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装置及转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63684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转印装置及转印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烫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印装置及转印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热转印技术是指利用附有图文装饰层的转印膜,通过加热的方式,将装饰层贴装于车牌表面,利用车牌表面与装饰层之间的粘结力使装饰层脱离转印膜从而转移到车牌上。在现有技术中的转印工艺中,图文装饰层与转印膜往往利用溶剂型的热熔胶粘合。热熔胶采用印刷涂布的方法可获得薄且均匀的涂层,在常温常压下呈固态,一旦加热则形成具有一定粘性的胶黏剂。

现有的转印装置在转印过程中,需要对车牌和转印膜同时进行加热,为了保证转印的质量,只有车牌表面的温度上升达到适合转印时,转印装置才会将转印膜的装饰层压印在车牌上。因此,将车牌从常温状态加热到适合转印的状态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大大降低了转印装置的工作效率,转印的效率无法实现大规模的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转印装置,能缩短了整个压印过程,提高生产效率,能广泛应用到自动化的生产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转印装置,包括传送机构、预热机构和压印机构;预热机构设置于传送机构的上方,预热机构包括预热转印体的第一加热器;压印机构设置于预热机构的一侧,压印机构包括压印辊、从动辊和第二加热器,压印辊与从动辊相对地设置于传送机构的两侧,第二加热器设置于压印辊的上方。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转印装置还包括工作台,传送机构、预热机构和压印机构连接在工作台上。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一传送组件,第一传送组件设置于预热机构的下方,第一传送组件包括多根传送辊和第一传送驱动器,各传送辊相互间隔地设置在工作台上,第一传送驱动器用于驱使各传送辊转动传送转印体。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预热机构还包括预热罩,预热罩连接在工作台上,各传送辊从预热罩下方经过,第一加热器设置在预热罩内,第一加热器位于各传送辊的上方。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传送机构还包括第二传送组件,第二传送组件设置于压印机构的下方,第二传送组件包括多根第二传送辊,各第二传送辊相互间隔设置,从动辊设置于相邻两第二传送辊之间。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压印机构还包括放料轴、收料轴、第一压印驱动器和第二压印驱动器,放料轴和收料轴分别设置于压印辊的两侧,放料轴用于输出转印膜,收料轴用于卷收压印后的转印膜,第一压印驱动器用于驱使压印辊转动,第二压印驱动器用于驱使压印辊向着靠近或远离从动辊的方向往复移动。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转印装置还包括检测机构,检测机构设置于传送机构的上方,并位于压印机构的一侧,检测机构包括用于拍摄转印体的相机。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检测机构还包括固定架和计算机,固定架连接在工作台上,相机连接在固定架上,相机的镜头对着传送机构,计算机与相机电信号连接。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计算机电信号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预热机构,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第一加热器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压印机构,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第二加热器的温度。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传送机构还包括第三传送组件,第三传送组件设置于检测机构的下方,第三传送组件包括传送带和第三传送驱动器,传送带的一端延伸至压印机构,第三传送驱动器用于驱使传送带移动传送压印后的转印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转印方法,能缩短了整个压印过程,提高生产效率,能广泛应用到自动化的生产线。

一种转印方法,该转印方法利用上述的转印装置,该转印方法的步骤包括:

对转印体进行预热;以及

对转印膜和转印体进行加热和加压,将转印膜压印在转印体上。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转印方法的步骤还包括:

利用传送机构将转印体输送至预热机构,利用预热机构的第一加热器对转印体进行预热;

利用传送机构将预热后的转印体输送至压印机构,利用压印机构的第二加热器对转印膜和转印体进行加热,利用压印机构的压印辊和从动辊将转印膜压印在转印体上。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利用传送机构将压印后的转印体输送至检测机构,利用检测机构的相机拍摄转印体,并将拍摄的照片发送至计算机,利用计算机判断转印体上是否压印有图形。

本发明的转印装置的预热机构设置于传送机构的上方,预热机构包括预热转印体的第一加热器;压印机构设置于传送机构的上方,并位于预热机构的一侧,压印机构包括压印辊、从动辊和第二加热器,压印辊与从动辊相对地设置于传送机构的两侧,第二加热器设置于压印辊的上方。由于转印体压印之前已经进行了预热,在压印转印膜时,第二加热器只需较短的加热时间即可将转印体加热到适合压印的程度,使热熔胶层更容易附着在转印体上,提高压印质量和转印体的质量,而且缩短了整个压印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能广泛应用到自动化的生产线上。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转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转印装置的电信号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转印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转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转印方法利用转印装置压印转印膜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转印装置及转印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图1是本发明的转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印装置10包括工作台12、传送机构13、预热机构14、压印机构15和检测机构16。

