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打印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1873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敏打印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敏打印机所用的热敏打印头。
背景技术
图6表示现有技术的热敏打印头(thermal print head)的一个例子(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图示的热敏打印头B包括基板91和形成于该基板上的多个发热部92。发热部92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成一列,并被分成多对。如该图所示,各对发热部92的下端部彼此通过中间电极93连接。另外,各对左边的发热部92的上端部连接单独电极94,右边的发热部92的上端部连接单独电极95。如果在这些单独电极之间进行通电,则例如电流从左边的发热部92通过中间电极93流向右边的发热部92。其结果是,一对发热部92同时发热,发挥一个打印点的功能。
近年来,要求热敏打印头高精细化的需求高涨。为了满足该需求,必须使发热部的构造细微化。为了使现有发热部92的构造细微化,必须减小单独电极94、95以及中间电极93的宽度。但是,由于宽度的减少,各电极中可流通的电流受到限制,从而导致发热部92中供给电流不足。其结果是,发热部92升温至打印适宜的温度所需的时间变长,使得热敏打印机的打印速度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165239号公报发明内容本发明以上述情况为基础研究而成,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敏打印头,可进行精细且高速的打印。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设计出以下技术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热敏打印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在该基板上沿主扫描方向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发热部、连接该多个发热部的多个电极。各电极具有锥部,其宽度向着上述多个发热部中对应的一个发热部变细。
根据上述结构,在能够使各发热部细微化的基础上,能够扩大各电极的宽度而降低电阻值。低电阻值使上述发热部的电流供给量增加,缩短发热部升温至打印适宜温度所需的时间。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精细且高速的打印。另外,上述电极的宽度广,能够抑制该电极的断线等不良问题的发生。而且,在电流从上述电极流向上述发热部时,由于上述锥部中上述电极的宽度缓缓减小,而能够抑制电流的流动方向局部不当地发生混乱。因此,能够避免上述各发热部内的发热分布不均匀,防止打印点的模糊凌乱、变形等问题。
优选上述多个电极包含多个各自为U字状的中间电极以及/或者沿副扫描方向长条状延伸的多个单独电极。各中间电极连接上述多个发热部中的一对发热部。各单独电极与上述多个发热部中的对应的一个发热部连接。上述多个发热部在主扫描方向上并列。邻接的一对发热部构成具有发热功能的单位(发热点)。各中间电极和成对的两个发热部相互连接。例如在与中间电极相反一侧的位置上,各单独电极连接着发热部。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靠近上述基板的一端配置多个发热部。其结果是,可以相对于热敏纸、热敏带等以高压按压多个发热部,有利于打印的鲜明化以及高速化。
优选上述锥部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互相隔开的第一端边以及第二端边。上述第一端边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平行,上述第二端边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倾斜。这种结构适用于使成对的发热部彼此靠近。通过上述成对的发热部相互靠近,在通电时,双方发热且能够互相使对方升温。因而,可以缩短上述成对的发热部升温至打印适宜的温度所需的时间,有利于实现打印的高速化。
锥部的上述第一端边以及第二端边也可以同时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倾斜而形成。该情况下,上述第一端边以及第二端边能够以关于平行于副扫描方向延伸的假想线互相线对称的方式形成。而且,该假想线也可以以使对应的一个发热部两等分的方式延伸而形成。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上述成对的发热部彼此间的间隔相对较大。因此,可以避免这些发热部彼此互相升温而导致过度高温的问题反复发生。有利于实现使用该热敏打印机打印的速度高速化的同时提高其耐久性。
参照附图,通过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头重要部位的平面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头重要部位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头重要部位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头重要部位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热敏打印头重要部位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以及图2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头。该热敏打印头A1包括基板1、多个发热部2、多个单独电极31、32、多个中间电极33、釉层4、以及保护层5(图1中未图示)。
