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挠式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644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可挠式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可挠式显示面板,包含多个软性灯条,分别承载多个发光二极管,其中这些软性灯条相互交错而使这些发光二极管共同形成多个显示像素,且这些软性灯条的交错形式是选自于由纵向排列、横向排列及斜向排列所组成的群组。
【专利说明】可挠式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挠式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显示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除了传统的液晶显示面板外,更有显示看板是直接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同时做为显示像素及发光源。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低耗电的优点,故采用发光二极管的显示面板可有效节省传统液晶面板所需耗费的电力,可帮助节能减碳及环境保护,可望成为显示【技术领域】的新宠儿。
[0003]传统的LED显示面板是在一背板上设置多个颗发光二极管来进行发光。然而,由于显示看板必须满足一定的解析度需求(例如解析度为1280x800的面板),又因每一像素均需至少包含三种不同颜色的次像素(例如红、绿及蓝色次像素),因此,若要制作出上述解析度的显示看板,在背板上所需装设的发光二极管数量则高达1280x800x3,在制作上相当耗时费力,势必会提高成本的负担。
[0004]此外,一般LED显示面板的背板通常是采用坚硬板材,以利装设发光二极管,故不利于制作成可挠式的显示面板。

【发明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挠式显示面板,其是利用多个软性灯条所编织而成,一方面可降低在坚硬背板上装设大量发光二极管所带来的高额成本,另一方面可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可挠曲特性。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一种可挠式显示面板包含多个软性灯条,其分别承载多个发光二极管,其中这些软性灯条是相互交错而使这些发光二极管共同形成多个显示像素(pixel)。
[0007]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一种可挠式显示面板包含多个软性灯条,分别承载多个发光二极管,其中这些软性灯条相互交错而使这些发光二极管共同形成多个显示像素,且这些软性灯条的交错形式是选自于由纵向排列、横向排列及斜向排列所组成的群组。
[0008]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可采用多个条软性灯条并利用纵向排列、横向排列、斜向排列或上述三者的任意组合来交织成显示面板,由于灯条上已装设有多颗发光二极管,故制造者仅需排列或编织灯条即可制作显示面板,而无须将发光二极管一颗一颗地装设至背板上,故可大幅省却生产成本。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软性灯条是由挠曲材质所制成,一方面可利于交错编织,另一方面更可使显示面板具备可挠曲及弯折的特性。
[0009]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发明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0011]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可挠式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0012]图2A至图2D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可挠式显示面板的编织流程图;
[0013]图3A至图3D分别绘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软性灯条、第二软性灯条、第三软性灯条及第四软性灯条的俯视图;
[0014]图4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可挠式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0015]图5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可挠式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0016]图6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可挠式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0017]图7A至图7C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可挠式显示面板的编织流程图;
[0018]图8绘示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可挠式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0019]图9A至图9D绘示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可挠式显示面板的编织流程图;
[0020]图10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软性灯条的局部俯视图;
[0021]图11及图12分别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可挠式显示面板的不同区域的局部俯视图;
[0022]图13A至图13C分别 绘示依据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软性灯条的俯视图。
[002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4]100:软性灯条
[0025]102:凹陷部
[0026]104:凹穴
[0027]106:凸块
[0028]110:第一软性灯条
[0029]120:第二软性灯条
[0030]130:第三软性灯条
[0031]140:第四软性灯条
[0032]200:发光二极管
[0033]210:第一发光二极管
[0034]220:第二发光二极管
[0035]230:第三发光二极管
[0036]240:第四发光二极管
[0037]300:显示像素
[0038]310:第一显示像素
[0039]320:第二显示像素
[0040]410:第一间隔区域
[0041]420:第二间隔区域
[0042]430:第三间隔区域
[0043]440:第四间隔区域
[0044]500:预留空间
[0045]610:第一凹槽
[0046]620:第二凹槽[0047]630:第三凹槽
[0048]640:第四凹槽
[0049]L1:间距
[0050]L2:间隔
[0051]W:板宽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0053]第一实施方式
[0054]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可挠式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包含多个软性灯条100,其分别承载多个发光二极管200,其中这些软性灯条100是相互交错而使这些发光二极管200共同形成多个显示像素300(piXel)。
