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转印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77582阅读:776来源:国知局
热转印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转印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图12是用于说明由热转印打印机实施的通常的印图的图。能够印刷彩色图像的热转印打印机一边将按相同顺序在长边方向上重复配置有例如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各色墨水区域以及外覆部op的区域的墨带4向箭头a1方向输送,一边将该各色墨水等依次转印到卷状的纸张10上,在纸张10上印刷(印图)图像i。在通常的印图中,热转印打印机在依次转印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外覆部op之后,将纸张10向箭头a2方向输送并切断其前端,进一步地将纸张10向箭头a2方向输送并切断图像i的后端,从而排出印图物。

在这样的打印机中,能够印刷的图像尺寸被墨带4的各色墨水区域的尺寸限制,但存在如下技术:在印刷1个图像之后不切断纸张10而连续地印刷接下来的图像,从而实现尺寸比墨带4的各色墨水区域大的印刷。下面,将这样的印刷称为“全景印刷”。

图13的(a)~图13的(d)是用于说明以往的全景印刷的方法的图。在不切断纸张10而仅仅连续地进行多个图像的印刷的情况下,如图13的(a)所示,在纸张10上的第1张图像i1与第2张图像i2之间产生空白i3。为了去除该空白i3,如图13的(b)所示,如果使第1张图像i1与第2张图像i2的端部彼此部分叠合地进行印刷,则图像的重叠区域io的印图浓度比它以外的区域的印图浓度高,重叠区域io变得显眼。此外,在图13的(b)和图13的(c)中,x表示纸张10的长边方向(图12中的箭头a2方向)的位置,f(x)表示位置x处的印图浓度。

因此,在例如专利文献1、2中,提出了如下方法:如图13的(c)所示,在2张图像的重叠区域io中,使第1张图像i1的印图浓度向终端侧(第2张侧)缓缓变低,使第2张图像i2的印图浓度从前端侧(第1张侧)缓缓变高,从而调整重叠区域io的印图浓度。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如下方法:如图13的(d)所示,使2张图像i1、i2的连接部按照y、m、c的每种颜色而在副扫描转印方向上错开,并且针对副扫描转印方向的每条线,根据预先设定的校正系数来校正重叠部分的灰度数据,由此使得图像的连接部不显眼。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2977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082610号公报

专利文献3:专利第534968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重叠地印刷2张图像的情况下,可能产生逆转印现象、过度转印现象,其中逆转印现象是指由于后转印时的施加能量使先转印的墨水移动到墨带而转印浓度降低,过度转印现象是指由于在先的转印而使纸张的墨水容纳层变质,所以之后转印的墨水颜色的浓度增加。因此,仅仅通过在2张图像的重叠区域中使第1张图像后端的印图浓度缓缓降低、并使第2张图像前端的印图浓度缓缓上升,重叠区域的显色经常不同于重叠区域以外的显色,在重叠区域中难以表现目标颜色。另外,在针对y、m、c的每种颜色而使2张图像的连接部错开的情况下,与不这样做的情况相比,在邻接的图像间调整印图浓度的区域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宽度变宽,所以存在无法有效利用墨带的各色墨水区域这样的不便。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依次转印多个部分图像并使其相连,从而在对比一次能够转印的大小大的图像进行印图时,使部分图像彼此的重叠区域尽可能变窄,同时抑制在重叠区域中发生变色的热转印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提供一种热转印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将印图对象的彩色图像数据分割成2个部分图像的图像数据的步骤,该2个部分图像包括相互重复的重叠区域并且对于转印到纸张的多种颜色的各个墨水具有一致的端部;为了消除由于重叠地转印2个部分图像引起的重叠区域中的颜色的变化,使用对于重叠区域上的不同的多个位置预先制作的颜色变换系数组,对彩色图像数据的重叠区域中的色值进行变换的步骤;通过使用重叠区域上的各位置处的印图浓度的校正系数来调整变换后的重叠区域中的色值,由此校正2个部分图像的图像数据的步骤;以及依照经校正的2个部分图像的图像数据,以使重叠区域相重叠的方式依次转印2个部分图像来形成作为印图对象的彩色图像的步骤。

在进行上述变换的步骤中,优选沿着转印图像时的主扫描方向将重叠区域分割成多个部分区域,对于多个部分区域中的各个部分区域,在该部分区域内使用共同的颜色变换系数组来对彩色图像数据的色值进行变换。

