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轮转印刷机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124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凹版轮转印刷机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凹版轮转印刷机,其构成为沿着被印刷物的输送路线设置多个印刷单元,并且利用驱动电机分别单独地旋转驱动设置在各印刷单元中的印刷版筒,从而对上述被印刷物实施依次印刷。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所谓的分级驱动方式的凹版轮转印刷机构成为,沿着印刷卷筒纸(被印刷物)的运输路线设置多个印刷单元,并且利用驱动电机分别单独地旋转驱动设置在各印刷单元中的印刷版筒,从而对上述被印刷物实施依次印刷,其中,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利用对准标记检测机构对由各印刷单元印刷到印刷卷筒纸上的对准标记(見当マ一ク)进行检测,并且根据对准标记间的检测距离判断对准错位(印刷错位),当判断出存在对准错位时,按照该对准错位的误差量,对于产生对准错位的印刷单元和从该印刷单元到印刷卷筒纸卷取侧的最末级印刷单元的各印刷单元的驱动速度,保持这些印刷单元间的同步性以相同的操作量改变所述各印刷单元的驱动速度而进行相位修正,并在相位修正结束后,使上述各印刷单元的驱动速度恢复到同步驱动速度,对所有印刷单元进行同步驱动。
此外,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在不包括辅助辊的分级驱动型凹版印刷机中,包括至少三级的电机驱动的印刷单元,其中具备控制系统,其对各级印刷单元的电机驱动器赋予速度指令值,在第二级以后的印刷单元中,根据由附加在印刷基材(被印刷物)上的印刷对准的检测系统、版筒原点信号的检测系统分别获得的对准误差、位置检测值对上述速度指令值进行补偿,其中,在各级印刷单元的上述控制系统之间构成并连接由于随着前级的印刷单元的对准调整的版相位操作而引起的印刷基材张力变化和与其对应的对准错位即版相位的传递模型,将某一级和其下一级之间的传递模型作为前馈补偿施加给作为其输出的上述下一级的印刷单元的控制系统。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86343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3-237033号公报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在对于产生对准错位的印刷单元和从该印刷单元到卷筒纸卷取侧的最末级印刷单元的各印刷单元的驱动速度,保持这些印刷单元间的同步性以相同的操作量改变所述各印刷单元的驱动速度而进行相位修正的情况下,如果进行上述对准错位修正的印刷单元和位于其前后的印刷单元之间的路径长度是恒定的,则由于在进行上述对准错位修正的印刷单元与位于后级侧的印刷单元之间的表观上的基材长度保持恒定,因此能够暂时抑制由于进行上述对准错位修正而引起的对准错位在后级侧的印刷单元中发生。
然而,由于进行上述对准错位的修正而产生的影响以规定时间差发生在后级侧的印刷单元中,因此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当使发生对准错位的印刷单元和设置在其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驱动速度同时以相同的操作量变化来进行对准错位的修正时,则由于修正该对准错位而伸缩的被印刷物的伸缩量与经过的时间对应地依次发生变化,并且因此无法避免在发生上述对准错位的印刷单元与其后级侧印刷单元之间产生新的对准错位,从而存在需要很长时间来完全修正这些对准错位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的内容,即,例如在各级的印刷单元之间设置运算装置,其具有由于伴随前级印刷单元的对准调整的版相位操作而引起的印刷基材的张力变化和与其对应的对准误差(版相位)的传递模型,例如通过将具有基于配置在各级印刷单元之间的自由辊的惯性矩J、某一级与其下一级印刷单元之间的路径长度、上述下一级与再下一级的印刷单元之间的路径长度、相对印刷基材的速度、位移的张力变换常数等构成的传递模型的运算装置配置在各印刷单元之间,并适当地设定上述惯性矩J和张力的变换常数等,在特定的印刷单元中进行对准错位的修正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防止该影响波及到后级侧的印刷单元。
然而,由于没有明确指出如何设定上述惯性矩J和张力的变换常数等,因此对于是否能够有效地防止在特定印刷单元中进行对准错位修正的影响波及到后级侧的印刷单元存在质疑。此外,由于需要在各印刷单元之间配置具有复杂的结构的高性能运算装置,因此存在增加成本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凹版轮转印刷机的控制装置,该凹版轮转印刷机沿着被印刷物的输送路线设置多个印刷单元,在修正对被印刷物依次实施的印刷错位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有效地防止其影响波及后级侧的印刷单元。
按照技术方案1的发明,提供一种凹版轮转印刷机的控制装置,其构成为,沿着被印刷物的输送路线设置多个印刷单元,并且利用驱动电机对设置在各印刷单元的印刷版筒分别单独地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对上述被印刷物实施依次印刷,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机构,其检测由各印刷单元的印刷版筒施加在被印刷物上的印刷位置;修正机构,其在由该检测机构检测出发生印刷错位的情况下,对发生该印刷错位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调节来修正上述印刷错位;以及补偿机构,其对位于进行该印刷错位修正的印刷单元的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补偿,其中,该补偿机构,在由上述修正机构进行了版筒相位的调节的时刻,在与其调节方向相同方向且相同程度地对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初始补偿后,使该初始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对应于经过的时间而减小,在由上述修正机构进行印刷错位修正之后印刷的部位到达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时刻,在与由上述修正机构设定的版筒相位的调节方向相同方向地对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再补偿后,进行使该再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对应于经过的时间而减小的控制。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凹版轮转印刷机的控制装置中,将对应于由修正机构设定的版筒相位的调节量而对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再补偿时的再补偿量设定为如下的值,即,与进行了印刷错位修正的印刷单元和位于其前级侧的印刷单元之间的路径长度、同进行了上述印刷错位修正的印刷单元和位于其后级侧的印刷单元之间的被印刷物的路径长度的比例对应的值。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凹版轮转印刷机的控制装置中,对应于在由修正机构进行了印刷错位修正后产生的被印刷物的伸缩量变化,使上述版筒相位的初始补偿和再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减小。
