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4809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的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地说,作为对目标物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广为所知的是喷 墨式打印机(以下仅称为"打印机")(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 1记载的打印机包括用于支承长条的记录介质(目标物)的台板(7',于 > )(支承构件)和用于向被支承在该台板上的记录介质喷射的记录头(液 体喷头)。
而且,专利文献l的打印机,在从记录介质的搬运方向的上游侧向台 板上搬运记录介质而暂时停止的状态下,通过从记录头对该记录介质喷射 墨液来进行印刷,印刷后,台板上的记录介质被搬运向下游侧。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6—150723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l的打印机中,为了提高在印刷时喷落在记录介质 上的墨液的定影性,隔着台板利用加热部(加热装置)对被支承在台板上 的记录介质进行加热。因此,在台板上多处被螺钉完全固定的情况下,台 板被加热而向水平方向热膨胀,由此存在台板的对记录介质支承的面在各 螺钉之间呈波浪状变形的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着眼于这样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 在于提供一种在支承目标物的支承构件被加热而热膨胀时,可以吸收该支 承构件的热膨胀量的液体喷射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其包括支承从上游侧 搬运的目标物的支承构件;对由该支承构件支承的目标物喷射液体的液体
喷头;支承所述支承构件的支承机构;对所述支承构件进行加热的加热装
置,其中,所述支承机构支承所述支承构件,使得允许所述支承构件向相 对于该支承构件上对所述目标物进行支承的面即支承面平行的方向热膨 胀。
根据本发明,在支承构件被加热而向相对于支承面平行的方向热膨胀 时,可以吸收该支承构件的热膨胀量。
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其包括支承从上游侧搬运的目标物的支承 构件;对由该支承构件支承的目标物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头;支承所述支承 构件的支承机构;对所述支承构件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支承 机构包括第一支承机构,其从所述支承构件的对所述目标物进行支承的
面即支承面的相反侧对所述支承构件进行定位,并且在相对于所述支承面
平行的方向离开所述支承构件;第二支承机构,其从所述支承构件的对所 述目标物进行支承的面即支承面一侧对所述支承构件进行定位,并且在相 对于所述支承面平行的方向离开所述支承构件。
根据本发明,在支承构件被加热而向相对于支承面平行的方向热膨胀 时,可以抑制该支承构件在与支承面交叉的方向上晃动,同时可以吸收该 支承构件的热膨胀量。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第一支承机构以及所述第二支承机 构具有能够承载所述支承构件的承载构件,在所述第一支承机构中,通过 所述承载构件的第一定位部抵接于所述支承构件来承载所述支承构件,并 且进行所述支承构件的定位,在所述第二支承机构中,通过经支承部被支 承于所述承载构件上的压止构件的第二定位部抵接于所述支承构件来进 行所述支承构件的定位。
根据本发明,第一支承机构使第一定位部从支承面的相反侧抵接于支 承构件来进行支承构件的定位,并且第二支承机构从支承面侧使第二定位 部抵接于支承构件来进行支承构件的定位,因此,可以在不完全固定的情 况下对支承构件进行定位。因此,可以抑制支承构件热膨胀而呈波浪状变 形。另外,在第二支承机构中,压止构件被承载构件支承,因此,可以实 现与第一支承机构零件的通用化。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压止构件的所述支承部以具有允许
所述支承构件的热膨胀的间隙的方式被插通在形成于所述支承构件上的 贯通孔中。
根据本发明,压止构件的支承部以具有允许支承构件的热膨胀的间隙 的方式被插通在形成于支承构件上的贯通孔中,因此,可以允许支承构件 的热膨胀。另外,由于压止构件的支承部被插通在形成于支承构件上的贯 通孔中,因此可以增加配置第二支承机构时的自由度。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第一支承机构以及所述第二支承机 构具有所述承载构件以及所述压止构件,所述承载构件以及所述压止构件 构成为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保持不夹压所述支承构件的 距离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支承构件能够相对移动。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第二支承机构中,承载构件以 及压止构件保持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不夹压支承构件的距离,所以不 会将支承构件完全固定。另外,由于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第二支承机构都具 有相对于支承构件能够相对移动地构成的承载构件以及压止构件,通过使 它们相对于支承构件相对移动,可以容易地进行第一支承机构和第二支承 机构的变更。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在所述第一支承机构以及所述第二支承 机构之中的至少所述第二支承机构中,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 部之间,以与所述支承构件之间具有允许所述支承构件的热膨胀的间隙的 方式设置有抵接于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定位部双方的隔垫。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隔垫的长度设定为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不夹 压支承构件的距离,可以将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的距离更容易且 正确地保持为一定(隔垫的长度量)。另外,隔垫由于与支承构件之间具 有允许支承构件的热膨胀的间隙而设置,所以可以允许支承构件的热膨 胀。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隔垫由相比于构成所述支承构件的 材质热膨胀系数小的材质构成。
