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扫描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17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扫描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尤其涉及到能够减少消耗电力和发热量的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扫描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等离子显示装置是通过利用He+Xe,Ne+Xe,He+Xe+Ne等惰性混合气体放电时产生的紫外线使荧光体发光,从而对图像进行显示。这种等离子显示装置不仅很容易实施超薄化和大型化,而且随着最近技术的不断发展,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影像的画质。
对于等离子显示装置来说,它为了对影像的灰度进行显示,而将一帧分为发光次数互不相同的多个子场进行时分驱动。在这里,各个子场又分为以下几个区间将前一画面进行初始化的重启期;对扫描行进行选择,然后对由所选择的扫描行产生的放电单元进行选择的寻址期;根据放电次数的不同而对灰度进行显示的维持期。例如如图1所示,当想要通过256级灰度对影像进行显示的情况下,就将相当于1/60秒的画面区间(16.67ms)分为8个子场(SF1至SF8)。然后,如前所述,分别将上述8个子场(SF1至SF8)分为初始化期;寻址期;以及维持期。各个子场的初始化期和寻址期的情况是相同的。相反,维持期和所分配的维持脉冲的数量在各个子场内则按照2n(n=0,1,2,3,4,5,6,7)的比例增加。
图2是概略地对依据现有技术的三电极表面放电型等离子显示器(PlasmaDisplay Panel以下简称“PDP”)的电极设置进行显示的示意图。
参照图2可以看出,依据现有技术的三电极表面放电型PDP包括位于上面板的扫描电极Y1至Yn和维持电极Z;扫描电极Y1至Yn和维持电极Z在下面板成直交状形成的寻址电极X1至Xm。
对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某一种颜色进行显示的放电单元1在扫描电极Y1至Yn,维持电极Z和寻址电极X1至Xm的交叉部位上按照矩阵的形态进行排列。
在设置有扫描电极Y1至Yn和维持电极Z的上面板上还设置有图上没有标示的电介质层和MgO保护层。
在设置有寻址电极X1至Xm的下面板上的相邻的放电单元1之间设置间隔壁,它可以防止光信号与电信号产生混淆。在下面板和间隔壁的表面设置有可以通过紫外线的照射而放出可视光的荧光体。
在这种PDP的上面板和下面板之间的放电空间内注入有He+Xe,Ne+Xe,He+Xe+Ne等惰性混合气体图3是对向图2所示的PDP供给的驱动波形进行显示的示意图。
参照图3可以看出,各个子场(SFn-1,SFn)包括对前一画面进行初始化的重启期(RP);对放电单元进行选择的寻址期(AP);使所选择的放电单元1维持放电的维持期(SP);以及将放电单元1内的壁电荷消除的消除期(EP)。
在第n-1个子场(SFn-1)的消除期(EP)内维持电极Z对消除斜线波形(ERR)进行认可。在消除期(EP)内扫描电极Y和寻址电极X对0V进行认可。对于消除斜线波形(ERR)来说,它是随着电压从0V开始上升到正极性的维持电压(Vs)而逐渐上升的正极性斜线波形。通过消除斜线波形(ERR)而产生维持放电的开放的放电单元(On-cells)内部在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会产生消除放电。通过上述消除放电就可以将开放的放电单元内的壁电荷消除掉。
在第n个子场开始的重启期(RP)的启动期(SU)内所有的扫描电极Y对正极性的斜线波形(PR)进行认可。而维持电极Z和寻址电极X则对0[V]进行认可。通过启动期(SU)的正极性斜线波形(PR)扫描电极Y上的电压从正极性的维持电压(Vs)逐渐上升到比它更高的启动电压(Vsetup)。通过正极性的斜线波形(PR)在前一画面的放电单元内产生无光放电(Dark discharge),这样就使得扫描电极Y和寻址电极X之间几乎不能发光。与此同时,在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也会产生无光放电。产生这种无光放电的最终结果,就是在启动期(SU)之后,在寻址电极X和维持电极Z上留下正极性的壁电荷。而在扫描电极Y上则会留下负极性的壁电荷。在启动期(SU)产生无光放电期间,扫描电极Y与维持电极Z之间的间隔电压(Gap voltage,Vg)和扫描电极Y与寻址电极X之间的间隔电压被初始化变为与能够引起放电的放电点火电压(Firing Voltage,Vf)相接近的电压。
