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196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墨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墨水喷在记录介质上的喷墨头。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喷墨头一直适用作将墨水从喷嘴喷出的喷墨头,其中容纳有若干墨水流道的流道单元由多个堆叠片形成。例如,在美国专利申请2004/119790A1的内容中所描述的喷墨头具有包括岐管和多个单独墨水流道的流道单元,各单独墨水流道从岐管穿过压力室延伸到喷嘴,该申请其全部作为参考在此引入。此外,该流道单元由多个堆叠金属片形成。用粘合剂将这些金属片粘结在一起。当这些金属片被粘结在一起时,有点过多的粘合剂流入单独墨水流道中。为了使流入墨水流道中的粘合剂的量减到最小,在多个金属片的各配合面上围绕形成单独墨水流道的孔形成有用于使过多粘合剂排出的逃逸槽。

发明内容
然而,在所述多个逃逸槽的粘合剂排出量相互不同时,从与所述逃逸槽相对应的孔流入单独墨水流道中的粘合剂量从一个单独墨水流道到另一个单独墨水流道变化。结果,墨水流道的面积(流道的流阻)从一个墨水流道到另一个变化。具体而言,当流道位于喷嘴附近的面积出现变化时,多个喷嘴中的从喷嘴喷出的墨滴速度、喷墨性能等出现变化,从而降低了打印质量。
本发明旨在控制流入单独墨水流道中的粘合剂量的变化,从而使喷墨性能一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喷墨头包括墨水流道单元。该墨水流道单元包括公共墨室和多个单独墨水流道。各单独墨水流道从公共墨室通过压力室延伸到喷嘴。墨水流道单元包括多个堆叠片,该堆叠片包括第一和第二片。多个单独墨水流道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多个堆叠片中形成。第一片形成有多个孔,这些孔形成了多个单独墨水流道的上述部分。第一片的一个表面形成有分别围绕多个孔的多个环形逃逸槽。所有的多个环形逃逸槽都与大气相通。多个环形逃逸槽可以允许将第一片粘结于第二片所用的粘合剂排到其中。
在该喷墨头中,第一片形成有形成多个单独墨水流道的上述部分的多个孔,第一片的一个表面形成有多个环形逃逸槽,所述环形逃逸槽允许将第一片粘结于第二片所用的粘合剂排到其中并分别围绕所述多个孔。当用粘合剂将第二片粘结在第一片的这一表面上时,允许过多的粘合剂排入所述环形逃逸槽中。从而,减小了流入孔中的粘合剂的量。而且,所有的环形逃逸槽都与大气相通。从而,在第一片和第二片粘结在一起时粘合剂流入环形逃逸槽的情况对于所有的环形逃逸槽都一样。因此,使流入多个流道形成孔中的粘合剂的量一致,从而可以抑制从多个喷嘴喷出的墨水的喷出性能的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喷墨头包括墨水流道单元。该墨水流道单元包括公共墨室和多个单独墨水流道。各单独墨水流道从公共墨室穿过压力室延伸到喷嘴。该墨水流道单元包括多个堆叠片,该堆叠片包括第一和第二片。多个单独墨水流道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多个堆叠片中形成。第一片形成有多个孔,这些孔形成了多个单独墨水流道的上述部分。所述多个孔被布置分为多组孔。第一片的一个表面形成有分别围绕多个孔的多个环形逃逸槽。所述环形逃逸槽被布置分为多组槽。每组槽对应于所述多组孔中的一组孔。属于每一组槽的环形逃逸槽相互连通。所述环形逃逸槽中的每一组槽都是封闭的。该多个环形逃逸槽可以允许将第一片粘接于第二片所用的粘合剂排到其中。
