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记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8794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墨记录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通过排出墨水执行记录操作的喷墨记录设备上的喷墨记 录头。
背景技术
通常,安装在通过排出墨水执行记录操作的喷墨记录设备上的喷墨记录头包括记 录元件基板,所述记录元件基板具有多个排出口的排出口阵列。当排出口阵列的长度较长 时,可以以较高的速度执行记录。近年来,在这种背景下,已经不断增长对例如具有4至12英寸的记录宽度的喷墨 记录头的需求,这种喷墨记录头满足高速打印精美图像的要求。然而,如果使用具有较长的 排出口阵列的记录元件基板,则增加了以下说明的问题的可能性。通常,除了排出口阵列以外,记录元件基板包括大量的记录元件(例如,电热转换 元件),所述记录元件的数量与排出口的数量相对应。因而,当记录元件布置在单个记录元 件基板上时,记录元件基板将非常长。结果,增加了记录元件基板裂开或翘曲的可能性。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 2007-296638公开了一种可以解决这种问题的喷墨记录 头。该喷墨记录头包括多个布置成阵列的记录元件基板。根据该构造,在没有使用单个长 记录元件基板的情况下实现了长记录宽度的喷墨记录头。图1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多个记录元件基板的喷墨记录头的 正视图。图18中所示的喷墨记录头H2000包括多个记录元件基板H2010、电布线构件H2020 和支撑构件H2030。喷墨记录头H2000的记录元件基板H201 0和电布线构件H2020固定到支撑构件 H2030。另外,如图19中所示,记录元件基板H2010通过金线或铝线H1303连接到电布线构 件H2020。图19是记录元件基板H2010和电布线构件H2020的电连接部分的放大剖视图。记录元件基板H2010的材料是硅,并且线性膨胀系数是大约3ppm。电布线构件 H2020的材料是树脂,并且线性膨胀系数是大约10到30ppm。支撑构件H2030的材料是氧 化铝,并且线性膨胀系数是大约7ppm。当由于记录操作或环境的改变而出现温度变化时,喷墨记录头H2000的记录元件 基板H2010、电布线构件H2020和支撑构件H2030沿着支撑构件H2030的纵向方向(沿着图 20中的箭头AlOO的方向)膨胀/收缩。此时,由于电布线构件H2020的线性膨胀系数大于记录元件基板H2010的线性膨 胀系数,部件的膨胀/收缩量产生差异。结果,导线H1303被拉动并且增加了导线H1303破 裂的可能性。如果导线H1303破裂,则记录元件基板H2010将不能接收电信号和电力,并且 因此,不能适当地排出墨水。从而,导线H1303的破裂导致较差的图像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高喷墨记录头的电连接可靠性的方法,所述喷墨记录头具有多个布置成阵列的记录元件基板。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喷墨记录头包括支撑构件;多个记录元件基板,所述多个记 录元件基板在沿着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布置的同时固定到支撑构件,并且包括排出口和电 极,所述排出口构造成排出液滴,所述电极形成在沿着纵向方向的端部处并且接收电信号, 所述电信号控制液滴从排出口的排出;电布线构件,所述电布线构件固定到支撑构件并且 包括多个器件孔和电极端子,所述多个器件孔构造成分别地暴露多个记录元件基板,所述 电极端子沿着纵向方向形成在多个器件孔的周边中以传递电信号到电极;以及导线,所述 导线构造成连接电极和电极端子。电布线构件至少在沿着纵向方向彼此相邻的器件孔之间 中断。根据本发明,当发生温度变化时,由于电布线构件在沿着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相 邻的器件孔之间中断,因此器件孔之间的电布线构件的膨胀/收缩量与当使用传统的电布 线构件时相比可以减小。因而,在器件孔之间的电布线构件的膨胀/收缩量和记录元件基 板的膨胀/收缩量之间的差异减小了。另外,由于将记录元件基板的电极和电布线构件的 电极端子连接的导线不易于破裂,因此增加了记录元件基板和电布线基板之间电连接的可 靠性。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从以下参照附图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变得明显。


