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网版的真空热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73985发布日期:2020-03-10 09:2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聚酰亚胺网版的真空热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酰亚胺网版的真空热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网版制作大多是用同种或多种网材编织而成,然后在网布表面覆盖感光胶,制程不稳定因素较多,且不耐溶剂。相交于感光胶制备网版,聚酰亚胺网版有很好的物理及化学特性,能保证制程的稳定性。

聚酰亚胺网版需要将聚酰亚胺膜于网版压合在一起,故需要专门的压合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酰亚胺网版的真空热压装置,其能将聚酰亚胺膜与网版压合在一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聚酰亚胺网版的真空热压装置,包括设有仓门的真空热压仓,仓门的外沿设有密封圈;真空热压仓的内部设有:用于平放网版的平置矩形定位框,位于定位框正下方的平置矩形下加热板,以及位于定位框正上方的平置矩形上加热板;

所述定位框的矩形内圈与网版的矩形外沿相配合,定位框的内圈底部延伸出用于支承网版的平置环形凸沿;定位框的底面向下延伸出环形支撑环,支撑环位于下加热板的外围,且定位框通过支撑环与真空热压仓的内底壁固定;

所述下加热板的顶面中心位于定位框中心的正下方,且环形凸沿的内圈位于下加热板边缘的外围;下加热板的内部设有电加热管;下加热板配有驱动其垂直升降的竖置下液压缸,下液压缸的缸体位于真空热压仓下方,真空热压仓的底壁设有供下液压缸活塞杆贯穿的底部轴孔,下液压缸的活塞杆贯穿底部轴孔,且下液压缸活塞杆的顶端与下加热板的底面中心连接;下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底部轴孔的间隙通过底部环形密封件密封,该底部环形密封件与底部轴孔的内壁固定;

所述真空热压仓的底壁还设有抽真空通孔,抽真空通孔的顶端开口位于支撑环的内部,抽真空通孔的底端开口连接抽真空装置;

所述上加热板的底面中心位于定位框中心的正上方,且定位框的内圈位于上加热板边缘的外围;上加热板的内部设有电加热管;上加热板配有驱动其垂直升降的竖置上液压缸,上液压缸的缸体位于真空热压仓上方,真空热压仓的顶壁设有供上液压缸活塞杆贯穿的顶部轴孔,上液压缸的活塞杆贯穿顶部轴孔,且上液压缸活塞杆的底端与上加热板的顶面中心连接;上液压缸的活塞杆与顶部轴孔的间隙通过顶部环形密封件密封,该顶部环形密封件与顶部轴孔的内壁固定。

优选的,所述定位框为金属定位框。

优选的,所述定位框的外圈设有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聚酰亚胺网版的真空热压装置,其能将聚酰亚胺膜与网版压合在一起。

打开仓门,将顶面铺有聚酰亚胺膜的网版平放在定位框中,网版的顶面高于于定位框,网版的底面由定位框内圈的环形凸沿支承;网版放置完成后,关闭仓门,启动抽真空装置,抽真空装置对支撑环的内腔进行抽真空,使聚酰亚胺膜紧贴在网版顶面;给下加热板和上加热板内部的电加热管供电,使下加热板和上加热板发热达到一定温度;启动上液压缸驱动上加热板下移,使上加热板下压聚酰亚胺膜,同时启动下液压缸驱动下加热板上移,使下加热板上压网版,加热板和上加热板将聚酰亚胺膜和网版压紧一定时间,使聚酰亚胺膜和网版压合在一起;压合完成后,关闭抽真空装置,上液压缸驱动上加热板上移复位,同时下液压缸驱动下加热板下移复位,开启仓门,将网版取出。

抽真空装置对支撑环的内腔进行抽真空,使聚酰亚胺膜紧贴在网版顶面,可防止压合过程中聚酰亚胺膜褶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所示,一种聚酰亚胺网版的真空热压装置,包括设有仓门11的真空热压仓10,仓门11的外沿设有密封圈;真空热压仓10的内部设有:用于平放网版61的平置矩形定位框20,位于定位框20正下方的平置矩形下加热板31,以及位于定位框20正上方的平置矩形上加热板41;

所述定位框20的矩形内圈与网版61的矩形外沿相配合,定位框20的内圈底部延伸出用于支承网版61的平置环形凸沿21;定位框20的底面向下延伸出环形支撑环22,支撑环22位于下加热板31的外围,且定位框20通过支撑环22与真空热压仓10的内底壁固定;

所述下加热板31的顶面中心位于定位框20中心的正下方,且环形凸沿21的内圈位于下加热板31边缘的外围;下加热板31的内部设有电加热管;下加热板31配有驱动其垂直升降的竖置下液压缸32,下液压缸32的缸体位于真空热压仓10下方,真空热压仓10的底壁设有供下液压缸32活塞杆贯穿的底部轴孔,下液压缸32的活塞杆贯穿底部轴孔,且下液压缸32活塞杆的顶端与下加热板31的底面中心连接;下液压缸32的活塞杆与底部轴孔的间隙通过底部环形密封件密封,该底部环形密封件与底部轴孔的内壁固定;

所述真空热压仓10的底壁还设有抽真空通孔12,抽真空通孔12的顶端开口位于支撑环22的内部,抽真空通孔12的底端开口连接抽真空装置50;

所述上加热板41的底面中心位于定位框20中心的正上方,且定位框20的内圈位于上加热板41边缘的外围;上加热板41的内部设有电加热管;上加热板41配有驱动其垂直升降的竖置上液压缸42,上液压缸42的缸体位于真空热压仓10上方,真空热压仓10的顶壁设有供上液压缸42活塞杆贯穿的顶部轴孔,上液压缸42的活塞杆贯穿顶部轴孔,且上液压缸42活塞杆的底端与上加热板41的顶面中心连接;上液压缸42的活塞杆与顶部轴孔的间隙通过顶部环形密封件密封,该顶部环形密封件与顶部轴孔的内壁固定。

优选的,所述定位框20为金属定位框20。

优选的,所述定位框20的外圈设有温度传感器。

打开仓门11,将顶面铺有聚酰亚胺膜62的网版61平放在定位框20中,网版61的顶面高于于定位框20,网版61的底面由定位框20内圈的环形凸沿21支承;网版61放置完成后,关闭仓门11,启动抽真空装置50,抽真空装置50对支撑环22的内腔进行抽真空,使聚酰亚胺膜62紧贴在网版61顶面;给下加热板31和上加热板41内部的电加热管供电,使下加热板31和上加热板41发热达到一定温度;启动上液压缸42驱动上加热板41下移,使上加热板41下压聚酰亚胺膜62,同时启动下液压缸32驱动下加热板31上移,使下加热板31上压网版61,加热板和上加热板41将聚酰亚胺膜62和网版61压紧一定时间,使聚酰亚胺膜62和网版61压合在一起;压合完成后,关闭抽真空装置50,上液压缸42驱动上加热板41上移复位,同时下液压缸32驱动下加热板31下移复位,开启仓门11,将网版61取出。

抽真空装置50对支撑环22的内腔进行抽真空,使聚酰亚胺膜62紧贴在网版61顶面,可防止压合过程中聚酰亚胺膜62褶皱。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