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光源装置、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723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面光源装置、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和用于提供光以显示图像的光源装置。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光源装置、驱动该面光源装置的方法和具有这种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LCD)装置采用液晶显示图像。当将电场提供给液晶时,会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以调节液晶的光学透射比从而显示图像。LCD装置通常包括控制液晶分子排列的液晶控制模块和将光提供给液晶控制模块的光供给模块。
液晶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分别布置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插入在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的液晶层。光供给模块包括产生光的光源和增强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学元件。
液晶控制模块显示的图像质量受到光供给模块产生的光的质量的影响。传统的LCD装置采用发射点式光的发光二极管(LED)或采用发射线式光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LED与CCFL具有低的亮度均匀性。因此,传统的LCD装置采用类似于扩散片、棱镜片等的光学元件以增强亮度的均匀性。
近来,期望能够扩大LCD装置的屏幕尺寸。为了适应这种增大屏幕尺寸的需求,通常要增加所用光源的数量。增加光源的数量将会增大LCD装置的尺寸和重量。为了减少光源的数量从而最小化LCD装置的尺寸和重量,已经开发出一种面光源装置。
面光源装置具有矩形形状。面光源装置包括互相间隔开的放电空间。在放电空间中工作气体产生不可见光,不可见光通过覆盖在面光源装置的内表面上的荧光材料转变为可见光。
根据放电空间的排列和/或布置,面光源装置也会具有不均匀的亮度。当每个放电空间的亮度不均匀时,LCD装置显示的图像质量将恶化。因此,已经对改善每个放电空间的亮度均匀性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均匀亮度和低能耗的面光源装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驱动上述面光源装置的方法。本发明的再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设备。在根据本发明的光源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光源装置包括发光体、主电极和次电极。发光体包括互相之间基本平行布置的放电空间。主电极布置在发光体的相对端部上。主电极引起主电极之间的放电空间内的气体放电。次电极布置在主电极之间。次电极引起次电极之间的放电空间内的气体放电。
在根据本发明的光源装置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光源装置包括发光体、主电极、次电极和电压控制器。发光体包括沿彼此基本平行的第一方向布置的放电空间。主电极分别布置在发光体的相对端部上。主电极提供每个放电空间的相对端部之间的势差。次电极布置在主电极之间。次电极提供每个放电空间的选择区域之间的势差。电压控制器控制分别施加给主电极和次电极的主驱动电压和次驱动电压。
在根据本发明光源装置的驱动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向次电极施加次驱动电压以引起次电极之间的放电空间内的工作气体放电。然后,向主电极施加主驱动电压,以引起主电极之间的放电空间内的工作气体放电。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包括光源装置、液晶显示面板和接收容器。光源装置包括具有放电空间的发光体、主电极和次电极。放电空间沿互相基本平行的第一方向布置。主电极分别布置在发光体的相对端部上。次电极布置在主电极之间。液晶显示面板应用光源装置产生的光显示图像。接收容器容纳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
根据本发明,两次诱发放电。即,布置在面光源装置中心部分的工作气体首先放电,接着,整个面光源装置的工作气体放电。结果是能耗降低了,同时增强了亮度的均匀性。因此,改善了显示设备的显示质量。
本申请请求于2004年1月17日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第2004-3541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在此一并引入作为参考。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的背部的示意性平面图;图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的背部的部分切除的透视图;图3是沿图2中I-I’线的剖视图;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的透视图;图5A是沿图4中II-II’线的面光源装置的剖视图;图5B是沿图4中III-III’线的面光源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的背部的示意性平面图;图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的背部的示意性平面图;图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驱动面光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图9是说明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分解及部分切开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此,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的背部的示意性平面图。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400包括发光体100、一对主电极200和一对次电极300。尽管本实施例中示出单独一对主电极200和次电极300,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理解也可以应用多于单独一对的主电极200和次电极300。
发光体100包括放电空间110。发光体100还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从放电空间110中产生的光通过第一表面离开发光体100。第二表面布置在第一表面的对面并与第一表面基本平行。每个放电空间110都沿第一方向D1延伸。放电空间110沿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布置。放电空间110互相之间基本平行并且,例如,互相连接。