包含在本说明书中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 例、特征以及方面,并且与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安装喷墨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设备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的透视图;图3A和3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头的构造的透视图;图4是供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记录元件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6A和6B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中的记录元件基板的 构造;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的正视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的正视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的正视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的正视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的正视图;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的正视图;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的正视图;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的正视图;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的正视图;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的正视图;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的正视图18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具有多个记录元件基板的喷墨记录头的正视图;图19是图18中所示的喷墨记录头的剖视图;图20是当发生温度变化时图18中所示的喷墨记录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部件和方面。在本说明书中,“记录”指的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字符或图形、以及除了字符或图 形以外的图像、图样、图案或类似物,或者处理介质,而与已形成的图像、图样、图案或类似 物是否显现从而允许使用者在视觉上察觉到无关。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多种类型的“记录介质”可以用于记录,只要它们可以用墨水 打印即可。所述记录介质包括例如布料、塑料膜、金属片材、玻璃、陶瓷、木料以及皮革。术语“墨水”或者“液体”应当广泛地解释为用于上述“记录”并且包括所有类型的 用于记录的液体。“墨水”是被施加到打印介质以形成图像、图样、图案或类似物或以处理打 印介质的液体。另外,“墨水”是用于墨水处理(例如,使施加到记录介质的墨水中的色材凝 固或不溶解)的液体。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安装喷墨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设备的透视图。根 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头可安装在除了普通的喷墨记录设备以外的记录设备上,例如,复印 机、包括通信系统的传真机、或包括打印单元的文字处理器。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 头可以用在与多种处理设备结合的工业记录设备中。图1中所示的喷墨记录设备M4000包括用于六种颜色的喷墨记录头。喷墨记录头HlOOOBk排出容纳在墨盒H1800Bk中的黑色墨水。喷墨记录头H1000C 排出容纳在墨盒H1800C中的青色墨水。喷墨记录头H1000M排出容纳在墨盒H1800M中的品 红色墨水。