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贴标机和贴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481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印机-贴标机和贴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贴标机和贴标机。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知一种包括并排布置的打印机和贴标才几的打印机-贴标;t/L。在打印机部中执行写入标签的RFID标记(tag)的RFID 数据、基于打印数据打印到该标签、以及通过利用剥离边沿将标签巻 起而从基纸剥离该标签(日本特开乂〉才艮第2005-119687号)(专利文 献l)。尽管在专利文献l中未清楚示出,但已知如下的打印机-贴标 机,即,其中在贴标机部中执行使用卡头(chucking head)卡住标 签,然后通过卡头的移位来粘贴标签。
有时会出现在标签中例如由于所并入的RFID标记的缺陷而导致 故障的情况。例如可以通过RFID读写器的不可行的通信来检测标签 的这种故障。在被发现有缺陷的标签粘到待加标签的物体之前,必须 立即移除该标签。
在这一点上,在日本特开公;报第2005-119687号中描述了如下技 术当检测到标签的缺陷时,使剥离边沿处的巻起角为钝角,以将标 签连同基纸一起巻起,而不会剥离标签。结果,发现有缺陷的标签在 粘到待加标签的物体之前被移除。
然而,在采用专利文献l中描述的技术的情况下和在使用沿传送 方向长的标签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当RFID读写器检测到缺陷 时,标签尖端已到达剥离边沿并且剥离已开始。在此情况下不可能移 除发现有缺陷的标签。
为了解决此问题,迄今为止已经釆用了在剥离发现有缺陷的标签 之后移除该标签的方法。
根据第一种常规方法,在剥离发现有缺陷的标签之后通过卡头卡 住该标签,然后将该标签移动到与作为待加标签的物体的工件的位置 不同的位置。
根据第二种常规方法,在剥离发现有缺陷的标签之后,向该标签 喷射空气以将该标签吹掉。
然而,在采用以上两种方法的情况下,分别会产生以下问题。
在釆用第一种方法的情况下,会产生单独提供用于将卡头移动到 与工件位置不同的位置的复杂机构的需求。
在采用第二种方法的情况下,不能确保移除标签,因为通过空气 的喷射而吹掉的标签的目的地并不是确定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在不需要任何复杂机构的情况下主动地移 除发现有缺陷的标签。
本发明的打印机-贴标机包括传送单元,用于传送带有粘附于 基纸的标签的标签纸;打印单元,用于对各标签进行打印;标签剥离 单元,用于将各标签从基纸剥离;传送带,用于将剥离的标签朝预定 标签回收位置传送;以及粘贴机构,用于取出所述传送带上的标签并 将该标签粘贴到物件的预定位置处。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贴标机,在 标签传感器检测到传送带上的标签时,所述粘贴机构执行标签粘贴处 理,而当在标签传感器检测到标签之前检测到该标签的缺陷时,不执 行标签粘贴处理,而是操作传送带将标签送到标签回收位置。
本发明的贴标机包括传送带,用于将从标签纸剥离的标签朝预 定标签回收位置传送;以及粘贴机构,用于取出传送带上的标签,并 将该标签粘贴到物件的预定位置处,根据本发明的贴标机,当标签传 感器检测到传送带上的标签时,所述粘贴机构执行标签粘贴处理,而 当在标签传感器检测到标签之前检测到该标签的缺陷时,不执行标签 粘贴处理,而是操作传送带将标签送到标签回收位置。


通过参照以下结合附图考虑时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及其许多附带 的优点会变得更好理解,因此将容易得到对本发明更透彻的理解及其
许多附带的优点,在附图中
