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显示面板、三维显示系统及3d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176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三维显示面板、三维显示系统及3d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3D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显示面板、三维显示系统及3D显不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可以分为分光立体眼镜(Glasses-basecKtereoscopic)、 自云力分光立体显示(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全息术(Hologram)禾口体三维显示 (Volumetric 3-D Display) 4大类。其中的前两类都通过产生视差的方式来给人以3D的感觉分别为左眼和右眼显示稍有差别的图像,从而令观察者产生3D的感觉。由于人为制造视差的方式所构造的3D景象并不自然,它加重了观察者的脑力负担,因此看久了会令人头痛。全息术利用的并不是数字化的手段,而是光波的干涉和衍射,它一般只能生成静态的三维光学场景,并且对观察角度还有严格的要求。体三维显示是真正能够实现动态效果的3D技术,它可以让观看者看到“悬浮” 在半空中的三维透视图像。体三维显示技术目前大体可分为扫描体显示(Sw印t-Volume Display)和固态体显示(Solid-Volume Display)两种。扫描体显示拥有一个很直观的结构框架,它是一个基于螺旋面的旋转结构,由马达带动一个螺旋面高速旋转,然后由R/G/B 三束激光会聚成一束色度光线经过光学定位系统打在螺旋面上,产生一个彩色亮点,当旋转速度足够快时,螺旋面看上去变得透明了,而这个亮点则仿佛是悬浮在空中一样,成为了一个空间象素,多个空间象素便能构成一个体直线、体面,直到构成一个3D物体。但是,它和其他所有的扫描体显示技术一样存在着致命的弱点-“亮度”和“旋转”,全向开放外加投影的显示结构流明值较低,容易受到背景光影响,而高速的旋转则使得扫描体显示对安置平台的平稳程度要求较高,其摆放的桌面不能随意晃动,否则将导致体象素显示模糊,甚至完全无法成像。固态体显示采用层叠屏幕方式来实现三维体显示,显示介质由多个(以20个为例)液晶屏层叠而成,每一个屏的分辨率为10MX748,屏与屏之间间隔约为5mm ;这些特制屏体的液晶像素具有特殊的电控光学属性,当对其加电压时,该像素的液晶体可以令照射该点的光束透明地穿过,而当电压为O时,该液晶像素将变成不透明的,从而对照射光束进行漫反射,形成一个存在于液晶屏层叠体中的空间象素。在任一时刻,有19个液晶屏是透明的,只有1个屏是不透明的,呈白色的漫反射状态;系统在这20个屏上快速的切换显示 3D物体截面从而产生纵深感。这种显示系统的观察角度主要是在显示器的正面,每秒钟仅需显示1200个截面即可产生足够的体显示效果。固态体显示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是即使使用的液晶屏的透过率可以高达 90%,但是光线在透过每层液晶屏幕时都会损耗一部分,多层液晶屏的层叠会使得图像亮度大为降低,而且采用多个屏幕大大增加了成本。此外,液晶屏的响应速度为毫秒级,则由多个液晶屏组成的显示面板的总体响应时间更长,在实现快速移动的3D画面(如3D视频) 时,难以获得高质量的体三维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显示面板,旨在解决现有固态体显示技术图像亮度低及响应时间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三维显示面板,所述三维显示面板包括一“Z”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透明显示屏;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透明显示屏包括有机发光层,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层正面和背面的透明薄膜正电极和透明薄膜负电极。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三维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透明显示屏的像素发光的若干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像素一对一地设置于有机发光二极管透明显示屏的背面, 并且与所述透明薄膜正电极或透明薄膜负电极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显示系统,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上述的三维显示面板。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显示器,包括显示系统,所述显示系统为上述的三维显示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显示面板与传统的由多层液晶屏构成的三维显示面板相比,其仅具有两层显示屏及中间的一个斜面屏幕,其透光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进而有效提高显示图像的亮度。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屏的反应速度为几个纳秒,满足了对图像进行快速扫描的要求。又因为该显示面板不需使用多个液晶屏,大大的降低了体三维固态显示系统的制造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显示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OLED透明显示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维显示面板,包括一 “Z”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透明显示屏;有机发光二极管透明显示屏包括有机发光层,以及分别位于有机发光层正面和背面的透明薄膜正电极和透明薄膜负电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显示面板与传统的由多层液晶屏构成的三维显示面板相比,其仅具有两层显示屏及中间的一个斜面屏幕,其透光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进而有效提高显示图像的亮度。