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学装置、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775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光学装置、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光学装置、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了各种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以下称为“OLED”)元件等发光元件的电光学装置。在这样的电光学装置中通常存在以下结构:对应于扫描线与数据线的交叉,含有上述发光元件、晶体管等的像素电路与应该显示的图像的像素对应地设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 316462号公报近年来,将采用了发光元件的电光学装置应用于便捷式设备、头戴式可视设备等小型设备的需求提高。该情况下,需要将电光学装置小型化且不使显示品质劣化。另外,为了将制造成本抑制得较低并且实现电光学装置的小型化,希望使电光学装置成为简单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是实现电光学装置的小型化以及简单化且不使显示品质劣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与上述多条扫描线和上述多条数据线的交叉对应地设置的多个像素电路、以及驱动上述多个像素电路的驱动电路,上述多个像素电路分别具备:驱动晶体管,其流过与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对应的电流;写入晶体管,其被电连接在上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上述数据线之间;第一保持电容,其一端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对上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进行保`持;以及发光元件,其以与由上述驱动晶体管供给的电流的大小对应的亮度进行发光;上述驱动电路具备:第一供电线、与上述多条数据线电连接的电平移位电路、以及向上述第一供电线供给第一电位或者第二电位并且对上述电平移位电路和上述像素电路的动作进行控制的驱动控制电路,上述电平移位电路具备:与上述多条数据线分别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保持电容、和对上述第二保持电容的两端与上述第一供电线之间的导通与非导通进行切换的切换部,多个上述第二保持电容各自的一端与上述数据线连接,并且该第二保持电容的另一端被供给规定上述发光元件的亮度的电位的信号,上述驱动控制电路对上述切换部进行控制,以便在向上述第一供电线供给上述第一电位的期间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将上述第一供电线与上述第二保持电容的一端电连接,并且上述驱动控制电路对上述切换部进行控制,以便在向上述第一供电线供给上述第二电位的期间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将上述第一供电线与上述第二保持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向第一供电线供给第一电位的期间,第一供电线与第二保持电容的一端电连接,在向第一供电线供给第二电位的期间,第一供电线与第二保持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所以能够利用I条第一供电线实现向第二保持电容的一端供给第一电位以及向第二保持电容的另一端供给第二电位。由此,与分别独立地设置向第二保持电容的一端供给第一电位的供电线、和向另一端供给第二电位的供电线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电光学装置的小型化以及简单化。另外,在上述电光学装置中,优选上述切换部具备:第一晶体管,其被电连接在上述第二保持电容的一端与上述第一供电线之间;以及第二晶体管,其被电连接在上述第二保持电容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一供电线之间。根据该发明,能够容易地控制第二保持电容的一端与第一供电线之间的导通和非导通、以及第二保持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供电线之间的导通和非导通。另外,在上述的电光学装置中,优选具备第三保持电容,该第三保持电容与上述多条数据线的每一条对应设置,对上述数据线各自的电位进行保持。根据该发明,数据线与第三保持电容和第二保持电容的一端连接。因此,在第二保持电容的另一端被供给规定发光元件的亮度的电位的信号的情况下,数据线的电位变动的大小是根据第二保持电容以及第三保持电容的电容比,将规定发光元件的亮度的电位的信号的电位变动的大小压缩了的值。即,数据线的电位的变动范围与规定发光元件的亮度的电位的信号的电位的变动范围相比变小。由此,即使不以细密的精度标记数据信号,也能够以细密的精度设定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节点的电位,并能够高精度地向发光元件供给电流,从而能够实现闻品质的显不。其中,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光学装置通过从第二保持电容的一端经由数据线向第一保持电容以及第三保持电容供给电荷,来决定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节点的电位。具体而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节点的电位由第一保持电容的电容值、第三保持电容的电容值以及第二保持电容向第一保持电容和第三保持电容供给的电荷量决定。假设在电光学装置不具备第三保持电容的情况下,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节点的电位由第一保持电容的电容值和第二保持电容所供给的电荷决定。因此,在第一保持电容的电容值由于半导体工艺的误差而 在每个像素电路中存在相对偏差的情况下,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节点的电位也在每个像素电路中产生偏差。该情况下,产生显示不均匀,显示品质降低。与此相对,本发明具备对数据线的电位进行保持的第三保持电容。由于第三保持电容与数据线分别对应设置,所以和设置于像素电路内的第一保持电容相比,能够构成为具有大面积的电极。因此,设置于各列的多个第三保持电容与第一保持电容相比,能够将由半导体工艺的误差引起的电容值的相对偏差抑制为较小。由此,能够防止在每个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节点的电位产生偏差,能够实现防止了显示不均匀的产生的高品质的显不O另外,在上述的电光学装置中,优选上述驱动控制电路对上述切换部进行控制,以便在第一期间向上述第一供电线供给上述第一电位,并且将上述第一供电线与上述第二保持电容的一端电连接,上述驱动控制电路对上述切换部进行控制,以便在上述第一期间结束之后开始的第二期间,以使上述写入晶体管导通的状态向上述第一供电线供给上述第二电位,并且将上述第一供电线与上述第二保持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在上述第二期间结束之后开始的第三期间,以维持上述写入晶体管导通的状态,使上述第一供电线与上述第二保持电容的两端非电连接,并向上述第二保持电容的另一端供给对上述发光元件的亮度进行规定的电位的信号。
