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抽吸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领域,尤其是一种抽吸器。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是在打印信号的驱动下将墨水经打印头的喷嘴喷射至纸张等记录介 质上以完成字符或图形的记录。而随着喷墨技术的不断发展,喷墨打印机的体积也越来越 小,相应的,作为墨水储存容器的墨盒的体积也受到了限制,为此,用户需要不断地更换墨 盒。但是,大部分旧墨盒都是被丢弃,而这些丢弃的墨盒包括塑胶、薄膜等组成部分,其中大 部分都不能自然降解,显然,这样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为此,优选的方式是不更换 墨盒,对墨盒进行墨水填充使其获得二次利用价值。因此,为满足该需求,市面上出现了不 少用于墨盒填充的墨水填充工具。目前,市面上较多人采用的是一种负压注墨的墨盒填充装置。该墨盒填充装置包 括用于容纳填充用墨水的墨水容器、与墨水容器连通的抽吸通道、进行抽气减压的抽吸器, 其中,抽吸器由外筒件、内移件以及抽气嘴组成。墨盒填充装置的使用过程是将待填充 的墨盒放置在墨水容器上方,抽气嘴与抽吸通道连接,用手拉伸抽吸器的内移件,使其在外 筒件中向上移动以抽吸墨水容器中的空气,即此时墨盒与墨水容器中形成真空,然后,放开 手,此时由于气压平衡的作用,内移件向下移动,墨水容器中的墨水会注入至墨盒中。该方 法方便快捷,便于用户操作。但是,上述方法中,由于墨水容器与墨盒之间形成一密闭的空间,抽吸墨水容器的 空气实际上是抽吸整个密闭空间的空气,为此,当对墨盒进行多次注墨后,墨水容器中的墨 水量越来越少,而空气量则越来越多,相应地,此时再对墨盒进行注墨,用户必须多次反复 拔插抽吸器以尽可能地抽出密闭空间中的空气,操作繁琐且密封性也较差,难以在密闭空 间中形成足够的真空,无法保证墨盒中填充的墨水量。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由于上述抽吸器与墨水容器相配合使用时只能从墨水容 器中抽气以及将空气压入墨水容器中,且每次只能抽吸一定量的空气,为此,当多次填充 时,墨水容器及墨盒中的空气量已超过抽吸器每次可以抽吸的空气量,从而为了使墨水容 器及墨盒中形成负压,则抽吸器必须多次拔插,即先抽出一定量的空气,然后将其从墨盒填 充装置上取下排气,再插上填充装置上抽气,该动作反复进行,直至墨水容器及墨盒中形 成负压才可。显然,操作繁琐,给用户的使用带来较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吸器,以解决现有抽吸器在墨水容器及墨盒中的空气量已 超过抽吸器每次可以抽吸的空气量时必需多次插拔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抽吸器,包括外筒件,用于储存空气;[0010]内移件,装于所述外筒件内,其一端设有与所述外筒件相配合的活塞;抽气嘴,一端与外筒件连接,另一端与待抽吸的容器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活塞上设有一排气单向阀,所述抽气嘴上设有一进气单向阀。所述排气单向阀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塞上的过气通道及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与 所述外筒件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过气通道为设置在所述活塞上的梯形槽。所述过气通道为设置在所述活塞一侧的柱状孔。所述排气单向阀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塞上的伞形阀芯、阀孔及通孔,所述伞形阀芯 由圆盘部分及杆部组成,所述杆部与所述通孔相配合。所述进气单向阀由设置在所述抽气嘴上的钢球及阀座组成,所述钢球的直径大于 所述抽气嘴的直径。所述进气单向阀由设置在所述抽气嘴上的伞形阀芯、阀孔及阀座组成,其中,所述 伞形阀芯由圆盘部分及杆部组成,且所述杆部与所述通孔相配合。所述内移件的另一端设有手柄。所述活塞由活塞环及活塞架组成,所述活塞环及活塞架与所述外筒件之间为间隙 配合。