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526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触控面板(Touch panel),特别是一种将触控感应电路结 合于触控面板中的内嵌式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平面显示装置已成为各类显示装置的主流。例如家用的电视、个人 计算机及膝上型计算机的监视器、行动电话及数字相机等,均为大量使用平面 显示装置的产品。而在越来越多消费者希望电子产品具有使用便利性、外观简 洁以及多功能合一的诸多要求下,拥有触控功能的触控面板的平面显示装置, 渐渐成为各类平面显示装置的主流。
具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的薄化为现今平面显示装置产业中一直在追求的 目标。然而,以目前各种现有触控面板的结构所构成的厚度并不理想,目前各 种现有触控面板的结构主要包含显示面基影像驱动电路基板二部份,如何安排 显示面基板及影像驱动电路基板的架构以减少现有触控面板的整体厚度,成为 现今平面显示装置产业中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为提供一种触控面板,除了有着整合于显示面板之中的触控 感应电路之外,也有着较小的厚度。
为了将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厚度减低,负责感应使用者触碰的触控感应电 路设置于显示面基板的内面,而显示面基板及影像驱动电路基板部份重叠;触 控感应电路处理器设置于显示面基板并未于影像驱动电路基板重叠的内面;触 控感应电路处理器同时电连接于触控感应电路。如此结构中的触控感应电路处 理器将不必同时与厚度较小的偏光层同时并排设置于显示面基板的表面,触控 面板的整体厚度也因此减少。


图1为本发明触控面板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2为图1所示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为一液晶触 控面板;
图3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 为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触控面板;
图4为本发明触控面板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触控面板本实施例的触 控面板为一液晶触控面板,而位置信号及驱动信号由一复合信号传输模块接受 及传输;
图5为图4所示触控面板的上视图,其中传导模块经由显示面基板上的线 路电连接于触控感应电路处理器;
图6所示为图1所示触控面板的变化实施例,其中显示面基板及影像驱动 电路基板,形成一L形排列;以及
图7为图6所示触控面板的侧视图
其中,主要附图标记为
100触控面板
300显示面基板
301第一端 30 302第二端 310触控感应电路 320彩色滤光层 400液晶层
410框胶 35 420有机发光二极管层 500影像驱动电路基板 501非线路连接端 502线路连接端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触控面板,供显示装置显示影像并接受及处理使用者藉由触
510影像驱动电路
700触控感应电路处理器
701位置信号传输模块
702影像信号传输模块
703复合信号传输模块
710影像驱动元件
800传导模块
810第一传导垫
820第二传导垫
830导电介质
900偏光层碰方式输入使用者的指令。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面板可应用于薄膜晶体管液晶
显示器(TFT LCD)或其它种类的显示器,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ed Diode或OLED)显示器。触控面板较佳包含电容式触控感应电路,然 而在不同实施例中,触控面板亦可包含其它种类及形式的触控面板,例如电阻 式触控面板、音波式触控面板或红外线式触控面板;此外,触控面板亦可包含 单点触控面板及多点触控面板。
图1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本实施例的触控面 板100为使用于液晶显示器的液晶触控面板,包含显示面基板300、影像驱动 电路基板500以及偏光层900。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基板300、影像驱动电 路基板500以及偏光层900为矩形,但不限于此;显示面基板300、影像驱动 电路基板500以及偏光层900也可为正方形或其它形状。
如图1及图2所示,显示面基板300设置于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之上并 覆盖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部分的表面。显示面基板300包含第一端301及第 二端30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301及第二端302分别为显示面基板300四 端中相对及较短的两端,但不限于此;第一端301及第二端302亦可为显示面 基板300四端中相邻的两端或显示面基板300四端中任何的两端。影像驱动电 路基板500包含非线路连接端501及线路连接端502,其中非线路连接端501 及线路连接端502分别为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的相对及长度较短的两端,但 不限于此;非线路连接端501及线路连接端502亦可为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 四端中相邻的两端或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四端中任何的两端。