根据该发明,在第一期间以及第二期间,对第一保持电容、第二保持电容、第三保持电容、数据线以及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节点的电位进行了初始化,进而在第三期间,向第二保持电容的另一端供给对发光元件的亮度进行规定的电位的信号。因此,由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节点的电位被正确地设定为与对发光元件的亮度进行规定的电位的信号对应的值,所以能够实现闻品质的显不。另外,在上述的电光学装置中,优选上述电平移位电路具备与上述多条数据线分别对应设置的多个第四保持电容,上述多个第四保持电容的每一个在从上述第一期间开始到上述第三期间开始为止的期间,一端被供给与上述驱动控制电路输出的数据信号对应的电位,在上述第三期间,上述多个第四保持电容的一端与上述第二保持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根据该发明,在第一期间以及第二期间,数据信号被向第四保持电容的一端供给并暂时保持,然后,在第三期间,被向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节点供给。假设在电光学装置不具备第四保持电容的情况下,必须在第三期间进行向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节点供给数据信号的全部动作,需要将第三期间的时间长度设定为足够的长度。与此相对,由于本发明在第一期间以及第二期间中并行进行数据信号的供给动作和数据线等的初始化动作,所以能够缓和在一个水平扫描期间应该进行的动作的时间上的制约。由此,能够实现数据信号的供给动作的低速化,并且能够充分确保进行数据线等的初始化的期间。另外,在上述的电光学装置中也可以是如下的方式:上述驱动电路具备多个与上述多个第四保持电容分别对应设置的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的组,上述第一开关的输出端与上述第二保持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上述第一开关的输入端与上述第四保持电容的一端和上述第二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上述驱动控制电路在从上述第一期间开始到上述第三期间开始为止的期间, 以将上述第一开关截止的状态使上述第二开关导通,并且向上述第二开关的输入端供给上述数据信号,在上述第三期间,以将上述第二开关截止的状态使上述第一开关导通。另外,在上述的电光学装置中也可以是如下的方式:上述多条数据线按规定数量被分组,与属于I组的规定数量的数据线对应的规定数量的上述第二开关的输入端被共同连接,上述驱动控制电路使上述属于I组的规定数量的第二开关与上述数据信号的供给同步地以规定的顺序导通。另外,在上述的电光学装置中,优选上述像素电路具备电连接在上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漏极之间的阈值补偿晶体管,上述驱动控制电路在上述第二期间使上述阈值补偿晶体管成为导通状态,在上述第二期间以外的期间使上述阈值补偿晶体管成为截止状态。根据该发明,能够将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电位设为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位,可对每个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偏差进行补偿。另外,在上述的电光学装置中,优选具备多条第二供电线,这些第二供电线与上述多条数据线的每一条对应设置,并供给规定的复位电位,上述像素电路具备电连接在上述第二供电线与上述发光元件之间的初始化晶体管,上述驱动控制电路在上述第一期间、上述第二期间以及上述第三期间中的至少一部分,使上述初始化晶体管成为导通状态。
根据该发明,能够抑制在发光元件寄生的电容的保持电压的影响。另外,在上述的电光学装置中,优选上述多条第二供电线的每一条沿着上述多条数据线的每一条设置,上述第三保持电容由上述多条数据线以及上述多条第二供电线中相邻的上述数据线以及上述第二供电线形成。根据该发明,由于能够充分增大第三保持电容(即,比第一保持电容以及第二保持电容大),所以数据线的电位的变动范围与对发光元件的亮度进行规定的电位的信号的电位的变动范围相比,能够变得十分小,即使不以细密的精度标记数据信号,也能够以细密的精度设定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节点的电位。另外,在充分增大第三保持电容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每个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节点的电位产生偏差,能够实现防止了显示不均匀的产生的高品质的显示。此外,可以通过将相邻的数据线以及第二供电线设置于同层来形成第三保持电容。另外,也可以通过使相邻的数据线以及第二供电线配置成俯视时重叠来形成第三保持电容。另外,在上述的电光学装置中,优选上述像素电路具备电连接在上述驱动晶体管与上述发光元件之间的发光控制晶体管,上述驱动控制电路至少在从上述第一期间开始时到上述第三期间结束时为止的期间,使上述发光控制晶体管成为截止状态。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中,该电光学装置具备: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与上述多条扫描线和上述多条数据线的交叉对应设置的多个像素电路、第一供电线以及一端与上述数据线电连接并且向另一端被供给对上述发光元件的亮度进行规定的电位的信号的第二保持电容,上述多个像素电路的每一个具备:驱动晶体管,其流过与栅极和源极间的电压对应的电流;写入晶体管,其被电连接在上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上述数据线之间;第一保持电 容,其一端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并对上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进行保持;以及发光元件,其以与由上述驱动晶体管供给的电流的大小对应的亮度进行发光;在该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中,在第一期间向上述第一供电线供给第一电位,并且将上述第一供电线与上述第二保持电容的一端电连接,在上述第一期间结束之后开始的第二期间,向上述第一供电线供给第二电位,并且将上述第一供电线与上述第二保持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此外,本发明除了被用于电光学装置之外,还能够用于具有该电光学装置的电子设备。作为典型的电子设备,可以举出头戴式可视设备(HMD)、电子取景器等的显示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学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该电光学装置的构成的图。图3是表示该电光学装置中的像素电路的图。图4是表示该电光学装置的动作的时间图。图5是该电光学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图6是该电光学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图7是该电光学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图8是该电光学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9是表示该电光学装置中的数据信号的振幅压缩的图。图10是表示该电光学装置中的晶体管的特性的图。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学装置的构成的图。图12是表示该电光学装置的动作的时间图。图13是该电光学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图14是该电光学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图15是该电光学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图16是该电光学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图17是表示采用了实施方式等所涉及的电光学装置的HMD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HMD的光学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学装置10的构成的立体图。电光学装置10例如是在头戴式可视设备中显示图像的微显示器。详细内容将后述,电光学装置10是将多个像素电路、驱动该像素电路的驱动电路等形成在例如硅基板的有机EL装置,像素电路采用作为发光元件的一个例子的0LED。