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供给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5560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液体供给单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供给单元,其能够向具有能够导入液体的液体导入部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导入部供给液体,液体供给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液体;液体导出部,其能够将液体从液体容纳部的内部导出到液体容纳部的外侧;以及过滤器,在液体从液体容纳部的内部经由液体导出部导出到液体容纳部的外侧的路径中,过滤器设置在液体导出部的上游,其中,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器以及第二过滤器,第一过滤器以及第二过滤器具有沿液体的流动方向层叠多个纤维的结构,第一过滤器在液体的路径上设置在第二过滤器的上游,第一过滤器的孔的大小与第二过滤器的孔的大小互不相同。
【专利说明】
液体供给单元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液体供给单元等。
【背景技术】
[0002]作为液体供给单元的一个例子,具有适用于喷墨记录装置的墨水容器。在墨水容器中,一直以来,众所周知有在外壳中所容纳的袋状的袋子中内置有能够过滤袋子内的墨水的过滤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I)。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4-233947号公报
[0006]在期望用过滤器捕捉的异物中,不仅包含硬质的异物,还包含软质的异物。在软质的异物中,例如,存在如胶状异物那样的形状容易变化的异物。这样的软质异物即使具有比过滤器的网孔(网眼)大的外形,也可能穿过网孔。原因之一是,即使具有比过滤器的网孔大的外形的异物起初被过滤器捕捉到,随着异物形状的不断变化软质的异物也会通过网孔。这样一来,在现有的液体供给单元中,存在难以减少异物流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至少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可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而实现。
[0008][应用例I]一种液体供给单元,其能够向具有能够导入液体的液体导入部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所述液体导入部供给所述液体,所述液体供给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液体;液体导出部,其能够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内部导出到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外侧;以及过滤器,在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内部经由所述液体导出部导出到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外侧的路径中,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液体导出部的上游,其中,所述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器以及第二过滤器,该第一过滤器以及第二过滤器具有沿所述液体的流动方向层叠多个纤维的结构,所述第一过滤器在所述液体的路径上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器的上游,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孔的大小与所述第二过滤器的孔的大小互不相同。
[0009]在该应用例中,第一过滤器以及第二过滤器均具有沿液体的流动方向层叠了多个纤维的结构,并且孔的大小互不相同。根据该结构,即使异物进入第一过滤器的孔中,通过沿液体的流动方向层叠的多个纤维也容易阻止异物前进。并且,由于在第一过滤器的下游具有第二过滤器,因此容易用第二过滤器捕捉穿过第一过滤器的异物。因此,在该液体供给单元中,容易减少异物的流出。
[0010][应用例2]上述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孔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二过滤器的孔的大小。
[0011]在该应用例中,第一过滤器的孔的大小大于第二过滤器的孔的大小。换言之,第二过滤器的孔的大小小于第一过滤器的孔的大小。因此,容易用第二过滤器捕捉穿过第一过滤器的异物。
[0012][应用例3]上述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中的所述多个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与所述第二过滤器中的所述多个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互不相同。
[0013]在该应用例中,通过第一过滤器中的多个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与第二过滤器中的多个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互不相同,能够使第一过滤器的孔的大小与第二过滤器的孔的大小互不相同。
[0014][应用例4]上述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第二过滤器彼此接触。
[0015]在该应用例中,由于第一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彼此接触,因此即使异物欲穿过第一过滤器,也容易通过第二过滤器阻止异物穿过第一过滤器。
[0016][应用例5]上述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第二过滤器彼此构成一体。
[0017]在该应用例中,由于第一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彼此构成一体,能够将第一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抑制在较低的水平。由此,容易通过第二过滤器进一步阻止异物穿过第一过滤器。
[0018][应用例6]上述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中的所述多个纤维和所述第二过滤器中的所述多个纤维为金属纤维。
[0019]在该应用例中,由于第一过滤器中的多个纤维和第二过滤器中的多个纤维为金属纤维,因此液体与过滤器彼此之间难以发生化学变化。
[0020][应用例7]上述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为无纺布。
[0021 ]在该应用例中,由于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为无纺布,因此即使异物进入过滤器的孔中,也容易通过沿液体的流动方向层叠的多个纤维阻止异物的前进。由此,容易用过滤器捕捉异物。
