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048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大画面、薄且轻的显示装置而被公知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等离子显示装置等大型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普及正在进行。这种大型的图像显示装置连映像的细微部分都可以清晰地表现,但相反由于电源供给的电压不稳定等而产生的映像混乱也比较明显。为了防止这种弊害,重要的是将图像显示装置的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保持恒定。
等离子显示装置通过设于等离子显示面板(以下简称为“PDP”)的多个放电单元来显示映像。此时的PDP的放电电流取决于所显示的映像的灰度等级值比较多。而且,若灰度等级值增大,则PDP的放电电流增大,相反若灰度等级值减小,则放电电流减小。
针对这种放电电流的变化而使输出电压恒定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电源装置的一例公开于特开2002-351379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该电源装置检测放电电流变化时产生的输出电压的变化,进行反馈控制,以使输出电压恒定。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源装置在检测出输出电压的变化之后,进行恢复到原来电压的控制,因此在放电电流急剧变化的情况下难以使输出电压保持恒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即使在PDP的放电电流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输出电压保持恒定并以正确的灰度等级值显示映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1场(field)期间由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的多个子场构成,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具有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数据电极的多个放电单元,通过根据映像信号使放电单元在维持期间放电或不放电而在等离子显示面板上显示映像,该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维持脉冲电压施加部,其向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施加使多个放电单元放电用的维持脉冲电压;点亮率计算部,其由映像信号就每个子场预先计算表示维持期间内的多个放电单元的放电比例的点亮率;电力供给部,其向维持脉冲电压施加部供给电力;和控制部,其根据点亮率,控制维持脉冲电压施加部,以使维持脉冲电压恒定。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PDP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用于等离子显示装置的PDP的电极的配置的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1场内的子场构成的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PDP的驱动波形的图;图5A是表示1场中的各子场的点亮率的时间变化的图;图5B是表示1场中的各子场的点亮率的时间变化的图;图5C是表示1场中的各子场的点亮率的时间变化的图;图5D是表示1场中的各子场的点亮率的时间变化的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电力供给部的电路图;图7A是表示特性曲线的图,该特性曲线表示将电流控制信号设为参数时的点亮率和DC-DC转换器的输出电流及输出电压的关系;图7B是表示用于将DC-DC转换器的输出电压保持恒定的点亮率和电流控制信号的关系的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电路框图;图9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各电路块的输出信号的图;图9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各电路块的输出信号的图;图9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各电路块的输出信号的图;图9D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各电路块的输出信号的图;图9E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各电路块的输出信号的图;图9F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各电路块的输出信号的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电力供给部的电路图;图11A是表示第二电流控制信号Vadj与三角波电压Trw及PWM信号Cmp的关系的图;图11B是表示第二电流控制信号Vadj与三角波电压Trw及PWM信号Cmp的关系的图;图1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电路框图;图13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各电路块的输出信号的图;图13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各电路块的输出信号的图;图13