如上所述,对于所有的孔组,所述环形逃逸槽被布置分为多组槽,每一组槽对应于一组孔,而且属于每一组槽的环形逃逸槽相互连通。所述环形逃逸槽中的每一组槽都是封闭的。从而,所有的环形逃逸槽中的粘合剂流入环形逃逸槽中的情况基本上一样。从而使得流入多个孔的粘合剂的量一致,从而可以抑制从多个喷嘴喷出的墨水的喷出性能的变化。
参见说明书第29段和第30段(第8页第3、4自然段)。
参见说明书第47段(第14页第3自然段)。
参见说明书第36段(第10页第4自然段)。
参见说明书第37段(第11页第2自然段)。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喷墨头的透视图;图2是图1中沿线II-II所得到的截面图;图3是喷墨头主体的平面图;图4是图3中交替的长短虚线所环绕区域的放大视图;图5是图4中沿线V-V所得到的截面图;图6是盖片的平面图;图7是图6所示的、被点划线环绕的盖片区域从后面观察时的视图;图8是图7中点划线所环绕区域的放大视图;图9是图8所示的、包括环形逃逸槽的区域的放大视图;图10是图9中沿线X-X所得到的截面图;图11A是致动单元的部分放大截面图,而图11B是单独电极及盘部(land portion)的平面图;图12是一修改实施例的视图,该视图与图8所示的相似。
具体实施例方式
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喷墨头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所示的线II-II所得到的截面图。该实施例的喷墨头被设在喷墨打印机中(图中省去了),其用于将墨水喷在所输送的纸上,从而将图像记录在纸张上。如图1和2所示,喷墨头1包括喷墨头主体70,基底块71和保持器72。该喷墨头主体70具有矩形平面形状,沿主扫描方向延伸,以便将墨水喷在纸张上。基底块71位于喷墨头主体70的上部。基底块71形成有两个储墨器3,其作为用于要供应到喷墨头主体70的墨水的流道。保持器72保持喷墨头主体70和基底块71。
喷墨头主体70包括流道单元4,其中形成有多个单独墨水流道32(参见图5);和粘结在流道单元4的上表面上的多个致动单元21。流道单元4和致动单元21由叠层体的薄片形成,它们通过将多个叠层的薄片粘结在一起而形成。如图2所示,柔性印刷电路板(FPC柔性印刷电路)50被粘结在致动单元21的上表面上,且FPC 50的两侧都在侧面缩进。基底块71由诸如不锈钢的金属材料制成,而该基底块71中的储墨器3是沿基底块71纵向形成的实质上矩形平行六面体的中空区域。
基底块71的下表面73位于开口3b附近的一部分相对于其邻近区域向下突出。基底块71仅在下表面73靠近开口3b的近端部分73a处与流道单元4相接触。从而,基底块71的下表面73除了靠近开口3a的近端部分73a之外的部分与喷墨头主体70分开。致动单元21被设在这个分开的空间中。具体而言,基底块71下表面73位于开口3b周围的部分突出,从而与流道单元4相接触。在除了该突出部分之外的部分中,致动单元21和FPC 50被设在所述分开的空间中,该分开空间被限定在流道单元4和基底块71下表面73之间,其具有预定的间隙空间。
保持器72包括把手部分72a和一对突出部分72b,突出部分的形状类似于从把手部分72a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平板。基底块71被用粘合剂固定于在保持器72的把手部分72a的下表面中形成的凹槽上。粘结在致动单元21上的FPC 50被布置成在诸如海绵的弹性部件83的作用下沿保持器72的突出部分72b的表面运动。驱动IC 80被设在FPC 50上。FPC 50通过焊接而与驱动IC 80电连接,使得从驱动IC80输出的驱动信号被传送到喷墨头主体70的致动单元21(将在下文详细描述)。
