份的比例进行配合、搅拌混合,得到涂敷液。
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测定,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在制备实施例60的分散液制备例10-1的分散液时,相对于40%UU分散液600g混合了20%硅酸镁分散液60g(UU固体成分量/硅酸镁固体成分量=100/5),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涂敷液,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就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测定而言,在制备分散液制备例10-1的分散液时,使用UU固体成分量/硅酸镁固体成分量=100/5的上述共热处理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印刷灵敏度为○,良好,耐湿本底灰雾性、分散液组合物白度都为△。
在制备实施例60的分散液制备例10-1的分散液时,相对于40%UU分散液600g混合了20%硅酸镁分散液540g(UU固体成分量/硅酸镁固体成分量=100/45),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涂敷液,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就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测定而言,在制备分散液制备例10-1的分散液时,使用UU固体成分量/硅酸镁固体成分量=100/45的上述共热处理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印刷灵敏度为△、耐湿本底灰雾性为△、分散液组合物白度为○。
在实施例60中除去硅酸镁分散液的热处理工序,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及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测定。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对实施例60中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10-1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涂敷液、制作热敏纸,进行其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对分散液制备例10-1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白度。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评价。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对实施例61中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10-1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1同样的方法制备涂敷液、制作热敏纸,进行其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对分散液制备例10-1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1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白度。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评价。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对实施例62中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10-1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2同样的方法制备涂敷液、制作热敏纸,进行其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对分散液制备例10-1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2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白度。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评价。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对实施例63中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10-1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3同样的方法制备涂敷液、制作热敏纸,进行其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对分散液制备例10-1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3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白度。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评价。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对实施例64中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10-1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4同样的方法制备涂敷液、制作热敏纸,进行其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对分散液制备例10-1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4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白度。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评价。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在实施例66中,将UU分散至メトロ一ズ(Metolose)60SH0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信越化学工业制)和デモ一ルT(β-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花王制)的混合分散剂中形成的UU分散液和硅酸镁分散液混合后,不进行共热处理,制备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6同样的方法制备涂敷液、制作热敏纸,进行其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使用将UU分散至メトロ一ズ(Metolose)60SH03和デモ一ルT的混合分散剂中形成的UU分散液和硅酸镁分散液混合后不进行共热处理制作的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6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在实施例67中,将UU分散至メトロ一ズ(Metolose)60SH0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信越化学工业制)和デモ一ルEP(聚羧酸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花王制)的混合分散剂中形成的UU分散液和硅酸镁分散液混合后不进行共热处理,制备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7同样的方法制备涂敷液、制作热敏纸,进行其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
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使用将UU分散至メトロ一ズ(Metolose)60SH03和デモ一ルEP的混合分散剂中形成的UU分散液和硅酸镁分散液混合后不进行共热处理制作的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7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在实施例71中,对UU和硅酸镁(トミタAD-600,富田制药制)的混合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71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
