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7108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印装置,尤其是一种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线上进行喷印时,有些基体放置在细长的夹缝空间,采用现有的喷印机,无法伸入狭缝内进行自动喷印,如果直接将喷头伸进夹缝内,无法准确定位喷印位置,也无法保证在正确的位置喷上正确的字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其能伸入夹缝空间内准确喷印字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包括:支座,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手柄,连接在支座的第一端;第一滚轮,能转动地连接在支座的第二端;第二滚轮,能转动地连接在支座的第二端,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平行且间隔设置,通过手柄推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在喷印面上同步滚动;编码器,连接在支座上,编码器的转轴与第二滚轮能同步转动地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其中,支座由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支座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滚轮的轴向垂直,手柄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滚轮的轴向垂直,并与支座的延伸方向相同。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其中,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编码器均位于支座的同一侧,编码器位于手柄与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之间,在第一滚轮的轴向上,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的宽度不大于喷印面的宽度。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其中,支座上固定有第一滚轮轴,第一滚轮轴外套接有至少一个第一轴承,第一滚轮能转动地套设在第一轴承外。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其中,支座上穿设有能转动的第二滚轮轴,第二滚轮轴的两端分别位于支座的相对两侧,第二滚轮轴的一端外套接第二滚轮,第二滚轮轴的另一端与编码器的转轴能同步转动地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其中,第二滚轮轴的另一端外套接有滚轮同步带轮,编码器的转轴外套接有编码器同步带轮,编码器同步带轮和滚轮同步带轮位于支座的同一侧,滚轮同步带轮与编码器同步带轮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其中,支座上固定有轴承座,轴承座内侧套接有第二轴承,第二滚轮轴能转动地套设在第二轴承内侧。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其中,支座的第一端还设有能固定喷头的固定块,固定块与手柄相邻。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其中,手柄的外壁上贯穿有穿线槽,编码器的控制线穿过穿线槽,并与盖设在穿线槽一端的开关按钮电连接,穿线槽的另一端盖设有压线罩。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其中,支座的第一端连接有手柄固定座,手柄固定座与支座垂直,手柄固定座的背向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侧面与手柄的端面连接,一穿线孔贯穿手柄固定座和手柄的端面,并与穿线槽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的特点和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通过设置相平行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能在移动喷印时进行导向、定位,保证移动喷印的平稳性,且有助于减小喷印装置的宽度;通过将编码器的转轴与第二滚轮能同步转动地相连接,使编码器可以根据第二滚轮和第一滚轮的移动时间和速度自动控制喷码机喷印;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结构紧凑,宽度较小,长度较大,能直接伸入夹缝中进行喷印,保证喷印到正确的位置,解决了以往喷码机在生产线的夹缝空间无法喷印的难题;

2、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可以有效的将字符喷印到基体的正确位置上,避免使用时重复喷印及擦拭的问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滚轮与支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滚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滚轮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滚轮与支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滚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滚轮同步带轮、编码器同步带轮和同步带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支座、手柄和手柄固定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支座、手柄和手柄固定座的组合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固定块 2手柄 3第一滚轮

4第二滚轮 5防滑O型圈 6第一滚轮轴

7滚轮轴压盖 8轴承压盖 9第一轴承

10轴承座 11滚轮同步带轮 12编码器同步带轮

13同步带 14编码器 15加强筋

16手柄固定座 17支座 18压线罩

19开关按钮 20穿线孔 21第二轴承

22第二滚轮轴 2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也可称为一种便携式移动喷印辅助装置,其包括支座17、手柄2、第一滚轮3、第二滚轮4和编码器14,支座17例如呈平板状,支座17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用以支撑手柄2、第一滚轮3、第二滚轮4和编码器14;手柄2连接在支座17的第一端,用以手持,第一滚轮3能转动地连接在支座17的第二端,第二滚轮4能转动地连接在支座17的第二端,第一滚轮3与第二滚轮4平行(或称为并排)且间隔设置,通过手持手柄2推动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4在夹缝中的基体的喷印面上同步滚动,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4用以移动喷印时导向、定位,且有助于减小喷印装置在第一滚轮或第二滚轮的轴向方向的尺寸(将该尺寸定义为宽度尺寸),较佳地,第一滚轮3的半径和第二滚轮4的半径相等;编码器14连接在支座17上,用以计数及控制喷印,编码器14的转轴23与第二滚轮4能同步转动地相连接,用以根据第二滚轮4和第一滚轮3的移动时间和速度控制喷码机喷印。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设置了相平行且能在喷印面上同步滚动的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4,从而能在移动喷印时进行定位,保证移动喷印的平稳性,且有助于减小喷印装置的宽度;通过将编码器14的转轴23与第二滚轮4能同步转动地相连接,使编码器14可以根据第二滚轮4和第一滚轮3的移动时间和速度自动控制喷码机喷印;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结构紧凑,宽度较小,长度较大,能直接伸入夹缝中进行喷印,保证喷印到正确的位置,解决了以往喷码机在生产线的夹缝空间无法喷印,无法实现自动化的难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再如图1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座17的延伸方向(由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滚轮3的轴向(亦即第二滚轮4的轴向)垂直,手柄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滚轮3的轴向(亦即第二滚轮4的轴向)垂直,并与支座的17延伸方向相同,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为扁长形的结构,宽度较小,且长度较大,便于伸入夹缝中进行移动喷印。

