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和电子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利用脉冲宽度调制执行灰度显示的显示装置、在上述这样的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显示方法以及包括上述这样的显示装置的电子系统。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现今被搭载在各种类型的电子系统上。诸如液晶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装置、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等等之类的各种类型的显示装置在图像质量、功耗等等方面已被开发并且根据其特性被应用到诸如静止电视机、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等等之类的各种类型的电子系统。作为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有模拟驱动系统和数字驱动系统可用。例如,模拟驱动系统适于向每个像素提供模拟像素电压并且经常被用在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等中。数字驱动系统适于向每个像素提供例如已经历脉冲宽度调制(PWM)的数字信号。·例如,2006-343609号日本未实审专利申请公布公开了一种数字驱动系统的显示装置,其中与每个比特相对应的驱动电压按照符合显示数据(代码)的每个比特的权重的时间间隔(子场时段)被提供给每个像素,以控制像素的电-光器件的开-关操作,从而执行显示。
发明内容
顺便说一下,一般地,希望显示装置的图像质量较高。虽然在数字驱动系统的显示装置中每个像素以符合应用到它的数字信号的波形的时间平均值的亮度执行显示,但有时可能发生像素的亮度不随着数字信号的代码值的变化而平滑地变化。在上述情况下,由于难以正常地执行灰度显示(gray-scale display),所以图像质量可降低。希望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图像质量的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和电子系统。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包括显示像素的显示部;驱动部,该驱动部以与包括多个比特的灰度代码中的每个比特的权重相对应的驱动间隔,基于每个比特的值驱动显示像素;以及校正部,该校正部被配置为以使得显示像素的亮度平滑变化的方式校正驱动间隔、灰度代码或者驱动间隔和灰度代码两者。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显示方法包括通过以与包括多个比特的灰度代码中的每个比特的权重相对应的驱动间隔驱动显示像素来执行显示;以及以使得显示像素的亮度平滑变化的方式校正驱动间隔、灰度代码或者驱动间隔和灰度代码两者。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电子系统,包括显示装置;以及执行利用显示装置的操作控制的控制部。显示装置包括包括显示像素的显示部,以与包括多个比特的灰度代码中的每个比特的权重相对应的驱动间隔基于每个比特的值驱动显示像素的驱动部,以及被配置为以使得显示像素的亮度平滑变化的方式校正驱动间隔、灰度代码或者驱动间隔和灰度代码两者的校正部。电子系统可以例如是但不限于是电视机、数字相机、个人计算机、摄像机、诸如蜂窝电话之类的便携式终端和投影仪。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和电子系统中,以与灰度代码中的每个比特的权重相对应的驱动间隔基于每个比特的值驱动显示像素。在上述情况下,校正驱动间隔或者灰度代码或者这两者以使得显示像素的亮度平滑地变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和电子系统,由于校正了驱动间隔或者灰度代码或者这两者,所以提高了图像质量。要理解,以上概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被包括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示了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图1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一个配置示例的框图。图2是图示图1中所示的转换电路的一个配置示例的框图。图3是图示图1中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操作示例的示意图。图4A和图4B是图示与图1中所示的显示装置相关的灰度代码的示例的示意图。图5是图示图1中所示的像素的灰度特性的示例的示图。