根据本发明,由于隔垫的热膨胀量小于支承构件的热膨胀量,所以即 使在支承构件在相对于支承面平行的方向上热膨胀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 隔垫和支承构件之间形成的间隙。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相对于所述支承面平行的方向上的所述 支承构件和所述第一支承机构之间的间隔距离、以及相对于所述支承面平
行的方向上的所述支承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承机构之间的间隔距离分别被 设定为能够吸收相对于所述支承面平行的方向上的所述支承构件的热膨 胀量的程度。
根据本发明,在支承构件被加热而向相对于支承面平行的方向热膨胀 时,可以可靠地吸收该支承构件的热膨胀量。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第一支承机构以及所述第二支承机 构交替配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第二支承机构由于对支承构件从支承 面的相反侧以及支承面侧分别平衡良好地进行定位,因此在支承构件被加 热而向相对于支承面平行的方向热膨胀时,可以适当抑制该支承构件在与 支承面交叉的方向上晃动。


图1是实施方式的喷墨式打印机的概略主视图; 图2是该打印机的概略俯视图3是该打印机的强制干燥装置的正面放大剖面图; 图4是该打印机的强制干燥装置的平面放大图; 图5是该打印机的台板的平面放大图6是表示该打印机的台板的支承构造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中
ll一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12 —作为目标物的连续纸; 30 —作为基座构件的基台;30a—作为阴螺纹部的阴螺纹孔;47 —作为承 载构件的调整螺栓(jack bolt) ; 47a—作为支柱部的轴部;47b—阳螺纹 部;47c —构成第一定位部的调整螺栓的轴部的前端面;48 —作为支承构 件的台板;48b—作为支承面的上表面;54 —作为液体喷头的记录头;100 一加热装置;110b —作为贯通孔的小孔部;lll一作为锁定构件锁定螺母; 112 —作为压止构件的桁架螺钉;112a—作为支承部的轴部;112c —构成 第二定位部的桁架螺钉的头部的下表面;113 —隔垫。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

将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 的一实施方式。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前后方向"、"左右方向"、
"上下方向"的情况,是以图1以及图2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为基准来表示的。
如图1所示,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11包括输送(繰0 出十)长条状的作为目标物的连续纸12的输送部13;通过对从该输送部 13输送的连续纸12顺次印刷并干燥的本体部14;将在该本体部进行印刷
并被干燥的连续纸12巻取的巻取部15。即,本体部14具有长方体状的本 体盒16,在连续纸12的搬运方向上,在成为上游侧的本体盒16的左侧配 置输送部13,并且在成为下游侧的本体盒16的右侧配置有巻取部15。
输送部13具有从本体盒16的左面下端部向左侧延伸的支承板17,该 支承板17的前面为铅直面。在支承板17的前面的前端部上,朝向前方(图 1中与纸面正交方向的跟前侧)延伸的巻轴18相对于支承板17能够旋转 地被支承。另外,在巻轴18的基端,圆板状的旋转板19与巻轴18 —体 旋转地设置。
而且,在巻轴18上预先巻成巻状的连续纸12被支承为能够与该巻轴 18 —体旋转,该巻成巻状的连续纸12的两侧缘之中在旋转板19 一侧的侧 缘抵接于旋转板19的前面。S卩,在巻轴18上支承预先巻成巻状的连续纸 12时,通过该巻成巻状的连续纸12上的一侧缘抵接于旋转板19的前面, 进行与连续纸12的搬运方向正交的前后方向上的定位。而且,本实施方 式的连续纸12采用光泽纸。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输送部13具有从本体盒16的左面中央部朝向 左侧水平延伸的平板状的输送台20,该输送台20的前端部上设有能够旋 转的中继辊21,中继辊21用于巻挂从巻轴18输送的连续纸12并引导向 输送台20的上表面。
如图2所示,在输送台20的上表面的后端缘,遍及该后端缘的大致 整体地设有作为引导机构的引导部24,引导部24沿左右方向延伸,呈细 长的块状。进而,在输送台20的上表面设有以与引导部24的左端部对置
的方式配置的作为引导机构的引导块25。输送台20的上表面上的引导部
24盒引导块25之间的区域为连续纸12的搬运路径的一部分,引导部24 盒引导块25分开的距离和连续纸12的前后方向的宽度相同。
而且,在连续纸12沿着输送台20的上表面朝向右侧(本体部14侧) 被搬运时,通过连续纸12的前后的侧缘相对于引导部24以及引导快25 滑动,连续纸12沿着搬运方向(在此为右方向)被引导。而且,在输送 台20的上表面引导快25在前后方向上能够移动,在连续纸12的前后方 向的宽度改变的情况下,通过使引导快25移动,就将引导部24和引导快 25之间的距离配合于连续纸12的前后方向的宽度进行改变。
如图1所示,在本体部14的本体盒16内的比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稍微 靠向上方的位置,设有将本体盒16内划分为上下的平板状的作为基座构 件的基台30,本体盒16内的比基台30更靠上侧的区域为用于对连续纸 12进行印刷的印刷室31。另一方面,在本体盒16内的比基台30更靠下 侧的区域,形成有以在左右方向排列的方式被划分的三个划分室33、 34、 35。而且,所述三个划分室从左到右顺次为第一划分室33、第二划分室 34、第三划分室35。
在本体盒16的左壁设有未图示的搬入口,该搬入口用于将连续纸12 从输送台20的上表面搬入向第一划分室33内,在第一划分室33在与上 述搬入口接近的位置以相对的方式设有能够旋转驱动的引入驱动辊36。 即,引入驱动辊36配置在第一划分室33的左端部。
另外,在第一划分室33内的引入驱动辊36的右侧设有能够旋转的中 继辊40。而且,通过引入驱动辊36的驱动被引入第一划分室33内的连续 纸12以朝向印刷室31的靠左端部的位置的方式被巻挂在中继辊40上。
在第一划分室33内的引入驱动辊36和中继辊40之间设有升降辊42, 升降辊42基于未图示的升降机构的驱动而升降移动。而且,相对于该升 降辊42从下侧巻挂连续纸12。
在此,对于位于引入驱动辊36和中继辊40之间的连续纸12的长度, 升降辊42越下降则越长,且升降辊42越上升则越短。g卩,升降辊42越 位于下侧,则引入驱动辊36和中继辊40之间的连续纸12的搬运距离变 得越长,且升降辊42越位于上侧,则引入驱动辊36和中继辊40之间的
连续纸12的搬运距离变得越短。
如图l所示,在基台30与中继辊40相对的位置以上下贯通该基台30 的方式设有引导装置43,该引导装置43沿着搬运方向(在此为上方向) 引导连续纸12。在印刷室31内的引导装置43的上侧设有中继辊46,在 该中继辊46上从左侧下方巻挂连续纸12,并向右方向水平搬运。
在印刷室13内的中继辊46的右侧的区域设有被支承在基台30上的 矩形板状的作为支承构件的台板48。在台板48的右侧,以隔着该台板48 与中继辊46相对的方式设有转向辊49。此时,中继辊46的上表面、台板 48的上表面以及转向辊49的上表面相互处于同一面上。