[0055]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是利用多个条软性灯条100交错编织而形成可挠式显示面板,并可使不同软性灯条100上的发光二极管200共同形成显示像素300,借此,制造商无须将发光二极管200 —颗一颗地装设至背板上,故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软性灯条100是由挠曲材质所制成,一方面可利于交错编织,另一方面更可使显示面板具备可挠曲及弯折的特性。
[0056]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软性灯条100的交错形式是选自于由纵向排列、横向排列及斜向排列所组成的群组。换句话说,软性灯条100可为纵向排列、横向排列、斜向排列或上述三者的任意组合,以交错编织成可挠式显示面板。
[0057]举例来说,本发明的可挠式显示面板的交错形式可如图1所示,其中,软性灯条100可包括多个第一软性灯条110、多个第二软性灯条120、多个第三软性灯条130及多个第四软性灯条140。第一软性灯条110是呈纵向间隔排列,其中每一第一软性灯条110具有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210。第二软性灯条120是呈横向间隔排列,且位于第一软性灯条110的下方,其中每一第二软性灯条120具有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220。第三软性灯条130是分别纵向排列在第一软性灯条110之间的间隔中,并同时位于第二软性灯条120的下方,其中每一第三软性灯条130具有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230。第四软性灯条140是呈横向间隔排列,且于第一软性灯条110上方以及第三软性灯条130下方交织穿越,其中每一第四软性灯条140具有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240。
[0058]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交错形式中,第一发光二极管210、第二发光二极管220、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及第四发光二极管240可共同形成显示像素300,而显示像素300各包含其中一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其中一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其中一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及其中一第四发光二极管240。换句话说,每一个显示像素300是由单一个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单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单一个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及单一个第四发光二极管240所共同构成。
[0059]应了解到,本说明书全文中所述的“纵向”及“横向”两者的排列方向是大致上相互垂直,而本说明书全文中所述的“大致上”是用以修饰任何可些微变化的关系,但这种些微变化并不会改变其本质。举例来说,第一软性灯条Iio及第三软性灯条130大致上垂直于第四软性灯条140除了包含第一软性灯条110及第三软性灯条130与第四软性灯条140之间的夹角恰好呈90度的方式外,只要第四软性灯条140能交织穿越于第一软性灯条110及第三软性灯条130之间,其夹角亦可略微大于或小于90度。
[0060]另应了解到,本说明书全文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等用词仅是用以帮助读者区隔相似的技术特征,并不代表“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在功能上必然有所不同。
[0061]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交错形式中,第一软性灯条110及第三软性灯条130可大致上平行地排列,而第二软性灯条120及第四软性灯条140亦可大致上平行地排列,而第一软性灯条110及第三软性灯条130的排列方向与第二软性灯条120及第四软性灯条140的排列
方向大致上相垂直。
[0062]另外,第三软性灯条130、第二软性灯条120及第一软性灯条110是由下往上依序堆叠,且第三软性灯条130及第一软性灯条110是相互错开地位于第二软性灯条120的相对两表面,而第四软性灯条140是以跨过第一软性灯条110上方并穿插至第三软性灯条130下方的方式来交织于两者之间。换句话说,第四软性灯条140会以一上一下的方式穿插于第一软性灯条110与第三软性灯条130之间。
[0063]图2A至图2D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可挠式显示面板的编织流程图。于图2A中,制造者可以纵向间隔的方式排列第一软性灯条110。在排列这些第一软性灯条110之前,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可先被设置于第一软性灯条110上。
[0064]于图2B中,制造者可将第二软性灯条120以横向间隔的方式放置于第一软性灯条110下方。换句话说,制造者可将第二软性灯条120间隔地排列,且其排列方向是大致上垂直于第一软性灯条110的排列方向。在排列这些第二软性灯条120之前,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可先被设置于第二软性灯条120上。
[0065]于图2C中,制造者可将第三软性灯条130纵向排列在第一软性灯条110之间的间隔中,并放置在第二软性灯条120的下方。换句话说,制造者可将第一软性灯条110与第三软性灯条130分别排列于第二软性灯条12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并使第三软性灯条130大致上平行于第一软性灯条110而排列于相邻两条第一软性灯条110的间隔中。在排列这些第三软性灯条130之前,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可先被设置于第三软性灯条130上。
[0066]于图2D中,制造者可将第四软性灯条140以横向间隔排列地方式于第一软性灯条110上方以及第三软性灯条130下方交织穿越。换句话说,制造者可将第四软性灯条140以跨过第一软性灯条110上方并穿插至第三软性灯条130下方的方式来交织于两者之间。换句话说,制造商可将第四软性灯条140以一上一下的方式穿插于第一软性灯条110与第三软性灯条130之间。在排列这些第四软性灯条140之前,第四发光二极管240可先被设置于第四软性灯条140上。
[0067]通过图2A至图2D的步骤,即可透过纵向排列及横向排列的方式交织出可挠式显示面板,不仅制造方便、快速,可降低生产成本,更可使显示面板具备挠曲特性。
[0068]图3A至图3D分别绘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软性灯条110、第二软性灯条120、第三软性灯条130及第四软性灯条140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每一第一软性灯条110设有多个第一间隔区域410,以使第一发光二极管210间隔排列。相似地,每一第二软性灯条120设有多个第二间隔区域420,以使第二发光二极管220间隔排列。又相似地,每一第三软性灯条130设有多个第三间隔区域430,以使第三发光二极管230间隔排列。再相似地,每一第四软性灯条140设有多个第四间隔区域440,以使第四发光二极管240间隔排列。
[0069]图4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可挠式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如图所示,第一软性灯条110、第二软性灯条120、第三软性灯条130及第四软性灯条140是以第一间隔区域410、第二间隔区域420、第三间隔区域430及第四间隔区域440做为交错时的行经路径。