电光学装置10例如被收纳于被显示部开口的框状的壳体72,并且与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柔性电路板)基板74的一端连接。在FPC基板74上利用COF (Chip On Film:覆晶薄膜)技术安装半导体芯片的控制电路5,并且设置有多个端子76来与省略了图示的上位电路连接。该上位电路经由多个端子76与同步信号同步地向电光学装置10供给图像数据。同步信号包含垂直同步信号、水平同步信号、点时钟(dot clock)信号。另外,图像数据例如以8位规定应该显示的图像的像素的灰度级。控制电路5兼具电光学装置10的电源电路和数据信号输出电路的功能。S卩,控制电路5除了将根据同步信号所生成的各种的控制信号、各种电位向电光学装置10供给之外,还将数字的图像数据转换为模拟的数据信号,并提供给电光学装置10。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学装置10的构成的图。如该图所示,电光学装置10大致被分为扫描线驱动电路20、多路输出选择器(demultiplexer) 30、电平移位电路40、和显示部100。其中,在显示部100中,以矩阵状排列有与应该显示的图像的像素对应的像素电路110。详细而言,在显示部100中,m行扫描线12在图中沿横向(X方向)延伸设置,而且,以3列为一组的(3n)列数据线14在图中沿纵向(Y方向)延伸并且被设成确保与各扫描线12相互电绝缘。而且,对应于m行扫描线12与(3n)列数据线14的交叉部,设置有像素电路11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像素电路110被以纵m行X横(3n)列排列为矩阵状。这里,m、n都是自然数。在扫描线12以及像素电路110的矩阵中,为了区别行(排),有时在图中从上朝下按顺序称为1、2、3、…、(m - l)、m行。同样,为了区别数据线14以及像素电路110的矩阵的列(纵列),有时在图中从左向右按顺序称为1、2、3、…、(3n — I)、(3n)列。另外,为 了将数据线14的组一般化来进行说明,若使用I以上η以下的整数j,则第(3j - 2)列、第(3j -1)列以及第(3j)列的数据线14属于从左数的第j组。其中,同一行的扫描线12和属于同一组的3列数据线14的交叉所对应的3个像素电路110分别对应于R (红)、G (绿)、B (蓝)的像素,来表现上述3个像素应该显示的彩色图像的I个点。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与RGB对应的OLED的发光并利用加色混合来表现I点的彩色。另外,如图2所示,在显示部100中,(3n)列供电线16 (第二供电线)沿纵向延伸并且被设成确保与各扫描线12相互电绝缘。对各供电线16共同供给作为复位电位的规定电位Vorst。这里,为了区别供电线16的列,有时在图中从左向右按顺序称为第1、2、3、…、(3n)、(3n + I)列供电线16。沿着第I列 第(3n)列的各个数据线14设置第I列 第(3n)列的供电线16的每一个。S卩,在将I以上(3n)以下的整数设为P时,第P列的供电线16以及第P列的数据线14被设置成相互相邻。另外,在电光学装置10中与第I列 第(3n)列的数据线14的各个对应地设置有(3n)个保持电容50。保持电容50的一端与数据线14连接,另一端与供电线16连接。SP,保持电容50作为保持数据线14的电位的第三保持电容发挥作用。优选保持电容50通过相邻的供电线16以及数据线14夹持绝缘体(电介质)而形成。该情况下,将相邻的供电线16与数据线14之间的距离设定为能够得到所需大小的电容。其中,以下将保持电容50的电容值标记为Cdt。在图2中,保持电容50被设置于显示部100的外侧,但这只是等效电路,也可以设置于显示部100的内侧。另外,也可以从显示部100的内侧到外侧来设置保持电容50。控制电路5向电光学装置10供给各种控制信号。具体而言,控制·电路5向电光学装置10供给用于控制扫描线驱动电路20的控制信号Ctr、用于控制多路输出选择器30中的选择的控制信号Sel (l)、Sel (2)、Sel (3)、与上述信号处于逻辑反转关系的控制信号/Sel (I)VSel (2),/Sel (3)、用于控制电平移位电路40的负逻辑的控制信号/Gini以及正逻辑的控制信号Gref。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上控制信号Ctr中包括脉冲信号、时钟信号、使能信号等多种信号。另外,控制电路5向电光学装置10供给数据信号Vd (l)、Vd (2)、…、Vd (η)。具体而言,控制电路5与多路输出选择器30中的选择定时对应地向第1、2、…、η组供给数据信号Vd (l)、Vd (2)、…、Vd (η)。其中,将数据信号Vd (I厂Vd (η)能取得的电位的最高值设为Vmax,将能取得的电位的最低值设为Vmin。扫描线驱动电路20根据控制信号Ctr生成用于遍及帧的期间逐行按顺序对扫描线12进行扫描的扫描信号。这里,将向第1、2、3、…、(m — l)、m行扫描线12供给的扫描信号分别标记为 Gwr (l)、Gwr (2) > Gwr (3)、…、Gwr Cm — 1)> Gwr (m)。此外,扫描线驱动电路20除了生成扫描信号Gwr (I广Gwr Cm)之外,还按每一行生成与上述扫描信号同步的各种控制信号并向显示部100供给,但在图2中省略了图示。另夕卜,帧的期间是指电光学装置10显示I个镜头(片段)量的图像所需要的期间,例如若同步信号所含的垂直同步信号的频率为120Hz,则帧的期间是其I个周期量的8.3毫秒的期间。多路输出选择器30是按每一列设置的传输门34 (第二开关)的集合体,对构成各组的3列依次供给数据信号。这里,与属于第j组的(3j - 2)、(3j -1)、(3j)列对应的传输门34的输入端相互共同连接,分别向其共用端子供给数据信号Vd (j)。在第j组中设置于左端列即(3j - 2)列的传输门34在控制信号Sel( I)为H电平时(控制信号/Sel (I)为L电平时)导通(接通)。同样,在第j组中设置于中央列即(3j —I)列的传输门34在控制信号Sel (2)为H电平时(控制信号/Sel (2)为L电平时)导通,在第j组中设置于右端列即(3j)列的传输门34在控制信号Sel (3)为H电平时(控制信号/Sel (3)为L电平时)导通。电平移位电路40按每一列具有保持电容44、P沟道MOS型的晶体管45 (第一晶体管)与N沟道MOS型的晶体管43 (第二晶体管)的组合,对从各列的传输门34的输出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电位进行移位。这里,保持电容44的一端与对应的列的数据线14及晶体管45的漏极节点连接,另一方面,保持电 容44的另一端与传输门34的输出端及晶体管43的漏极节点连接。即,保持电容44作为一端与数据线14连接的第二保持电容发挥作用。在图2中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设保持电容44的电容值为Crfl。各列的晶体管45的源极节点遍及各列与供电线61 (第一供电线)共同连接,遍及各列而向栅极节点共同供给控制信号/Gini。因此,晶体管45在控制信号/Gini为L电平时将保持电容44的一端(以及数据线14)与供电线61电连接,在控制信号/Gini为H电平时使保持电容44的一端(以及数据线14)与供电线61不电连接。另外,各列的晶体管43的源极节点遍及各列与供电线61共同连接,遍及各列向栅极节点共同供给控制信号Gref。因此,晶体管43在控制信号Gref为H电平时将作为保持电容44的另一端的节点h与供电线61电连接,在控制信号Gref为L电平时使作为保持电容44的另一端的节点h与供电线61不电连接。S卩,晶体管45以及晶体管43作为对保持电容44的两端与供电线61之间的导通以及非导通进行切换的切换部发挥作用。其中,控制电路5向供电线61施加电位Vref_H (第一电位)或者电位Vref_L (第二电位)中任意一方的电位。此外,以下有时将电位Vref_H以及电位Vref_L统称为电位Vref0这样,控制电路5、扫描线驱动电路20、多路输出选择器30以及电平移位电路40作为驱动像素电路110的驱动电路而发挥作用。另外,有时将控制电路5以及扫描线驱动电路20称为对像素电路110、多路输出选择器30以及电平移位电路40的动作进行控制的驱动控制电路。参照图3,对像素电路110进行说明。由于各像素电路110从电的角度考虑是相同的结构,所以这里以第i行的、位于第j组中的左端列的第(3j - 2)列的i行(3j - 2)列的像素电路110为例进行说明。其中,i是一般性表示像素电路110所排列的行时的符号,是I以上m以下的整数。如图3所示,像素电路110包含:P沟道MOS型的晶体管121 125、0LED130以及保持电容132。该像素电路110被供给扫描信号Gwr (i)、控制信号Gel (i)、Gcmp (i)、Gorst(i)。这里,扫描信号Gwr (i)、控制信号Gel (i)、Gcmp (i)、Gorst (i)分别是与第i行对应地由扫描线驱动电路20供给的信号。因此,如果是第i行,则扫描信号Gwr (i)、控制信号Gel (i)、Gcmp (i)、Gorst (i)也向所关注的(3j — 2)列以外的其他列的像素电路供
