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以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08681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印刷装置以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能够从多个输送路供给印刷介质的印刷装置等,尤其涉及能够可靠地防止印刷介质彼此的碰撞并且能够根据状况进行恰当的控制的印刷装置等。



背景技术:

以往,对银行存折等的册子进行印刷的手动送纸的打印机已经普及。在这样的打印机的前面设置有用于供用户插入存折等的印刷介质的开口部,通常已插入的印刷介质在印刷后从该开口部(插入口)被排出。另外,有时相关的打印机具备校正已插入的印刷介质的斜行的功能。

期望对这种打印机设置印刷介质的手动送纸用输送路以外的输送路,能够进行对卷纸、切纸等其他的印刷介质的印刷,具有多样的印刷功能。

在具备多个这样的印刷介质用的输送路的打印机中,需要设计为印刷介质在这些输送路的汇合点彼此不会碰撞。

关于该课题,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具备主体供纸部与手动送纸供纸部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来自两路径的印刷介质的重叠而设置阻止手动送纸台的开放的锁定单元。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71152号公报

在上述具备校正印刷介质的斜行的功能的手动送纸打印机中,通常该斜行校正部具备的印刷介质的输送辊兼作为将印刷介质向印刷位置供给的所谓送纸辊,在这样的打印机中设置印刷介质的其他输送路的情况下,一般考虑以手动送纸的输送路与其他输送路的汇合点成为兼作为送纸辊的斜行校正部的上游侧的方式进行设计。

然而,若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则在这种打印机中,大多从印刷介质的插入口至其汇合点存在磁性读取装置,因为在插入口与汇合点之间存在距离,所以用户无法目视观察汇合点。因此,在有来自其他输送路的印刷介质的情况下,用户无法对它们进行目视观察,存在将存折等的印刷介质从插入口插入从而使两个印刷介质碰撞的顾虑。

另外,为了进行该校正而需要在斜行校正部抵靠印刷介质的部件,该部件设置于输送辊的下游,并且以能够开闭输送路的挡板(门)这一形式具体化。在上述结构中,在针对来自其他输送路的印刷介质进行印刷处理时,根据该汇合点的位置,为了将印刷介质供给至印刷位置,而将该挡板打开。因此,此时,在用户从手动送纸的插入口放入存折等的情况下,即使在该汇合点没有印刷介质,也存在失误地将印刷介质插入至上述挡板的前端(下游)的担忧。

并且,在这样的结构中,若对于来自其他输送路的印刷也成为从前面排出,则仍然存在从插入口插入的印刷介质与排纸碰撞的担忧。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提案中,无法解决该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印刷装置等,该印刷装置是能够从多个输送路供给印刷介质的印刷装置,能够可靠地防止印刷介质彼此的碰撞,能够根据状况进行恰当的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印刷装置具有:用于输送印刷介质的第一输送路以及第二输送路;斜行校正部,校正由上述第一输送路输送来的上述印刷介质的斜行;以及印刷部,对由上述第一输送路或者上述第二输送路输送来的上述印刷介质进行印刷,上述第一输送路与上述第二输送路在上述斜行校正部的下游侧汇合,上述斜行校正部具备能够开闭上述第一输送路的挡板,在对由上述第二输送路输送的上述印刷介质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上述挡板关闭上述第一输送路。

由此,在使用第二输送路的印刷时,挡板被关闭,因此即使印刷介质被插入于第一输送路,也能够可靠地防止该印刷介质与从第二输送路供给的印刷介质碰撞或者重叠。

并且,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由上述第二输送路输送的上述印刷介质的印刷中,在上述印刷介质被插入上述第一输送路的情况下,上述斜行校正部对上述被插入的印刷介质进行斜行的校正。

由此,在由第二输送路输送的印刷介质的印刷中,因为执行已插入于第一输送路的印刷介质的斜行校正处理,所以能够较早地进行在之后进行的已插入的印刷介质的印刷。

并且,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斜行校正部的下游侧还具有上述印刷介质的排出口,在由上述第二输送路输送的上述印刷介质的印刷中,在上述印刷介质已插入于上述第一输送路的情况下,上述印刷中的印刷介质从上述排出口被排出。

由此,能够进行符合状况的适当的输送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为一种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上述印刷装置具有:第一输送路以及第二输送路,用于输送印刷介质;斜行校正部,校正由上述第一输送路输送来的上述印刷介质的斜行;以及印刷部,对由上述第一输送路或者上述第二输送路输送来的上述印刷介质进行印刷,上述第一输送路与上述第二输送路在上述斜行校正部的下游侧汇合,上述斜行校正部具备能够开闭上述第一输送路的挡板,在对由上述第二输送路输送的上述印刷介质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上述挡板关闭上述第一输送路。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以及特征通过以下说明的发明的实施方式可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例子的简要侧视图。