在启动期(SU)之后,在重启期(RP)的关闭期(SD)扫描电极Y对负极性的斜线波形(NR)进行认可。与此同时,维持电极Z对正极性的维持电压(Vs)进行认可,而寻址电极X则对0[V]进行认可。通过负极性的斜线波形(NR)扫描电极Y上的电压从正极性的维持电压(Vs)开始逐渐下降到负极性的消除电压(Ve)。通过负极性的斜线波形(NR)前一画面的放电单元内部在扫描电极Y和寻址电极X之间产生无光放电。几乎与此同时,也在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这间产生无光放电。对于这种关闭期(SD)内产生的无光放电的最终结果来说,就是各个放电单元1内的壁电荷的分布提供了可以进行寻址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将各个放电单元1内引起寻址放电的过多的不必要的壁电荷消除掉,而只留下一定量的壁电荷聚集在扫描电极Y和寻址电极X上。另外,对于维持电极Z上的壁电荷来说,它是从扫描电极Y开始移动的负极性的壁电荷相互聚集,同时其极性也从正极性转化为负极性。在重启期(RP)的关闭期(SD)内产生无光放电期间,扫描电极y与维持电极Z之间的间隔电压和扫描电极Y与寻址电极X之间的间隔电压与放电点火电压(Vf)相接近。
在寻址期(AP),扫描电极Y依次对负极性的扫描脉冲(-SCNP)进行认可。与此同时,与扫描脉冲(-SCNP)同步,寻址电极X对正极性的数据脉冲(DP)进行认可。而对于扫描脉冲(-SCNP)的电压来说,它是从0V或者是与之相接近的负极性的扫描偏向电压(Vscb)开始下降到负极性的扫描电压(-Vy)的扫描电压(Vsc)。而对于数据脉冲(DP)的电压来说,它是正极性的数据电压(Va)。在寻址期期间(AP),向维持电极Z供给比正极性的维持电压(Vs)更低的正极性的Z偏向电压(Vzb)。在重启期(RP)之后,在间隔电压被调整为与放电点火电压(Vf)相接近的状态下,在对扫描电压(Vsc)和数据电压(Va)进行认可的开放的放电单元(On-cells)内,扫描电极Y和寻址电极X之间的间隔电压超过放电点火电压(Vf),同时在电极(Y,X)之间产生1次寻址放电。在这里,在扫描电极Y和寻址电极X之间产生的1次寻址放电是从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的间隔开始向远处的边沿附近产生的。在上述扫描电极Y和寻址电极X之间产生的1次寻址放电激发放电单元内的起动带电粒子,从而诱导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产生2次放电。
另外,对于不能产生寻址放电的关闭的放电单元(Off-cells)内的壁电荷的分布来说,它实际上是维持在上述关闭期(SD)之后的状态。
在上述维持期(SP)内,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轮流对正极性的维持电压(Vs)的维持脉冲(SUSP)进行认可。这样,对于通过寻址放电所选择的开放的放电单元来说,它在通过寻址放电最终形成的放电单元内的壁电荷分布的帮助下,使每个维持脉冲(SUSP)在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产生维持放电。与此相反,对于关闭的放电单元来说,它在维持期内不会产生放电。也就是说,关闭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的分布情况保持在关闭期之后的状态。这是因为当最初的正极性维持电压(Vs)被扫描电极Y认可时,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的间隔电压就可以超过放电点火电压(Vf)的缘故。
图4是概略地对等离子显示装置进行显示的示意图。
参照图4可以看出,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向PDP 40的寻址电极X1至Xm提供数据的数据驱动装置42;对扫描电极Y1至Yn进行驱动的扫描驱动装置43;对共通电极即维持电极Z进行驱动的维持驱动装置44;对上述各个驱动装置42,43,44进行控制的定时控制器41;向上述各个驱动装置42,43,44供给必要的驱动电压的驱动电压发生装置45。