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对UU和硅酸镁的混合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进行制备,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71同样的方法测定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在实施例74中,对UU和氧化钛(钛工业制KA15)的混合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74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
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对UU和氧化钛的混合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进行制备,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74同样的方法测定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在实施例75中,对UU和碳酸钙(白石カルシウム工业制カルライトKT)的混合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75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
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对UU和碳酸钙的混合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进行制备,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75同样的方法测定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在实施例76中,对UU和硫酸钙(和光纯药工业 试剂)的混合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76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
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对UU和硫酸钙的混合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进行制备,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76同样的方法测定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在实施例77中,对UU和氧化镁(和光纯药工业 试剂)的混合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77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
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对UU和氧化镁的混合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进行制备,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77同样的方法测定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在实施例78中,对UU和碳酸镁(神岛化学工业制金星)的混合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78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
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对UU和碳酸镁的混合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进行制备,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78同样的方法测定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在实施例79中,对UU和磷酸镁(和光纯药工业 试剂)的混合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79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
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对UU和磷酸镁的混合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进行制备,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79同样的方法测定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在实施例80中,对UU和氢氧化镁(和光纯药工业 试剂)的混合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80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
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对UU和氢氧化镁的混合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进行制备,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80同样的方法测定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在实施例81中,对UU和氧化铝(STREM CHEMICALS 试剂)的混合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81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
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对UU和氧化铝的混合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进行制备,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81同样的方法测定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在实施例82中,对UU和硅酸钙(和光纯药工业 试剂)的混合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82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
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对UU和硅酸钙的混合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进行制备,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82同样的方法测定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在实施例83中,对UU和滑石ミクロエ一スP-4(日本滑石制)的混合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83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
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对UU和滑石ミクロエ一スP-4的混合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进行制备,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83同样的方法测定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对实施例84中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13制备的UU和硅酸镁的共粉碎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84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