从中继辊46沿着台板48的上表面向水平右方向搬运的连续纸12从 左侧上方被巻挂在转向辊49上,连续纸12的搬运方向从水平右方向被转 向为铅直下方向。然后,在转向辊49作用下搬运方向被转换为铅直下方 向的连续纸12通过在基台30上设置的未图示的插通孔被搬运到第三划分 室35内。
在印刷室31内的台板48的前后两侧成对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轨 50 (图1中由双点划线表示),该导轨50的上表面高于台板48的上表面。 在两导轨50的上表面,矩形板状的滑架51沿着该两导轨50在能够向左 右方向往复移动的状态被支承。而且,滑架51基于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 驱动在两导轨50上沿左右方向移动。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滑架51的下表面矩形板状的滑板53相对于 该滑架51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地被支承。在滑板53的下表面支承 有作为液体喷头的记录头54。另外,在印刷室31内的本体盒16的后壁上 部设有暂时储存作为液体的墨液的多个阀单元55。在各阀单元55暂时储 存相互颜色不同的墨液。
而且,各阀单元55分别经过未图示的墨液供给管与记录头54连接, 通过该各墨液供给管向记录头54分别供给墨液。在记录头54的下表面设 有未图示的多个喷嘴开口,通过将从各阀单元55供给的墨液从该各喷嘴 开口喷射向在台板48上被搬运而停止状态的连续纸12,来进行印刷。
因此,在连续纸12的搬运路径的途中位置即进行连续纸12的印刷的 台板48的从左端到右端的区域为作为液体喷射区域的印刷区域A,连续
纸12在该连续纸12的搬运路径上以印刷区域A单位被间歇搬运。
而且,在本体盒16内,以装卸自如的状态设有收容相互不同颜色墨 液的多个墨盒(未图示)。这些各墨盒(图示略)通过未图示的墨液供给
管在可供给墨液的状态下分别与各阀单元55连接。另外,在本体盒16内 设有用于对各墨盒(图示略)内进行加压的加压泵(图示略),通过驱动 该加压泵,各墨盒(图示略)内的墨液通过墨液供给管(图示略)分别被 加压供给到各阀单元55。
在基台30上的台板48的左右两侧设有冲洗盒58,冲洗盒58用于在 印刷中进行适当冲洗(7 , '7 > ,')时,收容从记录头54的各喷嘴开 口 (图示略)喷出的墨液。另外,在基台30上的左侧的冲洗盒58的左侧 设有维护单元59,维护单元59用于对记录头54进行清洁等维护。维护单 元59具有与记录头54对应的帽59a,该帽59a可以升降。
帽59a内通过未图示的排出管与未图示的废液箱内连通。另外,在排 出管的中途位置设有未图示的管泵,其能够将该排出管内从帽59a侧朝向 废液箱(图示略) 一侧吸引。而且,当在维护单元59上在使滑架51移动 的状态下使帽59a上升时,帽59a以包围记录头54的各喷嘴开口 (图示 略)的方式相对于记录头54抵接。
而且,通过在使帽59a以包围记录头54的各喷嘴开口 (图示略)的方 式相对于记录头54抵接了的状态下驱动管泵(图示略),进行使增粘了的 墨液或气泡从记录头54的各喷嘴开口强制向帽59a内排出这样的清洁。 而且,通过清洁被排出到帽59a内的排出墨通过排出管(图示略)被回收 到废液箱(图示略)内。
如图1所示,在第三划分室35内的靠左的位置设有作为强制干燥机 构的上下较长的强制干燥装置60,其用于强制干燥在印刷区域A进行了 印刷之后的连续纸12。而且,巻挂在转向辊49上而被搬运向铅直下方的 连续纸12通过强制干燥装置60内并从左侧上方巻挂在能够旋转地设置于 该强制干燥装置60的下侧的反转辊61上,并稍微朝向右斜上方被搬运。
如此,在连续纸12的搬运路径的中途位置,进行连续纸12的强制干 燥的强制干燥装置60内的上端到下端为止的区域是强制干燥区域B。而 且,连续纸12的搬运方向(在此为上下方向)上的强制干燥区域B的距
离被设定为连续纸12的搬运方向(在此为左右方向)上的印刷区域A的 距离的正的整数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倍)。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
连续纸12的搬运方向上,强制干燥区域B的距离和印刷区域A的距离被
设定为相等。
另外,在连续纸12的搬运路径的中途位置,在印刷区域A和强制干 燥区域B之间将连续纸12巻挂在转向辊49上的区域,由于成为在印刷区 域A被印刷后的连续纸12在强制干燥区域B被强制干燥前被自然干燥的 区域,所以为自然干燥区域C。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强制干燥区 域B和自然干燥区域C构成干燥区域。
从反转辊61向右斜上方搬运的连续纸12被从左侧下方巻挂在能够旋 转地设置于第三划分室35内的右下端部的中继辊62上,且在第三划分室 35内以沿着本体盒16的右壁的方式被搬运向上方。在第三划分室35内的 反转辊61和中继辊62之间的位置设有浮动辊(dancerroller) 93,其从下 侧推压该连续纸12,以对在强制干燥区域B被强制干燥后的连续纸12施 加张力。
另外,在本体盒16的右壁上与第三划分室35的上端部对应的位置设 有未图示的搬出口,其用于将连续纸12搬出向巻取部15侧,在第三划分 室35以与上述搬出口在接近位置相对置的方式设有能够旋转驱动的送出 驱动辊64。通过驱动该送出驱动辊64,连续纸12通过上述搬出口被送出 向巻取部15侧。
如图1所示,巻取部15具有长方体状的巻取架68,巻取架68的高度 与送出驱动辊64的高度大致相同。在巻取架68的前面的上端部设有能够 旋转的中继辊69。从上述搬出口送出的连续纸12从左侧上方被巻挂在中 继辊69上,并被搬运向正下方。
在巻取架68的前面的中继辊69的下侧位置设有沿着搬运方向(在此 为下方向)引导从中继辊69被搬运向正下方的连续纸12的引导装置72。 在巻取架68的前面的引导装置72的下侧的位置设有能够旋转的中继辊 73,通过引导装置72被搬运向下方的连续纸12从左侧被巻挂在中继辊73 上并被搬运向右斜下方。
在巻取架68的前面的中继辊73的右斜下方,朝向前方延伸的巻取驱
动轴74被支承为相对于巻取架68能够旋转驱动。在巻取驱动轴74上巻 绕从中继辊73被搬运向右斜下方的连续纸12,通过旋转驱动该巻取驱动 轴74,在巻取驱动轴74上顺次巻绕连续纸12。
在巻取驱动轴74的基端设有与该巻取驱动轴74 —体旋转的圆板状的 旋转板75,该旋转板75在巻取驱动轴74巻取连续纸12时为正确巻取连 续纸12而作为引导件起作用。
下面对于强制千燥装置6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强制干燥装置60具有剖面看呈矩形的干燥盒 80,在该干燥盒80内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设有将该干燥盒80内划分为 左右两个划分室的划分板81。在干燥盒80内,划分板81的右侧的划分室 是送入暖风的暖风送入室82,划分板81的左侧的划分室是对印刷后的连 续纸12进行干燥的干燥室83。
在划分板81上形成有连通暖风送入室82和干燥室83的多个连通孔 81a,连通孔81a遍及划分板81整体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规则排列。 即,在划分板81上遍及该划分板81整体地均匀排列形成有多个连通孔 81a。