[0070]具体来说,第一软性灯条110的第一发光二极管210的位置是对应于第二软性灯条120的第二间隔区域420上(如图2B所示),而第二软性灯条120的第二发光二极管220的位置是对应于第三软性灯条130的第三间隔区域430上(如图2C所示),第三软性灯条130的第三发光二极管230的位置是对应于第四软性灯条140的第四间隔区域440上(如图2D所示),而第四软性灯条140的第四发光二极管240的位置是对应于第一软性灯条110的第一间隔区域410上(如图2D所示)。借此,即使第一软性灯条110、第二软性灯条120、第三软性灯条130及第四软性灯条140被部分地覆盖,第一发光二极管210、第二发光二极管220、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及第四发光二极管240仍可不被覆盖而裸露出其发光面。
[0071]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二极管210、第二发光二极管220、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及第四发光二极管240的发光波长互不相同。举例来说,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可为红色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可为蓝色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可为绿色发光二极管,而第四发光二极管240可为黄色发光二极管。
[0072]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二极管210、第二发光二极管220、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及第四发光二极管240的其中两者发光波长相同。举例来说,举例来说,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可为红色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可为蓝色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可为绿色发光二极管,而第四发光二极管240可为蓝色发光二极管。换句话说,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及第四发光二极管240均可为蓝色发光二极管。
[0073]第二实施方式
[0074]图5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可挠式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本实施方式大致上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似,两者的差异是在于本实施方式省略了图1中的第四软性灯条140。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软性灯条100仅包含多个第一软性灯条110、多个第二软性灯条120及多个第三软性灯条130。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一软性灯条110是呈纵向间隔排列,第二软性灯条120是呈横向间隔排列,且位于第一软性灯条110的下方,第三软性灯条130是分别纵向排列在第一软性灯条110之间的间隔中,并同时位于第二软性灯条120的下方。
[0075]第一软性灯条110上的第一发光二极管210、第二软性灯条120上的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及第三软性灯条130上的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可共同形成显示像素300,每一显示像素300各包含其单一个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单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及单一个第三发光二极管230。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的显示像素300仅包含第一发光二极管210、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及第三发光二极管230。
[0076]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二极管210、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及第三发光二极管230的发光波长互不相同。举例来说,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可为红色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可为蓝色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可为绿色发光二极管。
[0077]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软性灯条110、第二软性灯条120及第三软性灯条130是以第一间隔区域410、第二间隔区域420及至第三间隔区域430做为交错时的行经路径。至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软性灯条110、第二软性灯条120及第三软性灯条130的交错形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可参考前文中相关叙述,在此不重复赘述。
[0078]第三实施方式
[0079]图6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可挠式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相似,主要差异是在于第一软性灯条110、第二软性灯条120及第三软性灯条130的排列方式不同。具体来说,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软性灯条110是沿一第一倾斜方向间隔排列,第二软性灯条120是分别纵向间隔排列于第一软性灯条110的下方相交,第三软性灯条130是沿一第二倾斜方向间隔排列于该些第一软性灯条110的上方相交。
[0080]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软性灯条110的第一发光二极管210、第二软性灯条120的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及第三软性灯条130的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共同形成显示像素300,而每一显示像素300均包含单一个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单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及单一个第三发光二极管230。
[0081]本实施方式的软性灯条100的交错形式是采用纵向排列及斜向排列的方式来交织,故其交错形式是不同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纵向排列及横向排列。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方向与第二倾斜方向应相交,以利第一软性灯条110与第三软性灯条130相交,而使邻近相交处的第一发光二极管210与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可互相接近而利于与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共同形成显示像素300。
[0082]图7A至图7C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可挠式显示面板的编织流程图。于图7A中,制造者可沿着一第一倾斜方向间隔排列第一软性灯条110。在排列这些第一软性灯条110之前,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可先被设置于第一软性灯条110上,而第一软性灯条上110具有多个第一间隔区域410,以使第一发光二极管210间隔排列。