在进行上述变换的步骤中,优选在进行变换的步骤中,对于多个部分区域中的各个部分区域,使用该部分区域的颜色变换系数组和与该部分区域邻接的部分区域的颜色变换系数组来将彩色图像数据的色值变换成2种,控制方法还具有如下步骤:通过对于多个部分区域中的各个部分区域将变换成2种的色值进行合成,由此取得重叠区域的整体的变换后的色值。

另外,提供一种热转印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图像分割部,将印图对象的彩色图像数据分割成2个部分图像的图像数据,该2个部分图像包括相互重复的重叠区域并且对于转印到纸张的多种颜色的各个墨水具有一致的端部;颜色变换部,为了消除由于重叠地转印2个部分图像引起的重叠区域中的颜色的变化,颜色变换部使用对于重叠区域上的不同的多个位置预先制作的颜色变换系数组,对彩色图像数据的重叠区域中的色值进行变换;浓度校正部,通过使用重叠区域上的各位置处的印图浓度的校正系数来调整变换后的重叠区域中的色值,由此校正2个部分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印图部,依照经校正的2个部分图像的图像数据,以使重叠区域相重叠的方式依次转印2个部分图像来形成作为印图对象的彩色图像。

根据上述热转印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通过依次转印多个部分图像并使其相连,能够在印图比一次能够转印的大小大的图像时,使部分图像彼此的重叠区域尽可能变窄,同时抑制在重叠区域中发生变色。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打印机1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主计算机50的概略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浓度校正表格的图。

图4是示出浓度校正表格的例子的表。

图5是用于说明与色彩比率相应的浓度校正表格的调整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颜色变换表格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像分割部52a的功能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颜色变换部52b的功能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合成处理部52c的功能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浓度校正部52d的功能的图。

图11是示出由控制部52实施的图像数据的处理流程的例子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由热转印打印机实施的通常的印图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以往的全景印刷的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热转印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被附图或者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限定。

图1是示出打印机1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在图1中,在打印机1具备的各构成要素中,仅示出为了说明而必需的部分,省略其他构成要素。

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打印机1具有卷纸支撑部2、头(热头)3、供给侧带辊4a、收卷侧带辊4b、切断部5、压印辊9、排出辊14、带引导辊15、夹持辊(griproller)17、夹送辊(pinchroller)18等。这些各构成要素配置于框体7中。

打印机1是将涂敷于墨带4的墨水转印到卷状的纸张10来印刷图像的热转印打印机。打印机1通过使纸张10相对于头3往复运动,在纸张10的同一区域上,从墨带4依次转印例如黄色、品红色和青色这样的多种颜色和外覆部。经印刷的纸张10被切断部5切断,从设置于打印机1的前表面12的排出口6排出到打印机1的外部。此外,下面,也将对图像进行印刷(打印)称为“印图”。

卷纸支撑部2保持卷状地卷绕了的纸张10。纸张10的材质只要是能够在热转印打印机中使用的材质,则没有特别限定。卷纸支撑部2被正向或者逆向地驱动,绕其中心轴旋转。通过卷纸支撑部2向正向旋转,纸张10通过头3与压印辊9之间,被输送向排出口6。另外,通过卷纸支撑部2向逆向旋转,将纸张10回绕到卷纸支撑部2。

供给侧带辊4a和收卷侧带辊4b保持墨带4。这些辊由后述的墨带驱动部24驱动,绕各自的中心轴旋转。通过该驱动,墨带4被从供给侧带辊4a供给,经由带引导辊15而通过头3与压印辊9之间,并被收卷到收卷侧带辊4b。

墨带4是例如按相同顺序在长边方向上重复配置有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的各色墨水区域以及外覆部的区域的带状的片。作为墨带4,存在各色墨水区域的尺寸为6×4英寸、6×8英寸等各种种类的墨带,所以将与印图对象的图像尺寸相匹配的墨带4安装到打印机1。

头3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压印辊9移动,在印图时,在将墨带4和纸张10夹在中间的状态下被按压到压印辊9。头3使内置有的多个发热体发热,将墨带4上的各色墨水和外覆部依次转印到纸张10的同一区域上,由此将图像印刷到纸张。在将墨带4收卷的期间,针对墨带4的每个区域反复进行该转印。作为头3,使用例如与升华型、热熔融型等热转印打印机的种类相应的机构。

