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330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泳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泳显示器,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适应于周围光环境以 反射显示模式和透射显示模式工作的电泳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电泳显示装置是一种通过利用施加的电场重新排列带电的颜料粒子来形 成可见图像的信息显示器。电泳是带电物质在电场的影响下的运动。
通常,电泳显示装置包括一对彼此面对的电4及以及在该对电极之间的分 散(dispersion)液。分散液包含绝缘液体,该绝缘液体具有分散在其中的带 电的电泳粒子。为了显示图像,电泳粒子在施加的电场的作用下向所述一对 电极中的具有与电泳粒子的电极性相反的电极性的一个电极移动。与电泳粒 子形成对比的背景颜色由包含白色带电粒子的绝缘液体来表示。
电泳显示装置具有若干优点,如低功耗、高对比度和宽视角。出于这些 原因,期望在未来将会广泛地利用电泳显示装置。
然而,由于电泳显示装置是一种完全的反射式显示装置,所以在周围光 环境暗的情况下,显示性能会突然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当处于亮的周围光环境时以反射显示模式工作而 当处于暗的周围光环境时以背光显示模式工作的电泳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 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底,具有第一电 极,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一电极为透明的;第二基底,面向所述第一基底 并具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基底和所述第二电极为透明的; 一对分隔件,置 于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之间,用于限定室;绝缘液体,填充所述室;
第一颜色的带电粒子,分散在所述绝缘液体中,所述第一颜色的带电粒子具 有预定的极性;第二颜色的带电粒子,分散在所述绝缘液体中,所述第二颜
色的带电粒子的极性与所述第一颜色的带电粒子的极性相反;背光单元,安 装在所述第二基底的外侧,用于向所述第二基底发射光;背光模式驱动单元, 当所述背光单元打开时,将所述第一颜色的带电粒子和所述第二颜色的带电 粒子分别沿相反方向吸引到分隔件。
优选的,所述背光模式驱动单元包括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形成在所述 分隔件中的一个的内壁上;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形成在另一个分隔件的内壁 上,其中,当所述背光单元打开时,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光 模式电极被提供有极性彼此相反的电压,当所述背光单元被去激活时,释放 极性彼此相反的电压。
优选的,所述背光模式驱动单元包括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布置在第一 分隔件的一端处;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布置在第二分隔件的一端处,其中, 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被提供有极性彼此相反的电 压。
优选的,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布置在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附近,所述 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布置在所述第二电极的另一端附近。
优选的,当所述背光单元被去激活时,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 二背光模式电极被提供有相同极性的电压。
优选的,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分别平行于所 述第二电极水平地布置并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两端叠置。
优选的,所述分隔件包含透明材料。
优选的,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 底接触所述分隔件的区域处的挡光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透明基底,具有 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透明基底,具有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基底面向 所述第一透明基底; 一对分隔件,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底和所述第二透明基 底之间,用于限定室;第一颜色的绝缘液体,填充在所述室中;第二颜色的 带电粒子,分散在所述绝缘液体中,所述第二颜色的带电粒子具有预定的极 性;背光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二基底的外侧,用于向所述第二透明基底发射 光;背光模式驱动单元,当所述背光单元打开时,将所述第二颜色的带电粒
子吸引到分隔件。
优选的,所述背光模式驱动单元包括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形成在所述 分隔件中的一个的内壁上;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形成在另一个分隔件的内壁 上,其中,当所述背光单元打开时,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光 模式电极被提供有极性彼此相反的电压,当所述背光单元被去激活时,释放 极性彼此相反的电压。
优选的,所述背光模式驱动单元包括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布置在第一 分隔件的一端处;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布置在第二分隔件的一端处,其中, 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被提供有极性彼此相反的电 压。
优选的,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布置在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附近,所述 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布置在所述第二电极的另一端附近。