[0083]于图7B中,制造者可将第二软性灯条120分别纵向间隔排列于第一软性灯条110的下方相交。在排列这些第二软性灯条120之前,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可先被设置于第二软性灯条120上,而第二软性灯条上120具有多个第二间隔区域420,以使第二发光二极管220间隔排列。当制造者将第二软性灯条120分别纵向间隔排列于第一软性灯条110的下方时,可使第一间隔区域410位于第二间隔区域420上方,以避免第一软性灯条110覆盖到第二发光二极管220。
[0084]于图7C中,制造者可将第三软性灯条130沿着第二倾斜方向间隔排列于第一软性灯条Iio的上方相交。在排列这些第三软性灯条130之前,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可先被设置于第三软性灯条130上,而第三软性灯条上130具有多个第三间隔区域430,以使第三发光二极管230间隔排列。当制造者将第三软性灯条130沿着第二倾斜方向间隔排列于第一软性灯条110的上方相交时,可使第三间隔区域430位于第一间隔区域410上方,以避免第三软性灯条130覆盖到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又由于第一间隔区域410位于第二间隔区域420上方,故第三间隔区域430亦可隔着第一间隔区域410叠在第二间隔区域420上方,而避免第三软性灯条130覆盖到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借此,第一发光二极管210、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及第三发光二极管230的出光面可暴露而不被覆盖,以利共同形成显示像素300 (请并参阅图6)。
[0085]通过图7A至图7C的步骤,即可透过斜向排列及纵向排列的方式交织出可挠式显示面板,不仅制造方便、快速,可降低生产成本,更可使显示面板具备挠曲特性。
[0086]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二极管210、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及第三发光二极管230的发光波长互不相同。举例来说,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可为蓝色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可为绿色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可为红色发光二极管。
[0087]第四实施方式
[0088]图8绘示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可挠式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相似,其软性灯条100的交错形式亦是采用纵向排列及斜向排列的方式来交织,但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软性灯条110、第二软性灯条120、第三软性灯条130及第四软性灯条140的排列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具体来说,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软性灯条110是沿着第一倾斜方向间隔排列,第二软性灯条120是分别纵向间隔排列于第一软性灯条110的上方,第三软性灯条130是沿着第一倾斜方向间隔排列在第一软性灯条110之间的间隔中并同时位于第二软性灯条120的上方,第四软性灯条140是于第一软性灯条110下方以及第三软性灯条130上方交错穿越。
[0089]于本实施方式中,部分的显示像素300可为第一显示像素310,而剩余的显示像素300可为第二显示像素320。第一显示像素310各包含单一个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单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及单一个第四发光二极管240。第二显示像素320各包含单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单一个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及单一个第四发光二极管240。
[0090]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软性灯条110及第三软性灯条130是平行且错开地排列于第二软性灯条120的上下两侧,而第四软性灯条140以跨过第三软性灯条130并穿插至第一软性灯条110下方的方式沿着第二倾斜方向交织于第一软性灯条110与第二软性灯条120的交接处710与第三软性灯条130与第二软性灯条120的交接处720。换句话说,第四软性灯条140会跨过交接处720并穿越至交接处710下方,以一上一下的方式穿插于其中。
[0091]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方向与第二倾斜方向应相交,以利第四软性灯条140与第一软性灯条Iio或第三软性灯条130相交,借此,部分的第四发光二极管240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及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形成第一显示像素310,而另一部分的第四发光二极管240可与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及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形成第二显示像素320。
[0092]图9A至图9D绘示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可挠式显示面板的编织流程图。于图9A中,制造者可将第一软性灯条110沿着第一倾斜方向间隔排列。具体来说,任两相邻的第一软性灯条110均互相分隔,且在两者之间形成有一预留空间500,用以在后续步骤摆放第三软性灯条130 (请并参阅图8)。在排列这些第一软性灯条110之前,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可先被设置于第一软性灯条110上。
[0093]于图9B中,制造者可将第二软性灯条120分别纵向间隔排列于第一软性灯条110的上方,并暴露出第一软性灯条110的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在排列这些第二软性灯条120之前,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可先被设置于第二软性灯条120上。
[0094]于图9C中,制造者可将第三软性灯条130沿着第一倾斜方向间隔排列在第一软性灯条Iio之间的间隔中并同时位于第二软性灯条120的上方,并暴露出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具体来说,制造者可将第三软性灯条130排列于第二软性灯条120上方,使其平行于第一软性灯条110并与第一软性灯条110相错开,以避免遮蔽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在排列这些第三软性灯条130之前,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可先被设置于第三软性灯条130上。
[0095]于图9D中,制造者可将第四软性灯条140于第一软性灯条110下方以及第三软性灯条130上方交错穿越,并避免遮蔽第一发光二极管210、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及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具体来说,制造者可将第四软性灯条140跨过交接处720(请并参阅图8)并穿越至交接处710 (请并参阅图8)下方,以一上一下的方式穿插于其中。在排列这些第四软性灯条140之前,第四发光二极管240可先被设置于第四软性灯条140上。
