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06125发布日期:2020-05-12 16:2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通过从多个喷嘴向记录介质(例如纸)上喷出液体(例如墨液)来进行印刷的液体喷出头(例如,专利文献1)。通常,多个喷嘴在与记录介质和液体喷出头的相对移动的方向(以下,第1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而构成喷嘴行。通过在使记录介质和液体喷出头相对移动的同时反复进行从喷嘴行的液体的喷出,从而形成二维图像。喷嘴行有时也以多行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喷嘴被配置为在与第1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第2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在多个喷嘴行彼此不重复。由此,能够提高记录介质上的第2扫描方向上的点的密度。

如上所述的液体喷出头例如具有独立流路,其包括加压室、从该加压室向记录介质侧延伸的部分流路、以及在该部分流路的底面(记录介质侧的面)开口的喷嘴。在独立流路中充满墨液。而且,通过对加压室施加压力而从喷嘴喷出液体。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部分流路的底面内的喷嘴的开口位置在喷嘴行彼此相互不同的技术。更具体而言,多个喷嘴行的部分流路的底面内的喷嘴的开口位置在第2扫描方向(喷嘴行的延伸方向)上相互不同。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各喷嘴行内的多个喷嘴的部分流路的底面的开口位置相互相同。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024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具有喷出孔面、多个喷嘴以及多个部分流路。所述喷出口面在作为扫描方向的第1方向以及与该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扩展并面向外部。所述多个喷嘴在所述喷出面开口。所述多个部分流路相对于所述喷出面而位于内侧,所述喷嘴分别在所述多个部分流路的所述喷出面侧的底面开口。所述多个喷嘴是多行,并且在各行中以比行数多的数量沿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而构成多个喷嘴行。在所述第1方向上观察,其他喷嘴行的喷嘴位于各喷嘴行的喷嘴之间。在各喷嘴行中,至少一部分的所述喷嘴彼此的在所述部分流路的底面的开口位置相互不同。

本公开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具有上述的液体喷出头以及使所述液体喷出头和记录介质在所述第1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移动部。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概略性地表示包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的侧视图,图1的(b)是概略性地表示包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的俯视图。

图2的(a)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的下表面的俯视图,图2的(b)是图2的(a)的区域iib的放大图。

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个喷嘴行的位置关系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4是放大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5的(a)是图2的(b)的区域va的放大透视图,图5的(b)是图5的(a)的区域vb的放大图。

图6是在比图5的(a)更宽的范围内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嘴行的示意图。

图7的(a)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个喷嘴行的位置关系的详细的示意图,图7的(b)是图7的(a)的一部分的喷嘴与部分流路的相对位置的俯视透视图,图7的(c)是与表示变形例的图7的(b)同样的图。

图8的(a)、图8的(b)、图8的(c)、图8的(d)、图8的(e)以及图8的(f)是用于说明关于流路的各种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9的(a)是概略性地表示记录装置的变形例的侧视图,图9的(b)是概略性地表示记录装置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图是示意性的图,附图上的尺寸比率等未必与现实一致。在表示相同构件的多个附图彼此中,为了夸张形状等,有时尺寸比率等也不相互一致。

在附图中,为了方便,有时标注由d1轴、d2轴以及d3轴等构成的正交坐标系。液体喷出头可以使用任一个方向作为上方或者下方,但为了方便,有时将d3轴的正侧作为上方,使用下表面等用语。

(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图1的(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的主要部位结构的侧视图。图1的(b)是打印机1的俯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作为打印机1,以所谓的流线式并且喷墨式的彩色打印机为例。打印机1具有喷出墨液(液体)的头2、使头2和记录介质p相对移动的移动部74、以及对这些进行控制的控制部76。打印机1在使记录介质p与头2在d3方向上对置的状态下,通过移动部74使头2和记录介质p在d1方向上相对移动。此外,打印机1一边进行上述相对移动、一边通过头2在d2方向的多个位置向记录介质p喷出墨滴。由此,形成有任意的二维图像。

在打印机1中例如固定有平板状的头搭载框架70,使得与记录介质p大致平行。在头搭载框架70中设置有20个孔(未图示),20个头2被搭载在各个孔中。五个头2构成一个头组72,打印机1具有四个头组72。

头2例如在与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2方向)上形成细长的长条形状。在一个头组72内,三个头2沿着与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其他两个头2在沿着输送方向偏移的位置,在三个头2之间分别各排列一个。相邻的头2被配置为能够由各头2印刷的范围与记录介质p的宽度方向相连,或者端重复,能够在记录介质p的宽度方向上无间隙地进行印刷。

四个头组72沿着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配置。从未图示的液体罐向各头2供给墨液。向属于一个头组72的头2供给相同的颜色的墨液,利用四个头组印刷4种颜色的墨液。从各头组72喷出的墨液的颜色例如是红色(m)、黄色(y)、蓝色(c)以及黑色(k)。

另外,搭载于打印机1的头2的个数可以是单色,只要印刷能够由一个头2印刷的范围,则也可以是一个。头组72所包含的头2的个数、或者头组72的个数能够根据印刷的对象、印刷条件而适当变更。例如,为了进一步进行多色的印刷,也可以增加头组72的个数。此外,通过配置多个以相同颜色进行印刷的头组72,并在输送方向上交替地进行印刷,从而能够加快印刷速度、即输送速度。此外,也可以准备多个以相同颜色印刷的头组72,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偏移配置,提高记录介质p的宽度方向的分辨率。

进而,除了印刷带有颜色的墨液以外,为了进行记录介质p的表面处理,也可以印刷涂敷剂等液体。涂敷剂等液体可以通过头2均匀地或者图案化而印刷。作为涂敷剂,例如,在使用液体难以浸入作为记录介质的涂敷剂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液体容易定影地形成液体接受层的涂敷剂。此外,作为涂敷剂,在使用液体容易浸入记录介质的涂敷剂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形成液体浸透抑制层的涂敷剂,使得液体的渗洇变得过大,或者与相邻弹落的其他液体不怎么混合。

移动部74例如通过将记录介质p从输送辊74a向输送辊74b输送,从而使记录介质p相对于液体喷出头2相对地移动。记录介质p成为被卷绕在输送辊74a的状态,在通过两个输送辊74c之间后,通过搭载于头搭载框架70的头2的下侧。之后,通过两个输送辊74d之间,最终被输送辊74b回收。