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对分散液制备例13制备的UU和硅酸镁的共粉碎分散液不进行共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84同样的方法测定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按分散液制备例1制备的ODB2为15份、分散液制备例2制备的UU分散液为15份、分散液制备例3制备的D-8为15份、分散液制备例11-2制备的BON为30份、分散液制备例12制备的碳酸钙为20份、还有硬脂酸锌(中京油脂制ハイドリン(Hidorin)Z-7-30)为10份、还有聚乙烯醇(将クラレ制ポバ一ルPVA110制备成15%水溶液使用)为10份的比例进行配合、搅拌混合,得到涂敷液。
用刮条涂布机将该涂敷液涂敷在具有50g/m2基重的原纸上,干燥后用高度砑光机处理,得到热敏记录纸。这时的涂敷量,用ODB2换算为0.40g/m2。
关于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使用分散液制备例2的非加热处理UU分散液代替分散液制备例10-1的作为UU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将比较例3中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3的40%D-8分散液替换成分散液制备例4的40%BPA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比较例3同样的方法制备涂敷液、制作热敏纸,进行其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同样将分散液制备例3的40%D-8分散液替换成分散液制备例4的40%BPA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比较例3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白度。关于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将比较例3中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3的40%D-8分散液替换成分散液制备例5的40%BPS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比较例3同样的方法制备涂敷液、制作热敏纸,进行其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同样将分散液制备例3的40%D-8分散液替换成分散液制备例5的40%BPS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比较例3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白度。关于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将比较例3中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3的40%D-8分散液替换成分散液制备例6的40%2,4’-BPS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比较例3同样的方法制备涂敷液、制作热敏纸,进行其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同样将分散液制备例3的40%D-8分散液替换成分散液制备例6的40%2,4’-BPS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比较例3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白度。关于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将比较例3中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3的40%D-8分散液替换成分散液制备例7的40%TGSA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比较例3同样的方法制备涂敷液、制作热敏纸,进行其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同样将分散液制备例3的40%D-8分散液替换成分散液制备例7的40%TGSA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比较例3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白度。关于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在实施例66中,只将UU分散至メトロ一ズ(Metolose)60SH0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信越化学工业制)和デモ一ルT(β-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花王制)混合而成的分散剂中,不混合UU分散液和硅酸镁分散液,并且不进行热处理,制备UU分散液。将该非热处理UU分散液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配合,制备涂敷液,制作热敏纸,进行其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作为UU分散液,使用只将UU分散至メトロ一ズ(Metolose)60SH03和デモ一ルT混合而成的分散剂中,不混合UU分散液和硅酸镁分散液,并且不进行热处理的UU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白度。关于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在实施例67中,只将UU分散至メトロ一ズ(Metolose)60SH0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信越化学工业制)和デモ一ルEP(聚羧酸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花王制)混合而成的分散剂中,不混合UU分散液和硅酸镁分散液,并且不进行热处理,制备UU分散液。将该非热处理UU分散液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配合,制备涂敷液,制作热敏纸,进行其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作为UU分散液,使用只将UU分散至メトロ一ズ(Metolose)60SH03和デモ一ルEP混合而成的分散剂中,不混合UU分散液和硅酸镁分散液,并且不进行热处理的UU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白度。关于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在实施例71中,不使用硅酸镁分散液,使用分散液制备例2制备的UU的非加热处理分散液作为UU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制备涂敷液、制作热敏纸,进行其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
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制作及白度测定,使用分散液制备例2制备的UU的非加热处理分散液作为UU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71同样的程序进行。
热敏纸评价结果及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
在制备实施例60的分散液制备例10-1的分散液时,相对于40%UU分散液600g混合了20%硅酸镁分散液840g(UU固体成分量/硅酸镁固体成分量=100/70),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涂敷液,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测定,在制备分散液制备例10-1的分散液时,使用UU固体成分量/硅酸镁固体成分量=100/70的上述共热处理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进行。由于无机盐的添加量过剩印刷灵敏度为×、耐湿本底灰雾性为△,显示下降倾向。但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为○。结果如表4所示。