[0096]通过图9A至图9D的步骤,即可透过斜向排列及纵向排列的方式交织出可挠式显示面板,不仅制造方便、快速,可降低生产成本,更可使显示面板具备挠曲特性。
[0097]请回头参阅图8,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软性灯条110设有多个第一间隔区域410,以使第一发光二极管210间隔排列。第二软性灯条120设有多个第二间隔区域420,以使第二发光二极管220间隔排列。第三软性灯条130设有多个第三间隔区域430,以使第三发光二极管230间隔排列。第四软性灯条140设有多个第四间隔区域440,以使第四发光二极管240间隔排列。
[0098]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软性灯条110、第二软性灯条120、第三软性灯条130及第四软性灯条140是以第一间隔区域410、第二间隔区域420、第三间隔区域430及至第四间隔区域440做为交错时的行经路径。换句话说,当第一软性灯条110、第二软性灯条120、第三软性灯条130及第四软性灯条140利用图9A至图9D的步骤编织时,会由第一间隔区域410、第二间隔区域420、第三间隔区域430及至第四间隔区域440进行交错,以避免遮蔽到第一发光二极管210、第二发光二极管220、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及第四发光二极管240的出光面。
[0099]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及第三发光二极管230的发光波长相同,而第一发光二极管210、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及第四发光二极管240的发光波长互不相同。举例来说,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及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可为蓝色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可为绿色发光二极管,第四发光二极管240可为红色发光二极管。
[0100]图10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软性灯条100的局部俯视图。如图所示,相邻的发光二极管200 (可为第一发光二极管210、第二发光二极管220、第三发光二极管230或第四发光二极管240)具有一间距LI,发光二极管200与软性灯条100的边缘具有一间隔L2,而软性灯条100 (可为第一软性灯条110、第二软性灯条120、第三软性灯条130或第四软性灯条140)具有一板宽W。显示像素300 (如图6或图8所示)中各个不同的发光二极管200之间的距离是取决于间隔L2,而不同显示像素300 (如图6或图8所示)的距离是取决于间距LI。当软性灯条100以斜向排列及纵向排列交织时,板宽W较佳是满足下列条件:
[0101]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软性灯条,分别承载多个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多个软性灯条是相互交错而使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共同形成多个显示像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显示像素包含一红色发光二极管、一绿色发光二极管、以及一蓝色发光二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显示像素还包含一黄色发光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显示像素还包含另一蓝色发光二极管。
5.一种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软性灯条,分别承载多个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多个软性灯条相互交错而使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共同形成多个显示像素,且所述多个软性灯条的交错形式是选自于由纵向排列、横向排列及斜向排列所组成的群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软性灯条包括: 多个第一软性灯条,呈纵向间隔排列,其中每一所述第一软性灯条具有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 多个第二软性灯条,呈横向间隔排列,且位于所述多个第一软性灯条的下方,其中每一所述第二软性灯条具有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以及 多个第三软性灯条,其分别纵向排列在所述多个第一软性灯条之间的间隔中,并同时位于所述多个第二软性灯条的下方,其中每一所述第三软性灯条具有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及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共同形成所述多个显示像素,所述多个显示像素各包含其中一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其中一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其中一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软性灯条设有多个第一间隔区域,以使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间隔排列; 其中每一所述第二软性灯条设有多个第二间隔区域,以使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间隔排列; 其中每一所述第三软性灯条设有多个第三间隔区域,以使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间隔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软性灯条、所述多个第二软性灯条及所述多个第三软性灯条以所述多个第一间隔区域、所述多个第二间隔区域及所述多个第三间隔区域做为交错时的行经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性灯条的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二软性灯条的所述多个第二间隔区域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软性灯条的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三软性灯条的所述多个第三间隔区域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四软性灯条,呈横向间隔排列,且于所述多个第一软性灯条上方以及所述多个第三软性灯条下方交织穿越,其中每一所述第四软性灯条具有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显示像素各进一步包含一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四软性灯条设有多个第四间隔区域,以使所述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间隔排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软性灯条的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四软性灯条的所述多个第四间隔区域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软性灯条的所述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软性灯条的所述多个第一间隔区域上。