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滚枕环的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450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滚枕环的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滚枕环的印刷机。
背景技术
彼此相滚压的印刷机滚筒或辊产生弯曲振动或扭转振动。滚筒通道是 弯曲振动的原因,在这些滚筒通道相滚过时,径向力冲击式地下降并且再 建立。这种干扰效应被称为所谓的逋道冲击。扭转振动可具有不同原因。 一个可能原因是复位转矩周期性地建立和倒转。复位转矩通过橡皮布的碾 压工作产生,两个彼此相滚压的滚筒中的一个用该橡皮布蒙上。当橡皮布 从另一个滚简的滚筒通道中出来时,橡皮布表现为粘弹性,其中,橡皮布 产生一个力分量,该力分量产生复位转矩。另一个可能原因是以名称"纯 滚动"公知的效应。在由两个彼此相滚压的滚筒共同形成的辊间隙中,由 一个滚筒的硬圆周表面与另一个滚筒的有橡皮弹性的圆周表面之间的传动 比例差产生的切向力起作用。切向力产生夹紧力矩,该夹紧力矩在滚筒通 道相滚过时暂时消失并且由此引起扭转振动。最后,扭转振动也可通过滚 筒的彼此啮合的驱动齿轮的所谓的滚动频率产生。
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在印刷图像中造成可视的缺陷。
己经公知,彼此相滚压的滚筒装备有滚枕环,以便抵抗振动激励。这 些滚枕环是用大的力相互压紧并且由此吸收通道冲击的支撑环。典型地, 滚枕环也是滚动环,这些滚动环彼此相滚压并且由此使扭转振动最小化或 这样传递扭转振动,使得滚筒圆周面之间的干扰性相对运动得到避免。
但不仅用作支撑环而且用作滚动环的典型的滚枕环也具有缺点。这些 滚枕环以装备有滚枕环的彼此相滚压的滚筒的旋转轴线之间的不变的距离 为条件。但在确定的使用情况下,该轴线距离的变化以及由此滚筒之间的 辊压力是期望的。例如当滚筒涉及网纹辊输墨装置的网线辊和着墨辊时就 是这样。有利的是,使网线辊与着墨辊之间的辊压力变化,以便由此使从
网线辊传递到着墨辊上的印刷油墨的量例如根据印刷速度变化。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DE 10 2005 014 255A1中提出,用支撑盘来取代 滚枕环。这些支撑盘可以是矩形的或梯形的并且通过滚动轴承可转动地支 承在网线辊和着墨辊的轴颈上。网线辊和着墨辊又通过可转动的偏心轴承 支承在机器机架壁中。在两个辊的支撑盘之间设置有一个圆形的支撑元件 作为用于改变两个辊的轴线距离的装置。圆形的支撑元件可移动,以便使 支撑盘以及由此使与支撑盘相连接的辊彼此压开。
因为支撑盘间接地通过圆形的支撑元件相互压紧,所以这些支撑盘抑 制弯曲振动。但因为支撑盘不相滚压,所以这些支撑盘不能够抑制扭转振 动。
在EP 0 659 554 Bl中描述了支撑盘的应用,这些支撑盘通过配合在滚 筒轴颈上的球轴承的外环构成。外环各具有一个镰刀状的偏心,该偏心可 实现滚筒轴线距离调整。外环不是在印刷工作期间持续地在其配合环上滚 压的滚动环,而是仅出于滚筒轴线距离调整的目的而短时间地转动。