图l是示意性地示出打印机-贴标机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标签纸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贴标机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贴标机的正视图5是示出贴标机与传送器单元之间的关系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打印机-贴标机的电连接的框图; 图7是示出由打印机执行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8是示出由贴标机执行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到8对均体现了本发明的打印机-贴标才几和贴标 机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体现了本发明的打印机-贴标机101主要包括并排 设置的打印机201和贴标机301。邻近于打印机-贴标机101设置有工 件传送单元401。工件传送单元401将工件W (其为待粘贴标签l31 的物体)传送到面对贴标机301的位置。
首先给出关于打印机201的描述。在打印机201的外壳(未示出) 内设置有可旋转地保持滚巻(rolled )标签纸111的保持轴211。标签 纸111具有如下结构在长的基纸121上按预定间隔布置有多个标签 131 (见图2)。
由保持轴211保持的标签纸111被抽出,并由传送辊221传送, 最后,皮基纸收取轴222缠绕起来。传送辊221包括驱动辊和从动辊。 标签纸111在辅助辊223、 224以及225上被带动(entrain )的同时 被传送,由此在传送过程中在标签紙lll上产生张力。
在标签纸111的传送路径上设置有RFID读写器241。在标签纸 111的传送过程中,RFID读写器241与位于该读写器上方的标签131 执行无线电通信,以从标签131读取数据或向标签131写入数据。RFID 读写器241并有用于执行这种无线电通信的读写器天线242。
如图2所示,在基纸121的一个表面上形成有进行了脱模处理的 剥离表面121a。此外,在每个标签131的与打印表面131b相对的一 侧形成有具有粘合剂层的粘贴表面131a。每个标签131的粘贴表面 131a的粘合剂层粘贴在基纸121的剥离表面121a上。结果,标签131 #皮基纸121保持。
在每个标签131中并有由虚线表示的RFID标记132。 RFID标 记132由IC芯片133和连接到该IC芯片133的天线134构成。RFID 标记132是不包含电池的无源型标记。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示例,通 过利用UHF频带或13.56 MHz的频带的电磁感应方法向RFID标记 132供电。即,在RFID标记中,内嵌天线134从读写器天线接收磁 场,从而产生电力。IC芯片133被该电力接通。带有接通的IC芯片 133的RFID标记132与RFID读写器241可以通过无线电相互通信。
再参照图1,在标签纸111的传送方向上,在RFID读写器的下 游设置有打印单元231,以对每个标签131的打印表面131b (见图2) 进行打印。打印单元231主要包括在标签纸111的传送路径的两侧彼 此相对地设置的打印头232和压印盘233。墨带234在打印头232与 压印盘233之间穿过。更具体来说,在外壳内,由墨带保持轴236可 旋转地保持滚巻墨带234。由墨带保持轴236所保持的墨带234在分 别设置在打印头232的沿标签纸111的传送方向的上游和下游的辅助 辊237和238上被带动。墨带234在被传送的同时被带收取轴235缠 绕起来。
当打印头232在其发热状态下经过墨带234推压到压印盘233时, 墨带234会熔化,从而对所关注的标签131的打印表面131b进行打印。
在打印单元231的沿标签纸lll的传送方向的下游设置有剥离边 沿251。剥离边沿251具有尖锐巻起端。标签纸111在剥离边沿251 的巻起端上被带动。当标签纸lll沿着剥离边沿251被传送时,所关
注的标签131在巻起端处被从基纸121剥离,并被馈向贴标机301。 只有基纸121被巻起到基纸收取轴222上。
如图3所示,贴标机301包括第一从动辊341、驱动辊342以及 第二从动辊361。第一从动辊341设置在其接收由打印机201中的剥 离边沿251 (见图1)剥离的标签131的位置处。驱动辊342相对于第 一从动辊341来说位于工件传送单元401 (见图1)侧。第二从动辊 361相对于驱动辊342来说位于工件传送单元401侧和更低侧。第一 从动辊341和驱动辊342水平设置。
第一从动辊341、驱动辊342以及第二从动辊361的旋转轴平行 于打印机201的各个辊(包括传送辊221)及其轴的旋转轴线。第一 传送带343在第一从动辊341和驱动辊342上被带动。同样,第二传 送带362在驱动辊342和第二从动辊361上被带动。第一传送带343 和第二传送带362是非粘性硅带。
通过由齿轮等构成的动力传送机构344将电才几382 (见图6)的 旋转驱动力传到驱动辊342,从而使得辊342旋转。 一旦驱动辊342 旋转,第一传送带343随着第一从动辊341的旋转而旋转,因而第二 传送带362随着第二从动辊361的旋转而旋转。