图6是图示图5中所示的灰度特性的一部分的示例的示图。图7是图示与图6中所示的灰度特性的一部分相关的灰度代码的示例的示意图。图8是图示与图1中所示的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相关的每个比特平面宽度的调整的示例的示图。图9是图示灰度特性的一部分的示例的示图。图10是图示与图1中所示的灰度转换部相关的转换表格的示例的示图。图11是图示与图1中所示的灰度转换部相关的灰度转换的示例的示图。图12是图示图5中所示的灰度特性的另一部分的示例的示图。图13是图示与图12中所示的灰度特性的另一部分相关的灰度代码的示例的示意图。图14是图示与图1中所示的灰度转换部相关的转换表格的示例的另一示图。图15是图示与图1中所示的灰度转换部相关的灰度转换的示例的另一示图。图16是图示根据一个修改示例的灰度代码的示例的示意图。图17是图示根据另一修改示例的显示装置的一个配置示例的框图。图18是图示根据另一修改示例的显示装置的一个配置示例的框图。图19是图示图18中所示的显示装置的一个操作示例的示意图。图20是图示根据另一修改示例的像素的灰度特性的示例的示图。图21是图示应用了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电视机的外部配置的示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下来,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将按以下顺序进行描述。1.优选实施例
2.应用示例〈1.优选实施例>[配置示例](一般配置示例)图1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显示装置I是利用脉冲宽度调制执行灰度显示的数字驱动系统的显示装置。注意,由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方法是由本实施例体现的,所以其将被一起描述。显示装置I包括显示面板10和外围电路20。显示面板10是这样的类型的多个像素11被布置成矩阵。像素11对应于构成显示面板10上的显示屏幕的最小单位点。当显示面板10是彩色显示面板时,像素11对应于发出诸如红、绿、黄等等的单色的光的子像素。当显示面板10是单色显示面板时,像素11 对应于发出单色光(例如白光)的像素。虽然在图中没有图示,但像素11在此示例中是包括电-光器件的存储器内置型像素。电-光器件的示例包括液晶单元、有机EL(电致发光)单元等等。存储器的示例包括SRAM (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DRAM (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等等。显示面板10包括在行方向上延伸的多条扫描线WSL和在列方向上延伸的多条数据线DTL。这些扫描线WSL和数据线DTL的一端连接到外围电路20。上述像素11中的每一个被布置在扫描线WSL和数据线DTL彼此相交的地方。由于上述配置,灰度代码中的每个比特的值如后所述在与一帧时段(IF)相对应的时段中多次经由数据线DTL被写入到像素11中。每个比特的值对应于发光状态或灭光状态。然后,像素11在直到执行下个值写入为止的时间期间维持该状态(发光状态或灭光状态)。由此,像素根据在一巾贞时段中其处于发光状态中的时段(发光时段)或其处于灭光状态中的时段(灭光时段)的比率的变化来执行灰度显示。也就是说,像素11利用脉冲宽度调制执彳了灰度显不。外围电路20是基于提供给它的图像信号Sdisp和同步信号Ssyne驱动显示面板10的电路。在此示例中,图像信号Sdisp包括4096阶的灰度代码,该灰度代码包括各个12比特灰度数据cl (LSB)至cl2(MSB)。同步信号Ssyn。的示例包括垂直同步信号、水平同步信号、点时钟信号(dot clock signal)等等。外围电路20包括灰度校正电路21、控制器24、转换电路30、垂直驱动电路26和水平驱动电路27。灰度校正电路21校正显示面板10上的灰度显示。灰度校正电路21包括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和灰度转换部23。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如后所述调整像素11维持与灰度数据的每个比特相对应的状态的时段(比特平面BP)的时间宽度。在上述情况下,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在此示例中将与灰度数据的最高有效比特(MSB)相对应的比特平面BP分割成两个比特平面并且调整每个分割出的比特平面BP的时间宽度。此外,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如后所述还具有将4096阶的灰度代码C格式转换成4096阶的灰度代码B的功能,其中灰度代码C包括各个12比特灰度数据Cl至cl2,并且灰度代码B包括各个13比特灰度数据bl至bl3并且在阶数上与代码C相同。