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凹版轮转印刷机的控制装置中,在利用补偿机构使版筒相位的初始补偿和再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减小时,使该相位补偿量阶段性地变化。
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3所述的凹版轮转印刷机的控制装置中,在利用补偿机构使版筒相位的初始补偿和再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减小时,使该相位补偿量阶段性地变化。
技术方案6的发明,提供一种凹版轮转印刷机的控制装置,其是特殊的凹版轮转印刷机的控制装置,其构成为,沿着被印刷物的输送路线设置多个印刷单元,并且利用驱动电机对设置在各印刷单元上的印刷版筒分别单独地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对上述被印刷物实施依次印刷,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机构,其检测由各印刷单元的印刷版筒施加在被印刷物上的印刷位置;修正机构,其在根据由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的由最上级部的印刷单元附加到被印刷物上的记录标记与由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印刷版筒分别附加到被印刷物上的记录标记的间隔检测出发生了印刷错位的情况下,对发生该印刷错位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调节从而修正上述印刷错位;以及补偿机构,其对位于进行了该印刷错位修正的印刷单元的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补偿,其中,该补偿机构,在利用上述修正机构进行了版筒相位的调节的时刻,在与其调节方向相同方向且相同程度地对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补偿后,进行使该初始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对应于经过的时间而减小的控制。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的发明,其优点在于,通过在进行印刷错位修正的时刻,进行使位于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与上述印刷错位的修正方向相同方向且相同程度地改变的初始补偿,能够防止位于各印刷单元之间的被印刷物的张力对应于上述被印刷物的伸缩而发生变化,通过将各印刷单元之间的基材张力保持恒定,能够使前级侧的印刷单元的印刷位置和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印刷位置分别准确地一致。并且,在由上述修正机构进行的印刷错位修正之后印刷的部位到达上述后级侧单元的时刻,通过与上述版筒相位的调节方向相同方向地对后级侧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再补偿,在将各印刷单元之间的基材张力维持恒定的同时,能够使特定单元的印刷位置和后级侧单元的印刷位置准确地一致,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在上述特定单元进行印刷错位修正而引起的印刷错位发生在后级侧单元中,并且通过进行控制使再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减少,以便防止由于进行上述版筒相位再补偿而引起的基材张力变化,能够分别抑制位于各印刷单元之间的被印刷物进行伸缩,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印刷错位的发生。
此外,按照技术方案2的发明,其优点在于,即使在特定单元与其上游侧的印刷单元之间的基材路径长度和特定单元与其后级侧的印刷单元之间的基材路径长度不同的情况下,在由于进行上述版筒相位调节而伸缩的被印刷物被从上述特定单元输送到后级侧单元时,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上述被印刷物的伸缩量变化而引起的印刷错位的发生。
此外,按照技术方案3的发明,其优点在于,通过对应于在修正机构进行印刷错位修正后发生变化的被印刷物的伸缩量,使上述版筒相位的初始补偿和再补偿的相位补偿量连续减小,能够可靠地防止由于上述被印刷物的伸缩量对应于经过的时间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印刷错位的发生。
此外,按照技术方案4、5的发明,在进行上述版筒相位的初始补偿和再补偿后,不需要进行频繁变更该初始补偿和再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的复杂的控制,而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被印刷物的伸缩量变化而引起的印刷错位的发生。
按照技术方案6的发明,进行单色跟随类型的对准的印刷机,其构成为,根据由最上级部的印刷单元附加到被印刷物上的记录标记与由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印刷版筒分别附加到被印刷物上的记录标记的间隔,判断是否发生了印刷错位,其中,通过在进行印刷错位修正的时刻,进行初始补偿而使位于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与上述印刷错位修正方向相同方向且相同程度地发生变化,能够防止位于各印刷单元之间的被印刷物的张力对应于上述被印刷物的伸缩而发生变化,通过将各印刷单元之间的基材张力维持恒定,能够使前级侧的印刷单元的印刷位置和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印刷位置分别准确地一致。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控制装置的凹版轮转印刷机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凹版轮转印刷机的控制装置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版筒相位调节作用的说明图。
图4(a)~(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基材长度和版筒相位的变化状态的时间图。
图5(a)~(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基材长度和版筒相位的变化状态的时间图。
图6(a)~(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基材长度和版筒相位的变化状态的时间图。