5口 O
晶体管122的栅极节点与第i行的扫描线12连接,漏极或者源极节点的一方与第(3j - 2)列的数据线14连接,另一方与晶体管121中的栅极节点g、保持电容132的一端、晶体管123的源极节点或者漏极节点的一方分别连接。即,晶体管122电连接于晶体管121的栅极节点g与数据线14之间,作为对晶体管121的栅极节点g与数据线14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的写入晶体管发挥作用。这里,为了区别于其他的节点,将晶体管121的栅极节点标记为g。晶体管121的源极节点与供电线116连接,漏极节点与晶体管123的源极节点或者漏极节点的另一方、以及晶体管124的源极节点分别连接。这里,供电线116被供给在像素电路110中成为电源的高位侧的电位Vel。g卩,晶体管121作为流过与晶体管121的栅极节点以及源极节点之间的电压对应的电流的驱动晶体管发挥作用。晶体管123的栅极节点被供给控制信号Gcmp(i)。该晶体管123作为对晶体管121的源极节点以及栅极节点g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的阈值补偿晶体管而发挥作用。晶体管124的栅极节点被供给控制信号Gel(i),漏极节点与晶体管125的源极节点以及0LED130的阳极分别连接。即,晶体管124作为对晶体管121的漏极节点与0LED130的阳极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的发光控制晶体管而发挥作用。晶体管125的栅极节点被供给与第i行对应的控制信号Gorst(i),漏极节点与第(3j -1)列的供电线16连接而保持为电位Vorst。该晶体管125作为对供电线16与0LED130的阳极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的初始化晶体管而发挥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电光学装置10形成于娃基板,所以晶体管121 125的基板电位为电位Vel。保持电容132的一端与晶体管121的栅极节点g连接,另一端与供电线116连接。因此,保持电容132作为保持晶 体管121的栅极一源极之间的电压的第一保持电容而发挥作用。其中,将保持电容132的电容值标记为Cpix。此时,保持电容50的电容值Cdt、保持电容44的电容值Crf1、保持电容132的电容值Cpix被设定为Cdt > Crfl >> Cpix。即,被设定为Cdt大于Crfl,Cpix远小于Cdt以及Crfl。此外,作为保持电容132,也可以使用在晶体管121的栅极节点g寄生的电容,还可以使用在硅基板上由相互不同的导电层夹持绝缘层而形成的电容。OLED130的阳极是按每个像素电路110分别独立设置的像素电极。与此相对,OLED130的阴极是遍及像素电路110的全部而共用的共用电极118,被确保为在像素电路110中作为电源的低位侧的电位Vet。OLED130是在上述硅基板中由阳极和具有透光性的阴极夹持了白色有机EL层而形成的元件。而且,与RGB中任意一个对应的滤色器重叠在0LED130的出射侧(阴极侧)。在这样的0LED130中,若电流从阳极流向阴极,则从阳极注入的空穴与从阴极注入的电子在有机EL层再结合而生成激子,并产生白色光。成为此时产生的白色光从与硅基板(阳极)相反侧的阴极透过,经过滤色器的着色而在观察者侧被视觉确认的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参照图4,对电光学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4是用于说明电光学装置10中的各部分的动作的时间图。如该图所示,扫描线驱动电路20将扫描信号Gwr (I)^Gwr Cm)依次切换为L电平,在I帧的期间中在每一个水平扫描期间(H)按顺序扫描第f第m行的扫描线12。一个水平扫描期间(H)中的动作在各行的像素电路110中是相同的。因此,以下在水平扫描第i行的扫描期间,特别着眼于i行(3j - 2)列的像素电路110来对动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行的扫描期间大致分为图4中由(b)表示的初始化期间、由
(c)表示的补偿期间以及由(d)表示的写入期间。而且,在(d)的写入期间之后,成为由(a)表示的发光期间,经过I帧的期间后再次到达第i行的扫描期间。因此,按照时间的顺序是(发光期间)一初始化期间一补偿期间一写入期间一(发光期间)这一循环的反复。其中,在图4中,与比第i行靠前一行的第(i 一 I)行对应的扫描信号Gwr (i —
I)、控制信号Gel (i — l)、Gcmp (i — l)、Gorst (i — I)的每一个成为相比于与第i行对应的扫描信号Gwr (i)、控制信号Gel (i)、Gcmp (i)、Gorst (i ),分别在时间上提前一个水平扫描期间(H)的波形。<发光期间>为了便于说明,从作为初始化期间的前提的发光期间开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第i行的发光期间,扫描线驱动电路20将扫描信号Gwr (i)设定为H电平,将控制信号Gel (i)设定为L电平,将控制信号Gcmp (i)设定为H电平,将控制信号Gorst (i)设定为H电平。·因此,如图5所示,在i行(3j - 2)列的像素电路110中,晶体管124导通,另一方面,晶体管122、123、125截止。因此,晶体管121将与栅极一源极间的电压Vgs对应的电流Ids供给给0LED130。如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期间中的电压Vgs是从晶体管121的阈值电压根据数据信号的电位而进行了电平移位后的值。因此,在补偿了晶体管121的阈值电压的状态下,向0LED130供给与灰度级对应的电流。其中,由于第i行的发光期间是水平扫描第i行以外的期间,所以数据线14的电位适当变动。但是,在第i行的像素电路Iio中,由于晶体管122处于截止,所以这里不考虑数据线14的电位变动。另外,在图5中,用粗线表示了动作说明中的重要路径(在以下的图6 图8、图13 图16中也如此)。〈初始化期间〉接下来,若到达第i行的扫描期间,则首先开始(b)的初始化期间,作为第一期间。在初始化期间,如图4所示,扫描线驱动电路20将控制信号Gel (i)设定为H电平,将控制信号Gorst (i)设定为L电平,另一方面,将控制信号Gcmp (i)维持为H电平。因此,如图6所示,在i行(3j - 2)列的像素电路110中,晶体管124截止,晶体管125导通。由此,向0LED130供给的电流的路径被切断,并且0LED130的阳极被复位到电位 Vorst0由于如上所述,0LED130是利用阳极和阴极夹持有机EL层的结构,所以在阳极一阴极之间,如图中用虚线所示那样,并联寄生出电容Coled。当在发光期间0LED130中流过电流时,该0LED130的阳极一阴极之间的两端电压由该电容Coled保持,但该保持电压由于晶体管125的导通而被复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之后的发光期间0LED130中再次流过电流时,难以受到由该电容Coled保持的电压的影响。
详细而言,例如在从高亮度的显示状态转为低亮度的显示状态时,如果是不复位的结构,则由于保持高亮度(流过大电流)时的高电压,所以接下来即使想要流过小电流,也会流过过量的电流而无法成为低亮度的显示状态。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晶体管125的导通而使0LED130的阳极的电位被复位,所以能使低亮度侧的再现性提高。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电位Vorst被设定为该电位Vorst与共用电极118的电位Vct之差小于0LED130的发光阈值电压。因此,在初始化期间(接下来说明的补偿期间以及写入期间),OLED130为截止(非发光)状态。另一方面,在初始化期间,控制电路5如图4所示那样,将控制信号/Gini设定为L电平,将控制信号Gref设定为L电平,另一方面,向供电线61供给电位VrefJL因此,如图6所示,在电平移位电路40中,晶体管45成为导通的状态,另一方面,晶体管43成为截止的状态。由此,保持电容44的一端与供电线61电连接,作为保持电容44的一端的数据线14被初始化为电位VrefJL此外,如图4所示,扫描线驱动电路20在初始化期间的开始到结束的期间,将扫描信号Gwr (i)从H电平 变更为L电平。