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膏板喷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5913发布日期:2018-07-31 19:36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但不限于石膏板生产设备,尤其是一种石膏板喷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石膏板的防伪设置均是通过生产制造企业在板材正面通过喷码机喷印板材名称、型号等固定内容,同时在长度较短的侧面包裹防伪标签,以实现相应的防伪保护措施。

然而,这种防伪方式不仅容易被竞争者或者其他恶意商家所破解,并且同时根据破解的内容,设计出字形相似的防伪标识用以来蒙骗消费者,类似“康师傅”与“康帅傅”此种消费者不易分辨的微小差距情况。这样的产品不仅损害了原厂商的利益和声誉,同时也严重违背了市场的诚实守信原则。

与此同时,针对产品的溯源,大多数企业也是通过手工记录的方式;该方法存在有人工成本及工作强度大的缺陷,而且随着产品总量的增加,这种方式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石膏板喷码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全新的板材喷码防伪设置,能够有效提高他人仿造防伪标识的难度,同时也能够有效实现产品的溯源记录优化操作,以及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膏板喷码装置,包括喷码机构、采集机构、输送机构以及控制机构;其中,

所述喷码机构设置有两个喷码机,所述喷码机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两侧,所述喷码机的喷头与所述输送机构上的待喷码石膏板侧面齐平设置,所述喷码机用于喷涂编码至待喷码石膏板的侧面上;

所述采集机构设置有两个采集器,所述采集器也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两侧,且沿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设置在所述喷码机构的前方,所述采集器用于采集所述喷码机的喷涂编码;

所述控制机构设置有工控机、赋码模块、采集模块,所述赋码模块与所述喷码机构连接,所述工控机设置为控制所述赋码模块输送设定喷码数据至所述喷码机构,所述喷码机构设置为根据所接收喷码数据进行相应喷码操作;所述采集模块与所述采集机构连接,所述工控机设置为控制所述采集模块接收所述采集器采集的编码数据。

上述石膏板喷码装置,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控制机构还设置有报警模块,所述工控机设置为比较当前所述赋码模块的喷码数据与当前所述采集模块的采集数据,并判断是否相同;其中,

当当前喷码数据等于当前采集数据时,所述工控机判定当前石膏板喷码成功,并控制后续待喷码石膏板输送至所述喷码机构位置处;

当当前喷码数据异于当前采集数据时,所述工控机判定当前石膏板喷码失败,并控制启动报警模块进行相应灯光报警操作。

上述石膏板喷码装置,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输送机构设置为传送带。

上述石膏板喷码装置,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还包括随动支架;所述随动支架设置在所述喷码机构、所述采集机构的下方,所述随动支架设置为支撑所述喷码机构、所述采集机构以实现与待喷码石膏板侧面齐平。

上述石膏板喷码装置,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采集器设置有光电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优化设置的部件结构,能够实现全新的板材喷码防伪设置,能够有效提高他人仿造防伪标识的难度,能够有效保证条码的不可复制性和不可破解性,同时也能够有效实现产品的溯源记录优化操作,以及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能够有效避免喷码失效后的石膏板流入市场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

1-石膏板,2-采集器,3-喷码机,4-工控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膏板喷码装置,可以包括喷码机构、采集机构、输送机构以及控制机构;其中,喷码机构设置有两个喷码机3,喷码机3分别设置在输送机构两侧,喷码机3的喷头与输送机构上的待喷码石膏板1侧面齐平设置,喷码机3用于实现喷涂编码至待喷码石膏板1的侧面上;采集机构设置有两个采集器2,采集器2也分别设置在输送机构两侧,且沿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设置在喷码机构的前方,采集器2用于采集喷码机3的喷涂编码;控制机构设置有工控机、赋码模块、采集模块,赋码模块与喷码机构连接,工控机设置为控制赋码模块输送设定喷码数据至喷码机构,喷码机构设置为根据所接收喷码数据进行相应喷码操作;采集模块与采集机构连接,工控机设置为控制采集模块接收采集器2采集的编码数据。

具体操作中,可通过设置有工控机的工控平台4连接上述各个模块,具体包括赋码模块、采集模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首先通过工控平台4提前设置好产品的相关信息,比如产品名称、产品规格型号等信息;进而结合上述相关信息进行相应的喷涂编码运算,并预先生成编码数据,并发送给喷码机构。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中的上述赋码模块可设置有16位条码的喷码编码,且上述喷涂编码根据加密算法、一级密钥以及二级密钥生成。上述16位条码能够有效保证条码的不可复制性和不可破解性。

