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辊以及温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25593发布日期:2023-03-28 20:29阅读:48来源:国知局
冷却辊以及温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辊以及温控装置,属于印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在印刷过程中,印刷纸的温度会影响印刷油墨与印刷纸的附着力,故在印刷前需要调节印刷纸的温度。
3.相关技术中,调控印刷纸温度的温控装置包括壳体和冷却辊,壳体上设置有印刷纸进口和印刷纸出口,印刷纸进口和印刷纸出口之间限定出位于壳体内部的印刷纸传输路径,多个冷却辊沿印刷纸前进方向间隔设置在传输路径上。冷却辊包括辊筒、冷却套、固定盖、密封圈以及固定座。其中,辊筒的表面上设置有冷却水道,冷却套套设在辊筒上;两个固定盖分别套设置在辊筒的两端上并与辊筒紧固连接,固定盖上设置有与冷却水道相对设置的第一水孔;密封圈套设置在辊筒上并位于固定盖和冷却套之间。两个固定座套设在辊筒的两端上并与辊筒转动连接,固定座与密封盖密封连接,固定座与固定盖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进水槽,固定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进水槽连通的第二水孔。
4.然而,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使得固定座与密封盖的密封连接处出现漏水。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辊以及温控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使得固定座与密封盖的密封连接处出现漏水的问题。
6.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冷却辊,包括内辊筒、外辊筒以及端盖;
7.所述外辊筒套设在所述内辊筒上;
8.所述内辊筒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沿所述内辊筒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冷却水道,所述内辊筒的两端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一容纳槽并且所述内辊筒的两端均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槽和冷却水道的流通缺口;
9.所述端盖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流道;
10.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紧固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用于与温控装置的壳体转动连接;
11.所述第一主体部盖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上并与所述外辊筒静密封;
12.所述连接流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13.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内并用于与所述第一容纳槽连通;
14.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内并用于与外部水源连通。
15.可选地,所述内辊筒包括中空的管体部以及两个阻隔部;
16.所述两个阻隔部沿所述管体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管体部内部并与所述管体部紧固连接,所述阻隔部的外侧与所述管体部限定出所述第一容纳槽;
17.所述流通缺口和冷却水道设置在所述管体部上。
18.可选地,所述第一主体部为圆形板或多边形板。
19.可选地,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外辊筒紧固连接并且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内辊筒抵接;或者,
20.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内辊筒紧固连接并与所述外辊筒抵接。
21.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同轴且依次设置的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和第三轴段;
22.所述第一轴段的末端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紧固连接;
23.所述第一轴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轴段的外径,所述第二轴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轴段的外径。
24.可选地,所述外辊筒包括第二主体部和两个第二连接部;
25.所述第二主体部套设于所述内辊筒上;
26.所述两个第二连接部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两端上并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紧固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面接触并紧固连接。
27.可选地,所述第二主体部为管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圆环;或者,
28.所述第二主体部为管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多边形环。
29.可选地,还包括密封环槽和密封环;
30.所述密封环槽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接触面上;
31.部分所述密封环嵌设在所述密封环槽内。
32.可选地,所述冷却水道为缠绕所述内辊筒的轴线设置的螺旋水道并且所述螺旋水道的旋向与所述外辊筒的旋转方向相同