3个第一从动辊341和3个驱动辊342分别沿辊轴341a和3"a 设置,2个第二从动辊361沿辊轴361a^L置。第一传送带343包括3 个薄O型环带,而第二传送带362包括2个薄O型环带。在驱动辊 342和第二从动辊361的周围部分形成有用于在其中嵌合第一传送带 343或第二传送带362 (它们是O型环带)的槽。更具体来说,如图4 所示,在3个驱动辊342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一个驱动辊3"形成有 一个槽,而位于外侧的两个驱动辊342各形成有两个槽。3个第一从 动辊341和2个第二从动辊361各形成有一个槽。
第一从动辊341设置在其接收由打印机201中的剥离边沿251剥 离后的标签131的位置处。即,第一传送带支承标签131。第一传送 带343随着驱动辊342的旋转而旋转,由此沿第一传送带3"的旋转 方向传送才示签131。
第二传送带362也随着驱动辊342的旋转而旋转。因此,只要驱 动辊342的旋转不停止,已由第一传送带343传送的标签131在由第 二传送带362支承的同时倾斜地向下继续被传送。由于第一传送带343 和第二传送带362是非粘性的,因此平滑地将标签131从第一传送带 343传送到第二传送带362。
在标签131的传送方向的下游端,靠近第二传送带362设置有能 够在其中容纳标签131的标签回收盒371 (见图1)。即,第二传送带 362将标签131朝向设置有标签回收盒371的标签回收位置传送。
由于第二传送带362是非粘性的,所以标签131在由第二传送带 362执行的传送过程中由于其自身重量而落下。由于其自身重量而如 此落下的标签131被容纳到设置在标签回收位置处的标签回收盒371 中。
如图3所示,在第一从动辊341与驱动辊342之间设置有光电型 标签传感器351作为标签检测部件。标签传感器351对已由第一传送 带343传送的标签131进行检测。当感测到标签131时,标签传感器 351向标签控制单元381 (见图6)输出标签检测信号。
如图3和4所示,将卡头311设置在第一传送带343的上方的位 置处。卡头311具有光滑的卡面312。在卡面312中形成有由点线表 示的多个通孔313。这些通孔313延伸到卡头311的内部。
卡头311由臂321保持。臂321连接到气缸331的杆332。杆332 能够伸展和收缩。气缸331由缸保持构件334通过旋转保持器333保 持。通过旋转保持器333的90。旋转,气缸331相对于缸保持构件334 向侧向转动(由图3中的双点划线表示)。
送气机384 (见图6)连接到气缸331。利用从送气机384馈送的 空气,气缸331可以使得杆332伸展。由于杆332的伸展,将卡头311 移位到第一头位置(由图3和4中的双点划线表示),在此位置处卡 面312变得与由第一传送带343支承的标签131相接触。在杆332收 缩时,卡头311升起并回复到其初始位置。
送气机384 (见图6)也连接到卡头311。当送气机384在卡头
311移位到第一头位置的移位状态下操作并且负压作用于通孔313时, 标签131被卡头311的卡面312卡住,因而其粘贴表面131a暴露出来。
在通过收缩杆332而将卡头311连同卡到其上的标签131 —起回 复到其初始位置之后,旋转保持器333旋转,以将气缸331向侧向转 动。工件W设置于面对贴标机301的位置处。如果在此状态下杆332 伸展以推出卡头311,卡头311会移动到第二头位置(由图5中的双 点划线表示),在此位置处卡面312与工件W相接触。此时,通孔 313的负压被释放,并切换到压缩空气的喷射。通过压缩空气的喷射, 撤销了卡头311对标签131的卡夹,并将标签131吹向工件W。结果, 执行了将标签131到工件W的粘贴。卡头3U、气缸331以及旋转保 持器333构成了用于取出传送带343上的标签131并将其粘贴到工件 W的粘贴机构。可以通过压缩接合方法而不使用空气地完成标签131 到工件W的粘贴。
图5是示出贴标机301与工件传送单元401之间的关系的平面图。 工件传送单元401包括传送带412。利用传送带412,沿与标签传送方 向垂直的方向将工件W传送到面对贴标才几301的位置。传送带412 随着传送带传送辊411 (见图1)的旋转而旋转,由此传送放置在传送 带412上的工件W。
工件传感器413设置在传送带412的上表面侧。工件传感器413 对工件W的经过进行检测,并向标签控制单元381输出工件经过信号。 在传送带412的上表面侧且在工件传感器413的沿工件W的传送方向 的下游设置有产品停止器414。产品停止器414保持可向传送带412 侧伸展和可从传送带412侧收缩的停止器杆415。如图5所示,在停 止器杆415的伸展状态下,工件W与停止器杆415相接触,从而停止 对其的传送。结果,将工件W保持在面对贴标机301的位置处。此时, 传送带412的旋转不会被停止。