控制部76例如基于图像、文字的数据,控制头2,使墨液朝向记录介质p喷出。另外,也可以在打印机1安装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控制部76根据来自各传感器的信息获知的打印机1各部的状态,控制打印机1的各部。

记录介质p不限定于印刷用纸,也可以是布等。此外,将打印机1设为代替记录介质p而输送输送带的方式,记录介质除了辊状以外,也可以是放置在输送带上的单张处理纸、被裁断的布、木材或者瓷砖等。进而,也可以从头2喷出包括导电性的粒子的液体,印刷电子设备的布线图案等。另外,还可以从头2朝向反应容器等喷出规定量的液体的化学药剂、包括化学药剂的液体,使其反应等,制作化学药品。

(喷嘴的排列的概要)

图2的(a)是表示头2的下表面(d3轴负侧)的俯视图。图2的(b)是表示图2的(a)的区域iib的放大图。

头2的下表面是与记录介质p对置配置的面,以下,称为喷出面2a。在喷出面2a上以多行(在图示的例子中为8行)排列喷出墨滴的多个喷嘴3。即,由多个喷嘴3构成多个喷嘴行5a~5h(以下,有时省略a~h。)构成。各喷嘴3与记录介质p上的一个点对应。

另外,在图2的(a)中,喷嘴3相对于喷出面2a是微细的,因此喷嘴行5以直线表示。此外,在作为放大图的图2的(b)中,也将喷嘴3描绘得比实际大(相对于间距较大地描绘。)。在后述的附图中,为了方便,也将喷嘴3描绘得较大。

多个喷嘴行5例如大致相互平行,此外,具有相互同等的长度。喷嘴行5相对于d2方向(记录介质p与头2的相对移动的方向即与d1方向正交的方向)倾斜。该倾斜角θ1可以适当地设定,例如为3°以上且10°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以5°左右的情况为例进行图示。

另外,在图2的(a)等中,有时标注与喷嘴行5大致平行的d5轴以及与d5轴正交的d4轴。

在图示的例子中,多个喷嘴行5间的间隙的大小不是均等的,该多个间隙每隔一个为相同的大小。这样的结构例如基于后述的头2内部的流路的配置的情况。但是,多个间隙的大小也可以是均等的。

在各喷嘴行5中,设置有较多的喷嘴3。例如,各喷嘴行5中的喷嘴3的数量至少多于喷嘴行5的数量(行数)。各喷嘴行5中的喷嘴3的数量可以适当地设定,但若举一个例子,则为700个以上且1000个以下。多个喷嘴3的间距大致在d2方向上固定。此外,该间距在多个喷嘴行5之间大致相同。

图3是用于说明多个喷嘴行5之间的喷嘴的位置关系的概略的示意图。另外,喷嘴行5c的喷嘴3与其他喷嘴3不同,用黑圆点表示,但这是为了使效果的说明(后述)容易,在此可以忽略以黑圆点表示。

如箭头所示,多个喷嘴行5具有多个喷嘴3,使得在将多个喷嘴3向d1方向(头2与记录介质p的相对移动的方向)且与d2方向平行的线l1上进行投影时,各喷嘴行5的喷嘴3逐个依次排列。该顺序是对多个喷嘴行5预先设定的顺序。投影到线l1上的多个喷嘴在d2方向上的间距大致固定。

如从上述理解的那样,通过设置n行的喷嘴行5,线l1上的点密度成为各喷嘴行5的点密度的n倍。点密度可以适当设定。列举一个例子,各喷嘴行5中的d2方向的点密度为100dpi以上且200dpi以下,由8行的喷嘴行5实现的d2方向的点密度为800dpi以上且1600dpi以下。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了方便说明,使多个喷嘴行5在d1方向上的排列顺序与各喷嘴行5的喷嘴3的线l1上的排列顺序相同。在另一观点中,由多个喷嘴3构成向与d5轴交叉的方向大致直线状地延伸的喷嘴列6。但是,上述的两种排列顺序也可以相互不同。在另一观点中,也可以不构成直线状的喷嘴列6。

(头的构造的概要)

图4是将头2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另外,图2的纸面下方为与记录介质p对置的一侧(-d3侧)。

头2是通过压电元件的机械变形而对墨液施加压力的压电式的头。头2具有针对每个喷嘴3设置的多个喷出元件11,图4表示一个喷出元件11。

虽未特别图示,但多个喷出元件11例如大致按每个喷嘴行5构成喷出元件11的行。各行中的喷出元件11的朝向以及数量可以与后述的共用流路19的路径的设计等一并适当地设定。例如,在喷出元件11的各行中,喷出元件11既可以是相互相同的朝向,也可以是一个一个相反的朝向。此外,可以相对于一行喷嘴行5设置有一行喷出元件11,也可以相对于一行喷嘴行5在其两侧相互反向地设置两行喷出元件11的行。相互相邻的两行喷嘴行5所对应的两行喷出元件11的行也可以构成为:各行的喷出元件11各一个地交替排列而看上去为一行。

在另一观点中,头2具有形成存积墨液的空间的流路构件13、以及对存积于流路构件13的墨液施加压力的致动器15。多个喷出元件11由流路构件13以及致动器15构成。

(流路构件的结构)

在流路构件13的内部形成有多个独立流路17(在图4中图示一个)及与该多个独立流路17连通的共用流路19。独立流路17设置于每个喷出元件11,共用流路19共用地设置于多个喷出元件11。

各独立流路17具有已叙述的喷嘴3、喷嘴3在底面21a开口的部分流路21、与部分流路21连通的加压室23、以及将加压室23与共用流路19连通的供给路25。

在多个独立流路17以及共用流路19中充满墨液。加压室23的容积变化而对墨液施加压力,由此从加压室23向部分流路21送出墨液,从喷嘴3喷出墨滴。此外,经由供给路25从共用流路19向加压室23补充墨液。

多个独立流路17以及共用流路19的截面形状或平面形状可以适当设定。例如,加压室23在d3方向上形成为固定的厚度,此外,虽未特别图示,但在俯视时大致为菱形或者椭圆等。加压室23的平面方向的端部与部分流路21连通,其相反侧的端部与供给路25连通。供给路25的一部分形成为与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积比共用流路19以及加压室23小。