33.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温控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冷却辊;
34.所述壳体设有印刷纸进口和印刷纸出口,所述印刷纸进口和所述印刷纸出口之间限定出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印刷纸传输路径;
35.所述冷却辊设置在所述印刷纸传输路径上并且所述冷却辊的两端均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36.沿第一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冷却辊,沿第二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冷却辊,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冷却辊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冷却辊交错设置;
37.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并具有间距,所述间距小于所述冷却辊的直径。
38.本发明提供的冷却辊以及温控装置,包括内辊筒、外辊筒以及端盖;外辊筒套设在内辊筒上;内辊筒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沿内辊筒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冷却水道,内辊筒的两端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一容纳槽并且内辊筒的两端均设置有连通第一容纳槽和冷却水道的流通缺口;端盖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流道;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与第一主体部紧固连接,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用于与温控装置的壳体转动连接;第一主体部盖设于第一容纳槽上并与外辊静密封;连接流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设置在第一主体部内并用于与第一容纳槽连通;第二部分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内并用于与外部水源连通。
39.本发明通过在内辊筒的两端设置第一容纳槽并利用端盖盖住第一容纳槽,再结合连接流道连通外部水源和第一容纳槽,从而冷却水可进入第一容纳槽并通过流通缺口流入冷却水道中。在调控过程中,外辊筒带着端盖同步转动,使得外辊筒与端盖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实现端盖与外辊筒静密封,避免了端盖磨损,从而外辊筒和端盖的密封连接处不会出
现漏水。
附图说明
40.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4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辊的轴测图;
4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辊的剖视图;
4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内辊筒的轴测图;
4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内辊筒的剖视图;
4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温控装置处于打开状态的轴测图;
4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温控装置处于盖合状态的轴测图;
4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温控装置的剖视图;
4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温控装置的左视图。
49.附图标记:
50.100-冷却辊;
51.10-内辊筒;11-冷却水道;12-第一容纳槽;13-流通缺口;14-管体部;15-阻隔部;
52.20-外辊筒;21-第二主体部;22-第二连接部;23-密封环槽;
53.30-端盖;31-第一主体部;32-第一连接部;33-连接流道;
54.40-密封环;
55.50-机架;51-底板;52-第一侧板;53-第二侧板;
56.60-防护罩;61-第一矩形板;62-第二矩形板;63-气弹簧;
57.70-支撑脚;71-支撑座;72-支撑螺杆;
58.81-导纸辊;82-旋转接头;83-水路附件;831-阀体;832-第一管接头;833-第二管接头;
59.91-印刷纸出口;92-印刷纸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60.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61.应当理解的是,下面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所保护的方法中各步骤的执行顺序。本发明的方法的各个步骤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能够以任意可能的顺序并且能够以循环的方式来执行。
6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内”、“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6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4.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6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67.在相关技术中,调控印刷纸温度的温控装置包括壳体和冷却辊,壳体上设置有印刷纸进口和印刷纸出口,印刷纸进口和印刷纸出口之间限定出位于壳体内部的印刷纸传输路径,多个冷却辊沿印刷纸前进方向间隔设置在传输路径上。冷却辊包括辊筒、冷却套、固定盖、密封圈以及固定座。其中,辊筒的表面上设置有冷却水道,冷却套套设在辊筒上;两个固定盖分别套设置在辊筒的两端上并与辊筒紧固连接,固定盖上设置有与冷却水道相对设置的第一水孔;密封圈套设置在辊筒上并位于固定盖和冷却套之间。两个固定座套设在辊筒的两端上并与辊筒转动连接,固定座与密封盖密封连接,固定座与固定盖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进水槽,固定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进水槽连通的第二水孔。