由此,由于晶体管122导通,晶体管121的栅极节点g与数据线14电连接,所以栅极节点g被设定为电位VrefJL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位Vref_H被设定为(Vel — Vref_H)比晶体管121的阈值电压I Vth I大。其中,由于晶体管121是P沟道型,所以以源极节点的电位为基准的阈值电压Vth为负。鉴于此,为了防止在高低关系的说明时产生混乱,用绝对值I Vth I表示阈值电压,按照大小关系进行规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扫描线驱动电路20在开始了第i行的初始化期间之后,直到该初始化期间结束为止的期间,将扫描信号GwKi)从H电平变更为L电平,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只要在从初始化期间的开始时到补偿期间的开始时为止的期间,变更为L电平即可。例如,扫描线驱动电路20可以在开始初始化期间的同时将扫描信号Gwr (i)从H电平变更为L电平,也可以在开始补偿期间的同时将扫描信号Gwr (i)从H电平变更为L电平。〈补偿期间〉在第i行的扫描期间,接下来成为(C)的补偿期间,作为第二期间。在补偿期间,控制电路5如图4所示那样将控制信号/Gini设定为H电平,将控制信号Gref设定为H电平,另一方面,向供电线61供给电位Vref_L。因此,如图7所示,在电平移位电路40中,晶体管43成为导通的状态,另一方面,晶体管45成为截止的状态。由此,保持电容44的另一端与供电线61电连接,节点h被设定为电位Vref_L。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电位Vref_L被设定为节点h的电位相对于数据信号Vd(I)>d (η)能取得的电位,在之后的写入期间上升变化那样的值,例如被设定为比最低值Vmin低。另外,在补偿期间,扫描线驱动电路20如图4所示将控制信号Gcmp (i)设定为L电平,另一方面,将扫描信号Gwr (i)维持为L电平,将控制信号Gel (i)维持为H电平,将控制信号Gorst (i)维持为L电平。因此,如图7所示,由于晶体管123导通,所以晶体管121成为二极管连接。由此,漏极电流流过晶体管121,对栅极节点g以及数据线14进行充电。详细而言,电流按照供电线116 —晶体管121 —晶体管123 —晶体管122 —第(3j — 2)列数据线14这一路径流动。从而,因晶体管121的导通而成为相互连接的状态的数据线14以及栅极节点g从电位Vref_H 上升。但是,由于上述路径中流动的电流随着栅极节点g接近于电位(Vel — I Vth I)而难以流动,所以在到达补偿期间结束之前,数据线14以及栅极节点g以电位(Vel -1Vth I )饱和。因此,保持电容132在到达补偿期间结束之前,保持晶体管121的阈值电压IVth I。〈写入期间〉在初始化期间之后,作为第三期间,到达(d)的写入期间。在写入期间,由于扫描线驱动电路20如图4所示将扫描信号Gwr (i)维持为L电平,将控制信号Gel (i)维持为H电平,将控制信号Gorst (i)维持为L电平,另一方面,将控制信号Gcmp (i)设定为H电平,所以晶体管121的二极管连接被解除。另外,如图4所示,由于控制电路5将控制信号/Gini设定为H电平,将控制信号Gref设定为L电平,所以晶体管45维持截止的状态,并且晶体管43也为截止的状态。因此,虽然从第(3j - 2)列的数据线14至i行(3j — 2)列的像素电路110中的栅极节点g为止的路径成为浮置状态,但该路径中的电位被保持电容50、132维持为(Vel -1 Vth I )。在第i行的写入期间,控制电路5将第j组中的数据信号Vd (j)按顺序切换为与i行(3j - 2)列、i行(3j -1)列、i行(3j)列的像素的灰度级对应的电位。另一方面,控制电路5与数据信号的电位的切换同步地使控制信号Sel (I)、Sel (2)、Sel (3)按顺序排他地成为H电平。虽然在图4中省略了图示,但控制电路5还输出与控制信号Sel (I)、Sel (2)、Sel (3)处于逻辑反转的关系的控制信号/Sel (1)、/Sel (2),/Sel (3)。由此,通过多路输出选择器30,在各组中的传输门34分别以左端列、中央列、右端列的顺序导通。这里,在左端列的传输门34通过控制信号Sel (1)、/Sel (I)被导通时,如图8所示,作为保持电容44的另一端的节点h从在补偿期间被设定的电位Vref_L变化为数据信号Vd (j)的电位、即变化为与i行(3j — 2)列的像素的灰度级对应的电位。将此时的节点h的电位变化量表示为八¥,将变化后的电位表示为(¥1*社_1^+ Λ V)。另一方面,由于栅极节点g经由数据线14与保持电容44的一端连接,所以成为从补偿期间中的电位(Vel — I Vth I )朝上升方向移位了对节点h的电位变化量AV乘以了电容比kl的值的值(Vel -1 Vth I + kl.AV)0此时,若用绝对值表现晶体管121的电压Vgs,则成为从阈值电压I Vth I减去了栅极节点g的电位上升的移位量的值(I Vth I —kl.AV)。其中,电容比kl为Crfl八Cdt+ Crfl)。严格来说,虽然还必须考虑保持电容132的电容值Cpix,但由于电容值Cpix被设定为远小于电容值Crfl、Cdt,故可忽略。图9是表示写入期间中的数据信号的电位与栅极节点g的电位的关系的图。如上所述,从控制电路5供给的数据信号根据像 素的灰度级而能取从最小值Vmin到最大值Vmax的电位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数据信号不被直接写入栅极节点g,而如图所示那样进行电平移位,然后被写入栅极节点g。
此时,栅极节点g的电位范围AVgate被压缩为对数据信号的电位范围AVdata(=Vmax - Vmin)乘以了电容比kl的值。例如,在将保持电容44、50的电容设定为Crfl:Cdt = 1:9时,能够将栅极节点g的电位范围AVgate压缩为数据信号的电位范围AVdata的 1/10。另外,关于使栅极节点g的电位范围AVgate相对于数据信号的电位范围AVdata朝哪个方向移位多少,可由电位Vp (= Vel — I Vth I )、电位决定。这是因为数据信号的电位范围Λ Vdata将电位Vref_L为基准被以电容比kl压缩,并且该压缩范围以电位Vp为基准而被移位的范围成为栅极节点g的电位范围AVgate。这样,在第i行的写入期间,向第i行的像素电路110的栅极节点g写入从补偿期间中的电位(Vel -1 Vth I )移位了对节点h的电位变化量AV乘以电容比kl的量的电位(Vel — I Vth I + kl.ΔV)0〈发光期间〉在第i行的写入期间结束后,开始发光期间。在发光期间,由于扫描线驱动电路20如上所述将扫描信号GwKi)设定为H电平,所以将晶体管122截止。由此,栅极节点g的电位被维持为移位后的电位(Vel — I Vth I +kl.AV)。另外,在发光期间,由于扫描线驱动电路20如上所述将控制信号Gel (i)设定为L电平,所以在i行(3j - 2)列的像素电路110中,晶体管124导通。由于栅极一源极间的电压Vgs为(I Vth I — kl.AV),所以如之前的图5所示,与灰度级对应的电流以补偿了晶体管121的阈值电压的状态被供给0LED130。这样的动作在第i行的扫描期间,也在第(3j - 2)列像素电路110以外的第i行之外的像素电路110中时间上并行地进行。并且,这样的第i行的动作实际上在I帧的期间按第1、2、3、…、(m — l)、m行的顺序进行,并且以帧为单位重复。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栅极节点g处的电位范围AVgate相对于数据信号的电位范围AVdata变小 ,所以即使不以细密的精度标记数据信号,也能够将反映了灰度级的电压施加于晶体管121的栅极一源极之间。因此,即使在像素电路110中相对于晶体管121的栅极一源极间的电压Vgs的变化,流过0LED130的微小电流相对大幅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高精度地控制向0LED130供给的电流。另外,如在图3中用虚线所示那样,存在数据线14与像素电路110中的栅极节点g之间寄生出电容Cprs的情况。该情况下,若数据线14的电位变化幅度很大,则会经由该电容Cprs向栅极节点g传播,产生所谓的串扰、不均勻等而导致显示品质降低。该电容Cprs的影响在像素电路110被微细化时显著显现。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数据线14的电位变化范围相对于数据信号的电位范围AVdata变小,所以能够抑制因电容Cprs所产生的影响。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电路5在初始化期间向供电线61供给电位Vref_H来使晶体管45导通,另一方面,在补偿期间向供电线61供给电位Vref_L来使晶体管43导通。