通过设置在数据驱动装置42上,但图上没有进行标示的逆向r修订电路、误差扩散电压等电路进行逆向r修订和误差扩散之后,通过子场映射电路将所映射的数据向各个子场进行供给。在这里,对于数据驱动装置42来说,它对从定时控制器41发出的定时控制信号(Cx)进行应答,然后对数据进行取样并对其进行锁定。然后,再将数据的数据电压(Va)向寻址电极X1至Xm进行供给。
对于扫描驱动装置43来说,它在定时控制器41的控制下在重启期内将如图3所示的初始化波形向扫描电极Y1至Ym供给之后,在寻址期内将扫描偏向电压(Vscb)向扫描电极Y1至Yn供给。与此同时,将扫描脉冲(-SCNP)依次向扫描电极Y1至Yn进行供给。另外,对于扫描驱动装置43来说,它在定时控制器41的控制下,在维持期内可以将维持脉冲(SUSP)向扫描电极Y1至Ym进行供给。
维持驱动装置44在定时控制器41的控制下,在关闭期(SD)和寻址期内将正极性的维持电压(Vs)和正极性的Z偏向电压(Vzb)进行供给之后,在维持期内与扫描驱动装置43轮流进行工作,从而将维持脉冲(SUSP)进行供给。
定时控制器41接收垂直/水平同步信号和定时信号,然后产生各个驱动装置所需的定时控制信号(Cx,Cy,Cz)。然后,再将所产生的定时控制信号(Cx,Cy,Cz)向相关的驱动装置42,43,44进行供给。从而就可以对各个驱动装置42,43,44进行控制了。在数据控制信号(Cx)中包含以下几种控制信号即对数据进行取样的取样定时锁定控制信号;对能量回收电路和驱动转换元件的开/关时间进行控制的转换控制信号。在扫描控制信号(Cy)中包含以下的控制信号即对扫描驱动装置43内的能量回收电路和驱动转换元件的开/关时间进行控制的转换控制信号。另外,在维持控制信号(Cz)中包含以下的控制信号即对维持驱动装置44内的能量回收电路和驱动转换元件的开/关时间进行控制的转换控制信号。
驱动电压发生装置45可以产生按照斜线波形(Ruy,Ruz)的启动电压(Vsetup)和扫描电压设定的负极性的电压(-Vy),直流偏向电压(Vscb,Vzb),维持电压(Vs),数据电压(Va)等几种电压。
图5是对扫描驱动装置43和维持驱动装置44详细地进行显示的电路图。图6是对重启期内扫描驱动装置43的运行情况进行显示的转换元件的运行定时图。图7是表示对维持期内扫描驱动装置43和维持驱动装置44的运行情况进行显示的转换元件运行定时图。
参照图5至图7可以看出,扫描驱动装置43包括能量回收电路51;第1至第9转换元件Q1至Q9;以及驱动转换电路55。另外,维持驱动装置44包括能量回收电路52;第12及第13转换元件Q12、Q13。
能量回收电路51,52通过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对无助于PDP放电的无效电力的能量进行回收。然后,再利用所回收的能量对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进行充电。
驱动转换电路55包括位于第3节点(n3)和第4节点(n4)之间成推挽状态连接的第10及第11转换元件Q10、Q11。位于第10及第11转换元件Q10、Q11之间的输出端子与扫描电极Y相连接。
第10转换元件Q10经过第4节点(n4)与第8及第9转换元件Q8、Q9相连接。与此同时,它还与扫描电极Y相连接,并通过其本身的主二极管将经过扫描电极Y的电压向第4节点(n4)进行供给。
第11转换元件Q11经过第3节点(n3)与第5、第6、第7及第8转换元件Q5、Q6、Q7、Q8相连接。并通过其本身的主二极管将第3节点(n3)上的电压向扫描电极Y进行供给。
对于第1转换元件Q1来说,当需要将扫描电极Y的电压保持在维持电压(Vs)标准的情况下,就在定时控制器41的控制下将上述第1转换元件Q1打开,然后将维持电压(Vs)向第1节点(n1)进行供给。
对于第2转换元件Q2来说,当需要将扫描电极Y的电压保持在接地电压(GND)或者是0V以下的电压标准的情况下,就在定时控制器41的控制下将上述第2转换元件Q2打开。
对于第3转换元件Q3来说,当它在定时控制器41的控制下扫描电极Y的电压上升到维持电压(Vs)以上时,将第4转换元件Q4打开,然后启动电压(Vsetup)就向扫描电极Y进行供给。在这一期间内将上述第3转换元件Q3关闭,则第1节点(n1)和第2节点(n2)之间的电流回路就被切断,而在除此之外的区间内电流回路仍然保持打开状态。