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各电路块的输出信号的图;图13D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各电路块的输出信号的图;图13E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各电路块的输出信号的图;图13F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各电路块的输出信号的图;图14A是表示初级侧电流的时间变化与第二电流控制信号与DC-DC转换器的输出电流及输出电压的关系的图;图14B是表示初级侧电流的时间变化与第二电流控制信号与DC-DC转换器的输出电流及输出电压的关系的图;图14C是表示初级侧电流的时间变化与第二电流控制信号与DC-DC转换器的输出电流及输出电压的关系的图;图14D是表示初级侧电流的时间变化与第二电流控制信号与DC-DC转换器的输出电流及输出电压的关系的图。
图中104-子场变换电路,120-点亮率计算电路,130-存储器,140、141-DC-DC转换器,160-微型计算机,172、182-维持脉冲电压施加电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用于等离子显示装置的PDP1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PDP1具有相对配置的前面基板2与背面基板3。从前面基板2侧看,在前面基板2的前面玻璃板4上,扫描电极5与维持电极6互相平行地成对且形成有多对。而且,以覆盖该扫描电极5与维持电极6的方式形成电介质层7,以覆盖该电介质层7的方式形成保护层8。在背面基板3的背面玻璃板9上互相平行地形成多个数据电极10,以覆盖该数据电极10的方式形成电介质层11。并且,在该电介质层11的表面与隔壁12的侧面上形成荧光体层13。进而,在被前面基板2与背面基板3夹持的放电空间14中封入放电气体。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用于等离子显示装置的PDP1的电极配置的图。在行方向上排列m列数据电极D1~Dm(图1的数据电极10),在列方向上(与行正交的方向)交替排列有n行扫描电极SCN1~SCNn(图1的扫描电极5)和n行维持电极SUS1~SUSn(图1的维持电极6)。而且,在一对扫描电极SCNi、维持电极SUSi(i=1~n)与一个数据电极Dj(j=1~m)立体交叉的部分形成放电单元24,该放电单元24在放电空间内形成有m×n个。
作为驱动PDP1的方法,采用子场方式。子场方式是将1场期间分割为多个子场,通过这些子场的组合来显示灰度等级的方式。在此,各子场具有表示映像的灰度等级的权重(以下称为“灰度等级权重”)。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1场内的子场构成的图。在实施方式1中,将1场期间分割为8个子场(SF1、SF2、…、SF8),各子场具有(1,2,4,8,16,32,64,128)的灰度等级权重。通过使这些子场以各种方式组合并进行放电,从而显示“0”到“255”的256个等级的灰度等级值。例如,灰度等级值“7”是通过使具有灰度等级权重1、2、4的SF1、SF2、SF3放电而进行显示的,灰度等级值“21”是通过使具有灰度等级权重1、4、16的SF1、SF3、SF5放电而进行显示的。
各子场由进行初始化放电的初始化期间T1、对应当放电的放电单元进行写入放电的写入期间T2和使通过写入放电而被写入的放电单元一齐放电的维持期间T3构成。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PDP1的驱动波形的图。在子场的初始化期间T1内,向扫描电极SCN1~SCNn施加斜坡电压(ramp voltage),在全部放电单元中一起进行初始化放电,消除之前对每个放电单元的壁电荷的历史记录(history),同时形成下一写入动作所需的壁电荷。在写入期间T2内,向扫描电极SCN1~SCNn依次施加扫描脉冲,并且向数据电极D1~Dm施加与应显示的映像信号对应的写入脉冲。然后,在扫描电极SCN1~SCNn与数据电极D1~Dm之间有选择地引起写入放电,仅在被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形成壁电荷。进而,在维持期间T3内,在扫描电极SCN1~SCNn与维持电极SUS1~SUSn之间施加与灰度等级权重成比例的次数的维持脉冲,仅使在写入期间T2进行了壁电荷形成的放电单元维持放电。对于其他子场也进行同样的动作。
接着,对PDP1的放电电流进行说明。初始化期间T1内的初始化放电如图4所示,是基于斜坡电压的非常弱的放电,其放电电流与维持放电的放电电流相比少。再有,由于在写入期间T2内按每个扫描电极依次产生写入放电,故与整个画面进行放电的维持放电相比,基于写入放电的放电电流少。由此,PDP1的放电电流在初始化期间及写入期间少,可以由维持期间的维持放电基本决定。而且,维持放电的放电电流是各放电单元的放电电流的总和,因此与维持期间放电的放电单元的比例(以下称为“点亮率”)成比例。
图5A~图5D是表示1场中的各子场的点亮率的时间变化的图。图5A表示PDP1的全部放电单元中显示了灰度等级值“255”时的点亮率。此时,由于在各子场的维持期间全部放电单元进行放电,故全部子场的点亮率为100%。图5B表示在一半放电单元中显示灰度等级值“255”、在剩下的一半中显示灰度等级值“0”时的点亮率。该情况下,剩下的一半放电单元全部不放电,剩下的一半画面的放电单元在各子场的维持区间放电,因此1场期间的点亮率在各子场都为50%。图5C表示在PDP1的全部放电单元中显示灰度等级值“127”时的点亮率。此时,具有灰度等级权重1、2、4、8、16、32、64的7个子场(SF1~SF7)中使全部放电单元放电,具有灰度等级权重128的子场SF8使全部放电单元不放电。由此,SF1到SF7的点亮率为100,SF8的点亮率为0%。图5D表示显示一般映像时的点亮率。此时,根据映像的灰度等级值,各子场的点亮率取各种值。但是,各子场的点亮率在该子场的维持期间内是恒定的。这样,各子场的维持期间内的点亮率可以根据放电的放电单元数进行计算。如上所述,若知道点亮率,则可预测维持期间内的放电电流。
