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课堂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1322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课堂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课堂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学习不同的课程时,一般是老师根据讲课进度对某一部分内容单独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满足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记忆,但对于某些出现复杂较多的内容时候,就必须不断的翻转内容,例如历史教学中众多的朝代名称和时间,需要记忆的大量不同的时间和事件,这样容易使学生混淆,并且需要将时间和事件相互对应,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现有的教学方法由于无法对各个朝代的内容进行区别比较,所以无法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一个老师在不同的班级内教课,就需要在黑板上反复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讲解并区分,既增加了老师的教学负担,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效果好的课堂教学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课堂教学装置,包括横梁和支撑杆,支撑杆设置在上下两个横梁之间并与其垂直设置,所述横梁分为两组,每上下两个横梁为一组,上部的横梁和下部的横梁之间分别通过活页相连接在一起;每组横梁之间分别设置有两根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有相对支撑杆转动的演示卷帘;每组横梁下方分别设置有支撑装置。一种课堂教学装置,其各支撑杆长度相同,各支撑杆之间平行设置。—种课堂教学装置,其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柱、支撑套筒和底座,支撑柱下端从支撑套筒上端穿入并与其滑动连接;支撑套筒垂直设置在底座上,底座下方设置有脚轮。本实用新型的课堂教学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优良、实用等特点,操作较为简单,方便老师教学,而且可加深学生记忆,便于复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

附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横梁,2、活页,3、支撑杆,4、演示卷帘,5、支撑柱,6、支撑套筒,7、底座,8、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详细说明。[0013]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课堂教学装置,其结构包括横梁I和支撑杆3,支撑杆3设置在上下两个横梁I之间并与其垂直设置,所述横梁I分为两组,每上下两个横梁I为一组,上部的横梁I和下部的横梁I之间分别通过活页2相连接在一起;每组横梁I之间分别设置有两根支撑杆3,支撑杆3上设置有相对支撑杆3转动的演示卷帘4 ;每组横梁I下方分别设置有支撑装置;各支撑杆3长度相同,各支撑杆3之间平行设置;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柱5、支撑套筒6和底座7,支撑柱5下端从支撑套筒6上端穿入并与其滑动连接;支撑套筒6垂直设置在底座7上,底座7下方设置有脚轮8。通过脚轮可以将该装置任意移动到不同的地方,便于教师讲学。演示卷帘的高度可以根据要求进行调节,两个演示卷帘可以同时对不同时期和地区或国家的历史系统展示·出来,从而使学生能从整体出发,进行系统地识别记忆,区别记忆理解,可加深记忆,达到当堂消化,全面掌握的目的。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将该装置折叠存放。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人员的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1.一种课堂教学装置,包括横梁和支撑杆,支撑杆设置在上下两个横梁之间并与其垂直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分为两组,每上下两个横梁为一组,上部的横梁和下部的横梁之间分别通过活页相连接在一起;每组横梁之间分别设置有两根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有相对支撑杆转动的演示卷帘;每组横梁下方分别设置有支撑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课堂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支撑杆长度相同,各支撑杆之间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课堂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柱、支撑套筒和底座,支撑柱下端从支撑套筒上端穿入并与其滑动连接;支撑套筒垂直设置在底座上,底座下方设置有脚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课堂教学装置,属于教学用具领域,其结构包括横梁和支撑杆,支撑杆设置在上下两个横梁之间并与其垂直设置,所述横梁分为两组,每上下两个横梁为一组,上部的横梁和下部的横梁之间分别通过活页相连接在一起;每组横梁之间分别设置有两根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有相对支撑杆转动的演示卷帘;每组横梁下方分别设置有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老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特点。
文档编号G09B1/28GK202771639SQ20122047628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4日
发明者肖冉 申请人:肖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