在第转换元件Q4的输入端子和源端子之间连接有可变电阻和电容器。当扫描电极Y的电压上升到维持电压(Vs)以上时,则就在定时控制器41的控制下将第4转换元件Q4打开,然后依据RC修正系数就可以将使电压逐渐上升到启动电压(Vsetup)的正极性的斜线波形(PR)向第2节点(n2)进行供给,而在除此之外的区间内电流回路都保持关闭状态。
对于第5转换元件Q5来说,当扫描电极Y的电压上升到维持电压(Vs)以上时,则就在定时控制器41的控制下将上述第5转换元件Q5打开,然后,就可以将经过第2节点(n2)的启动电压(Vsetup)向第3节点(n3)进行供给。而在除此之外的区间内电流回路都保持关闭状态。
在第6转换元件Q6本身的输入端子和源端子之间连接有可变电阻和电容器。当扫描电极Y的电压下降到负极性的扫描电压(-Vy)的时候,则就在定时控制器41的控制下将第6转换元件Q6打开,然后依据RC修正系数就可以将使电压逐渐下降到负极性的扫描电压(-Vy)的负极性的斜线波形(PR)向第3节点(n3)进行供给。
对于第7转换元件Q7来说,当扫描脉冲(-SCNP)向扫描电极Y供给的情况下,则就在定时控制器41的控制下将上述第7转换元件Q7打开,然后,就可以将负极性的扫描电压(-Vy)向第3节点(n3)进行供给。
对于第8转换元件Q8来说,当扫描电极Y的电压下降到接地电压(GND)或者是0V以下时,则就在定时控制器41的控制下将上述第8转换元件Q8打开,然后就可以将第4节点(n4)的电压向第3节点(n3)进行供给。
第9转换元件Q9在寻址期(AP)的非扫描时间内,在定时控制器41的控制下将上述第9转换元件Q9打开,就可以将负极性的扫描偏向电压(Vscb)向第4节点(n4)进行供给。
对于第12转换元件Q12来说,当维持电极Z的电压维持在维持电压(Vs)的标准的情况下,则就在定时控制器41的控制下将上述第12转换元件Q12打开,然后就可以将维持电压(Vs)向维持电极Z进行供给。
对于第13转换元件Q13来说,当维持电极Z的电压保持在接地电压(GND)或者是0V标准的情况下,则就在定时控制器41的控制下将上述第13转换元件Q13打开,然后就可以将接地电压(GND)或者是0V向维持电极Z进行供给。
如图5所示的转换元件Q1至Q13都是采用一种内置有主二极管(Body diode)的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
但是,对于依据现有技术的扫描驱动装置43来说,由于其所需的转换元件较多。因此,不仅会提高制造费用,而且还会消耗较多的电力并产生较多的热量。这是它所存在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扫描驱动装置43的消耗电力与场效应晶体管的数X场效应晶体管的输出端子和源端子之间的电阻(Rds)所得的值成比例。如图5所示,除驱动转换电路55之外,其场效应晶体管的数量多达9个。对于场效应晶体管的输出端子和源端子之间的电阻(Rds)来说,由于存在于电流回路上的场效应晶体管的数量较多,因此其值就比较高。例如如图5所示,在为使扫描电极Y的电压维持在维持电压(Vs)标准上的维持-上升(Sustain-up)的电流回路54上设置有第1转换元件Q1,第3转换元件Q3,第5转换元件Q5,以及第11转换元件Q11的主二极管。参照图5可以看出,为使扫描电极Y的电压维持在接地电压(GND)或者是0V标准上的维持-下降(Sustain-down)的电流回路53上设置有第10转换元件Q10的主二极管,第8转换元件Q8,第5转换元件Q5,第3转换元件Q3,以及第2转换元件Q2。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转换元件的个数,同时能够降低电力消耗和发热量的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扫描驱动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扫描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产生维持电压的维持电压源;产生接地电压的接地电压源;与上述维持电压源和第1节点之间相连接的第1转换元件;与上述接地电压源和第1节点之间相连接的第2转换元件;与上述第1节点和第2节点之间相连接的第3转换元件;与上述第2节点和第3节点之间相连接的二极管;将上述第3节点的电压向扫描电极供给,然后将上述扫描电极的电压向第4节点供给的驱动电路;与上述第4节点和上述第2节点之间相连接的第8转换元件。