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1)将各成分的分散液单独进行热处理时的标记用、划分标记 例如)(a)、(b)将各成分的分散液混合进行热处理时的标记用+连结标记 例如)(a)+(b)2)印刷灵敏度 以印刷能量0.51mj/dot使其显色时的图像的光学浓度○光学浓度值 1.0或更高△光学浓度值 0.9至小于1.0×光学浓度值 小于0.93)测定热敏记录纸的耐湿试验(在40℃×90%RH环境下放置24小时)前后的未印刷部(本底)的白度(W),根据其变化量(ΔW)评价耐湿本底灰雾性的改良效果。
○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显著(ΔW为不超过5)△有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ΔW为大于5且不超过10)×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小(ΔW为大于10且不超过20)××没有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ΔW为大于20)4)测定加速试验前后的分散液的白度(W),根据其变化量(ΔW)评价着色抑制剂的性能。
○抑制白度降低效果显著(ΔW为不超过7)△有抑制白度降低效果(ΔW为大于7且不超过15)×抑制白度降低效果小(ΔW为大于15且不超过25)××没有抑制白度降低效果(ΔW为大于25)5)60SH/T按固体成分比1/1同时使用メトロ一ズ60SH03和デモ一ルT6)60SH/EP按固体成分比1/1同时使用メトロ一ズ60SH03和デモ一ルEP[实施例107]制备实施例60中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10-1的共热处理温度为40℃、共热处理时间为168h的共热处理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配合,进行涂敷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其白度。热敏纸评价结果及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5(表5-1和表5-2)所示。
制备实施例60中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10-1的共热处理温度为90℃、共热处理时间为3h的共热处理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配合,进行涂敷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其白度。热敏纸评价结果及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5所示。灵敏度有稍微下降,但耐湿本底灰雾性、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为○。
制备实施例60中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10-1的处理温度为30℃、处理时间为168h的处理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配合,进行涂敷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其白度。热敏纸评价结果及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5所示。在30℃的处理温度,即使延长处理时间,耐湿本底灰雾性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也为×。
制备实施例60中使用的分散液制备例10-1的共热处理温度为95℃、共热处理时间为3h的共热处理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配合,进行涂敷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测定其白度。热敏纸评价结果及白度的测定结果如表5所示。在95℃的热处理温度,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良好,但灵敏度显著降低,不优选。



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1)将各成分的分散液单独进行热处理时的标记用、划分标记 例如)(a)、(b)将各成分的分散液混合进行热处理时的标记用+连结标记 例如)(a)+(b)
2)印刷灵敏度 以印刷能量0.51mj/dot使其显色时的图像的光学浓度○光学浓度值 1.0或更高△光学浓度值 不小于0.9且小于1.0×光学浓度值 小于0.93)测定热敏记录纸的耐湿试验(在40℃×90%RH环境下放置24小时)前后的未印刷部(本底)的白度(W),根据其变化量(ΔW)评价耐湿本底灰雾性的改良效果。
○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显著(ΔW为不超过5)△有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ΔW为大于5且不超过10)×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小(ΔW为大于10且不超过20)××没有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ΔW为大于20)4)测定加速试验前后的分散液的白度(W),根据其变化量(ΔW)评价着色抑制剂的性能。
○抑制白度降低效果显著(ΔW为不超过7)△有抑制白度降低效果(ΔW为大于7且不超过15)×抑制白度降低效果小(ΔW为大于15且不超过25)××没有抑制白度降低效果(ΔW为大于25)[实施例109]制备实施例60中使用的共热处理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配合,进行涂敷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将着色加速试验条件设为50℃条件下3h,测定其白度。含UU分散液组合物的热处理温度、时间条件及评价结果如表6(表6-1和表6-2)所示。尽管着色加速条件上升了10℃,但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为○,确认充分的着色抑制效果。
在实施例67中,只使用在60℃进行了48小时加热处理的UU分散液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不添加硅酸镁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配合,进行涂敷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在着色加速试验条件即40℃条件下保存3h后,测定其白度。评价结果如表6所示。印刷灵敏度为○、耐湿本底灰雾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为○,确认充分的着色抑制效果。
在实施例67中,只使用在60℃进行了48小时加热处理的UU分散液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不添加硅酸镁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配合,进行涂敷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在着色加速试验条件即50℃条件下保存3h后,测定其白度。评价结果如表6所示。印刷灵敏度为○、耐湿本底灰雾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为△,可以确认由于着色加速条件上升了10℃,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稍微下降。
在实施例66中,只使用在60℃进行了48小时加热处理的UU分散液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不添加硅酸镁分散液。除此之外,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配合,进行涂敷液的制备,进行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另外,关于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用和实施例60同样的方法制备分散液组合物作为评价试样,在着色加速试验条件即40℃条件下保存3h后,测定其白度。评价结果如表6所示。印刷灵敏度为○、耐湿本底灰雾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为△。



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1)将各成分的分散液单独进行热处理时的标记用、划分标记 例如)(a)、(b)将各成分的分散液混合进行热处理时的标记用+连结标记 例如)(a)+(b)2)印刷灵敏度 以印刷能量0.51mj/dot使其显色时的图像的光学浓度○光学浓度值 1.0或更高
△光学浓度值 0.9或更高且小于1.0×光学浓度值 小于0.93)测定热敏记录纸的耐湿试验(在40℃×90%RH环境下放置24小时)前后的未印刷部(本底)的白度(W),根据其变化量(ΔW)评价耐湿本底灰雾性的改良效果。