在干燥盒80的上下两壁上的与干燥室83对应的位置以贯通干燥室83 内外的方式分别设有俯视看成矩形的贯通孔84。因此,从转向辊49搬运 的连续纸12通过干燥盒80的上侧的贯通孔84、干燥室83、下侧的贯通 孔84被搬运向反转辊61侧。此时,连续纸12在干燥室83内被搬运时, 作为被印刷的面的表面与划分板81的左面相对。
在干燥盒80的后侧设有送风风扇85,该送风风扇85的上表面设有用 于驱动送风风扇85的风扇电动机86。在送风风扇85的前面的右端侧设有 未图示的送风口 ,该送风口面对在干燥盒80的后壁上与暖风送入室82对 应的位置上以贯通暖风送入室82内外的方式设置的送入口 87。
另外,在干燥盒80的后侧、在送风风扇85的左斜前侧设有加热器88, 该加热器88面向在送风风扇85的前面和左面之间的面上设置的未图示的 吸气口。因此,通过驱动送风风扇85,被加热器88加热了的空气从送风 风扇85的吸气口 (图示略)被吸入,从送风风扇85的送风口 (图示略) 作为暖风被送入暖风送入室82内。而且,被送入暖风送入室82内的暖风从在划分板81上设置的各连通
孔81a均匀吹到在干燥室83内被搬运的连续纸12的表面上,由此该连续 纸12被强制性地均匀干燥。而且,图3以及图4中的箭头表示吹到连续 纸12表面上的暖风。
下面,对于具有浮动辊93的按压单元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作为按压机构的按压单元63具有被固定在第三划分室 35 (参考图1)的内底面且上表面向左侧倾斜的台座90。在台座90的上 表面立起设置有作为弹性构件的螺旋弹簧91,在该螺旋弹簧91的前端(上 端)支承框状的辊支承构件92。在辊支承构件92上,作为按压构件的浮 动辊93相对于该辊支承构件92被能够旋转地支承,该浮动辊93抵接于 连续纸12的被印刷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即背面。
此时,浮动辊93在螺旋弹簧91的作用下通过辊支承构件92总是朝 向连续纸12侧即上侧被施力。因此,浮动辊93总是按压该连续纸12的 背面,以对连续纸12施加张力。
下面,对于用于加热上述台板48的加热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台板48上形成有在上下方向贯通该台板48的多个吸 引孔48a。各吸引孔48a被有规则地排列,使得多个吸引孔48a在左右方 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形成沿前后方向的多列吸引孔列105 。
加热装置100包括在台板48内埋设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 个)作为加热机构的鞘加热器(sheath heater) 101、 102、 103;为使该各 鞘加热器IOI、 102、 103发热而用于对每个鞘加热器101、 102、 103分别 供给电流的装置本体104。
而且,通过鞘加热器101、 102、 103发热,该热通过台板48传递给 在该台板48的上表面被间歇搬运的连续纸12,该连续纸12的非印刷面即 背面被预加热。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台板48构成预加热部。
各鞘加热器101、 102、 103在台板48内在左右方向并列配置,通过 从装置本体104分别供给电流而分别发热。然后,从各鞘加热器101、 102、 103发出的热通过台板48被传递给该台板48上的连续纸12。
各鞘加热器IOI、 102、 103是通过对一根长条状的构件在多处进行弯 曲加工而分别形成的。即,各鞘加热器IOI、 102、 103包括在前后方向 延伸并且在左右方向相互相邻的每个吸引孔列105之间配置的多个(本实
施方式中为6个)第一加热部106;在左右方向上将隔着一个吸引孔列105 的配置方式的第一加热部106彼此连结起来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 第二加热部107。
各第一加热部106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各自的长度分别形成为比吸引孔 列105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长。另外,各第一加热部106分别配置于位于 左右两侧的两吸引孔列105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因此,第一加热部106 与在左右方向上和该第一加热部106相邻的吸引孔列105之间的距离分别 为规定距离r。
各第二加热部107分别形成为以在左右方向上处于同一位置的吸引孔 列105的前后方向(吸引孔列105的延伸方向)上的最端部的吸引孔48a 为中心呈圆弧状。即,各第二加热部107之中比吸引孔列105更位于前侧 的第二加热部107形成为以位于吸引孔列105的前端部的吸引孔48a为中 心曲率半径为规定距离r的圆弧状。另外,各第二加热部107中比吸引孔 列105更靠后侧的第二加热部107形成为以位于吸引孔列105的后端部的 吸引孔48a为中心曲率半径为上述规定距离r的圆弧状。
下面,对于台板48的支承构造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台板48通过多个作为承载构件的调整螺栓47 被支承在基台30上。在台板48的后端缘部,在左右方向上相互等间隔排 列且上下贯通形成有俯视时呈圆形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支承孔 110,台板48的后端缘部的六个支承孔110的形成部位从左到右顺次为支 承部a f。
一方面,在台板48的前端缘部,在左右方向上相互等间隔排列且上 下贯通形成有俯视时呈圆形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支承孔IIO, 台板48的前端缘部的六个支承孔110的形成部位从左到右顺次为支承部 g 1。而且,支承部a f隔着台板48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与支承部g 1 分别相对。
台板48的各支承部a 1上的支承孔110以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为 界,上侧为大孔部110a,下侧为内径小于大孔部110a的作为贯通孔的小 孔部110b。而且,支承孔110的大孔部110a和小孔部110b之间的面为台
阶面110c,该台阶面110c处于与台板48上的支承连续纸12的面即作为 支承面的上表面48b平行的水平面。
在基台30上与台板48的各支承部a l对应的位置分别上下贯通形成 有作为阴螺纹部的阴螺纹孔30a,在该各阴螺纹孔30a中从下侧分别拧入 调整螺栓47的作为支柱部的轴部47a。即,各调整螺栓47的轴部47a在 外圆周面具有的阳螺纹部47b分别相对于基台30的各阴螺纹孔30a拧合, 各调整螺栓47的轴部47a的前端部(上端部)从基台30向上侧笔直地延 伸。
而且,通过使调整螺栓47相对于阴螺纹孔30a拧进或拧退,可以调整 从基台30向上侧突出的调整螺栓47的轴部47a的长度。因此,调整螺栓 47的轴部47a被基台30支承为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自如。
在各调整螺栓47的轴部47a上基台30下侧的位置拧合作为锁定构件 的锁定螺母111,锁定螺母111用于相对于阴螺纹孔30a锁定调整螺栓47 使得调整螺栓47不会拧进或拧退。g卩,通过使锁定螺母lll以压接方式 旋转到基台30的下表面,来限制调整螺栓47的轴部47a的上下方向的移 动。