喷墨记录头H1000Y排出容纳在墨盒H1800Y中的黄色墨水。喷墨记录头H1000LC 排出容纳在墨盒H1800LC中的淡青色墨水。喷墨记录头H1000LM排出容纳在墨盒H1800LM 中的淡品红色墨水。喷墨记录头HlOOOBk至H1000LM(以下将简称为喷墨记录头H1000)通 过滑架M4100被承载并且根据输入电信号排出墨滴。喷墨记录头H1000包括与记录介质K1000的宽度相对应的排出口阵列。关于通过 喷墨记录设备M4000执行的记录,当喷墨记录头H1000固定时,记录介质K1000沿着纵向方 向(图1中的箭头的方向)运动。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头也可以用于串联驱动式 喷墨记录设备。当执行记录时,串联驱动喷墨记录设备的记录头与滑架一起沿着记录介质 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的透视图。图2中所示的喷墨记 录头 H1000 是上述的喷墨记录头 H1000Bk、H1000C、H1000M、H1000Y、H1000LC 和 H1000LM 中 的任一个。现在将参照

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的细节。图3A和3B是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头的构造的透视图。图3A是外观透视图,而 图3B是分解透视图。图3中所示的喷墨记录头H1000与图2中所示的喷墨记录头H1000相比具有较少 数量的记录元件基板H1100,以简化说明。因而,除了记录元件基板HllOO的数量不同以外, 图3中所示的喷墨记录头H1000与图2中所示的喷墨记录头H1000相比具有相似的构造。
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头H1000的墨滴的排出方向相对于记录元件垂直。该类型 的记录头是所谓的侧射式(side-shooter type)记录头。如图3B中所示,喷墨记录头H1000 包括记录元件单元H1001和供墨单元H1002的供墨构件H1500。首先,将说明供墨单元H1002的构造。图4是供墨单元H1002的分解透视图。如 图4中所示,供墨单元H1002包括供墨构件H1500、结合橡胶件H1700、供墨管H1802和墨盒 H1800。供墨构件H1500例如通过树脂模制而形成。供墨构件H1500包括用作流动路径 的公共液体腔室H1501和Z方向基准面H1502。Z方向基准面H1502用于当记录元件单元 H1001固定到供墨单元H1002时定位记录元件单元H1001。另外,Z方向基准面H1502用作 喷墨记录头H1000在高度方向上的基准面。另外,供墨单元H1002包括供墨口 H1504,从墨盒H1800供给的墨水通过所述供墨 口 H1504流入。结合橡胶件H1700设置在供墨口 H1504处。结合橡胶件H1700防止墨水从 供墨口 H1504蒸发。从墨盒H1800延伸的供墨管H1802通过针体H1801连接到供墨构件H1500,所述 针体H1801设置在供墨管H1802的端部处,刺入结合橡胶件H1700。容纳在供墨单元H1002 的墨盒H1800中的墨水经由供墨管H1802流入公共液体腔室H1501。公共液体腔室H1501 中的墨水流出到记录元件单元H1001。接下来,将参照图3B说明记录元件单元H1001到供墨构件H1500的固定处理。喷 墨记录头H1000通过将记录元件单元H1001固定到供墨构件H1500而完成。如下说明固定处理。首先,供墨构件H1500的开口部分和记录元件单元H1001通过密封胶H1503密封。 因此,公共液体腔室H1501被气密地密封。此时,记录元件单元H1001的Z方向基准面H1206 邻接供墨构件H1500的Z方向基准面H1502。Z方向基准面H1206的邻接Z方向基准面H1502的部分通过螺钉H1900夹紧。这 样,记录元件单元H1001被固定到供墨构件H1500。密封胶H1503理想地是耐墨水的柔性密封胶。在记录元件单元H1001固定到供墨构件H1500之后,记录元件单元H1001沿着供 墨构件H1500的侧边弯曲,以便使输入端子H1301固定到供墨构件H1500的背面(参见图 3A)。接下来,将说明记录元件单元H1001的构造。图5是记录元件单元H1001的分解 透视图。如图5中所示,记录元件单元H1001包括记录元件基板Hl 100、支撑构件H1200、电 布线构件H1300和过滤器构件H1600。图6A和6B示出记录元件基板H1100的构造。图6A是记录元件基板H1100的透 视图。图6B是沿着图6A的线A-A得到的记录元件基板HllOO的剖视图。记录元件基板 HllOO例如是具有0. 2mm至Imm的厚度的硅基板Hl 108。硅基板Hl 108包括供墨口 Hl 101,所述供墨口 HllOl是用作墨水流动路径的长通 道状端口。