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4413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进一步详细的说,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所具有的面板。
背景技术
等离子显示面板中,形成于上部基板和下部基板之间的隔壁构成一个单位单元,在各单元内填充有氖(Ne)、氦(He)、或氖及氦的混合气体(Ne+He)等主放电气体;以及含有少量氙的惰性气体。通过高频电压放电时,惰性气体产生真空紫外线(Vacuum Ultra Violetrays),而使在隔壁间形成的荧光体发光,由此显示图像。这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由于可以构成得较为轻薄,因此作为新一代显示装置而倍受关注。
图1是表示一般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等离子显示面板是隔开一定的距离平行地结合上部面板100和下部面板110而成,所述上部面板100,在显示图像的显示面即上部基板101上排列有扫描电极102及维持电极103成对形成的多个维持电极对,所述下部面板110,在构成背面的下部基板111上以与多个上述维持电极对交叉的方式排列有多个地址电极113。
上部面板100包含成对的扫描电极102及维持电极103,该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具有以透明的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形成的透明电极102a、103a;和总线电极102b、103b。扫描电极102及维持电极103,由上部电介质层104覆盖,在上部电介质层104上形成保护层105。
下部面板110包含用于区划放电单元的隔壁112。此外,与隔壁112平行地配置多个地址电极113。在地址电极113上涂布R(Red)、G(Green)、B(Blue)荧光体114。在地址电极113和荧光体114之间形成下部电介质层115。
另一方面,构成现有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扫描电极102或维持电极103的透明电极102a、103a,由高价的ITO构成。透明电极102a、103a导致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升高。因此,最近,主要着眼于可减少制造费用并确保用户视听上的充分的视觉特性及驱动特性等的等离子显示面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其所具有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去除了由ITO构成的透明电极,减少了面板的制造成本,改善了显示图像的闪烁及亮点的产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上部基板;形成于上述上部基板上的多个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与上述上部基板相对配置的下部基板;和形成于上述下部基板上的多个第三电极。
上述多个第一、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以单层形成,上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至少部分连续形成。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其他等离子显示装置,优选的是,上述多个第一、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以单层形成,上述多个第三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上下分离。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进一步其他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第一、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以单层形成,上述第一电极或上述第二电极至少部分连续形成,上述放电单元中放出彼此不同色彩的光的至少两个放电单元的宽度(pitch)彼此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所具备的面板,可以去除由ITO构成的透明电极,以降低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通过形成从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线向放电单元中心方向或其相反方向突出的突出电极,可以降低放电开始电压并提高放电单元内的放电扩散效率。此外,在面板中央部分离地址电极,并独立地同时驱动分割的面板,从而不仅可稳定地维持单元的放电,还可顺利地进行图像数据处理,在上述分离了的面板中央部连续配置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从而可防止因电荷集中引起的异常放电。


图1是等离子显示装置所具有的一般的面板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将一帧分割为多个子场而分时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信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时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配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配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配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配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配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图。
