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52053阅读:来源:国知局
设有输送用马达52、可动刀用马达53、输送用齿轮盒54、及可动刀用齿轮盒55。在输送用齿轮盒54的内部设有未不出的多个输送用齿轮,输送用齿轮盒54覆盖该多个输送用齿轮。另外,在可动刀齿轮盒55的内部设有未示出的多个可动刀用齿轮,可动刀用齿轮盒55覆盖该多个可动刀用齿轮。
[0046]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输送用马达52转动,经由输送用齿轮盒54中的内部的未示出的多个输送齿轮,从而能够使压纸辊40转动。另外,通过使可动刀用马达53转动,经由可动刀用齿轮盒55中的内部的未示出的多个可动刀用齿轮,从而能够使可动刀61滑动而移动。
[0047]输送用齿轮盒54及可动刀用齿轮盒55通过锌压铸来形成,输送用齿轮盒54及可动刀用齿轮盒55设在固定刀单元50的各个侧面上。换言之,在固定刀单元50的一个侧面上,设有输送用齿轮盒54,在另一个侧面上,设有可动刀用齿轮盒55。
[0048](可动刀单元)
[004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中,在盖部20的另一个端部20b的附近,设置有图6及图7所示的可动刀单元60。该可动刀单元60具有可动刀61。需要说明的是,图6(a)是可动刀单元60的立体图,图6(b)是侧面图。图7是在设置有压纸辊40、并拆下常平架板(gimbal plate) 70的状态下的可动刀单元60的立体图。
[0050]可动刀单元60具有通过弯折整体由不锈钢等构成的金属板而形成的可动刀单元壳体部62,在可动刀单元壳体部62的内部设置有可动刀61。在可动刀单元60上,在安装在盖部20的一侧,连接有常平架板70,在常平架板70与可动刀单元60之间,设置有2个卷簧81。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设在常平架板70上的2个安装孔71插入未示出的螺丝,利用该螺丝,通过将常平架板70螺丝固定在盖部20上,从而能够将可动刀单元60安装在盖部2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利用未示出的螺丝进行安装的安装孔71以位于卷簧81的中央部分的空间的方式来形成。
[0051]再进一步,参照图7来更详细地说明可动刀单元60。常平架板70通过对由不锈钢等构成的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形成,在常平架板70与可动刀单元60之间设置有2个卷簧81。可动刀61安装在齿条63上,通过使固定刀50上的可动刀用马达53转动,从而透过可动刀用齿轮盒55中的未示出的可动刀用齿轮,能够使可动刀61随着齿条63滑动并移动。
[0052]通过关闭盖部20,图5所示的固定刀单元50及图6所示的可动刀单元60如图8所示地连接,利用固定刀51和可动刀61形成切刀。需要说明的是,图8 (a)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中,盖部20被关闭状态下的固定刀单元50和可动刀单元60的立体图,图8(b)是侧面图。
[0053](盖部)
[0054]接着,参照图9及图10对盖部20进行说明。图9及图10是所拆下的盖部20的立体图,是从不同方向来观察所拆下的盖部20的图。如图9及图10所示,在盖部20的一个端部20a上设有转动轴20c。如图11及图12所示,盖部20在转动轴20c上以能够转动的状态与打印主体部10连接。盖部20的全部或一部分由树脂材料形成,例如由包含PC (polycarbonate)或ABS树脂的材料形成。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打印主体部10的全部或一部分也由树脂材料形成。
[0055]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中,为了吸收盖部20被以很大劲头打开时的冲击,在打印主体部10上设有减振弹簧21 (damper spring)。如图13所示,减振弹簧21是扭簧的一种,具有螺旋弹簧部21a、从螺旋弹簧部21a向一个端部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21b、及在另一个端部上形成的钩部21c。需要说明的是,图13是图12的重要部分放大图,表示出未对减振弹簧21施加力的状态。钩部21c形成为U字形,直线部21b进入钩部21c的U字形的部分。在该状态下,减振弹簧21沿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端部展开的方向作用复原力,由于直线部21b被钩部21c按压,因此不能展开。减振弹簧21中,减振弹簧21的螺旋弹簧部21a的中心以进入的状态设置在打印主体部10的减振弹簧设置部13上,减振弹簧21的另一个端部与打印主体部10的第一突起部14接触。另外,沿减振弹簧21的一个端部延伸的直线部21b与第二突起部15接触,并且通过关闭盖部20而与滑动并移动的滑动部16接触。