图7(a)~(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版筒相位的变化状态的时间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版筒相位的变化状态的时间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比较例中印刷错位的变化状态的时间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比较例中印刷错位的变化状态的时间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印刷错位的变化状态的时间图。
标记说明1被印刷物;5~8印刷单元;11印刷版筒;16驱动电机;19标记传感器(检测机构);21修正机构;22补偿机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图3表示具有本发明的控制装置的凹版轮转印刷机的概略结构。该凹版轮转印刷机具有由卷成卷轴状的卷纸或树脂制薄膜等片材构成的被印刷物1的送料部2、对从该送料部2送出的被印刷物1施加规定张力并将其供给到预热器3的进给部4、沿着从上述预热器3导出的被印刷物1的输送路线设置的多个第一~第四印刷单元5~8、对从最末级的第四印刷单元8送出的被印刷物1施加规定张力并将其引出的输出部9、以及将由该输出部9引出的印刷后的被印刷物1卷取的卷取部10。
在上述第一~第四印刷单元5~8上设置有印刷部13,其具有在周面上涂覆有印刷用油墨的印刷版筒11和设置在所述印刷版筒11的上方并且将所述被印刷物1压接在印刷版筒上的压筒12,并且在所述印刷部13的入口侧和出口侧设置有对上述被印刷物1进行引导的供给辊14和排出辊15。此外,对上述印刷版筒11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电机16分别设置在每个印刷单元5~8上,并且在上述排出辊15的下游侧设置具有多个引导辊17的干燥器18。
在上述排出辊15和干燥器18之间设置有标记传感器19,其用于检测在印刷部13中涂覆在被印刷物1上的油墨的涂覆位置即印刷位置,在设置于控制单元20的修正机构21中,根据所述标记传感器19输出的检测信号,判断是否产生由上述各印刷单元5~7的印刷版筒11对被印刷物依次实施的印刷位置错位(对准错位)。具体地,在上述标记传感器19中,分别检测由第二~第四印刷单元6~8的印刷版筒11附加到被印刷物1上的记录标记与由位于其前级侧的第一~第三印刷单元5~7的印刷版筒11附加到被印刷物1上的记录标记的间隔,并在上述修正机构21中对所述记录标记的检测间隔与预先设定的基准间隔(例如20mm)进行比较,当上述记录标记的检测间隔与基准间隔的偏差为规定值例如1mm以上时,则判断在该印刷单元中产生了印刷错位。
上述修正机构21构成为,当判断出在第二~第四印刷单元6~8的任何一个中产生了记录标记的检测间隔与基准间隔的偏差为规定值以上的印刷错位时,对产生所述印刷错位的印刷单元(以下,根据需要称为特定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调整,向上述特定单元的驱动电机16输出修正上述印刷错位的控制信号,并且将表示所述版筒相位调节方向和调节量的控制信号输出到位于上述特定单元的后级侧的印刷单元(以下,根据需要称为后级侧单元)中的进行版筒相位补偿的补偿机构22。
设置在上述控制单元20中的补偿机构22构成为,在由上述修正机构21对特定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调整时,在与其调节方向相同方向并且相同程度地对后级侧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初始补偿后,使该初始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对应于经过的时间而减小,并且在上述修正机构21进行印刷错位修正之后被印刷的部位到达后级侧单元时,在与由上述修正机构21所设定的版筒相位调节方向相同方向地对后级侧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再补偿后,进行控制使该再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对应经过的时间而减小。与由上述修正机构21设定的版筒相位调节量对应地对后级侧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再补偿时的再补偿量,被设定成与进行了印刷错位修正的特定单元与后级侧单元之间的被印刷物1的路径长度对应的值,例如,在上述特定单元与后级侧单元的路径长度(输送路线的长度)与特定单元和其前级侧的印刷单元的路径长度相等的情况下,上述再补偿量被设定成与初始补偿量相同的值。
上述补偿机构22使版筒相位的初始补偿和再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减小时的补偿量的减小程度,根据在由修正机构21进行印刷错位修正后产生的被印刷物1的伸缩量变化进行设定。即,如图3所示,根据实施第二色印刷的第二印刷单元6的标记传感器(检测机构)19输出的检测信号,确定上述第二印刷单元6中产生了印刷错位,此时当进行控制而对第二印刷单元6的版筒11的旋转相位进行调节从而修正上述印刷错位后,则在上述第一印刷单元5与第二印刷单元6之间被输送的被印刷物1的全长所形成的基材长度L12暂时伸缩与上述修正量对应的量。其后,由于没有产生上述伸缩的被印刷物1被导入第二、第三印刷单元6、7之间,与作用在其间输送的被印刷物1上的基材张力的变化对应地上述被印刷物1的伸缩量(基材长度变化量)逐渐减小。
这样,当伸缩量对应经过的时间而变化的被印刷物1被导入第二印刷单元6和位于其后方侧的第三印刷单元7之间时,则由于上述伸缩量的变化,有可能在两个印刷单元6、7之间产生印刷位置的错位,因此如下所述,对应于被印刷物1的伸缩量变化来设定上述补偿量的减小程度,通过对应于经过的时间使上述版筒相位的初始补偿和再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逐渐减小,使第二印刷单元6前后的基材张力保持恒定,从而防止在上述两个印刷单元6、7之间的印刷错位。
在上述结构的凹版印刷机中,在将从预热器3导出的被印刷物1导入印刷单元5中并对其实施第一色的印刷后,通过在设置于其后级侧的印刷单元6~8中对上述被印刷物1依次实施第二色以后的印刷,而进行多色印刷,并且根据设置在上述第二~第四单元6~8中的标记传感器19的检测信号,判断是否发生印刷错位,即,由前级侧印刷单元附加的记录标记和由后级侧印刷单元附加的记录标记之间的检测间隔与预先设定的基准间隔的偏差为一定值以上。
然后,在判断出上述第二~第四印刷单元6~8的任何一个(特定单元)中产生了印刷错位的情况下,在修正机构21中,对所述特定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调节,进行修正上述印刷错位的控制,并且与此同时,在补偿机构22中,在与上述特定单元中的版筒相位调节方向相同方向且相同程度地对后级侧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初始补偿后,根据预先设定的补偿量设定表或者运算数据等,进行使上述初始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对应经过的时间而减小的控制。
例如,根据从对被印刷物1实施第二色印刷的第二印刷单元6的标记传感器19输出的检测信号,判断出表示第一色印刷位置的记录标记与表示第二色印刷位置的记录标记的间隔为21mm,该检测间隔仅比被设定为20mm的基准间隔大1mm,即,在确定第二印刷单元6为特定单元的情况下,通过使所述第二印刷单元6的印刷版筒11的旋转速度暂时降低,如图3的箭头A所示,对上述第二印刷单元6的版筒相位进行版筒的相位调节从而使其朝与被印刷物1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位移1mm。由此,在实施修正上述印刷错位的控制时,第一印刷单元5与第二印刷单元6之间的基材长度(被印刷物1的输送长度)L12被缩小1mm,从而修正了上述印刷错位。