优选的,当所述背光单元被去激活时,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 二背光模式电极被提供有相同极性的电压。
优选的,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分别平行于所 述第二电极水平地布置并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两端叠置。
优选的,所述分隔件包含透明材料。
优选的,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 底接触所述分隔件的区域处的挡光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透明基底,具有 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透明基底,具有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基底面向 所述第一透明基底;多个胶嚢,布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底和所述第二透明基 底之间;绝缘液体,填充所述胶嚢;第一颜色的带电粒子,具有预定的极性 并分散在所述绝缘液体中;第二颜色的带电粒子,具有与所述第一颜色的带 电粒子的极性相反的极性,并分散在所述绝缘液体中;背光单元,安装在所 述第二基底的外侧,用于向所述第二基底发射光;背光模式驱动单元,当所 述背光单元打开时,将所述第一颜色的带电粒子和所述第二颜色的带电粒子 分别沿相反方向吸引到胶嚢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背光模式驱动单元包括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形成在所述 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中的一个的外侧;第二背光才莫式电极,以规则的间 隔与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形成在同一水平线上,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模式
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被提供有极性彼此相反的电压。
优选的,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布置在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的一端附近, 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布置在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的另一端附近。
优选的,当所述背光单元被去激活时,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 二背光模式电极释放具有彼此相反的极性的电压。
优选的,当所述背光单元被去激活时,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 二背光模式电极被提供有相同极性的电压。
优选的,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分别平行于所 述第二电极水平地布置并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两端叠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透明基底,具有 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透明基底,具有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基底面向 所述第一透明基底;多个胶嚢,布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底和所述第二透明基 底之间;第一颜色的绝缘液体,填充所述胶嚢;第二颜色的带电粒子,具有 预定的极性并分散在所述绝缘液体中;背光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二基底的外 侧,用于向所述第二基底发射光;背光模式驱动单元,当所述背光单元打开 时,将所述第二颜色的带电粒子吸引到胶嚢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背光模式驱动单元包括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形成在所述 第一透明基底和所述第二透明基底中的一个的外侧;第二背光模式电极,以 规则的间隔与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形成在同一水平线上,其中,所述第一 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被提供有极性彼此相反的电压。
优选的,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布置在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的一端附近, 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布置在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的另一端附近。
优选的,当所述背光单元被去激活时,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
二背光模式电极释放具有彼此相反的极性的电压。
优选的,当所述背光单元被去激活时,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
二背光模式电极被提供有相同极性的电压。
优选的,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分别平行于所 述第二电极水平地布置并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两端叠置。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标、特征和
优点将会变得更清楚,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剖视图2A和图2B是示出图1中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反射显示模式操作的剖视
图2C是示出图1中的电泳显示装置的背光显示^t式操作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3中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反射显示模式操作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3中的电泳显示装置的背光显示模式操作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 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7A和图7B是示出图6中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反射显示模式操作的剖视