图10A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地址电极形态的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0B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地址电极形态的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维持电极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维持电极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维持电极结构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维持电极结构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维持电极结构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维持电极结构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维持电极结构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维持电极结构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维持电极结构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维持电极结构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1A是表示维持电极结构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1B是表示维持电极结构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图2~图21B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所具有的面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如图2所示,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隔开预定的间隔结合的上部面板200及下部面板210。此外包括在下部基板211上在与维持电极对202、203交叉的方向上形成的地址电极213;以及在下部基板211上形成而用于区划多个放电单元的隔壁212。
上部面板200包括成对在上部基板201上形成的维持电极对202、203。维持电极对202、203,根据其功能被分为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维持电极对202、203,由限制放电电流而使电极对之间绝缘的上部电介质层204覆盖,在上部电介质层204的上面形成保护膜层205,从气体放电时所产生的电荷粒子的喷射中保护上部电介质层204,提高二次电子的放出效率。
下部面板210,在下部基板211上形成用于区划多个放电空间、即放电单元的隔壁212。此外,在与维持电极对202、203交叉的方向上配置地址电极213,在下部电介质层215和隔壁212的表面上涂布荧光体214,其在气体放电时产生的紫外线的作用下发光,而产生可见光。
此时,隔壁212由在与地址电极213并排的方向上形成的纵隔壁212a、和在与地址电极21 3交叉的方向上形成的横隔壁212b构成,物理地区分放电单元,防止由放电生成的紫外线和可见光泄漏到相邻的放电单元中。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维持电极对202、203,与图1所示的现有的维持电极对102、103不同,其仅由不透明的金属电极构成。即,并不使用作为现有透明电极材质的ITO,而是使用作为现有的总线电极材质的银(Ag)、铜(Cu)或铬(Cr),来形成维持电极对202、203。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维持电极对202、203,均不含现有的ITO电极,分别由总线电极一个单层构成。
例如,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维持电极对202、203,分别优选由银构成,银(Ag)优选具有感光性的性质。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维持电极对202、203,优选具有以下性质其色彩比形成于上部基板201的上部电介质层204暗,光的透过度更低。
电极线202a、202b、203a、203b的厚度,优选为2~8μm的范围。电极线202a、202b、203a、203b被形成为上述范围的厚度时,等离子显示面板具有可正常动作的电阻范围及需要的开口率,因此可以防止从显示装置的整面反射出的光由上述电极阻挡而使图像的亮度减小,面板的电容不会增加得较大。此外,上述电极线202a、202b、203a、203b具有2~8μm的厚度,从而其电阻优选为50~65Ω的范围。
R(Red)、G(Green)、B(Blue)的荧光体层214,其厚度可实质相同或彼此不同。R、G、B放电单元中的荧光体层214的厚度彼此不同时,可进一步使G或B放电单元中的荧光体层214的厚度比R放电单元中的荧光体层214的厚度大。
