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446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具有多个(数量级约为几十个)集成的驱动电路(以下简称驱动IC),并且具有与记录信息的一单行(single line)长度相对应的多个记录元件,本发明特别涉及按照线式(line-type)记录装置分类的记录装置,其中驱动IC的时钟信号线的串级结构连接。
此外,本发明最好用来构成喷墨记录装置和热打印机,这种热打印机具有作为记录元件使用的产热元件,用以作为文字处理机、传真机、复印机、计算机等类似设备的输出终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有许多种线式记录装置,它们都包括一个线性矩阵,该矩阵由多个记录元件组成。在同一块板上,线式记录装置拥有几十片驱动IC,它们一般能够同时驱动一组(几十个)记录元件。就板上驱动IC的安装而言,公知的一种方法用以把所提供的图象数据信号传送给驱动IC的驱动控制信号线,它以串级的方式与第一组至最后一组驱动IC连接。


图1示出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线式记录装置的电路结构,图2是图1中用虚线框
的驱动IC的内部的详细电路结构图。标号1表示记录元件,为响应各自的图象数据信号,将一个记录电流馈送到该记录元件上。标号4表示移位寄存器,在该寄存器中,与一单行记录元件相对应的串行图象数据(SI)随着传送时钟(SCK)依序地移位。在该图象数据传送之后,借助锁存电路3的锁存输入(LAT)触发锁存电路,将图象数据装入锁存电路3中。到此为止,为各自的记录元件1准备好了图象数据。
因各自的记录元件1已准备好了图象数据,故记录电流通过触发门电路2而提供给指定的记录元件。通常,必须通过考虑记录元件1和记录装置自身的特性来确定电流供应的状况。对于记录元件1而言,每个供给电流的脉冲宽度应确定得在供给电流时可以建立电流供应的最佳状态。对于记录装置而言,有一种方法是,按组驱动记录元件以便分配施加给记录元件的功率负载。图1和图2中的标号22表示D触发器电路,它能够按组驱动记录元件,每一组记录元件对应一个单独的驱动IC,用以响应该组的驱动信号EI和该组的驱动信号传送时钟ECK。供给记录元件1的电流脉冲宽度(BEI)和D触发器电路22的输出的逻辑与门由门电路21承担。一个最佳记录电流由门电路21供给记录元件。
为了增加图象记录速度,用以传送与记录元件1的个数相对应的串行图象数据的图象数据信号的传送时钟(SCK)的频率一般被定为几兆赫或更高。
至此,通过以串级方式连接驱动IC的驱动控制信号线,就能构成一个具有大量记录元件(例如在一长单行内排列几千个记录元件)的记录装置。
然而,在上面描述的现有技术中,通过以串级方式连接驱动IC的驱动控制信号线构成的具有长尺寸记录元件矩阵的记录装置要求如下的输入和输出波形的时钟工作状态(clock duty),亦即该时钟工作状态可以按几个毫微秒的数量级变化,特别是当使用一个驱动IC时,它的图象数据信号传送时钟频率大约是10MHz。此外,由于输入和输出信号波形易受由驱动IC之间布线产生的杂散电容的影响,所以该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时钟工作状态逐步地转变到“高”电平或“低”电平、以响应驱动IC的特性。
例如,假设构成一个具有长尺寸的记录头矩阵的记录装置,用以在A3尺寸的纸上的记录具有400dpi分辨率的图象,则需要串联连接74个驱动IC,每个驱动IC相应于一组(64个记录元件)。在这样的记录装置中,在图象数据信号传送时钟的时钟工作状态逐步改变的情况下,靠近驱动IC的未级观测到的时钟信号的波形最终可能转变并因定在“高”电平或“低”电平上,而导致不能实现图象数据的正确传送。
图3至6示出串行图象数据SI和图象数据信号传送时钟SCK的开关(swithing)波形,以便说明在这些信号中的时钟工作状态变化。图3示出图象数据SI与驱动IC中移位寄存器4的时钟信号SCK之间的关系,其中“n”是记录元件的个数。如在图4中所示,当时钟信号SCK施加到驱动IC的逻辑端子上时,输出信号的波形相对于它原来的输入信号,在上升时间tr和下降时间tf期间波延长,驱动IC的移位寄存器4的电路结构已示于图2中,其中,时钟信号SCKI经过一对反相器输出。在时钟信号SCKI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所依据的门限电平例如是在2.1V与2.4V之间(小于1/2VDD)的情况下,高电平时的时钟工作状态逐步地增加,如图5所示。这种现象的细节将在下面描述。
图5中,VT是相应于单个驱动IC的门限电平,假设该值为如下数值VT<1/2VDD(V),和VDD=5.0(V)当1号驱动IC的时钟信号SCKI-1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1号驱动IC的时钟信号SCKO-1的电平在时钟信号SCKI-1达到VT时的时刻开始增加。1号驱动IC的时钟信号SCKO-1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或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所需的时间周期与按驱动IC的标准值定义的tr和tf(见图4)相对应。类似地,1号驱动IC的SCKO-1的电平达到VT时,2号驱动IC的SCKO-2的电平开始增加。