对于上述第1转换元件,上述第3转换元件,上述二极管,以及上述驱动电路来说,它们共同构成将上述维持电压向上述扫描电极供给的第1电流回路。而对于上述驱动电路,上述第8转换元件,上述第3转换元件,以及上述第2转换元件来说,它们共同构成将上述接地电压向上述扫描电极供给的第2电流回路。
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扫描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电路包括与上述第3节点和上述扫描电极之间相连接,并内置有主二极管的第1驱动转换元件;与上述第4节点和上述扫描电极之间相连接,并内置有主二极管的第2驱动转换元件。
通过上述第1驱动转换元件的主二极管可以构成上述第1电流回路。
通过上述第2驱动转换元件的主二极管可以构成上述第2电流回路。
本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扫描驱动电路具有如下效果它减少了转换元件的个数,同时它还减少了设置在扫描驱动电路内的电流回路上的转换元件的个数。从而就可以降低电力消耗和减少发热量。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是对等离子显示装置显示256级灰度的8位默认编码的子场模式进行显示的示意图;图2是概略地对三电极表面放电型等离子显示器的电极设置进行显示的平面图;图3是对普通的等离子显示器的驱动波形进行显示的波形图;图4是概略地对等离子显示装置进行显示的组件图;图5是对图4所示的扫描驱动装置和维持驱动装置详细地进行显示的电路图;图6是对重启期内图5所示的扫描驱动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显示的转换元件运行定时图;图7是对维持期内图5所示的扫描驱动装置和维持驱动装置4 4的运行情况进行显示的转换元件运行定时图;图8是对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进行显示的电路图;图9是对重启期图内8所示的扫描驱动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显示的转换元件运行定时图;图10是对维持期内图8所示的扫描驱动电路和维持驱动电路的运行情况进行显示的转换元件运行定时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8至图10对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图8是对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扫描驱动装置和维持驱动装置进行详细显示的电路图。图9是对在重启期内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扫描驱动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显示的转换元件运行定时图。图10是对在维持期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扫描驱动装置和维持驱动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显示的转换元件运行定时图。
参照图8至图10可以看出,依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扫描驱动电路包括能量回收电路81;二极管D1;第1至第4转换元件Q1至Q4;第6至第9转换元件Q6至Q9;以及驱动转换电路85。另外,对于依据本发明的维持驱动电路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能量回收电路82;第12及第13转换元件Q12、Q13。对于扫描驱动电路和维持驱动电路所包含的转换元件来说,它们分别都内置有主二极管,它们都是能够进行高压转换的场效应晶体管(FET)。
能量回收电路81,82可以通过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对无助于PDP产生放电的无效电力的能量进行回收。然后,利用所回收的能量对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进行充电。在这里,这种能量回收回路81,82可以采用大家所熟悉的任意一种能量回收回路。