部分流路21从加压室23的底面(-d3侧的面)向喷出面2a侧延伸。部分流路21的截面(与d3轴正交的截面)的形状可以适当地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矩形(参照图5的(b))。此外,该截面形状(包括尺寸)可以在部分流路21的长度(大致d3方向)上固定,也可以变化,在图示的例子中稍微变化。部分流路21可以与d3轴平行地延伸,也可以相对于d3轴适当地倾斜延伸。

喷嘴3的形状也可以适当地设定。例如,喷嘴3在俯视时为圆形,越朝向喷出面2a侧直径越小。即,喷嘴3的形状大致为圆锥台。喷嘴3相对于底面21a的开口面积当然小于底面21a。

如上所述,喷出元件11例如可以相对于一行喷嘴行5以一行或者两行设置,也可以与相邻的两行喷嘴行5对应的喷出元件11在表面上由一行构成。但是,由于部分流路21的底面21a是喷嘴3开口的部分,因此,其排列大致与喷嘴3的排列相同。即,多个底面21a以与喷嘴行5相同的行数大致构成沿着喷嘴行5延伸的底面行22(参照图5的(a))。

多个独立流路17的结构(俯视时的朝向除外)大致相互相同。但是,部分流路21的倾斜等一部分也可以相互不同。但是,部分流路21的底面21a的形状以及喷嘴3的形状例如在多个独立流路17之间相互相同。

共用流路19例如在比加压室23更靠下方处沿着喷出面2a延伸。虽然未特别图示,但例如共用流路19构成为分支成歧管状,该分支的部分例如沿着喷嘴行5延伸。在构成喷嘴列6的情况下等,上述的分支的部分也可以代替喷嘴行5而沿着喷嘴列6延伸。

流路构件13例如通过层叠多个基板27a~27j(以下,有时省略a~j。)而构成。在基板27形成有构成多个独立流路17以及共用流路19的贯通孔。多个基板27的厚度以及层叠数可以根据多个独立流路17以及共用流路19的形状等适当地设定。多个基板27可以由适当的材料形成,例如由金属、树脂、陶瓷或者硅形成。

对于多个基板27中位于最靠近-d3侧的基板27,有时称为喷嘴板27a。喷嘴板27a例如由其下表面构成喷出面2a,由其上表面构成部分流路21的底面21a。喷嘴3由在其厚度方向上贯通喷嘴板27a的孔构成。

(致动器的结构)

致动器15例如由以挠曲模式位移的单晶片型的压电元件构成。具体而言,例如,致动器15具有从加压室23侧起依次层叠的振动板29、共用电极31、压电体33以及多个单独电极35。

振动板29、共用电极31以及压电体33例如覆盖多个加压室23地共用设置于多个加压室23(多个喷出元件11)。另一方面,单独电极35设置于每个加压室23(喷出元件11)。另外,有时将致动器15中的与一个喷出元件11对应的部分称为加压元件37。多个加压元件37的结构(俯视时的朝向除外)相互相同。

振动板29例如通过与流路构件13的上表面重叠而堵塞加压室23的上表面开口。另外,加压室23的上表面开口也可以被基板27堵塞,在其上重叠有振动板29。但是,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该基板27理解为振动板的一部分,理解为利用振动板将加压室23堵塞。

压电体33将厚度方向(d3方向)作为极化方向。因此,例如,当向共用电极31以及单独电极35施加电压而使电场在极化方向上作用于压电体33,压电体33在面内(与d3轴正交的面内)收缩。通过该收缩振动板29挠曲,使得向加压室23侧凸出,其结果是,加压室23的容积发生变化。

共用电极31如已叙述的那样遍及多个加压室23,被施加固定的电位(例如基准电位)。单独电极35包括位于加压室23上的单独电极主体35a和从该单独电极主体35a引出的引出电极35b。虽然未特别图示,但在俯视时,单独电极主体35a的形状以及大小大致与加压室23相同。通过对多个单独电极35独立地施加电位(驱动信号),来独立地控制来自多个喷嘴3的墨滴的喷出。

振动板29、共用电极31、压电体33以及单独电极35可以由适当的材料形成。例如,振动板29由陶瓷、氧化硅或者氮化硅形成。共用电极31以及单独电极35例如由铂或钯形成。压电体33例如由pzt(锆钛酸铅)等陶瓷形成。

虽然未特别图示,致动器15例如与在致动器15上对置配置的柔性印刷布线板(fpc)连接。具体而言,各引出电极35b连接,并且共用电极31经由未图示的过孔导体等连接。而且,控制部76例如经由安装于fpc的未图示的驱动ic,对共用电极31施加固定的电位,并且向多个单独电极35独立地输入驱动信号。

(各喷嘴行的喷嘴的位置偏移)

图5的(a)是图2的(b)的区域va的放大透视图。图5的(b)是图5的(a)的区域vb的放大图。在这些图中,除了喷嘴3之外,还示出了部分流路21的底面21a。此外,在这些图中,示出了与d2轴平行的多个虚线。该多个虚线的间距(变动量d1)是固定的。

如上所述,在俯视喷出面2a时,多个喷嘴3的配置以及多个部分流路21的底面21a的配置大致相同。但是,更详细而言,两者相互不同。进而,在各喷嘴行5中,至少一部分的喷嘴3彼此在底面21a内的开口位置(与底面21a的相对位置)相互不同。由此,能够得到各种效果(后述)。具体而言,如下所述。

在各底面行22中,多个底面21a相互朝向相同,并且以固定的间距沿d5方向排列成直线状。另一方面,在各喷嘴行5中,多个喷嘴3例如d2方向的间距p1固定,但不排列成直线状(相对于多个喷嘴3的d2方向的位置的变化,d1方向的位置的变化不固定。)。由此,在各喷嘴行5中,至少一部分的喷嘴3彼此在底面21a内的开口位置至少在d1方向上相互不同。

更详细而言,例如,在各喷嘴行5中,多个喷嘴3(至少一部分)被排列成底面行22向相对于d2方向倾斜的一侧上升(越靠+d2侧越位于+d1侧)的阶梯状。即,各喷嘴行5包括多组(两组以上)由与d2方向平行排列的两个以上的喷嘴3构成的喷嘴组39(相当于台阶的踏板)。而且,越是位于+d2侧的喷嘴组39,越是位于+d1侧。