灰度转换部23如后所述执行灰度转换以排除(exclude,省略)灰度代码B中的部分灰度数据。灰度转换部23通过使用例如转换表格T来执行灰度转换。在灰度校正电路21中,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和灰度转换部23基于图像信号Sdisp和同步信号Ssyn。执行上述处理。然后,灰度校正电路21基于处理结果生成图像信号Sdisp2和同步信号Ssync;2。这里,图像信号Sdisp2包括被灰度转换部23这样进行了灰度转换的灰度代码B,并且同步信号Ssym2包括被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这样进行了调整的每个比特平面BP的时间宽度等等的信息。控制器24是基于从灰度校正电路21提供来的同步信号Ssyne2向转换电路30、水平驱动电路27和垂直驱动电路26提供各个控制信号并且进行控制以使得这些电路相互同步地操作的电路。具体而言,控制器24向转换电路30提供控制信号CTLA、向水平驱动电路27提供控制信号CTLB,并且向垂直驱动电路26提供控制信号CTLC。控制信号CTLA、CTLB和CTLC的示例包括时钟信号、锁存信号、帧开始信号等等。转换电路30是将与同步信号Ssyne2同步的图像信号Sdisp2转换成适合于驱动显示面板10的图像信号Sig的电路。图2图示了转换电路30的一个配置示例。转换电路30包括帧存储器31、写入电路32、读取电路33和解码器34。帧存储器31是具有优选超过显示面板10的分辨率的存储容量的图像显示用存储器,并且例如存储行地址、列地址和与行地址和列地址相关的每个像素11的灰度代码B的每个灰度数据。写入电路32基于同步信号Ssym2生成对帧存储器31的灰度数据的写入地址Wad,并将写入地址Wad与同步信号Ssync;2同步地输出到帧存储器31。写入地址Wad例如包括行地址和列地址。读取电路33基于控制信号CTLA生成读取地址Rad并将其输出到帧存储器31。解码器34将从帧存储器31输出的灰度数据作为信号数据(图像信号)Sig输出。垂直驱动电路26具有基于从控制信号CTLC确定的地址数据生成包括用于以行为单位选择每个像素11的扫描脉冲的扫描线信号WS并将其输出到扫描线WSL的功能。水平驱动电路27基于控制信号CTLB和信号数据Sig生成包括每个像素11的灰度数据的数据线信号DT并将其输出到数据线DTL。由于上述配置,在外围电路20中,垂直驱动电路26每次在一帧时段(IF)中选择同一像素11多次,并且水平驱动电路27将灰度数据的每个比特的值写入到所选择的像素11中,如后所述。由此,外围电路20分段控制每个像素11在一帧时段(IF)中的发光时段或灭光时段的比率。这里,垂直驱动电路26和水平驱动电路27对应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驱动部”的一个具体但非限制性的示例。灰度校正电路21对应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校正部”的一个具体但非限制性的示例。比特平面BP对应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驱动间隔”的一个具体但非限制性的示例。[操作和效果]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I的操作和效果。(一般操作的概要)首先,将参考图1描述显示装置I的一般操作的概要。灰度校正电路21基于图像f目号Sdisp和同步/[目号Ssyne校正显不面板10上的灰度显不,并且生成图像/[目号Sdisp2和同步信号Ssym2。具体而言,在灰度校正电路21中,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将与灰度数据的最高有效比特相对应的比特平面BP分割成两个比特平面,调整每个分割出的比特平面BP的时间宽度,并且将12比特灰度代码C格式转换成13比特灰度代码B。然后,灰度转换部23执行灰度转换以排除灰度代码B中的部分灰度数据。控制器24基于同步信号Ssym2生成用于控制转换电路30、水平驱动电路27和垂直驱动电路26的操作定时的各个控制信号CTLA、CTLB和CTLC。转换电路30将与同步信号Ssync;2同步的图像信号Sdisp2转换成图像信号Sig。垂直驱动电路26基于控制信号CTLC生成扫描线信号WS。水平驱动电路27基于控制信号CTLB和信号数据Sig生成数据线信号DT。显示面板10的每个像素11基于数据线信号DT和扫描线信号WS利用脉冲宽度调制执行灰度显示。(详细操作)接下来,将描述显示装置I的详细操作。图3示意性图示了显示装置I执行的显示操作的一个示例。此示例为了便于描述例示了准备八条扫描线WSL的情况。在图3中,(A)、(C)、(E)、(G)、⑴、⑷、(M)和(0)分别指示八条扫描线信号WS (I)至WS (8),并且(B)、(D)、(F)、(H)、(J)、(L)、(N)和(P)分别指示八行的像素11(1)至(8)的显示数据。在显示装置I中,垂直驱动电路26在一帧时段(IF)中输出多个扫描脉冲作为扫描线信号WS(例如图3的(A)中的扫描线信号WS(I)),并且水平驱动电路27在上述扫描脉冲的定时处输出灰度代码B的各个比特bl至bl3,由此像素11显示与灰度代码B (灰度数据bl至bl3)相对应的数据(例如图3的⑶中的显示数据D(I))。