如上所述,由于时钟信号SCK的输入波形通过多个串联连接的驱动IC传输,所以在高电平维持期间其持续时间被延长,因而SCK的波形可被固定在高电平上。在SCK的波形被完全固定在高电平的情况下,由于直到下一个上升沿出现时数据才能被移位(被取样),因此在印制图象过程中有可能出毛病,例如在原图象叠加了黑色噪声条纹,甚至整个记录区域被印成黑色。鉴此情况,因在通过多个串联连接的驱动IC传输时钟信号SCK时其输入波形变化的现象,故如在图6所示的时钟信号SCK的上升沿处图象数据SI不能被移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现有技术的具有长尺寸记录头的记录装置中,通过分别地输入图象数据和输入图象数据传送时钟分成两个分量或通过只配置并联的时钟线来避免由于时钟工作状态的变化而使图象数据不能被传送的状态。在任一种情况下,因增加输入端子的数量和在线路板上构成多个导体层,故按上述方法构成的记录装置的费用是相当高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低造价和高可靠性的记录装置,它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把图象数据传送给记录元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把图象数据确实地传送到长尺寸记录头的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连接到记录头的信号线的数量的记录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记录装置,它包括多个记录元件;
多个驱动IC,其中多条驱动信号线包含用于图象数据信号的信号线和用于传送图象数据信号的传送时钟信号的信号线,上述的多个驱动IC串联连接,所述的驱动IC相应于图象数据信号,用于选择地向所述的记录元件提供记录电流;和传送时钟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加给驱动IC的传送时钟的工作状态,以便在多个驱动IC的未级的传送时钟的占空比足以传送图象数据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传送时钟控制装置被指定给所述驱动IC的每一组,或被指定给多组驱动IC中的每一个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传送时钟控制装置对占空比进行较正,以响应在驱动IC的未级的输出信号端上的传送时钟的状态,或响应在驱动IC的每个分组的输出信号端上的传送时钟的状态。
在本发明中,由于传送时钟控制装置在向记录装置供给传送时钟时,对传送该图象数据信号的传送时钟的占空比进行校正,以在驱动IC的未级的输出端上的传送时钟的占空比足以传送图象数据信号,因而我们可以理解,图象数据可在一种结构简单的记录装置及其电路内被传送。
此外,在本发明中借助将一个时钟工作状态控制电路与驱动IC的每N个分组(N≥1)相连接,用以校正传送时钟的占空比,我们就会理解,时钟工作状态的变化是可以减小的。
可以允许时钟工作状态控制电路通过在驱动IC的未级或在驱动IC的每N个分组处,监测传送时钟的输出信号来控制对时钟占空比的校正。
我们能够根据本发明获得以下的效果在向记录装置提供传送时钟时,由于传送时钟控制电路可对传送图象数据的传送时钟的占空比进行校正,以使驱动IC的未级的输出端上传送时钟的占空比足以传送图象数据信号,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图象数据能够在一种简单结构的记录装置内被传送,这样就能够提供一种低造价和高可靠性的记录装置。
再者,借助在驱动IC的每N个分组(N≥1)处校正时钟工作状态,可使时钟工作状态的变化减小,从而能够得到可靠的数据传送。
又,借助响应在驱动IC的未级或在驱动IC的每N个分组处的传送时钟的监测信号来校正时钟占空比,就可增加记录操作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上述的目的和其它目的、效果、特点以及优点或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将会更加清楚。
图1示出现有技术记录装置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
图2示出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驱动IC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
图3示出图2所示的一个移位寄存器中数据信号SI与时钟信号SCK的波形和基本关系;
图4示出由现有技术的驱动IC引起的时钟信号SCK变化的波形图;
图5示出输入时钟信号经过驱动IC时,输入时钟信号跃变状态的波形图;
图6示出现有技术的记录装置中因图5所示的现象而造成在时钟信号SCK的上升沿期间不能使数据SI移位的状态下的波形图;