68.然而,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使得固定座与密封盖的密封连接处出现漏水。
69.经过仔细分析,本公开地发明人发现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固定座套设置在辊筒上并与辊筒转动连接,辊筒转动过程中,固定座相对于辊筒静止,而固定盖与辊筒紧固连接,从而固定座与固定盖的密封为动密封,进而固定盖与固定座的密封连接处会出现磨损,当磨损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固定盖与固定座的密封连接处出现漏水。为此,发明人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是将固定盖与固定座的动密封改为静密封,但是固定座上的进水口是设置在固定座的侧壁上,固定座旋转时会使得与固定座连接的水管缠绕在辊筒上,反而使得冷却辊不能使用。因此,本公开地发明人摒弃了现有的冷却辊结构,重新设计了一种冷却辊,能够在保证冷却水进入的前提下,冷却辊的密封连接处不会出现磨损,从而冷却辊的密封连接处不会漏水。
70.具体地,本公开提供一种冷却辊,包括内辊筒、外辊筒和端盖。其中,外辊筒套设在
内辊筒上。内辊筒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冷却水道,内辊筒的两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容纳槽并且内辊筒的两端设置有连通冷却水道和容纳槽的缺口。端盖盖住容纳槽并与外辊筒静密封,端盖上设置有连通外部水源和容纳槽的流道。通过流道-容纳槽-流通缺口-冷却水道-流通缺口-容纳槽-流道的流过方式实现冷却水循环。与现有冷却辊相比,本公开的端盖与辊筒之间无相对运动,使得端盖与外辊筒的密封为静密封,从而没有磨损,并且本公开的冷却辊只有端盖和外辊筒的静密封,从而简化冷却辊的结构,以此提高冷却辊的可靠性并降低冷却辊的制造成本。
7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冷却辊以及温控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72.图1为本实施例的冷却辊的轴测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冷却辊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内辊筒的轴测图。
73.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辊100,包括内辊筒10、外辊筒20以及端盖30。其中,外辊筒20套设在内辊筒10上。
74.内辊筒10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沿内辊筒10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冷却水道11,内辊筒10的两端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一容纳槽12并且内辊筒10的两端均设置有连通第一容纳槽12和冷却水道11的流通缺口13。
75.端盖30包括第一主体部31、第一连接部32以及连接流道33。其中,第一连接部32的第一端与第一主体部31紧固连接,第一连接部32的第二端用于与温控装置的壳体转动连接。第一主体部31盖设于第一容纳槽12上并与外辊筒20静密封。
76.连接流道33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设置在第一主体部31内并用于与第一容纳槽12连通;第二部分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2内并用于与外部水源连通。
77.需要说明的是,外辊筒20套设在内辊筒10上时,外辊筒20与内辊筒10间隙配合,或者,外辊筒20与内辊筒10过盈配合。
78.外辊筒20的作用是盖着内辊筒10上的冷却水道11,避免冷却水与印刷纸接触的同时,将印刷纸的热量传递至冷却水中,以此调控印刷纸的温度。
79.内辊筒10的作用是与外辊筒20共同限定出至少一条供冷却水流动的流道,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流道是通过冷却水道11和外辊筒20的内壁限定出来的,以此外辊筒20的各处均能够吸收印刷纸的热量。
80.需要说明的是,内辊筒10的形状为实心圆柱或空心圆柱。
81.内辊筒10的两端的端面均设置有第一容纳槽12,可以储存一定量的冷却水,以确保各个冷却水道11中均含有冷却水。
82.第一容纳槽12的纵截面可以是圆形或多边形,例如,第一容纳槽12的纵截面为矩形。
83.流通缺口13的作用是第一容纳槽12中的冷却水能够流入冷却水道11中,以此实现冷却辊100调节印刷纸的温度。
84.流通缺口13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多边形,例如,流通缺口13的形状是矩形。
85.流通缺口13的数量根据冷却水道11的数量而定,例如,一个冷却水道11对应一个流通缺口13。流通缺口13的宽度可以大于或小于冷却水道11的宽度,甚至于流通缺口13的宽度可以等于冷却水道11的宽度。
8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主体部31和第一连接部32是一体成型的一体结构,可以降低
端盖30的制造难度,提高第一主体部31和第一连接部32的连接强度,以提高端盖30的使用寿命。
87.第一主体部31盖设于第一容纳槽12上并与外辊筒20静密封连接,第一主体部31与外辊筒20限定出容纳内辊筒10的容纳腔,以此避免冷却水流出到外辊筒20外。其中,第一主体部31与外辊筒20或内辊筒10紧固连接,以此使得第一主体部31与外辊筒20构成静密封结构。
88.第一连接部32的作用是与温控装置的壳体转动连接。除此之外,第一连接部32还可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以此带动外辊筒20和内辊筒10转动,或者,在印刷纸的作用下,由外辊筒20带动端盖30转动,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由印刷纸驱动外辊筒20转动,从而带动冷却辊100转动