具体而言,例如,像素11在有关比特的值是“I”时发光,并且在有关比特的值是“0”时灭光。也就是说,像素11根据一帧时段中的发光时段或灭光时段的比率的变化来执行灰度显示。注意,在显示装置I中,垂直驱动电路26被配置为不同时向相互不同的行施加扫描脉冲。由此,每个行中的像素11可以彼此独立地执行显示。在显示装置I中,灰度代码B中的比特bl至bl3中的每一个的显示被执行的时段的时间宽度如图3中所示取决于每个比特。也就是说,与各个灰度数据bl至bll相关的比特平面BPl至BPll的时间宽度被根据各个比特的权重按I (BPl) 2 (BP2) 4(BP3) 8 (BP4) ... 512 (BPlO) 1024(BP11)的比率设定。此外,比特平面BP12和BP13的时间宽度被设定为与比特平面BPll的时间宽度相同的程度。可以通过对每个时段中的比特平面BPl至BP13的时间宽度加权来基于灰度代码B的各个比特bl至bl3直接驱动像素11。灰度代码B是由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从12比特灰度代码C格式转换来的。接下来,将描述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执行的对灰度代码进行格式转换的处理。图4A和图4B图示了灰度代码的示例,其中图4A图示了 12比特灰度代码C的示例,并且图4B图示了 13比特灰度代码B的示例。在图4A和图4B中,左侧图分别图示灰度代码C和B的代码示例,并且右侧图示意性图示了代码示例以及与各个比特的权重相对应的宽度。也就是说,图4A和图4B中的右侧图对应于图3中所示的比特平面BP的布置和灰度数据。在图4A和图4B的右侧图中,白部分指示“1”,并且阴影部分指示“O”。从外部提供的图像信号Sdisp中包括的灰度代码C是如图4A中所示的普通12比特(4096阶)灰度代码。也就是说,每个比特的权重通常是比该比特低一位的比特的两倍。由此,与各个灰度数据Cl至C12相关的比特平面BPl至BP12的宽度被根据各个比特的权重按 I(BPl) 2 (BP2) 4 (BP3) 8 (BP4) : 1024 (BPll) 2048 (BP12)的比率设定。 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将如上所述包括12比特灰度数据的4096阶灰度代码C格式转换成包括图4B中所示的13比特灰度数据并且与代码C的阶数相同的4096阶灰度代码B。在格式转换中,首先,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将与灰度代码C(图4A)中的最高有效比特cl2相对应的比特平面BP12分割成两个比特平面(比特平面BP12和BP13)。然后,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伴随着该分割基于灰度代码C中的两个高位比特的两个灰度数据Cl I和cl2生成灰度代码B中的三个高位比特的三个灰度数据bll、bl2和bl3。具体而言,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进行处理以使得比特cll和cl2中的区域“I”靠近比特cll和cl2(比特bl3至bll)的区域内的低位侧部分(左侧部分),如图4A中所示。也就是说,例如,当灰度代码是“2048”时,灰度代码C中的两个高位比特(cl2和cll)的“10” (图4A)被转换成三个高位比特(bl3、bl2和bll)的“011”(图4B)。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进行处理以在如图4A和图4B中所示以上述方式维持每个代码中指示“I”的时间宽度的同时使有关区域“I”的位置朝着其低位侧移动。由此,可以促进后文将描述的每个比特平面宽度的调整。(灰度显示的校正)接下来,将描述每个像素11的灰度显示的校正。首先,将描述在校正前观察到的像素11的灰度显示的特性。图5图示了在校正前观察到的像素的灰度显示的特性的示例。一般地,在灰度代码B与亮度I之间的关系中,希望亮度I随着灰度代码B增大而平滑地单调增大。然而,在此示例中,虽然亮度I随着灰度代码B增大而增大,但亮度I部分大幅增大(部分Wl)或者部分减小(部分W2),也就是说像素很难表现出平滑变化的特性,如图5中所示。当利用具有如上所述的特性的显示装置显示图像时,难以正常地执行灰度显示,并且因此图像质量可降低。图6是图5中的部分Wl的示例的放大视图。在此示例中,当灰度代码B从“2047”变到“2048”时,亮度I大幅增大。图7图示了当灰度代码B指示“2047”和“2048”时的各个灰度数据bl至bl3的示例以及比特平面BP。当灰度代码B是“2047”时,各个灰度数据bl至bll的值是“1”,并且各个灰度数据bl2和bl3的值是“O”。另一方面,当灰度代码B是“2048”时,各个灰度数据bll和bl2的值是“1”,并且各个灰度数据bl至blO以及bl3的值是“O”。当通过将灰度代码B的数字增大I而在高位侧(此示例中的bl2)生成“I”时,可发生不连续性。也就是说,这是因为,由于比特越高位,相应的比特平面的宽度就增大得越多,所以对亮度I的影响也相应地增大。具体而言,例如,当像素11由液晶单元构成时,液晶分子难以迅速地对电压施加作出响应,其缓慢地响应并改变其取向。