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吸器及墨盒填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365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抽吸器及墨盒填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墨盒填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抽吸器及墨盒填充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为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填充墨水的墨盒填充装置,包括容纳墨水的墨水容器、 固定待填充墨盒的墨盒仓及用来将墨水容器中的墨水抽吸到墨盒中的抽吸器。墨水容器与墨盒仓相互独立,二者之间没有连接关系。墨盒及墨水容器上均插接有L型连接头,两个L型连接头之间连接有软管等。向墨盒填充墨水时,首先将墨盒固定在墨盒仓上,利用钻头经由墨盒仓上与墨盒注入孔相对应的位置插入墨盒,在墨盒上形成注入孔,然后将墨盒以出墨口朝上的方式水平放置在出墨口所在的平面,通过墨水容器上的 L型连接头与墨盒上的L型连接头,使得墨水瓶与墨盒之间形成一封闭系统,最后将抽吸器与墨水容器的开口连接,抽吸墨水容器内部的空气,即此时墨水容器与墨盒中形成真空,然后,在气压平衡的作用下,墨水容器中的墨水会注入至墨盒中。为了去除墨盒在填充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在通过上述墨盒填充装置将墨水会注入至墨盒中后,再将墨盒旋转至出墨口朝向侧面,芯片位于上方的姿态,并利用抽吸器与出墨口连接以抽吸传感器附近带气泡的墨水,最后将墨盒旋转至出墨口朝向下方,芯片位于侧面的姿态,利用抽吸器与出墨口连接抽吸传感器附近带气泡的墨水。现有墨盒填充装置的缺陷至少在于用墨盒填充装置对墨盒进行墨水填充操作时,需要完成两次抽吸第一次抽吸是抽吸整个墨盒的空气,第二次抽吸是抽吸墨水供应部附近带气泡的墨水。由于两次抽吸的抽吸量不相同,用户难以把握,如果通过在抽吸器上形成相应的刻度来标识两次不同的抽吸量,使用时用户必须仔细观察液位,不便于操作。并且为了确保填充效果,第一次抽吸时达到第一次抽吸量后还需要保持一定时间,如果用户在抽吸后直接放手,则抽吸器容易在压差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难以达到既定的抽吸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抽吸器及墨盒填充装置,以便于控制抽吸器抽吸的墨水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抽吸器,包括筒身、筒盖、活塞、活塞杆、手柄及抽气嘴,所述筒身、筒盖及抽气嘴形成一空间,所述抽气嘴设于所述筒身的一端,所述筒盖设于所述筒身的另一端,所述活塞杆一端连接所述活塞,另一端连接所述手柄,所述活塞位于所述空间内,所述活塞杆贯穿所述筒盖,所述手柄位于所述空间外,其中,所述筒盖上设有依次两两对称的第一凸壁与第三凸壁、第二凸壁与第四凸壁、第一缺口与第三缺口及第二缺口与第四缺口,所述第一凸壁与第三凸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凸壁与第四凸壁的宽度;所述活塞杆的肋片上设置有限制部,所述限制部的厚度大于所述肋片的厚度及第二缺口与第四缺口的宽度,且小于第一缺口与第三缺口的宽度。如上所述的抽吸器,其中,所述肋片上与所述限制部的顶部端面连接处可设置有第五缺口,所述第五缺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凸壁的厚度。所述筒盖上背离所述筒身的一侧可设有用于表示抽吸量的标识。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墨盒填充装置,包括墨水容器及用于放置待填充墨盒的墨盒仓,其中,还包括上述任一种抽吸器,所述抽吸器与所述墨水容器连通。如上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中,所述墨水容器可与所述墨盒仓连接成一体,所述墨盒填充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墨水容器连通的针状部及回墨口,且所述针状部为中空管;所述墨盒仓与至少一抽吸口连通;在所述墨盒装入所述墨盒仓的情况下,所述针状部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抽吸口与所述墨盒的墨水供应部连通;所述抽吸器可分别与所述回墨口与所述抽吸口连接;所述墨盒填充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墨盒固定在所述墨盒填充装置上的定位件。