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中配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4643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中配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墨调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中配墨装置。



背景技术:

油墨是用于包装材料印刷的重要材料,它通过印刷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油墨中包括主要成分和辅助成分,它们均匀地混合并经反复轧制而成一种粘性胶状流体。目前,不少企业用于调配油墨的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而且操作较为不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便于工人进行集中调配油墨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中配墨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工人进行集中配墨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集中配墨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放置调墨桶的底板,机架的顶部设置有顶箱,顶箱上设置有若干输墨管,每一输墨管连接有一靠向所述调墨桶的出墨管,各输墨管与出墨管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顶箱外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各输墨管上安装有管道泄漏传感器,该管道泄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顶箱上还安装有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报警装置。

进一步地,各输墨管上安装有电子阀门开关,该电子阀门开关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地,各输墨管上安装有流量计,该流量计位于所述顶箱外。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可向外拉伸的活动板,所述调墨桶放置于该活动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的一侧还设置有清洗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顶箱设置有箱盖,该箱盖通过可转动装置与所述顶箱连接;较佳地,所述可转动装置为合页。

优选地,所述出墨管为白色的软管;所述报警装置为声光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中配墨装置,其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工人进行集中配墨,同时便于清洗,可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集中配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顶箱打开箱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号为:1-机架,2-调墨桶,3-底板,4-顶箱,5-输墨管,6-出墨管,7-阀门,8-控制装置,9-管道泄漏传感器,10-报警装置,11-电子阀门开关,12-流量计,13-活动板,14-箱盖,15-可转动装置,16-清洗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附图1、图2所示,一种集中配墨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放置调墨桶2的底板3,机架1的顶部设置有顶箱4,顶箱4上设置有若干输墨管5,每一输墨管5连接有一靠向所述调墨桶2的出墨管6,各输墨管5与出墨管6上均设置有阀门7;所述顶箱4外设置有控制装置8,所述各输墨管5上安装有管道泄漏传感器9,该管道泄漏传感器9与所述控制装置8电连接,所述顶箱4上还安装有与所述控制装置8电连接的报警装置10。当管道泄漏传感器9检测到输墨管5由油墨泄漏时,将相相应的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装置8,控制装置8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使报警装置10发出报警信号;本实施例中,所述报警装置10优选为声光报警装置10,即报警装置10发出的报警信号为声光报警信号;所述出墨管6为白色的软管,选用白色的软管,既可使得操作人员从外观上可判断出出墨管6内油墨的颜色,从而可根据需要方便地打开相应的阀门7,又可使得操作人员方便地调整出墨管6的出口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输墨管5、出墨管6、阀门7等数量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并不仅仅限于图1、图2中所示的数量。本实施例中,顶箱4上设置的输墨管5的数量可设置在20-30个之间,以便于工人对油墨进行集中调配。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箱4设置有箱盖14,该箱盖14通过可转动装置15与所述顶箱4连接;所述可转动装置15可以为合页,或者为其他铰接装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各输墨管5上安装有电子阀门开关11,该电子阀门开关11与所述控制装置8电连接。对油墨进行调配的工人,可在工作过程中在所述控制装置8进行操作,以控制所述电子阀门开关11的开关状态,从而可以控制出墨管6的油墨流量,方便调配。另外,各输墨管5上安装有流量计12,该流量计12位于所述顶箱4外。通过设置所述流量计12,可方便查看及统计各输墨管5的油墨的流量。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底板3上设置有可向外拉伸的活动板13,所述调墨桶2放置于该活动板13上。通过设置该活动板13,可方便操作人员将调墨桶2从底板3上拉出,从而便于将调墨桶2移动到集中配墨装置外的其他位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机架1的一侧还设置有清洗装置16,利用该清洗装置16,可便于操作人员在集中调配油墨后,对集中配墨装置进行清洗。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中配墨装置,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便于工人进行集中配墨,同时便于清洗,可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现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