接着,对用于供给放电电流的机构进行说明。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用于供给放电电流的电力供给部的电路图。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电力供给机构,采用可以通过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控制电力供给能力的DC-DC转换器140。
在图6中,三角波产生器142产生周期及DC偏置(offset)的恒定的三角波电压Trw。比较器144比较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的电压与三角波电压Trw,使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信号Cmp产生。即,比较器144在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的电压高于三角波电压Trw的情况下输出“H”信号,在低的情况下输出“L”信号。通过交替地重复这些“H”信号与“L”信号,从而可以产生PWM信号Cmp。因此,若增高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的电压,则可以增大PWM信号Cmp的占空比,相反若将降低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的电压,则可以减小占空比。
该PWM信号Cmp被输入到开关用晶体管T1的基极,控制开关变压器(switching transformer)146的初级侧电流I1。在PWM信号Cmp为“H”信号时流过初级侧电流I1,在为“L”信号时被切断。由此,PWM信号Cmp的占空比越大,每单位时间流过的初级侧电流I1就越多,经由开关变压器146产生的次级侧电流I2也与初级侧电流I1成比例地增多。次级侧电流I2在整流电路148中被整流后供给到后述的维持脉冲电压施加电路172、182。这样,通过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控制DC-DC转换器140的电力供给能力。
图7A是表示将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设为参数时的点亮率与DC-DC转换器140的输出电流Io及输出电压Vo的关系的特性曲线,横轴表示输出电流Io及点亮率,纵轴表示输出电压Vo。
在DC-DC转换器140中,若将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设为Vc1(V),将输出电流Io设为I01(A),则输出电压Vo为V01(V)。在将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保持在Vc1的状态下若输出电流Io向I02(A)增加,则输出电压会从电压V01(V)向电压V02(V)降低。但是,若预先知道输出电流Io从I01(A)向I02(A)增加,则与输出电流Io的变化同时将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从电压Vc1(V)升高到Vc2(V),可以使输出电压Vo保持在V01(V)不变。这样,若根据输出电流Io的变化控制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则可以将DC-DC转换器140的输出电压Vo保持恒定。
在此,若除去驱动电路内消耗的电力,则输出电流Io与放电电流相等,再有如上所述放电电流与点亮率成比例。因此,通过根据点亮率的变化来控制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从而可以将DC-DC转换器140的输出电压Vo保持恒定。
图7B是表示点亮率与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的关系的图,以图7A为基础,将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的电压表示为纵轴。如上所述,由于可以预先算出映像信号的点亮率,故若将图7B的关系存储在存储部中,则通过与点亮率对应而将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输入到DC-DC转换器140,则可以使输出电压Vo恒定。
这样,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事先求得点亮率、预测放电电流并使输出电压Vo保持恒定的前馈控制。在前馈控制中,由于输出电压Vo不取决于当前的放电电流,故可以进行先行控制。
另外,这些特性曲线是从DC-DC转换器140实际向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供给电力,将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作为参数,实测点亮率与输出电压Vo的关系而得到的。再有,通过这种前馈控制,与流入整流电路148的电流Ic2几乎等量的电流作为输出电流Io同时流出,因此可以减小整流电路148中使用的电容器的电容。
接着,对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电路构成进行说明。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100的电路框图。在AD变换电路102中对所输入的映像信号Sig进行数字变换,然后在子场变换电路104中进行子场变换,成为8位的数字子场信号Sbi(i=1~8)。而且,经过子场处理电路106和数据电极驱动电路108,在PDP1上显示映像。再有,作为点亮率计算部的点亮率计算电路120根据数字子场信号Sbi,计算各子场的点亮率Li,生成点亮率信号Ls。
在此,数字子场信号Sbi是表示在第i个子场的维持期间内使各放电单元放电或不放电的信号。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第1位的数字子场信号Sb1在第1子场(SF1)的维持期间内对于放电的放电单元保持“1”的值,针对不放电的放电单元保持“0”的值。对于数字子场信号Sb2~Sb8来说同样。由此,点亮率计算电路120计算各数字子场信号Sbi的“1”的总数,用全部放电单元数进行除法运算,求得点亮率Li,通过将这些值与各子场的维持期间同步地输出,从而生成点亮率信号Ls。