[0022][应用例8]上述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流路部件,其构成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内部通向所述液体导出部的流路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流路部件上。
[0023]在该应用例中,能够通过设置在流路部件上的过滤器对液体容纳部内的液体进行过滤。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0025]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容器的立体图。
[0026]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0027]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袋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28]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袋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29]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单元的简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30]图7是图6中的A-A线剖视图。
[0031]图8是图7中的腔的放大图。
[0032]图9是表示图7中的腔部位的放大图。
[0033]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手柄的外观图。
[0034]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单元的外观图。
[0035]图12是图7中的供给管的放大图。
[0036]图13是表示图7中的供给管部位的放大图。
[0037]图14是表示图7中的供给管部位的放大图。
[0038]图15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余量检测方法的图。
[0039]图16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余量检测方法的图。
[0040]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41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流路部件的侧视图。
[0042]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单元和墨水袋的立体图。
[0043]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流路部件的后视图。
[0044]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流路部件的立体图。
[0045]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流路部件的立体图。
[0046]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单元的侧视图。
[0047]图24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袋单元的结构的图。
[0048]图25是示意性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结构的剖视图。
[0049]图26是说明现有例中的网孔过滤器的图。
[0050][标号说明]
[0051 ] I:液体喷射系统;3:打印机;4:墨水供给装置;5:输送装置;6:记录部;7:移动装置;11:控制部;12A:驱动辊;12B:从动辊;13:输送电机;15:中转单元;17:托架;19:记录头;31:柔性电缆;43:同步带;45:托架电机;47:引导轴;49:容器;53:支架;57:供墨管;71:外壳;71A:第一外壳;71B:第二外壳;71C:第三外壳;75:基板;77:把手部;79:导轨部;81:袋单元;82:墨水袋;82A、82B:薄片;83:流路单元;84:过滤器单元;85:周边区域;85A、85B、85C、85D:端部;86:熔接部;86A:面;87:熔接部;88:供给管;89A、89B:面;91:开口部;93:凹部;99:第一流路部件;103:弹簧;105:单向阀;107:受压部件;107A:被支撑部;107B:弹簧接纳部;107C:臂部;109:薄膜;111:手柄;113:弹簧;115:栓;117:密封圈;119:薄膜;121:基部;121A:面;123:腔;125:止挡;127:注入口; 131:流路;133:流路;135:侧壁;137:流入口; 139:流出口; 143:开口部;141:凸部;151:基部;151A:第一面;151B:第二面;153、153A、153B:轴承部;155、155A、155B:挂钩;161:轴承孔;163:突起;165:支撑部;167:轴部;169:轴部;181:供给口; 183:侧壁;185:底部;187:开口部;189:槽;199:中空针;201:流路;211:光学传感器;213:检测棒;221:第二流路部件;223:过滤器;223A:最大面;225:基部;225A:面;225B:面;227:第一部位;229:第二部位;231:面;233:面;235:凹部;235A:底部;235B:凸部;237:凸台部;239:凸部;241A、241B、241C、241D、241E:部位;245:开口部;247:开口部;249:开口部;251:通孔;253:肋部;261:突出部;263:注入口 ;265:连通路;268:流路部件;271:第一过滤器;272:第二过滤器;274:异物;275:网孔过滤器;P:记录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以液体喷射系统为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在各个附图中,为了使各个结构为可识别的程度的大小,有时结构和部件的比例尺会有所不同。[0053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I具有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3和作为液体供给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墨水供给装置4。打印机3具有输送装置5、记录部
6、移动装置7以及控制部11。并且,在图1中,绘制有互相垂直的坐标轴X轴、Y轴以及Z轴。此后所示的图中也根据需要绘制有X轴、Y轴以及Z轴。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系统I已配置在由X轴和Y轴所规定的水平的平面(XY平面)上的状态为液体喷射系统I的使用状态。Z轴为与水平的平面垂直的轴。在液体喷射系统I的使用状态下,Z轴方向为铅垂向上方向。并且,在液体喷射系统I的使用状态下,在图1中,-Z轴方向为铅垂向下方向。此外,在各个X轴、Y轴以及Z轴中,箭头的指向表示+(正)方向,与箭头的指向相反的方向表示-(负)方向。
[0054]输送装置5沿Y轴方向间歇性地输送记录用纸等记录介质P。记录部6用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在被输送装置5输送的记录介质P上进行记录。移动装置7使记录部6沿X轴往复移动。墨水供给装置4向记录部6供给墨水。控制部11控制上述各个结构的驱动。