从而,由于当灰度代码B是“2047”时施加电压的定时与当灰度代码B是“2048”时的不同,所以例如液晶分子倒塌的定时是相互不同的,并且因此在亮度中可发生如上所述的不连续性。在亮度I如上所述随着灰度代码B增大而大幅增大的情况下,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如下所述进行操作以通过调整比特平面宽度来抑制其急剧增大。图8示意性图示了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对比特平面宽度的调整的示例,其中(A)图示了调整前的每个比特平面BP的示例,并且(B)图示了调整后的每个比特平面BP的示例。在图6和图7所示的示例中,当在灰度数据bl2中生成“I”时,亮度I大幅增大。在上述情形中,如图8中所示可以通过减小与灰度数据bl2相对应的比特平面BP12的宽度来抑制其急剧增大。在上述情况下,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调整比特平面BPl至BP13的每一个的宽度,以维持比特平面BPl至BP13的宽度的总和。也就是说,这是因为,一般地,比特平面BPl至BP13的宽度的总和如图3中所示对应于根据从外部提供的图像信号Sdisp和同步信号Ssyn。确定的一帧时段(IF),并且显示装置I难以任意地改变它。在显示装置I中,将12比特灰度代码C格式转换成13比特灰度代码B,并且对这样进行了格式转换的灰度代码B执行比特平面宽度调整。也就是说,在显示装置I中,对与高位比特bll至bl3相关并具有几乎相同的时间宽度的比特平面BPll至BP13执行比特平面宽度调整。由此,由于与对12比特灰度代码C执行的比特平面宽度调整相比,最高有效比特bl3上的权重减半,并且要调整的比特平面BP的数目增大,所以允许了自由度更高的调整。具体而言,如图4B中所示,比特平面BPll至BP13的每一个的宽度对应于灰度代码B中的“1024”的代码宽度。也就是说,显示装置I可以校正每“1024”就会发生的不连续性。显示装置I例如可以通过以上述方式减小比特平面BP12的宽度来抑制图6中所示的亮度I的急剧增大。顺便说一下,一般地,在调整中分辨率起作用并且有时可发生上述急剧增大被过度调整的情况。接下来,将描述当发生上述这样的情况时执行的校正。图9图示了当比特平面宽度被过度调整时灰度代码B与亮度I之间的关系的示例。虽然在图6中的示例中亮度I随着灰度代码B增大而大幅增大,但与此相反,在图9的示例中,亮度I随着灰度代码B增大而减小。也就是说,在图9所示的特性中丧失了单调性。如上所述的这种特性是通过例如当比特平面调整中的分辨率不足够高时使比特平面BP12的宽度窄于期望宽度而表现出的。在如上所述亮度I随着灰度代码B增大而减小的情况下,灰度转换部23可以通过执行灰度转换以排除灰度代码B的一部分来抑制其减小。具体而言,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当灰度代码B在从“2048”到“2076”的范围内时获得的亮度I低于当灰度代码C是“2047”时的亮度I。这样,可以通过排除灰度代码B的从“2048”到“2076”的范围来获得如下所述
的单调性。图10图示了灰度转换部23的转换表格T的一个示例,并且图11图示了利用转换表格T执行的灰度转换处理的示例。灰度转换部23利用例如图10中所示的转换表格T对灰度代码B执行灰度转换。在此示例中,当作为灰度代码B输入了 “2047”时,灰度转换部23按原样输出“2047”,而当作为灰度代码B输入了 “2048”时,其输出“2077”。也就是说,灰度转换部23通过排除从“2048”到“2076”的范围来跳过灰度代码B。由此,灰度转换部23可以将虚线指示的特性灰度转换成实线指示的特性,从而亮度I根据灰度代码B的增大而单调增大。在显示装置I中,可以如上所述通过比特平面宽度调整(由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执行)和灰度转换(由灰度转换部23执行)来改善图5中所示的部分Wl的不连续性。接下来,将描述对图5中所示的部分W2的特性的校正。
图12是图5中所示的部分W2的示例的放大视图。在此示例中,当灰度代码B从“1023”变到“1024”时,亮度I减小。也就是说,在图12所示的特性中丧失了单调性。图13是当灰度代码B指示“1023”和“1024”时与比特平面BP—起示出的各个灰度数据bl至bl3的示例。当灰度代码B是“ 1023”时,各个灰度数据bl至blO的值是“1”,并且各个灰度数据bll至bl3的值是“O”。另一方面,当灰度代码B是“ 1024”时,灰度数据bll的值是“1”,并且各个灰度数据bl至bl0、bl2和bl3的值是“O”。在上述情形中,通过在灰度代码B的数字增大I时在高位侧(此示例中的bll)生成“1”,在亮度I中也可发生不连续性。在上述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与图10和图11中所示相同的方式利用灰度转换部23执行灰度转换处理来改善不连续性。也就是说,灰度转换部23如图14中所示通过排除从“1024”到“1050”的范围来跳过灰度代码B,由此灰度转换部23如图15中所示可以将虚线指示的特性灰度转换成实线指示的特性,并且亮度I根据灰度代码B的增大而单调增大。在显示装置I中,可以如上所述通过灰度转换(由灰度转换部23执行)来改善图5中所示的部分W2的不连续性。[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如以上所述,由于调整了比特平面宽度,所以当像素的亮度根据灰度代码的变化而部分大幅变化时,可以抑制其增大/减小以平滑地改变亮度。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分割了比特平面宽度,所以可以执行自由度更高的调