OLED显示屏的反应速度为几个纳秒,满足了对图像进行快速扫描的要求。 又因为该显示面板不需使用多个液晶屏,大大的降低了体三维固态显示系统的制造成本。[002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三维显示系统,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为上述的三维显示面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3D显示器,包括显示系统,该显示系统为上述的三维显示系统。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显示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OLED透明显示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该三维显示面板主要包括一“ Z ”型的OLED透明显示屏1,该OLED透明显示屏1主要包括有机发光层11和位于该有机发光层两侧的透明薄膜电极,即正电极12和负电极13。 该OLED透明显示屏1为主动发光式的显示屏,不需要背光,有机发光层11内含有有机发光物质,这种物质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发光,不同的物质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有机发光层11内的发光物质规则分布即可形成OLED透明显示屏的像素阵列。当有机发光层11两侧的透明薄膜电极通电后,通过显示系统的驱动电路可以控制任意一个或多个像素发光,形成完整的图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像素阵列包括多个像素,该像素可以是由红、绿、蓝基色像素构成的彩色像素,该彩色像素具体可以采用发红、绿、蓝光的三种有机发光物质分别蒸镀形成。并且,还可以在OLED透明显示屏1的背面与每个基色像素对应的位置设置薄膜晶体管(TFT),用来驱动该基色像素发光。这样,该OLED显示屏可以在一系列薄膜晶体管(TFT) 的驱动下点亮,通过TFT控制OLED显示屏不同位置的出光颜色和亮度,形成完整的彩色图像。该三维显示面板在显示过程中,由显示系统的驱动电路及TFT控制图像在前后两个显示屏上正常显示,并且图像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扫描并显示在前后显示屏中间的斜面屏幕上,假设中间的斜面屏幕每列像素间距为n,图像扫描速度为k,则每列图像由前向后的扫描显示效果等效于间距为η的平面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这样完成从前至后的扫描过程, 使得该斜面屏幕达到类似运动屏幕的效果,使得该“Ζ”型显示面板产生良好的景深效果,实现3D显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显示面板与传统的由多层液晶屏构成的三维显示面板相比,其仅具有两层显示屏及中间的一个斜面屏幕,其透光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进而有效提高显示图像的亮度。“Ζ”型的OLED显示屏的反应速度为几个纳秒,满足了对图像进行快速扫描的要求。又因为该显示面板不需使用多个液晶屏,大大的降低了体三维固态显示系统的制造成本。该三维显示面板主要用作三维显示系统的显示面板,该三维显示系统主要作为 3D显示器的显示系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三维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显示面板包括一 “Z”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透明显示屏;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透明显示屏包括有机发光层,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层正面和背面的透明薄膜正电极和透明薄膜负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透明显示屏的像素发光的若干个薄膜晶体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像素一对一地设置于有机发光二极管透明显示屏的背面,并且与所述透明薄膜正电极或透明薄膜负电极相连接。
4.一种三维显示系统,包括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三维显示面板。
5.一种3D显示器,包括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系统为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显不系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3D显示领域,提供了一种三维显示面板,所述三维显示面板包括一“Z”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透明显示屏;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透明显示屏包括有机发光层,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层正面和背面的透明薄膜正电极和透明薄膜负电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显示面板与传统的由多层液晶屏构成的三维显示面板相比,其仅具有两层显示屏及中间的一个斜面屏幕,其透光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进而有效提高显示图像的亮度。OLED显示屏的反应速度为几个纳秒,满足了对图像进行快速扫描的要求。又因为该显示面板不需使用多个液晶屏,大大的降低了体三维固态显示系统的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G09G3/32GK202019419SQ20102069432
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1日
发明者李元元 申请人: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