[0055]在此,沿X轴的方向并不仅限于与X轴完全平行的方向,还包括除了与X轴垂直的方向以外的因误差或公差等倾斜的方向。同样,沿Y轴的方向并不仅限于与Y轴完全平行的方向,还包括除了与Y轴垂直的方向以外的因误差或公差等倾斜的方向。沿Z轴的方向并不仅限于与Z轴完全平行的方向,还包括除了与Z轴垂直的方向以外的因误差或公差等倾斜的方向。即,沿任意的轴或面的方向并不仅限于与这些任意的轴或面完全平行的方向,还包括除了与这些任意的轴或面垂直的方向以外的因误差或公差等倾斜的方向。
[0056]如图1所示,输送装置5具有驱动辊12A、从动辊12B以及输送电机13。驱动辊12A和从动辊12B构成为外周彼此接合而能够旋转。输送电机13产生用于对驱动辊12A进行旋转驱动的动力。来自驱动电机13的动力经由传动机构传达给驱动辊12A。然后,沿Y轴方向间歇性地输送夹持于驱动辊12A与从动辊12B之间的记录介质P。
[0057]记录部6具有四个中转单元15、托架17以及记录头9。中转单元15将从墨水供给装置4供给的墨水向记录头19中转。记录头19作为液体喷射部的一个例子,将墨水以墨滴的形式喷出,在记录介质P上进行记录。托架17上搭载有四个中转单元15和记录头19。并且,记录头19经由柔性电缆31与控制部11连接。墨滴从记录头19的喷出通过控制部11进行控制。
[0058]如图1所示,移动装置7具有同步带43、托架电机45以及引导轴47。同步带43沿X轴伸展设置。托架17固定在同步带43的一部分上。托架电机45产生用于驱动同步带43的动力。引导轴47沿X轴延伸。引导轴47的两端支撑在图中未示出的箱体上,并且沿X轴引导托架17。从托架电机45经由同步带43向托架17传递动力。并且,托架17构成为能够通过传递的动力沿X轴往复移动。
[0059]如图1所示,作为液体供给单元的一个例子的容器49装卸自如地安装在墨水供给装置4上。墨水供给装置4具有支架53。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墨水供给装置4上安装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容器49。四个容器49可装卸地支撑在支架53上。在容器49中,容纳有作为液体容纳体的一个例子的袋单元(后述)。袋单元具有作为液体容纳部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容纳部。墨水密封在由具有挠性的薄膜部件构成的墨水容纳部中。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49中,构成为能够更换容纳在容器49中的袋单元的结构。在液体喷射系统I中,墨水容纳部内的墨水消耗后,容器49中的袋单元更换为新的袋单元。
[0060]在各个容器49内的袋单元上连接有供墨管57。作为流路部件的一个例子的供墨管57从墨水供给装置4连接至各个中转单元15。四个中转单元15分别经由各个供墨管57与各个容器49的袋单元连接。各个容器49内的墨水经由供墨管57送入中转单元15。这样一来,容器49内的墨水从墨水供给装置4经由中转单元15供向记录头19。并且,供向记录头19的墨水以墨滴的形式从朝向记录介质P侧的喷嘴(图中未示出)喷出。另外,在上述例中,打印机3和墨水供给装置4作为个别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墨水供给装置4也能够包含在打印机3的结构中。
[0061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液体喷射系统I中,输送电机13的驱动由控制部11控制,输送装置5—面使记录介质P面向记录头19,一面沿Y轴方向间歇性地输送记录介质P。这时,控制部11在控制托架电机45的驱动而使托架17沿X轴往复移动的同时控制记录头19的驱动,从而在预定位置喷出墨滴。通过这样的动作,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打印点,从而基于图像数据等记录信息在该记录介质P上进行记录。
[0062]如图2所示,容器49具有外壳71和基板75。在外壳71上,设置有把手部77和导轨部79。当使用者相对于支架53(图1)装卸容器49时,能够握住把手部77而把持容器49。基板75设置在外壳71上。在外壳71上,基板75设置在与外壳71的把手部77侧相反的一侧。基板75上设置有多个端子。并且,在基板75的背面侧,设置有与基板75的端子电气连接的存储装置(图中未示出)。在存储装置中,记录有例如与容纳在容器49中的墨水相关的信息等。
[0063]在此,图2中的X轴、Y轴以及Z轴对应于图1所示的液体喷射系统I的X轴、Y轴以及Z轴。即,图2中的X轴、Y轴以及Z轴是指容器49已搭载于液体喷射系统I上的状态下的X轴、Y轴以及Z轴。此后,在表示液体喷射系统I的构成部件或单元的图中绘制有X轴、Y轴以及Z轴的情况下,也是指其构成部件或单元已搭载于液体喷射系统I上的状态下的X轴、Y轴以及Z轴。
[0064]当容器49安装在支架53(图1)上时,容器49从与外壳71的把手部77侧相反的一侧,即容器49的基板75侧插入支架53。这时,通过使容器49的导轨部79插入到支架53的图中未示出的引导槽中,从而在支架53内沿Y轴引导容器49 ο在支架53内,设置有图中未示出的接点机构。支架53内的接点机构与控制部11电气连接。当容器49安装在支架53上时,基板75的多个端子与支架53内的接点机构抵接。由此,能够在设置在基板75上的存储装置和控制部11之间收发信息。
[0065]如图3所示,外壳71具有第一外壳71A、第二外壳71B以及第3外壳71C。并且,容器49具有袋单元81。基板75设置在第三外壳71C上。当将第一外壳71A、第二外壳71B以及第三外壳71C作为外壳71组装起来时,在外壳71内形成空间,袋单元81就容纳在外壳71内的空间中。
[0066]如图4所示,袋单元81具有作为墨水容纳部的一个例子的墨水袋82、流路单元83以及过滤器单元84。墨水袋82具有作为片状部件的薄片82A和作为片状部件的薄片82B。薄片82A和薄片82B在彼此重合的状态下在周边区域85彼此熔接在一起。由此,墨水袋82具有袋状的形状。墨水袋82的内部容纳有墨水。并且,作为墨水袋82的结构,也可采用通过将一片薄片部件折叠且周边区域85接合而形成的袋状的结构。
[0067]以下,在周边区域85中,当从除了周边区域85之外的其他部位识别墨水袋82的Y轴方向的端部时,墨水袋82的Y轴方向的端部标记为端部85A。并且,在周边区域85中,当从除了周边区域85之外的其他部位识别Z轴方向的上方的端部时,Z轴方向的上方的端部标记为端部85B。同样,在周边区域85中,当从除了周边区域85之外的其他部位识别Z轴方向的下方的端部时,Z轴方向的下方的端部标记为端部85C。在这种情况下,端部85A位于Y方向上,该Y方向为与在Z轴方向上连结端部85B和端部85C的方向相交的方向。并且,在Y轴方向上,与端部85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标记为端部85D。
[0068]作为薄片82A和薄片82B的材料,可分别采用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等。并且,也可采用将由上述材料构成的薄膜层叠起来的层叠结构。在这样的层叠结构中,例如能够用耐冲击性良好的PET或尼龙作为外层,用耐墨水性良好的聚乙烯作为内层。另外,也可采用具有蒸镀了铝的层的膜等。由此,能够提高气体阻隔性。
[0069]流路单元83在周边区域85的端部85D处被薄片82A和薄片82B夹持。在周边区域85的端部85D,流路单元83和薄片82A彼此熔接在一起。同样,在周边区域85的端部85D,流路单元83和薄片82B彼此熔接在一起。因此,周边区域85的端部8?为与流路单元83的接合部。在流路单元83上,设有熔接部86。在熔接部86被薄片82A和薄片82B夹持的状态下,薄片82A和薄片82B分别熔接在熔接部86上。通过薄片82A、薄片82B以及流路单元83互相接合,墨水袋82作为容纳墨水的袋子发挥功能。
