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613624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的,更具体讲,是一种提高驱动回路的效率,减少消耗电量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开发了各种可以减少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的重量与体积的平面显示装置。这种,平面显示装置有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场发射显示装置(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等离子显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下面称为″PDP″)及电致发光显示器(Electro-LuminescenceEL)等。其中,PDP是利用气体放电的显示元件,其大型显示面板的制造较容易。目前,大部分PDP使用,在上部基板上形成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在下部基板上形成定位电极的3电极交流型表面放电型PDP。
如上所述,3电极交流表面放电型PDP分为多个子域(sub-field)进行驱动,各子域(sub-field)期间发光,其次数为与视频数据的加重值(weight)具有一定比例的次数。此时,子域(sub-field)又分为初始化期间,定位期间及维持期间进行驱动。
其中,初始化期间是在放电信元(cell)中形成均一的壁电荷的期间,定位期间是根据视频数据的理论值选择性地进行定位放电的期间,维持期间是在发生定位放电的放电信元(cell)中维持放电的期间。
如上驱动的3电极交流表面放电型PDP的定位放电及维持放电中需要数百伏以上的高压。因此,PDP中为了将定位放电及维持放电中所需的驱动电压降至最低,而利用能量回收装置。
图1是现有技术中,PDP的能量回收装置的回路图。
参考图1,’Weber(USP-5081400)’中提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能量回收装置,以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Cp)为中心对称。其中,面板电容(panelcapacitor)(Cp)与PDP的扫描电极(Y)及维持电极(Z)间形成的电容等价。
现有PDP的能量回收装置2包含能量回收/提供部4及维持脉冲提供部6。
能量回收/提供部4在维持期间,从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Cp)回收未在PDP放电中起作用的无效电量的能量,同时将回收的能量提供给面板电容(panelcapacitor)(Cp)。如上所述的,能量回收/提供部4包含存储回收能量的源电容(source capacitor)(Cs);源电容(source capacitor)(Cs)与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8及基极电压提供控制部10的共用端子-第2节点(N2)间连接的电感(L);为了形成向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Cp)提供源电容(source capacitor)(Cs)中存储的能量的电流路径(path),而在源电容(source capacitor)(Cs)与电感(L)间串联的第1开关(SW1)及第1二极管(D1);为了形成从面板电容(panelcapacitor)(Cp)中回收未在放电中起作用的无效电量的能量的电流路径(path),而在第1二极管(D1)及电感(L)的共用端子-第1节点(N1)与源电容(sourcecapacitor)(Cs)间串联的第2二极管(D2)及第2开关(SW2);在维持电压源(Vs)与基极电压源(GND)间串联的第3二极管(D3)及第4二极管(D4)。
维持脉冲提供部6在维持期间(SP),向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Cp)的扫描电极(Y)提供具有维持电压级别(Vs)及基极电压级别(GND)的维持脉冲(SUSP)。如上所述的,维持脉冲提供部6包含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8及基极电压提供控制部10。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开关的开/关时序与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输出波形的时序图及波形图,图3是根据图2中所示的开关的开/关时序形成的电流路径(path)的部分回路图。
参考图2及图3,t2期间,第1开关(SW1)与第3开关(SW3)开启(turn-on),形成由源电容(source capacitor)(Cs),第1开关(SW1),第1二极管(D1),电感(L)及第2节点(N2)相连的第1电流路径(path);及由维持电压源(Vs),第3开关(SW3)及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Cp)相连的第2电流路径(path)。从而,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Cp)保持维持电压(Vs),PDP内部将流淌气体放电电流(Igas)。如上所述,在t2中,由于电感(L)与电流路径(path)上的寄生电容(parasitic capacitance),发生寄生谐振(Parasitic Resonance),电感(L)中将流过具有一定最大值(Ir)的反向电流。如上所述的,反向电流一直流向电感(L),直至达到0。我们将其称为环流电流,上述环流电流如图3(b)所示,流向与维持电压源(Vs)相连的第3二极管(D3)。