如上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中,所述墨盒仓可位于所述墨水容器的上方;所述定位件可为上盖,位于所述墨盒仓的上方,一端与所述墨盒仓可旋转地连接, 另一端可与所述墨盒仓相扣合,所述上盖的顶部设置有抽吸通道,所述抽吸通道的底部设置有通道口,顶部及侧壁均设置有所述抽吸口 ;所述针状部可设置在所述墨盒仓的侧壁上,所述回墨口设置在所述墨水容器的侧壁上。如上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中,所述墨盒仓可为所述墨水容器的侧壁的延伸部。如上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中,所述墨水容器与所述墨盒仓可拆卸地连接。如上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中,所述墨盒仓下方可设置有储墨腔及用于装入所述墨水容器的墨水容器仓,储墨腔设置在所述墨水容器仓的侧壁内,所述墨盒仓为所述墨水容器仓的侧壁延伸部,所述针状部、回墨口均通过所述储墨腔与所述墨水容器连通。如上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中,所述针状部可为圆锥状的中空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吸器及墨盒填充装置,通过筒盖上的凸壁、缺口及活塞杆上的限制部,实现了抽吸限位,即有效控制了抽吸器抽吸的墨水量,并且,简化了抽吸操作,且使抽吸操作更加省力。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抽吸器实施例提供的抽吸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加为本实用新型抽吸器实施例中筒盖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抽吸器实施例中筒盖的I-I截面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抽吸器实施例提供中抽吸器处于“1-1”档的断面示意图;图北为本实用新型抽吸器实施例中抽吸器处于“11-11”档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抽吸器实施例中活塞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3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中除抽吸器外的其余部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结构上盖合上的前端侧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结构上盖合上的后端侧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中上盖的侧俯视图;图IOa-图IO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为墨盒10填充墨水的状态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中除抽吸器外的其余部分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2a为图11所示墨盒填充装置去除墨水容器仓部分侧壁的结构示意图;图12b为图11所示墨盒填充装置中可拆卸的墨水容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抽吸器280包括筒身、筒盖观20、活塞观3、活塞杆观40、手柄285 及抽气嘴观11。其中,筒身上具有一体成型的抽气嘴观11,且筒身281与筒盖282相配合以形成一运动空间。活塞观3与活塞杆观40的一端固结在一起,手柄285则与活塞杆观40的另一端连接。手柄285与活塞杆观40可螺旋连接或套接或一体成型。使用时,用户可握住手柄观5,向上或向下移动以拉动活塞杆观40,从而带动活塞 283在上述运动空间中上下移动以抽吸或排出空气或墨水。如图加所示,抽吸器观0的筒盖观20外壁上,标记有对称设置的“0-0”、“1_1”、 “11-11”的档位。其中,“0-0”档表示未对墨盒进行抽吸,“1-1”档表示第一次抽吸量, “11-11”档表示第二次抽吸量。筒盖沘20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凸壁沘21与第三凸壁沘23、第二凸壁沘22与第四凸壁观对。第一凸壁观21与第三凸壁观23分设在直线0-0两侧并相对,第二凸壁观22与第四凸壁观对分设在直线0-0两侧并相对。第一凸壁观21与第二凸壁观22之间形成有第一缺口 2825,第一凸壁沘21与第四凸壁沘对之间形成有第四缺口 2828。第三凸壁沘23 与第二凸壁观22之间形成有第二缺口观沈,第三凸壁观23与第四凸壁观对之间形成有第三缺口 2827。第一缺口沘25与第三缺口沘27对称地位于轴线0-0上,第二缺口沘洸与第四缺口 2828对称地位于轴线II-II上。