[0070]过滤器单元84容纳在墨水袋82的内部。过滤器单元84使墨水袋82内的墨水通过后述的过滤器之后向流路单元83供给。如图5所示,过滤器单元84在与流路单元83接合的状态下容纳在墨水袋82内。如图4所示,在过滤器单元84中设置有熔接部87。在熔接部87被薄片82A和薄片82B夹持的状态下,薄片82A和薄片82B分别熔接在熔接部87上。
[0071]过滤器单元84在周边区域85的端部85D处被薄片82A和薄片82B夹持。在周边区域85的端部85D,过滤器单元84和薄片82A彼此熔接在一起。同样,在周边区域85的端部85D,过滤器单元84和薄片82B彼此恪接在一起。因此,周边区域85的端部85D为与过滤器单元84的接合部。
[007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流路单元83与过滤器单元84彼此结合的状态下,熔接部86和熔接部87被薄片82A和薄片82B所夹持。并且,薄片82A和薄片82B分别熔接在熔接部86和熔接部87上。另外,薄片82A具有沿YZ平面的面89A。并且,薄片82B具有沿YZ平面的面89B。面89A和面89B分别是构成墨水袋82的多个面中的一个面。并且,面89A和面89B分别是构成墨水袋82的多个面中面积最大的面。
[0073]在流路单元83上,设置有作为液体导出部的一个例子的供给管88。墨水袋82的内部与外部经由供给管88连通。在容器49安装在支架53上之前的状态下,供给管88被薄膜119封闭。由此,墨水袋82的内部保持密封状态。供给管88经由图3所示的设置在第三外壳71C上的开口部91露出。并且,在第三外壳71C上,设置有凹部93。基板75设置在凹部93内。
[0074]如图1所示,具有上述结构的容器49向-Y轴方向插入支架53。在支架53内,设置有图中未示出的中空针。支架53内的中空针与供墨管57连通。当容器49安装在支架53上时,支架53内的中空针插入流路单元83(图4)的供给管88中。通过插入供给管88的中空针刺破薄膜119,从而经由中空针连通墨水袋82的内部与外部。由此,连通了墨水袋82内与供墨管57(图1)之间,墨水袋82内的墨水可向供墨管57供给。
[0075]对流路单元83进行详细说明。如图6所示,流路单元83具有第一流路部件99、弹簧103、单向阀105、受压部件107、薄膜109以及手柄111。并且,流路单元83具有弹簧113、栓115、密封圈117以及薄膜119。第一流路部件99具有基部121、腔123、止挡125、供给管88以及注入口 127。基部121具有朝向与墨水袋82侧(图4)相反的一侧的面121A。在面121A上,从面121A向与墨水袋82侧相反的一侧突出设置有腔123、止挡125、供给管88以及注入口 127。
[0076]弹簧103、单向阀105以及受压部件107容纳在腔123内。并且,腔123在容纳了弹簧103、单向阀105以及受压部件107的状态下被薄膜109封闭。手柄111越过薄膜109与腔123重合。弹簧113、栓115以及密封圈117容纳在供给管88内。供给管88在容纳了弹簧113、栓115以及密封圈117的状态下被薄膜119封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采用压缩螺旋弹簧作为弹簧103和弹簧113。
[0077]如图6中的A-A线剖视图,即图7所示,腔123和供给管88经由设置在面121A的墨水袋82侧的流路131彼此连通。并且,在图7中,省略了过滤器单元84的图示。另外,腔123与墨水袋82内通过设置在面121A的墨水袋82侧的流路133连通。注入口 127通向墨水袋82内。在向墨水袋82内注入墨水后封闭注入口 127。
[0078]墨水袋82内的墨水从流路133经由腔123和流路131到达供给管88。即,从流路133经由腔123和流路131而到达供给管88的路径构成从墨水袋82的内部经由供给管88向墨水袋82的外侧导出墨水的路径。
[0079]如图7中的腔123的放大图,即图8所示,腔123被从面121A向与流路131侧(墨水袋82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侧壁135所包围。在由侧壁135所包围的区域内,腔123呈朝向面121A侧凹陷的凹状。在腔123内,设置有流入口 137和流出口 139。墨水袋82内的墨水经由流路133从流入口 137流入腔123内。并且,腔123内的墨水从流出口 139经由流路131流出到供给管88(图7)。
[0080]如图8所示,在腔123的底部,设置有从面121A朝向与基部121A侧相反的一侧凸出的凸部141。凸部141的与基部12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位于腔123内。如图9所示,弹簧103嵌入凸部141中。弹簧103在嵌入凸部141的状态下,比凸部141更加向与基部121侧相反的一侧突出。
[0081]单向阀105设置在流入口 137的腔123侧。单向阀105抑制墨水从腔123内向流入口137内逆流。在比单向阀105更靠腔123侧(墨水流动的下游侧),设置有受压部件107。如图6所示,受压部件107具有被支撑部107A和弹簧接纳部107B。被支撑部107A和弹簧接纳部107B经由臂部107C彼此连接。
[008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受压部件107的被支撑部107A支撑在侧壁135上。并且,在被支撑部107A上,设置有图中未示出的流通孔。从流入口 137流入到被支撑部107A侧的墨水可经由被支撑部107A的流通孔向被支撑部107A的下游侧流通。
[0083]弹簧接纳部107B通过臂部107C向腔123的中央部延伸。由此,弹簧接纳部107B与凸部141相对。弹簧103被腔123的底部与弹簧接纳部107B夹持。由此,通过弹簧103向与基部121侧相反的一侧对弹簧接纳部107B施力。
[0084]腔123的开口部143被薄膜109密封。由此,腔123的内部与外部通过薄膜109隔开。薄膜109与侧壁135接合。由此,腔123的开口部143被薄膜109密封。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薄膜109与侧壁135熔接在一起。在腔123的开口部143被薄膜109密封的状态下,弹簧103对受压部件107的施力到达薄膜109。即,弹簧103经由受压部件107向与基部121侧相反的一侧对薄膜109施力。
[0085]如图10所示,手柄111具有基部151、两个轴承部153以及两个挂钩155。基部151具有板状的外观,并且具有第一面151A、以及与第一面151A相反的面,即第二面151B。两个轴承部153和两个挂钩155分别以从基部151的第一面151A朝向与基部151侧相反的一侧形成凸起的方式突出。两个轴承部153在Z轴方向上设置在基部151的一端侧。两个轴承部153彼此隔开间隙地沿X轴方向排列。以下,当彼此识别两个轴承部153时,两个轴承部153分别标记为轴承部153A和轴承部153B。
[0086]两个挂钩155在Z轴方向上设置在基部151的另一端侧。两个挂钩155彼此隔开间隙地沿X轴排列。以下,当彼此识别两个挂钩155时,两个挂钩155分别标记为挂钩155A和挂钩155B ο挂钩155A和轴承部153A沿Z轴排列。并且,挂钩155B和轴承部153B沿Z轴排列。两个挂钩155的各自的与基部15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以朝向与轴承部153侧相反的一侧的方式弯曲成钩状(挂钩状)。在两个轴承部153的各自的与基部15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侧,设置有沿X轴方向贯通轴承部153的轴承孔161。并且,在基部151的第一面151A上,设置有从第一面151A向与基部151侧相反的一侧凸出的突起163。突起163在Z轴方向上位于轴承部153与挂钩155之间。
[0087]如图6所示,止挡125具有支撑部165和两个轴部167。支撑部165从基部121的面121A向与基部121侧相反的一侧突出。两个轴部167分别设置在支撑部165上。两个轴部167分别在从面121A悬起的状态下设置,S卩,在两个轴部167与面121A之间设置有间隙。两个轴部167从支撑部165沿X轴向彼此远离的方向延伸。