各喷嘴组39所包括的喷嘴3的数量(相当于台阶的踏面尺寸)既可以在多个喷嘴组39之间相互相同,也可以相互不同,此外,其具体的值也可以适当地设定。在图示的例子中,各喷嘴组39所包括的喷嘴3的数量在多个喷嘴组39之间相互相同,此外,设为三个。

各喷嘴组39的与相邻的喷嘴组39在d1方向上的位置之差(相当于台阶的踢出尺寸。变动量d1)也可以在多个喷嘴组39之间相互相同,也可以相互不同,此外,其具体的值也可以适当地设定。在图示的例子且图示的范围(后述的喷嘴集41内)中,上述差在多个喷嘴组39之间相同。

喷嘴组39彼此也可以如图示的范围(后述的喷嘴集41内)中的图示的例子那样在d2方向上相互相邻,也可以与之不同,使不构成喷嘴组39的一个以上的喷嘴3在d2方向上介于其间。该介于其间的一个以上的喷嘴3的d1方向上的位置是两侧的喷嘴组39的d1方向上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在夹有两个以上的喷嘴3的情况下,该两个以上的喷嘴3越位于+d2侧,则越位于+d1侧。但是,该两个以上的喷嘴3也可以不在两侧的喷嘴组39之间呈直线状地配置。换言之,相当于台阶的踢面的部分的倾斜既可以比较急,也可以缓慢,也可以从d3方向观察呈直线状,也可以不是直线状。

关于部分流路21的喷嘴3在底面21a中的开口位置,多个喷嘴3之间的差可以适当设定。例如,如图5的(b)中箭头y2所示,假设任意的底面21a以及喷嘴3向其他任意的底面21a上平行移动,使两个底面21a彼此重合。将此时的两个喷嘴3在底面21a中的开口位置彼此的距离(更详细而言,中心(图形重心)彼此的距离)设为d2。考虑各种底面21a彼此的组合,搜索最大的距离d2。该最大的距离d2例如为25μm以上或者50μm以上。此外,例如,距离d2为距离d2的方向(在图示的例子中d4方向)中的底面21a的最大径d3的0.1倍以上、0.2倍以上或者0.3倍以上。

相对于d2方向的位置的、喷嘴3在底面21a中的开口位置可以每排列一个喷嘴3就产生变化(也可以是相互相邻的喷嘴3彼此在底面21a内的开口位置相互不同),也可以排列两个(或者以上)喷嘴3就产生变化,也可以非周期性地产生变化。

在图示的例子中,相对于底面行22向d2方向倾斜,喷嘴组39与d2方向平行,因此,在喷嘴组39中,对于喷嘴3的各个排列而言,喷嘴3在底面21a中的开口位置变化。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由喷嘴组39彼此的变动量d1等构成的倾斜比底面行22的倾斜大,在此,喷嘴3的底面21a内的开口位置也变化。即,在图示的例子中,喷嘴集41(后述)内,喷嘴3在底面21a中的开口位置,每排列一个喷嘴3就产生变化。此外,如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集41之间的倾斜也与底面行22的倾斜不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3在底面21a中的开口位置在喷嘴行5的整体中,每排列一个喷嘴3就产生变化。另外,上述并不否定在各喷嘴行5内底面21a内的开口位置相互相同的喷嘴3的存在。

在另一观点中,从产生开口位置的变化到下一个开口位置的变化为止的d2方向的长度(喷嘴3的中心彼此的距离)可以适当设定。例如,该距离可以为400μm以下。例如,可以针对喷嘴行5内的喷嘴的密度为150dpi的情况下(喷嘴3的间距为约169μm),可以针对每排列一个喷嘴3或每排列两个喷嘴3就产生开口位置的变化。如上所述,在图示的例子中,由于按喷嘴3的排列的每一个,喷嘴3在底面21a中的开口位置变化,因此开口位置每隔约169μm而变化。在与上述相反的观点中,在底面21a内的开口位置相互相同的喷嘴3彼此可以适当地分离。例如,两者的距离最短可以比400μm长。

另外,如果以d1轴以及d2轴为基准考虑,则各喷嘴行5的多个喷嘴3(至少一部分)如上述那样排列成阶梯状。但是,如果以d4轴以及d5轴为基准考虑,则各喷嘴行5的多个喷嘴3(至少一部分)如蜿蜒那样(锯齿状·波形状)排列。即,多个喷嘴3伴随着排列成直线状的多个底面21a的排列方向(d5方向)中的位置的变化,与该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d4方向)的位置振动(向+d4侧以及-d4侧双方变化)。

从蛇行的极值(局部的-d4侧或者+d4侧的峰。锯齿状的方向转换点)出现到下一个极值出现为止的喷嘴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成为极值的喷嘴3彼此也可以相邻),也可以是两个以上,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不固定的。此外,从-d4侧的极值出现到+d4侧的极值出现为止的喷嘴3的数量与从+d4侧的极值出现到-d4侧的极值出现为止的喷嘴3的数量既可以相互相同,也可以相互不同。在图示的例子且图示的范围(喷嘴集41内)中,如上所述,分别包含三个喷嘴3的多个喷嘴组39连续,因此在向+d5侧前进的情况下,+d4侧的极值出现,在两个之后-d4侧的极值出现,在一个之后+d4侧的极值再次出现。

部分流路21的底面21a的形状例如为矩形。更详细而言,例如是具有与d5方向平行的短边及与d4方向平行的长边的长方形。在另一观点中,矩形是具有在d1方向以及d2方向上倾斜的四边的矩形。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行5的多个喷嘴3在d2方向上为固定的间距,在d1方向上不是固定的间距,因此,喷嘴3的底面21a内的位置的变动如图5的(b)的箭头y1所示,包含矩形的对角线方向上的成分。

另外,在本公开中,在部分流路21的喷嘴3在底面21a中的开口位置的情况下,该位置包括d1方向以及d2方向(或者d4方向以及d5方向)的正负的区别。例如,旋转对称的两个位置也是相互不同的位置,线对称的两个位置也是相互不同的位置。