如图2所示,优选在一个放电单元内分别由多个电极线形成维持电极202、203。即,优选的是,第一维持电极202由两个电极线202a、202b形成,第二维持电极203以放电单元的中心为基准与第一维持电极202对称排列,由两个电极线203a、203b形成。上述第一、第二维持电极202、203优选分别为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
这考虑了不透明的维持电极对202、203的使用中的开口率和放电扩散效率。即,考虑开口率而使用具有狭窄宽度的电极线,另外考虑放电扩散效率而使用多个电极线。此时,电极线的个数优选通过同时考虑开口率和放电扩散效率来决定。
另一方面,在图2中虽未图示,但各个电极线202a、202b、203a、203b可不与上部基板201直接接触而形成在预定的黑色层上。即,在上部基板201和各个电极线202a、202b、203a、203b之间形成黑色层,可以改善因上部基板201和各个电极线202a、202b、203a、203b直接接触而产生的上部基板201的变色现象。
图2所示的结构不过是本发明的等离子面板的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于图2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例如,可以在上部基板201上形成具有如下功能的黑色矩阵(Black Matrix,BM)吸收从外部产生的外部光而减少反射的遮光功能;和提高上部基板201的对比度的功能。这种黑色矩阵可以是分离型或一体型的黑色矩阵结构。
另一方面,这种黑色矩阵,在形成过程中,可以与上述黑色层同时形成且物理连接,也可在其他时间形成且不物理连接。此外,在物理连接形成时,黑色矩阵与黑色层由相同的材质形成,而物理分离形成时,可由不同材质形成。
此外,图2所示的面板的隔壁结构,表示了通过纵隔壁212a和横隔壁212b而使放电单元具有闭锁结构的封闭型(Close Type),但也可以是仅包含纵隔壁的条纹型(Stripe Type)、或在纵隔壁上隔开预定间隔形成突出部的鱼骨型(Fish Bone)等结构。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不仅是图2所示的隔壁结构,也可是多种形状的隔壁结构。例如,可以是如下隔壁结构纵隔壁212a和横隔壁212b的高度不同的差别型隔壁结构;在纵隔壁212a或横隔壁212b中的一个以上中形成有可用作排气通路的通道的通道型隔壁结构;在纵隔壁212a或横隔壁212b中的一个以上中形成有沟槽的沟槽型隔壁结构等。在此,为差别型隔壁结构时,优选横隔壁212b的高度较高,为通道型隔壁结构或沟槽型隔壁结构时,优选在横隔壁212b中形成通道或沟槽。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对R、G及B放电单元分别排列在同一线上的情况进行了图示及说明,但也可排列为其他形状。例如,可以是将R、G及B放电单元排列为三角形状的德耳塔排列。此外,放电单元的形状也不仅为四边形状,也可以为五边形、六边形等多种多边形状。
此外,横隔壁212a的宽度和横隔壁212b的宽度可以彼此不同,这种隔壁的宽度可以为上宽度或下宽度。此外,横隔壁212b的宽度优选为纵隔壁212a宽度的1.0倍~5.0倍。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的R、G及B放电单元的间距(Pitch)可实质上相同,但为了使R、G及B放电单元中的色温一致,可使R、G及B放电单元的间距不同。此时,可以使R、G及B放电单元中的间距均不相同,也可以仅使表现R、G及B放电单元中的一个色彩的放电单元的间距不同。例如,可以使R放电单元的间距最小,使G及B放电单元的间距比R放电单元的间距大。
此外,在下部基板211上形成的地址电极,其宽度或厚度可实质上相同,但也可使其在放电单元内部的宽度或厚度与其在放电单元外部的宽度或厚度不同。例如,可使其在放电电压内部的宽度或厚度,比其在放电单元外部的宽度或厚度宽或厚。
隔壁212的材料,优选的是,不使用铅(Pb),或者即使使用,铅(Pb)的含量也少至等离子显示面板总重量的0.1重量%或1000PPM(Parts Per Million)以下。
在此,铅成分的总含量为1000PPM以下时,可以使铅的含量相对于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重量为1000PPM以下。
或者可以使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特定构成要素中的铅成分的含量为1000PPM以下。例如,可使隔壁的铅成分、电介质层的铅成分、或电极中的铅成分的含量相对于各自的构成要素(隔壁、电介质层及电极)的重量为1000PPM以下。
此外,还可使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隔壁、电介质层、电极、荧光体层等所有构成要素中的铅成分的含量,相对于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重量分别为1000PPM以下。这样将铅成分的总含量设定为1000PPM以下的理由是铅成分会对人体带来不良影响。
图3用时序图表示对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将一帧分割为多个子场进行驱动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为了实现分时灰度显示,可将单位帧分割为预定数量、例如8个子场SF1、……、SF8。此外,各子场SF1、……、SF8被分割成复位区间(未图示);地址区间A1、……、A8;及维持区间S1、……、S8。
在各地址区间A1、……、A8内,向地址电极X提供显示数据信号,并依次提供与各扫描电极相应的扫描脉冲。
在各维持区间S1、……、S8内,向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X交互提供维持脉冲,在地址区间A1、……、A8内,在形成有壁电荷的放电单元中发生维持放电。