因此,能够通过I条供电线61来实现在初始化期间向保持电容44的一端供给电位Vref_H,而在补偿期间向保持电容44的另一端供给电位Vref_L。由此,与分别独立地设置向保持电容44的一端供给电位Vref_H的供电线、和向保持电容44的另一端供给电位Vref_L的供电线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电光学装置10的小型化、简单化。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晶体管121向OLED130供给的电流Ids抵消阈值电压的影响。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晶体管121的阈值电压在每个像素电路110中偏差,该偏差也能被补偿,从而向0LED130供给与灰度级对应的电流,所以能够抑制损坏显示画面的均匀性那样的显示不均匀的产生,结果能够实现高品质的显示。参照图10,对该抵消进行说明。如该图所示,晶体管121为了控制向0LED130供给的微小电流,在弱反转区域(亚阈值区域)进行动作。图中,A表不阈值电压I Vth I大的晶体管,B表不阈值电压I Vth I小的晶体管。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中,栅极一源极间的电压Vgs是用实线表示的特性与电位Vel之差。另外,在图10中,纵刻度的电流被以从源极朝向漏极的方向为负(下)的对数表示。在补偿期间,栅极节点g从电位Vref_H变为电位(Vel — I Vth I)。因此,阈值电压I Vth I大的晶体管A的动作点从S向Aa移动,另一方面,阈值电压I Vth I小的晶体管B的动作点从S向Ba移动。接下来,在朝向2个晶体管所属的像素电路110的数据信号的电位相同的情况下、即被指定了相同的灰度级的情况下,在写入期间,来自动作点Aa、Ba的电位移位量均为相同的kl.AV0因此,对于晶体管A而言,动作点从Aa向Ab移动,对于晶体管B而言,动作点从Ba向Bb移动,但电位移位后的动作点的电流在晶体管A、B中都是大致相同的Ids而
一致。 〈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是利用多路输出选择器30向各列的保持电容44的另一端、SP节点h直接供给数据信号的结构。因此,由于在各行的扫描期间,从控制电路5供给数据信号的期间等同为写入期间,所以在时间上制约很大。鉴于此,接下来对能够缓和这样的时间上的制约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以下为了避免说明的重复,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学装置10的构成的图。该图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在电平移位电路40的各列中设置有保持电容41 (第四保持电容)以及传输门42 (第一开关)。详细而言,在各列中,传输门42电介于传输门34的输出端与保持电容44的另一端之间。即,传输门42的输入端与传输门34的输出端连接,传输门42的输出端与保持电容44的另一端连接。其中,各列的传输门42在从控制电路5供给的控制信号Gcpl为H电平时(控制信号/Gcpl为L电平时)同时导通。另外,在各列中,保持电容41的一端与传输门34的输出端(传输门42的输入端)连接,保持电容41的另一端与固定电位、例如电位Vss共同接地。在图11中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将保持电容41的电容值设为Crf2。其中,电位Vss相当于作为逻辑信号的扫描信号、控制信号的L电平。<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参照图12,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学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2是用于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时间图。
如该图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扫描信号Gwr (ITGwr (m)依次被切换为L电平,在I帧的期间,第Γπι行的扫描线12在每一个水平扫描期间(H)被按顺序扫描。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i行的扫描期间成为(b)所示的初始化期间、(c)所示的补偿期间以及(d)所示的写入期间的顺序这一点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d)的写入期间是从控制信号Gcpl由L电平变为H电平时(控制信号/Gcpl为L电平时)到扫描信号由L电平变为H电平时的期间。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时间的顺序是(发光期间)一初始化期间一补偿期间一写入期间一(发光期间)这一循环反复。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数据信号的供给期间不等同于写入期间,数据信号的供给比写入期间靠前。详细而言,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遍及(a)的初始化期间和(b)的补偿期间来供给数据信号。〈发光期间〉如图12所示,在第i行的发光期间,扫描线驱动电路20将扫描信号Gwr (i)设定为H电平,将控制信号Gel (i)设定为L电平,将控制信号Gcmp (i)设定为H电平,将控制信号Gorst (i)设定为H电平。因此,如图13所示,由于在i行(3j - 2)列的像素电路110中,晶体管124导通,另一方面,晶体管122、123、125截止,所以该像素电路110中的动作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S卩,晶体管121将与栅极一源极间的电压Vgs对应的电流Ids供给给0LED130。〈初始化期间〉到达第i行的扫描期间,首先开始(b)的初始化期间。在初始化期间,扫描线驱动电路20如图12所示将控制信号Gel (i)设定为H电平,将控制信号Gorst (i)设定为L电平,另一方面,将控制信号Gcmp (i)维持为H电平。因此,如图14所示,在i行(3j - 2)列的像素电路110中,晶体管124截止,晶体管125导通。由此,由于向0LED130供给的电流的路径被切断,并且晶体管124的导通使得OLED130的阳极被复位为电位Vorst,所以该像素电路110中的动作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另一方面,在初始化期间,控制电路5如图12所示将控制信号/Gini设定为L电平,将控制信号Gref设定为L电平,另一方面,向供电线61供给电位VrefJL因此,如图14所示,晶体管45成为导通的状态,另一方面,晶体管43成为截止的状态。由此,保持电容44的一端与供电线61电连接,作为保持电容44的一端的数据线14被初始化为电位VrefJL另外,扫描线驱动电路20在从初始化期间的开始到结束的期间(或者从初始化期间的开始到补偿期间的开始的期间)将扫描信号Gwr (i)从H电平变更为L电平。由此,由于晶体管122导通,晶体管121的栅极节点g与数据线14电连接,所以栅极节点g被设定为电位VrefJL其中,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电位Vref_H也设定为(Vel — Vef_H)比晶体管121的阈值电压I Vth I大。如上所述,在 第二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5遍及初始化期间以及补偿期间来供给数据信号。即,控制电路5将第j组的数据信号Vd (j)按顺序切换为与i行(3j — 2)列、i行(3j -1)列、i行(3j)列的像素的灰度级对应的电位,另一方面,与数据信号的电位的切换对应地使控制信号Sel (l)、Sel (2)、Sel (3)按顺序排他地成为H电平。由此,通过多路输出选择器30,在各组中传输门34分别以左端列、中央列、右端列的顺序导通。这里,在初始化期间,当属于第j组的左端列的传输门34通过控制信号Sel (I)而被导通时,如图14所示,由于数据信号Vd (j)被供给给保持电容41的一端,所以该数据信号由保持电容41保持。〈补偿期间〉在第i行的扫描期间,接下来成为(C)的补偿期间。在补偿期间,扫描线驱动电路20如图12所示将控制信号Gcmp (i)设定为L电平,另一方面,将扫描信号Gwr (i)维持为L电平,将控制信号Gel (i)维持为H电平,将控制信号Gorst (i)维持为L电平。因此,如图15所示,在i行(3j — 2)列的像素电路110中,晶体管122导通,栅极节点g与数据线14电连接,另一方面,晶体管121因晶体管123的导通而成为二极管连接。因此,由于电流以供电线116 —晶体管121 —晶体管123 —晶体管122 —第(3j —