夹持辊17和夹送辊18夹着纸张10地进行输送。夹持辊17被向将纸张10送出的方向(正向)或者回绕的方向(逆向)中的某个方向旋转驱动。夹送辊18相对于夹持辊17从动地旋转。另外,在纸张10的输送时,夹送辊18抵接到夹持辊17并在夹送辊18与夹持辊17之间保持纸张10,在纸张10的输送时以外,夹送辊18与夹持辊17间隔开而放开纸张10。

从卷纸支撑部2通过了头3与压印辊9之间的纸张10通过排出路径13,由排出辊14输送向排出口6。切断部5配置于排出路径13上的即将到排出口6之前的位置,在排出口6的近前的位置处切断前端通过排出路径13而从排出口6排出到打印机1的外部的纸张10。

另外,打印机1具备控制部20、数据存储器21、纸张驱动部22、头驱动部23、墨带驱动部24、切断驱动部25和通信接口26。

控制部20由包括cpu、存储器等的微型计算机构成,控制打印机1的整体的动作。数据存储器21是蓄积经由通信接口26从主计算机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区域。纸张驱动部22是驱动夹持辊17和卷纸支撑部2的马达,使它们分别向将纸张10送出的方向或者回绕的方向中的某个方向旋转。头驱动部23根据图像数据来驱动头3,将图像印刷到纸张10上。

墨带驱动部24是驱动供给侧带辊4a和收卷侧带辊4b的马达,使供给侧带辊4a和收卷侧带辊4b向收卷侧带辊4b收卷墨带4的方向或者将墨带4回绕到供给侧带辊4a的方向中的某个方向旋转。切断驱动部25是驱动切断部5的马达。通信接口26例如经由通信缆线从主计算机接收印刷指示和印刷对象的图像数据。

打印机1通过在中途不切断纸张10而连续地印刷各色墨水区域的尺寸的图像来实现对超过墨带4的各色墨水区域的尺寸(例如6×8英寸)的尺寸(例如6×16英寸)的图像的全景印刷。在连续地转印2张图像的情况下,印图物中的第1张图像后端的颜色与第2张图像前端的颜色根据热头的蓄热温度的差异等而不同,所以为了吸收该差异,设置例如宽度10~20mm左右的重叠区域。在该重叠区域中,在一次转印y、m、c的各色墨水的基础上再一次转印y、m、c的各色墨水,所以由于逆转印现象、过度转印现象等,印图物的颜色有时变成与对应于原来的图像数据的rgb的ymc不同的颜色。因此,在打印机1中,通过主计算机的图像处理来校正这样的颜色差异,从而抑制在全景印刷中发生变色。

图2是主计算机50的概略框图。主计算机50是具有磁盘装置等存储部51、由cpu构成的控制部52、键盘、鼠标等操作部53、由显示器装置构成的显示部54、通信接口55等的通用的计算机。主计算机50根据用户的操作来受理图像的印刷指示,通过控制部52加工印刷对象的图像数据,经由通信接口55将该图像数据和印刷指示发送到打印机1。

主计算机50针对连续地被印刷的2张图像的重叠区域中的所有的点,进行彩色管理处理,根据第1张图像与第2张图像的重叠程度和目标颜色的rgb值,求出第1张图像的灰度值rgb1和第2张图像的灰度值rgb2。打印机1针对重叠区域中的各点,在第1张的印图时以与rgb1相当的能量进行印图,在第2张的印图时以与rgb2相当的能量进行印图,从而表现对应于目标rgb的颜色。

下面,说明例如通过使用6×8英寸的图像用的墨带连续地印刷2张6×8英寸的图像来制作6×16英寸的印图物的情况等、印刷具有墨带的各色墨水区域的2倍的大小的图像的情况下的由主计算机50实施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在连续地印刷3张以上的图像并将其连接的情况下,也是针对每个连接部反复进行以下说明的处理即可,基本上相同。下面,首先说明由主计算机50进行的图像处理中使用的表格信息。

在打印机1中,也是在连续的2张图像的重叠区域中,为了使得该区域不显眼,一边使印图浓度缓缓降低或者上升,一边使2张图像叠合。为了实现这一点,存储部51存储第1张图像用的浓度校正表格和第2张图像用的浓度校正表格。特别是,由于根据墨水颜色的差异,转印特性不同,所以存储部51对于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各颜色,存储它们的浓度校正表格。