存储器130将用于使DC-DC转换器140的输出电压Vo保持恒定的点亮率L与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的关系作为查找表(以下简称为“LUT”)进行存储。微型计算机160参照存储器130的LUT,根据点亮率信号Ls读出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并将该控制信号Cont输出到DC-DC转换器140。DC-DC转换器140根据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向设于扫描电极驱动电路170及维持电极驱动电路180的作为维持脉冲电压施加部的维持脉冲电压施加电路172、182供给电力。维持脉冲电压施加电路172、182向扫描电极SCN1~SCNn和维持电极SUS1~SUSn施加与输出电压Vo相等的维持脉冲电压。
另外,电源电路190将商用电源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向DC-DC转换器140供给电力。再有,从图中未示出的电源电路向维持脉冲电压施加电路172、182以外的各电路块供给所需的电力。进而,定时控制电路192根据同步信号生成所需的定时控制信号,并提供给各信号块。
接着,对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图9A~图9F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各电路块的输出信号的图。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显示在PDP1上的映像相对于前一场的映像信号Sig仅延迟1场期间进行显示的情况。
图9A表示输入到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映像信号Sig。图9B表示与映像信号Sig对应的PDP1的放电电流Id。放电电流Id对应于前一个场的映像信号Sig,将第1子场的维持期间内的放电电流Id的大小设为D1。对于D2~D8也同样。
图9C表示从子场变换电路106输出的8个数字子场信号Sbi。如上所述,通过用全部放电单元数对数字子场信号Sbi的“1”的总和进行除法运算,从而可以得到第i个子场的维持期间内的点亮率Li。图9D表示从数字子场信号Sbi输出的点亮率信号Ls。点亮率信号Ls在第1子场的初始化期间及写入期间输出点亮率“0”,在维持期间输出点亮率L1。同样,在第2号以后的子场的初始化期间及写入期间输出点亮率“0”,在维持期间输出点亮率L2~L8。图9E表示DC-DC转换器140的输出电流Io。
在此,根据点亮率Li预测PDP1的放电电流Di,可以预先知道其值及放电定时。由此,DC-DC转换器140的输出电流Io的值在各子场的初始化期间及写入期间内为“0”,在维持期间内被调整为与根据点亮率Li预测出的放电电流Di相等。即,在图9B、图9E中,第1子场的维持期间的输出电流I1为与PDP1的放电电流D1相同的值,对于第2号以后的子场的输出电流I2~I8来说也成为与放电电流D2~D8相同的值。再有,输出电流I1~I8仅在各子场的维持期间输出,这些的定时与各放电电流D1~D8在维持期间产生的定时同步。由此,如图9F所示,可以将DC-DC转换器140的输出电压Vo保持恒定。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相对于所输入的映像信号Sig,放电电流Id延迟1场期间而产生的情况,但在该延迟期间为2场的情况下,通过使点亮率信号Ls也延迟2场的量,从而可以适用本发明。在相对于映像信号Sig延迟3场以上产生放电的情况下也同样。
如上所述,预先算出各子场的点亮率Li,根据该点亮率Li,可以将DC-DC转换器的输出电压Vo控制为恒定。
(实施方式2)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用于供给放电电流的电力供给部的电路图。在该实施方式2中,作为电力供给机构,采用可以根据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及第二电流控制信号Vadj控制电力供给量的DC-DC转换器141。
在图10中,三角波产生器142产生周期恒定的三角波电压,产生的三角波电压在偏置控制电路143中成为被设定了偏置的三角波电压Trw,并被输入到比较器144。三角波电压Trw的偏置值由第二电流控制信号Vadj来决定。而且,比较器144对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的电压和三角波电压Trw进行比较,输出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信号Cmp。
在Vadj的电压恒定的情况下,三角波电压Trw的周期及偏置均恒定,从比较器144产生的PWM信号Cmp的占空比仅取决于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该状态相当于图6所示的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用于等离子显示装置的DC-DC转换器140的动作状态。即,相对于PDP的放电电流的急剧变化,通过前馈控制,可以控制为DC-DC转换器140的输出电压Vo恒定。
但是,实际上有时会产生商用电源的变动等无法预测的变化,输出电压Vo变动。除此以外,作为输出电压Vo变动的主要原因,考虑等离子显示装置的使用零件的差异。因为使用零件的差异,有时仅通过前馈控制而设定的输出电流Io与实际放电电流不一致。在产品制造中在充分考虑零件的差异的基础上,必须进行量产设计,因此降低该零件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是重要的。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进一步通过反馈控制第二电流控制信号Vadj,从而补充上述的前馈控制,抑制输出电压Vo的变动。