此外,如图2b所示,第二凸壁观22及第四凸壁观对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小于第一凸壁沘21与第三凸壁沘23。如图1所示,活塞杆观40的两侧肋片观42在靠近活塞观3的一端形成有限制部观41。限制部观41的厚度大于其两侧肋片观42的其它部分,且大于第二缺口 2826、第四缺口观观的宽度,小于第一缺口 2825、第三缺口观27的宽度。或者,可认为限制部观41上下两端面之间的长度即限制部观41的长度等于第一抽吸量与第二抽吸量之间的差值。图3a为抽吸器280进行第一次抽吸时拉出活塞杆观40后旋转活塞杆观40至 “1-1”档的局部示意图。第一次抽吸时要达到的抽吸量为第一抽吸量。拉出活塞杆观40的过程中,两侧肋片观42上的限制部观41分别在第一缺口 2825、第三缺口观27中上下穿插移动。由于限制部观41的厚度小于第一缺口 2825的宽度,因此可穿过第一缺口 2825、第三缺口观27。当旋转手柄285使活塞杆观40上带有限制部观41的两侧肋片观42均对准筒盖2820上的“I”,即旋转手柄285至“1-1”档时,两侧肋片2842上的限制部2841下方端面分别与第一凸壁观21、第三凸壁观23的上部表面相抵接,即第一凸壁观21及第三凸壁 2823的上表面与限制部观41的下部表面构成第一限位部分。图北为抽吸器280进行第二次抽吸时拉出活塞杆观40后旋转手柄285至“ II-II ” 档的示意图。第二次抽吸时要达到的抽吸量为第二抽吸量。拉出活塞杆观40之前,旋转手柄285使活塞杆观40上带有限制部观41的两侧肋片观42均对准筒盖观20上的“II”,即旋转手柄285至“11-11”档。拉出活塞杆观40的过程中,活塞杆观40两侧肋片观42上的限制部观41分别在第二缺口 2826、第四缺口 2828内穿插移动。由于限制部观41的厚度大于第二缺口 2826、第四缺口沘沘的宽度,且在竖直方向上,第一凸壁沘21及第三凸壁沘23 比第二凸壁观22及第四凸壁观对更靠近抽气嘴2811,因此,当拉至两侧肋片观42上的限制部观41的上端面分别抵达第一凸壁观21、第三凸壁观23的下表面时,活塞杆观40无法再被拉出,两侧肋片观42上的限制部观41的上端面分别与第一凸壁观21、第三凸壁观23 的下表面相抵接,即第一凸壁观21与第三凸壁观23的下表面与限制部观41的上端面构成第二限位部分。从图中可知,“1-1”档所在的直线与“11-11”档所在的直线在水平面上相交,第一限位部分与第二限位部分的限制方向在水平面上形成一定的角度。下面对用于向墨盒填充墨水的过程中,使用抽吸器280进行的两次抽吸操作进行详细说明。第一步.拉出活塞杆观40之前,旋转活塞杆观40,使活塞杆观40带有限制部观41 的两侧肋片观42分别位于第一缺口观25及第三缺口观27中,即旋转手柄285至“0_0”档。第二步.进行第一次抽吸时,拉动手柄观5以向上拉动活塞杆观40带动活塞283 向上移动,直至活塞283移动到其最大行程。然后,旋转手柄观5,从“0-0”档调整至“1-1” 档,并放开手。活塞杆观40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直至活塞杆观40两侧肋片观42的限制部观41的下端面分别与第一凸壁观21、第三凸壁观23的上表面相抵接而无法下移为止。此时,达到第一次抽吸量。维持上述状态一段时间,直至抽吸器观0中的墨水量不变。第三步.将抽吸器280插入回墨口,旋转手柄观5,使活塞杆观40两侧肋片观42 分别旋转回第一缺口 2825、第三缺口观27中,即调回“0-0”档,并向下推动活塞观3以使抽吸器观0中的墨水被注回至墨水容器中。第四步.将抽吸器280插入抽吸口抽吸墨盒中带气泡的墨水,以进行第二次抽吸。 抽吸之前,旋转手柄观5,使活塞杆观40两侧肋片观42分别旋转至第二缺口 2826、第四缺口 2828中,即从“0-0”档调至“11-11”档。然后向上拉伸活塞杆洲40直至无法拉动为止, 此时活塞杆观40两侧肋片观42的限制部观41的上端面分别与第一凸壁观21、第三凸壁 2823的下表面相抵接,抽吸量达到第二抽吸量。此时用户只需要握住手柄285保持该状态一定时间即可。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为了使用户更为省力地完成第二次抽吸,如图4 所示,可在活塞杆两侧肋片的限制部观41的上方形成一第五缺口 50。该第五缺口 50的宽度与第一凸壁观21的厚度相当或稍大于其厚度,并与限制部 2841的上端面直接连接。当进行上述第二次抽吸时,在活塞杆观4(^无法拉动的情况下,只需要旋转一下手柄观5,使活塞杆两侧肋片观4加上的第五缺口 50分别与第一凸壁观21、第三凸壁观23相配合,从而使活塞杆通过第五缺口 50卡在第一凸壁2821、第三凸壁观23上,保证活塞杆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无法下移,达到第二次抽吸的抽吸效果,并能使用户使用起来较为省力。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仅在两侧肋片中的一个肋片上设置第五缺口 50也可达到上述效果。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上述第一限位部分、第二限位部分可设置成由弹簧及球组成的阀与孔相配合的方式,如同雨伞的伞骨一样,根据不同的抽吸量而将活塞杆设置成不同的长度且可嵌套的套件,套件之间利用可伸缩的阀与孔相互配合或脱离而选择性地连接。