在DE 195 01 243 C5中描述了一种印刷机,该印刷机的彼此相滚压的 滚筒通过不同的电机驱动并且装备有彼此相支撑的环。环可转动地支承在 滚筒轴颈上,由此通过对应的环不可将转矩传递到对应的滚筒轴颈上。由 于对应的环与对应的滚筒没有无相对转动的连接,所述环不是真正意义上 的滚枕环。所述环用于避免转矩从一个电机不期望地传递到另 一个电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这样的结构情况的印刷机,这种结 构情况在调整存在于旋转体(滚筒或辊)之间的压力以及避免或至少减小 旋转体的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方面是有利的。
该任务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印刷机来解决。根据本发明的印刷机包括一 个具有第一滚枕环的第一旋转体和一个具有轴的第二旋转体,在该轴上偏
心地支承着第二滚枕环,该第二滚枕环与第一滚枕环处于滚动接触并且与 第二旋转体旋转耦合。
根据本发明的滚枕环不仅是用大的力相互压紧并且能够吸收旋转体的 滚筒通道的通道冲击的支撑环,而且是滚动环,这些滚动环在印刷工作中
彼此相滚压并且使扭转振动最小化或这样传递扭转振动,使得旋转体的圆 周面之间的干扰性相对运动得到避免。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印刷机的滚枕环 不仅使通过弯曲振动引起的麻烦而且使通过扭转振动引起的麻烦得到避免 或至少最小化。第二滚枕环不是同心地与第二旋转体而是相对于该第二旋 转体轴线平行错位地支承在第二旋转体的轴上,由此,可用有利的方式调 整存在于旋转体之间的压力。通过第二滚枕环与第二旋转体旋转耦合而在 这两个构件之间进行转矩传递。
在下述技术方案中描述有利的进一步构型。
在一个进一步构型中,第二滚枕环通过一个支承装置支承在轴上,该 支承装置具有一个偏心套筒。在此,支承装置可具有一个用于在轴上支承 偏心套筒的第一转动轴承和一个用于在偏心套筒上支承第二滚枕环的第二 转动轴承。该偏心套筒用于相对于第二旋转体调节第二滚枕环。通过转动 偏心套筒可调节存在于第二滚枕环的旋转轴线与第二旋转体的旋转轴线之 间的偏心的位置并且由此调节存在于这两个旋转体之间的压力。两个转动 轴承可构造成滚动轴承,其中一个内部的滚动轴承设置第二旋转体的轴与 偏心套筒之间, 一个外部的滚动轴承设置在偏心套筒与第二滚枕环之间。
在另一个进一步构型中,第二滚枕环和第二旋转体彼此间通过一个用 于径向补偿的补偿联轴^l相连接。关于第二滚枕环的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 体的旋转轴线可横向运动的所述联轴器用于补偿这两个旋转轴线之间的错 位量并且由此引起第二滚枕环与第二旋转体的所述旋转耦合。在此,补偿 联轴器可以是一个用于使第二滚枕环与第二旋转体无相对转动地相连接的 携动联轴器。通过携动联轴器使第二旋转体的旋转运动传递到第二滚枕环
上。联轴器例如可类似于十字盘(Oldham)联轴器或十字槽联轴器来构造, 据此具有径向延伸的槽和嵌入到这些槽中的爪或携动栓。槽可加工在第二 滚枕环中,其中,爪或携动栓设置在第二旋转体上。也可与此相对调换地 设置爪和槽。在联轴器的另一个构型中,第二滚枕环和第二旋转体通过一 些耦合器彼此铰接地相连接,这些耦合器类似于平行曲柄联轴器 (Schmidt-Kupphmg)的曲柄来构造。通过这些耦合器使第二旋转体的转矩 传递到第二滚枕环上。径向补偿以耦合器绕其转动铰链的摆动运动的形式 进行。
在另一个进一步构型中,补偿联轴器是一个摩擦式联轴器。 在另一个进一步构型中,第一旋转体通过弹簧弹动地支承着。该弹簧
朝第二旋转体压或拉第一旋转体。
在另一个进一步构型中,第一旋转体是着墨辊,第二旋转体是网线辊。
在此,这两个旋转体涉及印刷机的网纹辊输墨装置的输墨装置辊。