图3是用于说明浓度校正表格的图。图3的符号300y、300m、300c分别是对于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浓度校正表格。箭头a2、a3分别相当于转印时的副扫描方向、主扫描方向,这在以下说明的各图中也一样。浓度校正表格300y中的横轴x是第1张部分图像i1与第2张部分图像i2的重叠区域io中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纵轴f(x)是位置x处的图像数据中的黄色y的灰度值的校正系数。符号301的曲线是第1张部分图像i1的后端处的浓度校正表格,示出随着靠向第2张图像侧而浓度变低。符号302的曲线是第2张部分图像i2的前端处的浓度校正表格,示出随着靠向第1张图像的相反侧而浓度变高。这对于品红色m和青色c也一样。

此外,在图3的下侧,还示出在重叠区域io中转印了的ymc的各墨水层的剖面。图3的符号e1表示第1张部分图像i1的后端,符号t2表示第2张部分图像i2的前端。如图3所示,在打印机1中,重叠区域io中的墨水层的连接部在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各颜色中(对于部分图像i1的y1、m1和c1之间、以及对于部分图像i2的y2、m2和c2之间)一致。因此,浓度校正表格300y、300m、300c分别对于副扫描方向的相同范围来制作。此外,对于外覆层,当用外覆部覆盖了纸张10的容纳层后,在其上无法转印彩色墨水,所以以与第2张部分图像i2的前端t2相比更靠第1张侧地配置连接部的方式进行转印。

图4的(a)和图4的(b)是示出浓度校正表格的例子的表。图4的(a)是黄色y的第1张部分图像i1用的浓度校正表格,图4的(b)是黄色y的第2张部分图像i2用的浓度校正表格。在所图示的例子中,设为由沿着转印时的主扫描方向(图3中的箭头a3方向)的n条线l1~ln构成重叠区域,y的灰度值由0~255表示。在各浓度校正表格中,针对副扫描方向的每个位置x,存储对于各灰度值的校正系数(重叠区域上的各位置处的印图浓度的校正系数)。存储部51对于黄色y存储图4的(a)和图4的(b)的浓度校正表格,对于品红色m和青色c也存储同样的浓度校正表格。

通过依照某个初始值的校正系数而部分重叠地2次印刷单色的实心图像,测定印图物的重叠区域与它以外的区域之间有没有浓淡差,如果有浓淡差,则反复进行调整校正系数的大小这样的步骤直至该浓淡差消失为止,从而以实验方式制作浓度校正表格。例如,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浓度校正表格分别使用y、m、c的实心图像来制作。但是,在浓度校正表格的制作中,也可以不使用y、m、c的单色图像,而使用例如淡、中、浓等浓度相互不同的灰色图像。

此外,r、g、b与c、m、y分别存在补色的关系,如果将最大灰度数设为1,则c=1-r、m=1-g和y=1-b的关系式成立,所以存储部51也可以不对于ymc而对于rgb存储同样的浓度校正表格。

另外,在重叠区域中,分别2次转印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各色墨水,从而根据ymc的混合比率,有时显色特性变化。因此,也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调整根据实心图像制作的浓度校正表格的值,从而校正由色彩比率引起的显色特性的变化。

图5是用于说明与色彩比率相应的浓度校正表格的调整的图。符号500表示对于第1张和第2张图像的黄色y、品红色m或者青色c的浓度校正表格501、502。它们与图3中符号301、302表示的内容相同。符号503表示重叠区域中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x、ymc的混合比率(色彩比率)r与浓度调整值h的对应关系。符号500’表示使用对应关系503进行调整后的、对于第1张和第2张图像的黄色y、品红色m或者青色c的浓度校正表格501’、502’。浓度校正表格501’、502’通过按某个比率将副扫描方向的各位置x处的浓度调整值h反映到ymc各自的浓度校正表格501、502来制作。

存储部51也可以分别对于ymc而存储这样调整了的浓度校正表格501’、502’来代替图3的浓度校正表格300y、300m、300c。或者存储部51也可以存储对应关系503和副扫描方向的各位置x处的浓度调整值h的反映程度(占空比)。在该情况下,控制部52也可以根据需要参照这些信息,调整浓度校正表格300y、300m、300c的值。