针对停止了对其传送的工件W执行标签131的粘贴。在与贴标 机301相对且面对贴标机301的位置处,固定地i殳置有用于防止在粘 贴标签131时工件W错位的工件保持件416 (传送带412保持在贴标
机301与工件保持件416之间)。
图6是示出打印机-贴标机101的电连接的框图。 打印机-贴标机101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包括打印机控制单元 281和贴标机控制单元381。
打印机201包括微型计算机配置的打印机控制单元281。打印机 控制单元281包括CPU、 ROM以及RAM (均未示出)。通过总线 291将打印头232、 RFID读写器241、各个电机282、各个传感器285、 PC连接接口 283以及贴标才几连接接口 284连接到打印才几控制单元281。 PC连接接口 283将打印机控制单元281与PC (未示出)相互连接, 以允许进4于数据通信。贴标机连接接口 284将打印4几201与贴标4几301 相互连接,以允许进行数据通信。电机282包括作为传送带221、带 收取轴235以及基纸收取轴222的驱动源的电机。传感器285包括设 置在标签纸111的传送路径上以对标签131的经过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未示出)。
打印机控制单元281从PC接收RFID数据和打印数据,并将它 们存储在緩冲器中。此外,打印机控制单元281进行控制,使得将基 于所接收的RFID数据和打印数据的针对标签数量的标签发出请求存 储在緩冲器中。
贴标机301包括PLC配置的贴标机控制单元381。送气机384、 产品停止器414、打印机连接接口 383、各个电机382以及各个传感器 385通过总线391连接到贴标机控制单元381。打印机连接接口 383 将贴标机301与打印机201相互连接,以允许进行数据通信。电机382 包括作为驱动辊342、旋转保持器333以及传送带传送辊411的驱动 源的电机。传感器385包括标签传感器351和工件传感器413。
贴标机控制单元381与打印机控制单元281进行数据通信,以检 查存储在打印机控制单元281中的标签发出请求。当存在标签发出请 求时,贴标机控制单元381向打印机控制单元281输出传送命令。
现在,参照图7和8,以下将给出与由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 的打印机-贴标机101执行的处理流程有关的描述。
图7是示出由打印机201执行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打印机控制 单元281等待接收从贴标机301输出的传送命令(步骤SlOl)。此时, 将从PC发送的RFID数据和打印数据均存储在打印机控制单元281 的緩沖器中。
当接收到传送命令时(在步骤SIOI中的"是,,),打印机控制单 元281接通电机282。随着传送辊221等在电机282的操作下旋转, 启动了对标签纸111的传送(步骤S102)。
当连同标签纸111 一起被传送的标签131位于RFID读写器241 的上方时,打印机控制单元281对RFID读写器241进行控制,以在 标签131和RFID标记132之间进行通信(步骤S103 )。在本实施例 中,在标签131的传送过程中执行与RFID读写器241的通信,但是 在通信过程中可以将对标签131的传送停止。
如果在步骤S103中可以执行标签131与RFID标记132之间的 通信(在步骤S104中的"是,,),则打印机控制单元281对RFID读写 器241进行控制以将緩冲器中存储的RFID数据写入标签131 (步骤
5105) 。随后,打印机控制单元281对打印头232进行控制,以基于 緩沖器中存储的打印数据对标签131的打印表面131b进行打印(步骤
5106) 。然后,打印机控制单元281使得将标签纸lll传送直到由剥 离边沿251剥离标签131的位置,并使得传送辊221等停止旋转(步 骤S107)。标签131被剥离边沿251剥离,然后由贴标机301中的第 一传送带343支承。此时,第一传送带343正在旋转。
如果在步骤S103中与标签131的通信是不可进行的(在步骤S104 中的"否"),打印机控制单元281确定RFID标记132不合适并且检 测到标签131的缺陷,然后向贴标机301输出缺陷检测信号(步骤 S108)。按此方式,实现了缺陷检测部件的功能,使得当检测到标签 纸111上的标签131的缺陷时向贴标机301输出缺陷检测信号。贴标 机301中的贴标机控制单元接收该缺陷检测信号并将其存储到緩冲 器。
接着,打印机控制单元281将再发出请求作为标签发出请求存储
在其自己的緩沖器中(步骤S109 )。原因在于未对发现缺陷的标签131 执行RFID数据的写入和打印,因此需要对下一标签131进行重试。