(喷嘴集)

图6是在比图5的(a)更宽的范围内表示喷嘴行5的示意图。另外,在该图中,为了容易进行图解,喷嘴组39间的d1方向中的变动量d1的大小相对于喷嘴3的d2方向中的间距p1的大小比图5的(a)以及图5的(b)大。

喷嘴行5包括多个喷嘴集41。各喷嘴集41包含规定数量的喷嘴3。规定数量的喷嘴3的相对位置在多个喷嘴集41之间相互相同。由此,例如,规定数量的喷嘴3的相对位置的设计在多个喷嘴集41之间被共用化,因此设计变得容易。另外,规定数量的喷嘴3的底面21a内的开口位置在多个喷嘴集41之间不一定相互相同。

具体而言,例如,在图示的例子中,各喷嘴集41包含成为基准点43的喷嘴3和在d2方向上相互连续的多个(在图示的例子中为5个)喷嘴组39。关于各喷嘴组39及其相对位置,如上所述。

基准点43例如是在各喷嘴集41中位于最靠近-d2侧(排列的一方端)的喷嘴3。继基准点43之后的喷嘴组39例如相对于基准点43位于+d1侧。该差(变动量d0)例如与相邻的喷嘴组39之间的d1方向的变动量d1相同。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3彼此的d2方向的间距p1固定,这对于基准点43及与其连续的喷嘴组39的d2方向上的间距p1也是同样的。

另外,继基准点43之后的喷嘴组39的d1方向的位置例如也可以相对于基准点43而位于-d1侧。也可以不与喷嘴组39分开地设置基准点43,而将最靠近-d2侧的喷嘴组39的最靠近-d2侧的喷嘴3作为基准点。此时,最靠近-d2侧的喷嘴组39与其他喷嘴组39相比,喷嘴的数量可以多于一个,也可以同等。

喷嘴集41的与相邻的喷嘴集41的相对位置可以在多个喷嘴集41之间相互相同,也可以至少一部分的喷嘴集41彼此相互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后者。例如,对于图6的纸面右侧的喷嘴集41,如表示以线l11连结的喷嘴集41和以线l12连结的喷嘴集41这两种的方式,各喷嘴集41相对于前一个(与-d2侧邻接的)喷嘴集41的d1方向的位置被设定为二选一。

更具体而言,例如,基准点43的d1方向的位置被设定为与前一个喷嘴集41的最后的(最靠+d2侧的)喷嘴3(在另一观点中为基准点43的前一个喷嘴3)的d1方向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和与该位置相比位于+d1侧的位置的二选一。该差(变动量d4)例如与相邻的喷嘴组39间的d1方向上的变动量d1、以及/或者基准点43及与其连续的喷嘴组39在d1方向上的变动量d0相同。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3彼此的d2方向的间距p1固定,这对于基准点43与其前一个喷嘴3的d2方向上的间距p1也是同样的。

在各喷嘴行5中,与前一个喷嘴3相比位于+d1侧的基准点43、以及与前一个喷嘴3在d1方向上的位置相同的基准点43可以适当地设定其数量(在其他观点中两者的比率),也可以适当地设定其出现的顺序。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部分流路21的底面21a向d5方向呈直线状排列,因此虽然也取决于变动量d1、喷嘴行5内的喷嘴3的数量以及倾斜角θ1等,但若一方的基准点43的数量过多或者一方的基准点43过于连续,则喷嘴3不会收敛于底面21a内。因此,在该范围内,关于选择两种位置中的哪一个而产生制约。

另外,虽然未特别图示,但基准点43相对于前一个喷嘴3的d1方向的位置的候选也可以是两种以上。例如,除了上述两种以外,也可以对候选添加相对于前一个喷嘴3的d1方向的位置向-d1侧偏移了变动量d4的位置。此外,不是准备这样的基准点43的位置的候补的概念,也可以按每一个基准点43适当地(任意地)设定位置。

各喷嘴集41所包含的喷嘴3的数量以及各喷嘴行5所包含的喷嘴集41的数量可以适当地设定。例如,在图示的例子中,各喷嘴集41包含一个基准点43和分别包含三个喷嘴3的5个喷嘴组39,合计包含16个喷嘴3。各喷嘴行5例如以多于喷嘴行5的行数的数量、或者包含10组以上或50组以上这样的喷嘴集41。

(多个喷嘴行间的关系)

图7的(a)用于说明喷嘴3的位置与多个喷嘴行5间的关系的图,具体而言,关于三个喷嘴行5,与图6同样示意性地表示喷嘴3。另外,为了方便,示出了三个喷嘴行5,但以下的说明对于其他喷嘴行5也同样成立。

各喷嘴行5内的多个喷嘴3的相对位置例如在多个喷嘴行5之间相互相同。具体而言,例如,多个喷嘴行5相互以相同的组数包含相互相同的结构(图案)的喷嘴集41,多个基准点43的两种位置的选择(比率以及顺序)也在多个喷嘴行5彼此中相互相同。

图7的(b)表示关于图7的(a)的三个喷嘴行5,最初的基准点43(最靠-d侧的基准点43)的、部分流路21的底面21a中的开口位置的图。

如该图所示,最初的基准点43在底面21a中的开口位置例如在多个喷嘴行5之间相互相同。在另一观点中,如图7的(a)所示,在多个喷嘴行5中,最初的底面21a(为了方便,图示远离喷嘴3的位置。)彼此的相对位置(参照距离s1)与最初的基准点43彼此的相对位置(参照距离s1)相同。

另外,在图7的(b)的例子中,最初的基准点43从底面21a的中心c1向+d1侧偏移了变动量d5,但最初的基准点43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与中心c1一致,也可以相对于中心c1位于-d1侧。此外,变动量d5既可以与第两个以后的基准点43的前一个喷嘴3的变动量d4(图6)等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此,如上所述,各喷嘴行5中的多个喷嘴3的相对位置在多个喷嘴行5之间相互相同。因此,与喷嘴3在底面21a中的开口位置相关的、各喷嘴行5中的多个喷嘴3间的相对关系在多个喷嘴行5之间相互相同。

但是,也可以使各喷嘴行5中的多个喷嘴3的相对位置在多个喷嘴行5间相互相同,并且使关于各喷嘴行5中的底面21a内的开口位置的多个喷嘴3间的相对关系在多个喷嘴行5间相互不同。