在各驱动IC 80的外表面上设有基本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的散热器82,其与所述外表面紧密接触。由驱动IC 80产生的热量通过该散热器82被散发到外面。通过FPC 50与驱动IC 80电连接的衬底81被设在驱动IC 80和散热器82上方的位置上,并且位于FPC 50的外侧。散热器82的上表面和衬底81之间的空间以及散热器82下表面和FPC 50之间的空间都填满了密封部件84,用于防止灰尘或者墨水通过上述空间侵入喷墨头1中。
图3是喷墨头主体70的平面图。如图3所示,流道单元4具有沿一个方向(即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矩形平面的形状。在基底块71中形成的开口3b(见图2)通过在流道单元4中形成的开口3a与岐管5相通。每个岐管5的末端都分支,而副歧管5a(用作公共墨室)从分支位置沿流道单元4的纵向延伸。
流道单元4具有四个梯形区,在各梯形区中布置有多个压力室10和多个喷嘴8(见图4)。四个致动单元21被粘结在流道单元4的与各自梯形区域相对应的上表面上。致动单元21被布置成交错排列方式的两排,以便于避开开口3a。各致动单元21具有梯形平面的形状。各梯形的一对平行边(即上边和下边)被布置成沿流道单元4的纵向延伸。此外,从流道单元4的宽度方向(副扫描方向)观察时,相邻致动单元21的倾斜边部分重叠。同时,所述多个开口3a也被布置成沿流道单元4纵向的两排。每排有5个开口3a,即总共有10个开口3a形成在使开口3a不妨碍致动单元21的位置上。具体而言,各排开口3a靠近流道单元4的长边。所述两排开口总体上被布置成与致动单元21一样的交错排列方式。与开口3a相连通的总共4个副歧管5a在相互邻近的同时在相应的致动单元21下方(即在流道单元4内)延伸。
图4是图3中交替长短虚线所环绕的区域的放大视图。出于便于阐述的缘故,并未示出通常以实线标示的致动单元21的外形。相反的是,设在流道单元4中且通常应当以虚线标示的诸如喷嘴8和孔12的墨水流道以实线标出。如图4所示,多个压力室10被以矩阵图样布置在流道单元4的上表面(前表面)上。流道单元4的下表面(背部表面)构成了喷墨区,其中与多个压力室10相连通的多个喷嘴8被布置成矩阵图样。
如图4所示,多个压力室10被布置成沿两个方向的矩阵图样,也就是副歧管5a的延伸方向(主扫描方向)和相对该延伸方向倾斜一预定角度的方向。各压力室10具有基本菱形形状,其边角被圆整。菱形较长的对角线与流道单元4的宽度方向相平行。每个压力室10的一端与喷嘴8之一相通,而其另一端则通过相应的孔12与起公共墨室作用的副歧管5a之一相通。此外,致动单元21的单独电极35被设在从上面观察时与压力室10相重叠的位置上,各电极35具有与压力室10的形状类似但小于其形状的形状。出于简洁的缘故,图4仅显示了多个单独电极35中的一些。
现在将参照图5描述喷墨头主体70的截面结构。图5是图4中沿线V-V所得到的截面图。如图5所示,喷嘴8通过压力室10和孔12与副歧管5a相通。具体而言,单独墨水流道32形成在喷墨头主体70中,各单独墨水流道32从副歧管5a通过孔12延伸到喷嘴8。在本实施例中,单独墨水流道32向在流道单元4中形成的压力室10的一端延伸,并通过压力室10的另一端与流道单元4背部表面上形成的喷嘴8相通。总体而言,各单独墨水流道32具有弓形形状,压力室作为顶端。从而实现了平稳的墨水流动。
喷墨头主体70具有致动单元21和流道单元4。在它们当中,各致动单元21具有四个堆叠的压电片41-44(见图11)。这些压电片41-44中的每一个都由具有铁电性的铅锌钛(PZT)基的陶瓷材料制成。如下文将描述的,最上层的压电片41具有一个在施加电场时作为激励层(下文简单称为“具有激励层的层”)的部分,而其余三层压电片42-44则是非激励层。同时,流道单元4具有堆叠的结构,其中,十个片,即腔片22、基片23、孔片24、供墨片25、岐管片26、27、28、29、盖片30以及喷嘴片31堆叠。这十个片22-31分别是由不锈钢或者类似材料制成的金属片。