[0056]接着,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中打开盖部20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4所示,在盖部20被关闭的状态下,与图13所示的状态同样,未对减振弹簧21施加力。因此,当由此状态打开盖部20时,能够不对盖部20施加由减振弹簧21带来的复原力,而自由地将其打开。通过将该盖部20打开,如图12所示,盖部变成打开至途中的状态,即使在该状态下,由于未对减振弹簧21施加力,因此仍能够自由地打开盖部20。
[0057]之后,如图15及图16所示,通过进一步打开盖部20,盖部20变成完全打开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图16是图15的重要部分放大图。在此状态下,通过使盖部20以转动轴20c为中心转动,设在打印主体部10上的滑动部16被盖部20的一个端部20a按压,滑动部16向打印主体部10的内侧部滑动并移动。这样一来,通过滑动部16向打印主体部10的内侧部滑动并移动,减振弹簧21的直线部21b被滑动部16按压。由此,在减振弹簧21上按压钩部21c的复原力被施加到滑动部16,沿将滑动部16推回的方向作用力。由于对盖部20施加了由该减振弹簧21带来的复原力,因此即使是在猛烈地打开盖部20时,该冲击也被减振弹簧21吸收,能够缓和冲击。
[0058](金属壳体部)
[0059]接着,对将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作为单体来使用的情况进行说明。该状态的打印装置能够通过用金属壳体部来覆盖上述图1至图4等所示的打印装置而得到。
[0060]参照图17至图20对该状态下的打印装置进行说明。该状态的打印装置的构造为,在上述图1至图4等所示的打印装置的底面安装底面盖211,在侧面及上面安装背面盖212,将盖部20更换为金属盖部220。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中,金属壳体部由底面盖211、背面盖212、金属盖部220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图17及图18是在金属盖部220被关闭的状态下,从不同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图19是金属盖部220被一部分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0是金属盖部220完全打开状态的立体图。设在图20所示的打印主体部10上的开口部1a是所拆下的盖部20的转动轴20进入的部分。
[0061]底面盖211、背面盖212、金属盖部220通过对由不锈钢等构成的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形成。如图17及图19所示,背面盖212能够通过利用了螺丝213等螺丝固定在打印主体部10的记录纸托架11上而安装在打印主体部10上。另外,当将图9及图10所示的盖部20从打印主体部10上拆下后,将金属盖部220安装在背面盖212上。具体来说,金属盖部220在一个端部220a上,以能够以转动轴220c为中心转动的状态与背面盖212连接,在另一个端部220b的附近设置有可动刀单元60及压纸辊40。需要说明的是,设在金属盖部220上的可动刀单元60及压纸辊40的位置与盖部20同样。
[0062]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金属盖部220是由金属材料形成,因此当将金属盖部220直接连接在由树脂材料所形成的打印主体部10上时,有时会由于金属盖部220而导致与打印主体部10的连接部分破损等。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盖部220以能够以转动轴220c为中心转动的状态与同样是由金属材料所形成的背面盖212连接。由此,不会在金属盖部220的转动轴220c上的连接部分发生破损等。
[0063]接着,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中,安装有金属壳体部时的金属盖部用减振弹簧进行说明。在安装有金属壳体部的打印装置中,当将盖部20更换为金属盖部220时,如图21所示,设置有对金属盖部22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