图7C是示出图6中的电泳显示装置的背光显示模式操作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9A和图9B是示出图8中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反射显示模式操作的剖视
图9C是示出图8中的电泳显示装置的背光显示^t式冲喿作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 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IIA和图IIB是示出图10中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反射显示模式操作的 剖视图IIC是示出图10中的电泳显示装置的背光显示模式操作的剖视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 将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可以省略对包含在此的公知功能和结构的详 细描述,从而避免使本发明的主题模糊。
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具有两种模式,即,利用来自外部的入射光的反 射显示模式和利用从背光发射的光的透射显示模式。
在反射显示模式下,电泳显示装置通过在周围光环境亮的情况下反射来 自外部的光,以非白色和白色来呈现图像。反射显示模式是正常显示模式。
在透射显示模式下,电泳显示装置通过透射从背光发射的光,以黑色和 白色来呈现图像。即,电泳显示装置可以通过透射从背光发射的所有的光来
呈现白色,并通过利用载有预定颜料的粒子阻挡从背光发射的光来呈现黑色。 <实施例1>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电泳显示装置1包括第一基底10、第二基底20、分隔件 30、绝缘材料40、白色带电粒子50、非白色带电粒子60、背光单元70和背 光才莫式驱动单元80。
第一基底10包含薄膜形式的透明材料,并设置有第一透明电极12。第 一透明电极12形成在第一基底10的整个表面上,并用作电泳显示装置1的 共电极。
第一基底IO和第一透明电极12用透明材料来实现,以能够透射来自外 部的光或从背光单元70发射的光。
第二基底20被布置成面向第一基底10,并包含薄膜形式的透明材料。 第二基底20设置有第二透明电极22。与第一透明电极12不同,第二透明电 极22被图案化,使其位于与分隔件30限定的区域对应的位置。
分隔件30划分第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20之间的空间。如图l所示,分 隔件30置于第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20之间,以将它们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多 个室。独立地驱动电泳显示装置1中的每个室。即,每个室都形成有第二透 明电极22,并在反射显示模式或透射显示模式下独立地工作。
绝缘材料40是填充在由第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20以及分隔件30形成 的室内的材料。绝缘材料40可为液体或气体,并应该为透明的以允许光透射。 绝缘材料40还具有介电性能,从而不受电场的影响。
白色带电粒子50分布在绝缘材料40中,每个粒子50具有预定的极性。 白色带电粒子50带有正(+ )电荷或负(_ )电荷,才艮据分别通过第一透明 电极12和第二透明电极22施加在第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20上的直流(DC ) 电压形成的电场,白色带电粒子50在预定的方向上移动。例如,如果带正电, 则白色带电粒子50向施加了相反极性的电压,即负电荷的第一电极12移动。 粒子50反射所有来自外部的入射光。在这种情况下,电泳显示装置l显示白 色。
非白色带电粒子60分散在绝缘材料40中,并具有与白色带电粒子50 的极性相反的极性。因此,当通过第一透明电极12和第二透明电极22向第 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20施加电压时,非白色带电粒子60在另一方向上移动。
非白色带电粒子60被预定颜色的颜料染色。通常,非白色带电粒子60用黑
色或蓝色的颜料染色。为了显示出彩色图像,可以用不同颜色的颜料给粒子上色。
背光单元70布置在第二基底20的背面,并向第二基底20发光。当环境 光足够亮时,背光单元70关闭,当处于暗的周围环境下时,背光单元70打 开,以向第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20的方向发射光。
当背光打开时,背光才莫式驱动单元80使白色带电粒子50和非白色带电 粒子60向分隔件30移动。如果由于环境光不足而要使用背光单元70时,白 色带电粒子50和非白色带电粒子60处于第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20之间, 则粒子50和60阻挡从背光单元70发射的光。因此,背光模式驱动单元80 使白色带电粒子50和非白色带电粒子60向分隔件30移动,从而允许光穿过。
可以以两种结构来实现背光模式驱动单元80。第一种,背光模式驱动单 元80包括第一背光模式电极82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极84,如图1所示。第一 背光模式电极82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极84形成在彼此相对的分隔件30的内表 面上。如果分别向第一背光模式电极82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极84施加极性相 反的DC电压,则在与通过第一透明电极12和第二透明电极22形成的电场 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电场。通过第一背光模式电极82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极84 形成的电场使得白色带电粒子50和非白色带电粒子60向分隔件30移动,从 而使得从背光单元70发射的光穿过。
现在,将参照图2A至图2C来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背光模式驱动单元 80的电泳显示装置1的反射显示模式操作和透射显示模式操作。
如图2A所示,为了在反射显示模式下呈现非白色,将具有与非白色带 电粒子60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DC电压施加到第一基底10,从而非白色带电 粒子60向第一基底10的内表面移动。因此,来自外部的入射光被非白色带 电粒子60反射,从而显示非白色带电粒子60的颜色。这时,具有与非白色 带电粒子60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白色带电粒子50排列在第二基底20的内表 面上方。