例如,也可以预先准备多个最初的基准点43相对于最初的底面21a的位置的候补,选择任意的位置。在图7的(a)中,对于纸面最上方的喷嘴行5,通过线l4、l5以及l6例示了三种位置的候补。另外,在图7的(c)中,例示了纸面最上方的喷嘴行5的最初的基准点43与其他两个喷嘴行5的最初的基准点43不同,以变动量d5位于-d1侧的情况。此外,虽未特别图示,但也可以针对每个喷嘴行5适当地(任意地)设定最初的基准点43相对于最初的底面21a的位置。

此外,也可以使各喷嘴行5中的多个喷嘴3的相对位置在多个喷嘴行5之间相互大致相同,并且使行的最初的喷嘴3的位置在多个喷嘴行5之间依次偏移。

例如,在第1喷嘴行5由从1号喷嘴到600号喷嘴的600个喷嘴3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由从2号喷嘴到601号喷嘴的600个喷嘴3构成相邻配置的第2喷嘴行5,使从2号喷嘴到600号喷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第1喷嘴行5和第2喷嘴行相同。而且,也可以由从3号喷嘴至602号喷嘴的600个喷嘴3构成其相邻的第3喷嘴行5,使从3号喷嘴到601号喷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第2喷嘴行和第3喷嘴行中相同。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无需分别单独设计一个喷嘴行5中的多个喷嘴3的配置,就能够进一步提高减少周期性的浓淡斑的产生的效果。

如上所述,头2具有喷出面2a、多个喷嘴3以及多个部分流路21。喷出面2a在作为扫描方向的第1方向(d1方向)以及与d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d2方向)上扩展并面向外部。多个喷嘴3在喷出面2a开口。多个部分流路21相对于喷出面2a位于内侧,喷嘴3分别在喷出面2a侧的底面21a开口。另外,“相对于喷出面2a位于内侧”是指位于喷出面2a的内侧、即头2的内部。而且,多个部分流路21分别经由喷嘴3与外部连接。多个喷嘴3以多行且在各行中以比行数多的数量沿与d1方向交叉的方向(大致d5方向)排列而构成多个喷嘴行5。从d1方向观察,其他喷嘴行5的喷嘴3位于各喷嘴行5的喷嘴3之间。在各喷嘴行5中,至少一部分喷嘴3彼此在部分流路21的底面21a中的开口位置相互不同。

因此,例如,能够降低浓淡斑的视觉辨认性,在外观上提高画质。具体而言,如下所述。

在头2中,有时会对每个喷嘴行5产生加工误差。例如,考虑喷嘴3相对于部分流路21的底面21a的开口位置针对所有的喷嘴3设计在相同的位置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实际的喷嘴3的开口位置相对于该设计上的位置的偏移在各喷嘴行5内的多个喷嘴3之间相互同等(例如偏移的方向以及量同等),另一方面,在喷嘴行5之间,上述偏移有时相互不同(例如偏移的方向以及量的至少一方相互不同。)。

在此,喷嘴3的底面21a中的开口位置对喷嘴3的喷出量的影响较大。例如,一般而言,当喷嘴3从底面21a内的中心离开时,喷出量变少。因此,有时由于在每个喷嘴行5产生加工误差,多个喷嘴行5中的任一个喷嘴行5的多个喷嘴3的相对于其他喷嘴行5的多个喷嘴3的喷出量一律减少或增多。

例如,在图3中,假设喷嘴行5c的喷嘴3的开口位置的加工误差与其他喷嘴行5不同,其结果是,墨液的喷出量比其他喷嘴行5少。在这种情况下,如从将喷嘴行5c的喷嘴3投影于线l1上的黑圆点理解的那样,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比与图像数据对应的本来的点薄(小)的点。该点在线l1上(记录介质p上)周期性地出现。此外,在此,但当记录介质和头2在d1方向上相对移动时,在d1方向上延伸的细的线周期性地出现在d2方向上。即,产生周期性的浓淡斑。这样的周期性的浓淡斑容易被视觉辨认。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喷嘴行5中,喷嘴3相对于底面21a的开口位置发生变化。因此,例如即使在每个喷嘴行5产生加工误差,其加工误差也不一定会对喷嘴行5内的多个喷嘴3的多个喷嘴3的喷出量造成相同的影响。例如,在图5的(b)所示的多个喷嘴3中,多个喷嘴3整体相对于多个底面21a内的设计位置一律向+d1侧偏移。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个喷嘴3而言,从底面21a的中心离开而喷出量减少,对于其他喷嘴3而言,接近底面21a的中心而喷出量增加。

其结果是,例如,与对应于图像的浓淡相比变薄或变浓的、沿d1方向延伸的线的d2方向上的周期性被扰乱。此外,例如,与对应于图像的浓淡相比,同等地变淡或者变浓的、沿d1方向延伸的线的d2方向上的距离变长。由此,上述那样的线的视觉辨认性降低,外观上画质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d1方向观察,以分配给多个喷嘴行5的规定的顺序,各喷嘴行5的喷嘴3逐个沿d2方向排列。

因此,在将各喷嘴行中相邻的喷嘴3的间隔保持得较大的同时,在d1方向上观察时,能够缩小在d2方向上相邻的喷嘴3的间隔。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底面21a内的开口位置相互不同的喷嘴3彼此在底面21a内的开口位置至少在d1方向上不同。

因此,例如,与在各喷嘴行5中仅使底面21a内的d2方向的位置在喷嘴3彼此相互不同的方式(该方式也包含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中)相比,能够抑制喷嘴行5内的多个喷嘴3的间距的变动。即,通过将印刷的点的d2方向的间距保持为固定,能够得到维持画质的同时降低上述浓淡斑的视觉辨认性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部分流路21的底面21a构成位于多个喷嘴行5上的多个底面行22。各底面行22的底面21a在与d1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d5方向)上以直线状且固定的间距排列。