多个压力室10以矩阵图样在腔片22中形成。在基片23中形成有各自从压力室10延伸到孔12的连通孔和各自从压力室10延伸到喷嘴8的其它连通孔。借助于半蚀法形成的孔12和各自从压力室10延伸到喷嘴8的孔在孔片24中形成。各自从孔12延伸到副歧管5a的连通孔和各自从压力室10延伸到喷嘴8的其它连通孔在供墨片25中形成。而且,岐管5(见图3和4)、从岐管5分支出来的副歧管5a以及各自从压力室10延伸到喷嘴8的连通孔在四个岐管片26-29中形成。各自从压力室10延伸到喷嘴8的连通孔60在盖片30中形成。以矩阵图样布置的多个喷嘴8在喷嘴片31中形成。
这十个金属片22-31堆叠,同时相互对齐,使得形成了诸如图5所示的单独墨水流道32。供应到岐管5的墨水从岐管5分支出的副歧管5a向上,并水平地流动通过孔12。墨水进一步向上,再水平地流进压力室10中。墨水进一步沿倾斜向下的方向从孔12流出,从而朝向位于竖直向下方向的喷嘴8流动。
如图6所示,将变成减震室65的凹槽部分61在盖片30的下表面对应于岐管5与开口3a(见图3)相通的部分的位置上形成。在该图示中,凹槽部分61通常应当以虚线标出,但是出于便于阐述的缘故,将其以实线标出。凹槽部分61借助于半蚀法形成,并用喷嘴片31密封,从而构成减震室65。减震室65吸收了在压力室10中的墨水被下文要描述的致动单元21加压时从压力室10传播到岐管5的压力波动。减震室65通过槽62、大气连通孔63与大气相通,而大气连通孔(图中省去了)则在位于盖片30上面的各自八个片22-29中形成。从而,减震室65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岐管5中的墨水压力的波动。
借助于将十个片22-31在粘合剂涂敷在各片的每个配合面上的状态下堆叠起来而使这十个片22-31粘结。在堆叠片22-31受压时,粘合剂流入构成单独流道32(即连接喷嘴8到孔12的连通孔,连接喷嘴8到压力室10的连通孔等)的部分孔中。在一些情况中,可能会出现单独墨水流道32被部分堵塞的情况。如图5所示,多个逃逸槽,诸如环形逃逸槽23a、23b、24a、24b、25a、25b、27a、27a、29a、29a、30a等,它们围绕连通孔和孔12形成在片23-30的下表面上。从而,过多的粘合剂可以排到这些逃逸槽中。
然而,如果形成在各片中的多个环形逃逸槽中排到槽中的粘合剂的量出现变化,则流入在片中形成的孔的粘合剂的量也会出现变化。结果,多个单独墨水流道32的流阻互不相同。特别是,喷墨的喷嘴8具有非常小的直径(例如约20微米左右)。从而,如果在形成有喷嘴8的喷嘴片31(作为第二片)和设在上面的盖片30(作为第二片)用粘合剂粘结在一起时,流入连通孔60或者流入与连通孔60相通的喷嘴8(见图5)的粘合剂的量出现变化,则墨滴速度和从喷嘴8喷出的墨水的喷出性能出现变化,而降低了打印质量。
为了减小流入在盖片30中形成的连通孔60或者流入喷嘴片31的喷嘴8的粘合剂量中出现的变化,本实施例的喷墨头1被构造成使基本等量的粘合剂流入围绕多个连通孔60的多个环形逃逸槽30a。下面将详细描述具体的构造。
图7是从背面(从喷嘴片31的这侧)观察时,图6中所示的虚线所环绕区域的视图。图8是图7中所示的虚线所环绕区域的放大视图。如图6-8所示,多个连通孔60(作为孔或者流道形成孔)形成在盖片30中,以便对应于多个压力室10和以矩阵图样布置的多个喷嘴8(见图4)。具体而言,连通孔60沿盖片30的纵向被布置成多排。布置成多排的连通孔60被分为5组60a、60b、60c、60d和60e,它们沿盖片30的侧面方向相互间隔开。从图7的顶部(即梯形区域的下面)依次往下,这五组60a、60b、60c、60d和60e包括分别两排、四排、四排、四排和两排连通孔60。