如图2B所示,为了在反射显示模式下呈现白色,在第一透明电极12和 第二透明电极22上施加DC电压,使得第一透明电极12带负电,第二透明 电极22带正电,与图2A不同。当然,在反射显示模式下,不打开背光单元 70。
白色带电粒子50和非白色带电粒子60分别排列在第一基底IO和第二基 底20的内表面之上。因此,入射光被白色带电粒子50反射,从而显示白色。
如图2C所示,在透射显示模式下,通过第一透明电极12和第二透明电 极22施加在第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20上的电压被释放,并且背光单元70 被打开,在第一背光模式电极82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极84上施加DC电压。 因此,白色带电粒子50和非白色带电粒子60分别向施加有具有与粒子50和 60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DC电压的第 一背光模式电极82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极 84移动。
结果,非白色带电粒子60沿第一背光模式电极82排列,白色带电粒子 50沿第二背光模式电极84排列。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白色带电粒子50和非 白色带电粒子60向分隔件30移动,所以从背光单元70发射的光按顺序穿过 第二基底20、绝缘材料40和第一基底10,从而显示白色。
可以以第二种结构来实现背光模式驱动单元80a。如图3所示,背光模 式驱动单元80a包括形成在分隔件30下方的第二基底20上的第一背光才莫式 电极82a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极84a。第一背光模式电极82a和第二背光模式电 极84a被分别提供有极性相反的DC电压。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背光才莫式 电极82a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极84a形成在第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20之一的 外侧上,而不是形成在分隔件30上。因此,第一背光模式电极82a和第二背 光模式电极84a沿同一水平线布置,即,布置在基底的同一面上。
在图3中,第一背光模式电极82a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极84a布置在第二 透明电极22的两侧。如果电泳显示装置l在反射显示模式下工作,则第一背 光模式电极82a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极84a被提供有具有与施加到第二透明电 极22的DC电压的极性相同极性的DC电压。即,第一背光模式电极82a和 第二背光模式电极84a具有与第二电极22—样的功能,即,使白色带电粒子 50和非白色带电粒子60向第一基底10或第二基底20移动,从而显示白色 或非白色(例如,黑色)。
如图4所示,第一背光模式电极82a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极84a可以形成 在水平方向上不同的深度,并且第一背光模式电极82a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极 84a的两端与第二基底20上的第二透明电极22的端部叠置。
在背光显示才莫式下,施加在第一透明电极12和第二透明电极22上的电 压被释放,背光单元70被打开,极性相反的DC电压被分别施加到第一背光
模式电极82a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极84a。
如图5所示,如果将电压施加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82a和第二背光模式 电极84a的上,则白色带电粒子50和非白色带电粒子60沿着电力线86a向 带有相反电荷的背光模式电极82a和84a附近的分隔件30移动。因此,在室 的中间没有粒子50和60,从而从背光单元70发射的光穿过该室,导致显示 白色。
在反射显示模式下,该电泳显示装置如图2A和图2B所示工作。 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第一基底10与分隔件30之间以及第二 基底20与分隔件30之间形成挡光层90。当电泳显示装置1在背光显示才莫式 下呈现非白色时,从背光单元70发射的光被分散在绝缘材料40中的白色带 电粒子50或非白色带电粒子60阻挡。当分隔件30由透明材料制成时,光可 以通过分隔件30泄漏出去。为了防止光通过分隔件30泄漏出去,可以在第 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20与分隔件30接触的区域形成挡光层90。当然,挡 光层90优选地由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另外,可用不透明的材料来形成分隔件 30,用于防止>^人背光单元70发射的光泄漏,而不是用不透明材料来形成挡光 层90。
<实施例2>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 一实施例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如图6所示,电泳显示装置100包括第一基底110、第二基底120、分隔
件130、绝缘材料140、非白色带电粒子150、背光单元160和背光模式驱动
单元170。
与白色带电粒子50和非白色带电粒子60分散在绝缘材料40中的第 一实 施例不同,只有非白色带电粒子150分散在绝缘材料140中。与在第一实施 例中使用的透明材料40不同,绝缘材料140被白色颜料染色。
在第一实施例中,当白色带电粒子50被吸引到第一透明电极l2时显示 白色,当非白色带电粒子60被吸引到第一透明电极12时显示非白色。然而, 在第二实施例中,当非白色带电粒子150被吸引到第一电极112时,即,当 非白色带电粒子150被排列在第一基底IIO之上时(如图7A所示),显示非 白色。在上面的描述中,当非白色带电粒子的颜色是黑色时,显示非白色。
另一方面,如果非白色带电粒子150被吸引到第二透明电极120 (如图 7B所示),则在观看侧显示白色。在反射显示模式期间,背光单元160没有
被驱动,没有电压被施加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172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极174 上。
在背光显示模式下,如果将电压施加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172和第二背 光模式电极174上,则非白色带电粒子150被吸引到分别具有相反极性的第 一背光模式电极172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极174中的一个。在图7C中,在通过 第一背光模式电极172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极174形成的电场的作用下,非白 色带电粒子150被吸引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172。因此,从背光单元160发 射的光穿过空的绝缘材料140,从而显示白色。