主电极200包括第一主电极210和第二主电极220。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分别布置在互相基本平行的发光体100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相互隔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与发光体100的中心线基本等距地布置。发光体100的中心线沿第二方向D2延伸,并基本平行于第一和第二主电极。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沿第二方向D2延伸,使得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与每个放电空间都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布置在发光体100的第二表面上。
次电极300包括第一次电极310和第二次电极320。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布置在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之间。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布置成互相之间基本平行,同时,也与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基本平行。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布置在发光体100的第二表面上。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互相间隔。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沿第二方向D2延伸,使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与每个放电空间110都电连接。第一主电极210与第一次电极310之间的距离与第二主电极220与第二次电极320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可选择地,第一主电极210与第一次电极310之间的距离与第二主电极220与第二次电极320之间的距离不相等。换言之,第一次电极310与中心线的距离可以与第二次电极320与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或者,第一次电极310与中心线的距离可以与第二次电极320与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不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次电极310与中心线的距离基本等同于第二次电极320与中心线的距离。
当放电空间110中的工作气体放电时,从工作气体中产生光和热。然而,工作气体放电所产生的热量少于传统的光源所产生的热量。由于面光源装置400产生相对于传统光源更少的热量,因此更期待将面光源装置400应用于LCD装置。
为了引起发光体100的放电空间110内的工作气体放电,向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施加主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上的主驱动电压具有第一势差,该势差完全可以引起布置在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之间的工作气体放电。
为了启动发光体100的放电空间110内的工作气体放电,在将主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上之前,先向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施加次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上的次驱动电压具有第二势差,该势差完全可以引起布置在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之间的工作气体放电。
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之间的距离。因此,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之间的第二势差可小于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之间的第一势差,而仍然可引起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之间的工作气体放电。换言之,第一次电极310的电压电平低于第一主电极210的电压电平。
当将次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上时,布置在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之间的工作气体首先放电预定时间。在预定时间之后,施加主驱动电压到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上,同时,不再施加次驱动电压。主驱动电压引起布置在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之间的放电空间110内的工作气体放电。
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可布置在发光体100内。可选择地,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可布置在发光体100的外表面上。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可布置在发光体100的第二表面上。
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可布置在发光体100内。可选择地,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可布置在发光体100的外表面上。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可布置在发光体100的第二表面上。
因此,当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之间的距离时,就降低了放电启动电压。
面光源装置400还包括工作气体和荧光层。工作气体置入到面光源装置400的放电空间110内。工作气体包括,例如,汞(Hg)、氩(Ar)、氖(Ne)、氙(Xe)、氪(Kr)等。当电子与例如汞原子碰撞时,就产生了紫外线。应用氩(Ar)、氖(Ne)、氙(Xe)、氪(Kr)等作为工作气体,由于彭宁(penning)效应,将降低诱发电子放电所需的电压。
在发光体100的内表面形成荧光层。换言之,荧光层布置成与放电空间110相接触。荧光层将紫外光转化为可见光。
实施例2图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400的背部的部分透视图,图3是沿图2中I-I’线剖开的剖视图。根据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400除了发光体100外,与实施例1中的面光源装置相同。因此,对于在实施例1中描述的同样或相似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参考图2和3,发光体100包括第一基底120、第二基底130、隔离元件140、密封元件150和反光层155。