(台板48的支承部a的支承构造)
如图6所示,在台板48的支承部a的下表面抵接着与该支承部a对应 的调整螺栓47的轴部47a的前端面(上端面)47c,在该前端面47c的中 心部形成有阴螺纹孔47d。在台板48的支承部a的支承孔110中从上侧插 入构成支承机构的作为压止构件的桁架螺钉112。而且,桁架螺钉112的 作为支承部的轴部112a插通支承孔110的小孔部llOb而强力拧入到调整 螺栓47的阴螺纹孔47d中。
因此,在桁架螺钉112的轴部112a和支承孔110的小孔部110b的内 圆周面之间形成间隙,并且桁架螺钉112的头部112b的小表面112c在周 缘部中压接于支承孔110的台阶面110c。进而,在台板48的支承部a,由 于桁架螺钉112的轴部112a被强力拧入调整螺栓47的阴螺纹孔47d中, 所以调整螺栓47的轴部47a的前端面47c压接于台板48的小表面。
艮P,台板48在支承部a被桁架螺钉112的头部U2b的下表面112c和 调整螺栓47的轴部47a的前端面47c夹压。因此,台板48在支承部a中
在被支承机构(调整螺栓47以及桁架螺钉112)完全固定了的状态下被支 承。
(台板48的支承部b的支承构造)
台板48的支承部b的支承构造由于是对上述的台板48的支承部a的 支承构造的一部分进行改变的构造,所以仅对该变更点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台板48的支承部b中,在支承孔110的小孔部110b 内配置有圆筒状的隔垫113,在该隔垫113的外圆周面和小孔部110b的内 圆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此时,隔垫113的外圆周面和小孔部110b的内 圆周面之间的间隔距离被设定为在台板48沿水平方向热膨胀时能够充分 吸收该热膨胀量的程度。
另外,隔垫113由热膨胀系数小于构成台板48的金属的陶瓷构成。桁 架螺钉112的轴部112a插通在隔垫113内,在隔垫113的内圆周面和桁架 螺钉112的轴部112a的外圆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隔垫113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被设定为比支承孔110的小孔部110b的上 下方向的长度稍长。另外,隔垫113的上表面抵接于桁架螺钉112的头部 112b的下表面112c,并且小表面抵接于调整螺栓47的轴部47a的前端面 47c。因此,桁架螺钉112的头部112b的下表面112c和调整螺栓47的轴 部47a的前端面47c总是被保持在不夹压台板48的一定的距离(隔垫113 的上下方向的长度)。
而且,调整螺栓47的轴部47a的前端面47c抵接于台板48的支承部 b的小表面,因此隔垫113的上端部从支承孔110的台阶面110c向上侧突 出。
艮口,桁架螺钉112的头部112b的下表面112c从支承孔110的台阶面 110c离开,桁架螺钉112的头部112b被收容在支承孔110的大孔部110a 内。如此,支承机构之中,调整螺栓47的轴部47a的前端面47c抵接于 台板48的下表面,并且桁架螺钉112的头部112b的下表面112c从支承孔 110的台阶面110c离开,这形成第一支承机构。因此,第一支承机构由于 调整螺栓47的轴部47a的前端面47c从下侧抵接于台板48,所以可以说 是由调整螺栓47从下侧对台板48进行定位,并且由调整螺栓47承载台 板48。
(台板48的支承部C的支承构造)
如图6所示,台板48的支承部c的支承构造是,在上述的台板48的 支承部b的支承构造中,使桁架螺钉112的头部112b的下表面112c抵接 于支承孔110的台阶面110c,并且使调整螺栓47的轴部47a的前端面47c 从台板48的下表面离开。如此,支承机构之中,调整螺栓47的轴部47a 的前端面47c从台板48的下表面离开并且桁架螺钉112的头部112b的下 表面112c抵接于支承孔110的台阶面110c,这形成第二支承机构。因此, 第二支承机构由于是桁架螺钉112的头部112b的下表面112c从上侧抵接 于台板48,所以可以说是由通过轴部112a被调整螺栓47支承的桁架螺钉 112从上侧对台板48进行定位。
而且,对于支承部c,通过使设定为与支承部b相同高度的桁架螺钉 112以及调整螺栓47在保持了不夹压台板48的距离的状态下相对于台板 48向下方相对移动,由此可以从第一支承机构变更为第二支承机构。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台板48由第一支承机构支承各支承部b、 d、 f、 g、 i、 k,由第二支承机构支承各支承部c、 e、 h、 j、 1。因此,台板48的 各支承部b 1在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被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第二支承 机构交替支承。即,交替配置第一支承机构和第二支承机构。
另外,台板48以通过支承机构被完全固定地被支承的支承部a的高度 作为基准高度,在各支承部a l由支承机构水平支承。而且,在本实施方 式中,通过调整螺栓47的轴部47a的前端面47c相对于台板48从下侧抵 接,构成从下侧对该台板48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部,通过桁架螺钉112 的头部112b的下表面112c相对于台板48从上侧抵接,构成从上侧对该 台板48进行定位的第二定位部。
下面,对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喷墨式打印机ll的作用进行说明。
连续纸12在台板48上最初印刷的部分的印刷结束时,该最初印刷结 束的部分被向下游侧搬运印刷区域A的距离然后暂时停止,在台板48上 搬运并支承第二次印刷的部分。此时,在连续纸12上最初印刷结束的部 分的大半位于强制干燥区域B,并且其其余部分位于自然干燥区域C。
因此,在第二次印刷的部分被印刷的期间,连续纸12最初印刷结束 的部分的大半部分在强制干燥区域B被吹暖风,由此被强制干燥,并且其
余部分在自然干燥区域C被自然干燥。接下来,当台板48上第二次印刷
的部分的印刷结束时,连续纸12的该第二次印刷了的部分向下游侧被搬 运印刷区域A的距离然后暂时停止,在台板48上搬运并支承第三次支承 的部分。
于是,在连续纸12中,最初印刷结束的部分之中位于自然干燥区域C 的部分位于强制干燥区域B,并且位于强制干燥区域B的部分被搬运向强 制干燥区域B的下游侧。此时,第二次印刷结束的部分的大半部分位于强 制干燥区域B,并且其余部分位于自然干燥区域C。
因此,连续纸12在第三次印刷的部分被印刷的期间,第二次印刷结 束的部分的大半部分在强制干燥区域B被吹暖风,由此被强制干燥,并且 其余部分在自然干燥区域C被自然干燥。如此在连续纸12上以印刷区域 A的距离单位进行顺次印刷。
然后,在台板48上进行连续纸12的印刷的期间,台板48由于通过 鞘加热器101、 102、 103被加热,所以从各鞘加热器10K 102、 103发出 的热通过台板48被传递给台板48上的连续纸12。 g卩,台板48上的连续 纸12的背面(非印刷面)被台板48预加热。
因此,在连续纸12的印刷时,从记录头54喷射而喷落到连续纸12 的表面(印刷面)上的各墨液与连续纸12的接触部分通过从台板48传递 来的热被立即干燥。因此,喷落在连续纸12的表面上的各墨液立即定影 在该连续纸12的表面上。因此,在连续纸12印刷时喷落到连续纸12的 表面上的各墨液不会通过自然干燥区域C到达强制干燥区域B地流动。