工作台12用于承载连接传送机构13、预热机构14、压印机构15和检测机构16。工作台12包括第一子柜台122、第二子柜台123和第三子柜台124,第一子柜台122、第二子柜台123和第三子柜台124依次相邻排列,即第二子柜台123设置于第一子柜台122与第三子柜台12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传送机构13分别连接于第一子柜台122、第二子柜台123和第三子柜台124;预热机构14连接在第一子柜台122上,并位于传送机构13的上方;压印机构15连接在第二子柜台123上,并位于传送机构13的上方;检测机构16连接在第三子柜台124上,并位于传送机构13的上方。

传送机构13用于将转印体20依次输送至预热机构14、压印机构15和检测机构16。传送机构13包括第一传送组件131、第二传送组件134和第三传送组件137。在本实施例中,转印体20例如为车牌,但并不以此为限。

具体地,第一传送组件131设置于预热机构14的下方,第一传送组件131用于将转印体20输送至预热机构14的下方,并在转印体20被加热后将转印体20输送至第二传送组件134。第一传送组件131包括多根传送辊132和第一传送驱动器133,各传送辊132相互间隔地设置在工作台12的第一子柜台122上,且各传送辊132从预热机构14的下方经过。第一传送驱动器133连接在第一子柜台122内,第一传送驱动器133用于驱使各传送辊132转动传送转印体20。

第二传送组件134设置于压印机构15的下方,第二传送组件134用于将转印体20输送至压印机构15的下方,压印机构15将转印膜30印在转印体20上后,第二传送组件134将转印体20输送至第三传送组件137。第二传送组件134包括多根第二传送辊135,各第二传送辊135相互间隔地连接于第二子柜台123。

第三传送组件137设置于检测机构16的下方,第三传送组件137用于将转印体20输送至检测机构16的下方,当检测机构16检测完转印体20后,第三传送组件137将转印体20输送到下一个制作工序。第三传送组件137包括传送带138和第三传送驱动器139,传送带138的一端延伸至压印机构15,且传送带138从检测机构16的下方经过。第三传送驱动器139连接在第三子柜台124内,第三传送驱动器139用于驱使传送带138移动传送转印体20。

如图1所示,预热机构14包括预热罩142和第一加热器143。预热罩142连接在工作台12的第一子柜台122上,各传送辊132从预热罩142下方经过,也就是说,各传送辊132可将转印体20输送至预热罩142内。第一加热器143设置在预热罩142内,并位于各传送辊132的上方。当第一传送组件131将转印体20输送至第一加热器143的下方时,第一加热器143对转印体20进行预热,使转印体20的表面升温到40~8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器143对转印体20进行预热的温度为150~280℃,优选地,220~225℃,但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1所示,压印机构15用于将转印膜30的转印层34压印在转印体20上。压印机构15包括外壳152、压印辊153、从动辊154、第二加热器155、放料轴156、收料轴157、第一压印驱动器158和第二压印驱动器159。

外壳152连接在工作台12的第二子柜台123上。

压印辊153与从动辊154相对地设置于传送机构13的两侧,其中,压印辊153位于外壳152内,从动辊154设置于相邻两第二传送辊135之间。第二加热器155呈弧形结构,第二加热器155设置于压印辊153的上方。第二加热器155用于加热转印膜30和转印体20,方便将转印膜30压印在转印体20上。

放料轴156与收料轴157分别设置于压印辊153的两侧,且放料轴156和收料轴157设置在外壳152之外,放料轴156用于输出转印膜30,收料轴157用于卷收压印后的转印膜30。在本实施例中,放料轴156和收料轴157沿着转印体20的传送方向水平设置,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可设置多个导向轮,用于使放料轴156上的料带水平从压印辊153与从动辊154之间经过。

第一压印驱动器158用于驱使压印辊153转动;第二压印驱动器159用于驱使压印辊153向着靠近或远离从动辊154的方向往复移动;当需要压印时,第二压印驱动器159驱使压印辊153向着靠近从动辊154的方向移动,同时第一压印驱动器158驱使压印辊153转动,直至将转印膜30的图形层压印在转印体20上,转印体20在压印的过程中,转印体20逐渐被传送至检测机构16;当压印结束时,第二压印驱动器159驱使压印辊153向着远离从动辊154的方向移动,此时转印体20输送至第三传送组件13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热器155对转印体20进行加热的温度为200~280℃,通过调节压印辊153与从动辊154之间的间隙,实现将转印膜30压印在转印体20上。

图2是本发明的转印装置的电信号关系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检测机构16用于检测转印体20上是否压印有转印层34。检测机构16包括固定架161、相机163、第一温度传感器164、第二温度传感器165和计算机167。

固定架161的一端连接在工作台12的第三子柜台124上,固定架161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板162,固定板162位于传送带138的正上方。

相机163连接在固定架161的固定板162上,相机163的镜头对着传送机构13的传送带138。在本实施例中,当传送带138将压印后的转印体20输送至相机163的下方时,相机163对转印体20进行拍照。