難
iF. O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执行灰度转换以排除灰度代码的一部分,所以当像素的亮度不随着灰度代码的变化而单调变化时,可以改善单调性以平滑地改变亮度。[修改示例1-1]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只有与灰度代码B中的最高有效比特相对应的比特平面BP被分割,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作为替换,例如,可以分割与比上述更低位的比特相对应的比特平面BP。接下来,将描述其示例。图16图示了根据本修改示例的灰度代码B的示例。根据本修改示例的灰度代码B是包括23比特灰度数据的4096阶灰度代码。此灰度代码B是通过分割与灰度代码C(图4A)中的三个高位比特ClO至cl2相对应的比特平面BPlO至BP12来获得的。也就是说,与灰度代码C(图4A)中的比特cl2相对应的比特平面被分割成八个比特平面,与灰度代码C中的比特cll相对应的比特平面被分割成四个比特平面,并且与灰度代码C中的比特ClO相对应的比特平面被分割成两个比特平面。在上述情况下,基于灰度代码C中的四个高位比特的各个灰度数据c9至cl2,以与图4A和图4B中所示相同的方式生成灰度代码B中的十五个高位比特的各个灰度数据b9至b23。比特平面BP9至BP23的每一个的宽度如图16中所示对应于灰度代码B中的“256”的代码宽度。也就是说,在图16所示的示例中,可以校正每“256”会发生的不连续性。[修改示例1-2]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当亮度I急剧增大时(部分Wl),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如图8中所示进行调整以减小比特平面宽度,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当亮度I减小时(部分W2),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可进行调整以增大比特平面宽度。具体而言,在图12中所示情形的情况下,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可以增大比特平面BPll的宽度以进行校正以便例如单调增大亮度I。[修改示例1-3]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灰度校正电路21包括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和灰度转换部23两者,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作为替换,例如,如图17中的示例中所示可以只包括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或者如图18中的示例中所示可以只包括灰度转换部23。注意,当只包括灰度转换部23时,由于不执行从灰度代码C到灰度代码B的格式转换,并且灰度转换部23直接对保持未转换的灰度代码C执行灰度转换,所以如图19中所示在根据此修改示例的显示装置中基于包括各个12比特灰度数据Cl至cl2的灰度代码C执行显示操作。例如当像素11的灰度特性中的不连续性的大部分对应于图5中所示的部分Wl和W2中的任何一个时,可以应用根据此修改示例的显示装置。也就是说,例如当像素11的灰度特性如图20中所示时,例如可以应用图18中所示的只包括灰度转换部23的配置。 <2.应用示例>接下来,将描述上述实施例和修改示例中描述的显示装置的应用示例。图21图示了要应用根据上述实施例等等的显示装置的电视机的外观的示例。此电视机例如包括图像显示屏幕部510,该图像显示屏幕部510包括前面板511和滤光玻璃512。图像显示屏幕部510是由根据上述实施例等等的显示装置构成的。除了如上所述应用到电视机以外,根据上述实施例等等的显示装置还可应用到所有领域中的任何电子系统,例如数字相机、笔记本个人计算机、诸如蜂窝电话之类的便携式终端、手持游戏机、摄像机、投影仪等等。换言之,根据上述实施例等等的显示装置可应用到涉及图像显示的所有领域中的任何电子系统。虽然至此已通过给出实施例及其修改示例以及其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示例来描述了本技术,但本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例、示例等等,而是可按多种方式来修改。