○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显著(ΔW为不超过5)△有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ΔW为大于5且不超过10)×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小(ΔW为大于10且不超过20)××没有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ΔW为大于20)4)测定加速试验前后的分散液的白度(W),根据其变化量(ΔW)评价着色抑制剂的性能。
○抑制白度降低效果显著(ΔW为不超过7)△有抑制白度降低效果(ΔW为大于7且不超过15)×抑制白度降低效果小(ΔW为大于15且不超过25)××没有抑制白度降低效果(ΔW为大于25)5)60SH/T按固体成分比1/1同时使用メトロ一ズ60SH03和デモ一ルT6)60SH/EP按固体成分比1/1同时使用メトロ一ズ60SH03和デモ一ルEP[实施例113]将显色剂UU52.5g、固体成分5.38%的メトロ一ズ(Metolose)60SH0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信越化学工业制)48.75g、固体成分5.38%的デモ一ル(Demol)T(β-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花王制)48.75g及用量筒量取的150ml玻璃珠(φ0.6mm),装入400ml的容器中,在转数为2000rpm的条件下,用砂磨机(アイメツクス(AIMEX Co.,Ltd)社制)进行粉碎、分散3小时,得到固体成分38.5%的UU分散体140g。将该UU分散体装入200ml烧瓶中,用恒温槽使烧瓶内温度维持在60℃,用Three-One Motor在250rpm下搅拌12小时,进行加热处理。热处理后的UU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46μm。
另外,将染料的3-二丁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以下记为ODB2)52.5g、固体成分5.38%的ゴ一セラン(Gohseran)L3266(磺酸改性的PVA,日本合成化学制)水溶液97.5g及用量筒量取的150ml玻璃珠(φ0.6mm),装入400ml的容器中,在转数为2000rpm的条件下,用砂磨机(アイメツクス(AIMEX Co.,Ltd)社制)进行粉碎、分散3小时,得到固体成分38.5%的ODB2分散体。将该ODB2分散体装入200ml烧瓶中,用恒温槽使烧瓶内温度维持在40℃,用Three-One Motor在250rpm下搅拌24小时,进行加热处理。热处理后的ODB2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49μm。
另外,将增敏剂二苯砜(以下记为DP)52.5g、固体成分5.38%的ゴ一セラン(Gohseran)L3266(磺酸改性的PVA,日本合成化学制)水溶液97.5g及用量筒量取的150ml玻璃珠(φ0.6mm),装入400ml的容器中,在转数为2000rpm的条件下,用砂磨机(アイメツクス(AIMEX Co.,Ltd)社制)进行粉碎、分散3小时,得到固体成分38.5%的DP分散体。这时得到的DP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60μm。
另外,将碳酸钙10g和水30g混合,用搅拌器进行搅拌分散,得到分散体。
热敏纸的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按如下程序进行。
将这些分散体按上述UU分散体的干燥固体成分30重量份、ODB2分散体的干燥固体成分15重量份、DP分散体的干燥固体成分30重量份、碳酸钙分散体的干燥固体成分20重量份、还有固体成分浓度为16重量%的硬脂酸锌分散体的干燥固体成分10重量份、还有15重量%聚乙烯醇的干燥固体成分10重量份的比例(干体标准)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涂敷液。
用刮条涂布机将该涂敷液涂敷在具有50g/m2基重的原纸上,干燥后用高度砑光机处理,得到热敏记录纸。这时的涂敷量,用ODB2换算为0.40g/m2。
在这样作成的热敏纸上,在施加电压24V、脉冲宽度1.5msec条件下印刷,通过测定在40℃×90%RH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的本底白度,评价其耐湿本底灰雾性。白度变化(ΔW)的评价结果为○。
另外,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按如下程序进行评价。
将ODB2分散体稀释成10%(ODB2的重量%)、UU分散体稀释成20%(UU的重量%),使两种混合分散液中的含有重量比为ODB2/UU=1/2进行混合,制备评价试样。测定该白度后,在40℃条件下放置3小时,再次测定白度,算出热处理前后的白度之差(Δ白度)。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表7-1和表7-2)所示。
在实施例113中,制作UU分散体时,使用デモ一ル(Demol)SSL(特殊芳香族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花王制)水溶液48.75g代替メトロ一ズ(Metolose)60SH03作为分散剂,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进行热敏纸性能、分散体组合物的白度评价。这时得到的UU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49μm。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结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所示。
在实施例113中,制作UU分散体时,单独使用固体成分5.38%的メトロ一ズ(Metolose)60SH03水溶液97.5g作为分散剂,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进行热敏纸性能、分散体组合物的白度评价。这时得到的UU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47μm。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结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所示。
在实施例115中,制作UU分散体时,单独使用固体成分5.38%的デモ一ル(Demol)T水溶液97.5g作为分散剂,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进行热敏纸性能、分散体组合物的白度评价。这时得到的UU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47μm。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结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所示。
在实施例115中,制作UU分散体时,单独使用固体成分5.38%的デモ一ル(Demol)EP(特殊聚羧酸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花王制)水溶液97.5g作为分散剂,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进行热敏纸性能、分散体组合物的白度评价。这时得到的UU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47μm。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结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所示。
在实施例115中,制作UU分散体时,单独使用固体成分5.38%的HPC-L(羟丙基纤维素,日本曹达制)水溶液97.5g作为分散剂,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进行热敏纸性能、分散体组合物的白度评价。这时得到的UU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46μm。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结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所示。
在实施例115中,制作UU分散体时,单独使用固体成分5.38%的セロゲン(Cellogen)6A(羧甲基纤维素钠盐,第一工业制药制)水溶液97.5g作为分散剂,对UU分散体进行50℃×24h的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进行热敏纸性能、分散体组合物的白度评价。这时得到的UU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48μm。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结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所示。