其中,上述可伸缩的阀可由弹簧及阀芯组成。此时,第一限位部分与第二限位部分位于同一轴线上的不同位置上。本实施例中抽吸器的其它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作赘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抽吸器中,设置数个限位部分,使得抽吸操作更为省力、方便。 上述抽吸器实施例提供的抽吸器可替代传统墨盒填充装置中的抽吸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抽吸器通过代表第一抽吸量的第一限位部分和代表第二抽吸量的第二限位部分的限位作用,保证了抽吸器准确达到上述第一抽吸量与第二抽吸量,且使用户易于获知抽吸器已到达预定抽吸量。下面给出实施例对墨盒填充装置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墨盒填充装置实施例一如图5、图6所示,墨盒填充装置20包括墨水容器21、墨盒仓25、上盖沈、针状部 27及抽吸器28。其中,抽吸器28为上述抽吸器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种抽吸器,其结构详见上述抽吸器实施例。墨水容器21用于储存用作补充至上述墨盒10的墨水。墨水容器21的侧壁上设有回墨通道M及回墨口 M1,回墨口 241为回墨通道M与外界连通的端口,回墨通道M的另一端口与墨水容器21连通,用于将在填充操作过程中进入抽吸器观中的多余墨水注回至墨水容器21中。具体地,抽吸器观可插入回墨口 241进行回墨,将抽吸器观内的墨水通过回墨通道M注入到墨水容器21中。回墨口 241可采用普通胶塞进行密封。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7所示,该回墨口 241也可利用自闭密封圈242进行密封,该自闭密封圈242结构与上述抽吸口的自闭密封圈结构类似(详见下面第一抽吸口及第二抽吸口的说明),不使用时自闭缝在其自身弹力的作用下保持封闭状态,而当将抽吸器观插入至上述自闭密封圈M2时,自闭缝可以打开,则此时抽吸器28与墨水容器21相连通,抽吸器28中多余的墨水可注回至墨水容器 21中。
7[0071]回墨通道M与进气通道分开设置。墨水容器21的顶部靠近回墨口 241的一端附近设置有气孔211,即进气通道。该气孔211所在位置在进行填充操作时总是位于或靠近抽吸方向的最高处,这样可在保证空气进入或排出的同时降低墨水泄漏的可能性。该气孔211可利用胶塞、自闭密封圈等密封件进行密封。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密封件结构更简单、用户操作更简单,优选地,利用防水透气膜进行密封,即只允许空气通过而不允许液体通过,既可达到进气、排气的目的,又可以防止墨水容器21中的墨水发生泄漏(图IOa-图IOc中为清楚标示空气流动方向,省略防水透气膜的结构)。当墨盒填充装置20进行抽吸操作时,随着墨水容器21 中的墨水量的减少,外部大气可及时经由气孔211而补充进入墨水容器21中,保证墨水容器21内部平衡,防止其内部负压过大而引起注墨通道的墨水回流,即此时气孔211用作进气通道。当抽吸器28通过回墨通道M向墨水容器21注墨时,上述进气通道变为排气通道,将墨水容器中的空气及时排出。具体地,当墨盒填充装置20进行回墨操作时,由于抽吸器洲中的墨水回注在墨水容器21中,则根据密闭空间压力平衡原理,此时墨水容器21的空气经由气孔211而向墨水容器21外部排出,保持墨水容器21内部压力平衡,此时气孔 211用作排气通道。即为使加工工艺简单化,本实施例中进气通道与排气通道同轴设置。墨盒仓25用于放置墨盒10,设置成与墨水容器21连接成一体,如墨盒仓25与墨水容器21可利用相互卡合或焊接的方式形成一体,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两者采用注塑的方式而一体成型,墨盒仓25位于墨水容器21的上方,为墨水容器21的侧壁向上的延伸部。当从上往下看时,墨盒仓25大体上呈“ Π ”状,其周壁围设成与墨盒10外形轮廓尺寸相当的容纳空间251,且在周壁上还形成有数个挡板252,可与墨盒10的底表面相抵接, 限制墨盒10向上的运动。针状部27位于容纳空间251内,换句话说,墨盒仓25内部设有一突出的针状部 27。如图6所示,针状部27为带有中空内腔的圆柱形管,针状部27的位置与上述墨盒10 背面侧的弯折凹槽的通孔相对应。具体地,当将墨盒10放置在上述墨盒仓25中时,用户只需要用力按压墨盒10正面侧,针状部27即可戳穿墨盒10盒体背面侧的薄膜而与上述通孔连通。为了提高工艺效率,优选地,针状部27与上述墨盒仓25—体成型。而且,上述针状部27在墨盒仓25中没有放置墨盒时,针状部27的外围套设有密封管271,可利用密封件进行密封。优选地,上述密封件为一由硅胶制成的胶塞272。胶塞272在墨盒填充装置20 使用时从密封管271上取下,而在墨盒填充装置20使用完毕后再装回密封管271,使针状部 27处于密封状态。