[0088]在构成腔123的侧壁135的外侧,设置有两个轴部169。两个轴部169沿X轴隔着腔123向彼此相对的方向突出。两个轴部169分别在从面121A上悬起的状态下设置,S卩,在两个轴部169与面121A之间设置有间隙。
[0089]如图11所示,在流路单元83上,手柄111安装在第一流路部件99上。在手柄111安装在第一流路部件99上的状态下,手柄111的第一面151A朝向基部121的面121A。并且,在手柄111的挂钩155朝向止挡125侧的状态下,第一流路部件99的两个轴部169嵌入到手柄111的两个轴承孔161中。两个挂钩155分别插入面121A与轴部167之间。在手柄111安装在第一流路部件99上的状态下,手柄111为以两个轴部169为支点可转动的结构。手柄111的转动通过两个挂钩155进行限制。手柄111的转动范围为挂钩155与轴部167相抵接的位置与挂钩155与面121A相抵接的位置之间的范围。
[0090]在手柄111安装在第一流路部件99上的状态下,手柄111的突起163隔着薄膜109与受压部件107的弹簧接纳部107B相对。如前所述,弹簧103经由受压部件107向与基部121侧相反的一侧对薄膜109施力。因此,经由突起163向第一面151A与第二面121A之间的角度打开的方向,即手柄111远离基部121的方向对手柄111施力。
[0091 ]如图12所示,供给管88具有包围作为流路131的终端的供给口 181的侧壁183。侧壁183从面121A向与基部121侧相反的一侧突出。在被供给管88的侧壁183包围的区域内,设置有供给口 181。流路131内的墨水经由供给口 181向供给管88的内侧,即由侧壁183所包围的区域内供给。在供给管88的内侧,如图13所示,容纳有弹簧113、栓115以及密封圈117。弹簧113被供给管88的底部185与栓115夹持。栓115被弹簧113与密封圈117夹持。因此,弹簧113向密封圈117侧对栓115施力。
[0092]密封圈117例如由橡胶或合成橡胶等弹性体构成。密封圈117压入供给管88内。在密封圈117上,设置有开口部187。栓115在与密封圈117的开口部187重合的状态下,被向密封圈117侧施力。因此,密封圈117的开口部187被栓115封闭。在栓115与供给管88之间保留有间隙。并且,在弹簧113与供给管88之间也保留有间隙。因此,栓115以及弹簧113能够分别在供给管88的内部沿Y轴方向位移。
[0093]当将容器49安装在支架53(图1)上时,如图14所示,作为液体导入部的一个例子的中空针199插入密封圈117的开口部187中。这时,栓115被中空针199推压而向底部185侧位移。由此,如图中的箭头所示,可从被槽189和栓115所包围的流路201经由中空针199向供墨管57(图1)供给墨水。并且,中空针199设置在支架53内。
[0094]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流路单元83中,手柄111根据腔123内的墨水量在转动范围内位移。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手柄111的位移检测容器49内的墨水余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通过用光学传感器211检测手柄111的位移,从而检测容器49内的墨水余量。并且,手柄111的位移通过检测棒213进行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棒213和光学传感器211设置在打印机3上。
[0095]如图15所示,检测棒213与手柄111的第二面151B抵接。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施力机构向图中箭头方向对检测棒213施力。施加在检测棒213上的施力的方向与弹簧103的施力方向相反。向检测棒213施加的施力经由检测棒213对手柄111发挥作用。因此,手柄111在来自检测棒213的施力与来自弹簧103的施力平衡的状态下静止。在这种状态时,光学传感器211和检测棒213的位置设定在检测棒213被光学传感器211检测到的位置。
[0096]当从供给管88抽吸墨水时,腔123内的墨水量减少。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流路131的截面积比流入口 137的截面积大。因此,流经流路133的流入口 137的墨水的阻力比流经131的墨水的阻力大。由此,当从供给管88抽吸墨水时,腔123内为减压的状态(以下,称为减压状态)。
[0097]这时,如图16所示,通过减压状态的腔123内的压力和来自检测棒213的施力从薄膜109侧向面121A侧压缩弹簧103。由此,薄膜109向面121A侧,即腔123的内侧弯曲。其结果是,手柄111向第一面151A与面121A之间的角度闭合的方向,即手柄111靠近基部121的方向位移。在这种状态时,光学传感器211与检测棒213的位置设定在检测棒213离开光学传感器211的检测范围的位置。
[0098]并且,若墨水袋82内残留有墨水,则由于随着时间的经过向腔123内供给墨水,腔123内的压力会恢复。即,当从供给管88抽吸墨水并经过预定的时间后,薄膜109的弯曲就恢复。由此,如图15所示,手柄111向第一面151A与面121A之间的角度打开的方向,即手柄111远离基部121的方向位移。因此,当从供给管88抽吸墨水并经过预定的时间后,则再次通过光学传感器211检测出检测棒213。由此,能够检测墨水袋82内残留有墨水。
[0099]另一方面,当在墨水袋82内未残留足够量的墨水以使腔123内的压力恢复时,即使经过预定的时间,腔123内的压力也不会恢复。因此,即使在检测棒213离开光学传感器211的检测范围并经过预定的时间后,也不会再次通过光学传感器211检测到检测棒213。因此能够检测出墨水袋82内没有残留墨水。如上所述,根据手柄111的位移检测容器49内的墨水的余量,即墨水袋82内是否残留有墨水。
[0100]如图17所示,过滤器单元84具有第二流路部件221和过滤器223。过滤器223具有最大面223A。最大面223A沿YZ平面扩展。最大面223A为构成过滤器223的外形的多个面中面积最大的面。第二流路部件221由合成树脂等塑料构成。在本实施形态中,第二流路部件221通过树脂的射出成型而形成。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8所示,第二流路部件221划分为基部225、第一部位227以及第二部位229。基部225沿Z轴延伸。基部225的外周设定为所述熔接部87。在图18中,为了便于理解地表示结构,对熔接部87划有阴影线。
[0101]基部225具有朝向流路单元83(图4)侧的面225A、与面225A相反的一侧的面225B。面225A和面225B均沿XZ平面扩展。如图18所示,第一部位227和第二部位229均从面225B向与流路单元83(图4)侧相反的一侧,即墨水袋82侧突出。第一部位227呈沿YZ平面扩展的板状。并且,第二部位229呈沿YZ平面延伸的板状。第一部位227和第二部位229沿Z轴排列。基部225、第一部位227以及第二部位229彼此连接在一起。
[0102]如图19所示,第一部位227和第二部位229容纳在墨水袋82内。如前所述,在墨水袋82中,薄片82A的面89A和薄片82B的面89B(图5)分别沿YZ平面扩展。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位227以及第二部位229、面89A以及面89B均沿YZ平面扩展。即,第一部位227以及第二部位229、面89A以及面89B彼此大致平行。另外,如图20所示,在第二流路部件221中,从Y轴方向观察YZ平面时,第一部位227以及第二部位229容纳于与基部225重合的区域内。
[0103]如图19所示,第一部位227具有在容纳在墨水袋82内的状态下与薄片82A相对的面231。并且,在第一部位227中,与面231相反的一侧的面,即与薄片82B相对的面标记为面233。面231为第一部位227和第二部位229所共有。即,在第二部位229中,与薄片82A相对的面与面231相连。同样,面233也为第一部位227与第二部位229所共有。即,在第二部位229中,与薄片82B相对的面与面233相连。因此,第二部位229可视为呈与第一部位227相连的板状。