在实施例115中,制作UU分散体时,单独使用固体成分5.38%的クラレポバ一ル(Kuraray Poval)PVA-108(完全皂化型,聚合度300,クラレ制)水溶液97.5g作为分散剂,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进行热敏纸性能、分散体组合物的白度评价。这时得到的UU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46μm。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结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所示。
在实施例115中,制作UU分散体时,单独使用固体成分5.38%的表面活性剂DKSデイスコ一ト(Discoat)N-14(特殊聚羧酸NH4盐,第一工业制药制)水溶液97.5g作为分散剂,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进行热敏纸性能、分散体组合物的白度评价。这时得到的UU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47μm。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结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所示。
在实施例113中,增敏剂使用BON代替DP,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进行热敏纸性能、分散体组合物的白度评价。这时得到的BON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50μm。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结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所示。
在实施例113中,增敏剂使用HS3520代替DP,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进行热敏纸性能、分散体组合物的白度评价。这时得到的HS3520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53μm。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结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所示。
在实施例113中,增敏剂使用对苄基联苯(以下记为PBBP)代替DP,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进行热敏纸性能、分散体组合物的白度评价。这时得到的PBBP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51μm。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结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所示。
在实施例113中,染料使用3-二乙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以下记为ODB)代替ODB2,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进行热敏纸性能、分散体组合物的白度评价。这时得到的ODB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47μm。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结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所示。
在实施例113中,染料使用3-异戊基乙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以下记为S205)代替ODB2,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进行热敏纸性能、分散体组合物的白度评价。这时得到的S205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47μm。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结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所示。
在实施例113中,染料使用3-乙基-对甲苯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以下记为ETAC)代替ODB2,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进行热敏纸性能、分散体组合物的白度评价。这时得到的ETAC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47μm。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结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所示。
在实施例113中,染料使用3-二丁氨基-7-(邻氟)-苯胺基荧烷(以下记为TG21)代替ODB2,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进行热敏纸性能、分散体组合物的白度评价。这时得到的TG21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48μm。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结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所示。
在实施例113中,制作UU分散体时,使用ゴ一セラン(Gohseran)L3266(磺酸改性的PVA,日本合成化学制)水溶液48.75g代替メトロ一ズ(Metolose)60SH03作为分散剂,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进行热敏纸性能、分散体组合物的白度评价。这时得到的UU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49μm。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结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所示。
在实施例113中,制作UU分散体时,使用DKSデイスコ一ト(Discoat)N-14(特殊聚羧酸NH4盐,第一工业制药制)水溶液48.75g代替デモ一ル(Demol)T作为分散剂,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进行热敏纸性能、分散体组合物的白度评价。这时得到的UU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49μm。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结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所示。
在实施例115中,制作UU分散体时,单独使用固体成分5.38%的メトロ一ズ(Metolose)SM15(甲基纤维素,信越化学工业制)水溶液97.5g作为分散剂,对UU分散体进行50℃×24h的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进行热敏纸性能、分散体组合物的白度评价。这时得到的UU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47μm。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结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所示。
在实施例113中,染料使用3-二戊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以下记为BLACK305)代替ODB2,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进行热敏纸性能、分散体组合物的白度评价。这时得到的BLACK305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49μm。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结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所示。