图7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
图8A和8B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时钟工作状态变化的波形图;
图9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改变时钟工作状态的方法的例子的波形图;
图10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个驱动IC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
图1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时钟工作状态控制电路结构例子的电路图;
图12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时钟工作状态控制电路结构的另一实例的电路图。
现在,参见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A.第一实施例图7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记录装置中驱动IC的电路结构。在图7中,标号6表示一个时钟工作状态控制电路,它连接到第一级移位寄存器4的一个时钟信号输入端。时钟工作状态控制电路6监测图象数据信号传送时钟SCKI的占空比,以使驱动IC的未级移位寄存器4的一个输出端上的图象数据信号传送时钟SCKO的时钟占空比能够传送图象数据信号SI。
传送时钟信号SCKI是从一个时钟产生电路(未示出)输出的。未级移位寄存器4具有一个输出端子,用于监视传送时钟信号SCKO。
例如,在末级的时钟信号SCKO被固定在具有普通的50%占空比的高电平的情况下,如图8A所示,该时钟占空比被修正为如图8B所示的30%的占空比。实际上在顺序连接的移位寄存器的末级时钟工作状态不可避免地会变化。因此,如图8B所示,通过监视末级的输出信号SCKO,对输入时钟SCKI′的时钟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以使来自移位寄存器末级的输出信号可以形成一个可移位的信号SCKO′。借助这种时钟工作状态的修正,图象数据可以正确地传送。
时钟工作状态控制电路6通过使建立时间tsc保持不变来改变时钟的脉冲宽度,以使如上所述地对时钟工作状态进行修正,虽然通过改变时钟的上升时间tr或下降时tf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但在如图9所示的本实施例中,时钟工作状态的修正是通过一个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等来改变脉冲的宽度或者通过按指定的值用一计数器调整该脉冲宽度进行的。在图9中,(1)所示的情况是移位寄存器末级的时钟波形被固定在低电平上,和(2)所示的情况是移位寄存器末级的,时钟波形被固定在高电平上,它们分别表明了时钟脉冲宽度的调整方向。
如图11所示,时钟工作状态控制电路6例如可由一个单稳态多谐振荡器集成电路6A及其外部连接的CR时间常数电路6B组成。通过改变CR时间常数电路6B的电阻VR,以便改变时间常数从而能够控制时钟工作状态。
如图12所示,允许一个n比特(本实施例中为4比特)计数器6C和一个JK触发器(J/KFF)6D作为时钟工作状态控制电路6使用。计数器6C的复位端A至D分别被连接到上拉电阻6E和模式切断导线6F上,计数器6C对计数器时钟CCLK的脉冲进行计数,当图象数据信号传送时钟SCKI是处于高电平时,计数器时钟CCLK的频率比图象数据信号传送时钟SCKI的频率高,然后,在CCLK脉冲的计数值达到与由模式切断规定的指定值相对应的时刻,计数器6C从CAO端提供一个进位信号。由于上拉电阻6E连接到复位端子A至D,所以其相应导线6F被切断的复位端被接通并保持在高电平“1”上。当端子J以信号“1”被接通时(图象数据信号传送时钟SCKI以与计数器时钟CCLK同步的方式被加到端子J),在JK触发器6D的端子Q提供一个输出信号“1”,当提供进位的端子K以信号“1”被接通时,来自端子Q的输出信号被切断。换句话说,通过利用指定的模式切断改变复位值,可使来自端子Q的输出信号以高电平信号被接通的时间周期可以改变,这样能够对时钟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对末级移位寄存器4的输出时钟SCKO进行了监视,但是对末级移位寄存器4的输入时钟SCKI也可监视。总之,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对时钟SCK进行监视,都可以确保末级移位寄存器4的图象数据信号SI确实是传送(移位)出去了。
B.第二实施例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图,在本实施例中,时钟工作状态校正电路7与由驱动IC的N个分组构成的每一组连接,其中N≥1,在本实施例中N为1。加在时钟输入端子的图象数据传送时钟SCKI经驱动电路内的一对反相器传递给移位寄存器4。来自反相器第一级的输出还提供给时钟工作状态校正电路7,来自校正电路7的输出传送给后面的反相器,而且来自后面的反相器的输出SCKO还连接到的串联连接的下一个驱动IC的输入端子SCKI。利用这种电路结构,在驱动IC中产生的时钟工作状态变化,或由于连接导线的电容在每个驱动得到校正。