接着,如与标签131的通信可进行的情况那样,即,如标签131 正常的情况那样,打印机控制单元281使得标签纸111被传送直到由 剥离边沿251剥离标签131的位置并使得传送辊221等停止旋转(步 骤S107)。在被剥离边沿251剥离之后,标签131由贴标机301中的 第一传送带343支承。在本实施例中,在写RFID数据之前基于是否 可以执4亍标签131的RFID标记132与RFID读写器241之间的通信 来确定标签131是否为异常标签。可以如下执行标签131是否为异常 标签的确定在写RFID数据之后,执行RFID读写器与标签131之 间的通信以检查是否正常地执行了该写操作。
图8是示出由贴标机301执行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贴标机301 中的贴标机控制单元381使得电机382进行操作,从而使驱动辊342 旋转。第一传送带343和第二传送带362随着驱动辊342的旋转而旋 转。由第一传送带343传送被打印机201的剥离边沿剥离的标签131。 在由笫一传送带343传送的同时,标签131由标签传感器351来检测。 当检测到标签131时,标签传感器351向贴标机控制单元381输出标 签检测信号。
在确信接收到从标签传感器351输出的标签检测信号时(步骤 S201中的"是,,),贴标机控制单元381检查对缺陷检测信号的接收(步 骤S202 )。更具体地说,确定是否在其自己的緩沖器中存储了对缺陷 检测信号的接收。
作为在步骤S202中对缺陷检测信号的接收的检查结果,如果未 接收到该信号(步骤S203中的"否"),则确定由标签传感器351检测 的标签131是正常的。 一旦确定标签131是正常的,执行普通处理。 首先,贴标机控制单元381控制电机382以使驱动辊342的旋转停止。 当标签131的传送由于驱动辊342的旋转停止而停止时,标签131刚 好位于卡头311的下方(步骤S208 )。接着,贴标4几控制单元381执 行标签粘贴处理(步骤S209 )。标签粘贴处理是将刚好位于卡头311的下方的标签131粘贴到工 件W的处理。在标签粘贴处理中,作为气缸331和卡头311的驱动源 的送气机384以及作为旋转保持器333的驱动源的电机382进行操作。
一旦启动了标签粘贴处理,首先杆332伸展,由此卡头311移动 到第一头位置。然后,对通孔313施加负压,由此将标签131卡到卡 头311的卡面312。接着,杆332回复到其初始位置,使得卡头311 在卡住标签131的同时升起。然后,旋转保持器333被旋转并且气缸 331向侧向转动。在此状态下,杆再次伸展,由此卡头311移动到第 二头位置。此时,释放负压,从而将卡到卡面312的标签131解卡。 按此方式,执行了标签粘贴处理,由此将标签131粘贴到工件W。
在标签粘贴处理的执行过程中,贴标机控制单元381通过控制产 品停止器414保持停止器杆415伸展。利用伸展的停止器杆415,将 工件W停止在面对贴标机301的位置处。当标签粘贴处理完成时,贴 标机控制单元381对产品停止器414进行控制,以解除停止器杆415 的伸展状态,于是由传送带412将其上粘贴有标签131的工件W传送 到下一处理。
在执行了标签粘贴处理(步骤S209)之后,贴标机控制单元381 检查是否存在标签发出请求(步骤S205)。如果打印机控制单元281 存储有标签发出请求(在步骤S206中的"是"),则贴标机控制单元 381向打印机201输出传送命令(步骤S207 )。如果不存在标签发出 请求(在步骤S206中的"否”)则贴标机控制单元381结束本处理。
另一方面,作为在步骤S202中对缺陷检测信号的检查结果,如 果接收到该信号(在步骤S203中的"是"),则贴标机控制单元381 对电机382进行控制以使驱动辊342的旋转继续,允许将标签131馈 出到第二传送带362上,然后使得驱动辊342的旋转停止(步骤S204 )。 如此馈出到第二传送带362上的标签131在由带362传送的过程中由 于其自身重量而落下,并被容纳到标签回收盒371中。
接着,贴标机控制单元381检查是否存在标签发出请求(步骤 S205)。此时打印机控制单元281应当存储再发出请求作为标签发出
请求(见图7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09)。如果存在这种标签发出请求 (在步骤S206中的"是,,),则贴标机控制单元381向打印机201输出 基于再发送请求的传送命令(S207 )。结果,对下一标签131执行(上 一次未执行的)RFID数据的写入和打印。
根据本实施例,如上所述,将发现有缺陷的标签131在不被卡头 311卡住的情况下朝标签回收盒371传送。由此,可以主动地移除发 现有缺陷的标签131,而不需要使得卡头311移动到不同于工件W的 位置那样复杂的机制。