一种墨盒填充装置,包括墨水容器,容纳墨水;注墨通道,将墨水输送至待填充墨盒中;抽吸通道,与所述墨水容器连接;和上述抽吸器,用于与所述抽吸通道连接以连续抽吸所述墨水容器与所述墨盒中 的空气。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活塞上设有一排气单向阀,抽气嘴上设有一进气 单向阀。因此,在抽吸器一次插入待填充墨盒后即可通过多次推拉内移件来抽吸待填充墨 盒及墨水容器内的空气,而不需要多次拔出抽吸器,解决了现有抽吸器在墨水容器及墨盒 中的空气量已超过抽吸器每次可以抽吸的空气量时必需多次插拔的技术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抽吸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抽吸器剖视图,图2b为抽吸器未使用时排气单向阀 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2c为抽吸器未使用时进气单向阀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抽吸器用于抽气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b为此时进气 单向阀的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抽吸器用于排气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b为此时排气 单向阀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a、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排气单向阀在抽吸器进行抽气及排气时的状态 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抽吸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抽吸器与墨盒填充装置配合使用的示意图,图7b为取下抽吸器后墨盒填充装置墨水填充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抽吸器,2外筒件,21开口端,3、30内移件,31、301活塞,311活塞环, 312活塞架,313、3130孔,32手柄,4抽气嘴,41端部,5、50、500排气单向阀,51梯形槽,52 0型圈,501柱状孔,502 0型圈,5001圆盘部分,5002杆部,5003阀孔,5004通孔,6、60进气 单向阀,61钢球,62阀座,601圆盘部分,602杆部,603阀孔,604通孔,7墨盒填充装置,8墨 水容器,9注墨通道,10抽吸通道,101抽吸口,102密封圈,11定位部件,12连接管,13保护 罩,14待填充墨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图1为本实施例中抽吸器1的分解示意图,如图1所示,抽吸器1包括外筒件2, 为一中空的圆柱形筒件,内部可用于储存空气,且其一端21开口 ;内移件3,从上述外筒件2 的开口端21装入外筒件2中,并可在外筒件2中上下往复移动以进行抽气或排气,其一端 设置有与外筒件2内壁相配合的活塞31,确切地说,内移件3是通过活塞31在外筒件2中 的上下移动以实现抽吸器1的抽气或排气动作,此外,为方便用户更好地推动活塞31移动, 在内移件3的另一端还设置有手柄32 ;抽气嘴4,与外筒件2连通,在抽吸器1使用时,用于 抽吸待抽吸容器的空气,其包括与外筒件2连通的进气端42以及与待抽吸容器连接的抽吸 端41 ;保护罩13,与外筒件2卡位连接或者螺旋连接,且容纳上述抽气嘴4,用于在抽吸器1 未使用时保护抽气嘴4免受损坏。如图1所示,活塞31既可与内移件3—体成型,也可与内移件3分开制作后再进 行装配,但不管怎样,活塞31与外筒件2的内壁之间均以间隙配合的形式相互配合,从而保 证活塞31能够沿着外筒件2的内壁滑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a及2b所示,活塞31由活 塞环311及活塞架312组成,其中,活塞环311与内移件3之间相互卡接,而活塞架312与 活塞环311之间相互配合。