从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和附图中得到本发明的其它结构功能上的 有利的进一步构型。附图表示 图1网纹辊输墨装置,
图2图1中的网纹辊输墨装置的侧视图,
图3a和图3b 图1和图2中的网纹辊输墨装置的网线辊与着墨辊之 间的压力的不同调节,以及
图4和图5 图1的网纹辊输墨装置的变型。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和图2中示出了一个印刷机1的局部。该局部示出了印刷机1的 网纹辊输墨装置2。网纹辊输墨装置2包括一个着墨辊3.1和一个网线辊3.2, 该网线辊靠置在着墨辊3.1上。着墨辊3.1可在一个印版滚筒4上合压地并 且可再从该印版滚筒离压地被支承着。给网线辊3.2配备一个具有刮墨刀7 的墨斗6。还存在一个压印滚筒和一个橡皮布滚筒,但附图中未示出,该橡 皮布滚筒在印刷工作中靠置在印版滚筒4和压印滚筒上。
在网线辊3.2的两个侧的任意一个上都存在一个支承装置8,该支承装 置设置在网线辊3.2的轴9上。支承装置8各包括一个偏心套筒10、 一个 第一转动轴承11和一个第二转动轴承12。偏心套筒10具有一个孔,该孔 相对于偏心套筒10的外圆周不同心。对应的支承装置8的两个转动轴承11、 12构造成滚动轴承。第一转动轴承11配合在轴9上,偏心套筒10配合在 第一转动轴承11上,第二转动轴承12配合在偏心套筒10上。用于使偏心 套筒10转动的调节驱动装置13构造成电动机。调节驱动装置13与偏心套 筒IO通过一个螺旋传动装置相连接,该螺旋传动装置的螺杆14通过调节
驱动装置13的电机轴构成,该螺旋传动装置的螺母15铰接在偏心套筒10 上。
一个支承装置16可实现着墨辊3.1合压在印版滚筒4和网线辊3.2上 上以及再从该印版滚筒和该网线辊离压。支承装置16包括一个环状的控制 凸轮17,着墨辊3.1可转动地支承在该控制凸轮中。控制凸轮17夹紧在第 一支撑滚子18.1、第二支撑滚子18.2与第三支撑滚子18.3之间。第二支撑 滚子18.2处于使印版滚筒4的旋转轴线和着墨辊3.1的旋转轴线彼此相连 接的、虚拟的中点中心的延长线上。第三支撑滚子18.3处于着墨辊3.1和 网线辊3.2的公共的中点中心的延长线上。第三支撑滚子18.3承受一个弹 簧19的负荷,该弹簧的力作用指向第一支撑滚子18.1与第二支撑滚子18.2 之间。 一个呈气动工作缸的形式的调节驱动装置20通过一个连杆与控制凸 轮17相连接,以便在辊合压和离压时使控制凸轮17转动。
如从图2中可看到的那样,着墨辊3.1在其两个端部的每一个上都具有 一个第一滚枕环22.1。在网线辊3.2的两个端部上各固定着一个第二滚枕环 22.2。支承装置16 (参见图1)双重设置,这就是说,在印刷机1的驱动侧 和操作侧各设置一个。支承装置16的弹簧19使第一滚枕环22.1压在第二 滚枕环22.2上。在此,对应的控制凸轮17与第二支撑滚子18.2和第三支 撑滚子18.3处于圆周方面的接触,但不再与第一支撑滚子18.1接触。当在 两个旋转体(着墨辊3.1,网线辊3.2)之间建立滚枕环接触时,在第一支 撑滚子18.1与控制凸轮17之间存在一个空气间隙33。通过控制凸轮17的 就图1而言顺时针进行的转动,控制凸轮17的圆周方面的突出部34到达 与第一支撑滚子18.1的对置位置并且由此建立控制凸轮17与第一支撑滚子 18.1之间的接触。进行这种转动,以便使着墨辊3.1从网线辊3.2离压并且 由此也使着墨辊3.1的第一滚枕环22.1从网线辊3.2的第二滚枕环22.2离 压。
