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及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110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墨盒及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墨盒及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墨盒是打印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安装墨盒时,可以将墨盒安装到打印装置的安装部上。如图1所示,参考专利申请号为cn201420614406.4的专利申请,墨盒2的底部设置接合部917,该接合部917可以采用钩状结构,对应地,安装部300上开设安装孔,墨盒2上的接合部917可以与该安装孔配合。此时,墨盒2的芯片与安装部300上的触针紧密接触。

然而,墨盒2安装于安装部300上以后,安装部300上的触针会给予墨盒2上的芯片一个弹性力,该弹性力的方向为斜向上,该作用力导致接合部917容易向左偏移,造成接合部917与安装孔之间的配合失效,致使墨盒2与安装部300脱离。因此,墨盒2与安装部300采用此种安装结构时,两者的装配可靠性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墨盒及打印装置,使得墨盒与安装部的装配可靠性更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墨盒,用于安装于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上设置安装孔、接合面和与所述接合面相对的定位面,所述墨盒包括墨盒主体、与所述墨盒主体连接的接合部以及与所述接合部连接的弹性部,所述接合部能够伸入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接合面定位配合;

所述弹性部能够与所述定位面抵接,以朝向所述接合部的方向对所述接合部施加作用力。

优选地,所述接合部转动安装于所述墨盒主体上,所述接合部具有方向相反的第一转动行程和第二转动行程,在所述第一转动行程中,所述接合部靠近所述接合面,在所述第二转动行程中,所述接合部远离所述接合面。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接合部连接,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能够与所述定位面配合;

所述接合部的一端与所述弹性部连接,另一端为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自由端能够与所述接合面相配合;

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位于所述弹性部与所述接合部的连接位置的相对两侧。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包括与所述定位面抵接的第一配合部,所述接合部包括与所述接合面配合的第二配合部,在所述墨盒的安装方向上,所述第一配合部比所述第二配合部更靠近所述墨盒主体。

优选地,所述墨盒主体的一端设置芯片,另一端设置卡位,所述卡位能够与所述安装部卡接,所述接合部设置于所述芯片所在的一侧,所述墨盒未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时,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卡位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芯片与所述卡位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接合部的末端相连接,另一端能够与所述定位面配合,所述弹性部与所述接合部形成弯折结构。

优选地,所述接合部比所述弹性部更靠近所述墨盒的出墨口,或者所述弹性部比所述接合部更靠近所述墨盒的出墨口。

优选地,在所述墨盒的装配行程中,所述弹性部的末端始终位于所述定位面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墨盒主体的一端设置芯片,所述墨盒未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时,沿着所述墨盒的安装方向看,所述接合部不超出所述芯片所在表面。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和所述接合部均设置于所述墨盒主体的底部。

优选地,在所述墨盒安装到所述安装部的过程中,所述定位面抵压所述弹性部以推压所述接合部,使所述接合部向朝向所述接合面的方向运动。

优选地,在所述墨盒安装到所述安装部的过程中,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定位面抵接在先,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安装孔接合在后。

优选地,还包括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墨盒主体,在所述活动杆的转动行程中,所述活动杆能够向所述接合部施加远离所述接合面的拆卸力。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装置,其包括安装部以及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的墨盒,所述安装部上设置安装孔、接合面和定位面,所述墨盒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墨盒。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墨盒增加了弹性部,接合部与安装部相配合以后,弹性部能够向接合部施加作用力,使得接合部与安装部上的接合面定位配合,即使墨盒受到来自触针的作用力,弹性部也可以防止接合部发生攒动,防止接合部与安装孔之间的配合失效,进而保证接合部与安装部更加可靠地装配在一起。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技术中的墨盒与安装部的配合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涉及的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安装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墨盒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a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所示墨盒切开后的示意图;

图6a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4所示墨盒与安装部在一种状态下的配合示意图;

图8为图4所示墨盒与安装部在另一种状态下的配合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涉及的另一种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涉及的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所示墨盒与安装部在一种状态下的配合示意图;