由图1及图2 可见,此实施例中,非线路连接端501位于显示面基板300的下方。触控感应 电路处理器700设置于该显示面基板300的内面靠近该第一端301的部分,并 曝露于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之外,位于非线路连接端501侧边的位置。而影 像驱动元件710设置于该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的上表面靠近该线路连接端 502的部分,并曝露于显示面基板300之外,位于该第二端302侧边的位置。 此外,本发明触控感应电路处理器700及影像驱动元件710的工艺较佳为玻璃 覆晶(ChipOnGlass)工艺,但不限于此;触控感应电路处理器700及影像驱动 元件710的工艺制程亦可为薄膜覆晶(Chip On Film)工艺或其它适合的处理元 件(IntegratedCircuit)工艺。偏光层900设置于显示面基板300的外侧,其中偏 光层900较佳设置于显示面基板300第二端302及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非线路连接端501间的可视区域(ActiveArea),但不限于此。
如图1及图2所示,触控感应电路310设置于显示面基板300的内面且 其信号线延伸出非线路连接端501之外,供检测使用者触碰的位置并输出相对 应的触控信号。其中触控感应电路处理器700设置于触控感应电路310的内面 靠近该第一端301的部分并曝露于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之外,位于非线路连 接端501侧边的位置。触控感应电路处理器700亦电连接于触控感应电路310, 供处理触控信号并依据触控信号计算出使用者触碰的位置,据以输出对应使用 者触碰位置的位置信号。位置信号传输模块701设置于触控感应电路310的内 面并延伸于第一端301之外,供电连接于触控感应电路处理器700,供接受及 传输位置信号。位置信号传输模块701较佳为软性印刷电路(FPC或Flexible Printed Circuit),但不限于此;位置信号传输模块701亦可为软性扁平线缆(FFC 或Flexible Flat Cable)或其它信号传输线。此外,彩色滤光层320设置于显 示面基板300的内面,彩色滤光层320较佳设置于触控感应电路310的内面, 但不限于此;彩色滤光层320亦可设置于显示面基板300及触控感应电路310 之间或其它适合之位置。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进一步包含液晶层400,设 置于显示面基板300及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之间,供处理背光源(未绘示)所 射出的光源;其中,多间隔子(未绘示)设置于该液晶层400之中,以确保显示 面基板300及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之间有着一定距离,进而保持液晶层400 在一定的厚度。此外,多个框胶410设置于液晶层400的侧面以将液晶层400 隔离于外界环境。影像驱动电路510设置于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之上,供控 制液晶层400中的液晶分子的扭转程度,本实施例的影像驱动电路510为薄膜 晶体管矩阵以及与薄膜晶体管矩阵电性连接的栅极导线和数据导线,但不限于
此;影像驱动电路510亦可为其它可供控制液晶层400中液晶分子的扭转程度 的电路。影像驱动元件710电连接于影像驱动电路510,供接受驱动信号并依 据驱动信号来控制影像驱动电路510的运作;影像信号传输模块702设置于影 像驱动电路基板500之上并延伸于线路连接端502之外,影像信号传输模块 702进一步电连接于影像驱动元件710,供接受影像驱动信号及传输该影像驱 动信号至影像驱动元件710。影像信号传输模块702较佳为软性印刷电路 (FPC或Flexible Printed Circuit),但不限于此;影像信号传输模块702亦可为软性扁平线缆(FFC或Flexible Flat Cable)或其它信号传输线。
图3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 的触控面板100为使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的触控面板;本实施 例的触控面板100与上述实施例的触控面板IOO最大不同之处为本实施例的触 控面板100并不包含图2所示的彩色滤光层320,而图2所示的液晶层400也 由有机发光二极管层420所代替。除此之外,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的结构 与上述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的结构实质上相同。触控感应电路310设置于显 示面基板300的内面并延伸出非线路连接端501之外,供检测使用者触碰的位 置并输出触控信号;其中该触控感应电路处理器700设置于该显示面基板300 的内面靠近该第一端301的部分并曝露于显示面基板300之外,位于该非线路 连接端501的侧边的位置。触控感应电路处理器700亦电连接于触控感应电路 310,供接受及处理触控感应电路310所输出的触控信号并依据触控信号计算 出使用者触碰的位置,据以输出对应使用者触碰位置的位置信号;此外,位置 信号传输模块701设置于触控感应电路310的内面并延伸于第一端301之外, 供电连接于触控感应电路处理器700,并接受及传输位置信号。