89.连接流道33的作用是将冷却水输送至第一容纳槽12中,以此冷却水可以流入冷却流道中。
90.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水道11可以是沿内辊筒10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条形水道,或者,冷却水道11可以缠绕内辊筒10的轴线设置的螺旋水道,并且螺旋水道的旋向与冷却辊100的旋转方向相同,换言之,螺旋水道的旋向与外辊筒20的旋转方向相同,从而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水阻,进而降低水泵扬程要求,以提高冷却辊100的控温效率。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冷却水道11为螺旋水道。
91.其中,冷却水道11的纵截面为多边形或弧形,例如,冷却水道11的纵截面为矩形。
92.图4为本实施例的内辊筒的剖视图。
93.如图2-图4所示,在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内辊筒10包括中空的管体部14以及两个阻隔部15。其中,两个阻隔部15沿管体部1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管体部14内部并与管体部14紧固连接,阻隔部15的外侧与管体部14限定出第一容纳槽12;流通缺口13和冷却水道11设置在管体部14上。通过管体和阻隔部15,使得内辊筒10构成空心圆柱,从而降低内辊筒10的质量,进而降低冷却辊100的转动惯量,以此降低驱动冷却辊100转动的动力装置的要求。
94.需要说明的是,管体部14的外形为圆柱形。
95.管体部14与阻隔部15可以是焊接连接,或者,管体部14与阻隔部15为一体成型的一体结构,以提高管体部14和阻隔部15的连接强度,从而可以承受较大压力的冷却水。
96.第一容纳槽12的形状由阻隔部15决定,例如,当阻隔部15为圆形板时,第一容纳槽12的纵截面为圆形,或者,当阻隔部15为多边形板时,第一容纳槽12的纵截面为多边形。在本实施例中,阻隔部15为圆形板,并且管体部14的轴线垂直于阻隔部15设置。
97.需要指出的是,冷却水道11设置在管体部14的外壁上,流通缺口13设置在管体部14的两端上,并且为了防止管体部14与端盖30相对转动,可使得管体部14的端部与端盖30抵接,或者,管体部14与外辊筒20过盈连接。
98.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部31为圆形板或多边形板。第一主体部31为平板结构,将第一容纳槽12盖住的同时与外辊筒20面接触,从而第一主体部31与外辊筒20面接触以扩大密封面积,进而提升密封效果。
9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31为圆形板,第一主体部31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外辊筒20的外径。
100.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部31与外辊筒20紧固连接并且第一主体部31与内辊筒10抵接;或者,第一主体部31与内辊筒10紧固连接并与外辊筒20抵接。使得端盖30与外辊筒20紧固连接,以确保端盖30与外辊筒20的密封为静密封。
101.如图1和图2所示,示意性地,第一主体部31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外辊筒20紧固连接。具体地,第一主体部31上设置有多个贯穿第一主体部31的第一固定孔,多个第一固定孔环绕内辊筒10设置并间隔分布。外辊筒20与第一主体部31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孔,多个第二固定孔环绕内辊筒10设置并间隔分布。多个第一固定孔与多个第二固定孔一一对应,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插设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与第一主体部31和外辊筒20螺纹连接。
10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主体部31与外辊筒20紧固连接时内辊筒10与第一主体部31抵接,内辊筒10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端盖30抵触,以此避免内辊筒10转动。
103.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32是杆状结构,并且,第一连接部32的纵截面为圆形,或者,第一连接部32的纵截面为多边形。其中,第一连接部32的纵截面为垂直于第一连接部32的中心线的截面。
104.如图1和图2所示,示意性地,第一连接部32为阶梯轴结构,例如,第一连接部32包括同轴且依次设置的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和第三轴段。其中,第一轴段的末端与第一主体部31紧固连接;第一轴段的外径大于第二轴段的外径,第二轴段的外径大于第三轴段的外径。第一连接部32采用阶梯轴结构,可以限制冷却辊100作轴向运动并与温控装置的壳体转动连接。其中,第一连接部32的轴线与圆形板的第一主体部31的中心线重合,并且第一连接部32垂直于第一主体部31设置。
10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32可以采用轴承与温控装置的壳体转动连接。
106.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部分的纵截面为矩形,横截面为多边形或者圆形;或者,第一部分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第一部分的纵截面包括第一矩形段和第二矩形段,第一矩形段的第一端与第二矩形段的第一端紧固连接,第一矩形段的第二端与第二部分的第一端连通,第二矩形段的第二端与第一容纳槽12连通。第一矩形段的宽度小于第二矩形段的宽度,第二矩形段的宽度可以小于或者大于第一容纳槽12的宽度,甚至于第二矩形段的宽度可以等于第一容纳槽12的宽度。