以下,对第二电流控制信号Vadj的动作进行说明。第二电流控制信号Vadj是通过比较DC-DC转换器141的输出电压Vo的值与基准电压的值而生成的。所谓基准电压的值是指输出电压Vo的目标值。
图11A及图11B是表示第二电流控制信号Vadj与三角波电压Trw及PWM信号Cmp的关系的图。在图11A中,表示输出电压Vo比基准电压高的情况。此时,第二电流控制信号Vadj的电压值上升,在偏置控制电路143中三角波电压Trw的偏置增大。由此,PWM信号Cmp的占空比减小,DC-DC转换器141的输出电流Io减少,因此输出电压Vo降低,接近于基准电压。再有,图11B是输出电压Vo低于基准电压的情况,第二电流控制信号Vadj的电压值下降,三角波电压Trw的偏置降低。因此,PWM信号Cmp的占空比增大,DC-DC转换器141的输出电流Io增大,因此输出电压Vo增大,接近基准电压。
这样,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即使存在商用电源等产生的无法预期的变动,也可以通过反馈控制来抑制输出电压Vo的变动,恢复到基准电压。再有,即使等离子显示装置的使用零件存在差异,也可以检测由该差异产生的输出电压Vo的变动,通过第二电流控制信号Vadj来反馈控制输出电流Io。由此,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抑制无法预测的输出电压Vo的变动。
另外,在图11A及图11B中,第二电流控制信号Vadj虽然控制了三角波的偏置,但也可以构成为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控制三角波的偏置,还可以构成为两个控制信号控制三角波的偏置。还有,在输出电压Vo为高值而无法直接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时,可以将输出电压Vo分压后进行比较。
接着,对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电路构成进行说明。图12时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等离子显示装置101的电路框图。
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100不同的是导入反馈电压控制电路150,不只通过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还通过第二电流控制信号Vadj来控制DC-DC转换器141。
反馈电压控制电路150用比较器154检测当前DC-DC转换器141的输出电压Vo与从基准电压产生电路152输出的基准电压Vref的差分。而且,根据该差分生成第二电流控制信号Vadj,并输出到DC-DC转换器141。输出电压Vo与维持脉冲电压相等,根据维持脉冲电压来控制DC-DC转换器141的输出电流Io。
DC-DC转换器141根据第一电流控制信号Cont与第二电流控制信号Vadj,向设于扫描电极驱动电路170及维持电极驱动电路180的维持脉冲电压施加电路172、182供给电力。维持脉冲电压施加电路172、182向扫描电极SCN1~SCNn和维持电极SUS1~SUSn施加与输出电压Vo相等的维持脉冲电压。
另外,电源电路190将商用电源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向DC-DC转换器140供给电力。再有,从图中未示出的电源电路向维持脉冲电压施加电路172、182以外的各电路块供给所需的电力。进而,定时控制电路192根据同步信号生成所需的定时控制信号,并提供给各信号块。
接着,对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3A~图13F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各电路块的输出信号的图。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说明显示在PDP1上的映像相对于前一场的映像信号Sig仅延迟1场期间进行显示。
图13A表示输入到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映像信号Sig。图13B表示与映像信号Sig相对的PDP1的放电电流Id。放电电流Id对应于前一个场的映像信号Sig,将第1子场的维持期间T3内的放电电流Id的大小表示为D1。对于D2~D8也同样。图13C表示从子场变换电路104输出的8个数字子场信号Sbi。如上所述,通过用全部放电单元数对数字子场信号Sbi的“1”的总和进行除法运算,从而可以得到第i个子场的维持期间T3内的点亮率Li。图13D表示从数字子场信号Sbi输出的点亮率信号Ls。点亮率信号Ls在第1子场的初始化期间T1及写入期间T2输出点亮率“0”,在维持期间T3输出点亮率L1。同样,在第2号以后的子场的初始化期间T1及写入期间T2输出点亮率“0”,在维持期间T3输出点亮率L2~L8。图13E表示DC-DC转换器140的输出电流Io,图13F表示该输出电压Vo。
在此,根据点亮率Li预测PDP1的放电电流Di,可以预先知道其值及放电定时。由此,DC-DC转换器140的输出电流Io的值在各子场的初始化期间T1及写入期间T2内为“0”,在维持期间T3内被调整为与根据点亮率Li预测出的放电电流Di相等。即,在图13B、图13E中,第1子场的维持期间T3的输出电流I1为与PDP1的放电电流D1相同的值,对于第2号以后的子场的输出电流I2~I8来说也成为与放电电流D2~D8相同的值。再有,输出电流I1~I8仅在各子场的维持期间T3输出,这些定时与各放电电流D1~D8在维持期间T3产生的定时同步。通过这样的前馈控制,如图13F所示,可以将DC-DC转换器140的输出电压Vo保持恒定。
图14A~图14D是表示初级侧电流Ic1的时间变化与第二电流控制信号Vadj和DC-DC转换器141的输出电流Io及输出电压Vo的关系的图。