图2是例示供纸盒的情况下的输送控制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说明。然而,该实施方式的例子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此外,在图中,对于相同或者类似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考编号或者参考标记进行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例子的简要侧视图。图1所示的打印机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具备手动送纸印刷用的手动送纸输送路20(第一输送路)与供纸盒用的供纸盒输送路80(第二输送路)。另外,本打印机1在手动送纸输送路20具备斜行校正部70(斜行校正装置),手动送纸输送路20与供纸盒输送路80在该斜行校正部70的下游汇合。而且,在进行来自供纸盒输送路80的印刷时,形成为使设置于斜行校正部70的挡板40关闭的状态。由此,在本打印机1中,能够可靠地防止从多条输送路供给的印刷介质(例如存折等的册子、切纸等)彼此的碰撞,实现对多种印刷介质的多样印刷。

作为一个例子,本打印机1为银行等使用的存折用打印机,采用喷墨方式作为印刷方式。如上所述,作为印刷介质5的输送路,打印机1具备两条输送路(20、80)。如图1所示,在对作为印刷介质5(册子)的存折进行印刷的情况下,由用户从打印机1的前面(图1的左侧)插入印刷介质5(图1的箭头e的方向),在印刷后,印刷介质5返回到插入的位置而被排出(图1的箭头f的方向)。另一方面,在对收纳于供纸盒(未图示)的印刷介质5(切纸)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向图1的箭头g的方向供纸,在印刷后,印刷介质5(切纸)向前面(图1的箭头f的方向)或者背面(图1的箭头h的方向)排出。

图1是概念性表示打印机1的结构的侧视图,以印刷介质5(册子或者切纸)的输送路为中心进行表示。以下,对于打印机1具备的各部分,参照图1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中,箭头a针对印刷介质5的输送表示正方向,箭头b针对印刷介质5的输送表示反方向。

手动送纸插入口10是对印刷介质5(册子)进行手动送纸印刷的情况下的、印刷介质5(册子)的插入口,并设置于打印机1的前面。印刷介质5(册子)由用户插入于该手动送纸插入口10。此外,如上所述,在从打印机1的前面排纸的情况下,手动送纸插入口10成为排纸口。

手动送纸输送路20是将从手动送纸插入口10插入的印刷介质5(册子)向印刷位置引导的输送路。另外,手动送纸输送路20在进行上述的向前面的排纸时,成为沿反方向输送印刷介质5的路径。

斜行校正部70是对从手动送纸插入口10插入的印刷介质5(册子)的斜行进行校正的部分,具备手动送纸输送辊对30、挡板40、纸张检测传感器(a)50以及纸张检测传感器(b)60。

手动送纸输送辊对30是将插入的印刷介质5(册子)向正方向输送的一对辊,由未图示的驱动装置(马达、传动装置等)驱动。另外,手动送纸输送辊对30能够反转驱动,在被印刷的印刷介质5排出时,向反方向输送印刷介质5。

挡板40是能够上下(沿图1的箭头c以及箭头d的方向)移动的抵靠部件(板),由未图示的驱动装置(马达、传动装置等)驱动。在对印刷介质5(册子)的斜行进行校正时,挡板40处于上升的位置(图1的虚线所示的位置),堵住输送路(关闭)。在该状态下,通过利用手动送纸输送辊对30的向正方向的输送驱动,将印刷介质5(册子)抵靠于挡板40,由此校正印刷介质5(册子)的斜行。

另外,在将印刷介质5(册子)向印刷位置输送时,在将印刷介质5从手动送纸插入口10排出时,挡板40处于下降的位置(图1的实线所示的位置),开放输送路(打开)。并且,在使用供纸盒输送路80进行印刷时,挡板40处于上升的位置,堵住输送路(被关闭)。

纸张检测传感器(a)50以及纸张检测传感器(b)60是分别设置于手动送纸输送辊对30的输送方向的前后(上游/下游)的、检测印刷介质5的有无的传感器。为了确认印刷介质5(册子)的斜行已被校正,沿印刷介质5(册子)的宽度方向(与输送方向(图1的箭头a、b的方向)和上下方向(图1的箭头c、d的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有多个纸张检测传感器(b)60。此外,能够对纸张检测传感器(a)50以及纸张检测传感器(b)60使用现有类型的传感器。