在实施例113中,对UU分散体不进行加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进行热敏纸性能、分散体组合物的白度评价。这时得到的UU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46μm。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结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所示。
在实施例114中,对UU分散体不进行加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进行热敏纸性能、分散体组合物的白度评价。这时得到的UU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49μm。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结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所示。
在实施例117中,对UU分散体不进行加热处理,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进行热敏纸性能、分散体组合物的白度评价。这时得到的UU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0.48μm。耐湿本底灰雾性的评价结果为△,分散液组合物的白度的评价结果为△。结果如表7所示。



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1)将各成分的分散液单独进行热处理时的标记用、划分标记 例如)(a)、(b)将各成分的分散液混合进行热处理时的标记用+连结标记 例如)(a)+(b)
2)印刷灵敏度 以印刷能量0.51mj/dot使其显色时的图像的光学浓度○光学浓度值 1.0或更高△光学浓度值 0.9或更高且小于1.0×光学浓度值 小于0.93)测定热敏记录纸的耐湿试验(在40℃×90%RH环境下放置24小时)前后的未印刷部(本底)的白度(W),根据其变化量(ΔW)评价耐湿本底灰雾性的改良效果。
○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显著(ΔW为不超过5)△有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ΔW为大于5且不超过10)×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小(ΔW为大于10且不超过20)××没有耐湿灰雾性改良效果(ΔW为大于20)4)测定加速试验前后的分散液的白度(W),根据其变化量(ΔW)评价着色抑制剂的性能。
○抑制白度降低效果显著(ΔW为不超过7)△有抑制白度降低效果(ΔW为大于7且不超过15)×抑制白度降低效果小(ΔW为大于1 5且不超过25)××没有抑制白度降低效果(ΔW为大于25)5)60SH/T按固体成分比1/1同时使用メトロ一ズ60SH03和デモ一ルT6)60SH/EP按固体成分比1/1同时使用メトロ一ズ60SH03和デモ一ルEP7)SSL/T按固体成分比1/1同时使用デモ一ルSSL和デモ一ルT8)L3266/SSL按固体成分比1/1同时使用L3266和デモ一ルSSL9)60SH/N14按固体成分比1/1同时使用メトロ一ズ60SH03和DKSデイスコ一トN14[比较例17]在实施例113中,制作UU分散体时,单独使用固体成分5.38%的コ一タミン(Quartamin)24P(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铵,花王制)水溶液97.5g作为分散剂,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但在和ODB2分散体混合时凝固,没有得到良好的分散体组合物。
在实施例113中,制作UU分散体时,单独使用固体成分5.38%的サニゾ一ル(Sanizol)C(烷基苄基甲基氯化铵,花王制)水溶液97.5g作为分散剂,除此之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散体的制备,但在和ODB2分散体混合时凝固,没有得到良好的分散体组合物。
工业应用的可能性本发明适合用作含有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记录材料、特别是热敏记录材料,其可以改良含有无色或浅色染料前体及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涂敷液的白度随时间推移的下降,同时,可以改良使用该涂敷液制作而成的热敏记录材料的本底灰雾、特别是高湿度条件下的本底灰雾(耐湿本底灰雾)。
权利要求
1.制备显色系统用的组合物,其通过将包括在同一分子内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脲基和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基的至少一种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a)成分分散在液态介质中并进行加热处理而得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是下式(I)~(VI)的任一个表示的物质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X、Y、Z表示芳香族化合物残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或脂肪族化合物残基,另外,各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 (其中,X、Y表示芳香族化合物残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或脂肪族化合物残基,另外,各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 (其中,X、Y表示芳香族化合物残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或脂肪族化合物残基,α表示具有至少2价的价数的残基,n表示不小于2的整数,另外,各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 (其中,Z、Y表示芳香族化合物残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或脂肪族化合物残基,β表示具有至少2价的价数的残基,n表示不小于2的整数,另外,各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 (其中,苯环的氢原子可以由芳香族化合物残基或脂肪族化合物残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取代,另外,各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γ表示-SO2-、-O-、-(S)n-、-(CH2)n-、-CO-、-CONH-、下式(a)的任一个、或者表示直接键,n为1或2); (其中,苯环的氢原子可以由芳香族化合物残基或脂肪族化合物残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取代,另外,各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δ表示-SO2-、-O-、-(S)n-、-(CH2)n-、-CO-、-CONH-、-NH-、-CH(COOR1)-、-C(CF3)2-、-CR2R3-的任一个、或者表示直接键,其中,R1、R2、R3表示碳原子数为1至20的烷基,n为1或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含有通过将所述(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分散于液态介质中并在不低于40℃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可以得到的分散液。