在供墨口 HllOl的两侧上设置有电热转换元件H1102,所述电热转换元件H1102 是记录元件。另外,硅基板H1108包括电热转换元件H1102和电布线,所述电布线例如是通 过成膜技术所形成的铝线。电布线形成在记录元件基板HllOO的端部处并且连接到电极H1103。经由电极H1103,电布线接收电信号并且从电布线构件H1300得到电力。另外,在硅基板H1108的上部分处设置有排出口板H1110。使用光刻技术在排出口 板HlllO上形成墨水流动路径H1104、排出口 H1105和气泡产生腔室H1107。排出口 H1105 形成在使其面对电热转换元件H1102的位置处。关于记录元件基板H1100,电热转换元件H1102在墨水中产生气泡,所述墨水根据 由电极H1103接收的电信号而从供墨口 HllOl供给到气泡产生腔室H1107。由于该气泡,墨 水从排出口 Hl 105排出。图5中所示的支撑构件H1200例如由具有0. 5mm至IOmm的厚度的氧化铝(A1203) 制成。然而,支撑构件H1200的材料不限于氧化铝,并且可以是这样的材料,即,该材料的线 性膨胀系数与记录元件基板HllOO的线性膨胀系数相近,并且该材料的热导率与记录元件 基板HllOO的热导率相近或高于记录元件基板HllOO的热导率。可以用于支撑构件H1200的材料是硅(Si)、氮化铝(AlN)、氧化锆、氮化硅 (Si3N4)、碳化硅(SiC)、钼(Mo)和钨(W)。支撑构件H1200具有供墨口 H1201,其用于将墨 水供给到记录元件基板Hl 100。记录元件基板HllOO通过粘接剂H1202准确地定位且固定到支撑构件H1200,以便 使供墨口 H1201面对记录元件基板HllOO的供墨口 H1101。粘接剂H1202理想地是低粘度 的耐墨水的粘接剂,其允许在接触面上有薄粘接层并且在固化之后呈现出较高的硬度。换 言之,粘接剂H1202是以环氧树脂作为主要材料的热固化粘接剂,或者是也可以通过紫外 线固化的热固化粘接剂。粘接剂层的厚度理想地是50 μ m或更薄。另外,支撑构件Hl200包括X方向基准面Hl204、Y方向基准面Hl205和Z方向基 准面H1206。当支撑构件H1200安装在供墨构件H1500上时,这些位置基准面分别沿着纵向 方向、横向方向和高度方向。另外,由于支撑构件H1200的两侧被抛光,施加有粘接剂1202 的主要表面(参见图5)准确地与主要表面的另一侧(背面)平行。例如,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两侧的平行度是10 μ m或更小。在支撑构件H1200的 背面处,设置有用于过滤墨水中的不期望的物质的过滤器构件H1600。过滤器构件H1600以 覆盖供墨口 H1201的方式固定。如图2和3A中所示,多个记录元件基板HllOO在沿着支撑构件H1200的纵向方 向Dl的阵列中固定到支撑构件H1200的主要表面。根据该布置,可以用同一颜色记录较 宽的区域。例如,根据图3A中所示的喷墨记录头H1000,可以通过布置四个记录元件基板 Hl 100a、Hl 100b、HllOOc和HllOOd进行4英寸宽度的记录,所述四个记录元件基板的排出 口阵列的长度长于一英寸。另外,如图2和3A中所示,记录元件基板Hl IOOa和HllOOc沿着喷墨记录头H1000 上的第一直线H1309a布置。第一直线H1309a沿着纵向方向Dl延伸。另外,记录元件基板 HllOOb和HllOOd沿着第二直线H1309b布置。第二直线H1309b也沿着纵向方向Dl延伸, 但是远离第一直线H1309a。四个记录元件基板以交替的布置方式沿着纵向方向Dl设置。另外,沿着支撑构件H1200的横向方向D2彼此相邻的记录元件基板具有区域L,所 述区域L为基板的排出口阵列的端部彼此交迭的区域(参见,图2和3A)。根据该区域L, 避免了可能在喷墨记录头H1000的记录元件基板之间产生的打印间隙。例如,排出口阵列 Hl 106a和排出口阵列Hl 106b分别具有交迭区域Hl 109a和Hl 109b (参见图2和3A)。
电布线构件H1300是提供电信号的树脂部件,所述电信号用于控制墨水到记录元 件基板HllOO的排放。电布线构件H1300通过粘接剂H1203(参见5)固定到支撑构件H1200 的主要表面。换言之,电布线构件H1300是柔性的膜部件,其具有由诸如聚酰亚胺膜的薄树 脂膜形成、用铜箔包覆、且用盖层铺覆的电路(未示出)。电布线构件H1300包括多个器件孔H1306。每个器件孔H1306都分别地暴露各记 录元件基板H1100。另外,在器件孔H1306的周边中在沿着纵向方向Dl的侧面上设置有用 于将电信号传递到电极H1103的电极端子H1302。另外,设置在电布线构件H1300的一部分 处的输入端子H1301经由上述电路连接到电极端子H1302。电极端子H1302如图20中的喷墨记录头H2000的电极端子那样通过金线或铝线 H1303电连接到电极H1103。