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密封件也可为设置在上述针状部 27的自闭阀膜,确切地说,是装载在针状部27中的自闭阀膜。该自闭阀膜可根据墨盒10与墨水容器21之间的压差而关闭或打开。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为了使用户的按压更为省力,可将针状部27设置成圆锥状,即与墨盒10相配合的一端具有较小的直径,而与墨盒仓25相配合一端具有较大的直径。上述针状部27也可采用与墨盒填充装置不同的材料制成,再装配在墨盒仓25上。墨盒仓25及墨水容器21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的注墨通道(图中未示出),其一端与针状部27连通,另一端与墨水容器21相连通,用于将墨水容器21中容纳的墨水通过针状部27输送至上述墨盒10中。墨盒仓25的侧壁顶端外设有一卡槽253,卡槽253位于回墨口 241的上方,用来固定上盖26。上盖沈将上述墨盒10固定在墨盒填充装置20上,以节省填充装置20所占用的空间。上盖沈的一端为连接端沈1,与墨盒仓25通过铰链连接,使得上盖沈可绕墨盒仓25旋转一定的角度。上盖26的另一端则设有可与上述卡槽253相扣合的卡扣沈2,卡扣 262尾部设有突出部沈8,以便于打开扣合在卡槽253上的卡扣沈2。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8、图9所示,上盖沈上还设有一延伸部沈3。 当墨盒10安装在墨盒仓25上,且上盖沈扣合在墨盒仓25上时,该延伸部263可与墨盒10 上具有最大表面积的侧表面相接触,从而与墨盒仓25相配合以限制墨盒10在前后方向的运动。此外,在上盖沈的连接端261附近还形成有长方体状突出部沈4,该突出部264从上盖沈的外表面向内表面凸出,与墨盒10上远离墨水供应部一端的底表面相对应,并进一步与墨盒10的设有大气开放孔的凹部位置相对应,使得当墨盒10安装在填充装置20后, 旋转上盖26与墨盒仓25配合时,上述突出部264可与上述凹部相配合,且上述突出部264 外部还套设有一硅胶套沈5,即突出部沈4与硅胶套265组成一密封部分。当上盖沈旋转固定后,上盖26的外表面与墨盒仓25的外表面基本持平,成一盒体状,墨盒仓25及墨水容器21位于该盒体内。且此时上述密封部分可密封墨盒10上的大气开放孔所在的凹部,即密封大气开放孔,防止了外部空气进入墨盒10中,使得墨盒10与墨盒填充装置20之间形成一密闭空间。此外,上述密封部分还具有一限制作用,其可向下压紧墨盒10,防止墨盒10在上下方向上发生窜动,使墨盒10被紧紧地固定在填充装置20上。显然,当墨盒10安装在填充装置20后,上盖沈可使墨盒10在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都得到定位,并形成一密闭的空间。此外,如图9所示,上盖沈的外表面上还设有一从外表面向内凹陷而形成的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3及第三空间沈6。第三空间266连通第一空间22及第二空间23。第一空间22的底部形成有与上述墨水供应部相连通的通道孔沈61。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3及第三空间266可被一通道板267所覆盖,形成抽吸通道。且通道板267上设有与上述通道孔沈61相连通的第一抽吸口 221即抽吸通道的第二端口。第一抽吸口 221位于第一空间22的上方。在上盖沈的侧表面上则设有一第二抽吸口 231即抽吸通道的第三端口,与第二空间23连通。因此,该第二抽吸口 231经由上述第二空间23、第三空间沈6、第一空间22而与通道孔沈61连通。显然,第一抽吸口 221与第二抽吸口 231的轴线彼此相交。如图9所示,当通道板267覆盖在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3及第三空间266上时, 形成一条连通第一抽吸口 221与墨盒10的第一抽吸通道,及一条连通第二抽吸口 231与墨盒10的第二抽吸通道。明显地,第一抽吸通道为经由第一抽吸口 221、第一空间22、通道孔沈61、墨水供应部而与墨盒10内部连通的通道。类似地,第二抽吸通道为经由第二抽吸口231、第二空间23、第三空间沈6、第一空间22、通道孔沈61、墨水供应部而与墨盒10内部连通的通道。且第一抽吸通道的第一抽吸方向与第二抽吸通道23的第二抽吸方向在墨盒装入方向所在平面上形成一定的角度。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理解为,上述第一抽吸通道与第二抽吸通道也可以分别独立地形成,而无需上述共用通道即第一空间22。上述抽吸通道与放置在墨盒仓25中的墨盒10连通,确切地说,是与墨盒10的墨水供应部相连通,用于进行填充操作时将墨盒10内部的空气通过墨水供应部及抽吸通道排出,而使墨盒10内部形成负压。此外,第一抽吸口 221、第二抽吸口 231可在不使用的情况下进行密封。如图6所示,第一抽吸口 221利用自闭密封圈222进行密封,第二抽吸口 231利用自闭密封圈232 进行密封。