第二滚枕环22.2各通过一个联轴器23与网线辊3.2相连接。对应的联 轴器23不仅是用于补偿第二滚枕环22.2的旋转轴线31与网线辊3.2的旋 转轴线32之间的径向错位量或偏心度e的补偿联轴器,而且是用于从网线 辊3.2到滚枕环22.2传递转矩的携动联轴器。对应的联轴器23包括一个第 一连接部位24.1和一个在直径上正对着设置的第二连接部位24.2。每个连接部位24.1、 24.2包括一个耦合器25,该耦合器在其一个端部上通过一个 第一转动铰链26.1与网线辊3.2相连接,在其另一个端部上通过一个第二 转动铰链26.2与第二滚枕环22.2相连接。
网线辊3.2通过滚动轴承可转动地支承在辊锁装置27中,这些滚动轴 承固定在机器机架的侧壁35上。网线辊3.2通过一个联轴器28与齿轮30 旋转耦合,该联轴器包括一个第一联轴器半部29.1和一个第二联轴器半部 29.2。通过齿轮30和联轴器28使网线辊3.2被旋转地驱动。联轴器28构 造成爪形联轴器,第一联轴器半部29.1设置在网线辊3.2的轴端部上,第 二联轴器半部29.2设置在一个轴上,齿轮30通过该轴可转动地支承在侧壁 35中的一个中。
所述系统如下工作
当着墨辊3.1合压在网线辊3.2上并且由此第一滚枕环22.1合压在第二 滚枕环22.2上时,着墨辊3.1的有橡皮弹性并且例如通过绷紧的橡皮布构 成的圆周表面被网线辊3.2的相对硬的圆周面压入,由此在由两个辊3.1、 3.2共同形成的压力间隙中形成一个所谓的接触带,该接触带具有接触带宽 度b。该接触带宽度b以有利的方式可变化,由此,通过改变接触带宽度b 可调节从网线辊3.2传递到着墨辊3.1上的印刷油墨的量。
为了增大接触带宽度b,每个支承装置8的偏心套筒10这样转动,使 得由于该转动而使网线辊3.2的对应的第二滚枕环22.2与着墨辊3.1的第一 滚枕环22.1分开。为了解释这种情况,图3a和图3b中用点划线示出了第 二滚枕环22.2的外部轮廓并且通过阴影线来强调这样的圆周区域,在该圆 周区域内部,网线辊3.2的圆周线伸出超过第二滚枕环22.2的圆周线。如 果通过偏心套筒10的就图3a和图3b而言逆时针进行的转动使所述(划阴 影线的)圆周区域朝着墨辊3.1或朝由两个辊3.1、 3.2共同形成的辊间隙移 位,则这导致接触带宽度b增大,这如图3a和图3b的相互比较所示。在 图3a中示出了在调整两个辊3.1与3.2之间的压力并且由此调整接触带宽 度b之前的初始位置,在图3b中示出了该调整之后的状态。换句话说,在 调整期间,镰刀状的区域在朝着墨辊3.1的方向上转动,在该镰刀状的区域 内部第二滚枕环22.2的周线相对于网线辊3.2的周线向后错位地延伸,其 中,弹簧19使第一滚枕环22.1保持与第二滚枕环22.2接触。为了在调整 期间获得这种滚枕环接触,弹簧19使第一滚枕环22.1连同与该第一滚枕环 22.1固定地相连接的着墨辊3.1在朝网线辊3.2的方向上挤压,由此,存在 于两个辊3.1、 3.2之间的辊压力以及由此接触带宽度b增大。不言而喻, 偏心套筒IO的反向、即顺时针进行的转动会导致两个辊3.1、 3.2之间的压 力减小并且由此导致接触带宽度b减小。
为了可在调整期间使第一滚枕环22.1与第二滚枕环22.2之间的接触保 持恒定,必要的是,支承在滚枕环22.1、 22.2中的两个旋转体(着墨辊3.1, 网线辊3.2)中的一个弹动地或挠曲地支承着。在附图所示的例子中,着墨 辊3.1借助于弹簧19挠曲地支承着。但取而代之,网线辊3.2也可挠曲地 支承着。
图4和图5中所示的实施例与图1和图2的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通过 另一个联轴器来取代联轴器23,在所述另一个联轴器中,从网线辊3.2到 第二滚枕环22.2的转矩传递以及径向补偿通过网线辊3.2与对应的第二滚 枕环22.2的摩擦锁合连接来实现,为此,在网线辊平面侧上固定一个环状 的摩擦衬36,该环状的摩擦衬在相对于滚枕环平面侧滑转很小的情况下与 该滚枕环平面侧处于摩擦接触。