如图6和7所示,围绕多个连通孔60的多个相应环形逃逸槽30a被布置在沿盖片30的纵向要粘结在喷嘴片31上的盖片30的表面(下表面)上。分配到属于连通孔组60a-60e中一组的多个连通孔60的多个相应环形逃逸槽30a通过联接槽30b与相邻的环形逃逸槽30a相通。在盖片30的下表面中还形成有用于环绕分配到五组连通孔60a-60e中每一组的整组环形逃逸槽30a的逃逸槽(环绕槽30c)。环绕槽30c通过网格状逃逸槽(网格槽30d)相互连通。具体而言,不同形状的槽从相应连通孔60以环形逃逸槽30a、联接槽30b、环绕槽30c以及网格槽30d的顺序布置到外部,以便于环绕孔及位于孔内的槽。所有的槽在允许过多粘合剂排出的方面彼此都是共同的。然而,靠近连通孔60的环形逃逸槽30a调节流入连通孔60的粘合剂的量,从而使流入的粘合剂量一致。借助于将较宽的结区分成预定面积的网格区,最外面的网格槽30d防止气泡残留在要粘结的表面上,从而保证可靠粘结。位于中间的环绕槽30c调节流入其内部区域的过多合剂的量,以便于保证环形逃逸槽30a的作用。环形逃逸槽30a、联接槽30b、环绕槽30c以及网格槽30d分别借助于半蚀法形成。
在十个片22-31堆叠的情形中,连通孔组60a-60e之间的区域朝向由位于盖片30上方的四个岐管片26-29组成的副歧管5a。因此,当十个片22-31在其相应配合表面涂有粘合剂的情况下堆叠并向这十个片22-31加压而借助单步操作粘结时,朝向副歧管5a的区域变得减小加压。这样,副歧管5a侧面上的环形逃逸槽30a的边缘和副歧管5a的边缘形成得在平面图上相互平行,使得环形逃逸槽30a和副歧管5a相互不重叠。能够保证从上方观察时位于连通孔60附近和副歧管5a刚好外面的较宽的粘结区,从而防止墨水从该区域泄漏。
如图8所示,在沿盖片30纵向布置的多个环形逃逸槽30a中,位于最外端位置上的环形逃逸槽30a(图8中的左端)与环形槽30a外侧的环绕槽30c相通。如图7和8所示,该环绕槽30c还与围绕形成减震室65的凹槽部分61的逃逸槽30e相通,并且与在凹槽部分61外面纵向区域形成的网格状的逃逸槽30f相通。而且,该网格状的逃逸槽30f与在盖片30一端附近形成的大气连通孔30g相通,其中盖片30与形成多个连通孔60的区域分开。该大气连通孔30g还通过位于在盖片30上方的相应其余片22-29中形成的大气连通孔(图中略去了)与大气相通。具体而言,分配到多个相应连通孔60的所有环形逃逸槽30a都通过逃逸槽30c、30e、30f和大气连通孔30g与大气相通。因此,当盖片30和喷嘴片31粘结在一起时,粘合剂应当流入相应环形逃逸槽30a的情况在所有的环形逃逸槽30a中是一样的。从而,流入多个相应连通孔60中的粘合剂量变得基本一致,且从多个喷嘴8中喷出的墨水的喷出性能的变化变得较小。
如图7所示,大气连通孔30g在与墨水流动所通过的连通孔60分开的盖片30一端附近形成。从而,与墨水从盖片30和喷嘴片31之间的空间泄漏出的情况不同,泄漏的墨水较小可能会通过诸如环形逃逸槽30a的逃逸槽从大气连通孔30g排到外面。
如图8和9所示,位于连通孔60周围且涂有粘合剂的盖片30的粘结区64为环形区,该环形区由连通孔60的开放边缘和分配给这些连通孔60的环形槽30a的开放边缘的内围限定出。对于多个连通孔60,所有环形粘结区64具有相同的宽度。由于用于涂敷的粘合剂的量在环绕多个连通孔60的多个粘结区64中变得基本一样,因而还可以使流入连通孔60的粘合剂的量一致。由于所有的这些环形粘结区64都具有相同的宽度,因而即使在环形逃逸槽30a不与大气相通时,也能获得使流入连通孔60的粘合剂的量一致的优点。与环形逃逸槽30a与大气相通的情况相比,流入的粘合剂量趋向于变得稍大些。
如图10所示,环形逃逸槽30a的宽度B1大于环形粘结区64的宽度B2。环形逃逸槽30a的内部容积大于用来涂在粘结区64上的粘合剂66的量。因此,能够充分保证当片22-31受压时将会流出粘结区64的过多粘合剂66所排到的位置。不能排到环形逃逸槽30a中的粘合剂66不会流入通孔60中。换句话说,即使在粘合剂流入连通孔60时,流入粘合剂的量由粘结区64的宽度和涂敷在粘结区上表面上的粘合剂的量(厚度)确定,并且能够可靠地使流入的粘合剂66的量更一致。
