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辅助放电信元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613623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用辅助放电信元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辅助放电信元(cell)可以降低驱动电压,减少定位放电的抖动(jitter),进行高速寻址的等离子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等离子显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下面称为’PDP’)是利用气体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荧光体而产生可视光的现象的显示装置。PDP与阴极射线管(CRT)相比,其厚度更薄,重量更轻,可以实现高清晰度的大型画面。一般PDP由以矩阵(matrix)形态排列的多个放电信元(cell)组成,一个放电信元(cell)相当于画面的一个子像素(sub-pixel)。
图1是现有技术中3电极交流表面放电型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各放电信元(cell)具备上部基板1上形成的扫描电极(2Y)及维持电极(2Z),下部基板9上形成的定位电极(2A)。扫描电极(2Y)与维持电极(2Z)一般由透明的铟-锡-氧化物(Indium-Tin-Oxide下面称为’ITO’)形成,为了减少上述材质高电阻特性引起的电压下降,一般在上述电极上分别形成由铬(Cr)等金属形成的汇流电极3。
扫描电极(2Y)与维持电极(2Z)并排形成的上部基板1上层积上部电介质层4与保护膜5。保护膜5防止等离子体放电时发生的喷射导致的上部电介质层4的损伤,同时为了提高2次电子的放射效率,一般由氧化镁(MgO)形成。
具有定位电极(2A)的下部基板9上形成了下部电介质层8及隔层6,下部电介质层8与隔层6表面涂荧光体7。定位电极(2A)与扫描电极(2Y)及维持电极(2Z)垂直形成,隔层6与定位电极(2A)平行形成,防止放电产生的紫外线及可视光向相邻的放电信元(cell)泄露。荧光体(7)被等离子体放电时产生的紫外线激发,产生红色(R),绿色(G)或蓝色(B)中的一种可视光。由上部基板1与下部基板9及隔层6形成的放电空间中封入进行气体放电的Ne+Xe及撰写气体(penning gas)等。
具有上述结构的放电信元(cell)由定位电极(2A)与扫描电极(2Y)间的相对放电而被选后,由扫描电极(2Y)与维持电极(2Z)间的表面放电而维持放电。这种放电信元(cell)中,由于维持放电时产生的紫外线,荧光体7发光,可视光向信元(cell)外部放出。结果,放电信元(cell)调整放电维持的时间,显示多级灰阶,其放电信元(cell)以矩阵(matrix)形态排列的PDP将显示图像。
图2是图1中图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采用的条(stripe)型隔层结构示意图。图2中图示的条(stripe)型隔层结构,易于排气,但荧光体的喷涂面积小,因此,也使用图3中图示的格子型(well type)隔层结构。但,图3中图示的格子型隔层结构,其荧光体的喷涂面积大,可以增加亮度,但由于隔层的阻断,各放电信元(cell)形成独立的空间,因此,为了注入混合气体而将放电信元(cell)制成真空状态的排气工程中,没有气体的流通路径,因此气体的排气及注入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如图4所示的,六角形信元(cell)以δ类型排列的隔层结构。由六角形隔层,一个放电信元(cell)被六个面包围,具有以上下放电信元(cell)与较窄的通道连接的结构。这种结构中,一个放电信元(cell)被6个面包围,增加了荧光体的喷涂面积与反射率,可以提高亮度,各放电信元(cell)由较窄的通道相连,可以顺利地进行气体的排出或注入。又,喷涂红色(R),绿色(G),蓝色(B)荧光体的上下放电信元(cell)又较窄的通道相连,因此可以防止上下放电信元(cell)间的串扰(crosstalk),并且隔层的制造方法或驱动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因此无需另行工程,亦可以增加亮度与效率。
但,图4中图示的六角形隔层结构中,为了在上下放电信元(cell)间形成较窄的通道,上述隔层与现有技术中的条(stripe)型隔层或格子型隔层相比,占用的画面显示范围较大,因此,即使采用格子型隔层的PDP的气体排放及注入性能不佳,也因其优点而多方面研究采用格子型隔层的PDP。例如,如图3所示,采用排列格子形信元(cell)的隔层结构,或如图5所示,采用δ类型排列格子形信元(cell)的隔层结构。这种隔层结构中,隔层包围各放电信元(cell)的四周,因此,可以防止放电信元(cell)间的串扰(cross-talk),可以得到高画质、高清晰度的PDP,并且荧光体的喷涂面积增加,反射率增加,提高亮度,其隔层的制造方法或驱动方式亦与现有技术相同,因此无需另行工程,亦可以增加亮度与效率。
但,具有如上所述的,图3或图5中图示的结构的PDP结构中,红色(R),绿色(G)及蓝色(B)子像素(sub-pixel)以三角形排列的单位像素(pixel)与以倒三角形排列的单位像素(pixel),在水平方向上交替,而PDP中使用的荧光体中R,G,B颜色的发光效率,即亮度差较大,因此,水平方向或对角线方向的画质不顺畅,导致画质的不良。