此外,由于采用了在不使用卡头311的情况下移除异常标签131 的结构,即,不使用将标签131粘贴到工件W的结构,因此即使在移 除异常标签的过程中也可以执行粘贴处理。结果,在整体上可以缩短 处理时间。
再者,作为移除异常标签的装置,采用了如下结构与第一传送 带343连续地安装第二传送带362,第二传送带362是倾斜的,以具 有向内的传送方向。由此,可以通过更简单的结构来移除异常标签。
尽管在以上实施例中将不能写入RFID数据的标签131确定为异 常标签,但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在打印处理之后利用扫描仪等读取 标签131上的打印结果,如果打印结果不正确,将所关注的标签131 确定为异常标签,接着执行移除异常标签的处理。
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对不具有RFID标记132的标签进行打印的情 况。在此情况下,按与以上方式相同的方式检查打印结果,如果打印 结果不正确,将所关注的标签确定为异常标签,接着执行标签移除处 理。由此,RFID读写器241对于本发明的构成来说并非必要。
权利要求
1、一种打印机-贴标机(101),其包括:传送单元(221、222、223、224、225),用于传送带有粘附于基纸(121)的标签(131)的标签纸(111);打印单元(231),用于对各标签进行打印;以及标签剥离单元(251),设置于在标签纸传送方向上比所述打印单元更下游处,用于在标签纸传送处理中将标签从基纸剥离;该打印机-贴标机的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带(343、362),用于将由所述标签剥离单元剥离的标签朝预定标签回收位置(371)传送;粘贴机构(311、331、333),用于取出所述传送带上的标签并将该标签粘贴到物件(W)的预定位置处;标签传感器,用于检测传送带上的标签;以及控制器,其执行以下处理:执行标签粘贴处理,该处理包括在所述标签传感器检测到标签时使得所述粘贴机构取出传送带上的标签,并将该标签粘贴到物件的预定位置处;在所述标签传感器检测到传送带上的标签之前对该标签的缺陷进行检测;以及在所述检测标签的缺陷的处理检测到标签的缺陷时,对传送带的驱动源(382)进行控制,以在不执行所述标签粘贴处理的情况下将标签传送到所述标签回收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贴标机,其中所述传送带包括第一传送带(343),用于将被剥离的标 签传送到该标签被所述粘贴机构取出的位置;和连接到所述第一传送 带的第二传送带(362),用于将被剥离的标签向下传送到所述标签回 收位置。
3、 一种贴标;机(301),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带(343、 362 ),用于将从标签纸(111)剥离的标签(131) 朝预定标签回收位置(371)传送;粘贴机构(311、 331、 333 ),用于取出传送带上的标签,并将 该标签粘贴到物件(W)的预定位置处;标签传感器(351),用于对传送带上的标签进行检测; 控制器,其执行以下处理执行标签粘贴处理,该处理包括使得所述粘贴机构取出传送 带上的标签,并将该标签粘贴到物件的预定位置处;在所述标签传感器检测到传送带上的标签之前对该标签的缺 陷进行检测;以及在所述检测标签的缺陷的处理检测到标签的缺陷时,对传送 带的驱动源(382)进行控制,以在不执行所述标签粘贴处理的情况下 将标签传送到所述标签回收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标机,其中所述传送带包括第一传送带(343 ),用于将被剥离的标 签传送到该标签被所述粘贴机构取出的位置;和连接到所述第一传送 带的第二传送带(362),用于将被剥离的标签向下传送到所述标签回 收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打印机-贴标机和贴标机。当检测到传送带(343)上的标签(131)时,执行标签粘贴处理,该处理使得粘贴机构(311、331、333)取出标签并将其粘贴到物件(W)的预定位置处,而当在检测到传送带上的标签之前检测到该标签的缺陷时,在不执行标签粘贴处理的情况下将标签发出到标签回收位置。
文档编号B41J3/407GK101381011SQ2008102158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7日
发明者关本隆, 持田定义, 柏木伸市 申请人:东芝泰格有限公司;特卡拉Pac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