此外,在进行修正上述印刷错位的控制的同时,通过使位于第二印刷单元6后级侧的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的印刷版筒11的旋转速度暂时降低,如图3的箭头B和图4(b)所示,使第三印刷单元(后级侧单元)8的版筒相位X3朝与被印刷物1输送方向相反方向位移与上述的第二印刷单元6的相位调节量对应的值(1mm),并且相同地使第四印刷单元(后级侧单元)8的版筒相位X4朝与被印刷物1输送方向相反方向位移与上述初始补偿量对应的值(1mm)。由此,在通过对上述第二印刷单元6的版筒相位进行调节而实施修正印刷错位的控制的时刻t0,进行初始补偿(相位补偿),使第二印刷单元6与第三印刷单元7之间的基材长度L23和其下游侧的基材长度分别缩小1mm。由此,能够防止位于上述第二印刷单元6与第三印刷单元7之间和第三印刷单元7与第四印刷单元8之间的被印刷物1的张力受到上述第二印刷单元6中的相位错位的修正动作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并且能够防止对应于上述张力变化而产生印刷错位。
如上所述,在进行了初始补偿而使第二印刷单元6与第三印刷单元7之间的基材长度L23、以及其下游侧的基材长度(第三印刷单元7与第四印刷单元8之间的基材长度)分别缩小1mm后,从该时刻t0开始,通过根据与下式(1)或预先设定的图4(a)所示的指数曲线的数据A2对应的补偿量设定表等,使上述初始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逐渐减小,对应于通过修正机构21进行印刷错位修正(第二印刷单元6的相位调节控制)后产生的被印刷物1的伸缩量变化,实施控制使上述第三印刷单元7和第四印刷单元8中的版筒相位X3、X4改变。
即,通过在上述时刻t0调节第二印刷单元6的版筒相位以进行印刷错位修正,使得第一印刷单元5与第二印刷单元6之间的基材长度L12进行伸缩,其伸缩量A2如下式(1)所示作为指数曲线来表示,例如图4(a)所示地对应于经过的时间而变化。另外,在下式(1)中,X12是在上述时刻t0进行的第二印刷单元6的版筒相位调节量,V是被印刷物1的输送速度(m/s),S12是第一印刷单元5与第二印刷单元6之间的路径长度。
A2=X12 exp[-(V/S12)t] ...(1)在印刷机中,第一印刷单元5与第二印刷单元6之间的路径长度和第二印刷单元6与第三印刷单元7之间的路径长度S12分别被设定为8333mm,并且基材(被印刷物1)的输送速度被设定为833.3mm/s,为了对上述第二印刷单元6中的印刷错位进行修正,例如进行控制,向使位于第一、第二印刷单元5、6之间的被印刷物1的基材长度缩短1mm的方向调节版筒相位,在此情况下,图4(a)所示的数据A2表示基材的伸缩量A2对应于经过的时间t而变化的状态等。从该数据A2可以看出,在实施修正上述印刷错位的控制的时刻t0,在通过对应于上述版筒相位的调节操作而使第一印刷单元5与第二印刷单元6之间的基材张力(作用于被印刷物1的张力)减小,而暂时产生上述基材长度L12缩短1mm的缩短量后,随着经过时间t,上述缩短量被消除(减少)。
接着,利用计时器等检测在由上述修正机构21进行印刷错位修正(第二印刷单元6中的版筒相位的调节)之后的印刷部位,即由于进行上述印刷错位修正而伸缩的印刷部位是否已到达第三印刷单元7,在确认上述印刷部位已到达第三印刷单元7的时刻t1,如图4(b)、(c)所示,在对上述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的版筒相位X3、X4向由上述修正机构21设定的版筒相位调节方向的相同方向分别进行再补偿,并将该再补偿量R31、R41设定成第二印刷单元6与位于其后级侧的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之间的被印刷物1的路径长度对应的值后,根据预先设定的补偿量设定表或运算数据等,实施控制使上述再补偿后的版筒相位X3、X4的补偿量对应经过的时间而减小。
例如,在第一~第四印刷单元5~8之间的被印刷物1的路径长度都设定成等间隔的通常印刷机中,在经过了由上述计时器设定的规定时间的时刻t1,与初始补偿的情况相同,通过使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的印刷版筒11的旋转速度暂时降低,对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的版筒相位X3、X4进行再补偿,使其以与上述第二印刷单元6中的版筒相位调节量X12对应的值R31、R41(=X12)在相同方向上进行位移(参见图3的箭头B)。由此,如图4(b)、(c)所示,在上述时刻t1实施再补偿,而使第二印刷单元6与第三印刷单元7之间和第三印刷单元7与第四印刷单元8之间的基材长度分别缩小1mm后,从时刻t1开始与经过的时间t对应地在补偿机构22中进行控制,使上述相位补偿量逐渐减小。
在上述时刻t1实施再补偿后,对应经过的时间而变化第三印刷单元7的版筒相位X3和第四印刷单元8的版筒相位X4由下式(2)、(3)表示。在式(2)、(3)中,A2是上述式(1)中求得的第一印刷单元5与第二印刷单元6之间的基材长度的变化量,A3是利用与式(1)相同的式(3.1)求得的第二印刷单元6与第三印刷单元7之间的基材长度的变化量。
X3=A2+X12...(2)X4=A2+A3...(3)A3=X12[(S23/S12)]exp[-(V/S12)(t-td23)]...(3.1)进而,利用计时器等检测在由上述修正机构21进行印刷错位修正(第二印刷单元6中的版筒相位调节)之后的印刷部位是否已到达第四印刷单元8,在检测出已经到达的时刻t2,对上述第四印刷单元8的版筒相位X4实施第二次再补偿,即向由上述修正机构21设定的版筒相位调节方向的相同方向进行再补偿,在将该再补偿量R42设定为与第三印刷单元6和位于其后级侧的第四印刷单元8之间的被印刷物1的路径长度对应的值后,根据与上述式(3)对应预先设定的补偿量设定表或运算数据等,进行控制使上述再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对应经过的时间t而减小。
另一方面,根据对被印刷物1实施第二色印刷的第二印刷单元6的标记传感器19输出的检测信号,判断出表示第一色印刷位置的记录标记与表示第二色印刷位置的记录标记的间隔为19mm,从而确定其比基准间隔(20mm)小1mm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二印刷单元6的版筒11的旋转速度上升,使上述第二印刷单元6的版筒相位朝被印刷物1的输送方向位移1mm,通过使第一印刷单元5与第二印刷单元6之间的基材路径长度(被印刷物1的输送长度)伸长1mm,进行修正上述印刷错位的控制。此外,在上述印刷错位的修正控制(第二印刷单元6中的版筒相位的调节)的同时,通过进行初始补偿使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的印刷版筒11的旋转速度暂时上升,使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的版筒相位X3、X4朝被印刷物1的输送方向位移与上述印刷错位的修正量对应的值(1mm)。