如上所述的环流电流并非用于其他能量源或回到输入电源中,而是在自身回路内环流(FreeWheeling)并以热量消耗掉。因此,降低了整个回路的效率,增加消耗电量。
又,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Cp)充电或放电时,由于环流电流而产生非常大的电流压力,因此应增加驱动元件的耐压条件。即,现有技术中的PDP能量回收装置为了顺利地进行驱动,使用耐压条件好的元件,从而增加了费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驱动回路的效率,减少消耗电量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本发明中所要达到的技术性课题并非受限于上述的技术性课题,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的记述了解未叙述的其他技术性课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性课题而发明的,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对于包含在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上维持接地电压(GND)及维持电压(Vs),并且可以提供及回收能量的第1能量回收回路及第2能量回收回路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第1能量回收回路从上述扫描电极回收能量后,将从扫描电极回收的能量提供给维持电极,第2能量回收回路从维持电极回收能量后,将从维持电极回收的能量提供给扫描电极。
又,第1能量回收回路包含连接在维持电压源与扫描电极间,并控制其向扫描电极提供维持电压源的维持电压的第1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连接在基极电压源与扫描电极间,并控制其向扫描电极提供基极电压源的基极电压的第1基极电压(base voltage)提供控制部;及连接在第1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与第1基极电压(base voltage)提供控制部的共用端子上,从扫描电极回收能量,然后将从扫描电极回收的能量提供给维持电极的第1能量回收/提供部。
又,第1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包含连接在维持电压源与扫描电极间的第3开关。第1基极电压(base voltage)提供控制部,包含连接在基极电压源与扫描电极间的第4开关。
又,第1能量回收/提供部包含通过具有一定感应系数的回收路径的谐振,回收扫描电极中存储的能量,再通过提供路径的谐振,将回收的能量提供给维持电极的第1电感部;与第1电感部的一端相连,形成回收路径的第1开关;及与第1电感部的一端相连,与第1开关并联形成提供回路的第2开关。
又,第1能量回收/提供部还包含,串联在第1电感部的一端与第1开关间的第1二极管。
又,第1能量回收/提供部还包含,串联在第1电感部的一端与第2开关间的第2二极管。
又,第2能量回收回路包含连接在维持电压源与维持电极间,并控制其向维持电极提供维持电压源的维持电压的第2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连接在基极电压源与维持电极间,并控制其向维持电极提供基极电压源的基极电压的第2基极电压(base voltage)提供控制部;及连接在第2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与第2基极电压(base voltage)提供控制部的共用端子上,从维持电极回收能量,然后将从维持电极回收的能量提供给扫描电极的第2能量回收/提供部。
又,第2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包含连接在维持电压源与维持电极间的第7开关。第2基极电压(base voltage)提供控制部,包含连接在基极电压源与扫描电极间的第8开关。
又,第2能量回收/提供部,包含通过具有一定感应系数的回收路径的谐振,回收维持电极中存储的能量,再通过提供路径的谐振,将回收的能量提供给维持电极的第2电感部;与第2电感部的一端相连,形成回收路径的第6开关;及与第2电感部的一端相连,与第6开关并联形成提供回路的第5开关。
又,第2能量回收/提供部还包含,串联在第2电感部的一端与第6开关间的第6二极管。
又,第2能量回收/提供部还包含,串联在第2电感部的一端与第5开关间的第5二极管。
为达到上述另一个技术性课题而发明的,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装置驱动方法中,对于包含在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上维持接地电压(GND)及维持电压(Vs),并且可以提供及回收能量的第1能量回收回路及第2能量回收回路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含从扫描电极向第1能量回收回路回收能量的阶段;将第1能量回收回路回收的能量提供给上述维持电极的阶段;从维持电极向第2能量回收回路回收能量的阶段;及将第2能量回收回路回收的能量提供给上述扫描电极的阶段。
又,从扫描电极向第1能量回收回路回收能量的阶段中,扫描电极,第1电感部,第1开关及基极电压源连接形成电流路径(path)。
又,将第1能量回收回路回收的能量提供给上述维持电极的阶段中,第1电感部,第2开关及维持电极连接形成电流路径(path)。
又,从维持电极向第2能量回收回路回收能量的阶段中,维持电极,第2电感部,第6开关及基极电压源连接形成电流路径(path)。
又,将第2能量回收回路回收的能量提供给上述扫描电极的阶段中,第2电感部,第5开关及维持电极连接形成电流路径(pat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利用串联谐振时发生的环流电流,提高驱动回路的效率,降低消耗电量。