[0104]如图21所示,在第一部位227中,面231上设置有凹部235。凹部235以从面231向面233形成凹部的朝向,即从面231向-X轴方向形成凹部的朝向设置。因此,凹部235的底部235A位于比面231A更靠面233侧的位置。并且,在面231上,在凹部235的周围设有包围凹部235的凸台部237。凸台部237从面231向与面233侧相反的一侧的方向,S卩X轴方向,也即向薄片82A(图19)侧突出。在第一部位227上,在由凸台部237所包围的区域的外侧,设有多个凸部239。
[0105]多个凸部239均从面231向与面233侧相反的一侧的方向,S卩X轴方向,也即向薄片82A(图19)侧突出。并且,多个凸部239均比凸台部237更加向薄片82A(图19)侧突出。即,各个凸部239距离面231的高度比凸台部237距离面231的高度高。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凸部239以彼此隔开间隙的状态排列成环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凸部239包围凹部235的周围。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凸部239中的一部分沿第一部位227的周边排列。
[0106]如图18所示,凸台部237沿凹部235的轮廓设置。多个凸部239的其中一个凸部239A位于凸台部237与基部225之间。多个凸部239中在Y轴方向上与凹部235的轮廓部位241B相邻的五个凸部239分别标记为凸部239B、凸部239C、凸部239D、凸部239E以及凸部239F。沿着从第二部位229侧指向第一部位227侧的方向,S卩-Z轴方向按照凸部239B、凸部239C、凸部239D、凸部239E以及凸部239F的顺序排列。
[0107]多个凸部239中在-Z轴方向上与凸部239F相邻的凸部239标记为凸部239G。凸部239G位于第一部位227的与第二部位229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并且位于第一部位227的与基部225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即,凸部239G位于第一部位227的与第二部位229侧相反的一侧且第一部位227的与基部225侧相反的一侧的角部(拐角部)。凸部239G沿Y轴延伸。
[0108]在Y轴方向上,在凸部239G与基部225之间,沿Y轴排列有三个凸部239。位于凸部239G与基部225之间的三个凸部239分别被标记为凸部239H、凸部2391以及凸部239J。从凸部239G侧向基部225侧按照凸部239H、凸部2391以及凸部239J的顺序排列。在凸部239G与凸部239H之间,设置有在X轴方向上贯通第一部位227的开口部245。开口部245贯通第一部位227的面231与面233之间。
[0109]并且,在凸部239J与基部225之间,设置有在X轴方向上贯通第一部位227的开口部247。另外,在第一部位227的区域内,在比凸部239A更靠第二部位229侧,设置有在X轴方向上贯通第一部位227的开口部249。开口部247以及开口部249分别贯通第一部位227的面231与面233之间。
[0110]在此,如图22所示,凸部239G到达面233。即,凸部239G从面231向与面233侧相反的一侧突出,并且从面233向与面231侧相反的一侧,即向薄片82B(图19)侧突出。同样,凸部239H、凸部2391以及凸部239J也从面233向与面231侧相反的一侧,即薄片82B(图19)侧突出。在凸部239G上,设置有沿Y轴贯通凸部239G的贯通孔251。贯通孔251在凸部239G的凸部239H侧与开口部245连通。通过贯通孔251和开口部245,构成从第一部位227侧向基部225侧贯通凸部239G,且通过开口部245之后到达凸部239H的流路。
[0111]如图22所示,在面233上,设置有凸部235B。在X轴方向上俯视第一部位227的状态下,凸部235B与凹部235(图21)的区域重合。凹部235在面231上设置在俯视时与凸部235B重合的区域内。由此,能够使从面231至凹部235的底部235A的深度尺寸大于从面231至面233的厚度尺寸。
[0112]如图21所示,凹部235的内部设有多条肋部253。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条肋部253。并且,肋部253的条数并不仅限于两条,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三条以上。两条肋部253沿Y轴延伸。两条肋部253在彼此隔开间隙的状态下沿Z轴排列。两条肋部253从底部235A向与面233侧相反的一侧,即薄片82A(图19)侧突出。两条肋部253从底部235A的突出量比凹部235距离面231的深度尺寸小。因此,两条肋部253比面231更加收敛于底部235A侧。
[0113]如图21所示,基部225上设有突出部261。突出部261设置在比第二部位229更靠Z轴方向。换言之,第二部位229位于比突出部261更靠第一部位227侧,S卩比突出部261更靠-Z轴方向的位置。再换言之,第二部位229位于突出部261与第一部位227之间。突出部261从基部225的面225A向与基部225的第二部位229侧相反的一侧,即向-Y轴方向突出。并且,在突出部261上设置有注入口 263。注入口 263沿Y轴贯通突出部261和基部225。
[0114]并且,在基部225的第一部位227侧,设置有连通路265。连通路265沿Y轴贯通基部225并与凹部235内连通。如图18所示,连通路265从基部225的面225A贯通至凹部235的轮廓之中在Y轴方向上与基部225相邻的部位241E。由此,连通路265从基部225的与第一部位227侧相反的一侧沿Y轴方向连通至凹部235内。
[0115]如图23所示,过滤器223与第一部位227的面231相对。即,过滤器223在第一部位227中设置在面231侧。过滤器223的最大面223A沿面231扩展。换言之,过滤器223与面231平行设置。如前所述,第一部位227、面89A以及面89B彼此大致平行。因此,过滤器223的最大面223A也分别与面89A以及面89B大致平行。
[0116]过滤器223具有覆盖凹部235的大小。并且,过滤器223具有覆盖凸台部237和凹部235的大小。在过滤器223覆盖凸台部237和凹部235的状态下,过滤器223在凸台部237的全周上与凸台部237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223与凸台部237熔接在一起。并且,在过滤器223与凸台部237接合的状态下,多个凸部239比过滤器223更加向X轴方向突出。
[0117]如图24所示,具有上述结构的流路单元83和过滤器单元84彼此组合在一起。并且,在图24中,流路单元83图示为YZ平面上的截面图。过滤器单元84设置在流路单元83的与腔123侧相反的一侧(墨水袋82侧)。在第一流路部件99的熔接部86的面86A(图7)与第二流路部件221的基部225的面225A(图21)彼此相对的状态下,流路单元83的第一流路部件99与过滤器单元84的第二流路部件221彼此组合在一起。
[011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流路部件221的突出部261嵌入第一流路部件99的注入口127中,并且连通路265与第一流路部件99的流路133连接在一起。这样一来,在流路单元83与过滤器单元84组合的状态下,墨水袋82熔接在熔接部86以及熔接部87上。即,第一流路部件99与第二流路部件221的接口(对接部)被墨水袋82所夹持(覆盖)。第一流路部件99露出到墨水袋82的外侧。另一方面,第二流路部件221容纳在墨水袋82的内部。
