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0157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外进墨口,一内嵌于外壳内的内胆,所述内胆通过内进墨管与所述外进墨口连通,所述内胆内设置有三个空腔,包括一与所述内进墨管连通的第一空腔,一与第一空腔相邻设置的第二空腔,以及一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位于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上方,且所述第二空腔上方设置有油墨流入孔,该油墨流入孔将第二空腔内的油墨送入所第三空腔。这种改造方案,改变了其原有的供墨方式,即由原来的纯浸泡方式变成了淋浴加浸泡的方式,该淋墨装置具有结构紧凑合理、制造成本较低、安装简便、清洗容易等优点,印刷品质量有所保障,降低印品废品率,提升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凹版印刷是一种直接印刷方法,首先制作凹版滚筒,凹版滚筒上制作有凹下的网穴,将凹版滚筒浸在墨槽中,网穴中就会充满油墨,然后在压力作用下凹版滚筒与承印物滚筒对滚,就能将凹版上凹下网穴中所含的油墨直接压印到承印物上,所印画面的浓淡层次是由凹坑的大小及深浅决定的。
[0003]印刷过程中,墨槽内的某些油墨因受到特殊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附着在印版滚筒表面,使得有图案部分的网穴不能被油墨充分浸润,导致网点失墨,从而产生墨皮故障,印品上经常会出现拉暗线、过渡不自然、掉点等质量缺陷,严重时甚至还会频繁地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的白斑现象。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通过在凹印机进墨通道加装淋墨装置,改变其原有的供墨方式,由原来的纯浸泡方式变成了淋浴加浸泡的方式,从而提高墨量的均匀性。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包括:
[0007]一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外进墨口,
[0008]一内嵌于外壳内的内胆,所述内胆通过内进墨管与所述外进墨口连通,
[0009]所述内胆内设置有三个空腔,包括一与所述内进墨管连通的第一空腔,一与第一空腔相邻设置的第二空腔,以及一第三空腔;
[0010]所述第三空腔位于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上方,且所述第二空腔上方设置有油墨流入孔,该油墨流入孔将第二空腔内的油墨送入所第三空腔。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结构一致,两个空腔之间通过蜂窝孔板相互隔离,且位于蜂窝孔板上的蜂窝孔位置高于两个空腔共用的底板。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与印版滚筒的作用面为圆弧状,作用面长度比印版滚筒的长度短10?20mm,且作用面的圆弧延伸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约为45。。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由厚度为2?3mm的不锈钢板弯制并电焊成型。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这种改造方案,改变了其原有的供墨方式,即由原来的纯浸泡方式变成了淋浴加浸泡的方式,使得印版滚筒可以提前及更大范围地接触到油墨,相当于整个印版滚筒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积都能浸泡在油墨中,既提高了墨量的均匀性,又避免了气泡的产生;
[0016]该淋墨装置具有结构紧凑合理、制造成本较低、安装简便、清洗容易等优点,印刷品质量有所保障,降低印品废品率,提升经济效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1]参照图1和图2, —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包括:一外壳1,该外壳I上设置有外进墨口 3,—内嵌于外壳I内的内胆2,所述内胆2通过内进墨管7与所述外进墨口 3连通,
[0022]上述内胆2内设置有三个空腔,包括一与所述内进墨管7连通的第一空腔6,一与第一空腔6相邻设置的第二空腔5,以及一第三空腔4 ;
[0023]所述第三空腔4位于第一空腔6与第二空腔5的上方,且所述第二空腔上方设置有油墨流入孔11,该油墨流入孔11将第二空腔内的油墨送入所第三空腔。
[0024]其中第一空腔6与第二空腔5结构一致,两个空腔之间通过蜂窝孔板10相互隔离,且位于蜂窝孔板10上的蜂窝孔位置高于两个空腔共用的底板。
[0025]而外壳I与印版滚筒的作用面为圆弧状,作用面长度比印版滚筒的长度短10?20mm,且作用面的圆弧延伸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约为45° ;外壳由厚度为2?3mm的不锈钢板弯制并电焊成型。
[0026]为了便于装配,内胆2和外壳I要留有合适的配合间隙。
[0027]使用时,油墨通过外进墨口 3、内进墨管7流入淋墨装置的第一空腔6,并在此处得以缓冲,利用缓冲力进行挤压消泡;随后便向淋墨装置的两端进行扩散,通过焊接在第一空腔6与第二空腔5之间的蜂窝孔板10流入第二空腔5 ;然后油墨通过焊接在5、6腔与4腔之间的油墨流入孔11流入第三空腔4,经过进一步的挤压消泡,流经第三空腔4内并溢满内胆面9;最后从淋墨装置外壳的作用面8圆弧溢出,在重力的作用下,油墨会以柔、顺、薄的瀑布式墨帘形状淋洒在印版滚筒表面。
[00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外进墨口, 一内嵌于外壳内的内胆,所述内胆通过内进墨管与所述外进墨口连通, 所述内胆内设置有三个空腔,包括一与所述内进墨管连通的第一空腔,一与第一空腔相邻设置的第二空腔,以及一第三空腔; 所述第三空腔位于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上方,且所述第二空腔上方设置有油墨流入孔,该油墨流入孔将第二空腔内的油墨送入所第三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结构一致,两个空腔之间通过蜂窝孔板相互隔离,且位于蜂窝孔板上的蜂窝孔位置高于两个空腔共用的底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印版滚筒的作用面为圆弧状,作用面长度比印版滚筒的长度短10?20mm,且作用面的圆弧延伸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约为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厚度为2?3mm的不锈钢板弯制并电焊成型。
【文档编号】B41F31/07GK204095285SQ201420549454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4日
【发明者】张琳, 吴养育, 陈永常 申请人:陕西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