自闭密封圈222、自闭密封圈232采用硅胶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自闭密封圈 222、自闭密封圈232上设有一贯穿自身的自闭缝,平时该自闭缝由于其两侧的压力平衡而处于封闭状态,当抽吸器观插入时,该自闭缝变成打开状态,则抽吸器观与墨盒10之间经由上述第一或第二抽吸通道而彼此连通,抽吸器28与抽吸通道相配合而进行抽吸动作。如图8所示,在上盖沈与第二抽吸口 231相对的一侧上设有防滑垫201,在墨水容器21上与回墨口 Ml相对的一侧上设有防滑垫202,目的在于确保墨盒填充装置20在其填充时不容易发生滑动,保证填充操作的顺利进行。防滑垫201、防滑垫202均由具有一定摩擦力或阻力的材料制成。为使用户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墨盒填充的状态,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墨盒填充装置20利用透明材料制成。以下根据图5及图IOa至图10d,对使用墨盒填充装置20向墨盒10填充墨水的操作进行详细说明。第一步.将墨盒填充装置20放置在一平面上,使墨水容器21位于墨盒填充装置 20的下边,并解除卡扣沈2与卡槽253之间的锁紧状态,打开上盖沈,如图6所示。第二步.如图5所示,取下密封针状部27的胶塞272,将墨盒10以其通孔与针状部27相对,墨水供应部与上盖沈的通道孔沈61相对,大气开放孔与上盖沈的长方体状突出部264相对的姿态放进墨盒仓25中,也即将墨盒10以“墨水供应部朝上、设有墨水供应部的底表面水平放置、芯片朝向侧面”的姿态放置在墨盒仓25上,并用力按压墨盒10,使针状部27戳穿墨盒10盒体背面侧的薄膜,与弯折凹槽的通孔相连通。此时墨盒10位于上述墨盒仓25的容纳空间251中,位于挡板252的下方,且墨水容器21与墨盒10之间彼此连通。然后,旋转上盖26,使其上的卡扣沈2与墨盒仓25上的卡槽253彼此扣合,此时,上盖 26的密封部分即突出部264及硅胶套沈5,与墨盒10的底表面相抵接,且通道孔沈61与墨盒10的墨水供应部相连通,延伸部263也与墨盒10的上述侧表面相抵接,至此,墨盒10被固定在填充装置20上。第三步.如图5所示,将预先准备好的抽吸器观的抽气嘴观11插入填充装置20 的第一抽吸口 221,抽吸器28通过第一抽吸口 221、第一空间22及通道孔沈61与墨水供应部连通。然后,沿图IOa所示箭头向上拉动手柄,带动活塞杆向上运动,进而带动活塞向上运动,使得墨水供应部中空气沿图IOa所示的箭头经由墨水供应部、通道孔沈61、第一空间 22及第一抽吸口 221流向抽吸器观中。且墨盒10的墨水压差阀在墨水容纳部与墨水供应部之间的压差作用下被打开,墨水容纳部与墨水供应部连通。墨水容纳部中的空气沿着图IOa所示箭头流向抽吸器观中,从而墨水容纳部中形成负压。由于墨水容纳部与墨水容器 21经由针状部27、注墨通道连通,墨水容器21中的墨水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经由注墨通道、 针状部27补充至墨水容纳部中。当墨水容器21中的墨水因流动而减少时,外部空气及时经由气孔211补充至墨水容器21中,以维持墨水容器21内部的压力平衡。当观察到抽吸器观中的墨水量到达一定值时,则表示墨盒10已被注满墨水,此时可停止向上拉动抽吸器 28,并拔出抽吸器28。第四步.如图IOb所示,将上述墨盒填充装置20逆时针旋转90°,设有防滑垫 201、防滑垫202的表面与第一步中墨盒填充装置20放置的平面接触。由于防滑垫201、防滑垫202与平面之间的摩擦作用,保证了墨盒填充装置20在上该平面上不会发生滑动。此时,墨盒10维持“墨水供应部朝向侧面、底表面位于竖直方向、芯片朝上而位于水平面、气泡捕获流路向上延伸”的姿态,且回墨口 241所在平面也朝上设置。第五步.如图IOb所示,将抽吸器观与回墨口 241连接,并向下推动手柄,使得活塞杆带动活塞向下运动,从而将抽吸器观中的墨水回注至墨水容器21中,同时墨水容器21 内部的空气经由气孔211而排出容器外部,保证容器内压力平衡。注墨完毕后,再次拔出抽吸器28。第六步.如图IOc所示,将抽吸器28插入第二抽吸口 231中。抽吸器28通过第二空间23、第三空间266及第一空间22与墨水供应部连通。拉动手柄再次抽吸墨盒10中的空气,及墨水供应部附近带气泡的墨水,当看到抽吸器28中的墨水到达既定量时,停止向上拉动抽吸器28,并拔出抽吸器28。第七步.重复上述第五步,将抽吸器观中多余的墨水回注至墨水容器21中。然后,顺时针旋转填充装置20,使其回到第一步所处的状态,此时,墨盒10及墨盒填充装置20 中的墨水如图IOd所示。第八步.打开上盖26,取下墨盒10,用胶塞272重新密封针状部27。如有需要,还可以利用芯片复位器等装置对墨盒10的芯片内部的信息进行复位。由上述填充过程可知,对墨盒10进行填充的过程包括两次抽吸。其中,第一次抽吸的目的主要是对墨盒10整体进行填充,保证墨水容纳部中充满墨水。但是在这个阶段中气泡容易残留在传感器部附近,如果就此将充填完毕的墨盒10装入打印机中,由于残留气泡的作用容易使压电传感器发出错误的应答信号,而使得打印机无法识别墨盒10或直接判断墨盒无墨,尽管墨盒10已装入并且已装满墨水。因此,在第一次抽吸后还需要进行第二次抽吸的动作,目的是将传感器部的气泡抽走,保证压电传感器周围是墨水,不会发生误测。