由于第一基底110、第二基底120、分隔件130、背光单元160和背光冲莫 式驱动单元17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基底、第二基底、分隔件、背 光单元和背光单元驱动单元的结构相同,所以将省略对它们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3>
图8是示出才艮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如图8所示,电泳显示装置200包括第一基底210、第二基底220、月交嚢 230、绝缘材料240、白色带电粒子250、非白色带电粒子260、背光单元270 和背光模式驱动单元280。在第一基底210和第二基底220的外表面上,分 别形成第一透明电极212和第二透明电极222。
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基底210和第二基底220的结构和功能与第一实 施例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的结构和功能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与第 一 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电泳 显示装置200包括多个胶嚢230。每个胶嚢230填充有包含白色带电粒子250 和非白色带电粒子260的绝缘材料240。根据通过第一透明电极212和第二 透明电极222形成的电场,在每一胶嚢230中,白色带电粒子250和非白色 带电粒子260向第一基底210和第二基底220移动,/人而显示白色或非白色。 可不用对各个胶嚢230形成第二透明电极222。第二透明电极222可实现为 大于胶嚢230,如图8所示。
与室中直接填充有包含带电粒子的绝缘材料的第 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 不同,在这个实施例中,利用月交嚢来防止粒子250和260下沉。
在利用胶嚢的情况下,由于胶嚢230起用于保护室的分隔件的作用,所 以在第一基底210和第二基底220之间不需要分隔件。
绝缘材料240、白色带电粒子250、非白色带电粒子260和背光单元270
的结构和功能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绝缘材料、白色带电粒子、非 白色带电粒子和背光单元的结构和功能相同。因此,省略对这些元件的"i爭细 描述。
背光模式驱动单元280包括第一背光模式电极282和第二背光模式电相_ 284。第一背光模式电极282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极284在同一水平线上以失见则 的间隔形成在第一基底210或第二基底220的外部。在图8中,作为示例, 第一背光模式电极282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极284形成在第二基底220中。
将极性相反的DC电压分别施加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282和第二背光才莫 式电极284,从而使白色带电粒子250和非白色带电粒子260向胶嚢230的 侧壁移动。
即使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背光模式电极282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才及284 与第二透明电极222在水平方向上以不同的深度布置,第一背光模式电才及282 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极284也形成在如图3所示的水平深度上。
以下,描述电泳显示装置200在反射显示模式下的操作。
如图9A所示,为了在反射显示模式下呈现黑色显示,在第一透明电极 212和第二透明电才及222上施加DC电压,同时背光单元270没有被激活。
如果在第一透明电极212和第二透明电极222上施加电压,在胶嚢230 中,则非白色带电粒子260和白色带电粒子250分别被吸引向被提供有相反 极性的电压的第一透明电极212和第二透明电极222。结果,非白色带电粒 子260排列在胶嚢230的顶壁上,白色带电粒子250排列在胶嚢230的底壁 上。即,非白色带电粒子260紧挨着排列在第一基底210的下方,从而入射 光被非白色带电粒子260反射,导致显示非白色。
如图9B所示,为了在反射显示模式下呈现白色,在第一透明电4及212 和第二透明电极222上施加DC电压,使得第一透明电极212和第二透明电 极222被提供有极性与为显示非白色施加的电压的极性相反的电压。在这种 情况下,白色带电粒子250被吸引向第一透明电极212以排列在胶嚢230的 顶壁上,非白色带电粒子260被吸引向第二透明电极222以排列在胶嚢230 的底壁上。入射光紧挨着排列在第一基底210下方的白色带电粒子250反射, 从而显示白色。
在背光显示模式下,将电压施加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282和第二背光模 式电极284上,同时释放施加在第一透明电极212和第二透明电极222上的
电压。如果将电压施加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282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极284上, 则白色带电粒子250和非白色带电粒子260被吸引向第一背光模式电极282 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极284,从而白色带电粒子250和非白色带电粒子260向 每个胶嚢230的相对的侧壁移动。因此,从背光单元270发射的光可以穿过 包含在胶嚢230中的空的绝缘材料240,从而显示白色。 <实施例4>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如图10所示,电泳显示装置300包括第一基底310、第二基底320、月交 嚢330、绝缘材料340、非白色带电粒子350、背光单元360和背光模式驱动 单元370。由于第一基底310、第二基底320、胶嚢330、背光单元360和背 光模式驱动单元370的结构和功能与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一基底、第二基底、 胶嚢、背光单元和背光模式驱动单元的结构和功能一样,所以省略对这些元 件的详细描述。
在这个实施例中,与白色带电粒子和非白色带电粒子分别向相反的方向 移动以显示白色和非白色的第三实施例不同,只有非白色带电粒子350分散 在包含在胶嚢330中的绝缘材料340中。
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绝缘材料340被染成白色,使得能够通过使 非白色带电粒子350移动来显示白色和非白色。
在反射显示模式下,如果非白色带电粒子350被吸引向第一电极312, 则非白色带电粒子350紧挨着排列在第一基底310的下方,如图IIA所示。 因此,入射光被非白色带电粒子350反射,从而显示非白色。
为了呈现白色,通过将具有与非白色带电粒子350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 电压施加到第二透明电极322,使非白色带电粒子350向第二基底320移动, 如图IIB所示。