即,喷嘴3的开口位置相对于底面21a的多个喷嘴3间的不同通过不将喷嘴3排列成直线状、以及/或者以固定的间距排列喷嘴3来实现。因此,例如,与以直线状且固定的间距排列喷嘴3、并且不将底面21a排列成直线状、以及/或者以固定的间距排列喷嘴3的方式(该方式也包含在本公开的技术中)相比,设计以及头2的小型化是容易的。作为其理由,例如可以举出喷嘴3相对于底面21a比较小,变更喷嘴3的位置的余地与变更底面21a的位置的余地相比,一直以来就足够存在。此外,喷嘴3形成于1片喷嘴板27a,因此喷嘴3的位置的变更仅为喷嘴板27a的变更即可,另一方面,底面21a的位置的变更(部分流路21的形状的变更)未必仅是1片基板27(27b)的变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喷嘴行5中,多个喷嘴3的至少一部分的排列相对于第3方向(d5方向)蜿蜒。

因此,例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交替地排列因加工误差而远离底面21a的中心的喷嘴3和因加工误差而接近底面21a的中心的喷嘴3。其结果,例如能够可靠地产生浓淡斑的周期性的紊乱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列有部分流路21的底面21a的d5方向以越是d2方向的一侧(+d2侧)则越位于d1方向的一侧(+d1侧)的朝向相对于d2方向倾斜。在各喷嘴行5中,相对于d5方向蜿蜒的排列包含多组由与d2方向平行排列的两个以上的喷嘴3构成的喷嘴组39,越是位于+d2侧的喷嘴组39,则越是位于+d1侧的阶梯状的排列。

因此,例如,首先,通过底面行22相对于d2方向倾斜,能够提高底面21a的d2方向上的密度,进而,使印刷的高精细化变得容易。而且,通过将喷嘴3排列成阶梯状,使喷嘴组39相对于倾斜的底面行22交叉,能够使喷嘴组39内的连续的喷嘴3彼此在底面21a内的开口位置相互不同。即,能够以短周期使喷嘴3的底面21a内的开口位置变化。其结果是,例如浓淡斑的视觉辨认性进一步降低。此外,例如,阶梯状的排列不需要将全部的喷嘴3的d1方向的位置各错开一个,因此设计也容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喷嘴行5中的至少一个喷嘴行5包含分别包含规定数量的喷嘴3的多个喷嘴集41。多个喷嘴集41的各喷嘴集41内的多个喷嘴3的相对位置相互相同。

因此,无需针对喷嘴行5内的全部喷嘴3分别设定d1方向的位置,设计变得容易。即,只要重复喷嘴集41内的排列即可,大幅减轻设计的负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续地设置有三个以上的喷嘴集41,连续的两个喷嘴集彼此的相对位置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相互不同。在另一观点中,例如,在实施方式中,基准点43相对于前一个喷嘴集41的位置为两种。

因此,例如,与使喷嘴集41彼此的相对位置固定而反复喷嘴集41的情况相比,底面21a上的喷嘴3的开口位置的不规则性变高。其结果是,例如,浓淡斑的周期性进一步紊乱,浓淡斑的视觉辨认性降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喷嘴行5的各喷嘴行5内的多个喷嘴3的相对位置相互相同。

因此,不需要针对每个喷嘴行5设计喷嘴3的位置,设计变得容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部分流路21的底面21a为矩形。喷嘴3的底面21a中的开口位置相互不同的独立流路17彼此在底面21a的开口位置至少在矩形的对角线方向上相互不同。

因此,例如,与底面21a为圆形的方式(该方式也包含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中)相比,能够减小多个底面21a的间距,并且能够增大喷嘴3的变动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喷嘴行5中,相对于d2方向的位置,底面21a内的开口位置的变化反复产生,其反复的d2方向上的间隔为400μm以下。

周期性的浓淡斑如果其周期短,则视觉辨认性降低。因此,如上所述,通过使底面21a内的开口位置在400μm以内不出现相同的喷嘴3,能够降低浓淡斑的视觉辨认性,提高外观上的画质。

(与流路有关的变形例)

图8的(a)~图8的(f)是用于说明各种变形例(也包含已经提及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在实施方式中,多个喷嘴3在d2方向上以固定的间距p1排列,在d1方向上,部分流路21的底面21a内的开口位置相互不同。但是,如图8的(a)中的箭头所示,多个喷嘴3也可以在d4方向上底面21a内的开口位置相互不同,如图8的(b)中箭头所示,在d2方向上,底面21a内的开口位置也可以相互不同,如图8的(c)中的箭头所示,在d5方向上,底面21a内的开口位置也可以相互不同。此外也可以是两个方向的成分组合而成的差异,开口位置相互不同。

在实施方式中,底面21a以直线状且固定的间距排列。但是,如图8的(d)中箭头所示,也可以代替喷嘴3或者在此基础上,底面21a不排列成直线状、以及/或者以固定的间距排列,由此,针对底面21a内的开口位置,实现多个喷嘴3间的不同。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针对喷嘴3相对于喷出面2a的排列,说明了重复规定的图案(喷嘴集41)的方式,但根据图8的(d)可知,对于底面21a相对于喷出面2a的排列,也可以重复规定的图案。此外,也可以伴随着对喷嘴3以及/或者底面21a的喷出面2a的规定的图案的反复或者不伴随,而针对底面21a中的喷嘴3的相对位置,重复规定的图案。

图8的(e)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独立流路101(部分流路103)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8的(f)是表示部分流路103的底面103a的示意性的俯视透视图。

独立流路101有时具有在包围底面103a的壁面开口的连接流路105。该连接流路105例如用于向部分流路103补充墨液以及/或者从部分流路103回收墨液。在这样的部分流路103中,如图8的(f)中箭头所示,喷嘴3相对于底面103a的开口位置的不同也可以包含连接流路105的开口方向(在图示的例子中为d1方向)上的成分。另外,开口方向例如是连接流路105的部分流路103附近的中心线向部分流路103侧延伸的方向。

如该变形例那样,在至少一部分的独立流路101彼此中,在底面103a内的喷嘴3的开口位置至少在连接流路105的开口方向上不同的情况下,例如,能够缓和浓淡斑的浓淡。具体而言,在设置有连接流路105的情况下,墨液在部分流路103内形成向连接流路105的开口方向或者其相反方向的流动。在另一观点中,在部分流路103内的d2方向中央侧形成流动,另一方面,在d2方向两侧流动缓慢。因此,与在独立流路101间喷嘴3的d2方向的开口位置相互不同的情况相比,能够缓和墨液的喷出量的不同。