虽然图1没有示出,但在手动送纸输送路20的、手动送纸插入口10与手动送纸输送辊对30之间配备了磁性读取装置,能够读取已插入的印刷介质5(册子)的磁信息。

供纸盒输送路80是将从未图示的供纸盒供给的印刷介质5(切纸)向印刷位置引导的输送路。在图1中,供纸盒设置于供纸盒输送路80的上游(在箭头g的上游侧)。供纸盒输送路80针对输送的正方向在斜行校正部70(挡板40)的下游侧与手动送纸输送路20汇合。即,在图1中,手动送纸输送路20与供纸盒输送路80在汇合点90汇合。

上游侧输送辊对110是将从手动送纸输送路20或者供纸盒输送路80供给的印刷介质5向正方向输送并且将印刷介质5向印刷位置(印刷部120的位置)供给的一对辊,由未图示的驱动装置(马达、传动装置等)驱动。另外,上游侧输送辊对110能够反转驱动,在已被印刷的印刷介质5的排出时等,向反方向输送印刷介质5。

纸张检测传感器(c)100是设置于上游侧输送辊对110的输送方向之前(上游)的、检测印刷介质5的有无的传感器。此外,对于纸张检测传感器(c)100能够使用现有类型的传感器。

印刷部120是对通过上游侧输送辊对110供给的在输送面150上的印刷介质5(册子或者切纸)进行印刷的部分,具备多个排出墨水的喷嘴。

压印板130隔着印刷介质5地设置于与印刷部120对置的位置。

下游侧输送辊对140是将被印刷过的印刷介质5向正方向输送的一对辊,由未图示的驱动装置(马达、传动装置等)驱动。另外,下游侧输送辊对140能够反转驱动,在已被印刷的印刷介质5的排出时等,向反方向输送印刷介质5。

背面排出口160(排出口)是在无法从前面(手动送纸插入口10)排出被印刷的印刷介质5的情况下使用的排纸口。

另外,打印机1具备图1未示出的控制部。控制部管理印刷部120的印刷处理的控制以及印刷介质5的输送控制。在输送控制中,基于利用纸张检测传感器(a)50、纸张检测传感器(b)60以及纸张检测传感器(c)100等检测到的信息,控制各输送辊对(30、110、140)以及挡板40等的动作。此外,控制部由cpu(中央处理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asic(专用集成电路)、固件(程序)等构成。

在具备以上那样结构的打印机1中,通过以下那样的顺序进行印刷介质5的输送。

首先,在进行手动送纸印刷的情况下,用户(操作者)将印刷介质5(册子)从手动送纸插入口10向图1的箭头e的方向插入。若利用纸张检测传感器(a)50检测到已插入的印刷介质5(册子),则控制部使挡板40上升来堵住手动送纸输送路20(关闭),并且使手动送纸辊对30驱动。

通过手动送纸辊对30的驱动,印刷介质5(册子)抵靠于挡板40而成为斜行被校正的状态。若控制部基于纸张检测传感器(b)60的检测,识别到斜行校正已经结束,则使挡板40下降来打开手动送纸输送路20。

印刷介质5(册子)通过手动送纸辊对30的驱动而被向正方向输送,并由纸张检测传感器(c)100检测。控制部通过该检测来驱动上游侧输送辊对110以及下游侧输送辊对140,将印刷介质5(册子)向正方向输送。

通过该输送,印刷介质5(册子)被供给至印刷位置,依次利用印刷部120对该印刷介质5(册子)执行印刷处理。

若印刷处理结束,则控制部反转驱动上游侧输送辊对110、下游侧输送辊对140以及手动送纸输送辊对30,将印刷介质5(册子)沿反方向输送。印刷介质5(册子)通过已被开放的挡板40的位置,在手动送纸输送路20上沿图1的箭头f的方向移动,并从手动送纸插入口10被排出。

另一方面,在对使用供纸盒输送路80的印刷介质5(切纸)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如以下那样,完成印刷介质5(切纸)的输送控制。图2是举例说明了供纸盒的情况下的输送控制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若控制部接收来自供纸盒的供纸的指示(图2的步骤s1),则确认纸张检测传感器(b)60以及纸张检测传感器(c)100的检测值是否为“无纸”(图2的步骤s2)。在任意纸张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值均为“有纸”的情况下(图2的步骤s2为否),控制部判断为在纸张检测传感器(b)60或者纸张检测传感器(c)100的位置存在印刷介质5,不开始来自供纸盒的供纸而进行待机。

另一方面,在任意纸张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值均为“无纸”的情况下(图2的步骤s2为是),控制部判断为在纸张检测传感器(b)60以及纸张检测传感器(c)100的位置不存在印刷介质5,关闭挡板40来封闭手动送纸输送路20(图2的步骤s3)。

然后,控制部开始来自供纸盒的供纸(图2的步骤s4)。而且,若纸张检测传感器(c)100的检测值为“有纸”(图2的步骤s5为是),则判断为供给的印刷介质5(切纸)已被输送至纸张检测传感器(c)100的位置,并使上游侧输送辊对110以及下游侧输送辊对140驱动(图2的步骤s6)。