由于电连接部分通过密封剂H1305密封,该密封剂保护电连接 部分以防被墨水侵蚀或者以防受到外部冲击(参见图20)。通过密封剂H1304密封由器件 孔H1306和记录元件基板HllOO的侧面所形成的间隙部分(参见图2)。图7是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的正视图。在图7中,在没有上述的导 线H1303和密封剂H1305的情况下示出电极端子H1302、记录元件基板Hl 100、和器件孔 H1306,以便使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看得清楚。如图7中所示,电布线构件H1300包括端子区域H1400,所述端子区域H1400是在 器件孔H1306的周边沿着纵向方向Dl的侧面上形成多个电极端子H1302的区域。另外,电 布线构件H1300在彼此相邻的器件孔H1306之间具有开口 H1307。沿着宽度方向D2的开口 H1307的宽度(开口宽度wl)长于区域宽度w2,该区域宽度w2是设置在端子区域H1400的 两个端部处的电极端子之间的长度。由于温度变化所导致的膨胀/收缩量Δ L通过将温度变化量Δ Τ、构件的线性膨胀 系数α和构件长度L相乘而计算,如以下等式(1)所示。AL= ATXaXL(1)在限定膨胀量AL的因素之中,温度变化量难以控制,并且线性膨胀系数通过所 选构件被唯一地确定。因而,根据本发明,为了防止由于电布线构件Η1300和记录元件基 板HllOO之间由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膨胀/收缩量的差异而导致导线Η1303破裂,形成开口 Η1307,使得电布线构件Η1300的长度改变。换言之,通过形成开口 Η1307,电布线构件Η1300的膨胀/收缩量可以减小,所述开 口 Η1307的开口宽度wl长于或等于沿着记录元件基板的纵向方向彼此相邻的器件孔Η1306 的区域宽度《2。结果,由于记录元件基板HllOO和电布线构件Η1300之间由于温度变化所 导致的膨胀/收缩量的差异减小了,因此导线Η1303的应力减小。因此,导线Η1303将不易 于破裂,并且记录元件基板HllOO和电布线构件Η1300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将增大。由于开口宽度Wl变得宽于区域宽度W2,因此帮助减小电布线构件Η1300的膨胀/ 收缩量的区域变得较长。因此,防止导线Η1303破裂的效果将增加。如果开口宽度Wl设定 为宽于区域宽度W2,则通过不允许开口 Η1307的一个端部延伸到电布线构件Η1300的边缘 而将在电布线构件Η1300上设置足以用于电路的布线区域。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开口 Η1307设置在与沿着纵向方向D彼此相邻的器件孔 Hl306相距相同的距离处。位置确定成在彼此相邻的开口 Hl306之间,使得在减小在记录元 件基板HllOO与电布线构件Η1300的膨胀/收缩量的差异方面获得类似的效果。
8
另外,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开口 H1307的位置不限于彼此相邻的开口 H1306之间 的区域。例如,如图8中所示,如果沿着纵向方向Dl的电布线构件H1300的端部与端子区 域H1400之间的区域(参见由图8中的圆所围绕的区域)较长,则开口 H1307可以设置在 该区域中。根据该开口 H1307,在电布线构件的端部附近的导线H1303的应力减小,并且因 此,导线H1303将不易于破裂。另外,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电布线构件H1300的直线区域的长度可以在没有使 用上述开口 H1307的情况下减小。例如,如图9中所示,可以设置切口部分H1308而代替开 口 H1307。而且在该情况下,由于电布线构件H1300在沿着纵向方向Dl彼此相邻的器件孔 H1306之间中断,可以获得与使用开口 H1307的情况类似的效果。另外,如图10中所示,可以使用在纵向方向Dl上比图7中所示的记录元件基板 HllOO长的记录元件基板。在该情况下,开口 H1307形成在与端子区域H1400相邻的位置 处。根据以上等式(1),如果记录元件基板HllOO较长,则记录元件基板HllOO的膨胀/收 缩量增加。因而,由于温度变化所导致的记录元件基板HllOO和电布线构件H1300之间的