进一步,第一滚轮3、第二滚轮4和编码器14均位于支座17的同一侧,编码器14位于手柄2与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4之间,在第一滚轮3或第二滚轮4的轴向上,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的宽度不大于喷印面(或者说夹缝中的喷印面)的宽度,从而进一步减小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在第一滚轮3或第二滚轮4的轴向上的宽度尺寸,使结构更紧凑,便于更方便地伸入夹缝中进行移动喷印。

具体是,第一滚轮3的轴向长度和第二滚轮4的轴向长度相同,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的宽度为第一滚轮3的轴向长度,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时基体的喷印面的宽度来确定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4的轴向长度,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喷印装置适应不同的喷印结构和空间。

另外,第一滚轮3的外侧和第二滚轮4的外侧均套设有防滑O型圈5,用以提供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4在滚动时的摩擦力,使滚动更平稳,起到防滑作用。

此外,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4例如均为中间直径较小、两头直接较大的形状,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4的直径较大的两头外分别套设一个防滑O型圈5。

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支座17上固定有第一滚轮轴6,第一滚轮轴6外套接有至少一个第一轴承9,第一滚轮3能转动地套设在第一轴承9外,以保证第一滚轮3转动的平稳性。

如图2、图3、图4所示,具体是,第一轴承9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滚轮3的两端内侧,第一滚轮轴6的靠近支座17的一端外凸设有环形凸部,靠近支座17的第一轴承9的下端部抵靠该环形凸部,并通过该环形凸部实现轴向定位,远离支座17的第一轴承9的上端部设有轴承压盖8,并通过该轴承压盖8实现轴向定位,轴承压盖8不仅能压紧第一轴承9,还能防止灰尘进入轴承内部,第一滚轮轴6的靠近支座17的一端插入支座17,并抵靠从支座17另一侧插入的滚轮轴压盖7,第一滚轮轴6与滚轮轴压盖7例如通过螺钉连接。

在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支座17上穿设有能转动的第二滚轮轴22,第二滚轮轴22的两端分别位于支座17的相对两侧,第二滚轮轴22的一端外套接或固定第二滚轮4,第二滚轮轴22和第二滚轮4也可为一体成型的一个部件,因此第二滚轮轴22能被第二滚轮4带动转动,第二滚轮轴22的另一端与编码器14的转轴23能同步转动地相连接。

如图7所示,进一步,第二滚轮轴22的另一端外套接有滚轮同步带轮11,编码器14的转轴23穿过支座17,且编码器14的转轴23外套接有编码器同步带轮12,编码器同步带轮12和滚轮同步带轮11位于支座17的同一侧,滚轮同步带轮11与编码器同步带轮12之间通过同步带13能同步转动地连接,从而通过缠绕在滚轮同步带轮11与编码器同步带轮12之间的同步带13,实现第二滚轮4与编码器14的转轴23的同步转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也可采用其它方式实现二者的同步转动,例如在第二滚轮轴22的另一端与编码器14的转轴23之间设置齿轮。

其中,第一滚轮3、第二滚轮4和编码器14位于支座17的一侧,滚轮同步带轮11、编码器同步带轮12和同步带13位于支座17的另一侧。

如图5、图6所示,进一步,支座17上固定有轴承座10,轴承座10内侧套接有第二轴承21,第二滚轮轴22能转动地套设在第二轴承21内侧,以保证第二滚轮4转动的平稳性。

再如图1所示,支座17的第一端还设有能固定喷头的固定块1,固定块1与手柄2相邻,以使结构紧凑,且保证字符能喷印到基体的固定位置。

其中,固定块1与支座17相垂直,固定块1与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4均位于支座17的同一侧,固定块1例如呈方框形。

如图8所示,进一步,手柄2的外壁上贯穿有穿线槽,编码器14的控制线穿过穿线槽,并与盖设在穿线槽一端的开关按钮19电连接,开关按钮19用以控制编码器14的通断,通过将开关按钮19设置在手柄2上,方便随时控制编码器14,穿线槽的另一端盖设有压线罩18,采用压线罩18盖住焊线端,能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止发生触电等安全事故。

如图8、图9所示,进一步,支座17的第一端连接有手柄固定座16,手柄固定座16与支座17垂直,手柄固定座16的背向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4的侧面与手柄2的端面连接,通过设置手柄固定座16,便于固定手柄2,一穿线孔20贯穿手柄固定座16和手柄2的端面,并与穿线槽连通,通过设置穿线孔20,可方便编码器14的控制线由最短路径进入穿线槽,避免安全隐患,且使整体结构更紧凑、整洁。

其中,手柄固定座16与支座17之间例如还连接有加强筋15,以保证手柄2与支座17之间的连接强度。

使用时,将喷码机的喷头固定在固定块1中,手持手柄2将喷印装置伸入放置基体的夹缝空间内,将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4接触基体的喷印面,在基体上移动喷印装置,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4同步转动并带动编码器14转动,编码器14通过第二滚轮4移动的速度和距离控制喷码机喷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发明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