驱动转换电路85包含在上述第3节点(n3)和第4节点(n4)之间以推挽状态相连接的第10转换元件及第11转换元件Q10、Q11。第10转换元件及第11转换元件Q10、Q11之间的输出端子与扫描电极Y相连接。与上述第3节点和上述扫描电极之间相连接,并内置有主二极管的为第1驱动转换电路;与上述第4节点和上述扫描电极之间相连接,并内置有主二极管的三第2驱动转换电路。
第10转换元件Q10的源端子和主二极管的阳极端子与扫描电极Y相连接。第10转换元件Q10的输出端子和主二极管的阴极端子与第4节点(n4)相连接。对于第10转换元件Q10来说,当其从维持电压(Vs)或者是扫描偏向电压(Vscb)向扫描电压(-Vy)转移时,与它从维持电压(Vs)向接地电压(GND)转移时的情况相同,当必须将扫描电极Y的电压降至接地电压(GND)或者是负极性的扫描电压(-Vy)的标准时,上述第10转换元件Q10就可以通过主二极管将经过扫描电极Y的电压向第4节点(n4)进行供给。
第11转换元件Q11的源端子和主二极管的阳极端子与第3节点(n3)相连接。第11转换元件Q11的输出端子与主二极管的阴极端子与扫描电极Y相连接。对于上述第11转换元件Q11来说,当其从接地电压(GND)向维持电压(Vs)转移时和当其从维持电压(Vs)向启动电压(Vsetup)转移时,与它扫描电压(-Vy)向扫描偏向电压(Vscb)转移时的情况相同。当必须将扫描电极Y的电压升高时,上述第11转换元件Q11就可以通过主二极管将经过第3节点(n3)电压向扫描电极Y进行供给。
第1转换元件Q1的源端子和主二极管的阳极端子与第1节点(n1)相连接。第1转换元件Q1的输出端子和主二极管的阴极端子与维持电压源(Vs)相连接。在这里,对于上述第1转换元件Q1来说,当需要将扫描电极Y的电压保持在维持电压(Vs)的标准上的情况下,则上述第1转换元件Q1就在向其本身的输入端子输入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而被打开,从而就可以将维持电压(Vs)向第1节点(n1)进行供给。
第2转换元件Q2的源端子和主二极管的阳极端子与接地电压源(GND)相连接。第2转换元件Q2的输出端子和主二极管的阴极端子与第1节点(n1)相连接。在这里,对于上述第2转换元件Q2来说,当在启动期(SU),寻址期(AD),维持期(SP)内,需要将扫描电极Y的电压保持在接地电压(GND)或者是0V标准上的情况下,则上述第2转换元件Q2就在向其本身的输入端子输入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而被打开,从而就可以将接地电压(GND)向第1节点(n1)进行供给。
第3转换元件Q3的源端子和主二极管的阳极端子与第2节点(n2)相连接。第3转换元件Q3输出端子和主二极管的阴极端子与第1节点(n1)相连接。在这里,上述第3转换元件Q3是一种兼有图5所示的驱动电路中的第5转换元件Q5的作用的转换元件。当在启动期(SU)内需要使扫描电极Y的电压上升到启动电压(Vsetup)时,或者是当在维持期(SP)内需要使扫描电极Y的电压保持在维持电压(Vs)的标准上的情况下,则上述第3转换元件Q3就在向其本身的输入端子输入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而被打开,从而就可以将第1节点(n1)的电压向第2节点(n2)进行供给。另外,对于上述第3转换元件Q3来说,当扫描电极Y的电压从维持电压(Vs)下降到接地电压(GND)或者是0V标准的情况下,则上述第3转换元件Q3就会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就可以通过主二极管将第2节点(n2)的电压经由第1节点(n1)向第2转换元件Q2进行供给。
在上述第4转换元件Q4的输入端子和源端子之间连接有可变电阻和电容器。另外,第4转换元件Q4的源端子和主二极管的阳极端子与启动电压源(Vsetup)相连接。第4转换元件Q4的输出端子和主二极管阴极端子与第3节点(n3)相连接。在这里,对于上述第4转换元件Q4来说,当在启动期(SU)内需要依据正极性的斜线波形(PR)使扫描电极Y的电压上升到启动电压(Vsetup)的情况下,则上述第4转换元件Q4就在向其本身的输入端子输入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而被打开,从而就可以将启动电压(Vsetup)向第3节点(n3)进行供给。