膨胀/收缩量的差异减小。另外,通过在与端子区域H1400相邻的位置处布置开口 H1307,也减小端子区域 H1400中的膨胀/收缩量。因而,由于温度变化所导致的记录元件基板HllOO和电布线构件 H1300之间的膨胀/收缩量的差异减小,并且提高了防止导线H1303破裂的效果。另外,如图11中所示,可以使用在纵向方向Dl上比图7中所示的记录元件基板 HllOO短的记录元件基板。在该情况下,由于器件孔H1306之间的距离比图7中所示的相应 距离短,因此电布线构件H1300的膨胀/收缩量减小。因此,由于温度变化所导致的记录元 件基板HllOO和电布线构件H1300之间的膨胀/收缩量的差异减小,并且导线H1303将不 易于破裂。图12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的正视图。图12中所示的与以上根 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说明的那些部件类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其详细 说明。另外,在图12中,如在图7中那样,在没有上述的导线H1303和密封剂H1305的情况 下示出电极端子H1302、记录元件基板HllOO和器件孔H1306,以便使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可以看得清楚。如图12中所示,沿着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布线构件H1300的宽度方向D2的器件 孔H1306的间隔W3比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布线构件H1300的相应间隔长。换言之,根 据该示例性实施例,设置在第一直线H1309a上的器件孔和设置在第二直线H1309b上的器 件孔之间的电布线构件H1300的区域大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布线构件H1300的相应区域。在该情况下,在第一直线H1309a和第二直线H1309b之间的区域附近定位有电极 端子H1310,所述电极端子H1310形成在端子区域H1400的端部处。因而,电极端子H1310 受到两条直线之间的区域中所产生的膨胀/收缩的影响。由于该区域的膨胀/收缩量大于 形成有开口 H1307的区域(彼此相邻的器件孔H1306之间的区域)的膨胀/收缩量,因此 记录元件基板HllOO和电布线构件H1300的膨胀/收缩量在电极端子H1310处的差异将大 于在其它电极端子处的差异。因而,连接到电极端子H1301的导线H1303与连接到其它的 电极端子的导线相比较容易破裂。
然而,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由于开口 H1307的一个端部延伸到在第一直线 H1309a和第二直线H1309b之间的区域,因此直线区域的长度变短。因此,记录元件基板 HllOO和电布线构件H1300的膨胀/收缩量在电极端子H1310处的差异减小。因而,连接到 电极端子H1310的导线H1303不易于破裂。另外,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开口 H1307的一个端部可以连接到器件孔H1306,如 图13中所示,开口 H1307延伸到所述器件孔H1306。在该情况下,由于定位在第一直线 H1309a上的器件孔和定位在第二直线H1309b上的器件孔之间的区域被中断,因此由于温 度变化所导致的电布线构件H1300的膨胀/收缩量减小。因此,连接到电极端子H1310的导线H1303不易于破裂。另外,由于开口 H1307连 接到器件孔H1306,因此可以通过开口 H1307注入用于密封形成在器件孔H1306和记录元件 基板HllOO的一侧之间的间隙部分的密封剂。另外,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在没有形成上述开口 H1307的情况下减小电布 线构件H1300的直线区域的长度,如在第一实施例那样。例如,可以形成切口部分H1308而 代替开口 H1307,如图14和15中所示。而且在该情况下,由于切口部分H1308的一个端部延伸到设置在第一直线H1309a 上的器件孔和设置在第二直线H1309b上的器件孔之间的直线区域,因此可以减小直线区 域。因而,可以获得与形成有开口 H1307的情况类似的效果。另外,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一样,也可以使用在纵向方向Dl上长于或短于图12中 所示的记录元件基板H1100(参见图11和12)的记录元件基板,如第一示例性实施例那样。另外,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开口 H1307或切口部分H1308可以形成在电布线构件 H1300的沿着纵向方向Dl的端部和端子区域H1400(参见图8)之间的区域中,如第一示例 性实施例那样。另外,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不但开口 H1307的一个端部可以延伸到在第一直线 H1309a和第二直线H1309b之间的区域,而且另一个端部也可以延伸。