但是,第二次抽吸如果在墨盒10维持“墨水供应部朝上、芯片朝向侧面”的姿态下进行, 虽然可将传感器部附近的部分带有气泡的墨水抽走,连接传感器部与下部墨水室的气泡捕获流路及传感器部靠近上述流路侧中的气泡却无法被抽走,导致当墨盒10经过运输过程的振荡或环境温差的变化时,容易将残留在上述流路上的气泡再次输送至传感器中而导致传感器发生误测。因此在进行第二次抽吸之前,必须将墨盒填充装置20逆时针旋转90度, 使得墨盒10维持“墨水供应部朝向侧面、底表面位于竖直方向、芯片朝上而位于水平面、气泡捕获流路向上延伸”的姿态,也就是说,将墨盒10旋转90度而使其位于上述姿态。此时, 由于气泡的质量较轻,在墨水浮力的作用下,上述流路中的气泡会上升集中在传感器的腔室附近,即集中在盒体此时放置姿态的最高点上,则此时进行抽吸动作,即可使混杂有大量气泡的墨水被抽走,充分保证传感器的附近无气泡,保证墨盒10装机能够识别并能进行打印。实施例二墨盒填充装置的墨水容器中的墨水在对墨盒进行数次填充后,就会被消耗完毕, 此时如果直接将整个墨盒填充装置丢弃,会造成资源浪费,且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为了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本实施例中,墨盒填充装置中的墨水容器可拆卸,即当墨水容器中的墨水消耗完后,可以更换墨水容器,使墨盒填充装置可以再次使用。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墨水容器与所述墨盒仓可拆卸地连接,墨盒仓及上盖部分同实施例一,墨盒仓下方具有墨水容器仓601,用于安装可拆卸的墨水容器210。可拆卸的墨水容器210如图12b所示,墨水容器210的顶壁上设有一楔形块43,用于将墨水容器210固定在墨水容器仓601中。墨水容器210上还设有定位孔46及通墨孔 2101。定位孔46用于将墨水容器210相对于墨水容器仓601进行定位。通墨孔2101用于出墨或进墨。如图11所示,墨水容器仓601内部空间尺寸与墨水容器210的外形轮廓尺寸相当。墨水容器仓601上与墨水容器仓601仓口相对的底部(为竖直状态)上设置有连通管 40和定位柱44。如图1 所示,墨水容器仓601的侧壁内设置有储墨腔45,用来储存少量墨水。储墨腔45与连通管40连通。当墨水容器210插入墨水容器仓601中时,楔形块 43与设置在墨水容器仓601上的凹部(图中未示出)相配合,墨水容器仓601中的定位柱 44插入墨水容器210的定位孔46中,墨水容器210被定位并固定在墨水容器仓601中。同时,连通管40插入通墨孔2101中,墨水容器210经由连通管40与储墨腔45连通。储墨腔45与针状部27连通,当墨盒仓25中安装了墨盒10时,储墨腔45通过针状部27与墨盒10连通,从而当墨水容器210插入墨水容器仓601中时,墨水容器210通过通墨孔2101、连通管40、储墨腔45及针状部27与墨盒10连通。回墨通道M设置在储墨腔45中。当抽吸器观插入回墨口 Ml,将墨水注入回墨口 241中时,墨水通过回墨通道M进入储墨腔45,进而通过连通管40、通墨孔2101进入墨水容器210中。当墨水容器210装载在墨水容器仓601中时,墨水容器210与储墨腔45之间即可形成一密闭的墨水储存空间,且墨水容器210经由上述储墨腔45而与回墨通道、注墨通道相连通。当上述墨水储存空间中的墨水被消耗掉之后,只需解除上述楔形块43与凹部之间的锁紧状态,即可将墨水容器210取出,然后将一新的墨水容器210装入墨水容器仓601 中,或者对墨水容器210进行墨水补充后再将其装入墨水容器仓601中。这样,墨盒填充装置可以多次重复利用,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也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在本实施例中,进气通道设置成同实施例一一样与排气通道同轴,且优选地,进气通道形成在墨水容器210上。具体地,如图12b所示,进气通道为形成在墨水容器210顶壁上的一进气孔42,该进气孔在填充操作过程中既充当进气通道,又充当排气通道。同样的, 该进气孔42可利用自闭密封圈、防水透气膜进行密封,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即可。本实施例中,墨盒填充装置的其它结构及填充方法与墨盒填充装置实施例一类似,在此不作赘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中,墨水容器与墨盒仓及定位件形成一体,减小了墨盒填充装置的体积,节约了墨盒填充装置的占用空间。进一步地,墨盒填充装置中抽吸通道与墨水供应部进行连接,使得每次抽吸量保持恒定,这是因为抽吸通道与墨水供应部连接时,每次抽吸都是抽吸墨盒内部的空气,而墨盒内部的容积是固定的,因此其抽吸的空气量也是恒定的。并且,墨盒填充装置中进气通道、回墨通道、抽吸通道尽可能地设置在填充装置的定位件等零部件上,与零部件成为一体,使其可直接注塑得到,既使得制造成本较低,又保证了较好的密封性能。