现在将参照图11A和11B描述致动单元21的结构。如图11A和11B所示,致动单元21包括四个压电片41-44、多个单独电极35和公共电极34。四个压电片41-44延伸跨过多个压力室10。多个单独电极35被设置在最上面的压电片41与多个相应压力室10对应的位置上。公共电极34朝向多个单独电极35,最上层的压电片41被夹在它们之间。
压电片41-44具有基本相同的厚度(例如,15微米或者15微米以上);它们跨过多个压力室10连续布置;且被粘结在腔片22上。多个单独电极35借助于使用丝网印刷技术或者类似的技术而在压电片41上高密度地形成。压电片41-44由具有铁电性的压电材料制成,诸如铅锌钛(PZT)基的陶瓷材料。
如图11A和11B所示,单独电极35具有菱形形状,其基本类似于压力室10的形状且小于压力室10的形状。各单独电极35在最上层的压电片41上表面上的区域中形成,从上方观察时,该区域落在压力室10内。单独电极35被布置成矩阵形式,与压力室10一样。对于所有的单独电极35,各单独电极35的锐角部分之一沿单一方向延伸。如图11B所示,在该锐角部分上设有盘部36。该盘部36具有圆形形状,其直径约为160微米,并由含有例如玻璃粉的金制成。该盘部36被电连接到设在FPC 50(见图1和图2)上的接触点上。改变压力室10容积所用到的驱动信号从驱动IC 80(见图1和2)通过该盘部36被输入单独电极35。
公共电极34形成于最上层的压电片41和最下层的压电片42之间的整个空间。公共电极34的厚度为约2微米左右。公共电极34在未示出的区域中接地,并在朝向所有压力室10的区域中保持接地电位。
单独电极35和公共电极34由例如银钯基的金属材料制成。
现在将描述用于驱动致动单元21的方法。致动单元21中的压电片41的极化方向与压电片41的厚度方向一致。具体而言,致动单元21具有所谓一致变形式的构造,其中上部单个压电片41(即与压力室10分开的压电片)被用作激励层,而下面三层压电片42-44(即靠近压力室10的压电片)被共同地用作非激励层。假定单独电极35处于预定的正电位或者负电位。当电场和极化朝向同一方向时,夹在单独电极35和公共电极34之间的压电片41被施加电场的部分作为激励层,由于横向压电效应,因而沿垂直于极化方向的方向缩短。另一方面,压电片42-44并未受到电场影响,使得压电片42-44不会自发缩短。从而,最上层压电片41和最下层压电片42-44之间引起了沿垂直于极化方向的方向变形的差异,使得压电片41-44整体试图向未激励一侧凸起变形(一致变形)。此时,如图11A所示,压电片41-44的下表面被固定在限定压力室10的腔片22的上表面上。从而,压电片41-44朝压力室10凸起变形。这减小了压力室的容积,继而增加了墨水压力,于是墨水从喷嘴8中喷出。随后,当单独电极35带有与公共电极34相同的电位时,压电片41-44恢复到它们原来的形状,于是压力室10的容积恢复到它原来的容积。从而将墨水从岐管5中吸出。
根据另一种驱动方法,单独电极35可预先带有与公共电极34电位不同的电位,且每次要求喷墨时单独电极35可暂时带有与公共电极34电位相同的电位。随后,单独电极35可以以预定的时间间隔带有与公共电极34电位不同的电位。在此情形中,压电片41-44在单独电极35具有与公共电极34电位相同电位时的时刻恢复它们原来的形状。压力室10的容积相对于初始状态增大(单独电极35和公共电极34在电位上相互不同时的状态),使得墨水从岐管5被吸入压力室10中。随后,压电片41-44变形成使得在单独电极35带有与公共电极34电位不同的电位时的时刻变得向压力室10凸起,且由于压力室10容积减小,因而墨水压力增加,从而喷出墨水。
在上述喷墨头1中,被设成与多个连通孔60相对应的盖片30的所有环形逃逸槽30a都与大气相通。从而,当盖片30和喷嘴片31粘结在一起时,粘合剂流入相应环形逃逸槽30a的情况在所有环形逃逸槽30a中是一样的。从而,流入多个相应连通孔60中的粘合剂的量基本一致,而且可以抑制从多个喷嘴8中喷出的墨水的喷出性能的变化。
