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式自动盖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4455发布日期:2019-03-14 00:5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式自动盖章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盖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式自动盖章器。



背景技术:

盖章是日常工作中所不可避免的一项工作内容,传统盖章形式需要印章、印泥以及人工一个个手动重复进行沾取印泥、盖章的过程,而且盖章时需要注意轻重、印泥多少、力度大小等多方面问题,盖章效果差,稍有不慎就可能盖章失败,导致文件需要重复打印,浪费资源,且耗时较多、人工劳动强度大;而大型的盖章机成本较高,对于小型企业来说费用过高,实用性不强。

现有中国专利文件201610301403.9公布了一种连续盖章机,其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盖章机不能连续批量化盖章,且没有换章机构,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与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盖章效率高、劳动强度低且经济实用的的电磁式自动盖章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式自动盖章器,包括导筒及固定筒,所述导筒侧壁上开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固定筒设于导筒内部,且固定筒内部开有一空槽,该空槽内可拆卸连接印章,所述印章设有限位件;所述固定筒外部侧壁上对称开有第二通孔及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下方设有导磁体,所述固定筒与第二通孔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固定筒顶部垂直开有工艺孔。

进一步的,本电磁式自动盖章器还包括操作平台,其一端连接电源,所述电源上设有开关键;所述操作平台上设有印泥装置,下方设有磁性体。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体为弹簧,所述磁性体为永磁铁或电磁铁,永磁铁经磁化后保持恒定磁性,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电磁铁的铁心通电磁化后变成一个磁体,可以立刻对印章产生磁力,使用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筒外部边缘为倒角,表面经电镀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为无帽螺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人工盖章方式相比,自动化程度提高,盖章器在不使用时就一直放置在印泥装置上,需要盖章时将文件放置在操作平台上,人工将盖章器放置在文件上需要盖章的地方,脚部按压电源装置上的开关键,通过操作平台下方设置的磁性体产生的磁力,使得印章下移,实现盖章;使用完毕后将盖章器放回印泥装置上,通过弹性体的作用将印章回弹,防止损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人工用力按压盖章,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盖章器成本低、寿命长、盖章效率高,具有较高的经济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盖章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操作平台及其连接器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电磁式自动盖章器,包括导筒1及固定筒2,所述导筒1侧壁上开有若干第一通孔11,所述固定筒2设于导筒1内部,且固定筒2内部开有一空槽,该空槽内可拆卸连接印章3,所述印章3设有限位件23;所述固定筒2外部侧壁上对称开有第二通孔21及环形凹槽22,所述环形凹槽22内设有弹性体5,所述弹性体5下方设有导磁体4,所述固定筒2与第二通孔21通过连接件6活动连接,所述固定筒2顶部垂直开有工艺孔24。

进一步的,本电磁式自动盖章器还包括操作平台8,其一端连接电源7,所述电源7上设有开关键71;所述操作平台8上设有印泥装置9,下方设有磁性体10。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体5为弹簧,所述磁性体10为永磁铁或电磁铁,永磁铁经磁化后保持恒定磁性,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电磁铁的铁心通电磁化后变成一个磁体,可以立刻对印章3产生磁力,使用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筒2外部边缘为倒角,表面经电镀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6为无帽螺钉。

本实用新型盖章器在不使用时就一直放置在印泥装置9上,需要盖章时将文件放置在操作平台8上,人工将盖章器放置在文件上需要盖章的地方,脚部按压电源7上的开关键71,通过操作平台8下方设置的磁性体10 产生的磁力,使得印章3下移,实现盖章;使用完毕后将盖章器放回印泥装置9上,通过弹性体5的作用将印章3回弹,防止损坏。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人工盖章方式相比,自动化程度提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人工用力按压盖章,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盖章器成本低、寿命长、盖章效率高,具有较高的经济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