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亮度,与单位帧所占的维持放电区间S1、……、S8内的维持放电脉冲的数量成正比。形成1图像的一个帧以8个子场和256灰度级显示时,在各子场中依次按照1、2、4、8、16、32、64、128的比率分配彼此不同的维持脉冲的数量。假如要得到133灰度级的亮度,则将单元定址在子场1区间、子场3区间、及子场8区间内并进行维持放电即可。
分配到各子场中的维持放电数量,可根据与APC(Automatic PowerControl,自动功率控制)步骤相应的子场的加权值而可变地决定。即,在图3中,以将一帧分割为8个子场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形成一帧的子场数量可根据设计方式而多种变形。例如,可以将一帧分割为12或16个子场等、将一帧分割为8个子场以上或以下,来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
此外,分配到各子场的维持放电数量,可考虑伽马特性或面板特性而进行多种变形。例如,可将分配到子场4的灰度级从8下降到6,将分配到子场6的灰度级从32上升到34。
图4用时序图表示在分割的子场中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信号的一个实施方式。
首先,存在用于在扫描电极Y上形成正极性壁电荷、在维持电极Z上形成负极性壁电荷的预置(pre reset)区间,其后,各子场包含复位区间,利用由预置区间形成的壁电荷分布,将上一画面的放电单元初始化;用于选择放电单元的地址区间;以及用于维持被选择的放电单元的放电的维持区间。
复位区间,由建立(set up)区间及撤消(set down)区间构成,在上述建立区间内,向所有的扫描电极同时提供上升斜面波形,在所有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微细放电,由此生成壁电荷。在上述撤消区间内,向所有的扫描电极Y同时提供从低于上述上升斜面波形的峰值电压的正极性电压下降的下降斜面波形,在所有的放电单元产生消除放电,由此消除由建立放电生成的壁电荷及空间电荷中的不必要电荷。
在地址区间内,向扫描电极依次提供负极性的扫描信号,与之同时,向上述地址电极X提供正极性的数据信号。通过上述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间的电压差、和在上述复位区间内生成的壁电压,产生地址放电,选择单元。另一方面,在上述撤消区间和地址区间内,向上述维持电极提供对维持电压Vs进行维持的信号。
在上述维持区间内,向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交互地提供维持脉冲,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以面放电的方式产生维持放电。
图4所示的驱动波形是用于驱动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信号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图4所示的波形。例如,上述预置区间可省略,图4所示的驱动信号的极性及电压电平可根据需要变更,上述维持放电完成后可向维持电极提供用于消除壁电荷的消除信号。此外,可进行如下单维持驱动仅向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中的任一个提供上述维持信号,产生维持放电。
图5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配置的第一实施方式,构成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多个放电单元,优选在有效区域300内以矩阵方式进行配置,放电单元被设置在扫描电极Y1~Ym、维持电极Z1~Zm、及地址电极X1~Xm的交叉部。依次驱动扫描电极Y1~Ym,共同驱动维持电极Z1~Zm。向有效区域300内的扫描电极Y1~Ym、维持电极Z1~Zm及地址电极X1~Xm提供驱动信号,由此在放电单元产生放电,进行显示图像的显示。也可在有效区域300的外部配置电极,但配置于上述有效区域300的外部的电极,是不会对显示图像带来影响的虚拟(dummy)电极。
如图5所示,地址电极X1~Xm优选在第奇数行和第偶数行分割驱动。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有效区域300的上下最外侧,排列扫描电极Y1、Ym。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交互排列,但根据本发明,为了在最外侧排列扫描电极Y1、Ym,必须在至少一部分上连续排列两个维持电极。即,如图5所示,通过连续排列两个维持电极Z3、Z4,可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上下的最外侧排列扫描电极Y1、Ym。
如上所述,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上下的最外侧全部配置扫描电极Y1、Ym,由此可防止因在最外侧配置维持电极Z而产生的积存电荷粒子的异常放电。
图6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配置的第二实施方式,使地址电极X1~Xn从面板的中央部分离。如图6所示,分离的地址电极X1~Xn优选被上下分离驱动,由此可以有效地处理极大量的图像数据。此外,地址电极X1~Xn还可分离为三个以上。
如图6所示,分离的地址电极X1~Xn为上下分离时,以面板的中央部为中心同时向上侧的地址电极和下侧的地址电极提供数据信号,上侧的放电单元中的任一个和下侧的放电单元中的任一个同时产生地址放电,由此可以增加维持脉冲的周期。