如图3所示,影像驱动电路510设置于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之上,供控 制有机发光二极管层420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线,而影像驱动元件710电连接于 影像驱动电路510,供接受驱动信号并依据该驱动信号来控制影像驱动电路 510的运作;影像信号传输模块702设置于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之上并延伸 于线路连接端502之外,影像信号传输模块702进一步电连接于影像驱动元件 710,供接受影像驱动信号及传输该影像驱动信号至影像驱动元件710。 一对 偏光层900分别设置于显示面基板300之上及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之下,该 等偏光层900较佳设置于显示面基板300的第二端302及影像驱动电路基板 500的非线路连接端501之间,但不限于此。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 100为液晶触控面板100,而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与上述实施例的触控面 板100最大不同之处为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包含复合信号传输模块703, 供接受及传输电子信号。复合信号传输模块703较佳为软性印刷电路(FPC或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但不限于此;复合信号传输模块703亦可为软性扁 平线缆(FFC或Flexible Flat Cable)或其它信号传输线。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进一步包含了传导模块800,电连接于触控感应电路处理器700,供接受 及传输触控感应电路处理器700所发出的位置信号,除此之外,本实施例的触 控面板10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实质上相同。
如图4所示,触控感应电路310设置于显示面基板300的内面并延伸出 非线路连接端501之外,供检测使用者触碰的位置并输出触控信号;其中该触 控感应电路处理器700设置于该显示面基板300的内面靠近该第一端301的部 分并曝露于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之外,位于非线路连接端501侧边的位置。 触控感应电路处理器700亦电连接于触控感应电路310,供接受及处理触控信 号并依据触控信号计算出使用者触碰的位置,此后输出对应使用者触碰位置的 位置信号;此外,彩色滤光层320设置于显示面基板300的内面;彩色滤光层 320较佳设置于触控感应电路310的内面,但不限于此,彩色滤光层320亦可 设置于显示面基板300及触控感应电路310之间或其它适合的位置。
由图4所示,传导模块800设置于显示面基板300及影像驱动电路基板 500之间。传导模块800经由显示面基板300上的线路(未绘示)电连接于触控 感应电路处理器700,传导模块800亦同时电连结于上述的复合信号传输模块 703,供接受触控感应电路处理器700所发出的位置信号及传输该位置信号至 复合信号传输模块703。在本实施例中,传导模块800设置于液晶层400及框 胶410之间,但不限于此,传导模块800亦可设置于框胶410本身内部、框胶 410外或其它合适的位置。此外,传导模块800较佳设置于该对偏光层900含 盖的可视面积(Active Area)之外,但不限于此。传导模块800包含第一传导垫 810、第二传导垫820及导电介质830,第一传导垫810电连接于触控感应电 路处理器700,第二传导垫820电连接于复合信号传输模块703,而导电介质 830设置于第一传导垫810及第二传导垫820之间,其中导电介质830的一端 电连接于第一传导垫810而另一端电连接于第二传导垫820。而复合信号传输 模块703的功能为同时接受及传输位置信号及驱动信号,换言之,该复合信号 传输模块703结合了上述实施例中位置信号传输模块701及影像信号传输模块 702的功能,并可将位置信号传输模块701及影像信号传输模块702整合于触 控面板100四边中的其中一边。
如图5所示,触控感应电路处理器700电连接于显示面基板300上的线路 (未绘示),而此线路绕过可视区域(Active Area),进而电连接于设置于显示面基板300内面的传导模块800,供传输触控感应电路处理器700所发出的位置 信号至传导模块800,但不限于此;线路亦可连接于显示面基板300的外围或 其它合适的位置。如图5所示,传导模块800及影像驱动元件710同时电连接 于复合信号传输模块703,因此复合信号传输模块703可同时接受及传输位置 信号及驱动信号。
图6与图7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显示面基板300设置于 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之上并以交错方式覆盖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部分的表 面。在本实施例中,线路连接端502与非线路连接端501位于影像驱动电路基 板500相邻的两边;换言之,此实施例中,由于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为矩形, 因此线路连接端502与非线路连接端501其中之一为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长 度较长的一端,而另一个为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长度较短的一端。