2)列的数据线14这一路径流动,所以栅极节点g从电位Vref_H上升,不久以(Vel — IVth I )饱和。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保持电容132也在到达补偿期间的结束之前,保持晶体管121的阈值电压I Vth I。另外,在补偿期间,控制电路5如图12所示将控制信号/Gini设定为H电平,将控制信号Gref设定为H电平,另一方面,向供电线61供给电位Vref_L。因此,如图15所示,在电平移位电路40中,晶体管43成为导通的状态,另一方面,晶体管45成为截止的状态。由此,保持电容44的另一端与供电线61电连接,节点h被设定为电位Vref_L。其中,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电位Vref_L也被设定为节点h的电位相对于数据信号Vd (ITVd (η)能取得的电位在之后的写入期间上升变化那样的值,例如比最低值Vmin低。另外,在补偿期间,当属于第j组的左端列的传输门34通过控制信号Sel (I)而被导通时,如图15所示,数据信号Vd (j)由保持电容41保持。此外,当在初始化期间,属于第j组的左端列的传输门34已经通过控制信号Sel(I)而被导通时,在补偿期间,该传输门34虽然不导通,但数据信号Vd (j)也会被被保持电容41保持。由于扫描线驱动电路20在补偿期间结束时,将控制信号Gcmp (i)从L电平变更为H电平,所以晶体管121的二极管连接被解除。另外,由于控制电路5在补偿期间结束时,将控制信号Gref从H电平变更为L电平,所以晶体管43截止。因此,虽然从第(3j - 2)列的数据线14到i行(3j - 2)列的像素电路110中的栅极节点g的路径成为浮置状态,但该路径的电位由保持电容50、132维持为(Vel -1 Vth I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5在补偿期间结束时将控制信号Gref从H电平变更为L电平,但也可以从补偿期间结束到接下来的写入期间开始之前的期间,将控制信号Gref变更为L电平。〈写入期间〉在第i行的扫描期间,接下来成为(d)的写入期间。在写入期间,控制电路5如图12所示将控制信号/Gini设定为H电平,将控制信号Gref设定为L电平,并且将控制信号Gcpl设定为H电平(将控制信号/Gcpl设定为L电平)。因此,如图16所示,由于在电平移位电路40中,传输门42导通,所以由保持电容41保持的数据信号被供给给作为保持电容44的另一端的节点h。由此,节点h从补偿期间中的电位Vref_L移位。即,节点h变化为电位(Vref_L + Λ V)。另外,在写入期间,扫描线驱动电路20如图12所示将扫描信号Gwr (i)维持为L电平,将控制信号Gel (i)维持为H电平,将控制信号Gorst (i)维持为L电平,另一方面,将控制信号Gcmp (i)设定为H电平。此时,由于栅极节点g经由数据线14与保持电容44的一端连接,所以成为从补偿期间中的电位(Vel — I Vth I )朝上升方向移位了队节点h的电位变化量AV乘以电容比k2的值后的值。即,栅极节点g的电位成为从补偿期间电位(Vel -1 Vth I )朝上升方向移位了对节点h的电位变化量Λ V乘以电容比k2的值后的值(Vel -1 Vth I + k2.AV)。其中,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容比k2是Cdt、Crfl、Crf2的电容比。如上所述,忽略了保持电容132的电容值Cpix。另外,此时若用绝对值表现晶体管121的电压Vgs,则成为从阈值电压I Vth I减去了栅极节点g的电位上升了的移位量的值(I Vth I — k2.Λν)。〈发光期间〉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i行的写入期间结束后,开始发光期间。在发光期间,由于扫描线驱动电路20如上所述将控制信号Gel (i)设定为L电平,所以在i行(3j — 2)列的像素电路110中,晶体管124导通。栅极一源极间的电压Vgs为(I Vth I + k2.AV),是从晶体管121的阈值电压以数据信号的电位进行了电平移位后的值。因此,如图13所示,以补偿了晶体管121的阈值电压的状态向0LED130供给与灰度级对应的电流。这样的动作在第i行的扫描期间,还在第(3j - 2)列的像素电路110以外的第i行之外的像素电路110中时间上并行地进行。并且,这样的第i行的动作实际上在I帧的期间,按第1、2、3、…、(m — l)、m行的顺序进行,并且按每一帧重复。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即使在像素电路110中流向0LED130的微小电流相对于晶体管121的栅极一源极间的电压Vgs相对大幅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高精度地控制向0LED130供给的电流。根据第二实施方式,除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充分地将在发光期间由OLED130的寄生电容保持的电压初始化之外,即使晶体管121的阈值电压在每个像素电路110中偏差,也能够抑制损坏显示画面的均匀性那样的显示不均匀的产生,结果能够实现高品质的显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从初始化期间到补偿期间执行使保持电容41保持从控制电路5经由多路输出选择器30供给的数据信号的动作。因此,对于应该在一个水平扫描期间进行的动作,能够缓和时间上的制约。例如,由于在补偿期间,随着栅极一源极间电压Vgs接近于阈值电压,晶体管121中流过的电流减少,所以将栅极节点g收敛为电位(Vel — I Vth I)需要时间,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比较,能够确保补偿期间较长。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比较,能够高精度地补偿晶体管121的阈值电压的偏差。
另外,对于数据信号的供给动作,也能够实现低速化。〈应用/变形例〉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应用例等实施方式等,例如能够进行如下所述的各种变形。其中,如下所述的变形的方式可以任意选择的一个或者将多个适当地组合。〈控制电路〉在实施方式中,供给数据信号的控制电路5与电光学装置10独立,但控制电路5也可以和扫描线驱动电路20、多路输出选择器30、电平移位电路40 —起集成于硅基板。另外,电光学装置10也可以包含控制电路5。该情况下,电光学装置10具备驱动像素电路110的驱动电路,而且,驱动电路具备对像素电路110、多路输出选择器30以及电平移位电路40的动作进行控制的驱动控制电路。< 基板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等中,是将电光学装置10集成于硅基板的结构,但也可以是集成于其他的半导体基板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SOI基板。另外,也可以应用多晶硅工序而形成于玻璃基板等。总之,能将像素电路Iio微细化,对在晶体管121中,漏极电流相对于栅极电压Vgs的变化而以指数函数的方式大幅变化的结构是有效的。另外,在不需要进行像素电路的微细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本发明。<多路输出选择器>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等中,是将数据线14按每3列为一组并且在各组中按顺序选择数据线14来供给数据信 号的结构,但构成组的数据线数只要为“2”以上“3η”以下的规定数量即可。例如,构成组的数据线数可以是“2”,也可以是“4”以上。另外,也可以不分组,即成为不采用多路输出选择器30地向各列的数据线14同时按线的顺序供给数据信号的结构。<晶体管的沟道型>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等中,将像素电路110中的晶体管12广125统一为P沟道型,但也可以统一为N沟道型。量外,也可以将P沟道型以及N沟道型适当地组合。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等中,晶体管45为P沟道型,晶体管43为N沟道型,但也可以统一为P沟道型或者N沟道型。