进一步的,通过石膏板1两侧的喷码机3实现预设编码的喷涂操作;其中,两侧喷印有相同的条码。接下来,可控制输送机构沿输送方向向前输送预定距离,即将石膏板1两侧的喷码输送至前方的采集机构位置处。可通过采集器2进行相应编码的采集操作,即同时采集两侧的条码,并完成组垛关联。相应的,工控瓶外将上述已完成的喷码信息进行储存,以此完成消费者查验数据真伪的条码数据库。同时,管理人员可登录相应的查询平台系统对所有产品数据进行出入库及流向查看和管理,同时也可查看消费者查询情况。

优选地,为了能够确保石膏板1能够完成有效合格的喷码操作;本技术方案具体操作中,控制机构还可以设置有报警模块,工控机设置为比较当前赋码模块的喷码数据与当前采集模块的采集数据,并判断是否相同;其中,当当前喷码数据等于当前采集数据时,工控机判定当前石膏板1喷码成功,并控制后续待喷码石膏板1输送至喷码机构位置处;当当前喷码数据异于当前采集数据时,工控机判定当前石膏板1喷码失败,并控制启动报警模块进行相应灯光报警操作。

具体操作中,常常有喷码机3的数据乱码、错误喷码以及遗漏喷码等情况的发生,导致喷码操作失效;若直接将上述喷码失效的石膏板1流入市场,将很难鉴别真伪。因此,本技术方案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报警模块,能够有效避免该喷码失效后流入市场的情况发生。其中,当当前喷码数据等于当前采集数据时,即表明喷码机3按照预设数据进行相应喷码,即工控机判定当前石膏板1喷码成功,并控制输送机构输送并将当前已成功喷码的石膏板1输送至后续堆垛平台中,同时也控制后续待喷码石膏板1输送至喷码机构位置处,以进行新一轮的喷码操作。当当前喷码数据异于当前采集数据时,即表面喷码机3实际喷涂过程中未按照预设数据进行相应喷码或者存在漏喷等情况,这种情况下,工控机则判定当前石膏板1喷码失败,并控制启动报警模块进行相应灯光报警操作。工作人员可根据报警提示,进行相应剔板操作,并重新进行喷码,能够有效防止避免喷码失效后的石膏板流入市场的情况发生。

另外,本技术方案中的采集器2可以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可通过光电传感器实现相应的条码采集操作;输送机构可以设置为传送带、输送辊或者其他类似的输送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输送机构,具体以实现石膏板的输送功能为准。

优选地,本技术方案中还可以包括随动支架;随动支架设置在喷码机构、采集机构的下方,随动支架设置为支撑喷码机构、采集机构以实现与待喷码石膏板侧面齐平。具体的,通过上述随动支架能够有效保证喷码机构以及采集机构时刻与待喷码石膏板侧面保持齐平状态,能够有效避免因输送机构晃动所造成的喷码位置偏移现象。

具体操作中,上述随动支架可选用本领域中常用的随动支架结构,具体可以通过无线控制信号,如超声波信号、红外信号等信号,判断随动装置与待喷码石膏板侧面的距离;当随动装置与待喷码石膏板侧面的距离超过预定值时,判断待喷码石膏板侧面所在方向;或实时判断待喷码石膏板侧面所在方向;并驱动随动装置向待喷码石膏板侧面方向移动,以使随动装置与待喷码石膏板侧面的距离小于预定值,即有效保障喷码机构以及采集机构时刻与待喷码石膏板侧面保持齐平状态,以实现随动。

相应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其他类似的随动支架结构,以实现相应的随动功能为准,具体选用何种的随动支架结构不受本专利所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方案的上述提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选择任意类型的传感器或者继电器,以能够实现检测、触发等功能为准;其中,具体选用何种类型的电器元件不受本专利所保护。另外,上述信号的检测采集等操作可通过控制电路实现,其组成均属于本领域常用的电器元件;且上述控制电路结构中并不涉及软件程序。

本技术方案通过上述优化设置的部件结构,能够实现全新的板材喷码防伪设置,能够有效提高他人仿造防伪标识的难度,能够有效保证条码的不可复制性和不可破解性,同时也能够有效实现产品的溯源记录优化操作,以及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能够有效避免喷码失效后的石膏板流入市场的情况发生;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明显的有益技术效果,易于推广和实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