现在将描述通过对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而得到的修改实施例。具有与上述实施例构造相同的构造的元件被分配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略去对这些元件的阐述。
1)如图12所示,对于在盖片30中形成的所有五组连通孔60a-60e,分配给属于各组连通孔60a-60e的多个连通孔60的多个环形逃逸槽30a可以通过连通槽30b相互连通,但是可以不与环绕环形逃逸槽30a外面的环绕槽30c相通。在此情形中,多个环形逃逸槽30a中的各组槽可以在其多个环形逃逸槽30a相互连通时封闭。甚至在此情形中,当盖片30和喷嘴片31粘结在一起时,粘合剂流入环形逃逸槽30a的情况在所有环形逃逸槽30a中是一样的。从而,流入多个相应连通孔60的粘合剂的量基本一致,且可以抑制从多个喷嘴8中喷出的墨水的喷出性能的变化。
2)实施例(见图8)和上述修改(见图12)是适用本发明的围绕在盖片30中形成的连通孔60的环形逃逸槽30a的实例。或者,本发明还可以适用于围绕在构成流道单元4的另一个片中形成的孔的环形逃逸槽23a-29a(见图5)。例如,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围绕在岐管片29(见图5)中形成的连通孔的环形逃逸槽29a,其中岐管片29被粘结在盖片30的上表面上。如果所有环形逃逸槽29a与大气相通,或者每组环形逃逸槽29a在其环形逃逸槽29a相互连通时封闭,则流入连通孔的粘合剂的量呈现一致,且能够抑制从喷嘴8喷出的墨水的喷出性能的变化。
使副歧管5a与压力室10相通的孔12使流道变窄,使得在压力室10中的墨水被致动单元21加压时已在压力室10中产生的压力波较弱地传播到副歧管5a。相比之下,孔12的流道面积小于单独墨水流道的其余部分。然而,当孔片24和供墨片25被粘结在一起、流入孔12的粘合剂的量出现变化时,由于孔12的流道面积较小,因而导致孔12的流阻出现较大变化。因此,本发明可适用于围绕这种小流道面积的孔12的环形逃逸槽24b。从而,围绕多个孔12的所有环形逃逸槽24b都与大气相通,或者多个环形逃逸槽24a中的每一组都封闭,同时多个环形逃逸槽24a相互连通。在此情形中,可以使流入多个孔12的粘合剂的量一致,且能够抑制孔12的流阻的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喷墨头,包括墨水流道单元,其包括公共墨室;和多个单独墨水流道,各单独墨水流道从公共墨室通过压力室延伸到喷嘴,其中,所述墨水流道单元包括多个堆叠片,该堆叠片包括第一和第二片,所述多个单独墨水流道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所述多个堆叠片中,所述第一片形成有多个孔,所述孔形成了多个单独墨水流道的上述部分,所述第一片的一个表面形成有分别围绕所述多个孔的多个环形逃逸槽,且所有的多个环形逃逸槽都与大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中,所述多个环形逃逸槽允许将第一片粘结于第二片所用的粘合剂排到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中,在第一片中形成的所述孔分别与在第二片中形成的所述喷嘴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中,在第一片中形成的所述孔使公共墨室分别与所述压力室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其中,涂有粘合剂的粘结区域被限定在每个孔的开口边缘和分配给该孔的环形逃逸槽的内围之间,该粘结区域具有围绕该孔的环形形状,且所有环形粘结区域都具有相同