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印刷用循环供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9184发布日期:2018-08-29 00:31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印刷用循环供墨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机在对产品进行印刷加工时,起供墨功能的供墨辊在供墨系统中占据最首要的位置,传统的印刷机对产品印刷完成之后,供墨系统是不能直接对供墨辊进行清洗、回收的,只能隔一段时间手动拆出供墨辊用水来清洗余墨,这样就增加了人工成本、同时清洗后的污水直接流入处理池造成水墨浪费、增加污水处理费用;而且由于需要隔一段时间才清洗余墨,往往导致供墨辊上面的余墨固化,长时间使用导致越积越厚,并最终会直接影响到印刷机的印刷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根据以上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绿色印刷用循环供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绿色印刷用循环供墨装置,包括供墨辊、传墨辊及印刷辊,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辊下方设有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包括灰斗、研墨机构及墨桶,所述灰斗固定设于所述供墨辊下方,且所述供墨辊的竖向投影位于所述灰斗的中心位置,所述研墨机构固定设于所述灰斗下方,所述墨桶设于所述研墨机构下方;所述研墨机构包括研墨腔体、旋转盘、研墨辊及电动机,所述研墨腔体为圆柱腔体,所述研墨腔体顶部设有进墨口,所述进墨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灰斗底部的出口相连通,所述旋转盘通过两端旋转轴与所述研墨腔体相连接,所述电动机与所述旋转轴连接,所述旋转盘的圆周外壁上均匀的分布有多个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与所述研墨辊相配合,所述研墨辊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底部至所述研墨腔体内壁的距离大于所述研墨辊的直径1.5mm-2mm;所述研墨腔体底部设有出墨阀,所述墨桶设于所述出墨阀下方;还包括供墨装置,所述供墨装置包括供墨斗、电动泵、第一通油管及第二通油管,所述供墨斗固定于机架顶部并设于所述供墨辊上方,所述供墨斗的顶端侧壁开设有进料口,所述供墨斗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长度与所述供墨辊的长度相一致,所述出料口设有电磁阀,所述电动泵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油管与所述墨桶相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通油管与所述进料口相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刮墨装置,所述刮墨装置包括升降气缸及与所述供墨辊相抵持的刮刀,所述升降气缸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刮刀与所述升降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刮刀长度与所述供墨辊的长度相一致。

优选地,所述电动泵为气动式双隔膜泵。

优选地,所述供墨斗及所述墨桶内均设有液位计。

优选地,还包括声光报警器,所述声光报警器与所述液位计电联接。

优选地,所述墨桶顶部的桶口可拆卸安装有过滤栏栅。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粉状墨水的回收,通过在供墨辊下方设置回收装置,回收装置包括用于收集多余墨水的灰斗,在印刷过程中,多余的墨水可以通过灰斗而回收到墨桶内,在灰斗与墨桶之间还设置有研墨机构,研磨机构除了可以收集多余的墨水之外,还可以将印刷过后附着在供墨辊上方而结块、结成粉状的墨块进行回收,结块、结成粉状的墨块被回收进入到研墨腔体内,旋转盘带动研墨辊在研墨腔体内进行旋转,研墨辊转动过程中对研墨腔体内的墨块进行研磨,最后研磨成细粉或者与研墨腔体内的墨水相融合再转变成墨水,最后由下方的出墨阀开启落入墨桶内,从而完成对墨水的回收再利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直接对供墨辊进行清洗,免去清洗污水所增加的污水处理的费用,更节约成本,同时也达到环保、绿色印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供墨辊;2、传墨辊;3、印刷辊;4、回收装置;41、灰斗;411、出口;42、研墨机构;421、研墨腔体;422、旋转盘;423、研墨辊;424、进墨口;425、旋转轴;426、弧形凹槽;427、出墨阀;43、墨桶;5、刮墨装置; 51、机架;52、升降气缸;53、刮刀;6、供墨装置;61、供墨斗;611、进料口;612、出料口;613、电磁阀;62、电动泵;63、第一通油管;64、第二通油管;7、液位计;8、声光报警器;9、过滤栏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地描述,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详细说明:

如图1,一种绿色印刷用循环供墨装置,包括包括供墨辊1、传墨辊2及印刷辊3,所述供墨辊1下方设有回收装置4,所述回收装置4包括灰斗41、研墨机构42及墨桶43,所述灰斗41固定设于所述供墨辊1下方,且所述供墨辊1 的竖向投影位于所述灰斗41的中心位置,所述研墨机构42固定设于所述灰斗 41下方,所述墨桶43设于所述研墨机构42下方;所述研墨机构42包括研墨腔体421、旋转盘422及研墨辊423,所述研墨腔体421为圆柱腔体,所述研墨腔体421顶部设有进墨口424,所述进墨口424通过管道与所述灰斗41底部的出口411相连通,所述旋转盘422通过两端旋转轴425与所述研墨腔体421相连接,所述旋转盘422的圆周外壁上均匀的分布有多个弧形凹槽426,所述弧形凹槽426与所述研墨辊423相配合,所述研墨辊423位于所述弧形凹槽426内,所述弧形凹槽426的底部至所述研墨腔体421内壁的距离大于所述研墨辊423 的直径1.5mm-2mm;所述研墨腔体421底部设有出墨阀427,所述墨桶43设于所述出墨阀427下方;还包括供墨装置6,所述供墨装置6包括供墨斗61、电动泵62、第一通油管63及第二通油管64,所述供墨斗61固定于机架51顶部并设于所述供墨辊1上方,所述供墨斗61的侧壁顶部开设有进料口611,所述供墨斗61底部设有出料口612,所述出料口612的长度与所述供墨辊1的长度相一致,所述出料口612设有电磁阀613,所述电动泵62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油管63与所述墨桶43相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通油管64与所述进料口611 相连通;回收后的墨水落入墨桶43后,墨桶43内的墨水通过电动泵62、第一通油管63及第二通油管64传送至供墨斗61,从而实现循环供墨的目的,具体的,所述电动泵62为气动式双隔膜泵,气动式隔膜泵体积小易于移动,不需要地基,占地面极小,安装简便经济。可作为移动式物料输送泵,而且在有危害性、腐蚀性的物料处理中,隔膜泵可将物料与外界完全隔开,更符合环保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粉状墨水的回收,通过在供墨辊1下方设置回收装置4,回收装置4包括用于收集多余墨水的灰斗41,在印刷过程中,多余的墨水可以通过灰斗41而回收到墨桶43内,在灰斗41与墨桶43之间还设置有研墨机构 42,研磨机构42除了可以收集多余的墨水之外,还可以将印刷过后附着在供墨辊1上方而结块、结成粉状的墨块进行回收,结块、结成粉状的墨块被回收进入到研墨腔体内,旋转盘422带动研墨辊1在研墨腔体421内进行旋转,研墨辊423转动过程中对研墨腔体内421的墨块进行研磨,最后研磨成细粉或者与研墨腔体421内的墨水相融合再转变成墨水,最后由下方的出墨阀427开启落入墨桶43内,从而完成对墨水的回收再利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直接对供墨辊1进行清洗,免去清洗污水所增加的污水处理的费用,更节约成本,同时也达到环保、绿色印刷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刮墨装置5,所述刮墨装置5包括升降气缸52及与所述供墨辊1相抵持的刮刀53,所述升降气缸52固定于所述机架51,所述刮刀53与所述升降气缸52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刮刀53长度与所述供墨辊1 的长度相一致。具体地,还包括控制器(图未示),印刷完成后,控制器控制升降气缸52升降,使刮刀53抵持供墨辊1,将供墨辊1上的墨水进行刮落,起到直接清洁的作用,免去人工将供墨辊1去除单独清洁的程序,减轻人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墨斗61及所述墨桶43内均设有液位计7,还包括声光报警器8,所述声光报警器8与所述液位计7电联接;当供墨斗61内墨水不足时,控制器控制电动泵62启动,对供墨斗61进行供墨,当墨桶43内墨水不足时,液位计7将信号传送给声光报警器8,声光报警器讯响,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增添新墨,使本实用新型更灵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墨桶43顶部的桶口可拆卸安装有过滤栏栅9,过滤栏栅9可过滤研磨不充分的墨块,避免墨块落入墨桶内而导致墨块进入供墨斗61 而导致影响最后的印刷质量。

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