107.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部分的第一端与第一部分的第一端连通,第二部分的第二端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2的端面或者外壁上。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二部分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2的端面上,第二部分的中心线与第一连接部32的中心线重合。
108.示意性地,第二部分的纵截面为矩形,第二部分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形,或者,第二部分的纵截面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矩形段,第二部分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形。
109.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外辊筒20包括第二主体部21和两个第二连接部22。其中,第二主体部21套设于内辊筒10上;两个第二连接部22分别套设在第二主体部21的两端上并与第二主体部21紧固连接,第二连接部22与第一主体部31面接触并紧固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端盖30与外辊筒20的密封为静密封。
110.第二主体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为一体成型的一体结构,可提高第二主体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的连接强度。
111.第二主体部21套设在内辊筒10上,换言之,内辊筒10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二主体部21的长度,以此第一主体部31与第二主体部21的端面接触以将外辊筒20封闭,从而构成容纳内辊筒10的空腔,故第一主体部31与外辊筒20之间仅有一个需要密封的接触面。
112.需要说明的是,由第二主体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构成的外辊筒20形状类似于“工”字形。
11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主体部31与第二连接部22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上述第一主体部31与外辊筒20螺纹连接的方式,其中,第二固定孔贯穿第二连接部22设置。
114.需要指出的是,端盖30与外辊筒20的密封面可以设置在第一主体部31与第二主体部21的接触面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一主体部31与第二连接部22的接触面上,甚至于部分密封面位于第一主体部31与第二主体部21的接触面上,另一部分密封面位于第一主体部31与第二连接部22的接触面上。
115.如图1所示,可选地,第二主体部21为管状结构,第二连接部22为圆环;或者,第二主体部21为管状结构,第二连接部22为多边形环。
116.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选地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密封环槽23和密封环40。其中,密封环槽23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2与第一主体部31的接触面上;部分密封环40嵌设在密封环槽23内。通过设置密封环40,可提高端盖30与外辊筒20的密封性,以避免漏水。
117.需要说明的是,密封环槽23的内径大于内辊筒10的外径。
118.密封环40可以采用o型橡胶圈。
119.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端盖30和外辊筒20静密封,端盖30和外辊筒20之间无相对运动,从而密封环40不会磨损。
120.图5为本实施例的温控装置处于打开状态的轴测图;图6为本实施例的温控装置处于盖合状态的轴测图;图7为本实施例的温控装置的剖视图。
121.如图5-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温控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冷却辊100。其中,壳体设有印刷纸进口92和印刷纸出口91,印刷纸进口92和印刷纸出口91之间限定出位于壳体内部的印刷纸传输路径。
122.冷却辊100设置在印刷纸传输路径上并且冷却辊100的两端均与壳体转动连接;沿第一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却辊100,沿第二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冷却辊100,第一方向上的冷却辊100与第二方向上的冷却辊100交错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平行并具有间距,间距小于冷却辊100的直径。
123.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平行并具有间距,间距小于冷却辊100的直径。使得第一方向上的部分冷却辊100与第二方向上的部分冷却辊100重叠设置,能够提高冷却辊100与印刷纸的接触面积,换言之,提高印刷纸与冷却辊100的包角,以此提高热交换效率。并且,冷却辊100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高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增加冷却辊100的数量,进一步地提高热交换效率。
12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平行于印刷纸传输路径的中心线,冷却辊100的中心线垂直于印刷纸传输路径的中心线设置。
125.第一方向可以在第二方向的上方,或者,第一方向可以在第二方向的下方。
126.需要指出的是,冷却辊100的第一连接部32贯穿壳体设置并与壳体转动连接,例如,第一连接部32通过轴承与壳体转动连接。
127.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机架50和防护罩60。