参考标号清单
1 印刷机13调节驱动装置
2 网纹辊输墨装置14螺杆
3.1 着墨辊15螺母
3.2 网线辊16支承装置
4 印版滚筒17控制凸轮
6 墨斗18.1第一支撑滚子
7 刮墨刀18.2第二支撑滚子
8 支承装置18.3第三支撑滚子
9 轴19弹簧
10 偏心套筒20调节驱动装置
11 第一转动轴承21连杆
12 第二转动轴承22.1第一滚枕环
22.2第二滚枕环
23 联轴器
24.1第一连接部位
24.2第二连接部位
25 親合器
26.1第一转动铰链
26.2第二转动铰链
27 辊锁装置
28 联轴器
29.1第一联轴器半部
29.2第二联轴器半部
30齿轮
31旋转轴线
32旋转轴线
33空气间隙34突出部
35侧壁
36摩擦衬
偏心度
b接触带宽度
权利要求
1. 印刷机(1),包括一个具有第一滚枕环(22.1)的第一旋转体(3.1)和一个具有轴(9)的第二旋转体(3.2),在该轴上偏心地支承着第二滚枕环(22.2),该第二滚枕环与该第一滚枕环(22.1)处于滚动接触并且与该第二旋转体(3.2)旋转耦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印刷机,其中,该第二滚枕环(22.2)通过一个支 承装置(8)支承在该轴(9)上,该支承装置具有一个偏心套筒(10)。
3. 根据权利要求2的印刷机,其中,该支承装置(8)具有一个用于在 该轴(9)上支承该偏心套筒(10)的第一转动轴承(11)和一个用于在该 偏心套筒(10)上支承该第二滚枕环(22.2)的第二转动轴承(12)。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一项的印刷机,其中,该第二滚枕环(22.2) 和该第二旋转体(3.2)彼此间通过一个用于径向补偿的补偿联轴器(23) 相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的印刷机,其中,该补偿联轴器(23)是一个用于使 该第二滚枕环(22.2)与该第二旋转体(3.2)无相对转动地相连接的携动 联轴器(23)。
6. 根据权利要求4的印刷机,其中,该补偿联轴器是一个摩擦式联轴器。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一项的印刷机,其中,该第一旋转体(3.1) 通过弹簧(19)弹动地支承着。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一项的印刷机,其中,该第一旋转体(3.1) 是着墨辊(3.1),该第二旋转体(3.2)是网线辊(3.2)。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机(1),包括一个具有第一滚枕环(22.1)的第一旋转体(3.1)和一个具有轴(9)的第二旋转体(3.2),在该轴上偏心地支承着第二滚枕环(22.2),该第二滚枕环与该第一滚枕环(22.1)处于滚动接触并且与该第二旋转体(3.2)旋转耦合。
文档编号B41F13/21GK101391506SQ200810165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0日
发明者B·施瓦布, D·布赫利特, D·沙夫拉特, J·席尔法特, J·米歇尔斯, M·蒂勒曼, R·米勒, S·德米尔, W·舍恩贝格尔 申请人: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