在第6转换元件Q6的输入端子和源端子之间连接有可变电阻和电容器。另外,第6转换元件Q6的源端子和主二极管的阳极端子与负极性的扫描电压源(-Vy)相连接。第6转换元件Q6输出端子和主二极管的阴极端子与第3节点(n3)相连接。在这里,对于上述第6转换元件Q6来说,当在关闭期(SD)内需要依据负极性的斜线波形(NR)使扫描电极Y的电压下降到负极性的扫描电压(-Vy)的情况下,则上述第6转换元件Q6就在向其本身的输入端子输入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而被打开,从而就可以使第3节点(n3)电压下降到负极性的扫描电压(-Vy)的标准。
第7转换元件Q7的源端子和主二极管的阳极端子与负极性的扫描电压源(-Vy)相连接。第7转换元件Q7的输出端子和主二极管的阴极端子与第3节点(n3)相连接。在这里,对于上述第7转换元件Q7来说,当在寻址期(AD)内需要依据扫描脉冲(-SCNP)使扫描电极Y的电压下降到负极性的扫描电压(-Vy)的情况下,则上述第7转换元件Q7就在向其本身的输入端子输入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而被打开,从而就可以使第3节点(n3)电压下降到负极性的扫描电压(-Vy)的标准。
第8转换元件Q8的源端子和主二极管的阳极端子与第2节点(n2)相连接,第8转换元件Q8的输出端子和主二极管的阴极端子与第4节点(n4)相连接。在这里,对于上述第8转换元件Q8来说,它是一种兼有图5所示的驱动电路的第转换元件3及第5转换元件Q3、Q5的作用的转换元件。当在启动期(SU)内不需要使其保持关闭状态,从而将第2节点(n2)和第4节点(n4)之间的电流回路切断。相反,在上述启动期(SU)内需要使扫描电极Y的电压降低到接地电压(GND)或者是负极性的扫描电压(-Vy)的标准的情况下,则上述第8转换元件Q8就在向其本身的输入端子输入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而被打开,从而就可以将第4节点(n4)电压向第2节点(n2)进行供给。
第9转换元件Q9的源端子和主二极管的阳极端子与第4节点(n4)相连接。第9转换元件Q9输出端子和主二极管的阴极端子与扫描偏向电压源(Vscb)相连接。在这里,对于上述第9转换元件Q9来说,它在寻址期(AP)的非扫描时间内可以在向其本身的输入端子输入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而被打开,从而就可以将扫描偏向电压源(Vscb)向第4节点(n4)进行供给。
对于二极管D1来说,当第2节点(n2)的电压达到其本身的临界电压,即当上述第2节点(n2)的电压比第3节点(n3)的电压高时,则上述二极管D1就不是将第2节点(n2)的电压向第3节点(n3)进行供给,相反,而是将沿着与从第3节点(n3)向第2节点(n2)流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的电流回路切断。
第12转换元件Q12的源端子和主二极管的阳极端子与维持电极Z相连接。第12转换元件Q12的输出端子和主二极管的阴极端子与维持电压源(Vs)相连接。在这里,对于上述第12转换元件Q12来说,当需要将维持电极Z的电压保持在维持电压(Vs)的标准上的情况下,则上述第12转换元件Q12就在向其本身的输入端子输入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而被打开,从而就可以将维持电压(Vs)向维持电极Z进行供给。
第13转换元件Q13的源端子和主二极管的阳极端子与接地电压源(GND)相连接。第13转换元件Q13的输出端子和主二极管的阴极端子与维持电极Z相连接。在这里,对于上述第13转换元件Q13来说,当在启动期(SU)和维持期(SP)内需要将维持电极Z的电压保持在接地电压(GND)或者是0V的标准上的情况下,则上述第13转换元件Q13就在向其本身的输入端子输入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而被打开,从而就可以将接地电压(GND)向维持电极Z进行供给。
如果将图8所示的扫描驱动电路和图5所示的依据现有技术的扫描驱动电路相比较就可以看出,依据本发明的扫描驱动电路比依据现有技术的扫描驱动电路减少了一个转换元件。另外,对于依据本发明的扫描驱动电路来说,设置在其中的第3转换元件Q3兼备有设置在依据现有技术的扫描驱动电路中的第5转换元件Q5的作用。因此,第3转换元件Q3的输出端子和源端子的连接方向也与依据现有技术的扫描驱动电路的情况相反。另外,设置在依据本发明的扫描驱动电路中的第8转换元件兼备有设置在依据现有技术的扫描驱动电路中的第3转换元件和第5转换元件Q3、Q5的作用。因此,这一点也与依据现有技术的扫描驱电路的情况不同,依据本发明的扫描驱动电路中的第8转换元件Q8的源端子是与第2节点(n2)相连接的。