图12a为图12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图10所示墨盒与安装部在另一种状态下的配合示意图;

图13a为图13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墨盒与安装部的配合示意图;

图14a为图14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所提供的墨盒与安装部的配合示意图;

图15a为图15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图1中:

2-墨盒;

300-安装部;

917-接合部;

图2-15a中:

4-墨盒;

40-卡位;

41-芯片;

42-出墨口;

43-墨盒主体;

44-活动杆;

440-操作部、441-施力部、442-轴心;

45-复位件;

46-接合部;

460-作用面、461-第二自由端;

47-弹性部;

470-第一自由端;

48-连接部;

5-安装部;

50-安装部支架;

500-凸起部、500a-第一面、501-第一孔、501a-第一孔面、502-底壁、503-侧壁、504-第二孔、504a-第一内壁、504b-第二内壁;

51-卡槽;

52-杠杆;

53-电接部;

530-触针;

54-墨管;

55-供墨针;

56-第一配合面;

57-第二配合面。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安装部:

安装部用于安装一个或者多个墨盒,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安装部5可以安装多个墨盒4,安装部5上设置多个与每个墨盒4一一对应的安装位,例如可以安装6个墨盒,安装部5上就具有6个安装位。安装部5具有安装部支架50、卡槽51、杠杆52、电接部53和墨管54。安装部支架50包括凸起部500、第一孔501、底壁502和两个侧壁503。安装部支架50还可以设置有图2所示的第二孔504,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孔504。可以理解地,此处所说的“第一孔”、“第二孔”并非是对孔的个数的限制,例如每个安装位可以存在多个第一孔501或者多个第二孔504。安装部支架50的两个侧壁503彼此相对,且和底壁502基本垂直,形成一个近似于“凵”形的结构,以此形成供墨盒4装入安装部5内的开口。安装墨盒4时,墨盒4从开口进入到安装部5的内部。凸起部500是从底壁502上凸起的,凸起部500与底壁502相交,且具有第一面500a,该第一面500a与底壁502相交,优选地,第一面500a与底壁502相垂直。第一孔501与凸起部500相对设置。

卡槽51可以与墨盒4上的卡位40相接合,以将墨盒4固定在安装部5上。电接部53是与打印装置内部的电路相连接的部分,其可以与墨盒4的芯片41相接触并电连通,电接部53上设置有触针530,触针530可以发生弹性变形。安装墨盒4后,触针530与墨盒4上的芯片41相接触并可进行电传输。墨管54与墨盒4上的出墨口42相抵接且为打印头提供墨水。如图2和3所示,设定三维空间坐标系xyz轴,x轴与底壁502相平行,且+x轴方向由墨管54指向电接部53。z轴垂直于底壁502,且+z轴从底壁502指向前述开口。y轴垂直于x轴和z轴,且设定沿x轴方向观察,+z轴方向逆时针旋转90°的方向是+y轴方向。卡槽51位于-x轴侧,电接部53、杠杆52位于+x轴侧。第一孔501位于电接部53的-z轴、-x轴方向。第二孔504位于底壁502上。

墨盒:

如图4、图5和图5a所示的墨盒4可以安装到图2和图3所示的安装部5中。墨盒4具有墨盒主体43、卡位40、出墨口42、活动杆44、复位件45、芯片41和卡合机构。墨盒主体43中具有可存储墨水的墨水腔,当墨盒4安装到安装部5时,出墨口42与墨管54相接合,墨水腔内的墨水通过出墨口42供给给安装部5的墨管54,从而为打印装置的打印提供墨水。卡位40与卡槽51相卡合,防止在打印过程中墨盒4从安装部5中脱离。芯片41与触针530相接触并可进行电传输。如图6、图6a和图8所示,活动杆44具有操作部440、施力部441。