然后,虽然印刷介质5(切纸)被输送至印刷位置,利用印刷部120完成印刷处理,但直至该印刷处理结束之前(图2的步骤s11为否),控制部随时确认纸张检测传感器(a)50的检测值(图2的步骤s7)。

基于该确认的结果,若纸张检测传感器(a)的检测值是“无纸”(图2的步骤s7为是),则控制部判断为不存在从手动送纸插入口10插入的印刷介质5(册子),而不特别地进行动作。

另一方面,如果上述确认的结果为纸张检测传感器(a)的检测值是“有纸”(图2的步骤s7为否),则控制部判断为从手动送纸插入口10插入有印刷介质5(册子),并确认斜行校正完成标志的有无(图2的步骤s8)。斜行校正完成标志为在进行了后述的步骤s9中的斜行校正处理(已结束)的情况下设立(存储)的标志。

若具有斜行校正完成标志(若被存储)(图2的步骤s8为是),则控制部不特别地进行动作。然后,处理返回至步骤s11。

另一方面,若没有斜行校正完成标志(若未被存储)(图2的步骤s8为否),则控制部执行斜行校正处理(图2的步骤s9)。即,利用手动送纸输送辊对30沿正方向输送存在于纸张检测传感器(a)50的位置的印刷介质5(册子),将印刷介质5(册子)抵靠于被关闭的挡板40。而且,若控制部基于纸张检测传感器(b)60的检测值判断为斜行校正已结束,则设立(存储)斜行校正完成标志(图2的步骤s10)。然后,处理返回至步骤s11。

然后,若印刷处理结束(图2的步骤s11为是),则控制部根据斜行校正完成标志的有无,决定已被印刷的印刷介质5(切纸)的排出口。具体而言,若具有斜行校正完成标志(图2的步骤s12为是),则判断为在手动送纸输送路20存在等待印刷的印刷介质5(册子),并决定从背面排出口160排纸,若没有斜行校正完成标志(图2的步骤s12为否),则判断为在手动送纸输送路20不存在印刷介质5(册子),并决定从手动送纸插入口10排纸。

在决定从背面排出口160排纸的情况下,控制部将上游侧输送辊对110以及下游侧输送辊对140的驱动保持为正方向,从背面排出口160将印刷处理完成的印刷介质5(切纸)排出(图2的步骤s13)。

在决定为从手动送纸插入口10排纸的情况下,控制部将上游侧输送辊对110以及下游侧输送辊对140的驱动设置为反方向,打开挡板40并开放手动送纸输送路20。然后,沿反方向驱动手动送纸输送辊对30,从手动送纸插入口10将印刷处理完成的印刷介质5(切纸)排出(图2的步骤s14)。

若在任意情况下排纸均结束,则控制部停止各输送辊对的驱动,将斜行校正完成标志设置为无的状态(图2的步骤s15)。以上,在从供纸盒供纸的情况下的输送控制结束。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中,虽然构成为相对于手动送纸输送路20作为其他供纸输送路而具备来自供纸盒的输送路(供纸盒输送路80),但也可以构成为代替它,或者除此之外还具备对作为卷纸储存的印刷介质5进行供纸的输送路。在该情况下,手动送纸输送路20与其他的供纸输送路也构成为在挡板40的下游汇合,在利用来自其他的供纸输送路的供纸进行印刷的情况下,进行与基于图2进行说明的内容相同的输送控制。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的打印机1中,手动送纸输送路20与供纸盒输送路80的汇合点90为斜行校正部70(挡板40)的(在正方向)下游侧,在进行使用供纸盒输送路80的印刷时,因为挡板40被关闭,所以即使操作者从手动送纸插入口10插入印刷介质5(册子),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其与从供纸盒供给的印刷介质5(切纸)碰撞、重叠。

另外,不需要为了防止该印刷介质5的碰撞设置新的挡板。

并且,在进行使用供纸盒输送路80的印刷时,在操作者从手动送纸插入口10插入印刷介质5(册子)的情况下,在该印刷期间,因为已插入的印刷介质5(册子)的斜行校正处理被执行,所以能够较早进行在之后进行的、已插入的印刷介质5(册子)的印刷。

另外,在进行使用供纸盒输送路80的印刷时,在处于从手动送纸插入口10插入有印刷介质5(册子)的状态的情况下,从供纸盒输送路80供给的印刷介质5(切纸)在印刷后被控制为从背面排出口160排出,完成符合情况的适当的输送控制。

这样,在本打印机1中,能够无问题地执行多样的打印。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涉及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等效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