如图2a所示,活塞环311上设有与外部大气连通的孔313,而 活塞架312上设有一排气单向阀5,其仅在抽吸器1进行排气动作时打开,由此,当抽吸器1 进行排气动作时,空气通过排气单向阀5以及孔313而排出外部大气中。在本实施例中,其 中,排气单向阀5由设置在活塞架312上的过气通道及设置在活塞架与活塞环之间的0型 圈组成。在本实施例中,过气通道为一梯形槽51,包括具有小径的上沿与具有大径的下沿, 且由于活塞架与外筒件内壁之间为间隙配合,则该梯形槽51的下沿与外筒件2连通,上沿 与外部大气连通,即该梯形槽可用于使外筒件2与外部大气连通。此外,由图2b可知,0型 圈52由弹性材料制成,其外径稍大于外筒件的内径,其内径小于梯形槽的大径,但大于梯 形槽的小径,则其与外筒件的内壁及梯形槽的下沿之间均为过盈配合,如此才能保证封外 筒件与内移件之间得到充分密封。如图2a所示,在抽吸器1未使用时,0型圈52与梯形槽51的下沿相配合,使得外 筒件2与外部大气无法连通,具体如图2b所示;如图3a所示,当抽吸器1用于抽气时,即内 移件3沿着箭头E所示方向移动时,由于0型圈52与外筒件2内壁之间的向下的摩擦力作 用,使得0型圈52还是位于梯形槽51的下沿,则外筒件2与外部大气之间的连通同样处于 关闭状态,空气储存在外筒件2中,无法排出;如图4a所示,抽吸器1用于排气时,即内移件3沿着箭头F所示方向移动时,0型圈52由于其与外筒件2内壁之间的向上的摩擦力作用, 使得其离开梯形槽51的下沿位置,而移动至梯形槽51上沿附近,如图4b所示,则此时外筒 件2与外部大气之间连通,在抽气阶段储存在外筒件2中的空气被沿图4b所示的箭头经由 孔313向外排出。 如图2a所示,抽吸器1的抽气嘴4的进气端42上设置有一进气单向阀6,仅在抽 吸器1用于抽吸时才打开。在本实施例中,该进气单向阀6为一球阀,由钢球61及阀座62 组成,且钢球61的直径略大于进气端42的直径。当抽吸器1未使用时,如图2c所示,钢球 6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封堵抽气嘴4的进气端42,空气无法进入外筒件2中。如图3a所 示,当抽吸器1用于抽气时,即用户握着手柄32拉动活塞31沿着外筒件2的内壁沿着箭头 E所示方向向上移动,如前所述,外筒件2与外部大气之间的连通处于关闭状态,则外筒件 2中形成一定的真空,与待抽吸容器之间存在压力差,则空气随之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上运 动,并向上推动钢球61偏移原有的位置,使空气进入外筒件2中,如图3b所示;如图4a所 示,当抽吸器1用于排气时,即用户握着手柄32拉动活塞31沿着外筒件2的内壁沿着箭头 F所示方向向下移动时,如前所述,此时外筒件2与外部大气之间处于连通状态,原储存在 外筒件2中的空气向外排出,则此时由于外筒件2与外部大气连通,即外筒件2中的压力大 于待抽吸容器中的压力,钢球61重新封堵在抽气嘴4的进气端42,防止待抽吸容器中的空 气进入。 显然,设置上述的排气单向阀5及进气单向阀6,使得抽吸器1在进行抽气动作时, 进气单向阀6打开,排气单向阀5保持关闭,则抽取的空气储存在外筒件2中;而当抽吸器 1进行排气动作时,进气单向阀6关闭,排气单向阀5保持打开,则储存在外筒件2中的空气 被排出;用户只需重复上述拉/压的动作数次,即可使得待抽吸容器中形成足够的真空。图7a为墨盒填充装置7与抽吸器1的配合使用示意图。由图7a中所示,墨盒填 充装置7包括墨水容器8,用于储存填充至待填充墨盒14的墨水;注墨通道9,与待填充墨 盒14连接,且位于墨水容器8中,用于将墨水容器8的墨水注入待填充墨盒14中,填充装 置7未使用时,注墨通道9与墨盒14连接的一端一般利用胶塞进行密封;抽吸通道10,与 墨水容器8直接连接,用于抽吸墨水容器8及墨盒14中的空气而使墨水容器8及墨盒14 中形成负压,其中,抽吸通道10上还设有与抽吸器1相连接的抽吸口 101 ;抽吸器1,与抽吸 通道10连接以抽取墨水容器8及墨盒14中的空气;定位部件11,用于固定墨盒14,保证其 处于适当的位置以进行填充。此外,墨水填充装置7上还设有一可拆卸的连接管12,该连 接管12 —端插入抽吸口 101中,另一端则与抽吸器1的抽吸嘴4相配合。而且在本实施例 中,抽吸口 101采用自闭密封圈102密封,该自闭密封圈102采用硅胶制成,具有良好的弹 性,且中间设有一贯穿自身的自闭缝。该自闭缝平时为关闭状态,当连接管12插入时变为 开启状态。为使用户可以清楚地观察墨盒填充的状态,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墨盒填充装置 7使用透明材料制成。