活动杆44转动安装于墨盒主体43上,其与复位件45相抵接。复位件45的一端与活动杆44相抵接,另一端与墨盒主体43相抵接,该复位件45可以是弹簧。抵接的方式可以使用凸柱或者凹部将复位件45固定,也可以采用直接紧配合的方式相抵接。活动杆44具有轴心442、操作部440和施力部441,操作部440和施力部441分别位于轴心442的相对两侧,当外力施加在操作部440上时,活动杆44转动,使得施力部441向与该外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卡合机构包括接合部46和弹性部47。接合部46与墨盒主体43连接,弹性部47与接合部46连接,接合部46能够伸入安装部5上的安装孔内,并与安装部5上的接合面定位配合。弹性部47能够与安装部5上的定位面抵接,以朝向接合部46的方向对接合部46施加作用力。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安装部5上的安装孔可以为前述的第一孔501,安装部5上的接合面可以为前述的第一孔501的第一孔面501a,定位面可以是第一面500a。接合部46设置在出墨口42与芯片41之间,且更靠近芯片41,以利于更好地稳固芯片41与触针530的接触。

具体地,接合部46具有作用面460,其可以与安装部5相卡合,防止在打印过程中墨盒4从安装部5中脱离。弹性部47在接合部46的背对侧,其与接合部46相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另外一个部件间接连接。接合部46可以设置在弹性部47的+x轴侧。在+z轴方向上,弹性部47越来越远离接合部46,即弹性部47在+z轴方向上逐渐沿-x轴延伸。

本实施例中,接合部46可以与第一孔501相卡合,接合部46的作用面460可以与第一孔501的第一孔面501a相接触,以防止在打印过程中墨盒4从安装部5中脱离。

图7是墨盒4安装到安装部5的安装过程示意图;图8是墨盒4安装到位的示意图。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图7中省略了安装部5的部分零部件。在墨盒4的安装过程中,首先,卡位40与卡槽51相卡合,然后按压墨盒主体43的上部,使墨盒4绕着卡位40与卡槽51的卡合处旋转,接着弹性部47接触安装部5的凸起部500上的第一面500a。随着墨盒4的安装,凸起部500抵接弹性部47,因弹性部47在+z轴方向上越来越远离接合部46(弹性部47在+z轴方向上,越来越向-x轴延伸),随着墨盒4的安装,自凸起部500与弹性部47开始接触之后,弹性部47不断被压迫,接合部46不断伸出。弹性部47向+x轴方向运动,进而推压接合部46,使得接合部46朝向+x轴方向移动(即接合部46朝向靠近接合面的方向运动),直到接合部46与第一孔501相卡合,作用面460与第一孔面501a相接触,出墨口42与墨管54相接合,墨盒4安装到位。此时,弹性部47与凸起部500相抵接,因凸起部500与第一孔501相对设置,因此,凸起部500对接合部46施加一个图8所示的推压力f,此推压力f是凸起部500上的第一面500a给予的指向接合部46的弹性力。也就是说,在所述墨盒安装到所述安装部的过程中,所述定位面抵压所述弹性部以推压所述接合部,使所述接合部向朝向所述接合面的方向运动。使得接合部46与接合面接合得更好,即使芯片41受到触针530给予的作用力g(垂直于芯片端子),也不会出现接合部46与第一孔501相脱离的情况,避免出现墨盒4与安装部5相脱离的现象,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取出墨盒4时,在如图8所示的状态下,操作者向-z轴方向按压活动杆44的操作部440,活动杆44绕轴心旋转,施力部441将作用力施加到卡合机构上,卡合机构运动。此时,活动杆44能够向接合部46施加远离接合面的拆卸力,接合部46在该拆卸力的作用下向-x轴侧移动,压迫弹性部47,当接合部46与第一孔501分离后,墨盒4与安装部5相对脱离,从而可以取出墨盒4。