4.制备显色系统用的组合物,其含有通过将包括在同一分子内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脲基和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基的至少一种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a)成分、及(b)作为着色抑制剂成分的选自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受阻酚化合物、受阻胺化合物和乙酰乙酸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分散于液态介质中而形成的分散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其中,通过至少所述(a)成分及所述(b)成分中的任一方进行加热处理可以得到。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是下式(I)~(VI)的任一个表示的物质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X、Y、Z表示芳香族化合物残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或脂肪族化合物残基,另外,各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 (其中,X、Y表示芳香族化合物残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或脂肪族化合物残基,另外,各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 (其中,X、Y表示芳香族化合物残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或脂肪族化合物残基,α表示具有至少2价的价数的残基,n表示不小于2的整数,另外,各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 (其中,Z、Y表示芳香族化合物残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或脂肪族化合物残基,β表示具有至少2价的价数的残基,n表示不小于2的整数,另外,各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 (其中,苯环的氢原子可以由芳香族化合物残基或脂肪族化合物残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取代,另外,各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γ表示-SO2-、-O-、-(S)n-、-(CH2)n-、-CO-、-CONH-、下式(a)的任一个、或者表示直接键,n为1或2); (其中,苯环的氢原子可以由芳香族化合物残基或脂肪族化合物残基或杂环化合物残基取代,另外,各残基可以具有取代基;δ表示-SO2-、-O-、-(S)n-、-(CH2)n-、-CO-、-CONH-、-NH-、-CH(COOR1)-、-C(CF3)2-、-CR2R3-的任一个、或者表示直接键,其中,R1、R2、R3表示碳原子数为1至20的烷基,n为1或2)。
7.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b)成分的着色抑制剂是选自硅酸镁、硅酸钙、碳酸镁、碳酸钙、硫酸钙、磷酸镁、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钠、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钛、氢氧化镁、1,1,3-三(2-甲基-4-羟基-5-环己基苯基)丁烷、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三(2,6-二甲基-4-叔丁基-3-羟基苄基)异氰脲酸酯、乙酰乙酰替苯胺和乙酰乙酰替间二甲苯胺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进一步含有(c)作为酸性显色剂成分的选自苯酚衍生物、芳香族羧酸衍生物或其金属盐化合物、水杨酸衍生物或其金属盐化合物、N,N-二芳基硫脲衍生物和磺酰脲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c)酸性显色剂成分的苯酚衍生物是选自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4-羟基苯基)砜、4-异丙基氧基苯基-4’-羟基苯基砜、2,4’-二羟基二苯砜、双(3-烯丙基-4-羟基苯基)砜和4-羟基安息香酸苄酯中的至少一种。
10.如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含有通过将所述(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分散于液态介质中并在不低于40℃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可以得到的分散液。
11.如权利要求4~10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含有通过将所述(b)着色抑制剂成分分散于液态介质中并在不低于40℃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可以得到的分散液。
12.如权利要求4~11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含有通过将所述(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分散于液态介质中并在不低于40℃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可以得到的分散液、及通过将(b)着色抑制剂成分分散于液态介质中并在不低于40℃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可以得到的分散液。
13.如权利要求4~12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相对于(a)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成分100质量份,所述(b)着色抑制剂成分的量为1质量份至小于50质量份。
14.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在将所述(a)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成分和/或(b)着色抑制剂成分分散时,使用选自由水溶性非离子高分子化合物、水溶性阴离子高分子化合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分散剂使其分散。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在将所述(a)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成分和/或(b)着色抑制剂成分分散时,使用选自聚乙烯醇衍生物和纤维素衍生物中的非离子或阴离子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及选自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分散剂使其分散。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聚乙烯醇衍生物是磺酸改性的聚乙烯醇,所述纤维素衍生物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选自β-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金属盐和聚羧酸衍生物型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
17.记录材料,在支持体上设置了含有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的显色层。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记录材料,其中,所述记录材料是热敏记录材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分散液组合物,其含有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其可以改良含有无色或浅色染料前体及脲-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涂敷液的白度随时间推移的下降,同时,可以改良使用该涂敷液制作而成的热敏记录材料的本底灰雾、特别是高湿度条件下的本底灰雾(耐湿本底灰雾)。本发明涉及分散液组合物,其含有作为(a)成分的脲-氨基甲酸酯(UU)化合物;及作(b)成分的选自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受阻酚化合物、受阻胺化合物和乙酰乙酸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着色抑制剂,其特征在于,对选自(a)成分和(b)成分中的至少一种成分进行加热处理,或者用作为显色剂UU的分散剂的纤维素衍生物和特定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分散,对得到的显色剂UU分散液进行加热处理。
文档编号B41M5/30GK1871132SQ200480031174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3日
发明者长泽俊明, 富田忍, 河野哲史 申请人: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