此外,在通过实施上述初始补偿使第二印刷单元6与第三印刷单元7之间和第三印刷单元7与第四印刷单元8之间的基材长度分别伸长1mm后,根据与预先设定的上述式(2)、(3)对应地预先设定的补偿量设定表或运算数据等,实施控制使上述初始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对应于经过的时间而减小。接着,在检测到由上述修正机构21进行印刷错位修正之后的印刷部位已到达第三印刷单元7的时刻,对上述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的印版相位X3、X4朝由上述修正机构21设定的版筒相位调节方向的相同方向进行再补偿,在将该再补偿量设定为与第二印刷单元6与位于其后级侧的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之间的被印刷物1的路径长度对应的值后,根据与上述式(2)、(3)对应地预先设定的补偿量设定表或运算数据等,进行控制使上述再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对应于经过的时间而减小,即进行控制使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的版筒相位X3、X4接近原点0的方向。
如上所述,凹版轮转印刷机构成为,沿着被印刷物1的输送路线设置多个印刷单元5~8,并且通过利用驱动电机16分别单独地旋转驱动设置在各印刷单元5~8中的印刷版筒11,对上述被印刷物1实施依次印刷,其中,包括检测机构,其由标记传感器19形成,检测由各印刷单元5~8的印刷版筒对被印刷物依次施加的印刷位置的;修正机构21,其在根据由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印刷位置判断出发生了印刷错位的情况下,对发生所述印刷错位的特定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调节以对上述印刷错位进行修正;以及补偿机构22,其对位于进行了所述印刷错位修正的印刷单元的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补偿,在利用上述修正机构21进行版筒相位调节的时刻,在以与其调节方向相同的方向且相同程度对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X3、X4进行初始补偿后,使所述初始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对应于经过的时间而减小,并且在由上述修正机构21进行印刷错位修正之后印刷的部位到达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时刻,在对后级侧印刷单元版筒相位X3、X4朝由上述修正机构21设定的版筒相位的调节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再补偿后,在上述补偿机构22中进行控制,使所述再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对应于经过的时间而减小,因此,在用简单的结构修正依次施加在被印刷物1上的印刷错位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其影响波及后级侧单元。
即,如上所述,在根据从实施上述第二色印刷的第二印刷单元6的标记传感器(检测机构)19输出的检测信号确定发生印刷错位的时刻t0,在对发生所述印刷错位的第二印刷单元6的版筒相位进行调节从而进行修正上述印刷错位的控制的情况下,位于上述第一印刷单元5与第二印刷单元6之间的被印刷物1如图3虚线所示地暂时大副伸缩从而基材长度L12发生变化,并且该伸缩量对应经过的时间而逐渐减小。
因此,通过在进行上述印刷错位的修正的时刻t0实施初始补偿,而与修正上述印刷错位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且相同程度地使位于第二印刷单元6的后级侧的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的版筒相位X3、X4变化,能够防止位于第二、第三印刷单元6、7和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之间的被印刷物1的张力对应于上述被印刷物1的伸缩而发生变化,通过将各印刷单元6、7及7、8之间的基材张力维持恒定,能分别使第二印刷单元6的印刷位置和上述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的印刷位置准确地一致。然后,通过与位于上述第一印刷单元5与第二印刷单元6之间的被印刷物1的伸缩量随着经过的时间而逐渐减小对应,使上述初始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减小,而使各印刷单元6、7和7、8之间的基材张力维持恒定,从而能有效抑制印刷错位。
此外,通过在由上述修正机构21进行印刷错位修正之后,由第二印刷单元6印刷的部位、即对应于上述印刷错位的修正而伸缩的印刷部位到达上述后级侧的第三印刷单元7的时刻t1,对第三印刷单元7的版筒相位X3朝与由上述修正机构21设定的版筒相位调节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再补偿(参照图4(b)的R31),能够防止由于与上述印刷错位的修正对应的伸缩产生的影响波及后级侧印刷单元7,从而能够使上述第二印刷单元6的印刷位置和上述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的印刷位置准确地一致,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在上述第二印刷单元6进行印刷错位修正而引起的印刷错位发生在后级侧的第三印刷单元7中。进而,在上述第三印刷单元7的再补偿操作的同时,如图4(c)的R41所示,由于通过对第四印刷单元8的版筒相位X4朝与第三印刷单元7相同方向且相同程度地进行再补偿,能将各印刷单元6、7和7、8之间的基材张力维持恒定,因此其优点是,能有效防止在第四印刷单元8中产生由于所述基材张力变化而引起的印刷错位。
然后,通过在如上述进行了印刷错位修正之后由第二印刷单元6印刷的部位到达后级侧的第三印刷单元7的时刻t1,进行该版筒相位的再补偿(R31、R41)后,使第二印刷单元6与第三印刷单元7和第三印刷单元7与第四印刷单元8之间的基材张力发生变化从而使基材长度改变,如图4(a)的数据A3所示,位于第二印刷单元6与第三印刷单元7之间的被印刷物1对应于上述再补偿(R31、R41)而暂时进行伸缩,并且该伸缩量对应于经过的时间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进行上述再补偿后,对应于被印刷物1的伸缩量随着经过的时间而逐渐减小,根据与上述式(2)、(3)对应地预先设定的补偿量设定表或运算数据等,进行控制使再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减小,即进行控制使版筒相位X3、X4接近原点0的方向,由此分别控制位于上述第二印刷单元6与第三印刷单元7和第三印刷单元7与第四印刷单元8之间的被印刷物1的伸缩,从而能有效防止印刷错位的产生。
进而,通过在进行上述印刷错位的修正之后由第二印刷单元6印刷的部位到达最末级的第四印刷单元8的时刻t2,实施第二次再补偿,而向与由上述修正机构21设定的版筒相位调节方向相同的方向对第四印刷单元8的版筒相位X4进行补偿(参照图4(c)的R42),能够使上述第二印刷单元6的印刷位置和上述第四印刷单元8的印刷位置准确地一致,因此,其优点是能够有效防止在最末级的第四印刷单元8中产生由于在上述第二印刷单元6中进行印刷错位修正而引起的印刷错位。