以下针对图1 图4及图7a、7b对抽吸器1与墨盒填充装置7的配合使用进行描 述。(1)将墨盒填充装置7放置在一平面上,拔出注墨通道9的密封部件,并将耗尽墨 水的墨盒14装入定位部件11中,使其固定在墨盒填充装置7中,此时墨盒14的出墨口与注墨通道9连接;(2)将连接管12插入抽吸口 101中,将拔掉保护罩13的抽吸器1与连接管12相 连接,即抽气嘴4与抽吸通道10连通,此时抽吸器1上的进气单向阀6及排气单向阀5的 状态如图2b及2c所示;(3)拉动抽吸器1的内移件3以抽吸墨盒填充装置7中的空气,此时,进气单向阀 6打开,如图3b所示,排气单向阀5保持关闭,空气储存在外筒件2中,然后,向下推压内移 件3,则此时排气单向阀5打开,如图4b所示,外筒件2中的空气被排出,进气单向阀6关 闭,重复上述抽气、排气动作数次,直至感到内移件3难以向上拉动为止;(4)将抽吸器1取下,并装上保护罩13,则此时墨水容器8通过连接管12与外界 大气直接连通,由于墨水容器8与墨盒14中为真空,则在压差的作用下,墨水从墨水容器8 中流向墨盒14 ;(5)当看到墨水容器8中的墨水停止下降时,即表明墨盒14中墨水已注满,则取下 墨盒14及连接管12,并利用原有的密封部件密封注墨通道9即可。显然,从上述墨盒填充装置7的使用过程可知,本技术方案中的抽吸器1是通过将 原有抽吸器的抽气及压气的功能转换为抽气及排气,使得抽吸器1在抽取墨水容器8中大 于其自身储存容积的空气量时,只需要拔插一次,即可连续抽吸空气,使得墨盒填充装置7 的负压形成过程简单化,且能保证墨水填充装置7的密封性能。有上述描述可知,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抽吸器1结构,在进行负压抽吸的过程中,操 作简单,密封性能好,可充分节约用户的时间成本。此外,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为,墨盒填充装置7上也可去除上述连接管 12,而此时抽吸口 101可采用普通胶塞密封,平时封堵抽吸通道10,当墨盒填充装置7使用 时,拔下胶塞,将抽吸器1的抽气嘴4与抽吸口 101直接连接以抽吸墨水容器8的空气也可。实施例二 如图5a与5b所示,排气单向阀500可为一伞形阀,该伞形阀由伞形阀芯、阀孔 5003及通孔5004组成,其中,伞形阀芯由硅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包括圆盘部分5001及杆部 5002 ;此外,阀孔5003及通孔5004均位于活塞架312上,且阀孔5003围绕通孔5004而设 置。如图5a所示,当排气单向阀500处于关闭状态时,圆盘部分5001覆盖在阀孔5003上, 杆部5002位于通孔5004中,即此时外筒件2与外部大气之间的连通处于关闭状态;如图5b 所示,当排气单向阀500处于打开状态时,圆盘部分5001偏离阀孔5003,使得外筒件2与外 部大气之间处于连通状态,空气得以排出。、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活塞环312上设有孔3130,用于将经过上述伞形阀排出的空 气排出外部大气。具体地,当抽吸器1进行抽气时,外筒件2中的压力小于外部大气的压力,则圆盘 部分5001保持覆盖在阀孔5003上的状态;而当抽吸器1进行排气时,由于外筒件2中空气 的储存空间变小,则根据理想气体方程,此时外筒件2中的压力升高,当其压力大于外部大 气的压力,圆盘部分5001被向上推动变形或偏移原来的位置而打开阀孔5003,则此时空气 从外筒件2中排出,经由阀孔5003流动至孔3130而流出外部大气中。为了使伞形阀芯在排气时不会一直被向上推动,而在外筒件2压力小于外部大气时无法回到原来的位置,杆部5002上设有直径大于通孔5004的突起,使得伞形阀芯仅在通 孔5004中进行一定距离的移动,防止上述情况的出现。抽吸器1及墨盒填充装置7的其它结构及使用原理与实施例一类似,在此不作赘 述。实施例三如图6所示,抽吸器1中的活塞301也可直接与内移件30 —体成型,结构简单。而 且,在本实施例中,排气单向阀50的过气通道还可以设置成形成于活塞301 —侧的柱状孔 501,显然,由上图可知,该柱状孔501下部与外筒件2连通,上部与外部大气连通,即柱状孔 501具有连通外筒件2与外部大气的作用。此外,活塞301中还设置有一 0型圈502。