对于依据本发明的扫描驱动电路来说,存在于电流回路上的转换元件的个数大幅度减少。特别是,与二极管相比转换损失较多的场效应晶体管的个数大幅度减少了。因此,对于依据本发明的扫描驱动电路来说,其电力消耗和所产生的发热量就越来越小了。例如在图8所示的为使扫描电极Y的电压维持在维持电压(Vs)标准上的维持上升的电流回路84上设置有第1转换元件Q1;第3转换元件Q3;二极管D1;以及第11转换元件Q11的主二极管。而在图8所示的为使扫描电极Y的电压维持在接地电压(GND)或者是0V的标准上的维持下降的电流回路85上设置有第10转换元件Q10的二极管;第8转换元件Q8;第3转换元件Q3;以及第2转换元件Q2。因此,与图5所示的依据现有技术的扫描驱动电路相比,对于依据本发明的扫描驱动电路来说,分别设置在维持上升的电流回路84(第1电流回路)和维持下降的电流回路83(第2电流回路)上的场效应晶体管的个数都减少了。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扫描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产生维持电压的维持电压源;产生接地电压的接地电压源;与上述维持电压源和第1节点之间相连接的第1转换元件(Q1);与上述接地电压源和上述第1节点之间相连接的第2转换元件(Q2);与上述第1节点和第2节点之间相连接的第3转换元件(Q3);与上述第2节点和第3节点之间相连接的二极管(D1);将上述第3节点的电压向扫描电极供给,然后将上述扫描电极的电压向第4节点供给的驱动转换电路(85);与上述第4节点和上述第2节点之间相连接的第8转换元件(Q8);上述第1转换元件(Q1),上述第3转换元件(Q3),上述二极管(D1),以及上述驱动转换电路(85)共同构成将上述维持电压向上述扫描电极供给的第1电流回路;上述驱动转换电路(85),上述第8转换元件(Q8),上述第3转换元件(Q3),以及上述第2转换元件(Q2)共同构成将上述接地电压向上述扫描电极供给的第2电流回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扫描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转换电路(85)包括与上述第3节点和上述扫描电极之间相连接,并内置有主二极管的第1驱动转换电路;与上述第4节点和上述扫描电极之间相连接,并内置有主二极管的第2驱动转换电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扫描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第1驱动转换电路的主二极管可以构成上述第1电流回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扫描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第2驱动转换电路的主二极管可以构成上述第2电流回路。
全文摘要
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扫描驱动电路,包括产生维持电压的维持电压源;产生接地电压的接地电压源;与维持电压源和第1节点连接的第1转换元件;与接地电压源和第1节点连接的第2转换元件;与第1节点和第2节点连接的第3转换元件;与第2节点和第3节点连接的二极管;将第3节点的电压向扫描电极供给,然后将扫描电极的电压向第4节点供给的驱动转换电路;与第4节点和第2节点连接的第8转换元件;第1转换元件,第3转换元件,二极管,驱动转换电路构成将维持电压向扫描电极供给的第1电流回路;驱动转换电路,第8转换元件,第3转换元件,第2转换元件构成将接地电压向扫描电极供给的第2电流回路。本发明能够减少消耗电力和发热量。
文档编号G09F9/313GK101021991SQ20061002390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6日
发明者徐株源, 郑允权 申请人:乐金电子(南京)等离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