第一温度传感器164设置于预热机构14,第一温度传感器164用于感测第一加热器143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165和压力传感器166设置于压印机构15,第二温度传感器165用于感测第二加热器155的温度。

计算机167分别与相机163、第一温度传感器164、第二温度传感器165电信号连接,也就是说,计算机167可接收相机163、第一温度传感器164、第二温度传感器165发出的电信号。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机167能接收相机163拍摄的照片,并将接收的照片与已经存储的合格产品照片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转印体20上是否压印有图形以及判断压印的图形是否存在残缺,根据判断结果发出提醒信号或声音,以便处理存在质量问题的转印体20。计算机167能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164感测的第一加热器143的温度,计算机167根据接收的温度信号控制第一加热器143的发热功率,达到智能控制预热温度的目的。计算机167能接收第二温度传感器165感测的第二加热器155的温度,计算机167根据接收的温度信号控制第二加热器155的发热功率,达到智能控制加热温度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计算机167内设置有控制第一加热器143和第二加热器155发热功率的温度控制器(图未示),以方便智能压印转印膜30。

图3是本发明的转印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转印装置10用于热压转印膜30,将转印膜30的图形层压印在转印体20上。转印膜30包括载体膜32、离型层33、转印层34和热熔胶层35。离型层33、转印层34和热熔胶层35依次层叠设置,即离型层33设置在载体膜32上,转印层34设置在离型层33上,热熔胶层35设置在转印层34上,其中转印层34例如我电化铝层、油墨层、树脂层等,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对转印膜30进行加热压印时,热熔胶层35受热产生黏结力,热熔胶层35熔化与转印体20表面附着在一起,同时转印膜30的离型层33受热失去黏结力,离型层33融化流动与载体膜32发生分离,此时转印层34被转印到转印体20上。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转印体20在压印转印膜30之前已经进行了预热,压印转印膜30时,第二加热器155只需较短的加热时间即可将转印体20加热到适合压印的程度,使热熔胶层35更容易附着在转印体20上,不仅提高压印质量和转印体20的质量,而且缩短了整个压印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4是本发明的转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的转印方法利用上述的转印装置10,转印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s1,对转印体20进行预热。

步骤s2,对转印膜30和转印体20进行加热和加压,将转印膜30压印在转印体20上。

图5是本发明的转印方法利用转印装置压印转印膜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转印方法利用转印装置10压印转印膜30的步骤包括:

步骤n1,利用传送机构13将转印体20输送至预热机构14,利用预热机构14的第一加热器143对转印体20进行预热。

具体地,利用传送机构13的第一传送组件131将转印体20输送至预热罩142内,并使转印体20处于第一加热器143的下方,利用第一加热器143对转印体20进行预热,且预热温度为150~280℃,优选地,220~225℃,但并不以此为限。

步骤n2,利用传送机构13将预热后的转印体20输送至压印机构15,利用压印机构15的第二加热器155对转印膜30和转印体20进行加热,利用压印机构15的压印辊153和从动辊154将转印膜30压印在转印体20上。

具体地,利用传送机构13将预热后的转印体20输送至压印机构15的压印辊153与从动辊154之间;利用压印机构15的第二加热器155对转印膜30和转印体20进行加热,利用压印机构15的压印辊153向着靠近从动辊154的方向移动,直至将转印膜30的转印层34压印在转印体20上;加热温度为200~280℃,但并不以此为限。

步骤n3,利用传送机构13将压印后的转印体20输送至检测机构16,利用检测机构16的相机163拍摄转印体20,并将拍摄的照片发送至计算机167,利用计算机167判断转印体20上是否压印有转印层34。

具体地,利用传送机构13的第三传送组件137将压印后的转印体20输送至检测机构16的相机163下方,相机163拍摄转印体20,之后将照片发送至计算机167,计算机167将接收的照片与已经存储的合格产品照片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转印体20上是否压印有转印层34以及判断压印的转印层34是否存在残缺,根据判断结果发出提醒信号或声音。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计算机167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164感测的第一加热器143的温度,并根据接收的温度信号控制第一加热器143的发热功率;利用计算机167接收第二温度传感器165感测的第二加热器155的温度,并根据接收的温度信号控制第二加热器155的发热功率。

本发明的转印装置10的预热机构14设置于传送机构13的上方,预热机构14包括预热转印体20的第一加热器143;压印机构15设置于传送机构13的上方,并位于预热机构14的一侧,压印机构15包括压印辊153、从动辊154和第二加热器155,压印辊153与从动辊154相对地设置于传送机构13的两侧,第二加热器155设置于压印辊153的上方。由于转印体20压印之前已经进行了预热,在压印转印膜30时,第二加热器155只需较短的加热时间即可将转印体20加热到适合压印的程度,使热熔胶层35更容易附着在转印体20上,提高压印质量和转印体20的质量,而且缩短了整个压印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能广泛应用到自动化的生产线上。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