(与记录装置相关的变形例)

图9的(a)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打印机201的主要部位结构的侧视图。图9的(b)是打印机201的俯视图。以下,基本上仅对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关于没有特别言及的事项,可以与打印机1相同。在图1的(a)以及图1的(b)中,以记录介质p从纸面右侧向纸面左侧移动的方式图示了打印机1。在图9的(a)以及图9的(b)中,与图1的(a)以及图1的(b)相反,以记录介质p从纸面左侧向纸面右侧移动的方式图示打印机1。

在实施方式中,叙述了可通过头2印刷涂敷剂的情况。涂敷剂除了像本变形例那样利用头2进行印刷以外,也可以由控制部76控制的涂敷机82均匀地涂敷。从输送辊74a送出的记录介质p通过移动部274的两个输送辊74c之间后,通过涂敷机82的下方。此时,涂敷机82在记录介质p上涂敷涂敷剂。然后,记录介质p被向头2的下方输送。

变形例所涉及的打印机201具有收纳头2的头室85。头室85在记录介质p出入的部分等的一部分与外部相连,但大致是与外部隔离的空间。对于头室85而言,根据需要,通过控制部76等来控制温度、湿度以及气压等控制因素(至少一个)。在头室85中,与其外部相比,能够减少干扰的影响,因此能够使上述的控制因素的变动范围比外部窄。

搭载有头2的头搭载框架270大致按照每个头组72对实施方式的头搭载框架70进行分割,并被收纳在头室85中。在头室85中配置有五个引导辊74e,记录介质p在引导辊74e上被输送。五个引导辊74e从侧面观察被配置为中央朝向配置有头搭载框架270的方向凸出。由此,在五个引导辊74e上输送的记录介质p从侧面观察呈圆弧状,通过对记录介质p施加张力,各引导辊74e间的记录介质p展开为成为平面状。在两个引导辊74e之间配置有一个头搭载框架270。各头搭载框架270一点点地改变所设置的角度,以使与在其下搬送的记录介质p平行。

变形例所涉及的打印机201具有干燥机78。从头室85向外喷出的记录介质p通过两个输送辊74f之间,通过干燥机78中。通过利用干燥机78对记录介质p进行干燥,在输送辊74b中,重叠卷绕的记录介质p彼此粘接,或者未干燥的液体难以发生摩擦。为了以高速进行印刷,需要快速地进行干燥。为了加快干燥,在干燥机78中,可以通过多种干燥方式依次进行干燥,也可以同时采用多种干燥方式进行干燥。作为此时使用的干燥方式,例如有暖风的吹送、红外线的照射、与加热的辊的接触等。在照射红外线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对记录介质p的损伤且能够加快干燥,也可以照射特定的频率范围的红外线。在使记录介质p与加热后的辊接触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沿着辊的圆筒面输送记录介质p来延长热量传递的时间。沿着辊的圆筒面输送的范围可以是辊的圆筒面的1/4周以上,还可以是辊的圆筒面的1/2周以上。在印刷uv固化墨液等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干燥机78或者在干燥机78追加配置uv照射光源。uv照射光源也可以配置在各头搭载框架270之间。

另外,涂敷机82、头室85以及干燥机78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与实施方式的头搭载框架70组合。

打印机1或者201也可以具备对头2进行清洁的清洁部。例如进行擦拭、加盖而进行清洗。擦拭例如是具有柔软性的擦拭器,通过对喷出有液体的部位的面、例如喷出面2a进行摩擦,从而去除附着于该面的液体。加盖后的清洗例如如下进行。首先,通过以覆盖喷出液体的部位、例如喷出面2a的方式盖上盖子(将其称为加盖),由喷出面2a和盖子大致密闭而形成空间。在这样的状态下,通过反复进行液体的喷出,从而去除堵塞在喷嘴3中的、粘度高于标准状态的液体、异物等。通过加盖,清洗中的液体难以飞散到打印机1或者201,液体难以附着在记录介质p、辊等输送机构上。也可以进一步对结束了清洗的喷出面2a进行擦拭。擦拭、加盖的清洗既可以由人手动操作安装于打印机1或者201的擦拭器、盖子而进行,也可以通过控制部76自动地进行。

另外,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也可以以各种方式来实施。

例如,头(打印机)不限于行式,也可以是串行式。具体而言,例如,在图2的(a)以及图2的(b)中,头2可以在d1方向(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由此,构成带状的二维图像。然后,通过交替地重复上述带状的二维图像的形成和向d2方向(副扫描方向)的送纸,可以形成带状的二维图像在d2方向上相连的二维图像。

此外,不限定于通过压电元件对独立流路施加压力的压电式的头。例如,也可以是利用加热元件使液体产生气泡,对独立流路施加压力的热敏式的装置。

喷嘴行(底面行)也可以并不相对于与作为扫描方向的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倾斜。即,喷嘴行也可以大致平行于第二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多个部分流路的底面可以与第2方向平行地排列成直线状,多个喷嘴以相对于第2方向蜿蜒的方式排列。另外,该方式的一个例子例如在图5的(a)以及图5的(b)中,成为使d1方向以及d2方向与d4方向以及d5方向一致的图,因此省略图示。

阶梯状或者锯齿状可仪在各喷嘴行内的一部分出现,也可以在整体出现。此外,多个喷嘴可以是阶梯状,也可以以蜿蜒的方式排列,也可以不重复多个喷嘴集。

部分流路的底面上的嘴的开口位置也可以相对于各喷嘴行内的多个喷嘴整体、或者相对于各喷嘴集内的多个喷嘴整体而不规则地设定。不规则性例如可以不是严格上不规则的不规则性,只要是一般被认为不规则的不规则性即可。例如,也可以对多个喷嘴使用随机数表分配不规则的值,并将该值代入适当的函数,由此计算喷嘴的开口位置。

关于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列举了浓淡斑的视觉辨认性的降低的效果,但未必产生该效果。

-符号说明-

1…打印机(记录装置),2…液体喷出头,2a…喷出面,3…喷嘴,5…喷嘴行,13…流路构件,17…独立流路,21…部分流路,21a…底面,37…加压元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