在背光显示模式下,可以通过允许从背光单元370发射的光穿过第一基 底310和第二基底320来显示白色。在这个实施例中,如图11C所示,在通 过第一背光模式电极382和第二背光模式电极384形成的电场的作用下,使 非白色带电粒子350向胶嚢330的侧壁移动,从而使得从背光单元370发射 的光能够呈现白色。
背光模式驱动单元370在结构和功能上与第三实施例中的背光模式驱动 单元相同,因此,省略对背光模式驱动单元370的详细描述。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的优点在于由于能够利用背光装置来 提供光,因此即使在周围环境光暗的情况下,也能够显示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的优点在于改装置可以适应于周围光环境 在双模式下工作。
另外,由于可利用装置结构的最小变化来实现背光显示模式,所以本发 明的电泳显示装置是有利的。
尽管以上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清楚的,在此教导的本发明的基本概念的多种 变形和/或修改将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底,具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一电极为透明的;第二基底,面向所述第一基底并具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基底和所述第二电极为透明的;一对分隔件,置于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之间,用于限定室;绝缘液体,填充所述室;第一颜色的带电粒子,分散在所述绝缘液体中,所述第一颜色的带电粒子具有预定的极性;第二颜色的带电粒子,分散在所述绝缘液体中,所述第二颜色的带电粒子的极性与所述第一颜色的带电粒子的极性相反;背光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二基底的外侧,用于向所述第二基底发射光;背光模式驱动单元,当所述背光单元打开时,将所述第一颜色的带电粒子和所述第二颜色的带电粒子沿相反方向分别吸引到分隔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背光模式驱动单元 包括第 一背光模式电极,形成在所述分隔件中的一个的内壁处; 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形成在另一个分隔件的内壁处,其中,当所述背光单元打开时,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光 模式电极被提供有极性彼此相反的电压,当所述背光单元被去激活时,释放 所述极性彼此相反的电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背光模式驱动单元 包括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布置在第一分隔件的一端上;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布置在第二分隔件的一端上,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被提供有极性彼此相反的电压。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 布置在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附近,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布置在所述第二电 极的另一端附近。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背光单元被去激活时,所述第 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被提供有相同极性的 电压。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招^ 和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二电极水平地布置并分别与所述 第二电极的两端叠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分隔件包含透明材料。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基底和 所述第二基底接触所述分隔件的区域处的挡光元件。
9、 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透明基底,具有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透明基底,具有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基底面向所述第一透 明基底;一对分隔件,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底和所述第二透明基底之间,用于限 定室;第一颜色的绝缘液体,填充在所述室中;第二颜色的带电粒子,分散在所述绝缘液体中,所述第二颜色的带电粒 子具有预定的极性;背光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二基底的外侧,用于向所述第二透明基底发射光;背光模式驱动单元,当所述背光单元打开时,将所述第二颜色的带电粒 子吸引到分隔件。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背光模式驱动单 元包括第 一背光模式电极,形成在所述分隔件中的 一个的内壁上;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形成在另一个分隔件的内壁上,其中,当所述背光单元打开时,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光 模式电极被提供有极性彼此相反的电压,当所述背光单元被去激活时,释放 所述极性彼此相反的电压。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背光模式驱动单 元包括 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布置在第一分隔件的一端处;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布置在第二分隔件的一端处,其中,所述第一背光 模式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被提供有极性彼此相反的电压。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 极布置在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附近,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布置在所述第二 电极的另一端附近。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背光单元被去 激活时,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被提供有相同极性 的电压。
