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V平板打印机喷头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8080阅读:801来源:国知局
一种UV平板打印机喷头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V平板打印机喷头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打印机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之一,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结果打印在相关介质上。打印机的使用极为广泛。打印机的种类繁多,UV平板打印机在针对家店面板、装饰装修、艺术天花、木板、瓷砖、标识标牌、手机壳等行业的应用上极为广泛,因为其应用领域广,能够满足各行业、各种材料彩色喷绘客户的多种需求,人们对其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升高。

平板打印机的喷头需要时常进行清洗,而现在对喷头清洗依靠空气泵向墨水管路中施加气压从而实现将打印头内墨水挤出,墨水挤出后对喷头表面进行冲洗达到清洗的效果;然后将墨水挤出到喷头表面后,需要依靠人为将喷头表面的墨水擦拭干净,当喷头数量较多时将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在平板打印机的喷头清洗方面还存在清洗难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V平板打印机喷头清理装置,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的喷头清理装置,对打印机的喷头进行快速有效的清理。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UV平板打印机喷头清理装置,包括控制部,与控制部电连接的动作组件,还包括固定于动作组件上的清理组件。

具体地说,所述的控制部包括电连接的PLC和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屏用于人机交互,发出相应的操作指令,PLC内置控制程序,控制动作组件和清理组件工作;控制部还包括分别与PLC电连接的第一限位器和第二限位器,第一限位器位于机头的上方,当机头上升到既定高度后触发第一限位器;第二限位器位于机头下方,当行走机构进入机头下方并到达既定位置后触发第二限位器。

再进一步,所述的第一限位器和第二限位器为接近传感器或红外脉冲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动作组件包括升降机构和行走机构,升降机构与打印机安装喷头的机头配合,行走机构位于机头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连接到机头,另一端连接到打印机的机架;伸缩杆的数量至少为二。

再进一步,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滑轨,与滑轨配合连接的行走架,行走架与清理组件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清理组件包括安装于行走机构上的接墨盘,与喷头连通的送风泵,安装于行走机构上的吸风盒,与吸风盒连通的吸风管,与吸风管连通的吸风泵,送风泵和吸风泵还与控制部的PLC电连接。

再进一步,所述的接墨盘为方形盒体,接墨盘上部敞口。

再进一步,为了加强对喷头上的残余墨迹的清理效果,所述的吸风盒的上表面上设有长条形的吸风口,吸风口的开口竖直朝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吸风盒通过拐角连接块与行走架连接,拐角连接块上设置有定向杆,行走架上设有与定向杆配合的定向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拐角连接块和行走架上均设有弹簧安装孔,弹簧安装孔设有缓冲弹簧。拐角连接块一般采用直角角码,角码的一面与吸风盒通过螺栓固定,另一面通过定向杆一行走架配合。

再进一步,为了将整个机头的全部喷头清理干净,所述行走机构的长度等于机头的长度,滑轨的长度至少为机头长度的二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置升降机构和行走机构,并通过升降机构和行走机构与控制部配合实现机头的自动升起和降下,行走机构带动清理组件进行清理,提高了清理的效率,节省了时间。

2.本实用新型设置吸风盒、吸风管和吸风泵,通过采用负压吸引的原理对喷头上的残余墨迹进行清除,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擦洗方式,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更高,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清洗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表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固定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固定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机头,2-滑轨,3-行走架,4-接墨盘,5-吸风盒,6-拐角连接块,7-吸风管,8-定向杆,9-缓冲弹簧,10-吸风口,11-吸风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UV平板打印机喷头清理装置,包括控制部,与控制部电连接的动作组件,还包括固定于动作组件上的清理组件。

具体地说,控制部包括电连接的PLC和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屏用于人机交互,发出相应的操作指令,PLC内置控制程序,控制动作组件和清理组件工作。

控制部还包括分别与PLC电连接的第一限位器和第二限位器,第一限位器位于机头1的上方,当机头1上升到既定高度后触发;第二限位器位于机头1下方,当行走机构进入机头1下方并到达既定位置后触发第二限位器。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器和第二限位器为接近传感器。

动作组件包括升降机构和行走机构,升降机构与打印机安装喷头的机头1配合,行走机构位于机头1的下方。

升降机构包括伸缩杆,本实施例中伸缩杆为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一端连接到机头1,另一端连接到打印机的机架。

同时,考虑到平板打印机的机头1基本为方形,机头1的重量较大,为了便于机头1的顺利升降,本实施例中电动伸缩杆的数量为四,分别置于机头1的四个角落,在打印状态下电动伸缩杆处于收缩状态,机头1位于较低的水平,需要进行清理时电动伸缩杆伸长,将机头1水平太高,便于行走机构将清理组件送入机头1的下方。

行走机构包括滑轨2,与滑轨2配合连接的行走架3,行走架3与清理组件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滑轨2为两条直轨,行走架3的形状为与机头1对应的方形,行走架3包括水平安装板和行走轮,行走轮数量为四并设于水平安装板的四个角,行走架3通过行走轮在滑轨2上移动。

行走轮的具体组成包括电机和与电机连接的滚轮,滚轮卡在滑轨2上,电机与PLC电连接,通过PLC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动角度来控制行走架3的速度和路程。

清理组件包括安装于行走机构上的接墨盘4,与喷头连通的送风泵,安装于行走机构上的吸风盒5,与吸风盒5连通的吸风管7,与吸风管7连通的吸风泵11,送风泵和吸风泵11还与控制部的PLC电连接。

接墨盘4为方形盒体,其开口朝上,且接墨盘4采用PVC材料制成。接墨盘4的具体作用为存储从喷头中喷出的废弃墨水,PVC材料与墨水不具有亲和性,因此便于清洁。

为了加强对喷头上的残余墨迹的清理效果,所述的吸风盒5的上表面上设有长条形的吸风口10,吸风口10的开口竖直朝上。吸风口10的宽度大于喷头的安装宽度,便于吸风口10的工作面全面覆盖需要清洁的喷头。

吸风盒5通过拐角连接块6与行走架3连接,拐角连接块6上设置有定向杆8,行走架3上设有与定向杆8配合的定向孔。本实施例中拐角连接块6为金属直角角码,且角码通过螺栓与吸风盒5连接。

拐角连接块6和行走架3上均设有弹簧安装孔,弹簧安装孔设有缓冲弹簧9。

为了将整个机头1的全部喷头清理干净,所述行走机构的长度等于机头1的长度,滑轨2的长度为机头1长度的二倍,在行走架3带动清理组件行走时,接墨盘4能够将所有喷头喷下的废弃墨水接住并暂存,同时吸风盒5能够对所有的喷头进行负压清理。

以上是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清理装置结构的介绍,现对清理结构的具体的运作过程进行描述:需要进行清理时,在触控显示屏上选择打印机喷头清理,PLC运行清理程序。清理程序运行时首先PLC控制升降机构运行,将机头1抬起,机头1上升到既定高度后触发第一限位器,第一限位器向PLC发送在位信号;PLC接收到在位信号后,控制行走机构运行进入机头1的下方,行走机构到达既定位置后触发第二限位器,第二限位器向PLC发送在位信号;PLC接收到第一限位器和第二限位器的两次在位信号后,控制送风泵启动送风,将喷头内的遗留墨水吹下落入到接墨盒中;送风泵停止送风后,PLC控制吸风泵11启动,同时控制行走机构往复行走,将喷头上的残余墨水吸走。吸风泵11停止吸风后,PLC控制行走机构退出机头1下方并归位,然后控制升降机构将机头1降下,至此完成整个清理过程。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设计原理,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结构基础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实质仍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