换言之,如图16和17中所示,开口 H1307的一个端部可以延伸并横穿过折线 H1311,当电布线构件H1300沿着支撑构件H1200在纵向方向Dl上的侧边弯曲时形成所示 折线H1311。根据这些开口,在记录元件基板Hl 100和电布线构件H1300的电气连接部分 附近的区域中沿着纵向方向Dl延伸的直线区域减小,由于温度变化所导致的电布线构件 H1300的膨胀/收缩量也可以减小。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是将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 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将依据最广泛的解释,从而包含所有修改、等同结构 以及功能。
权利要求
一种喷墨记录头,其包括支撑构件;多个记录元件基板,所述多个记录元件基板在沿着所述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布置的同时固定到所述支撑构件,并且包括排出口和电极,所述排出口构造成排出液滴,所述电极形成在沿着所述纵向方向的端部处并且接收电信号,所述电信号控制所述液滴从所述排出口的排出;电布线构件,所述电布线构件固定到所述支撑构件并且包括多个器件孔和电极端子,所述多个器件孔构造成分别地暴露所述多个记录元件基板,所述电极端子沿着所述纵向方向形成在所述多个器件孔的周边中以将所述电信号传递到所述电极;以及导线,所述导线构造成连接所述电极和所述电极端子,其中,所述电布线构件至少在沿着所述纵向方向彼此相邻的器件孔之间中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头,其中,所述电布线构件包括端子区域,在所述端子区域中沿着所述周边形成所述多个 电极端子;和开口部分或切口部分,其设置在沿着所述纵向方向彼此相邻的器件孔之间,并 且其中,所述开口部分或切口部分沿着所述支撑构件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在所述端子区 域的两个端部处的电极端子之间的长度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头,其中,所述开口部分或切口部分设置在与沿着 所述纵向方向彼此相邻的器件孔相距相同的距离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头,其中,所述多个记录元件基板以交替的布置方式沿着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设置,所述 第一直线沿着所述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直线延伸,但远离所述第 一直线,并且其中,所述开口部分或所述切口部分的一个端部延伸到在定位在所述第一直线上的器 件孔与定位在所述第二直线上的器件孔之间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头,其中,所述开口部分或所述切口部分的一个端部连接到定位在所述开口部分或所述切 口部分的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延伸部处的器件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头,其中,所述开口部分或所述切口部分的一个端部延伸并横穿过一折线,所述折线是当 所述电布线构件沿着所述支撑构件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侧边弯曲时形成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记录头,其包括支撑构件;多个记录元件基板,所述多个记录元件基板在沿着支撑构件的纵向方向布置的同时固定到支撑构件,并且包括排出口和电极,所述排出口构造成排出液滴,所述电极形成在沿着纵向方向的端部处并且接收电信号,所述电信号控制液滴从排出口的排出;电布线构件,所述电布线构件固定到支撑构件并且包括多个器件孔和电极端子,所述多个器件孔构造成分别地暴露多个记录元件基板,所述电极端子沿着纵向方向形成在多个器件孔的周边中以传递电信号到电极;以及导线,所述导线构造成连接电极和电极端子,并且电布线构件至少在沿着纵向方向相邻的器件孔之间中断。
文档编号B41J2/05GK101920596SQ2010102012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9日
发明者宫崎京太, 岩永周三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