其他实施例的具体事项包含在详细的说明及附图中。本发明的优点及特点,及其实现方法可以配合附图及下述实施例作详细了解。整个明细表中相同的参考符号指相同的组成部分。


图1是现有技术中,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能量回收装置的回路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开关的开/关时序与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输出波形的时序图及波形图。
图3是根据图2中所示的开关的开/关时序形成的电流路径(path)回路图。
图4是本发明中,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能量回收装置的回路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开关的开/关时序的时序图。
图6至图11是根据图5中所示的开关的开/关时序形成的电流路径(path)回路图。
附图示中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41第1能量回收装置42第2能量回收装置43第1维持脉冲提供部 44第2维持脉冲提供部45第1能量回收/提供部 46第2能量回收/提供部47第1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 48第2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49第1基极电压(base voltage)提供控制部50第2基极电压(base voltage)提供控制部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4至图11,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说明如下。
图4是本发明中,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能量回收装置的回路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包含第1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47;第1基极电压(base voltage)提供控制部49;由第1能量回收/提供部45组成的第1能量回收回路41与第2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48;第2基极电压(base voltage)提供控制部50;由第2能量回收/提供部45组成的第2能量回收回路42。
第1能量回收回路41,从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扫描电极(Y)回收能量后,将从扫描电极(Y)回收的能量提供给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维持电极(Z)。其中,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与扫描电极(Y)及维持电极(Z)间形成的电容等价。
第1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47,包含连接在维持电压源(Vs)与面板电容(panelcapacitor)的扫描电极(Y)间的第3开关(SW3),第3开关(SW3)根据时序控制器(未图示)提供的第3开关控制信号而开启(turn-on),使其向扫描电极(Y)提供维持电压源(Vs)的维持电压。
第1基极电压(base voltage)提供控制部49,包含连接在基极电压源(GND)与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扫描电极(Y)间的第4开关(SW4),第4开关(SW4)根据时序控制器(未图示)提供的第4开关控制信号而开启(turn-on),使其向扫描电极(Y)提供基极电压源(GND)的基极电压。
第1能量回收/提供部45,连接在第1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47与第1基极电压(base voltage)提供控制部49的共用端子上,从扫描电极(Y)回收能量后,将从扫描电极(Y)回收的能量提供给维持电极(Z)。如上所述的,第1能量回收/提供部45包含第1电感部(L1),第1开关(SW1),第2开关(SW2),第1二极管(D1),第2二极管(D2)。
第1电感部(L1)连接在第1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47及第1基极电压(basevoltage)提供控制部49的共用端子与第1开关(SW1)及第2开关(SW2)的共用端子上,通过具有一定感应系数的回收路径的谐振,回收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扫描电极(Y)中存储的能量,再通过提供路径的谐振,将回收的能量提供给维持电极(Z)。
第1开关(SW1)连接在第1电感部(L1)与基极电压源(GND)间,根据时序控制器(未图示)提供的第1开关控制信号形成上述回收路径。
第2开关(SW2)与第1电感部(L1)的一端相连,并与第1开关(SW1)并联,根据时序控制器(未图示)提供的第2开关控制信号形成上述提供路径。
其中,第1至第4开关(SW1至SW4)开启(turn-on)及关闭(turn-off),从而控制电流的流动。开关(SW1至SW4)用于半导体开关元件,例如,MOSFET,IGBT,SCR,BJT等半导体开关元件。
第1二极管(D1)串联在第1电感部(L1)的一端与第1开关(SW1)间,在第1开关(SW1)开启(turn-on)时,防止反向电流。
第2二极管(D2)串联在第1电感部(L1)的一端与第2开关(SW2)间,在第2开关(SW2)开启(turn-on)时,防止反向电流。