在此,台板48由于通过鞘加热器101、 102、 103被加热,所以因该 加热而在水平方向上热膨胀。即,台板48由于呈矩形,所以向上下方向
(台板48的厚度方向)几乎不会热膨胀,而在水平方向热膨胀。因此, 在将台板48在各支承部a 1完全固定地支承的情况下,在各支承部a 1 不存在台板48的热膨胀力的逃逸处。其结果是台板48尤其是其上表面48b 上的各支承部a l之间以呈波浪的方式热变形。
关于这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台板48通过第一支承机构支承各支承 部b、 d、 f、 g、 i、 k,并且通过第二支承机构支承各支承部c、 e、 h、 j、 1。 即,台板48在各支承部b、 d、 f、 g、 i、 k中调整螺栓47的轴部47a的前 端面47c抵接于台板48的下表面,并且桁架螺钉112的头部112b的下表 面112c和支承孔110的台阶面110c之间形成有间隙。另一方面,台板48 在各支承部c、 e、 h、 j、 l中调整螺栓47的轴部47a的前端面47c和台板 48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并且桁架螺钉112的头部112b的下表面112c 抵接于支承孔110的台阶面110c。此外,在隔垫113的外圆周面和小孔部 110b的内圆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因此,在台板48被加热而在与其上表面48b平行的方向即水平方向 上热膨胀时,其热膨胀量被隔垫113的外圆周面和小孔部110b的内圆周 面之间的间隙吸收。即,各支承部a l的台板48的热膨胀力逃逸到隔垫 113的外圆周面和小孔部110b的内圆周面之间的间隙。
此时,在被第一支承机构支承的各支承部b、 d、 f、 g、 i、 k中,调整 螺栓47的轴部47a的前端面47c从下侧抵接台板48,并且被第二支承机 构支承的各支承部c、 e、 h、 j、 l中,桁架螺钉112的头部112b的下表面 112c从上侧抵接台板48。此外,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第二支承机构在台板 48的各支承部b 1中被交替配置。
因此,台板48由于在各支承部b 1中在上下平衡良好地被第一支承 机构以及第二支承机构抵接,所以上下方向(铅直方向)的晃动被有效地 抑制,并且在上下方向上被正确定位。此时,在第二支承机构中在由桁架 螺钉112的头部112b的下表面112c强力压住支承孔110的台阶面110c 时,与第一支承机构将台板48夹入,无法释放因热膨胀引起的变形。因 此,在第二支承机构中,隔垫113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被设定为台板48 向上方的错位被桁架螺钉112限制,并且该桁架螺钉112处于不会阻碍台 板48的因热膨胀引起的逃逸的程度的位置。
艮P,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第二支承机构限制台板48在上下方向上的位 置,且以不阻碍台板48的水平方向的热膨胀的程度抵接于台板48或者也 可以不抵接。在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第二支承机构不抵接于台板48的情况 下,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第二支承机构和台板48的各自的距离被设定为 0.05 0.1mm左右。这是在台板48和记录头54的距离的精度的允许范围 内。
进而,此时由于与台板48相比隔垫113的热膨胀量小,所以确保台板
48的各支承部b l处的隔垫113的外圆周面和小孔部110b的内圆周面之 间的间隙,因此不存在台板48的热膨胀力逃逸的部位失去的情况。
另外,在台板48上支承连续纸12的面即上表面48b热变形,该上表 面48b相对于水平面的精度下降的情况下,通过在将锁定螺母lll的锁定 状态解除了的状态下使各支承机构的调整螺栓47旋转,调节台板48的各 支承部b 1的距离基台30的各支承机构的支承高度,相对于水平面对台 板48的上表面48b进行修正即可。之后,用锁定螺母111锁定调整螺栓 47,维持台板48的各支承部b l的距离基台30的支承高度。以上,根据 详细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1) 在台板48的各支承部b 1中隔垫113的外圆周面和小孔部110b 的内圆周面之间,形成有能够充分吸收台板48向水平方向的热膨胀的大 小的间隙,所以通过该间隙可以可靠吸收台板48的水平方向的热膨胀量。 此外,台板48在各支承部b、 d、 f、 g、 i、 k中抵接第一支承机构的第一 定位部,并且在各支承部c、 e、 h、 j、 1中抵接第二支承机构的第二定位 部。由此,由于台板48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被决定,所以可以确保印刷时 记录头54和台板48的距离的精度。此外,在台板48在水平方向热膨胀 时,可以抑制该台板48在上下方向上晃动。
因此,在台板48在水平方向热膨胀时,可以对该台板48在上下方向 上进行定位,同时吸收台板48的热膨胀量。
(2) 由于支承台板48的各支承部b 1的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第二支承 机构交替配置,所以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第二支承机构相对于台板48分别 从下侧以及上侧平衡良好地抵接。因此,在台板48在水平方向热膨胀时, 可以将台板48遍布水平方向进行定位,可以有效抑制该台板48在上下方 向晃动。
(3) 在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第二支承机构与台板48之间分别形成有间 隙,因此,可以通过上述各间隙吸收台板48的各支承部b l的热变形量 之中的至少一部分。
(4) 在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第二支承机构中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之间分别设有隔垫13,使得隔垫13与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定位部双方抵 接。因此,通过隔垫13可以将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第二支承机构的第一定
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的距离容器且正确地保持为一定(隔垫113的上下 方向的长度量)。
(5) 隔垫113由于由热膨胀系数小于台板48的材质构成,所以隔垫 113的热膨胀量变得小于台板48的热膨胀量。因此,即使在台板48在水 平方向热膨胀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在隔垫113的外圆周面和小孔部110b 的内圆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
(6) 通过使构成各支承机构的调整螺栓47旋转,将该调整螺栓47 上下移动,由此可以调节基于各支承机构的台板48距离基台30的支承高 度。因此,例如即使在通过各支承机构支承的安装状态下台板48倾斜, 通过调节基于各支承机构的台板48距离基台30的支承高度,就可以修正 台板48的倾斜而水平地支承该台板48。其结果是可以确保台板48上支承 连续纸12的面即上表面48b相对于水平面的精度。