至于时钟工作状态校正电路的结构,例如,它最好是象第一实施例中那样的结构,即通过使用一个单稳态多谐振荡器及其外部连接的CR时间常数电路,通过修改该CR时间常数电路的时间常数的数值改变时钟工作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形成一个CR时间常数电路,以选择一个指定的时间常数,并对应记录装置的结构和机构以选择一个最佳时间常数来修改时钟工作状态。此外,可在校正电路7内形成n比特数据的输入和输出端子,并把多个校正电路与这些输入和输出端子以串级形式连接。在上述的任一种情况中,由于在驱动IC中能对时钟工作状态的变化进行校正,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只通过把驱动IC设置在记录装置中就能建成一个可靠的记录装置。
C.第三实施例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借助在驱动集成电路的末级处或在由设置在记录装置上的驱动IC的N个分组构成的每个组处监测图象数据信号传送时钟的输出,可校正时钟工作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电路结构中,响应在末级时钟输出端或在各个时钟的输出端监视的时钟工作状态的改变,改变时钟工作状态校正电路中的时钟工作状态。为了简化电路结构,例如,可以允许通过在每个IC电路中形成指定个数的、以有选择性地断接模式的导线,和通过断开“用以建立与记录装置的特性相对应的指定连接模式的”任意的导线来对时钟工作状态的变化进行校正。
本发明可应用于具有复杂电路结构、使用驱动IC的记录装置能够象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记录装置一样记录标有灰度的图象。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使用与导线连接法和例装法一样的设置方法的记录装置中。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有选择性地应用于特殊目的或具有特定记录分辨率的记录装置中。
此外,虽然在上面叙述的实施例中,图象数据信号传送时钟SCKI的产生和时钟SCKI的时钟工作状态的控制分别地并且独立地执行,但是容易理解,时钟的时钟工作状态可以在它产生的时刻控制。
当本发明应用于记录头或具有产生热能的装置(例如电热换能器或激光)的记录装置中,该记录装置借助热能使墨发生变化,以便喷墨,本发明在这方面有明显的效果。这是因为这样的系统能够实现高密度和高分辨率的记录。
一种典型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已在美国专利4,723,129和4,740,796号中公开了,最好使用这种基本原理来实现上述的系统。虽然这种系统既可应用在按照需要的喷墨记录系统中(on-demand)也可应用在连续型的喷墨记录系统中,但它特别适合应用在按需型装置中。这是因为按照需要型的装置具有电热换能器,每一个电热换能器设置在纸张或保持液体(墨)的液体通道上,并按如下方式工作第一,一个或多个驱动信号加在电热换能器上,用以产生与记录信息相对应的热能;第二,该热能导致温度的突然上升、并超出泡核沸腾(nucleate boiling)的温度,以在记录头的加热部分产生薄膜沸腾(filn boiling);第三,相应于驱动信号,液体(墨)中的泡沫变大,利用泡沫的膨胀和破灭,墨从记录头的至少一个喷墨孔喷出以形成一至多个墨点。驱动信号最好是脉冲形式的,因为泡沫的膨胀和破灭能够通过驱动信号的这种形式瞬时地和可靠地获得。对于脉形式的驱动信号,在美国专利4,463,359和4,345,262号中所描述的那些是较好的。此外,最好是采用美国专利4,313,124号中所描述的加热部分的温度上升率,以实现更好的记录。
美国专利4,558,333和4,459,600号公开了装设在本发明中的记录头的下列结构,这种结构包括设置在除喷孔的组合以外的弯曲部分上的加热部分,液体通道和在上述专利中公开的电热换能器。此外,本发明可应用于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123670/1984和138461/1984中所公开的结构中,以便实现类似的效果。前者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一个为所有电热换能器所公有的狭槽(slip)用以作为所述电热换能器的喷孔,后者公开的一种结构,其中相应于喷孔构成多个用于吸收由热能产生的压力波的孔道。这样,不管记录头的类型如何,本发明都能确实和有效地实现记录。
本发明也能应用于所谓的全行型(full-line type)记录头,该记录头的长度等于横跨记录媒体的最大长度。这样的记录头可以包括多个组合在一起的记录头,或一个整体排列的记录头。
最好为记录头增加一个恢复系统或一个预辅助系统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它们有助于使本发明具有更可靠的效果。作为恢复系统的实例,可以是记录头的加盖装置和清除装置以及记录头的压缩或抽气装置。作为预辅助系统的实例,可以是利用电热换能器或其它加热元件与电热换能器的组合的预加热装置,以及独立地执行油墨预喷射记录的喷射装置。