第2能量回收回路42,从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维持电极(Z)回收能量后,将从维持电极(Z)回收的能量提供给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扫描电极(Y)。其中,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与扫描电极(Y)及维持电极(Z)间形成的电容等价。
第2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48,包含连接在维持电压源(Vs)与面板电容(panelcapacitor)的维持电极(Z)间的第7开关(SW7),第7开关(SW7)根据时序控制器(未图示)提供的第7开关控制信号而开启(turn-on),使其向维持电极(Z)提供维持电压源(Vs)的维持电压。
第2基极电压(base voltage)提供控制部(50),包含连接在基极电压源(GND)与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维持电极(Z)间的第8开关(SW8),第8开关(SW8)根据时序控制器(未图示)提供的第8开关控制信号而开启(turn-on),使其向维持电极(Z)提供基极电压源(GND)的基极电压。
第2能量回收/提供部46连接在第2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48与第2基极电压(base voltage)提供控制部50的共用端子上,从维持电极(Z)回收能量后,将从维持电极(Z)回收的能量提供给扫描电极(Y)。如上所述的,第2能量回收/提供部46包含第2电感部(L2),第5开关(SW5),第6开关(SW6),第5二极管(D5),第6二极管(D6)。
第2电感部(L2)连接在第2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48及第2基极电压(basevoltage)提供控制部50的共用端子与第5开关(SW5)及第6开关(SW6)的共用端子上,通过具有一定感应系数的回收路径的谐振,回收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维持电极(Z)中存储的能量,再通过提供路径的谐振,将回收的能量提供给扫描电极(Y)。
第6开关(SW6)连接在第2电感部(L2)与基极电压源(GND)间,根据时序控制器(未图示)提供的第6开关控制信号形成上述回收路径。
第5开关(SW5)与第2电感部(L2)的一端相连,并与第6开关(SW6)并联,根据时序控制器(未图示)提供的第6开关控制信号形成上述提供路径。
其中,第5至第8开关(SW5至SW8)开启(turn-on)及关闭(turn-off),从而控制电流的流动。开关(SW5至SW8)用于半导体开关元件,例如,MOSFET,IGBT,SCR,BJT等半导体开关元件。
第5二极管(D5)串联在第2电感部(L2)的一端与第5开关(SW5)间,在第5开关(SW5)开启(turn-on)时,防止反向电流。
第6二极管(D6)串联在第2电感部(L2)的一端与第6开关(SW6)间,在第6开关(SW6)开启(turn-on)时,防止反向电流。
其中,第1二极管(D1),第2二极管(D2),第5二极管(D5)及第6二极管(D6)可以撤除不使用。
图5是图4中所示的开关的开/关时序的时序图,图6至图11是根据图5中所示的开关的开/关时序形成的电流路径(path)回路图。
参考图5至图11,t1期间前,根据时序控制器(未图示)提供的高(HIGH)的第3开关控制信号及第8开关控制信号,开启(turn-on)第3开关(SW3)及第4开关(SW4)。从而,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维持电极(Z)保持基极电压(GND),扫描电极(Y)保持维持电压(Vs)。
t1期间,根据时序控制器(未图示)提供的高(HIGH)的第1开关控制信号,开启(turn-on)第1开关(SW1)及第8开关(SW8)。从而,如图6所示,形成由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扫描电极(Y),第1电感(L1),第1开关(SW1),基极电压源(GND)相连的电流路径(path)(回收路径),第1电感(L1)与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产生串联谐振。从而,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扫描电极(Y)电压(Vp)从维持电压(Vs)下降至基极电压(GND)。一方面,形成由基极电压源(GND),第8开关(SW8),维持电极(Y)相连的电流路径(path),面板电容(panelcapacitor)的维持电极(Z)电压(Vp)保持基极电压(GND)。
t2期间,根据时序控制器(未图示)提供的高(HIGH)状态的第1开关控制信号及第2开关控制信号,第1开关(SW1)保持原来的开启(on)状态,第2开关(SW2)被开启(turn-on),根据低(LOW)状态的第8开关控制信号,第8开关(SW8)被关闭(turn-off)。从而,如图7所示,形成由第1电感(L1),第2开关(SW2),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维持电极(Z)相连的电流路径(path)(提供路径)。此时,第1电感(L1)的电流刚刚经过最高(PEAK)状态,第1电感(L1)的电流的倾斜度有所改变,但还保持原来的方向,流向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维持电极(Z)。从而,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维持电极(Z)电压(Vp)从基极电压(GND)上升至维持电压(Vs)。即,第1电感(L1)电流的一半回收为基极电压(GND),剩余的一半提供给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维持电极(Z)。因此,可以防止现有技术中,由于环流电流而导致的电量消耗的增加,反而利用上述环流电流,提供给另一侧的电极,提高驱动回路的效率。