然后,在进行上述印刷错位修正之后由第二印刷单元6印刷的部位到达第四印刷单元8的时刻t2,当进行该版筒相位的第二次再补偿(R42)后,则使第三印刷单元7与第四印刷单元8之间的基材张力发生变化从而使基材长度改变,由此,如图4(a)的数据A4所示,位于第三印刷单元7与第四印刷单元8之间的被印刷物1在对应于上述再补偿而暂时伸缩后,该伸缩量对应于经过的时间t而发生变化。因此,从进行上述第二次再补偿的时刻t2开始,对应于被印刷物1的伸缩量随着经过的时间t而逐渐减小,根据对应上述式(3)预先设定的补偿量设定表或运算数据等,进行控制使再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减小,由此,能够防止位于上述第三印刷单元7与第四印刷单元8之间的被印刷物1伸缩,从而防止印刷错位的产生。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的示例是,在通常印刷机中,第一~第四印刷单元5~8之间的被印刷物1的路径长度全部被设定为等间隔,其中,将由修正机构21设定的第二印刷单元6中的版筒相位的调节量和对后级侧的印刷单元7、8的版筒相位X3、X4进行再补偿时的再补偿量设定为相同的值,但是在第一~第四印刷单元5~8之间的被印刷物1的路径长度不是全部等间隔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将上述再补偿量设置成,与进行印刷错位修正的第二印刷单元6和位于其前级侧的第一印刷单元5之间的被印刷物1的路径长度S12与上述第二印刷单元6和位于其后级侧的第三印刷单元7之间的被印刷物1的路径长度S23的比例对应的值。
例如,在第二印刷单元6与第三印刷单元7之间的路径长度设定为第一印刷单元5与第二印刷单元6之间的路径长度的2倍的特殊印刷机、或者由于省去第二印刷单元6的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印刷等而第二印刷单元6的下游侧的路径长度设置为其上游侧的2倍的印刷机中,在经过了由计时器等设定的规定时间,并确认了在进行印刷错位修正之后印刷的部位到达后级侧的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的时刻t1,如图5(b)、(c)所示,在实施再补偿(R31、R41)后,即在使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的版筒相位X3、X4位移相当于设定为1mm的初始补偿量的2倍的值(2mm)后,在补偿机构22中实施控制,对应于从所述时刻t1开始经过时间t而使上述相位补偿量逐渐减小。
在上述的第二印刷单元6的下游侧路径长度与其上游侧路径长度不同的印刷机中,在将上述再补偿时的相位补偿量R31、R41设定为与初始补偿量不同的值时,由于会因实施所述再补偿而使位于第三印刷单元7上游侧的被印刷物1的张力发生变化从而其影响波及到下游侧,因此,从这种考虑出发,与第二印刷单元6和第三印刷单元7之间的基材长度L12的变化对应的第三印刷单元7中的版筒相位X3的补偿量被设定为下式(4)、(5)所示的值。另外,在式(4)、(5)中,X12是在上述时刻t0进行的第二印刷单元6的版筒相位的修正量,S23是第二印刷单元6与第三印刷单元7之间的路径长度,td23是在上述时刻t0进行印刷错位修正之后由第二印刷单元6印刷的部位从第二印刷单元6到达第三印刷单元7的时间。在图5(a)中,A3是受到上述再补偿的影响而在第二印刷单元6与第三印刷单元7之间产生的基材长度L23的变化量,其由下式(5.1)表示。
X3=A2+B13+X12...(4)B3=X12[(S23/S12)-1]exp[-(V/S12)(t-td23)]...(5)A3=X12[(S23/S12)]exp[-(V/S12)(t-td23)]...(5.1)此外,在将第二印刷单元6与第三印刷单元7之间的路径长度S23设定为第一印刷单元5与第二印刷单元6之间的路径长度S12的1/2的特殊印刷机中,或者在由于省略了第二印刷单元6上游侧的印刷单元的印刷而将第二印刷单元6的下游侧的路径长度S23设定为其上游侧的1/2的印刷机中,在经过了由计时器等设定的规定时间,而确定在进行印刷错位修正之后印刷的部位到达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时刻t1,例如图6(b)、(c)所示,实施再补偿(R31、R41),使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的版筒相位X3、X4位移相当于初始补偿量(1mm)的1/2的值(0.5mm)。然后,优选的是,对应于从上述时刻t1开始经过时间t,根据对应上述式(4)、(5)而预先设定的补偿量设定表或运算数据等,在补偿机构22中实施控制而使上述版筒相位X3、X4的补偿量逐渐减小。在此情况下,如图6的(a)所示,上述式(4)中的B3为正值侧(伸长方向)的值。
如上所述,将对应于由修正机构21设定的版筒相位的调节量而对后级侧的印刷单元7、8的版筒相位X3、X4进行再补偿时的再补偿量R31、R41设定为与进行印刷错位修正的第二印刷单元6和位于其后级侧的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之间的被印刷物1的路径长度S23对应的值,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特定单元与其上游侧的印刷单元之间的基材路径长度S12和特定单元与其后级侧的印刷单元之间的基材路径长度S23不同的情况下,当由于进行上述版筒相位调节而伸缩的被印刷物1从上述印刷单元6被输送到印刷单元7、8时,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上述被印刷物1的伸缩量变化而引起的印刷错位的产生。
即,在上述第二印刷单元6与第三印刷单元8之间的路径长度S23大的情况下,在后级侧印刷单元7、8中明显产生由于上述被印刷物1的伸缩量变化而引起的印刷位置错位,并且在上述第二印刷单元6与第三印刷单元8之间的路径长度S23小的情况下,由于在上述后级侧的印刷单元7、8中的印刷位置变化有变小的趋势,因此,通过与此对应地改变在对上述后级侧的印刷单元7、8的版筒相位X3、X4进行再补偿时的再补偿量R31、R41,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上述被印刷物1的伸缩量变化而引起的印刷错位的产生。
此外,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在对应于在由修正机构21进行印刷错位修正后发生变化的被印刷物1的伸缩量即上述式(1)和图4(a)等所示的指数曲线,使上述版筒相位X3、X4的初始补偿和再补偿的相位补偿量连续减小的情况下,通过与上述被印刷物1的伸缩量随着经过的时间t而逐渐减小对应地使上述初始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减小,能够使被印刷物1的伸缩量与上述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中的版筒相位X3、X4的补偿量准确地一致,因此其优点是,能够可靠地防止由于上述被印刷物1的伸缩量对应于经过的时间t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印刷错位的产生。