[0119]另外,通过第一流路部件99与第二流路部件221组合在一起,构成流路部件268。流路部件268贯通墨水袋82并横跨墨水袋82的外侧与墨水袋82的内部之间设置。因此,墨水袋82与流路部件268彼此相交。并且,墨水袋82与流路部件268在墨水袋82与流路部件268相交的部位处接合在一起。
[0120]在流路部件268中,熔接部86以及熔接部87分别位于流路部件268的周围。即,在流路部件268中,熔接部86以及熔接部87被墨水袋82所夹持。如前所述,从正面观察,第一部位227和第二部位229收敛于与基部225重合的区域内(图20)。换言之,可视为当俯视第二流路部件221中由墨水袋82所包围的区域时,第一部位227以及第二部位229收敛于该区域内。
[0121]并且,构成流路部件268的部件并不仅限于第一流路部件99以及第二流路部件221这两个部件。例如,能够用一个部件构成流路部件268。并且,能够用三个部件构成流路部件268,也能够用超过三个的部件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在第一流路部件99与第二流路部件221之间放置其他部件的结构、或在比第二流路部件221更靠与第一流路部件99相反的一侧设置其他部件的结构等各种结构。
[0122]根据上述结构,墨水袋82的内部从过滤器223到达凹部235内,经由连通路265和流路133与腔123的内部连通。并且,腔123的内部经由流路131与供给管88的内部连通。即,墨水袋82的内部在依次经过凹部235内、连通路265、流路133、腔123内、流路131以及供给管88的内部之后与墨水袋82的外部连通。因此,从凹部235内至供给管88内的路径构成墨水从墨水袋8 2的内部到达墨水袋8 2的外部的流路。
[0123]从凹部235内至供给管88内的流路比熔接部87更向墨水袋82的内侧延伸。并且,在从凹部235内至供给管88内的流路中,过滤器223设置在比熔接部87更靠墨水袋82内侧的部位。即,在从墨水袋82的内部至供给管88内的路径中,过滤器223设置在供给管88的上游。并且,过滤器223设置在从凹部235内至供给管88的流路的上游。
[0124]并且,墨水袋82的内部经由注入口 263以及注入口 127与墨水袋82的外部连通。注入口 127和注入口 263构成向墨水袋82内注入墨水时的注入路。并且,在向墨水袋82内注入墨水后,注入口 127通过热铆接等封闭。
[0125]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5所示,过滤器223具有包含第一过滤器271和第二过滤器272的层结构。在图25所示的例子中,第一过滤器271与第二过滤器272重合。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器271与第二过滤器272重合的面彼此接合。
[0126]另外,过滤器223的层结构并不仅限于图25所示的例子,例如,可采用在第一过滤器271与第二过滤器272之间放置其他的过滤器或部件的层结构。并且,作为过滤器223的层结构,例如,也可采用在第一过滤器271的与第二过滤器272侧相反的一侧层叠其他的过滤器或部件的层结构。并且,作为过滤器223的层结构,例如,还可采用在第二过滤器272的与第一过滤器271侧相反的一侧层叠其他的过滤器或部件的层结构。
[012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器272设置在第二流路部件221侧。即,第二过滤器272介于第一过滤器271与第二流路部件221之间。第二过滤器272比第一过滤器271更靠近凹部235。因此,在从墨水袋82 (图24)的内部经由供给管88导出到墨水袋82的外侧的墨水的路径中,第一过滤器271位于比第二过滤器272更靠上游的位置。因此,墨水袋82内的墨水在通过第一过滤器271之后,通过第二过滤器272并经由供给管88导出到墨水袋82的外侧。
[0128]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器271以及第二过滤器272均具有将多个纤维沿墨水流动方向层叠的结构。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器271以及第二过滤器272均具有无纺布的形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过滤器271以及第二过滤器272中,均采用金属纤维作为多个纤维。
[0129]多个纤维层叠的方向,即墨水的流动方向为墨水通过过滤器223的方向。因此,墨水的流动方向为与过滤器223(图17)的最大面223A相交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最大面223A沿YZ平面扩展,因此墨水的流动方向为与YZ平面相交的方向。另外,墨水的流动方向也是过滤器223的厚度方向。即,第一过滤器271以及第二过滤器272分别具有将多个纤维在第一过滤器271和第二过滤器272的各自的厚度方向上层叠的结构。
[0130]在此,与最大面223A相交的方向包括除了沿最大面223A的方向以外,与最大面223A垂直的方向或不与最大面223A垂直而与其相交的方向。因此,墨水的流动方向包含沿与YZ平面垂直的X轴的方向,和与YZ平面相交且与X轴相交的方向。
[013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器271和第二过滤器272的孔的大小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一过滤器271的多个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与构成第二过滤器272的多个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互不相同。由此,能够使第一过滤器271与第二过滤器272中的孔的大小互不相同。另外,平均纤维直径指的是构成第一过滤器271或第二过滤器272的多个纤维的外径的平均值。
[013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器271的孔的大小比第二过滤器272的孔的大小大。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一过滤器271的多个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比构成第二过滤器272的多个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大。由此,第一过滤器271的孔的大小形成为比第二过滤器272的孔的大小大。
[0133]如上所述,第一过滤器271以及第二过滤器272均具有无纺布的形态。无纺布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层叠了多个纤维的结构。因此,在无纺布中,液体通过的空隙复杂交错。因此,与现有例的网孔(织网)过滤器相比,在无纺布中,液体通过的空隙的路径复杂且冗长。因此,与网孔过滤器相比,在无纺布中,能够捕捉异物的区域的体积(亦称有效过滤体积)较大。例如,如图26所示,在网孔过滤器中也存在以下情况:即使卡住如胶状的异物274那样的形状容易变化的异物274,若异物274的形状发生变化,则异物274也会穿过网孔过滤器275。
[0134]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器271以及第二过滤器272均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层叠了多个纤维的结构。因此,即使卡在第一过滤器271以及第二过滤器272上的异物的形状发生变化,也容易通过多个纤维阻止异物前进。即,即使异物的形状发生变化,也容易在无纺布内将进入复杂且冗长交错的空隙中的异物于空隙的路径中捕捉到。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袋单元81中,能够用过滤器223减少异物的流出。