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例等等中灰度校正电路21被部署在外围电路20的输入侧,但本技术不限于此,并且作为替换,例如,其可被包括在水平驱动电路27的一部分中。在后一种情况下,例如,希望将关于已被比特平面宽度调整部22调整的比特平面BP的时间宽度等等的信息提供给例如垂直驱动电路26、转换电路30等等。此外,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例等等中灰度代码B中的各个比特的值按从低位比特b I开始的顺序被写入到各个像素11中,但本技术不限于此。作为替换,例如,可从高位比特bl2开始将比特值写入到像素中。另外,本技术不限于如上所述从低位比特或高位比特开始将灰度代码B中的各个比特顺次写入,而是例如在图16所示的情况中可以例如按比特b23, b21, ,bll, b9, bl, b2,…,bl, b8, blO, bl2, ,b20 和 b22 的顺序写入比特值。另外,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例等等中根据比特的权重按1: 2 : 4 : 8 :的比率设定比特平面BP的时间宽度,但本技术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范围内稍微改变该比率。因此,从本公开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和修改,可以实现至少以下配置。(I)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包括显示像素的显示部;驱动部,该驱动部以与包括多个比特的灰度代码中的每个比特的权重相对应的驱动间隔基于每个比特的值驱动所述显示像素;以及校正部,该校正部被配置为以使得所述显示像素的亮度平滑变化的方式校正所述驱动间隔、所述灰度代码或者所述驱动间隔和所述灰度代码两者。(2)根据(I)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校正部校正多个所述驱动间隔中的一个或多个。(3)根据(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校正部将与所述灰度代码中的最高有效比特相对应的驱动间隔或者与从所述最高有效比特算起的各个比特相对应的每个驱动间隔分割成多个分割驱动间隔,并且校正所述分割驱动间隔中的一个或多个。
(4)根据(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校正部通过如下方式来校正所述灰度代码将所述灰度代码转换成所包括的比特的数目增加了通过分割而增加的驱动间隔数目的灰度代码。(5)根据(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校正部基于所述最高有效比特的值或者从所述最高有效比特算起的比特的值并且基于比所述最高有效比特低一位或者比从所述最高有效比特算起的比特低一位的比特的值,来生成经转换的灰度代码中的与分割驱动间隔相对应的多个比特的值和经转换的灰度代码中的比与分割驱动间隔相对应的多个比特低一位的比特的值。(6)根据(4)或(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校正部通过将经转换的灰度代码转换成排除了经转换的灰度代码的一部分的灰度代码来校正灰度代码。(7)根据(2)至¢)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校正部以使得所述驱动间隔的总和能够恒定的方式来执行校正。(8)根据⑵至(7)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校正部通过将灰度代码转换成排除了灰度代码的一部分的灰度代码来校正灰度代码。(9)根据(I)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校正部将与所述灰度代码中的最高有效比特相对应的驱动间隔或者与从所述最高有效比特算起的各个比特相对应的每个驱动间隔分割成多个分割驱动间隔,并且所述校正部通过如下方式来校正所述灰度代码将所述灰度代码转换成所包括的比特的数目增加了由分割增加的驱动间隔数目的灰度代码。(10)根据(I)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校正部通过将灰度代码转换成排除了灰度代码的一部分的灰度代码来校正灰度代码。(11) 一种显示方法,包括通过以与包括多个比特的灰度代码中的每个比特的权重相对应的驱动间隔驱动显示像素来执行显示;以及以使得所述显示像素的亮度平滑变化的方式校正所述驱动间隔、所述灰度代码或者所述驱动间隔和所述灰度代码两者。(12) —种电子系统,包括显示装置;以及控制部,该控制部执行利用所述显示装置的操作控制,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包括显示像素的显示部,驱动部,该驱动部以符合包括多个比特的灰度代码中的每个比特的权重的驱动间隔基于每个比特的值驱动所述显示像素,以及校正部,该校正部被配置为以使得所述显示像素的亮度平滑变化的方式校正所述驱动间隔、所述灰度代码或者所述驱动间隔和所述灰度代码两者。