另外,也可以采用在由上述补偿机构22进行版筒相位X3、X4的初始补偿和再补偿后,使该初始补偿和再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对应于经过的时间阶段性地发生变化的结构,在此情况下,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有效地防止在进行上述版筒相位X3、X4的初始补偿和再补偿后,由于被印刷物1的伸缩量变化而引起的印刷错位的发生。例如,也可以如图7(b)、(c)所示采用如下结构,按每规定的时间计算出在由修正机构21进行印刷错位修正后发生变化的被印刷物1的伸缩量平均值,并对应于该平均值使初始补偿和再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按每规定的时间阶段性地进行变化。根据这种结构,其优点是,在对上述版筒相位X3、X4进行初始补偿和再补偿后,不需要实施频繁变更该初始补偿和再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的复杂控制,而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被印刷物1的伸缩量变化而引起的印刷错位的产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将本发明用于通常的凹版轮转印刷机即进行顺序跟随类型(順追ぃタイプ)的对准的印刷机的示例进行了说明,其构成为通过将由后级侧的第二~第四印刷单元6~8的印刷版筒11附加到被印刷物1上的记录标记和由位于其前级侧的第一~第三印刷单元5~7的印刷版筒11附加到被印刷物1上的记录标记的检测间隔与预先设定的基准间隔进行比较,来判断该印刷单元中发生的印刷错位,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特殊的凹版轮转印刷机即进行单色跟随类型(一色追ぃタイプ)的对准的印刷机,其构成为,根据由最上级部的第一印刷单元5中附加到被印刷物1上的记录标记和由后级侧的第二~第四印刷单元6~8的印刷版筒11附加到被印刷物1上的记录标记的间隔,分别判断印刷单元中产生的印刷错位。
在上述进行单色跟随类型的对准的印刷机中,在根据由标记传感器19构成的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印刷位置判断在第二印刷单元6中产生了印刷错位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在时刻t0时,在对发生上述印刷错位的第二单元6的版筒相位X2进行调节从而修正上述印刷错位,并且以与其调节方向相同方向且相同程度对后级侧的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的版筒相位进行初始补偿后,在上述修正机构21和补偿机构22中仅实施如下控制,即,使所述初始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X3、X4对应经过的时间而减小的控制,而不进行其后的再补偿,在这一点上与上述进行顺序跟随类型的对准的印刷机不同。
即,在上述进行顺序跟随类型的对准的印刷机中,如图4(b)所示,在检测出第二印刷单元6中产生了印刷错位的时刻t0,通过对其版筒相位进行调节,由于在第一印刷单元5与第二印刷单元6之间被印刷物1张力发生变化,导致在第二印刷单元6中附加的记录标记的位置产生微小的错位。因此,在附加有上述记录标记的印刷部位到达第三印刷单元6的时刻,当不进行上述再补偿,而根据第二印刷单元6中附加的记录标记与第三印刷单元7中附加的记录标记的检测间隔判断是否产生了印刷位置错位时,有可能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因此,通过在第二印刷单元6中附加有记录标记的印刷部位到达第三印刷单元6的时刻进行上述再补偿,能够根据在第二印刷单元6中附加的记录标记与在第三印刷单元7中附加的记录标记的检测间隔,准确地判断是否发生了印刷位置的错位。
与此相对,在上述进行单色跟随类型的对准的印刷机中,由于构成为根据在最上级部的第一印刷单元5中附加在被印刷物1上的记录标记与由后级侧的第二~第四印刷单元6~8的印刷版筒11分别附加到被印刷物1上的记录标记之间的间隔,判断在该印刷单元中发生的印刷错位,因此在检测出在上述第二印刷单元6中发生了印刷错位的时刻t0,即使在由于调节所述版筒相位X2而引起第二印刷单元6中附加记录标记的位置上产生微小错位的情况下,也不受其影响,而能够根据在作为最上级部的第一印刷单元5中附加到被印刷物1上的记录标记,准确地判断后级侧的第二~第四印刷单元6~8中是否产生了印刷错位。
因此,如上所述,在根据由标记传感器19构成的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印刷位置判断出在第二印刷单元6中发生了印刷错位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在该时刻t0,通过对发生上述印刷错位的第二印刷单元6的版筒相位X2进行调节从而修正上述印刷错位,并且以与其调节方向相同方向且相同程度对后级侧的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的版筒相位X3、X4进行初始补偿后,在上述修正机构21和补偿机构22中仅实施如下控制,即,在所述初始补偿后使相位补偿量对应于经过的时间而减小的控制,由此其优点是,在以简单的结构对被印刷物1依次实施的印刷错位进行修正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其影响波及到后级侧单元。
例如,在上述进行单色跟随类型的对准的印刷机中,根据由标记传感器19构成的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印刷位置,假定在第二印刷单元6中发生了印刷错位,而仅对发生该印刷错位的第二单元6的版筒相位X2进行调节而不进行后级侧的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的相位补偿,在此情况下进行实验以检测第二~第四印刷单元6~8中产生的印刷错位Y2~Y4的状态时,如图9所示,发现在后级侧的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中产生了显著的印刷错位Y3、Y4。
此外,在上述进行单色跟随类型的对准的印刷机中,在对假定为发生了印刷错位的第二单元6的版筒相位X2进行调节,并且与其调节方向相同方向且相同程度地对后级侧的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的版筒相位X3、X4进行补偿后,使该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对应于经过的时间而减小,并且与上述进行顺序跟随类型的对准的印刷机相同,在规定时刻对上述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的版筒相位X3、X4进行再补偿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发现在后级侧的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中依次产生大的印刷错位Y3、Y4。
而与此相对,如上所述在对发生印刷错位的第二单元6的版筒相位X2进行调节以修正上述印刷错位,并且在与其调节方向相同方向且相同程度地对后级侧的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的版筒相位X3、X4进行补偿后,进行控制以使该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对应于经过的时间而减小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在后级侧的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中基本上没有发现印刷错位Y3、Y4的产生。