另外,存储部51对于重叠区域io中的副扫描方向的不同的多个位置,存储用于将ymc的灰度值ymc变换成另外的灰度值ymc’的颜色变换表格。该颜色变换表格用于当在设为对象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处依照上述浓度校正表格而重叠地转印了2张图像时在重叠区域中消除印图物中可能产生的颜色的变化。即,在各个颜色变换表格中,对于ymc的各混合比率,包括为了印刷对应于目标灰度值ymc的颜色而应该发送到打印机1的灰度值ymc的值。

图6是用于说明颜色变换表格的图。图6的上侧所示的曲线图的横轴x是重叠区域io中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纵轴f(x)是位置x处的黄色y、品红色m或者青色c的灰度值的校正系数。符号610y、610m、610c分别是对于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与图3中由符号300y、300m、300c表示的表格相同的浓度校正表格。

存储部51对于重叠区域io中的副扫描方向的多个位置x1、x2、x3、…、xm,存储将变换前的灰度值ymc与变换后的灰度值ymc’对应起来而得到的颜色变换表格601、602、603、604、…。这些颜色变换表格是颜色变换系数组的一个例子。例如,如果y、m、c的各灰度值用0~255的值表示,则各个颜色变换表格变成具有256×256×256个的分量的3维的表格。作为颜色变换表格的集合的颜色变换表格组600是不取决于印刷对象的图像而由打印机1所固有的。

为了削减数据量,存储部51不对于重叠区域中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相互不同的所有的线l1~ln,而仅对于其中一部分的线,存储颜色变换表格即可。例如,在图6的例子中,颜色变换表格组600由对应于副扫描方向的位置x1~xm的m个(m<n)颜色变换表格构成。另外,制作颜色变换表格的位置x1~xm也可以不是等间隔的。例如,以在浓度校正表格610y、610m、610c的校正系数大幅变化的范围中变密、在浓度校正表格610y、610m、610c的校正系数不怎么变化的范围中变疏的方式,选择位置x1~xm即可。如后面所述,位置x1~xm以外的线处的颜色变换表格通过使用其他位置处的颜色变换表格的线性插值来补偿。

通过制作ymc的混合比率相互不同的多种颜色的彩色色块,依照上述浓度校正表格,针对每种颜色将这些彩色色块2张重叠地进行印图,分别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选择出的位置x1~xm处,对印图物进行比色,取得各颜色的对应关系ymc→ymc’,从而制作颜色变换表格组600。即,各个颜色变换表格相当于彩色管理处理中的icc分布图。

此外,存储部51也可以不存储对于ymc的颜色变换表格,而是存储rgb值之间的对应关系(rgb→rgb’)或者rgb值与ymc值的对应关系(rgb→ymc’)。或者,在存储部51中,作为颜色变换表格,也可以存储作为不取决于设备的cielab颜色空间的色值的lab值之间的对应关系(lab→lab’)。

如图2所示,在控制部52中,作为用于处理印刷对象的图像数据的功能框,具有图像分割部52a、颜色变换部52b、合成处理部52c和浓度校正部52d。控制部52例如将印刷对象的图像数据的rgb更改为ymc,通过这些各部,使用上述颜色变换表格来将重叠区域的ymc变换成ymc’,使用上述浓度校正表格来将ymc’变换成第1张图像的ymc1’和第2张图像的ymc2’,并将它们发送到打印机1。下面,依次说明控制部52的各功能框的功能。

图像分割部52a将印图对象的彩色图像数据分割成包括相互重复的重叠区域的2个部分图像的图像数据。此时,图像分割部52a如图3所示,不针对转印到纸张的多种颜色的墨水(ymc)的每种颜色使各部分图像的端部错开,而是在ymc的各颜色中使2个部分图像的端部一致。换言之,各个部分图像由相互重叠地转印的y图像、m图像和c图像的组构成,所以图像分割部52a如图3的下侧所示,在相同部分图像中,以使y图像、m图像和c图像的端部一致的方式,将印图对象的彩色图像数据分割成2组部分图像的图像数据。

图7是用于说明图像分割部52a的功能的图。将印图对象的6×16英寸的图像i的副扫描方向(箭头a2方向)上的宽度设为2l。图像分割部52a为了以包括重叠区域的方式分割图像i,从副扫描方向的图像i的前端丢弃宽度dl的部分,将从那里起的沿着副扫描方向的宽度l的区域设为第1张部分图像i1。同样地,图像分割部52a从图像i的后端丢弃宽度dl的部分,将从那里起的沿着副扫描方向的宽度l的区域设为第2张部分图像i2。由此,图像i的中央处的由斜线表示的dl×2的宽度的区域是在2张部分图像i1、i2中共同的重叠区域io。