注意,除非发生任何矛盾,否则针对显示装置的(2)至(10)的任何组合也可应用到针对显示方法的(11)和针对电子系统的(12)中的每一个。这种组合也被认为是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优选组合。本公开包含与2011年9月22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1-207140中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特此通过引用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处于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包括显示像素的显示部;驱动部,该驱动部以与包括多个比特的灰度代码中的每个比特的权重相对应的驱动间隔,基于每个比特的值驱动所述显示像素;以及校正部,该校正部被配置为以使得所述显示像素的亮度平滑变化的方式校正所述驱动间隔、所述灰度代码或者所述驱动间隔和所述灰度代码两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校正部校正多个所述驱动间隔中的一个或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校正部将与所述灰度代码中的最高有效比特相对应的驱动间隔或者与从所述最高有效比特算起的各个比特相对应的每个驱动间隔分割成多个分割驱动间隔,并且校正所述分割驱动间隔中的一个或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校正部通过如下方式来校正所述灰度代码将所述灰度代码转换成所包括的比特的数目按由所述分割增加的驱动间隔数目增加了的灰度代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校正部基于所述最高有效比特的值或者从所述最高有效比特算起的比特的值并且基于比所述最高有效比特低一位或者比从所述最高有效比特算起的比特低一位的比特的值,来生成经转换的灰度代码中的与分割驱动间隔相对应的比特的值和经转换的灰度代码中的比与分割驱动间隔相对应的比特低一位的比特的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校正部通过将经转换的灰度代码转换成排除了经转换的灰度代码的一部分的灰度代码来校正灰度代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校正部以使得所述驱动间隔的总和能够恒定的方式来执行校正。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校正部通过将灰度代码转换成排除了灰度代码的一部分的灰度代码来校正灰度代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校正部将与所述灰度代码中的最高有效比特相对应的驱动间隔或者与从所述最高有效比特算起的各个比特相对应的每个驱动间隔分割成多个分割驱动间隔,并且所述校正部通过如下方式来校正所述灰度代码将所述灰度代码转换成所包括的比特的数目按由所述分割增加的驱动间隔数目增加了的灰度代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校正部通过将灰度代码转换成排除了灰度代码的一部分的灰度代码来校正灰度代码。
11.一种显不方法,包括通过以与包括多个比特的灰度代码中的每个比特的权重相对应的驱动间隔驱动显示像素来执行显示;以及以使得所述显示像素的亮度平滑变化的方式校正所述驱动间隔、所述灰度代码或者所述驱动间隔和所述灰度代码两者。
12.—种电子系统,包括显示装置;以及 执行利用所述显示装置的操作控制的控制部,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包括显示像素的显示部,驱动部,该驱动部以与包括多个比特的灰度代码中的每个比特的权重相对应的驱动间隔,基于每个比特的值驱动所述显示像素,以及校正部,该校正部被配置为以使得所述显示像素的亮度平滑变化的方式校正所述驱动间隔、所述灰度代码或者所述驱动间隔和所述灰度代码两者。
全文摘要
公开了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和电子系统。显示方法包括通过以与包括多个比特的灰度代码中的每个比特的权重相对应的驱动间隔驱动显示像素来执行显示;以及以使得显示像素的亮度平滑变化的方式校正驱动间隔、灰度代码或者驱动间隔和灰度代码两者。
文档编号G09G3/20GK103021311SQ20121035004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2日
发明者吉永朋朗 申请人:索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