基板1呈在主扫描方向X上延伸的、平面视图为长矩形的平板状,由例如氧化铝陶瓷等绝缘体形成。
如图1所示,多个发热部2在主扫描方向X上排列成一列。发热部2由例如TaSiO2的溅射膜、或者其他金属膜形成。如后所述,在主扫描方向X上相邻的一对发热部2形成一个打印点。
多个单独电极31、32以及中间电极33由电阻小于发热部2的金属(例如铝、金等)构成,用于对发热部2供给电源。单独电极31、32和中间电极33相间隔,在副扫描方向Y上夹着发热部2。
从图1可以得知,中间电极33呈U字状,位于比发热部2更下的副扫描方向Y的下方侧,连接主扫描方向X上邻接的两个发热部。
单独电极31、32均为在副扫描方向Y上延伸的带状,位于比多个发热部2更上的副扫描方向Y的上方侧,并连接着发热部2。单独电极31和共用配线(未图示)导通,单独电极32连接驱动IC(未图示)。该驱动IC通过进行开关控制,执行各发热部2的通电或者停止。
单独电极31、32以及中间电极33分别具有长宽部31A、32A、33A、窄宽部31B、32B、33B、以及锥部(taper)31C、32C、33C。长宽部31A、32A、33A的宽度是一定的。单独电极31、32的长宽部31A、32A占据其大部分,这些部分的宽度大小基本上决定单独电极31、32的电阻。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宽部31A、32A、33A的宽度大于发热部2。另一方面,窄宽部31B、32B、33B是连接发热部2的部位,其宽度与发热部2为相同程度。
锥部31C、32C、33C夹在长宽部31A、32A、33A和窄宽部31B、32B、33B之间,其宽度向着发热部2而变小。在锥部31C、32C、33C中,位于相互成对的发热部2内侧的边(第一端边)31Ca、32Ca、33Ca,平行于副扫描方向Y。另一方面,位于相互成对的发热部2外侧的边(第二端边)31Cb、32Cb、33Cb,相对于副扫描方向Y倾斜。
如图2所示,在基板1上形成有釉层4。釉层4例如为玻璃制,用以提供合适的平滑面,以形成构成发热部2的电阻膜21、单独电极31、32以及中间电极33等。在釉层4上形成有电阻膜21,该电阻膜21中的多个未被单独电极31、32以及中间电极33覆盖而得以露出的部位成为发热部2。例如可以通过光刻法进行蚀刻形成这样的发热部2。这些发热部2形成于釉层4中的向上方膨出的部分,隔着保护层5以易于接触热敏纸的方式配置。保护层5例如为玻璃制,以覆盖多个发热部2、单独电极31、32以及中间电极33的方式形成,用于保护它们。由此,热敏打印头A1构成所谓的薄膜型热敏打印头。
其次,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热敏打印头A1的作用。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不考虑发热部2的宽度,将单独电极31、32以及中间电极33的长宽部31A、32A、33A作成较大宽度。首先,通过使发热部2作为窄宽而小型化,能够在对发热部2进行通电时,提高发热部2的升温速度。另一方面,如果长宽部31A、32A、33A的宽度广,则减小单独电极31、32以及中间电极33的电阻值,有利于由此供给发热部2以较大电流。从而能够缩短发热部2升温至打印适宜的温度所需的时间,能够实现打印的高精细化和高速化两方面。而且,能够通过多个发热部2的小型化实现打印的高精细化的同时,缓和单独电极31、32以及中间电极33的微细化,能够避免它们的不当断线等不良问题。
另外,在锥部31C、32C、33C中,通过只使位于外侧的边31Cb、32Cb、33Cb倾斜,而能够使相互成对的发热部2彼此更加靠近。这些发热部2彼此的距离越近,越能够在通电时使这些发热部2由双方的发热发挥相互升温的效果。因此,即使通电时电流的大小相同,也能够缩短这些发热部2升温所需的时间,有利于打印的高度化。
而且,由于设置锥部31C、32C、33C,使单独电极31、32以及中间电极33的宽度徐徐变化,而能够抑制锥部31C、32C、33C中电流的流动方向局部性地发生混乱。由此,可以使发热部2中电流的流动方向沿副扫描方向Y保持相同。从而,能够避免发热部2内的发热分布不均匀,防止打印点的模糊凌乱、变形等问题。
图3~图5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其中,在这些图中,用同一符号标示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类似的要素。
图3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头A2的重要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锥部31C、32C、33C的边31Ca、31Cb、32Ca、32Cb、33Ca、33Cb全部都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倾斜,这一点不同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