使地址电极X1~Xn从面板的中央部分离的方法优选采用如下方法通过横隔壁212b使地址电极X1~Xn分离;或在电极形成时分别分离形成地址电极X1~Xn。即,在通过横隔壁212b分离的中央部地址电极上没有电介质层,与之相对,在地址电极形成时以分离的形状形成地址电极的情况下,可在地址电极分离的部分上形成电介质层。
另一方面,从面板的中央部分离的地址电极间的分离间隙优选为70μm~220μm的范围。2个地址电极的分离间隙为70μm~220μm的范围时,在误放电的改善及亮度的改善等方面效果较佳。此外,分离的部分的地址电极端部,可为存在角部的形状,但为了改善误放电等,也可为存在弯曲的形状以具有预定的曲率。
图7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配置的第三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优选的是,在面板的有效区域500的上下的最外侧配置扫描电极Y1、Ym,与分离了地址电极X1~Xn的面板的中央部相邻的2个电极,均为维持电极Za、Za+1。如图7所示,通过将与面板的中央部相邻的电极配置为维持电极Za、Za+1,可以防止因电荷粒子的积存而产生的异常放电。当然,用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双重扫描驱动的面板结构,在从面板的中央部分离的2个电极均为扫描电极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实现的。
图8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配置的第四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可在面板的有效区域600的上下的最外侧配置扫描电极Y1、Ym,并连续配置相邻的2个维持电极。
图9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配置的第五实施方式,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的配置,如图8所示,具有YZZY结构,地址电极X1~Xn可从有效区域700的中央部分离。如图9所示,与将地址电极X1~Xn分离了的有效区域700的中央部相邻的电极,可以是维持电极Za、Za+1,也可与之不同地,使扫描电极与将地址电极X1~Xn分离了的有效区域700的中央部相邻。
以上,以将地址电极X1~Xn分离为2个的结构为例,说明了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配置,但也可以将地址电极X1~Xn分离为3个以上。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可以在显示画面的有效区域的外部形成一个以上的虚拟单元行。该虚拟单元行可横向或纵向形成,在虚拟单元中形成与在有效区域上形成的放电单元相同形状或不同形状的虚拟电极,可以提供预定的电压。
图10A用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地址电极形态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0A所示,可以使与地址电极X、820、830中的扫描电极Y、800或维持电极Z、810重叠的部分840,具有比除此以外的部分大的宽度。图10不过是本发明的地址电极形态的一个实施方式,因此与地址电极X、820、830中的扫描电极Y、800或维持电极Z、810重叠的部分840的形态,可以和图10A所示的形态不同,可以是与地址电极X、820、830中的扫描电极Y、800或维持电极Z、810重叠的部分840中的一部分具有比除此以外的部分大的宽度的所有形态。
图10B用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地址电极形态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0B所示,地址电极X中的与形成有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的部分重叠的部分的宽度b,可以比除此以外的部分的宽度a大。
此外,地址电极X中的与形成有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的部分重叠的部分的宽度b,优选为除此以外的部分的宽度a的1.2倍~1.5倍的范围,具有上述范围时,可以提高地址放电效率。
图11用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维持电极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简略表示了在图2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的一个放电单元内形成的维持电极对202、203的配置结构。
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维持电极202、203,以放电单元的中心为基准相对称地成对形成在基板上。维持电极202、203分别包括线部,包含横切放电单元的至少两个电极线202a、202b、203a、203b;和突出部,包含至少一个突出电极202c、203c,该突出电极与最靠近上述放电单元中心的电极线202a、203a连接,并在上述放电单元内向放电单元的中心方向突出。此外,如图3所示,优选的是,上述维持电极202、203分别还包括一个桥电极202d、203d,其连接上述两个电极线202a和202b、203a和203b。
电极线202a、202b、203a、203b横切放电单元,并向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一个方向延伸。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线,为了提高开口率,将宽度形成得较窄。此外,为了提高放电扩散效率,使用多个电极线202a、202b、203a、203b,优选考虑开口率,决定电极线的数量。
