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密零部件生产用自动移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3304发布日期:2019-08-09 20:5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密零部件生产用自动移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零部件生产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精密零部件生产用自动移印装置。



背景技术:

移印,属于特种印刷方式之一。它能够在不规则异形对象表面上印刷文字、图形和图象,现在正成为一种重要的特种印刷。例如,手机表面的文字和图案就是采用这种印刷方式,还有计算机键盘、仪器、仪表等很多电子产品的表面印刷,都以移印完成。移印工艺十分简单,采用钢(或者铜、热塑型塑料)凹版,利用硅橡胶材料制成的曲面移印头,将凹版上的油墨蘸到移印头的表面,然后往需要的对象表面压一下就能够印出文字、图案等。

移印机的类型移印工艺是80年代刚刚传到中国的特种印刷技术,由于其在小面积、凹凸面的产品上面进行印刷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弥补了网版印刷工艺的不足,所以,发展非常快。9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大批以电子、塑胶、礼品、玩具等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外资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移印技术和网版印刷技术作为主要的装饰方式更是得到超常的发展。

但是,现有的精密零部件生产用移印装置存在以下缺陷:现有技术中精密零部件生产用移印装置需要人为进行看管和控制,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员参与,不仅大大提升了人工劳动成本,同时还大大降低了移印的效率,存在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密零部件生产用自动移印装置,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精密零部件的自动连续化移印,不仅降低了人工劳动成本,还大大提升了移印的效率,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精密零部件生产用自动移印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定位送料装置,所述定位送料装置上方设有移印装置,所述移印装置固定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定位送料装置包括活动安装在安装架两端的主动辊和从动辊,所述主动辊上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连接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固定安装有若干组推动轮组,所述输送带前后侧对称设有两个截面呈四分之一圆形的定位框,且定位框内安装有若干个定位轮,所述定位框右侧设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设有供推动轮组活动的活动槽,所述固定台设置成梯台状,所述固定台顶面设有固定槽。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轮组包括三根呈三角形排列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铰接在输送带上,且驱动杆与输送带之间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驱动杆顶部活动安装有防护滚轮。

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定位轮之间设有填充块,所述填充块固定安装在定位框内。

进一步地,所述移印装置包括安装在安装架上的移印架,所述移印架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油墨盒和升降气缸,所述油墨盒上部固定安装有吸墨海绵,所述油墨盒通过连接杆滑动安装在移印架上,所述连接杆左侧设有限位柱,且限位柱与移印架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连接杆右侧固定安装有收缩驱动块,所述升降气缸固定安装在移印架上,所述升降气缸活塞杆上固定安装有移印头,所述升降气缸活塞杆上还固定连接有“L”形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底端与收缩驱动块滑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底端活动安装有减阻滚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定位送料装置实现了精密零部件的输送和定位,保证了精密零部件移印位置的准确性,与此同时,本装置还实现了精密零部件的连续移印,且无需人员看管,不仅降低了人工劳动成本,同时还大大提升了移印的效率;(2)本实用新型的移印装置通过升降气缸的收缩自动实现了上墨和移印操作,实现了无人化移印,不仅降低了人工劳动成本,同时还提升了精密零部件的移印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台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

1、安装架;2、定位送料装置;3、移印装置;4、填充块;5、减阻滚轮;201、主动辊;202、从动辊;203、驱动电机;204、输送带;205、推动轮组;206、定位框;207、定位轮;208、固定台;209、活动槽;210、固定槽;301、移印架;302、油墨盒;303、升降气缸;304、吸墨海绵;305、连接杆;306、限位柱;307、压缩弹簧;308、收缩驱动块;309、移印头;310、传动杆;2051、驱动杆;2052、伸缩弹簧;2053、防护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精密零部件生产用自动移印装置,包括安装架1,所述安装架1上安装有定位送料装置2,所述定位送料装置2上方设有移印装置3,所述移印装置3固定安装在安装架1上。

所述定位送料装置2包括活动安装在安装架1两端的主动辊201和从动辊202,所述主动辊201上连接有驱动电机203,且驱动电机203固定安装在安装架1上,所述主动辊201和从动辊202之间连接有输送带204,所述输送带204上固定安装有若干组推动轮组205,所述输送带204前后侧对称设有两个截面呈四分之一圆形的定位框206,且定位框206内安装有若干个定位轮207,所述定位框206右侧设有固定台208,所述固定台208上设有供推动轮组205活动的活动槽209,所述固定台208设置成梯台状,所述固定台208顶面设有固定槽210。