14、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 极和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二电极水平地布置并分别与所 述第二电极的两端叠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分隔件包含透明 材料。
16、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基底 和所述第二基底接触所述分隔件的区域处的挡光元件。
17、 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透明基底,具有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透明基底,具有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基底面向所述第一透 明基底;多个胶嚢,布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底和所述第二透明基底之间; 绝缘液体,填充所述胶嚢;第一颜色的带电粒子,具有预定的极性并分散在所述绝缘液体中;第二颜色的带电粒子,具有与所述第 一颜色的带电粒子的极性相反的极性,并分散在所述绝缘液体中;背光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二基底的外侧,用于向所述第二基底发射光; 背光模式驱动单元,当所述背光单元打开时,将所述第一颜色的带电粒子和所述第二颜色的带电粒子分别沿相反方向吸引到胶嚢的两侧。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背光模式驱动单 元包括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中的一个的外 侧;第二背光模式电极,以规则的间隔与所述第 一 背光模式电极形成在同一 水平线上,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被提供有极性彼此相反的电压。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 极布置在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的一端附近,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布置在所述 第二透明电极的另 一端附近。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背光单元被去 激活时,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释放所述极性彼此 相反的电压。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背光单元被去 激活时,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被提供有相同极性 的电压。
22、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 极和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二电极水平地布置并分别与所 述第二电极的两端叠置。
23、 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透明基底,具有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透明基底,具有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基底面向所述第一透 明基底;多个胶嚢,布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底和所述第二透明基底之间; 第一颜色的绝缘液体,填充所述胶嚢;第二颜色的带电粒子,具有预定的极性并分散在所述绝缘液体中; 背光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二基底的外侧,用于向所述第二基底发射光; 背光^^莫式驱动单元,当所述背光单元打开时,将所述第二颜色的带电粒 子吸引到胶嚢的两侧。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背光模式驱动单 元包括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透明基底和所述第二透明基底中的 一个的夕卜侧;第二背光模式电极,以规则的间隔与所述第 一背光模式电极形成在同一 水平线上,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被提供有极性彼 此相反的电压。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 极布置在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的一端附近,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布置在所述 第二透明电极的另 一端附近。
26、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背光单元被去 激活时,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释放所述极性彼此 相反的电压。
27、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背光单元被去 激活时,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被提供有相同极性 的电压。
28、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模式电 极和所述第二背光模式电极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二电极水平地布置并分别与所 述第二电极的两端叠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应于环境光以反射显示模式和透射显示模式工作的电泳显示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基底,具有第一电极;第二基底,面向第一基底并具有第二电极;一对分隔件,置于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用于限定室;绝缘液体,填充室;第一颜色的带电粒子和第二颜色的带电粒子,分散在绝缘液体中;背光单元,安装在第二基底的外侧;背光模式驱动单元,当背光单元打开时,将第一颜色的带电粒子和第二颜色的带电粒子分别沿相反方向吸引到分隔件。
文档编号G09F9/37GK101114101SQ20071013912
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6日
发明者卢南锡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