因此,近年来如图6所示,添加黑色信元(cell)60,使组成单位像素(pixel)的子像素(sub-pixel)的排列形态不变,解决了上述问题。图6中图示的PDP,信元(cell)的第一个水平线上交替形成了格子型的红色信元(cell)与绿色信元(cell),信元(cell)的后两个水平线上,上述红色信元(cell)与上述绿色信元(cell)的中央下部具有蓝色信元(cell),同时上述蓝色信元(cell)与黑色信元(cell)60交替形成,上述第一个水平线与上述第二个水平线以垂直方向交替形成。这种结构中,虽然亮度与图5中图示的结构相比,稍微降低,但开口率与荧光体利用率增加,整体的亮度及效率增加,黑底(black matrix)(BM)面积增加,因此,不仅可以防止画质的不良,并且可以达到较高的亮室对比度(bright room contrast ratio)。
一方面,近年在PDP技术领域中,为了提高亮度与效率,在放电空间中注入的放电气体中,具有提高Xe含量的倾向。但,若提高Xe的含量,可以提高亮度与效率,反过来,其驱动电压也上升,定位放电的抖动(jitter)也将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仅形成扫描电极及定位电极的辅助放电信元(cell)引起的辅助放电,向周边的信元(cell)提供引动粒子(priming particle),即使提高Xe的含量,也不降低亮度与亮室对比度,同时降低驱动电压,减少定位放电的抖动(jitter)的等离子显示面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中的使用辅助放电信元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包含为了提供放电电压波形而分别形成扫描电极,定位电极及维持电极的第1放电信元(cell),第2放电信元(cell)及第3放电信元(cell);为了提供辅助放电电压波形而仅形成扫描电极及定位电极的辅助放电信元(cell)。
又,上述第1放电信元(cell)与上述第2放电信元(cell)在第一个水平信元(cell)线上交替形成,上述第3放电信元(cell)与上述辅助放电信元(cell)交替地形成在第二个水平信元(cell)线上,上述第一个水平信元(cell)线与上述第二个水平信元(cell)线以垂直方向交替形成,上述第1至第3放电信元(cell)以倒三角形状态形成一个单位像素(pixel),上述单位像素(pixel)应与相邻的单位像素(pixel)以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平行,上述第l至第3放电信元(cell)及上述辅助放电信元(cell)作为格子形信元(cell),应由δ(希腊字母的第四个字)类型排列的隔层组成。
又,上述第1至第3放电信元(cell)分别相应于红色信元(cell),绿色信元(cell)及蓝色信元(cell),上述辅助放电信元(cell)应被黑底(black matrix)遮盖。
又,上述辅助放电信元(cell)中形成的扫描电极结构(pattern)应比上述第1至第3放电信元(cell)中形成的扫描电极结构(pattern)大,上述辅助放电信元(cell)中形成的扫描电极与上述第1至第3放电信元(cell)中形成的维持电极相连的汇流电极间的距离,应保持上述辅助放电信元(cell)中形成的扫描电极与上述汇流电极不产生放电的距离。
又,本发明中的使用辅助放电信元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含在定位区间期间,向如上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辅助放电信元(cell)中形成的定位电极负加一定的电压的阶段;及向上述辅助放电信元(cell)中形成的扫描电极负加扫描脉冲,使其产生引动(priming)放电的阶段。
又,本发明中的使用辅助放电信元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还包含在维持区间期间,向上述辅助放电信元(cell)中形成的定位电极负加一定的电压的阶段。
本发明利用仅形成扫描电极及定位电极的辅助放电信元(cell)引起的辅助放电,向周边的信元(cell)提供引动粒子(priming particle),即使提高Xe的含量,也不降低亮度与亮室对比度;同时降低驱动电压,减少定位放电的抖动(jitter)。


图1是现有技术中3电极交流表面放电型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图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采用的条(stripe)型隔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采用的格子型隔层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采用的,六角形信元(cell)以δ类型排列的隔层结构平面图。
图5是现有技术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采用的,格子形信元(cell)以δ类型排列的隔层结构平面图。
图6是现有技术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采用的,格子形信元(cell)以δ类型排列的另一种隔层结构平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包含辅助放电信元(cell)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内部结构图。
图8是图7中图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各电极中负加的电压波形中一个实例波形图。
图9是图7中图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各电极中负加的电压波形中另一个实例波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包含辅助放电信元(cell)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内部结构图。