具体地,当抽吸器1具有上述结构时,抽气时,0型圈502由于向下摩擦力的作用而 位于柱状孔501的下部,使得外筒件2与外部大气之间无法连通,而排气时,0型圈502则 由于向上摩擦力的作用位于柱状孔501的上部,则外筒件2与外部大气之间连通,空气得以 排出。抽吸器1及墨盒填充装置7的其它结构及使用原理与实施例一类似,在此不作赘 述。本技术领域人员应理解为,上述伞形阀的结构亦可用于进气单向阀中,根据墨水 容器与外筒件之间的压差而打开或关闭以控制空气的进入。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将上述 柱状孔改为设置在活塞一侧的槽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抽吸器,包括 外筒件,用于储存空气;内移件,装于所述外筒件内,其一端设有与所述外筒件相配合的活塞; 抽气嘴,一端与外筒件连接,另一端与待抽吸的容器连接; 其特征是,所述活塞上设有一排气单向阀,所述抽气嘴上设有一进气单向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单向阀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塞上 的过气通道及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外筒件之间为过盈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吸器,其特征是,所述过气通道为设置在所述活塞上的梯形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吸器,其特征是,所述过气通道为设置在所述活塞一侧的柱 状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器,其特征是,所述排气单向阀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塞上的 伞形阀芯、阀孔及通孔,所述伞形阀芯由圆盘部分及杆部组成,所述杆部与所述通孔相配 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器,其特征是,所述进气单向阀由设置在所述抽气嘴上的 钢球及阀座组成,所述钢球的直径大于所述抽气嘴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器,其特征是,所述进气单向阀由设置在所述抽气嘴上的 伞形阀芯、阀孔及阀座组成,其中,所述伞形阀芯由圆盘部分及杆部组成,且所述杆部与所 述通孔相配合。
8.如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任一抽吸器,其特征是,所述内移件的另一端设有手柄。
9.如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任一抽吸器,其特征是,所述活塞由活塞环及活塞架组成, 所述活塞环及活塞架与所述外筒件之间为间隙配合。
10.一种墨盒填充装置,包括 墨水容器,容纳墨水;注墨通道,将墨水输送至待填充墨盒中;抽吸通道,与所述墨水容器连接,其特征是,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任一抽吸 器,用于与所述抽吸通道连接以连续抽吸所述墨水容器与所述墨盒中的空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吸器,包括用于储存空气的外筒件、装于外筒件内的内移件和抽气嘴,内移件一端设有与外筒件相配合的活塞,抽气嘴,一端与外筒件连接,另一端与待抽吸的容器连接,活塞上设有一排气单向阀,抽气嘴上设有一进气单向阀。在抽吸器一次插入待填充墨盒后即可通过多次推拉内移件来抽吸待填充墨盒及墨水容器内的空气,而不需要多次拔出抽吸器,解决了现有抽吸器在墨水容器及墨盒中的空气量已超过抽吸器每次可以抽吸的空气量时必需多次插拔的技术问题。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1784250SQ201020233668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1日
发明者聂冰, 陈伟健 申请人: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