颜色变换部52b使用存储部51中存储有的颜色变换表格组,对印图对象的图像数据中的由图像分割部52a制作的重叠区域中的色值进行变换。例如,颜色变换部52b使用颜色变换表格组600,将重叠区域的各点的ymc变换成ymc’。但是,在颜色变换表格组按rgb或者lab的值来制作的情况下,颜色变换部52b进行rgb值的变换或者lab值的变换。特别是,当在存储部51存储有对于重叠区域io中的沿着主扫描方向的所有的线l1~ln的颜色变换表格的情况下,颜色变换部52b针对这些线中的每条线,使用对应的颜色变换表格来对各点的色值进行变换。

但是,如使用图6来说明的那样,存储部51也可以仅对于沿着主扫描方向的一部分的线,存储颜色变换表格。因此,颜色变换部52b优选沿着转印图像时的主扫描方向将重叠区域分割成多个部分区域,对于多个部分区域中的各个部分区域,在该部分区域内使用共同的颜色变换表格来对图像数据的色值进行变换。在该情况下,颜色变换部52b对于各部分区域,使用该部分区域的颜色变换表格和与该部分区域邻接的部分区域的颜色变换表格来将图像数据的色值变换成2种。

图8是用于说明颜色变换部52b的功能的图。首先,颜色变换部52b以在存储部51中存储有颜色变换表格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x1~xm作为分界,将由图像分割部52a生成的2张部分图像的重叠区域io沿着主扫描方向分割成o1~om-1的部分区域。颜色变换部52b以使各自的y图像、m图像和c图像的端部一致的方式来构成各部分区域o1~om-1。此外,为了简单起见,设为位置x1和xm分别是重叠区域io的端部。

然后,颜色变换部52b使用位置x1、x2处的颜色变换表格601、602来将部分区域o1分别变换成部分区域o1’、o1”,使用位置x2、x3处的颜色变换表格602、603来将部分区域o2分别变换成部分区域o2’、o2”,以下同样地制作部分区域o1’~om-1’和部分区域o1”~om-1”的图像数据。这样,颜色变换部52b通过该部分区域的颜色变换表格对各部分区域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变换,并且通过与该部分区域邻接的部分区域的颜色变换表格进行变换,制作2组图像数据。

合成处理部52c对于多个部分区域中的各个部分区域,将通过颜色变换部52b变换成2种的色值进行合成,从而取得重叠区域的整体的变换后的色值。此时,合成处理部52c对于各部分区域,将对应的2种图像数据的色值分别加权并相加,从而合成各个色值。

图9是用于说明合成处理部52c的功能的图。合成处理部52c将部分区域o1’、o1”合成为部分区域o1”’,将部分区域o2’、o2”合成为部分区域o2”’,以下同样地制作部分区域o1”’~om-1”’的图像数据。此时,对于例如部分区域o1”’,合成处理部52c以越接近于作为左端的位置x1则部分区域o1’的色值的比率越高、越接近于作为右端的位置x2则部分区域o1”的色值的比率越高的方式进行加权,将对应于相同的点的2个色值进行合成。在图9的曲线图中,横轴x表示副扫描方向的位置,g(x)表示位置x处的部分区域o1’、o1”的色值的合成比率。然后合成处理部52c使部分区域o1”’~om-1”’相连,制作变换后的重叠区域io’的图像数据。

例如,如果设为由副扫描方向的线l1~lk构成部分区域o1,则在部分区域o1内,位置x1的线l1和位置x2的线lk处的色值分别按位置x1、x2的颜色变换表格601、602来变换,线l2~lk-1处的色值按通过使用颜色变换表格601、602的线性插值而制作的颜色变换表格来变换。由此,即使存储部51未存储有对于重叠区域io中的沿着主扫描方向的所有的线l1~ln的颜色变换表格,也能够以在重叠地转印了2张图像时在重叠区域中消除印图物中可能产生的颜色的变化的方式,对重叠区域的图像数据进行变换。但是,在存储部51预先存储有对于所有的线l1~ln的颜色变换表格的情况下,不需要合成处理部52c。