t3期间,根据时序控制器(未图示)提供的高(HIGH)状态的第2开关控制信号,第4开关控制信号及第7开关控制信号,第2开关(SW2)保持原来的开启(on)状态,第4开关(SW4)及第7开关(SW7)被开启(turn-on),根据低(LOW)状态的第1开关信号,第1开关(SW1)被关闭(turn-off)。从而,如图8所示,形成由维持电压源(Vs),第7开关(SW7),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维持电极(Z)相连的电流路径(path)。因此,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维持电极(Z)电压(Vp)保持维持电压(Vs)。又,形成由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扫描电极(Y),第4开关(SW4)及基极电压源(GND)相连的电流路径(path),扫描电极(Y)保持基极电压(GND)。
t4期间,根据时序控制器(未图示)提供的高(HIGH)状态的第4开关控制信号及第6开关控制信号,第4开关(SW4)保持原来的开启(on)状态,第6开关(SW6)被开启(turn-on),根据低(LOW)状态的第2开关控制信号及第7开关控制信号,第2开关(SW2)及第7开关(SW1)被关闭(turn-off)。从而,如图9所示,形成由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维持电极(Z),第2电感(L2),第6开关(SW6),基极电压源(GND)相连的电流路径(path)(回收路径),第2电感(L2)与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产生串联谐振。从而,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维持电极(Z)电压(Vp)从维持电压(Vs)下降至基极电压(GND)。一方面,形成由基极电压源(GND),第4开关(SW4),扫描电极(Y)相连的电流路径(path),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扫描电极(Y)电压(Vp)保持基极电压(GND)。
t5期间,根据时序控制器(未图示)提供的高(HIGH)状态的第5开关控制信号及第6开关控制信号,第6开关(SW6)保持原来的开启(on)状态,第5开关(SW5)被开启(turn-on),根据低(LOW)状态的第4开关控制信号,第4开关(SW4)被关闭(turn-off)。从而,如图10所示,形成由第2电感(L2),第5开关(SW5),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扫描电极(Y)相连的电流路径(path)(提供路径)。此时,第2电感(L2)的电流刚刚经过最高(PEAK)状态,第2电感(L2)的电流的倾斜度有所改变,但还保持原来的方向,流向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扫描电极(Y)。从而,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扫描电极(Y)电压(Vp)从基极电压(GND)上升至维持电压(Vs)。即,第2电感(L2)电流的一半回收为基极电压(GND),剩余的一半提供给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扫描电极(Y)。因此,可以防止现有技术中,由于环流电流而导致的电量消耗的增加,反而利用上述环流电流,提供给另一侧的电极,提高驱动回路的效率。
t6期间,根据时序控制器(未图示)提供的高(HIGH)状态的第3开关控制信号,第5开关控制信号及第8开关控制信号,第5开关(SW5)保持原来的开启(on)状态,第3开关(SW3)及第8开关(SW8)被开启(turn-on),根据低(LOW)状态的第6开关控制信号,第6开关(SW6)被关闭(turn-off)。从而,如图11所示,形成由维持电压源(Vs),第3开关(SW3),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扫描电极(Y)相连的电流路径(path)。从而,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扫描电极(Y)电压(Vp)保持维持电压(Vs)。又,形成由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维持电极(Z),第8开关(SW8)及基极电压源(GND)相连的电流路径(path),扫描电极(Y)保持基极电压(GND)。
然后,提供给面板电容(panel capacitor)的扫描电极(Y)及维持电极(Z)的维持脉冲反复t1期间至t6期间的工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利用串联谐振时发生的环流电流,提高驱动回路的效率,降低消耗电量。
如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关于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提出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在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上维持接地电压及维持电压,并且可以提供及回收能量的第1能量回收回路及第2能量回收回路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上述第1能量回收回路从上述扫描电极回收能量后,将从上述扫描电极回收的能量提供给上述维持电极,上述第2能量回收回路从上述维持电极回收能量后,将从上述维持电极回收的能量提供给上述扫描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能量回收回路包含连接在维持电压源与扫描电极间,并控制其向扫描电极提供维持电压源的维持电压的第1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连接在基极电压源与扫描电极间,并控制其向扫描电极提供基极电压源的基极电压的第1基极电压(base