(7) 在通过各支承机构将台板48支承在基台30上之后,通过使构 成各支承机构的调整螺栓47旋转并将该调整螺栓47上下移动,可以在第 一支承机构和第二支承机构之间自由改变支承台板48的各支承部b 1的 各支承机构。即,通过使调整螺栓47以及桁架螺钉112相对于台板48相 对移动,可以容易进行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第二支承机构的改变。
(8) 构成各支承机构的调整螺栓47的轴部47a的阳螺纹部47b由于 相对于基台30的各阴螺纹孔30a分别拧合,所以通过使各调整螺栓47在 轴部47a的轴中心旋转,可以容易以无极的方式调节基于各支承机构的台 板48以基台30为基准的支承高度。因此,可以对基于各支承机构的台板 48以基台30为基准的支承高度进行微调。
(9) 由于在各支承机构的调整螺栓47上拧合锁定螺母111,所以在 调节了基于各支承机构的台板48距离基台30的支承高度之后,通过利用 锁定螺母111锁定各调整螺栓47,由此可以可靠地将基于各支承机构的台 板48维持在调节后的支承高度。
(10) 台板48只在支承部a这一处中被桁架螺钉112和调整螺栓47 夹压,在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被完全固定地被定位。因此, 通过以支承部a为基准设定各支承部b l的上下方向的高度位置,由此可 以更正确地进行台板48的定位。另外,将台板48完全固定由于仅在支承
部a这一处进行,所以可以在多处不用固定的情况下对台板48进行定位。 由此,可以抑制台板48在多处被固定了的状态下因热膨胀而以呈波浪的 方式变形。
(11) 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第二支承机构都由调整螺栓47以及桁架螺钉 112构成,所以可以在各支承机构实现零件的通用化。
(12) 桁架螺钉112的轴部112a由于以具有允许台板48的热膨胀的 间隙的方式被插通在形成于台板48上的小孔部110b中,所以可以允许台 板48的热膨胀。另外,桁架螺钉112的轴部112a被插通在形成于台板48 的小孔部110b中,因此可以增加配置第二支承机构时的自由度。进而桁 架螺钉112的头部112b被收容在台板48的支承孔110内,所以可以避免 妨碍连续纸12的搬运。
(变形例)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以下这样变更。
隔垫113没有必要一定由热膨胀字数小于台板48的材质构成。 '隔垫113可以省略。
,在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第二支承机构中,在调整螺栓47的轴部47a 的前端面47c还可以一体形成隔垫113。或者,在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第二 支承机构中,还可以在桁架螺钉112的头部112b的下表面112c —体形成 隔垫113。据此,可以减少零件数量。
在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第二支承机构中,还可以将桁架螺钉112的轴 部改变为针状,在调整螺栓47的轴部47a的前端面47c中剌入桁架螺钉 112的针状的轴部来进行固定。
,在第一支承机构中,还可以省略桁架螺钉112。此时,不需要隔垫
113。
,还可以构成为在台板48的各支承部b、 d、 f、 g、 i、 k使调整螺栓 47的轴部47a的前端面47c从下侧抵接于台板48,并且在各支承部c、 e、 h、 j、 1使调整螺栓47的轴部47a的前端面47c从上侧抵接,支承台板48。 此时,需要设置将抵接于台板48的各支承部c、 e、 h、 j、 l的调整螺栓47 在台板48的上侧在与该调整螺栓47拧合的状态下进行支承的构件。如此, 不需要桁架螺钉U2以及隔垫113。 台板48还可以是上表面48b相对于水平面交叉配置。
支承台板48的各支承部b l的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第二支承机构并
不一定必须交替配置,也可以随机配置。另外,此时,配置的第一支承机
构以及第二支承机构数量可以是任意的,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第二支承机构
分别需要配置至少一个以上。
各支承机构还可以构成为不能调节台板48的支承高度。即,在各
支承机构中,取代调整螺栓47,还可以使用在基台30上固定的简单的柱
状构件。
台板48在支承部a以外的各支承部b l之中的任一处被支承机构 完全固定地支承,可以将该完全被固定地被支承的支承部的高度作为基准 的高度。此时,台板48的支承部a被第一支承机构或第二支承机构支承。
*锁定螺母111还可以省略。
取代调整螺栓47的轴部47a,还可以使用相对于基台30在上下方 向上滑动自如地被支承的棒状的滑动构件作为支柱部。即,在滑动构件的 侧面设有在上下方向每隔规定间隔排列的多个孔,并且在该各孔中,插拔 自如地插入用于将滑动构件卡止在基台30的卡止销。如此,通过改变插 入卡止销的滑动构件的孔,可以阶段性调节基于滑动构件的台板48的支 承高度。
取代连续纸12,还可以使用长条状的塑料薄膜等作为目标物。
,在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第二支承机构中,如果不将台板48夹压而完 全固定,桁架螺钉112的头部112b的下表面112c以及调整螺栓47的轴部 47a的前端面47c也可以抵接于台板48。即,此时,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第 二支承机构是通用的结构。
第一支承机构的桁架螺钉112的头部112b的下表面112c和支承孔 110的台阶面110c之间的相隔距离以及第二支承机构的调整螺栓47的轴 部47a的前端面47c和台板48的相隔距离并不限于0.05 0.1mm左右。 而且该相隔距离优选在限制台板48在上下方向较大移动,相对于记录头 54的下表面和台板48的上表面48b的相隔距离的精度允许范围内。
"还可以在台板48上不设置支承孔110,使第二定位部抵接于台板48 的周缘部,进行从上侧的定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液体喷射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ll,但 还可以具体化为喷射墨液以外的其他液体(包括功能材料的粒子分散或混 合在液体中的液状体、凝胶那样的流状体)的液体喷射装置。而且,本说 明书中的"液体"例如除了包括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 液状金属(金属熔液)等之外,还包括液状体、流状体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液体喷射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ll,但 还可以采用喷射或喷出墨液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可用于具有 使微小量的液滴喷出的液体喷头等各种液体喷射装置。而且,所谓液滴是 指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粒状、泪滴状、带有线 状尾巴的。