突出电极202c、203c,优选在一个放电单元内与最靠近放电单元中心的电极线202a、203a连接,并向放电单元的中心方向突出。突出电极202c、203c,在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时使放电开始电压降低。因电极线202a、203a之间的距离c,放电开始电压增加,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设置分别与电极线202a、203a连接的突出电极202c、203c。在靠近形成的突出电极202c、203c之间,以较低的放电开始电压即可开始放电,因此可以降低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放电开始电压。在此,向维持电极对202、203中的至少任一个电极提供脉冲时,放电开始电压就是开始放电的电压电平。
该突出电极202c、203c,由于其大小极小,从而由于制造工序的公差,突出电极202c、203c的与电极线202a、203a连接的部分的宽度W1实质上可形成得比突出电极的末端部分的宽度W2大,可根据需要将其末端的宽度W2形成得更大。
桥电极202d、203d连接分别构成维持电极202、203的两个电极线202a和202b、203a和203b。桥电极202d、203d使得经由突出电极202c、203c开始的放电容易地扩散到距离放电单元的中心较远的电极线202b、203b。
这样一来,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结构,通过提案电极线的数量,可以提高开口率。此外,通过形成突出电极202c、203c可以降低放电开始电压。此外,可通过桥电极202d、203d和距离放电单元的中心较远的电极线202b、203b,增加放电扩散效率,整体提高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即,可以使亮度与现有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亮度相比大致相同或更亮,因此可以不使用ITO透明电极。
图12用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维持电极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简略表示了在图2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的一个放电单元内形成的维持电极对402、403的配置结构。
如图12所示,维持电极402、403分别包括横切放电单元的至少两个电极线402a、402b、403a、403b;第一突出电极402c、403c,与最靠近放电单元的中心的电极线402a、403a连接,在放电单元内向放电单元的中心方向突出;桥电极402d、403d,连接上述两个电极线402a和402b、403a和403b;以及第二突出电极402e、403e,与距离放电单元中心最远的电极线402b、403b连接,在放电单元内向放电单元的中心的相反方向突出。
电极线402a、402b、403a、403b横切放电单元,并向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一个方向延伸。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维持电极线,为了提高开口率,优选将其宽度形成得较窄。优选的是,使电极线的宽度W1为20μm以上、70μm以下,以提高开口率并顺利地进行放电。
如图12所示,靠近放电单元中心的电极线402a、403a与第一突出电极402c、403c连接,靠近放电单元中心的电极线402a、403a,在开始放电的同时形成开始放电扩散的路径。距离放电单元中心较远的电极线402b、403b与第二突出电极402e、403e连接。距离放电单元中心较远的电极线402b、403b具有将放电扩散到放电单元的周边部的功能。
第一突出电极402c、403c,在一个放电单元内与靠近放电单元中心的电极线402a、403a连接,并向放电单元的中心方向突出。优选的是,第一突出电极形成于电极线402a、403a的中心。第一突出电极402c、403c相互对应地形成于电极线中心,由此可以进一步有效地降低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放电开始电压。
桥电极402d、403d连接分别构成维持电极402、403的两个电极线402a和402b、403a和403b。桥电极402d、403d使得经由突出电极开始的放电容易地扩散到距离放电单元中心较远的电极线402b、403b。在此,桥电极402d、403d位于放电单元内,但也可根据需要形成在用于区划放电单元的隔壁412上。
由此,在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维持电极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放电扩散到电极线402b、403b和隔壁412之间的空间。由此增加了放电扩散效率,从而可以提高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
如图12所示,第二突出电极402e、403e可以延伸到用于区划放电单元的隔壁412。此外,可通过其他部分充分补偿开口率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放电扩散效率,可部分延伸到隔壁412上。
在本发明的维持电极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在电极线402b、403b的中心形成第二突出电极402e、403e,使放电均匀扩散到放电单元的周边部。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维持电极结构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7所示的维持电极结构中与图6中的描述相同内容的说明省略。