上述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与图6中图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类似,但黑色信元(cell)60用于辅助放电信元(cell)的结构,即,第一个水平信元(cell)线上交替形成格子型的第1及第2放电信元(cell),例如,红色信元(cell)及绿色信元(cell),接下来的第二个水平信元(cell)线上交替形成格子型第3放电信元(cell),例如,蓝色信元(cell)与辅助放电信元(cell)70。
上述第一个水平信元(cell)线与上述第二个水平信元(cell)线以垂直方向交替形成。又,图7中图示了第3放电信元(cell)位于第1放电信元(cell)与第2放电信元(cell)的中央下方,并且格子形信元(cell)以δ(希腊字母的第四个字)类型排列的结构,这种结构中,与图6所示内容相似,第1至第3放电信元(cell)以倒三角形状形成一个单位像素(pixel),并且与一个单位像素(pixel)相邻的单位像素(pixel)以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平行。
又,上述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沿着水平隔层分布第1汇流电极71与第2汇流电极72,上述第1汇流电极(71)上分布第1至第3放电信元(cell),即,红色信元(cell),绿色信元(cell)及蓝色信元(cell)的维持电极(2Z),上述第2汇流电极72上分布第1至第3放电信元(cell)的扫描电极(2Y)。又,定位电极(R1,G1,B1)在相应放电信元(cell)上,如图7所示,沿着水平信元(cell)线的垂直隔层延长分布。
上述辅助放电信元(cell)70由用某种荧光体喷涂的下部电介质层与隔层组成,为了防止放电时产生的可视光向面板泄漏,其上板上覆盖了黑底(black matrix)。上述辅助放电信元(cell)70在每个单位像素(pixel)中形成一个,在定位放电时产生辅助放电。辅助放电信元(cell)70的扫描电极73分布于第2汇流电极72上,辅助放电信元(cell)70的定位电极74沿着水平信元(cell)线的垂直隔层延长分布。
上述实施例中,辅助放电信元(cell)70中不形成维持电极而只形成扫描电极,其原因,如下所述,辅助放电信元(cell)70的辅助放电可以使定位放电更加容易,对画面的显示没有直接影响,因此,若在维持区间产生放电,则对可视光的发生没有任何帮助,而至消耗电源。形成辅助放电信元(cell)70的扫描电极73时,扫描电极73越大,定位区间越容易发生辅助放电,同时,第1汇流电极71起到辅助放电信元(cell)的维持电极的作用,因此,辅助放电信元(cell)的扫描电极73为了不与第1汇流电极71产生放电,应与第1汇流电极71保持充分的距离。
下面,对具有辅助放电信元(cell)驱动功能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下。
辅助放电信元(cell)的定位电极74相互间以电方式相连,可以负加相同的电压。亦可以在面板周围物理性地连接定位电极74,此时,可以从与第1至第3放电信元(cell)的RGB定位电极(R1,G1,B1)相同的方向抽出衬垫,连接辅助放电信元(cell)的定位电极74,但为了避免与第1至第3放电信元(cell)的RGB定位电极(R1,G1,B1)的短路问题,也可以从与第1至第3放电信元(cell)的RGB定位电极(R1,G1,B1)相反的方向抽出衬垫,进行连接。
不在面板上物理性地连接辅助放电信元(cell)的定位电极74时,利用与定位电极74相连的COF(Chip on Flim),TCP(Tape Carrier Package),FPC(FlexiblePrinted Circuit)等与数据板相连,在数据板内适当地连线,负加相同的电压。
图8是图7中图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各电极中负加的电压波形中一个实例波形图。
为了与负加在辅助放电信元(cell)上的电压波形进行比较,显示了仅负加在周边的RGB信元(cell)上的波形(2Z及2A)图。参考图8,负加在辅助放电信元(cell)的扫描电极(2Y)上的电压与复位区间81负加在辅助放电信元(cell)的定位电极74上的电压与负加在任意RGB信元(cell)的扫描电极或定位电极(2A)上的电压相同,或定位区间82负加在辅助放电信元(cell)的定位电极74上的电压,如图中的波形74,定位区间保持一定的电压。其理由是,定位区间期间各扫描电极(2Y)依次被选择时,某一个扫描电极(2Y)被选并负加扫描脉冲的瞬间,与上述扫描电极(2Y)相连的,相邻辅助放电信元(cell)产生放电,相应的辅助放电信元(cell)产生的引动粒子(priming particle)才被提供至与相同的扫描电极(2Y)相连的相邻信元(cell)中,帮助定位放电的进行。
图9是图7中图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各电极中负加的电压波形中另一个实例波形图。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维持区间83,辅助放电信元(cell)的定位电极74可以保持接地电压,但此时,可能由于与扫描电极(2Y)的电位差而发生放电,其消耗电能也增加,因此,如图9所示,在维持区间83也向辅助放电信元(cell)的定位电极74负加一定的电压,以此防止可能在辅助放电信元(cell)中形成的扫描电极(2Y)与定位电极74间发生的,维持区间83的放电。
其中,负加于辅助放电信元(cell)的上述一定电压可以是与定位电压(Va)相同的电压。
上述的辅助放电信元(cell),为了阻断不降低亮室对比度而在定位放电时产生的可视光,应该用如黑底(black matrix)(BM)等全部遮盖。