第一和第二基底120和130相互之间平行且面对面地布置。第一基底120具有平面形状,且可包括传导光的玻璃基底。可选择地,第一基底120还可包括阻挡光的材料。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底120包括光学透射比低于玻璃基底的树脂。反光层155形成在第一基底120的表面上,使得反光层155面对第二基底130。反光层155向第二基底130反射光,以增强从发光体100发出的光的亮度。第二基底130具有平面形状,可包括传导光的玻璃基底。
发光体100还包括荧光层147。荧光层147形成在,例如,第一和第二基底120和130的表面上,使形成在第一基底120上的荧光层147面对形成在第二基底130上的荧光层147。荧光层147将紫外光转化为可见光。
密封元件150插入在第一和第二基底120和130之间。密封元件150沿第一和第二基底120和130的边缘部分形成,从而限定出第一和第二基底120和130之间的空间。
隔离元件140插入在第一和第二基底120和13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体100包括多个隔离元件140。隔离元件140布置在由密封元件150和第一和第二基底120和130限定出的空间中。每个隔离元件14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并沿第一方向D1延伸。每个隔离元件140都为杆状,其横截面为,例如,矩形。每个隔离元件140都具有沿第一方向D1的长度和沿第二方向D2的宽度。每个隔离元件140的长度都大于其宽度。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基本垂直。隔离元件140如此布置,即隔离元件140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于第一方向D1。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隔离元件140彼此平行。
当将隔离元件140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基底120和130之间时,第一和第二基底120和130之间的空间划分为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彼此基本平行的放电空间110。
发光体100还包括置入在放电空间110内的工作气体145。当工作气体145的压力在放电空间110内不均匀时,发光体100的亮度在整个放电空间110内不均匀。为了避免不均匀亮度,放电空间110互相连接,使每个放电空间110的压力基本相等。
例如,如果隔离元件140在沿第二方向D2处理时按顺序编号,奇数编号的隔离元件140的第一端与密封元件150连接,偶数编号的隔离元件140的第二端与密封元件150连接。于是,放电空间110互相连接以形成蛇形。也可以采用连接放电空间110的其他方法,例如,隔离元件140可包括连接放电空间110的孔。
当放电空间110彼此连接时,产生的等离子可流动到相临的放电空间110中导致亮度不均匀。然而,由于隔离元件140的存在,第一和第二电极310和320之间产生的等离子将不会流动到相邻的放电空间110中,从而避免了亮度不均匀。另外,由于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之间的距离减小,降低了放电启动电压。
实施例3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400的透视图。图5A是沿图4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5B是沿图4的III-III’线的剖视图。根据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400除了发光体以外与实施例1中的面光源装置相同。因此,对于在实施例1中描述的同样或相似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参考图4和5A、5B,发光体包括第一基底160、第二基底170、荧光层175和反光层177。
第一基底160为可传导光的平面形状。例如,玻璃基底可用作第一基底160。第二基底170包括沿第二基底170长度方向延伸的沟槽。于是,第二基底170的横截面包括,例如,弓形物。或者,第二基底170的横截面可包括圆的梯形。
当将第一基底160与第二基底170结合在一起时,在第一基底160和第二基底170之间形成放电空间115。沟槽限定出放电空间115的侧壁。密封元件(未示出),例如含铅(Pb)的玻璃,将第一和第二基底160和170结合在一起。放电空间115相互连接以形成蛇形,使每个放电空间的压力基本相等。
开口115a将临近的放电空间115连接起来。开口115a布置在沟槽的一个端部。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开口115a交替布置在连续沟槽的第一端部部分和第二端部部分,从而使放电空间115互相连接以形成蛇形。
反光层177形成在第一基底160的表面,使反光层177面对第二基底170。荧光层175形成在面对第一基底160的第二基底170的内表面。荧光层175也可形成在反光层177上。具有弓形或圆的梯形形状的放电空间115导致从放电空间115的工作气体产生的光放射状地发射,从而增强亮度的均匀性。
实施例4图6是说明仍然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400的背部的示意性平面图。根据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400除了电压控制器500以外,都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对于在实施例1中描述的同样或相似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参考图6,面光源装置400还包括电压控制器500。电压控制器500产生主驱动电压510和次驱动电压520。主驱动电压510施加到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上。次驱动电压520施加到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上。
施加到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上的主驱动电压510具有第一势差,该势差完全可以引起布置在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之间的工作气体放电。施加到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上的次驱动电压520具有第二势差,该势差完全可以引起布置在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之间的工作气体放电。
第一势差大于第二势差,同时,第一势差小于没有类似于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的额外电极的传统面光源装置所需要的势差。
电压控制器500将次驱动电压520施加到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上,经过一个预定时间,接着断开电路,使得次驱动电压520不再施加到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上。在预定时间之后,电压控制器将主驱动电压510施加到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上。