安装在记录装置上的记录头的数量和类型也能够改变。例如,相应于单个墨仅使用一个记录头,相应于多种不同色或浓度的墨则可使用多个记录头。换句话说,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单色、多色和全彩色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的记录装置中。这里,单色模式仅作用一种主要颜色如黑色来进行记录。多色模式通过作用不同色的油墨进行记录,而全彩色模式通过彩色的混合来进行记录。
此外,虽然上面叙述实施例使用的是液体墨但也能使用与当提供记录信号时才变成液体的墨,例如可以使用在低于室温的温度时变为固态而在室温下变软或液化的墨。这是因为在墨喷射系统中,墨的温度通常调整在30℃-70℃的范围内,以便使墨的粘性保持在能使墨可靠地喷射出这样一个值。
另外,本发明能够应用在这样的记录装置中,亦即墨只在靠如下所述的热能而喷射之前被液化,以便墨以液态从孔中喷射出去,然后当击中记录媒体时开始固态,从而避免了墨的蒸发,亦即所述的墨通过确实地利用热能使温度升高而从固体转换成液态;或者响应热能记录信号,使墨(放在空气中时该墨是干的)。在这种情况下,墨可以被保持在凹孔中或穿过按照液体或固体物质在一个多孔板中构成的孔,以使墨面向电热换能器,如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号为56847/1979或71260/1985中所描述的。当使用薄膜沸腾现象来喷射墨时,本发明最有效。
此外,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不仅能够用以作为诸如计算机之类的信息处理装置图象输出终端,而且也可用以作为包括阅读器在内的复印机的输出装置,还可以用作为具有发送和接收功能的传真设备的输出装置。
借助各种实施例已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描述,由以上的描述不难看出,只要不违背本发明广义的范围,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改变和更改。本申请权利要求书的目的是复盖所有落在本发明真实精神之内的所有变化和更改。
权利要求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记录元件;多个驱动集成电路,其中多条驱动信号线是串联连接的,所述的多条驱动信号线包括一条用于图象数据信号的信号线,和一条用于传送所述图象数据信号的传送时钟信号的信号线,所述的驱动集成电路用于向所述记录元件有选择地提供与所述图象数据信号相对应的记录电流;和传送时钟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提供给所述驱动集成电路的所述传送时钟的工作状态,以便在所述多个驱动集成电路的末级的所述传送时钟的占空比足以传送所述的图象数据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时钟控制装置是设置在所述记录装置中的传送时钟的输入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时钟控制装置具有用于产生传送时钟的装置和用于对产生的传送时钟的占空比进行修正的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生的传送时钟具有50%的占空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已修正的传送时钟具有30%的占空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修正装置具有定时器装置,用于对从所述的产生的传送时钟的输入定时修正的占空比相对应的周期进行计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时钟控制装置具有一个单稳态多谐振荡器和一个连接在所述单稳多谐振荡器外部的CR时间常数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时钟控制装置具有一个计数器和一个JK触发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数器具有指定位数的复位端,每个所述的复位端都接到一个上拉电阻和一个模式切断导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集成电路具有一个端子至少在其末级用于监视其传送时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监视端子设置在驱动集成电路的末级的输出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监视端子设置在驱动集成电路的末级的输入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时钟控制装置被分配组所述驱动集成电路的每一分