触控感应 电路处理器700设置于该显示面基板300的内面并靠近该第一端301的部分并 曝露于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之外,位于非线路连接端501侧边的位置。触控 感应电路处理器700也同时电连接于触控感应电路310(未绘示)。而影像驱动 元件710设置于该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的上表面靠近该线路连接端502的部 分并曝露于显示面基板300之外,位于该第二端302侧边的位置。影像驱动元 件710也同时电连接于影像驱动电路510(未绘示)。偏光层900设置于显示面 基板300上介于第二端302及非线路连接端501之间的表面。其中偏光层900 较佳设置于显示面基板300第二端302及影像驱动电路基板500非线路连接端 501间的可视区域(Active Area),但不限于此。图6与图7所示的触控面板100 的内部结构与上述触控面板的内部结构实质上相同。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 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 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影像驱动电路基板,具有一线路连接端与一非线路连接端;一显示面基板,设置于该影像驱动电路基板之上并至少部分覆盖该影像驱动电路基板,该显示面基板具有一第一端对应于该非线路连接端并突出于该非线路连接端之外;一触控感应电路,形成于该显示面基板的内面,以及一触控感应电路处理器,电连接于该触控感应电路;其中,该触控感应电路处理器设置于该显示面基板的内面靠近该第一端的部分并曝露于该非线路连接端外。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线路连接端与该非线路 连接端为位于该影像驱动电路基板的相对两端。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线路连接端与该非线路 连接端为该影像驱动电路基板位于相邻的两端,并形成一 L形排列。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基板曝露该影像 驱动电路基板的该线路连接端。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彩色滤光层, 设置于该显示面基板的内面,该触控感应电路处理器位于该彩色滤光层以及该 显示面基板之间。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感应电路为一电容 式触控感应电路、 一电阻式触控感应电路、 一音波式触控感应电路或一红外线 式触控感应电路。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位置信号传 输模块电连接于该触控感应电路处理器,并接受及传输来自该触控感应电路处 理器的一感应信号,其中该位置信号传输模块是自该第一端延伸出该显示面基 板之外。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影像驱动元 件电连接于该影像驱动电路基板;其中该显示面基板更具有一第二端对应于该 线路连接端,该线路连接端突出于该第二端,该影像驱动元件设置于该影像驱动电路基板的上表面靠近该线路连接端的部分并曝露于该第二端外。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影像驱动电路基板具有 一影像驱动电路设置于该影像驱动电路基板之上并电连接于该影像驱动元件。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影像信 号传输模块,其中该影像信号传输模块电连接于该影像驱动元件以供传输一驱动信号至该影像驱动元件;其中该影像信号传输模块自该线路连接端延伸出该 影像驱动电路基板之外。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传导模 块,设置于该影像驱动电路基板及该显示面基板之间,该传导模块包含一第一传导垫,设置于该显示面基板的内面,并电连接该触控感应电路处 理器;一第二传导垫,设置于该影像驱动电路基板之上,并对应于该第一传导垫;以及一导电介体,设置于该第一传导垫及该第二传导垫之间,其中该导电介体 的两端中的一端电连接该第一传导垫,而该导电介体的另一端电连结该第二传 导垫。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复合信 号传输模块,其中该复合信号传输模块电连接于该影像驱动元件以供传输一驱 动信号至该影像驱动元件,该复合信号传输模块位于该影像驱动电路基板的上 表面,并延伸出该线路连接端之外;此外,该复合信号传输模块同时电连结该 传导模块并接受及传输该触控感应电路处理器处理后的一感应信号。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用于一显示装置中,供显示装置显示影像并接受及处理使用者以触控方式输入的指令。触控面板中的显示面基板及影像驱动电路基板部份重叠,其中一触控感应电路设置于显示面基板的内面,而触控感应电路处理器设置于触控感应电路的内面并电连接于触控感应电路,以降低触控面板的厚度,进而降低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
文档编号G09G3/20GK101276251SQ20081009766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2日
发明者侯思吉, 吴元均, 李信宏, 郑国兴, 郭汉斌, 马玫生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