墨盒填充装置中墨水容器可拆卸,使得在其中的墨水消耗完毕后,可通过更换新的墨水容器使墨盒填充装置得以继续使用,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对于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种抽吸器,其余结构同传统墨盒填充装置的墨盒填充装置,这里不再赘述。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抽吸器,包括筒身、筒盖、活塞、活塞杆、手柄及抽气嘴,所述筒身、筒盖及抽气嘴形成一空间,所述抽气嘴设于所述筒身的一端,所述筒盖设于所述筒身的另一端,所述活塞杆一端连接所述活塞,另一端连接所述手柄,所述活塞位于所述空间内,所述活塞杆贯穿所述筒盖,所述手柄位于所述空间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上设有依次两两对称的第一凸壁与第三凸壁、第二凸壁与第四凸壁、第一缺口与第三缺口及第二缺口与第四缺口,所述第一凸壁与第三凸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凸壁与第四凸壁的宽度;所述活塞杆的肋片上设置有限制部,所述限制部的厚度大于所述肋片的厚度及第二缺口与第四缺口的宽度,且小于第一缺口与第三缺口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片上与所述限制部的顶部端面连接处设置有第五缺口,所述第五缺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凸壁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上背离所述筒身的一侧设有用于表示抽吸量的标识。
4.一种墨盒填充装置,包括墨水容器及用于放置待填充墨盒的墨盒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抽吸器,所述抽吸器与所述墨水容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容器与所述墨盒仓连接成一体,所述墨盒填充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墨水容器连通的针状部及回墨口,且所述针状部为中空管;所述墨盒仓与至少一抽吸口连通;在所述墨盒装入所述墨盒仓的情况下,所述针状部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抽吸口与所述墨盒的墨水供应部连通;所述抽吸器可分别与所述回墨口与所述抽吸口连接;所述墨盒填充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墨盒固定在所述墨盒填充装置上的定位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仓位于所述墨水容器的上方;所述定位件为上盖,位于所述墨盒仓的上方,一端与所述墨盒仓可旋转地连接,另一端可与所述墨盒仓相扣合,所述上盖的顶部设置有抽吸通道,所述抽吸通道的底部设置有通道口,顶部及侧壁均设置有所述抽吸口 ;所述针状部设置在所述墨盒仓的侧壁上,所述回墨口设置在所述墨水容器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仓为所述墨水容器的侧壁的延伸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容器与所述墨盒仓可拆卸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仓下方设置有储墨腔及用于装入所述墨水容器的墨水容器仓,储墨腔设置在所述墨水容器仓的侧壁内,所述墨盒仓为所述墨水容器仓的侧壁延伸部,所述针状部、回墨口均通过所述储墨腔与所述墨水容器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状部为圆锥状的中空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吸器及墨盒填充装置,抽吸器包括筒身、筒盖、活塞、活塞杆、手柄及抽气嘴,筒身、筒盖及抽气嘴形成一空间,抽气嘴设于筒身的一端,筒盖设于筒身的另一端,活塞杆一端连接活塞,另一端连接手柄,活塞位于空间内,活塞杆贯穿筒盖,手柄位于空间外,其中,筒盖上设有依次两两对称的第一凸壁与第三凸壁、第二凸壁与第四凸壁、第一缺口与第三缺口及第二缺口与第四缺口,第一凸壁与第三凸壁的宽度大于第二凸壁与第四凸壁的宽度;活塞杆的肋片上设置有限制部,限制部的厚度大于肋片的厚度及第二缺口与第四缺口的宽度,且小于第一缺口与第三缺口的宽度。有效控制了抽吸器抽吸的墨水量。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2046002SQ201120164288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0日
发明者刘文科, 钦雷, 陈伟健, 马达荣 申请人: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