实施例5图7是说明仍然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400的背部的示意图。根据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400除了电压控制器600以外,都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对于在实施例1中描述的同样或相似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参考图7,面光源装置400还包括电压控制器600。电压控制器600包括第一电压控制器610和第二电压控制器620。
第一电压控制器610将主驱动电压615施加到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上。施加到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上的主驱动电压615具有第一势差,该势差完全可以引起布置在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之间的工作气体放电。
第二电压控制器620将次驱动电压625施加到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上,经过一个预定时间,接着断开电路,使得次驱动电压625不再施加到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上。
施加到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上的次驱动电压625具有第二势差,该势差完全可以引起布置在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之间的工作气体放电。
第一势差大于第二势差,同时,第一势差小于没有类似于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的额外电极的传统面光源装置所需要的势差。
图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可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相同。为了说明方便,采用实施例1的面光源装置400。
参考图1到图8,将次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上一预定时间(步骤S100)。
当将次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上时,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之间的工作气体放电产生等离子,其接着产生光。
然后将主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上,同时,不再将次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上(步骤S200)。经过预定时间后,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之间的工作气体进行放电。
由于引起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之间的工作气体放电所需的势差小于引起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之间的工作气体放电所需的势差,因此施加到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上的次驱动电压小于主驱动电压。这样降低了面光源装置400的能耗。更进一步,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之间产生的等离子将不会流入相临的放电空间。于是,增强了亮度的均匀性。
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之间的势差为,例如,大约在1.0kv到1.5kv之间的范围内,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之间的势差为,例如,在大约1.5kv到1.9kv之间的范围内。
图9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00的分解及部分剖开的透视图。本发明的显示设备1000可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描述的面光源装置400。显示设备1000可采用例如,实施例1的面光源装置400。因此,将省略关于面光源装置400的任何进一步的说明。
参考图9,显示设备1000包括接收容器700、面光源装置400、液晶显示面板800和底盘900。
接收容器700包括底板710、从底板710的边缘部分向上延伸的侧壁720、放电电压供给模块730以及转换器500。接收容器700支撑面光源装置400和液晶显示面板800。
底板710具有足够的面积以支撑面光源装置400,并与面光源装置400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底板710具有例如矩形的形状。侧壁720从底板710的边缘部分向上延伸。面光源装置400可固紧到侧壁720上。
放电电压供给模块730向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提供主驱动电压,向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提供次驱动电压。放电电压供给模块730包括主驱动电压供给模块732和次驱动电压供给模块734。
面光源装置400的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与布置在相应于第一和第二主电极210和220的接收容器700相对端部部分的主驱动电压供给模块732电连接。面光源装置400的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与布置在相应于第一和第二次电极310和320的接收容器700中心部分的次驱动电压供给模块734电连接转换器500将主驱动电压供给主驱动电压供给模块732,并将次驱动电压供给次驱动电压供给次驱动电压供给模块734。转换器500通过第一导线501与主驱动电压供给模块732电连接,同时,转换器500通过第二导线503与次驱动电压供给模块734电连接。
液晶显示面板800应用由面光源装置400产生的光来显示图像。液晶显示面板800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基底810、液晶层820、彩色滤光片基底830和驱动模块840。
TFT基底810包括像素电极、薄膜晶体管、栅极线和数据线。像素电极按照阵列形状排列。每个像素电极都与一个薄膜晶体管电连接。每个栅极线都与每个数据线基本垂直。
彩色滤光片基底830包括彩色滤光片和公共电极。每个彩色滤光片都面对一个像素电极。公共电极形成在彩色滤光片上。液晶层820插入在TFT基底810与彩色滤光片基底830之间。
底盘900围绕彩色滤光片基底830的边缘部分,同时底盘900通过钩状物装置与接收容器700结合在一起。底盘900保护液晶显示面板800并防止液晶显示面板800从面光源装置400中分离。显示设备1000可还包括光学元件490,该光学元件490增强从面光源装置400产生的光的光学特性。
根据本发明,放电发生两次。首先,置入在面光源装置的中心部分的工作气体放电预定的时间。接着,整个面光源装置400的工作气体进行放电。这样降低了能耗同时增强了显示设备1000的显示质量。