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送料装置2实现了精密零部件的输送和定位,保证了精密零部件移印位置的准确性,与此同时,本装置还实现了精密零部件的连续移印,且无需人员看管,不仅降低了人工劳动成本,同时还大大提升了移印的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送料装置2具体的工作流程为:在驱动电机203的驱动下,输送带204向右运动,位于输送带204上的精密零部件也随之一起向右运动,当精密零部件与定位轮207接触时,精密零部件在推动轮组205推动下沿着定位轮207表面运动并进行位置的调整,纠偏完成后的精密零部件最后被推入到固定台208上的固定槽209内,此时驱动电机203停止工作,精密零部件固定在固定槽209内,此时移印装置3对精密零部件进行移印,待移印完成后,驱动电机203继续工作,将固定槽210内完成移印的精密零部件推出,完成精密零部件的移印工艺。

特别说明的是,驱动电机203采用伺服电机,可以通过工业生产中的常用的PLC控制器进行伺服电机角位移进行调节,使得精密零部件能够准确地被推入到固定槽210内,并在完成移印后将精密零部件从固定槽210内推出,实现精密零部件的连续自动化移印。

所述推动轮组205包括三根呈三角形排列的驱动杆2051,所述驱动杆2051铰接在输送带204上,且驱动杆2051与输送带204之间连接有伸缩弹簧2052,所述驱动杆2051顶部活动安装有防护滚轮2053。

本实施方式中,在输送带204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位于右侧的单个驱动杆2051将精密零部件向右推动,待精密零部件定位后,位于右侧的单个驱动杆2051将精密零部件推入到固定槽210内进行移印,移印完成后,位于右侧的驱动杆2051由于受到固定槽210以及精密零部件的阻力,伸缩弹簧2052被压缩,驱动杆2051张开角收缩,使得位于驱动杆2051底端的防护滚轮与精密零部件下底面紧密接触,并将精密零部件向上抬起,待精密零部件右端被抬起时,位于左侧并排设置的两个驱动杆2051将精密零部件推出固定槽210,完成精密零部件的移印,其中,防护滚轮2053的设置,减小了驱动杆2051与精密零部件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了精密零部件的摩擦损耗。

相邻的所述定位轮207之间设有填充块4,所述填充块4固定安装在定位框206内。

本实施方式中,填充块4的设置,防止了精密零部件在纠偏的过程中卡入到相邻两个定位轮207之间的间隙中。

所述移印装置3包括安装在安装架1上的移印架301,所述移印架301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油墨盒302和升降气缸303,所述油墨盒302上部固定安装有吸墨海绵304,所述油墨盒302通过连接杆305滑动安装在移印架301上,所述连接杆305左侧设有限位柱306,且限位柱306与移印架301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307,所述连接杆305右侧固定安装有收缩驱动块308,所述升降气缸303固定安装在移印架301上,所述升降气缸303活塞杆上固定安装有移印头309,所述升降气缸303活塞杆上还固定连接有“L”形的传动杆310,所述传动杆310底端与收缩驱动块308滑动接触。

本实施方式中,移印装置3通过升降气缸303的收缩自动实现了上墨和移印操作,实现了无人化移印,不仅降低了人工劳动成本,同时还提升了精密零部件的移印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升降气缸303活塞杆伸展时,带动移印头309向下运动,与此同时,传动杆310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将连接杆305推向右侧,此时移印头309下方无阻挡,移印头309蘸有吸墨海绵307中吸收的油墨,当移印头309底面与精密零部件印刷面紧密接触时,即可实现精密零部件的移印,移印完成后,升降气缸303活塞杆收缩,传动杆310以及移印头309向上运动,此时连接杆305受到压缩弹簧307弹力的作用而向左运动,最终移印头309移动到压缩的吸墨海绵304中,蘸取吸墨海绵304中的油墨,为下一次移印做准备。

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升降气缸303与工业生产中常用的PLC控制器连接,使得精密零部件在完成固定时,升降气缸303伸展,实现精密零部件的移印,在完成移印后,升降气缸303收缩蘸墨,实现自动化移印。

所述传动杆310底端活动安装有减阻滚轮5。

本实施方式中,减阻滚轮5的设置,减小了传动杆310与收缩驱动块308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了传动杆310和收缩驱动块308之间的摩擦损耗。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