图14A表示初级侧电流Ic1的时间变化。在图14A中,用虚线表示的缓和变化就是从电源电路190供给的初级侧电流Ic1的变化。例如商用电源变动、初级侧电流Ic1不规则变化的周期,和对应于子场的每个维持期间T3产生的放电电流而急剧变化的输出电流Io的周期相比非常长,是通过反馈控制而可以充分追踪的周期。另外,为了说明方便,图示的初级侧电流Ic1的周期比实际周期短。再有,各子场(SF1、SF2、…、SF8)的维持期间T3内的初级侧电流Ic1的激烈变化表示用于生成输出电流Io的初级侧电流Ic1的导通与切断的重复。
图14B表示对应于初级侧电流Ic1而变化的第二电流控制信号Vadj。相对于初级侧电流Ic1的周期长的变动,第二电流控制信号Vadj向消除所述变动的方向作用。
如图11A所示,在初级侧电流Ic1增加的情况下,输出电流Io增加,输出电压Vo升高。反馈电压控制电路150检测该输出电压Vo升高的事实,随之而使第二电流控制信号Vadj的电压上升,因此DC-DC转换器141的占空比减小。其结果是,可以抑制输出电流Io的增加,将输出电压Vo保持恒定。再有,如图11B所示,在初级侧电流Ic1减少的情况下,输出电流Io减小,输出电压Vo降低。反馈电压控制电路1 50检测输出电压Vo降低的事实,随之而使第二电流控制信号Vadj的电压下降,因此占空比增大。由此,这次可以抑制输出电流Io的减少,将输出电压Vo保持恒定。图14C及图14D表示DC-DC转换器141的输出电流Io及输出电压Vo。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相对于所输入的映像信号Sig,使放电电流Id延迟1场期间而产生的情况,但在该延迟期间为2场的情况下,通过使点亮率信号Ls也延迟2场的量,从而可以适用本发明。即使在相对于映像信号Sig延迟3场以上产生放电的情况下也同样。
如上所述,预先算出各子场的点亮率Li,根据该点亮率Li,输出与维持期间T3的放电电流Id相等的DC-DC转换器的输出电流Io,将电压Vo前馈控制为恒定。再有,针对无法预测的商用电源等的变动,可以通过反馈控制来抑制输出电压Vo的变动。
此外,在放电单元极多的高精细度PDP中,PDP被分割为多个扫描块,在各扫描块的维持放电时供给很多电力。通过将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导入该高精细度PDP中,从而可以供给维持放电所需的电力,而没有常时不足现象。由此,可以得到无映像不均、显示清晰图像的PDP。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由于即使在PDP的放电电流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提供一种将输出电压保持恒定、以正确的灰度等级值显示映像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故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作为大型画面显示装置等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1场期间由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的多个子场构成,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具有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数据电极的多个放电单元,通过根据映像信号使所述放电单元在所述维持期间放电或不放电而在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上显示映像,该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维持脉冲电压施加部,其向所述扫描电极及所述维持电极施加使所述多个放电单元放电用的维持脉冲电压;点亮率计算部,其由所述映像信号就每个子场预先计算表示所述维持期间内的所述多个放电单元的放电比例的点亮率;电力供给部,其向所述维持脉冲电压施加部供给电力;和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点亮率,控制所述电力供给部,以使所述维持脉冲电压恒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具有前馈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点亮率,求取第一电流控制信号并输入到所述电力供给部,通过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电力供给部的输出电流,从而将所述电力供给部的输出电压保持恒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还包括反馈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电力供给部的输出电压,求取第二电流控制信号并输入到所述电力供给部,通过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二电流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电力供给部的输出电流,从而将所述电力供给部的输出电压保持恒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馈控制部具有将与所述点亮率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流控制信号预先存储的存储部。
全文摘要
在等离子显示装置中,根据输入到等离子显示装置内的映像信号,计算点亮率,与放电电流的产生定时同步地供给与该点亮率所对应的维持期间的放电电流相同的DC-DC转换器(140)的输出电流。通过这种构成,即使各子场的维持期间的放电电流急剧变化,也可以将维持脉冲电压保持恒定。
文档编号G09G3/20GK1998040SQ20058002399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1日
发明者池田敏, 山田义则, 足达克己, 西谷干彦, 后藤真志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