上述卡合机构可以旋转设置于墨盒主体43上,也可以平行移动地设置于墨盒主体43上,这两种方式均可达到卡合机构在安装过程中和安装到位后,凸起部500对弹性部47施力而使弹性部47与接合部46移动的效果,以及取出墨盒4时,活动杆44对卡合机构施加作用力使卡合机构运动,从而促使接合部46与第一孔501相脱离的效果。优选地,接合部46可以转动安装于墨盒主体43上,使得接合部46具有方向相反的第一转动行程和第二转动行程,在第一转动行程中,接合部46靠近安装部5上的接合面,在第二转动行程中,接合部46远离安装部5上的接合面。采用转动方式设置接合部46时,可以简化整个墨盒4的结构,同时,接合部46的运动形式比较简单,便于控制接合部46,并且还可以缓解接合部46运动过程中与墨盒主体43之间的磨损。

上述弹性部的结构可以灵活设置,本实施例中,弹性部47的一端与接合部46连接,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470,该第一自由端470能够与安装部5上的定位面(即第一面500a)配合。接合部46的一端与弹性部47连接,另一端为第二自由端461,该第二自由端461能够与安装部5上的接合面(即第一孔面501a)相配合。第一自由端470和第二自由端461位于弹性部47与接合部46的连接位置的相对两侧。为了便于设置接合部46和弹性部47,卡合机构还可以包括连接部48,该连接部48可以与接合部46和弹性部47的连接处相连接,以使接合部46和弹性部47通过连接部48连接于墨盒主体43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接合部46和弹性部47从连接部48的末端各自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此种结构使得接合部46对弹性部47的变形的影响较小,也就是说,弹性部47的变形幅度不容易受到接合部46的影响,从而保证弹性部47的变形效果,使其向接合部46提供足够大的作用力。

第一自由端470可以包括弧形板段和平板段,该弧形板段与接合部46固定,平板段的一侧与弧形板段相连接,平板段的另一侧向靠近墨盒主体43的方向延伸。当墨盒4安装于安装部5以后,平板段的设置使得弹性部47与安装部5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进而防止两者之间出现局部作用力集中的问题。因此,此种结构可以缓解弹性部47与安装部5之间的磨损,同时延长弹性部47的寿命。

进一步地,弹性部47包括与定位面抵接的第一配合部,接合部46包括与接合面配合的第二配合部,在墨盒4的安装方向上,第一配合部比第二配合部更靠近墨盒主体43,也就是说,在此方向上,第二配合部比第一配合部更远离墨盒主体43,第二配合部在第一配合部的-z轴侧。此种结构可以便于设置凸起部500,还可以保证接合部46更加可靠地与接合面配合。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式墨盒4安装到安装部5的过程中,弹性部47与定位面抵接在先,接合部46与安装孔接合在后。

上述接合部46可以设置在墨盒4设置芯片41的一侧。在墨盒4安装到安装部5的过程中,墨盒4的卡位40先与安装部5的卡槽51配合,然后墨盒4的芯片41与安装部5的电接部53配合,为了防止触针530出现损坏,墨盒4未安装于安装部5上时,接合部46与卡位40之间的距离d2小于芯片41(具体可以为芯片端子)与卡位40之间的距离d1。采用此种结构后,墨盒4以卡位40为旋转点进行安装的过程中,接合部46不会损伤到触针530。

上述第一面500a可以是一个面,也可以是几个连续的面相连接而成,如图8所示,第一面500a包括两个相连接的面,第一面500a也可以是向-x轴倾斜的面,这两种结构都可以为卡合机构与安装部5之间的配合提供导向作用,进而更有利于将弹性部47导向至与凸起部500相抵接的状态。

优选地,卡合机构的弹性部47和接合部46均可以设置在墨盒4的底部,以便于墨盒4以及安装部5中各部分结构的布置。

其他变形例:安装部5及墨盒4的大小、宽窄均是可以变化的,例如图9的安装部5,相比图2和图3所示的安装部5来说,墨管54与凸起部500的距离变小,底壁502由多个台阶面组成,但是凸起部500仍与底壁502相交,第一孔501与凸起部500相对,第一孔501位于电接部53的-z轴方向。