浓度校正部52d使用存储部51中存储有的浓度校正表格,调整通过颜色变换部52b进行变换并通过合成处理部52c进行合成之后的重叠区域中的色值。即,浓度校正部52d使用第1张图像用的浓度校正表格和第2张图像用的浓度校正表格,分别校正经变换和合成的重叠区域的ymc的灰度值,从而制作第1张图像用的重叠区域和第2张图像用的重叠区域的图像数据。然后,浓度校正部52d将这些重叠区域反映到各部分图像,制作第1张用的图像数据和第2张用的图像数据。

图10是用于说明浓度校正部52d的功能的图。首先,浓度校正部52d通过浓度校正表格300y、300m、300c分别校正通过合成处理部52c合成了的重叠区域io’的图像数据的ymc值。此时,例如对于黄色y,浓度校正部52d应用图4的(a)的表格(图3的符号301的曲线),制作第1张部分图像的重叠区域io1”中的图像数据的y值,并且应用图4的(b)的表格(图3的符号302的曲线),制作第2张部分图像的重叠区域io2”中的图像数据的y值。对于品红色m和青色c,浓度校正部52d也同样地制作2张部分图像用的重叠区域的灰度值。这样制作的ymc值成为第1张部分图像的重叠区域io1”中的图像数据和第2张部分图像的重叠区域io2”中的图像数据。

然后,浓度校正部52d将第1张部分图像i1中的重叠区域io变更成重叠区域io1”,将第2张部分图像i2中的重叠区域io变更成重叠区域io2”,制作最终的2张部分图像i1’、i2’的图像数据。

控制部52经由通信接口55,将通过浓度校正部52d制作的2张部分图像i1’、i2’的图像数据发送到打印机1。然后,打印机1依照2个部分图像i1’、i2’的图像数据,以使重叠区域相重叠的方式依次转印这些部分图像,在纸张上形成作为印图对象的彩色图像i。由此,打印机1实现全景印刷。

此外,在打印机1印刷墨带的各色墨水区域的尺寸以下的图像(即,不进行全景印刷)时,主计算机50不进行上述图像处理,将印图对象的图像数据的rgb值(ymc值)直接发送到打印机1。

图11是示出由控制部52实施的图像数据的处理流程的例子的图。所图示的流程依照在主计算机50的控制部52内的rom中预先存储的程序,通过控制部52内的cpu来执行。在这里,设为在将具有6×8英寸的各色墨水区域的墨带安装于打印机1的状态下,指示进行6×16英寸的图像的印刷。

首先,图像分割部52a将印图对象的彩色图像数据分割成包括相互重复的重叠区域的2个部分图像的图像数据(s1)。接下来,颜色变换部52b以在存储部51中存储有颜色变换表格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x1~xm作为分界,将在s1中制作的重叠区域分割成多个部分区域,使用颜色变换表格来将各个部分区域中的色值变换成2种(s2)。此时,颜色变换部52b使用1个部分区域的颜色变换表格和与该部分区域邻接的部分区域的颜色变换表格,将作为对象的部分区域的图像数据的色值变换成2种。

接下来,合成处理部52c将在s2中变换成2种的部分区域的色值进行合成,取得重叠区域整体的变换后的色值(s3)。进而,浓度校正部52d使用在存储部51中存储有的浓度校正表格,调整在s3中取得的变换后的重叠区域中的印图浓度,制作2张部分图像的图像数据(s4)。最后,控制部52将在s4中制作的2张部分图像的图像数据发送到打印机1(s5)。通过以上步骤,由控制部52实施的图像数据的处理流程结束。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打印机1中,预先制作用于以在连续地转印2张图像的情况下的图像的重叠区域中消除可能产生的变色的方式对图像数据的色值进行变换的颜色变换表格。主计算机50使用该颜色变换表格来校正印图对象的图像数据的色值,从而抑制在图像的重叠区域中发生变色。另外,在打印机1中,使连续地转印2张图像的情况下的墨水层的连接部在ymc的各颜色中一致。因此,能够将图像的重叠区域的大小设为最小限度,能够有效利用墨带的各色墨水区域。

此外,由主计算机50的图像分割部52a、颜色变换部52b、合成处理部52c和浓度校正部52d实施的图像处理也可以由打印机1的控制部20进行。在该情况下,将该图像处理所需的浓度校正表格300y、300m、300c和颜色变换表格组600预先存储在内置于打印机1的存储器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