锥部31C、32C、33C的边31Ca、32Ca、33Ca和边31Cb、32Cb、33Cb只是相对于副扫描方向Y互相向相反侧倾斜相同的角度。由此,锥部31C、32C、33C以位于各自的窄宽部31B、32B、33B一侧的各发热部2的中心线C为对称轴线对称。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发热部2和长宽部31A、32A、33A能够配置在同一线上。而且,这样的发热部2和长宽部31A、32A、33A通过线对称的锥部31C、32C、33C导通。由此,适于沿副扫描方向Y,在宽幅的长宽部31A、32A、33A和窄宽的发热部2中一样地流通电流,有利于抑制该电流的方向局部性地发生混乱等不良问题。从而,能够避免发热部2内的发热不均匀,还能够防止打印点的模糊凌乱、变形等问题。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能够使相互成对的发热部2彼此的间隔比较大。如果发热部2彼此的间隔大,则能够避免通电之际,由于双方发热互相升温导致过度高温。如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头A1所述,在实现打印的高速化时,虽然希望成对的两个发热部2彼此靠近,但是,在希望提高热敏打印头的耐久性的情况下,如第二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头A2,能够通过避免发热部2过度高温来实现耐久性的提高。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期待通过各发热部2的小型化达到打印高速化的效果。
图4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头A3的重要部位。在热敏打印头A3中,锥部31C、32C、33C的边31Ca、31Cb和边32Ca、32Cb以及边33Ca、33Cb分别向同一侧倾斜,这一点不同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相互成对的发热部2彼此可以更加靠近,有利于打印的高速化。另外,可以使单独电极31、32彼此分离得比较开,能够避免由于它们不当导通等导致的不良问题。
如上述热敏打印头A1~A3,根据中间电极33具有的回折式电极类型结构,可以将发热部2集中配置在基板1的一端,有利于向热敏纸等以高压按压发热部2,实现打印的鲜明化以及高速化。但是,如图5所示的热敏打印头A4(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在具备梳齿状的共用电极34的结构下,由于含有锥部31C、34C,也能够和上述实施方式一样实现打印的高精细化以及高速化。
本发明的热敏打印头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定。本发明的热敏打印头各部的具体结构可自由进行种种设计变更。
发热部不限于由通过溅射法等所谓的薄膜形成法所形成的薄膜构成,例如也可以由通过厚膜印刷法等所谓的厚膜形成法所形成的厚膜构成。另外,电极既可以是薄膜也可以是厚膜。
权利要求
1.一种热敏打印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在所述基板上沿主扫描方向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发热部;和连接所述多个发热部的多个电极,其中,所述各电极具有锥部,其宽度向着所述多个发热部中对应的一个发热部变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极包含多个各自为U字状的中间电极,各中间电极连接所述多个发热部中的一对发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极包含多个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呈长条状延伸的单独电极,各单独电极连接所述多个发热部中对应的一个发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极包含多个各自为U字状的中间电极和多个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呈长条状延伸的单独电极,其中,各中间电极与所述多个发热部中的一对发热部互相连接,该一对发热部分别连接所述多个单独电极中的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部具有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互相隔开的第一端边和第二端边,其中,所述第一端边相对于与所述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平行,所述第二端边相对于所述副扫描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部具有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互相隔开的第一端边和第二端边,其中,所述第一端边和所述第二端边相对于与所述主扫描方向正交的所述副扫描方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敏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边和所述第二端边关于平行所述副扫描方向延伸的假想线相互线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敏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假想线以使所述对应的一个发热部两等分的方式延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敏打印头(A1),包括基板(1)、和在该基板上沿主扫描方向(X)排列的多个发热部(2)。这些发热部(2)连接有多个电极(31、32、33)。各发热部(2)在主扫描方向(X)上的宽度小于各电极(31、32、33)的宽度。各电极(31、32、33)具有宽度向着各发热部(2)变小的锥部(31C、32C、33C)。
文档编号B41J2/345GK101072685SQ2005800422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0日
发明者西宏治 申请人: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