如图13所示,在本发明的维持电极结构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分别在维持电极602、603上形成两个第一突出电极602a、603a。第一突出电极602a、603a与靠近放电单元中心的电极线连接,并向放电单元的中心方向突出。优选的是,以电极线的中心为基准相互对称地分别形成第一突出电极602a、603a。
分别在维持电极602、603中形成两个第一突出电极602a、603a,由此增加放电单元中心的电极面积。由此,在开始放电前,在放电单元内较多地形成空间电荷,放电开始电压进一步降低,放电速度加快。此外,开始放电后,壁电荷量增加,亮度上升,放电被均匀扩散到整个放电单元内。
此外,第一突出电极602c、603c间的间隔a1、a2,即在与电极线602、603交叉的方向上的两个突出电极间的间隔a1、a2,优选为15~165μm的范围。突出电极间的间隔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临界的意义,与参考图5说明的相同,因此省略。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维持电极结构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对于图14所示的电极结构中与图12及图13中描述的相同内容省略说明。
如图14所示,在本发明的维持电极结构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分别在维持电极702、703中形成3个第一突出电极702a、703a。
第一突出电极702a、703a,与电极线中靠近放电单元中心的电极线连接,并向放电单元的中心方向突出。优选的是,任一个第一突出电极形成于电极线的中心,剩余的两个第一突出电极以电极线的中心为基准互相对称地形成。分别在维持电极702、703上形成3个第一突出电极702a、703a,与图6和图7的情况相比进一步降低放电开始电压,放电速度也进一步加速。此外,开始放电后亮度进一步上升,放电被更均匀地扩散到整个放电单元内。
如上所述,通过增加第一突出电极的数量,在放电单元中心的电极面积增加,放电开始电压降低,亮度增加。与之相对,应该考虑到在放电单元中心具有最强的放电,放出最亮的放电光。即,第一突出电极的数量越是增加,从放电单元中心放出的光越是被遮住,从而放出的光显著减少,因此优选同时考虑放电开始电压和亮度效率,选择最佳的数量,设计维持电极的结构。
图15用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维持电极结构的第五实施方式,维持电极800、810分别包括横切放电单元的3个电极线800a、800b、800c、810a、810b、810c。这些电极线横切放电单元并向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一个方向延伸。上述电极线,为了提高开口率,将宽度形成得较窄,优选具有20~70μm的范围的宽度,提高开口率并顺利地进行放电。
维持电极对的电极线800a、800b、800c、810a、810b、810c的厚度优选为3~7μm的范围,构成各个维持电极的3个电极线之间的间隔a1、a2可彼此相同或不同,电极线的宽度b1、b2、b3也可彼此相同或不同。电极线厚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临界的意义,与参考图2所说明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6用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维持电极结构的第六实施方式,维持电极900、910分别包括横切放电单元的4个电极线900a、900b、900c、900d、910a、910b、910c、910d。上述电极线横切放电单元并向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一个方向延伸。为了提高开口率,将电极线的宽度形成得较窄,优选具有20~70μm的范围的宽度,以提高开口率并顺利地进行放电。
构成各个维持电极的4个电极线间的间隔c1、c2、c3可彼此相同或不同,电极线的宽度d1、d2、d3、d4也可彼此相同或不同。
图17用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维持电极结构的第七实施方式,维持电极1000、1010分别包括横切放电单元的4个电极线1000a、1000b、1000c、1000d、1010a、1010b、1010c、1010d。电极线横切放电单元并向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一个方向延伸。
桥电极1020、1030、1040、1050、1060、1070分别连接两个电极线。桥电极1020、1030、1040、1050、1060、1070,使得开始的放电容易地扩散到距离放电单元中心较远的电极线。如图17所示,桥电极1020、1030、1040、1050、1060、1070的位置可彼此不一致,任一个桥电极1040还可位于隔壁1080上。
图18用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维持电极结构的第八实施方式,与图17所示的情况不同,连接电极线的桥电极被形成在相同的位置,相对于维持电极1100、1110,形成连接4个电极线1100a、1100b、1100c、1100d、1110a、1110b、1110c、1110d的一个桥电极1120、1130。
图19用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维持电极结构的第九实施方式,相对于电极线1200、1210形成有包含闭环的形态的突出电极1220、1230。经由图13所示的包含闭环的突出电极1220、1230,可降低放电开始电压,并提高开口率。突出电极及闭环的形态可进行多种变形。