[0135]并且,与网孔(织网)过滤器相比,无纺布的空隙率较大。因此,能够抑制过滤器223所产生的压力损失,使其低于网孔过滤器的压力损失。其结果是,由于容易减少袋单元81的墨水袋82内的压力的降低,因此容易从袋单元81向记录头19供给墨水。
[013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223具有第一过滤器271、以及设置在第一过滤器271的下游的第二过滤器272。因此,即使异物穿过第一过滤器271,也能够用第二过滤器272捕捉到该异物。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袋单元81中,能够用过滤器223进一步减少异物的流出。
[0137]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器272的孔的大小比第一过滤器271的孔小。因此,即使异物穿过第一过滤器271,也容易用第二过滤器272捕捉到该异物。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袋单元81中,能够用过滤器223进一步减少异物的流出。
[013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过滤器223中,第一过滤器271与第二过滤器272重合。即,在过滤器223中,第一过滤器271与第二过滤器272彼此接触。因此,即使异物欲穿过第一过滤器271,也可容易地通过第二过滤器272阻止异物穿过第一过滤器271。
[0139]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过滤器223中,第一过滤器271与第二过滤器272重合的面彼此接合。由此,由于第一过滤器271与第二过滤器272彼此构成一体,因此能够将第一过滤器271与第二过滤器272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抑制在较低的水平。由此,即使异物欲穿过第一过滤器271,也可容易地通过第二过滤器272进一步阻止异物通过第一过滤器271。
[014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过滤器271和第二过滤器272中,均采用金属纤维作为多个纤维。因此,墨水与过滤器223相互之间难以发生化学变化。由此,容易升高过滤器223的耐墨水性,从而容易提尚容器49的可靠性,并进而提尚液体嗔射系统I的可靠性。
[0141]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223设置在第二流路部件221(图17)上。由此,能够通过设置在第二流路部件221上的过滤器223对墨水袋82内的墨水进行过滤。并且,由于过滤器223设置在第二流路部件221上,因此通过抓握第二流路部件221,能够不触摸过滤器223地输送、组装袋单元81。
[014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流路部件221(图23)上设置有多个凸部239。多个凸部239环绕在过滤器223的周围。根据该结构,当将过滤器223连同第二流路部件221插入袋状的墨水袋82中时,容易避免过滤器223与薄片82A和薄片82B的接触。即,能够利用多个凸部239保护过滤器223。由此,能够将过滤器223的损伤抑制在较低的水平,因此更容易提高容器49的可靠性,并进而容易进一步提高液体喷射系统I的可靠性。
[0143]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单元84例如对于适用于打印机3的墨水有效,所述打印机3能够在衬衫等布料制品上进行印刷。在这样的布料制品上进行的印刷中,具有用打印机3在布料上涂墨水并绘制图案后,通过加热布料而使图案附着在布料上的方法。在应用于对这样的布料制品进彳丁印刷的墨水中,存在添加树脂材料的墨水。在这样的墨水中,由于树脂材料凝集,有时会产生胶状异物。因此,在这样的墨水中应用过滤器单元84能取得有效的效果。
【主权项】
1.一种液体供给单元,其能够向具有能够导入液体的液体导入部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所述液体导入部供给所述液体,所述液体供给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液体; 液体导出部,其能够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内部导出到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外侦L以及 过滤器,在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内部经由所述液体导出部导出到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外侧的路径中,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液体导出部的上游,其中, 所述过滤器包括: 第一过滤器以及第二过滤器,该第一过滤器以及第二过滤器具有沿所述液体的流动方向层叠多个纤维的结构, 所述第一过滤器在所述液体的路径上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器的上游, 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孔的大小与所述第二过滤器的孔的大小互不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孔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二过滤器的孔的大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滤器中的所述多个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与所述第二过滤器中的所述多个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互不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第二过滤器彼此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第二过滤器彼此构成一体。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滤器中的所述多个纤维和所述第二过滤器中的所述多个纤维为金属纤维。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为无纺布。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流路部件,其构成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内部通向所述液体导出部的流路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流路部件上。
【文档编号】B41J2/175GK106064530SQ201610246483
【公开日】2016年11月2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0日 公开号201610246483.2, CN 106064530 A, CN 106064530A, CN 201610246483, CN-A-106064530, CN106064530 A, CN106064530A, CN201610246483, CN201610246483.2
【发明人】青木雄司, 唐泽政弘, 平田和之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