另外,在此所称液体只要是液体喷射装置可以喷射的材料即可。 例如只要物质是液相时的状态的即可,不仅如粘性高或低的液状体、溶胶、 凝胶水、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 液)那样的流状态,或作为物质的一状态的液体,还包括颜料或金属粒子 等固形物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在溶剂中的物质等。另 外,作为液体的代表例举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墨液或液晶等。在 此,所谓墨液是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液以及油性墨液以及凝胶墨、热融墨等 各种液体组成物的墨。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还可以是例如喷射 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含有液晶显示器、EL (场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 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中使用的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的液体 喷射装置;喷射在生物因子制造中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 作为精密移液管使用来喷射作为试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或
微分配器等。进而还可以采用定点对表或相机等精密机械喷射润滑油的液
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 等而将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喷射到基板上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 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而且,可以将本发明 适用于这其中的任一种液体喷射装置。
权利要求
1. 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包括支承从上游侧搬运的目标物的支承构件;对由该支承构件支承的目标物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头;支承所述支承构件的支承机构;对所述支承构件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机构支承所述支承构件,允许所述支承构件向相对于该支承构件上对所述目标物进行支承的面即支承面平行的方向热膨胀。
2. —种液体喷射装置,其包括支承从上游侧搬运的目标物的支承构 件;对由该支承构件支承的目标物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头;支承所述支承构 件的支承机构;对所述支承构件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 的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机构包括第一支承机构,其从所述支承构件的对所述目标物进行支承的面即支 承面的相反侧对所述支承构件进行定位,并且在相对于所述支承面平行的 方向离开所述支承构件;第二支承机构,其从所述支承构件的对所述目标物进行支承的面即支 承面一侧对所述支承构件进行定位,并且在相对于所述支承面平行的方向 离开所述支承构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机构以及所述第二支承机构具有能够承载所述支承构 件的承载构件,在所述第一支承机构中,通过所述承载构件的第一定位部抵接于所述 支承构件来承载所述支承构件,并且进行所述支承构件的定位,在所述第二支承机构中,通过经支承部被支承于所述承载构件上的压 止构件的第二定位部抵接于所述支承构件来进行所述支承构件的定位。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止构件的所述支承部以具有允许所述支承构件的热膨胀的间 隙的方式被插通在形成于所述支承构件上的贯通孔中。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机构以及所述第二支承机构具有所述承载构件以及所述压止构件,所述承载构件以及所述压止构件构成为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 二定位部保持不夹压所述支承构件的距离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支承构件 能够相对移动。
6. 如权利要求3 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支承机构以及所述第二支承机构之中的至少所述第二支承机构中,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以与所述支承构件 之间具有允许所述支承构件的热膨胀的间隙的方式设置有抵接于第一定 位部以及第二定位部双方的隔垫。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垫由相比于构成所述支承构件的材质热膨胀系数小的材质构成。
8. 如权利要求2 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支承面平行的方向上的所述支承构件和所述第一支承机构之间的间隔距离、以及相对于所述支承面平行的方向上的所述支承构件 和所述第二支承机构之间的间隔距离分别被设定为能够吸收相对于所述 支承面平行的方向上的所述支承构件的热膨胀量的程度。
9. 如权利要求2 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机构以及所述第二支承机构交替配置。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在支承目标物的支承构件被加热而热膨胀时可以吸收该支承构件的热膨胀量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墨式打印机具有支承从上游侧搬运的长条状的连续纸的台板(48);对在该台板(48)上支承的连续纸喷射墨液的记录头;支承台板(48)的支承机构;对台板(48)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支承机构包括相对于台板(48)从下侧抵接,并且以允许台板(48)向水平方向热膨胀的方式支承台板(48)的第一支承机构;以及相对于台板(48)从上侧抵接,并且以允许台板(48)向水平方向热膨胀的方式支承台板(48)的第二支承机构。
文档编号B41J11/00GK101391520SQ20081021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0日
发明者羽畑元晴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