实施例二

相比于实施一,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安装部5以及卡合机构的结构不同。

具体地,此安装部5具有多个用于安装墨盒4的安装位,如图10所示,安装部5具有4个安装位。4个安装位的凸起部500是一体式的,第一孔501也是一体式的,即4个安装位的凸起部500是连接在一起的,并没有由于是不同墨盒4的安装位而分体设置。第一孔501也是连接在一起的,并没有分开。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供墨针55代替实施例一中的墨管54,供墨针55可以插入到墨盒4的内部,墨水可以通过供墨针55的内部管道流入到打印头,实现打印功能。

第一孔501位于电接部53的-z轴方向上。

如图11所示,墨盒4安装到安装部5的安装方向a是沿着z轴方向从安装部5的开口指向底壁502的方向。出墨口42邻近芯片41,接合部46位于芯片41的-z轴方向上。

为了便于拆卸墨盒4,在墨盒4的装配行程中,弹性部47的末端始终位于定位面的上方。此时,弹性部47的末端不会进入第一孔501内,因此拆卸墨盒4时,弹性部47的变形不会受到限制,进而达到前述目的。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墨盒4尚未安装到安装部5时,在x轴方向上接合部46未超出芯片端子所在的表面,即接合部46与芯片端子所在表面之间的距离为t。采用此种结构后,墨盒4在以卡位40为旋转点的安装过程中,接合部46不会损伤到触针530。

本实施例中,弹性部47的一端与接合部46的末端相连接,另一端能够与定位面(即第一面500a)配合,弹性部47与接合部46形成弯折结构。相当于,接合部46的末端与弹性部47的首端连接。采用此种结构后,首先可以简化卡合机构的结构;其次,接合部46的末端没有边角,不会因为边角或者边角处的毛刺的原因导致划伤安装部5或者刺破墨盒4的包装的情况。另外,弹性部47可以比接合部46更靠近墨盒4的出墨口42。

如图12、图12a、图13和图13a所示,墨盒4沿a方向安装到安装部5内。安装过程中,弹性部47与凸起部500相抵接,随着安装继续进行,凸起部500压迫弹性部47,与弹性部47相连接的接合部46会向+x轴方向移动(即朝向第一孔501运动),继续安装,接合部46与第一孔501卡合,使墨盒4卡合到安装部5内。

取出墨盒4时,墨盒4沿-a方向移动,接合部46沿-a方向移动的同时,朝向-x轴侧变形,压迫弹性部47,当接合部46脱离第一孔501时,可以取出墨盒4。本实施例中,无需设置活动杆44就可以实现墨盒4的拆卸,因此可以减少墨盒4的零部件,降低墨盒4的加工成本。

实施例三

相比于实施一,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接合部46和弹性部47均与第二孔504配合,以实现墨盒4与安装部5之间的安装。

具体地,如图14、图14a所示,第二孔504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504a和第二内壁504b。弹性部47能够与第二内壁504b抵压配合。如果第一内壁504a相对于墨盒4的安装方向与该安装方向相交设置,那么接合部46能够与第一内壁504a抵压配合;如果第一内壁504a沿着墨盒4的安装方向延伸,那么与接合部46相配合的面可以调整为第二孔504下方的第一配合面56。

实施例四

相比于实施一,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接合部46比弹性部47更靠近墨盒4的出墨口42。

具体地,如图15、图15a所示,第二孔504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504a和第二内壁504b。弹性部47能够与第一内壁504a抵压配合。如果第一内壁504a相对于墨盒4的安装方向与该安装方向相交设置,那么接合部46能够与第一内壁504a抵压配合;如果第一内壁504a沿着墨盒4的安装方向延伸,那么与接合部46相配合的作用面可以调整为第二孔504下方的第二配合面57。此时,弹性部47向接合部46施加如图15、图15a所示的作用力f,以防止接合部46与接合面之间的配合失效,提高墨盒4的安装可靠性。

基于上述结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墨盒。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