128.如图6和图7所示,机架50包括底板51、第一侧板52、第二侧板53以及支撑脚70。其中,两块第一侧板52并排且间隔设置,第一侧板52垂直于底板51的顶面设置并与底板51紧固连接。两块第二侧板53并排且间隔设置,第二侧板53垂直于底板51的顶面设置并与底板51紧固连接,第二侧板53的两端分别与两块第一侧板52紧固连接。底板51、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限定出容纳冷却辊100的冷却空腔;支撑脚70的第一端与底板51紧固连接,支撑脚70的第二端用于与地面接触。
129.底板51为圆形板或者多边形板,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底板51为矩形板。
130.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与底板51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一体结构,例如,由一块铁板折弯而成;或者,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底板51紧固连接。
131.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的形状均是多边形,例如,第一侧板52的形状是矩形,第二侧板53的形状是矩形。
132.需要说明的是,机架50也可去掉底板51,仅包括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构成横截面为矩形的框架结构,第一侧板52的两端设置有贯穿第一侧板52的调节通孔,支撑脚70的第一端贯穿第一侧板52设置并且支撑脚70的第一端位于调节通孔内。
133.如图7所示,支撑脚70包括支撑座71和支撑螺杆72,支撑螺杆72垂直于支撑座71设置并且支撑螺杆72的第一端与支撑座71的顶面紧固连接,支撑螺杆72的第二端贯穿底板51设置并与底板51螺纹连接。支撑座71为圆形板或多边形板。支撑螺杆72与支撑座71焊接连接或螺纹连接。
134.需要说明的是,支撑螺杆72与底板51螺纹连接,使得底板51与地面之间的间距可调。
135.防护罩60的第一端与其中一块第一侧板52可转动地连接并用于盖住冷却空腔;第二侧板53的顶面与防护罩60的底面具有间隙,以形成印刷纸出口91或印刷纸进口92。
136.设置防护罩60的作用是避免空气中的水汽或者灰尘等杂质进入冷却空腔内,并且,防护罩60与第一侧板52可转动地连接,便于检修温控装置。
137.示意性地,防护罩60通过合页与第一侧板52转动连接。其中,合页包括第一合页板、第二合页板和合页轴;第一合页板的第一端与防护罩60紧固连接,第二合页板的第二端与第一侧板52紧固连接,第一合页板通过合页轴与第二合页板铰接。
138.印刷纸出口91或印刷纸进口92的形状为多边形,由第二侧板53的顶面形状而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板53的形状为矩形,相对应地,印刷纸出口91或印刷纸进口92的现状为矩形。
139.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侧板53与防护罩60限定出印刷纸出口91或印刷纸进口92,故第一侧板52的高度大于第二侧板53的高度。
140.如图6所示,防护罩60为平板结构并且防护罩60的纵截面可以是弧形或者多边形,例如,防护罩60包括第一矩形板61和第二矩形板62。其中,第一矩形板61的第一端与第二矩形板62的第一端紧固连接;第一矩形板61垂直于第二矩形板62设置;第一矩形板61的第二端与第一侧板52转动连接。
141.第一矩形板61的底面、第二侧板53的顶面以及第一侧板52的侧面共同限定出印刷
纸出口91或印刷纸进口92。
14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矩形板61的长度大于底板51的长度,以使得第二矩形板62可将位于冷却空腔之外的部分第一连接部32盖住。
143.第一矩形板61通过合页与第一侧板52转动连接时,第一合页板的第一端与第一矩形板61紧固连接。
144.防护罩60打开时,可通过设置支撑机构支撑防护罩60,以避免防护罩60盖转动。如图5所示,示意性地,支撑机构包括气弹簧63和两块铰接块,两块铰接块分别紧固安装在第一矩形板61的内侧和第一侧板52的内侧,气弹簧63的两端分别与两块铰接块铰接。
145.铰接块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侧板52或第一矩形板61紧固连接。
146.如图5所示,可选地,还包括两根导纸辊81,两根导纸辊81设置在印刷纸传输路径上并位于壳体内,两根导纸辊81分别紧靠印刷纸出口91和印刷纸进口92设置,换言之,所有的冷却辊100都位于两根导纸辊81之间。
147.需要指出的是,导纸辊81的两端分别贯穿两块第一侧板52设置并与第一侧板52转动连接,例如,导纸辊81通过轴承与第一侧板52转动连接。导纸辊81的一端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
148.图8为本实施例的温控装置的左视图。
149.如图5-图8所示,在一种可选地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旋转接头82,通过旋转接头82连通第一连接部32与外部水源或水箱。
150.需要说明的是,旋转接头82为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结构,例如,旋转接头82包括外壳体、旋转轴承和密封盖。外壳体上贯穿外壳体的连通空腔,旋转轴承紧固安装在连通空腔内,第一连接部32插设于旋转轴承内并与旋转轴承紧固连接。密封盖套设于第一连接部32上并与外壳体紧固连接。
151.外壳体的形状类似于圆柱形。
152.密封盖的现状为圆环形。
153.如图5-图8所示,在一种可选地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水路附件83,水路附件83用于集中连接多个旋转接头82。
154.水路附件83包括具有水路空腔的阀体831以及第一管接头832和多个第二管接头833,阀体831设置有连通水路空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管接头832的第一端插设于第一通孔内并与阀体831紧固连接,第二管接头833的第一端插设于第二通孔内并与阀体831紧固连接,第二管接头833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旋转接头82连通。
155.阀体831可以紧固安装在第二侧板53的外壁上。
156.阀体831的形状为矩形平板。
15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