因此,从上述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进行单色跟随类型的对准的印刷机中,如图8所示,通过在根据由标记传感器19构成的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印刷位置判断出在第二印刷单元6中产生了印刷错位的时刻t0,对发生上述印刷错位的第二单元6的版筒相位X2进行调节从而修正上述印刷错位,并且在与其调节方向相同方向且相同程度地对后级侧的第三、第四印刷单元7、8的版筒相位X3、X4进行初始补偿后,在上述修正机构21和补偿机构22中仅实施使该初始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对应于经过的时间而减小的控制,能够有效地抑制印刷错位的产生。
权利要求
1.一种凹版轮转印刷机的控制装置,其构成为,沿着被印刷物的输送路线设置多个印刷单元,并且利用驱动电机对设置在各印刷单元的印刷版筒分别单独地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对上述被印刷物实施依次印刷,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机构,其检测由各印刷单元的印刷版筒施加在被印刷物上的印刷位置;修正机构,其在由该检测机构检测出发生印刷错位的情况下,对发生该印刷错位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调节来修正上述印刷错位;以及补偿机构,其对位于进行该印刷错位修正的印刷单元的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补偿,其中,该补偿机构,在由上述修正机构进行了版筒相位的调节的时刻,在与其调节方向相同方向且相同程度地对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初始补偿后,使该初始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对应于经过的时间而减小,在由上述修正机构进行印刷错位修正之后印刷的部位到达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时刻,在与由上述修正机构设定的版筒相位的调节方向相同方向地对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再补偿后,进行使该再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对应于经过的时间而减小的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轮转印刷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对应于由修正机构设定的版筒相位的调节量而对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再补偿时的再补偿量设定为如下的值,即,与比例对应的值,该比例是进行了印刷错位修正的印刷单元和位于其前级侧的印刷单元之间的路径长度、与进行了上述印刷错位修正的印刷单元和位于其后级侧的印刷单元之间的被印刷物的路径长度的比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凹版轮转印刷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构成为,对应于在由修正机构进行了印刷错位修正后产生的被印刷物的伸缩量变化,使上述版筒相位的初始补偿和再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减小。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凹版轮转印刷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构成为,在利用补偿机构使版筒相位的初始补偿和再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减小时,使该相位补偿量阶段性地变化。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凹版轮转印刷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构成为,在利用补偿机构使版筒相位的初始补偿和再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减小时,使该相位补偿量阶段性地变化。
6.一种凹版轮转印刷机的控制装置,其是特殊的凹版轮转印刷机的控制装置,其构成为,沿着被印刷物的输送路线设置多个印刷单元,并且利用驱动电机对设置在各印刷单元上的印刷版筒分别单独地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对上述被印刷物实施依次印刷,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机构,其检测由各印刷单元的印刷版筒施加在被印刷物上的印刷位置;修正机构,其在根据由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的由最上级部的印刷单元附加到被印刷物上的记录标记与由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印刷版筒分别附加到被印刷物上的记录标记的间隔检测出发生了印刷错位的情况下,对发生该印刷错位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调节从而修正上述印刷错位;以及补偿机构,其对位于进行了该印刷错位修正的印刷单元的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补偿,其中,该补偿机构,在利用上述修正机构进行了版筒相位的调节的时刻,在与其调节方向相同方向且相同程度地对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补偿后,进行使该初始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对应于经过的时间而减小的控制。
全文摘要
在对依次施加在被印刷物上的印刷错位进行修正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有效防止其影响波及到后级侧的印刷单元。具有检测机构(19),其检测由各印刷单元的印刷版筒施加在被印刷物上的印刷位置;修正机构(21),其调节发生印刷错位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来修正上述印刷错位;以及补偿机构(22),其对位于进行所述印刷错位修正的印刷单元的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版筒相位进行补偿,其中,在进行上述版筒相位调节的时刻,与该调节方向相同方向且相同程度地对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初始补偿,并且在进行了印刷错位修正之后印刷的部位到达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时刻,对后级侧的印刷单元的版筒相位进行再补偿后,使该再补偿后的相位补偿量对应于经过的时间而减小。
文档编号B41F9/00GK1974213SQ2006101718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1日
发明者永井守章, 沖广诚志, 富永保昌 申请人:富士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