如上所述,以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格子形信元(cell)以δ类型排列的结构进行了说明,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更动与修改。例如,本发既包含辅助放电信元(cell),也可以适用于图3中所示的结构中。仅,上述实施例与图示只是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内容,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提出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本发明利用仅形成扫描电极及定位电极的辅助放电信元(cell)引起的辅助放电,向周边的信元(cell)提供引动粒子(priming particle),即使提高Xe的含量,也不降低亮度与亮室对比度,同时降低驱动电压,减少定位放电的抖动。
权利要求
1.一种使用辅助放电信元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为了提供放电电压波形而分别形成扫描电极、定位电极及维持电极的第1放电信元,第2放电信元及第3放电信元;为了提供辅助放电电压波形而仅形成扫描电极及定位电极的辅助放电信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辅助放电信元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放电信元与上述第2放电信元在第一个水平信元线上交替形成,上述第3放电信元与上述辅助放电信元交替地形成在第二个水平信元线上,上述第一个水平信元线与上述第二个水平信元线以垂直方向交替形成,上述第1至第3放电信元以倒三角形状态形成一个单位像素,上述单位像素应与相邻的单位像素以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辅助放电信元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至第3放电信元及上述辅助放电信元作为格子形信元,应由δ类型排列的隔层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辅助放电信元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至第3放电信元分别相应于红色信元,绿色信元及蓝色信元,上述辅助放电信元应被黑底遮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辅助放电信元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放电信元中形成的扫描电极结构应比上述第1至第3放电信元中形成的扫描电极结构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使用辅助放电信元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放电信元中形成的扫描电极与上述第1至第3放电信元中形成的维持电极相连的汇流电极间的距离,应保持上述辅助放电信元中形成的扫描电极与上述汇流电极不产生放电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辅助放电信元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面板中形成的辅助放电信元以电方式相连,并负加相同的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辅助放电信元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放电信元(cell)中形成的定位电极,在定位区间期间负加一定的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辅助放电信元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放电信元(cell)中形成的定位电极,在维持区间期间负加一定的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使用辅助放电信元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定的电压是定位电压。
11.一种使用辅助放电信元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如下阶段在定位区间期间,向上述的辅助放电信元中形成的定位电极负加一定的电压的阶段;向上述辅助放电信元中形成的扫描电极负加扫描脉冲,使其产生引动放电的阶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使用辅助放电信元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如下阶段在维持区间期间,向上述辅助放电信元中形成的定位电极负加一定的电压的阶段。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辅助放电信元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包含为了提供放电电压波形而分别形成扫描电极,定位电极及维持电极的第1放电信元(cell),第2放电信元(cell)及第3放电信元(cell);为了提供辅助放电电压波形而仅形成扫描电极及定位电极的辅助放电信元(cell)。本发明利用辅助放电信元(cell)可以降低驱动电压,减少定位放电的抖动(jitter),进行高速寻址。
文档编号G09G3/28GK1933087SQ200610153349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4日
发明者闵丙国 申请人:乐金电子(南京)等离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