前面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及其优点,需要注意,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不同的变化、替换和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源装置,包括包括放电空间的发光体;分别布置在发光体相对端部分的主电极,主电极引发主电极之间的放电空间内的气体放电;以及布置在主电极之间的次电极,次电极引发次电极之间的放电空间内的气体放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放电空间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主电极沿与第一方向基本垂直的第二方向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次电极沿与第二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主驱动电压施加到主电极上,次驱动电压施加到次电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次驱动电压低于主驱动电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主电极布置在发光体的外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次电极布置在发光体的外表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主电极和次电极布置在发光体的外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发光体包括形成在发光体内表面上用于将气体产生的不可见光转化为可见光的荧光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发光体包括第一基底;布置成与第一基底基本平行且面对第一基底的第二基底;布置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的至少一个隔离元件,该隔离元件沿第一方向布置,从而将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的空间划分为放电空间;以及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的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沿第一和第二基底的边缘将第一和第二基底结合在一起,从而限定出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的空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放电空间互相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发光体包括;板状的第一基底;与第一基底结合在一起的第二基底,该第二基底具有沟槽以限定出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的放电空间,沟槽限定出放电空间的侧壁。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次电极包括第一和第二次电极,上述第一和第二次电极分别布置在相反方向上的、距离发光体的中心线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第一和第二区域中,中心线为沿基本垂直于放电空间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延伸的虚拟线。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基本相等。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互相不等。
16.一种光源装置,包括包括布置在第一方向的放电空间的发光体;分别布置在发光体相对端部的主电极,主电极提供每个放电空间的相对端部之间的势差;布置在主电极之间的次电极,该次电极提供每个放电空间的所选择区域之间的势差;以及控制分别施加到主电极和次电极上的主驱动电压和次驱动电压的电压控制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主电极沿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布置。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次电极沿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布置。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电压控制器将次驱动电压施加到次电极上预定的时间,在预定时间之后,电压控制器将主驱动电压施加到主电极上,同时,停止施加次驱动电压到次电极上。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电压控制器包括施加主驱动电压到主电极上的第一电压控制设备和施加次驱动电压到次电极上的第二电压控制设备。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当第一电压控制设备开始施加主驱动电压到主电极上时,第二电压控制设备停止施加次驱动电压到次电极上。
22.一种驱动光源装置的方法,所述光源装置包括具有沿第一方向布置的放电空间的发光体、分别沿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在发光体的相对端部布置的主电极、沿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布置在主电极之间的次电极,所述方法包括在预定的时间周期内施加次驱动电压到次电极,使次电极之间的放电空间的工作气体放电;以及在预定的时间周期之后施加主驱动电压到主电极,使主电极之间的放电空间的工作气体放电。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次驱动电压在大约1.0kv到1.5kv之间的范围内,主驱动电压在大约1.5kv到1.9kv之间的范围内。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当施加主驱动电压到主电极时,停止施加次驱动电压到次电极。
25.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包括具有在第一方向布置的放电空间的发光体的光源装置、分别沿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在发光体的相对端部布置的主电极、沿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布置在主电极之间的次电极;应用光源装置产生的光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容纳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的接收容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源装置,其包括发光体、一对主电极和一对次电极。发光体包括互相基本平行布置的放电空间。主电极分别布置在发光体的相对端部上。主电极引起主电极之间的放电空间内的气体放电。次电极布置在主电极之间。次电极引起次电极之间的放电空间内的气体放电。从而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增强了亮度的均匀性。因此,显示设备的显示质量得到提高。
文档编号G09G3/36GK1661445SQ2005100517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7日
发明者金重玄, 黄仁瑄, 朴海日, 卞真燮, 金炯柱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