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时钟控制装置有一个单稳态多谐振荡器和一个连接在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外部的CR时间常数电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时钟控制装置有一个计数器和一个JK触发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器具有指定位数的复位端,每个所述的复位端都接有一个上拉电阻和一个模式切断导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时钟控制装置被分配组由所述驱动集成电路的多个分组构成的每一个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集成电路具有一个端子,至少在所述驱动集成电路分组的末级用于监视其传送时钟。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监视端子设置在驱动集成电路的末级的输出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监视端子设置在驱动集成电路的末级的输入部分。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时钟控制有一个单稳多谐振荡器和一个连接在所述单稳多谐振荡器外部的CR时间常数电路。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时钟控制装置有一个计数器和一个JK触发器。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记录元件通过分别地喷射油墨进行记录。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记录元件通过利用热能分别地喷射油墨。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记录装置用于文字处理机。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记录装置用于具有通信功能的传真机。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记录装置用于具有阅读功能的复印机。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记录装置用于具有计算功能的计算机。
29.一种用圩驱动具有多个记录元件的记录头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多个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多个驱动集成电路,其中多条驱动信号线是串联连接的,所述的多条驱动信号线包括一条用于图象数据信号的信号线,和一条用于传送所述图象数据信号的传送时钟信号的信号线,所述的驱动集成电路用于向所述记录元件有选择地提供与所述图象数据信号相对应的记录电流;和传送时钟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提供给所述驱动集成电路的所述传送时钟的工作状态,以便在所述多个驱动集成电路的末级的所述传送时钟的占空比足以传送所述的图象数据信号。
30.一种利用驱动电路驱动具有多个记录元件的记录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为所述的驱动电路提供一个图象数据信号;为所述的驱动电路提供一个传送时钟信号;其中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多个驱动集成电路,其中多个驱动信号线是串联连接的,所述的多条驱动信号线包括一条用于图象数据信号的信号线和一条用于传送所述图象数据信号的传送时钟信号的信号线,所述的驱动集成电路用于向所述记录元件有选择地提供与所述图象数据信号相对应的记录电流;和传送时钟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提供给所述驱动集成电路的所述传送时钟的工作状态,以便在所述多个驱动集成电路的末级的所述传送时钟的占空比足以传送所述的图象数据信号。
全文摘要
本装置包括多个记录元件;多个驱动集成电路,其内的多条驱动信号线串联连接并且含有一条用于图象数据信号的信号线和一条用于传送所述图象数据信号的传送时钟信号的信号线。驱动集成电路向记录元件有选择地提供与图象数据信号相对应的记录电流;一个传送时钟控制电路,设置在记录装置中的传送时钟的输入部分,控制提供给驱动集成电路的传送时钟的工作状态,以便在所述多个驱动集成电路末级传送时钟的占空比足以传送图象数据信号。
文档编号B41J2/37GK1079186SQ93104
公开日1993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23日
发明者林崎公之, 菊田吕哉, 片山昭, 岸田秀昭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