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头,其中,各环形逃逸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环形粘结区域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头,其中,所述多个孔被布置分为多组孔,所述环形逃逸槽被布置分为多组槽,每组槽对应于所述多组孔中的一组孔,属于每一组槽的环形逃逸槽相互连通,且环形逃逸槽中的每一组槽都具有在俯视图中部分平行于公共墨室边缘的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中,所述多个孔被布置分为多组孔,所述环形逃逸槽被布置分为多组槽,每组槽对应于所述多组孔中的一组孔,属于每一组槽的环形逃逸槽相互连通,每一组逃逸槽中的逃逸槽被布置成至少一排,第一片的一个表面形成有若干第二槽,每组逃逸槽中位于每排一端的一个逃逸槽与所述第二槽中的一个相通,所述第二槽与在所述片中形成的一大气孔相通,且所述大气孔与大气相通。
9.一种喷墨头,包括墨水流道单元,其包括公共墨室;和多个单独墨水流道,各单独墨水流道从公共墨室通过压力室延伸到喷嘴,其中,所述墨水流道单元包括多个堆叠片,该堆叠片包括第一和第二片,所述多个单独墨水流道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所述多个堆叠片中,所述第一片形成有多个孔,所述孔形成了多个单独墨水流道的上述部分,所述多个孔被布置分为多组孔,所述第一片的一个表面形成有分别围绕所述多个孔的多个环形逃逸槽,该环形逃逸槽被布置分为多组槽,每组槽对应于所述多组孔中的一组孔,属于每一组槽的环形逃逸槽相互连通,且所述环形逃逸槽中的每一组槽都是封闭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头,其中,所述多个环形逃逸槽允许将第一片粘接于第二片所用的粘合剂排到其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头,其中,在第一片中形成的所述孔分别与在第二片中形成的所述喷嘴相通。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头,其中,在第一片中形成的所述孔分别使公共墨室与所述压力室相通。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其中,涂有粘合剂的粘结区域被限定在每个孔的开口边缘和分配给该孔的环形逃逸槽的内围之间,该粘结区域具有围绕所述孔的环形形状,且所有环形粘结区域都具有相同的宽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头,其中,每个环形逃逸槽的宽度都大于所述环形粘结区域的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墨头,其中,所述环形逃逸槽中的每一组槽都具有一边缘,在俯视图中部分平行于公共墨室边缘的边缘。
全文摘要
喷墨头包括墨水流道单元。该墨水流道单元包括公共墨室和多个单独墨水流道。各单独墨水流道从公共墨室通过压力室延伸到喷嘴。所述墨水流道单元包括多个堆叠片,该堆叠片包括第一和第二片。至少一部分的所述单独墨水流道形成在这种堆叠片中。第一片形成有多个孔,所述孔形成了单独墨水流道的上述部分。第一片的一个表面形成有分别围绕所述孔的多个环形逃逸槽。所有的环形逃逸槽都与大气相通。
文档编号B41J2/16GK1799844SQ200610005749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7日
发明者近本忠信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