突出电极1220、1230的线宽W1、W2优选为35~45μm的范围。突出电极1220、1230的线宽W1、W2具有上述的值时,可确保充分的面板的开口率,可防止从显示装置的整个面反射出的光被上述突出电极堵住而减少图像的亮度。
图20用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维持电极结构的第十实施方式,相对于电极线1300、1310分别形成包含四边形的闭环的突出电极1320、1330。
图21A及图21B用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维持电极结构的第十一实施方式,分别相对于电极线1400、1410形成向放电单元中心方向突出的第一突出电极1420a、1420b、1430a、1430b;和向上述放电单元中心方向或其相反方向突出的第二突出电极1440、1450、1460、1470。
如图21A所示,优选的是,分别相对于电极线1400、1410,形成向放电单元中心方向突出的两个第一突出电极1420a、1420b、1430a、1430b,并形成向放电单元中心方向的相反方向突出的一个第二突出电极1440、1450。或者可如图21B所示,第二突出电极1460、1470向放电单元中心方向突出。
上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只不过是出于示例目的的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置换、变形及变更,这种置换、变更等属于权利要求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上部基板;形成于上述上部基板上的多个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与上述上部基板相对配置的下部基板;和形成于上述下部基板上的多个第三电极,该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第一、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以单层形成,上述第一电极或上述第二电极,至少部分连续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第一、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在与上述第三电极交叉的方向上形成的线部;和从上述线部突出的突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在显示画面的有效区域的上部区域及下部区域上形成的两个最后的电极,均是第一电极,或均是第二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第三电极在上述有效区域的中央部上下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上述多个第三电极上下分离了的上述中央部中相邻的两个电极,均是第一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中央部中被上下分离的两个第三电极间的间隔为70~220μm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电极中与上述第一电极或上述第二电极重叠的部分的宽度比不重叠部分的宽度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电极在形成有荧光体层的放电单元内部中的宽度,比其在未形成荧光体层的放电单元外部中的宽度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下部基板包括电介质层;第一隔壁及第二隔壁,区划放电单元,高度不同,并互相交叉;和荧光体层,被形成为在放出不同色彩的光的至少一个放电单元内厚度不同。
10.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上部基板;形成于上述上部基板上的多个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与上述上部基板相对配置的下部基板;和形成于上述下部基板上的多个第三电极,该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第一、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以单层形成,上述第一电极或上述第二电极至少部分连续形成,多个放电单元中放出彼此不同色彩的光的至少两个放电单元的宽度彼此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放电单元中放出红色光的放电单元的宽度,比放出绿色或蓝色光的放电单元的宽度小。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其去除了由ITO构成的透明电极,可降低面板的制造成本,并改善显示图像的闪烁及亮点的产生。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上部基板;形成于上部基板上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电介质层;与上部基板相对配置的下部基板;和形成于下部基板上的第三电极及隔壁,多个第一、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以单层形成,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至少部分连续形成。
文档编号G09G3/20GK101093767SQ20071000527
公开日2007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0日
发明者裴钟运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