voltage)提供控制部;及连接在第1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与第1基极电压(base voltage)提供控制部的共用端子上,从扫描电极回收能量,然后将从扫描电极回收的能量提供给维持电极的第1能量回收/提供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包含连接在维持电压源与扫描电极间的第3开关,第1基极电压提供控制部,包含连接在基极电压源与扫描电极间的第4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能量回收/提供部包含通过具有一定感应系数的回收路径的谐振,回收扫描电极中存储的能量,再通过提供路径的谐振,将回收的能量提供给维持电极的第1电感部;与第1电感部的一端相连,形成回收路径的第1开关;及与第1电感部的一端相连,与第1开关并联形成提供回路的第2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能量回收/提供部还包含,串联在第1电感部的一端与第1开关间的第1二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能量回收/提供部还包含,串联在第1电感部的一端与第2开关间的第2二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能量回收回路包含连接在维持电压源与维持电极间,并控制其向维持电极提供维持电压源的维持电压的第2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连接在基极电压源与维持电极间,并控制其向维持电极提供基极电压源的基极电压的第2基极电压提供控制部;及连接在第2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与第2基极电压提供控制部的共用端子上,从维持电极回收能量,然后将从维持电极回收的能量提供给扫描电极的第2能量回收/提供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维持电压提供控制部,包含连接在维持电压源与维持电极间的第7开关,第2基极电压提供控制部,包含连接在基极电压源与扫描电极间的第8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能量回收/提供部,包含通过具有一定感应系数的回收路径的谐振,回收维持电极中存储的能量,再通过提供路径的谐振,将回收的能量提供给维持电极的第2电感部;与第2电感部的一端相连,形成回收路径的第6开关;及与第2电感部的一端相连,与第6开关并联形成提供回路的第5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能量回收/提供部还包含,串联在第2电感部的一端与第6开关间的第6二极管。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能量回收/提供部还包含,串联在第2电感部的一端与第5开关间的第5二极管。
12.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在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上维持接地电压及维持电压,并且可以提供及回收能量的第1能量回收回路及第2能量回收回路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该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含从上述扫描电极向上述第1能量回收回路回收上述能量的阶段;将上述第1能量回收回路回收的能量提供给上述维持电极的阶段;从上述维持电极向上述第2能量回收回路回收上述能量的阶段;及将上述第2能量回收回路回收的能量提供给上述扫描电极的阶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中,从上述扫描电极向上述第1能量回收回路回收上述能量的阶段中,上述扫描电极,上述第1电感部,上述第1开关及上述基极电压源连接形成电流路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中,将上述第1能量回收回路回收的能量提供给上述维持电极的阶段中,上述第1电感部,上述第2开关及上述维持电极连接形成电流路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中,从上述维持电极向上述第2能量回收回路回收上述能量的阶段中,上述维持电极,上述第2电感部,上述第6开关及上述基极电压源连接形成电流路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中,将上述第2能量回收回路回收的能量提供给上述扫描电极的阶段中,上述第2电感部,上述第5开关及上述维持电极连接形成电流路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包含从扫描电极向上述第1能量回收回路回收能量的阶段;将第1能量回收回路回收的能量提供给维持电极的阶段;从维持电极向上述第2能量回收回路回收能量的阶段;及将第2能量回收回路回收的能量提供给扫描电极的阶段。本发明中,第1能量回收回路从扫描电极回收能量,然后将从扫描电极回收的能量提供给维持电极,第2能量回收回路从维持电极回收能量,然后将从维持电极回收的能量提供给扫描电极。
文档编号G09G3/28GK1916999SQ200610153350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7日
发明者郑海英, 安炳南 申请人:乐金电子(南京)等离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