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互不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互不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其中两者发光波长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软性灯条包括: 多个第一软性灯条,沿一第一倾斜方向间隔排列,其中每一所述第一软性灯条具有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 多个第二软性灯条,分别纵向间隔排列于所述多个第一软性灯条的下方相交,其中每一所述第二软性灯条具有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以及 多个第三软性灯条,沿一第二倾斜方向间隔排列于所述多个第一软性灯条的上方相交,其中每一所述第三软性灯条具有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及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共同形成所述多个显示像素,所述多个显示像素各包含其中一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其中一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及其中一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软性灯条设有多个第一间隔区域,以使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间隔排列; 其中每一所述第二软性灯条设有多个第二间隔区域,以使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间隔排列; 其中每一所述第三软性灯条设有多个第三间隔区域,以使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间隔排列。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软性灯条、所述多个第二软性灯条及所述多个第三软性灯条以所述多个第一间隔区域、所述多个第二间隔区域及所述多个第三间隔区域做为互相交错时的行经路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性灯条的所述多个第一间隔区域是位于所述第二软性灯条的所述多个第二间隔区域上方,所述第三软性灯条的所述多个第三间隔区域是位于所述第一软性灯条的所述多个第一间隔区域上方。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互不相同。
2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软性灯条包括:多个第一软性灯条,沿一第一倾斜方向间隔排列,其中每一所述第一软性灯条具有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 多个第二软性灯条,分别纵向间隔排列于所述多个第一软性灯条的上方,其中每一所述第二软性灯条具有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 多个第三软性灯条,沿该第一倾斜方向间隔排列在所述多个第一软性灯条之间的间隔中,并同时位于所述多个第二软性灯条的上方,其中每一所述第三软性灯条具有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 多个第四软性灯条,于所述多个第一软性灯条下方以及所述多个第三软性灯条上方交错穿越,其中每一所述第四软性灯条具有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 其中部分的所述显示像素各包含其中一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其中一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及其中一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 其中剩余的所述显示像素各包含其中一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软性灯条设有多个第一间隔区域,以使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间隔排列;其中每一所述第二软性灯条设有多个第二间隔区域,以使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间隔排列;其中每一所述第三软性灯条设有多个第三间隔区域,以使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间隔排列;其中每一所述第四软性灯条设有多个第四间隔区域,以使所述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间隔排列。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软性灯条、所述多个第二软性灯条、所述多个第三软性灯条及所述多个第四软性灯条以所述多个第一间隔区域、所述多个第二间隔区域、所述多个第三间隔区域及所述多个第四间隔区域做为交错时的行经路径。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相邻的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相邻的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或相邻的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具有一间距LI,而所述第一软性灯条、所述第二软性灯条、所述第三软性灯条及所述第四软性灯条均具有一板宽W,其中该板宽W满足下列公式: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软性灯条包含多个第一凹槽分别位于所述多个第一间隔区域上,每一所述第二软性灯条包含多个第二凹槽分别位于所述多个第二间隔区域上,每一所述第三软性灯条包含多个第三凹槽分别位于所述多个第三间隔区域上,每一所述第四软性灯条包含多个第四凹槽分别位于所述多个第四间隔区域上。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及所述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彼此相邻,所述多个第二凹槽露出所述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第三凹槽露出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第四凹槽露出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及所述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彼此相邻,其中所述多个第二凹槽露出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第四凹槽露出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第一凹槽露出所述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相同,而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互不相同。
【文档编号】G09F9/33GK103578364SQ201210294982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6日
【发明者】魏志苍, 林良达 申请人: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