另外,也可以是晶体管45为N沟道型,晶体管43为P沟道型。〈其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等中,例示了发光元件OLED作为电光学元件,但例如只要是无机发光二极管、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以与电流对应的的亮度进行发光的元件即可。〈电子设备〉接下来,对应用了实施方式等或应用例所涉及的电光学装置10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电光学装置10适用于像素为小尺寸且高精细显示的用途。鉴于此,例举头戴式可视设备作为电子设备来进行说明。图17是表示头戴式可视设备的外观的图,图18是表示其光学构成的图。首先,如图17所示,头戴式可视设备300在外观上与通常的眼镜相同具有镜腿310、鼻梁架(bridge) 320、透镜301L、301R。另外,如图18所示,头戴式可视设备300在鼻梁架320附近的透镜301L、301R的内侧(图中的下侦彳)设置有左眼用的电光学装置IOL和右眼用的电光学装置10R。电光学装置IOL的图像显示面被配置成在图18中为左侧。由此,电光学装置IOL的显示图像经由光学透镜302L在图中朝9点钟方向射出。半反射镜303L使电光学装置IOL的显示图像朝6点钟方向反射,另一方面,使从12点钟方向入射的光透过。电光学装置IOR的图像显示面被配置成与电光学装置IOL相反的右侧。由此,电光学装置IOR的显示图像经由光学透镜302R在图中朝3点钟方向出射。半反射镜(halfmirror) 303R将电光学装置IOR的显示图像朝6点钟方向反射,另一方面,使从12点钟方向入射的光透过。在该结构中,头戴式可视设备300的配戴者能够以与外界的样子重叠的透视(see-through)状态观察电光学装置10LU0R的显示图像。量外,在该头戴式可视设备300中,如果使电光学装置IOL显示伴有视差的两眼图像中的左眼用图像,使电光学装置IOR显示右眼用图像,则能够使配戴者以宛如具有深度、立体感的方式感知所显示的图像(3D显示)。此外,电光学装置10除了能够应用于头戴式可视设备300之外,还能够应用于摄像机、可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等中的电子取景器。符号说明:5...控制电路,10...电光学装置,12...扫描线,14...数据线,20...扫描线驱动电路,30…多路输出选择器,40...电平移位电路,41、44、50…保持电容,43、45…晶体管,61...供电线,100...显不部,110...像素电路,116...供电线,118...共用电极,121 125...晶体管,130...0LED,132… 保持电容,300…头戴式可视设备。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电光学装置具备:扫描线、数据线、与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的交叉对应设置的像素电路、以及驱动所述像素电路的驱动电路, 所述像素电路具备: 驱动晶体管,其流过与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对应的电流; 写入晶体管,其被电连接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数据线之间; 第一保持电容,其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并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进行保持;以及 发光元件,其以与由所述驱动晶体管供给的电流的大小对应的亮度进行发光; 所述驱动电路具备: 第一供电线; 电平移位电路,其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以及 驱动控制电路,其向所述第一供电线供给第一电位或者第二电位,并且对所述电平移位电路和所述像素电路的动作进行控制; 所述电平移位电路具备第二保持电容和切换部, 所述第二保持电容的一端与所述数据线连接,并且另一端被供给对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进行规定的电位的信号, 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对所述切换`部进行控制,以便在向所述第一供电线供给所述第一电位的期间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将所述第一供电线与所述第二保持电容的一端电连接,并且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对所述切换部进行控制,以便在向所述第一供电线供给所述第二电位的期间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将所述第一供电线与所述第二保持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部具备: 第一晶体管,其被电连接在所述第二保持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供电线之间;以及 第二晶体管,其被电连接在所述第二保持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供电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所述数据线的电位进行保持的第三保持电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对所述切换部进行控制,以便在第一期间向所述第一供电线供给所述第一电位,并且将所述第一供电线与所述第二保持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对所述切换部进行控制,以便在所述第一期间结束之后开始的第二期间,以使所述写入晶体管导通的状态向所述第一供电线供给所述第二电位,并且将所述第一供电线与所述第二保持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 在所述第二期间结束之后开始的第三期间,以维持使所述写入晶体管导通的状态,使所述第一供电线与所述第二保持电容的两端非电连接,并向所述第二保持电容的另一端供给对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进行规定的电位的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平移位电路具备第四保持电容, 在从所述第一期间开始到所述第三期间开始为止的期间,所述第四保持电容的一端被供给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输出的数据信号对应的电位, 在所述第三期间,所述第四保持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保持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路具备与所述第四保持电容对应设置的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 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保持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四保持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在从所述第一期间开始到所述第三期间开始为止的期间,以将所述第一开关截止的状态使所述第二开关导通,并且向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入端供给所述数据信号, 在所述第三期间,以将所述第二开关截止的状态使所述第一开关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光学装置具备规定数量的所述数据线, 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规定数量的数据线对应地分别具备规定数量的所述第二保持电容、所述第四保持电容、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 所述规定数量的第二开关的输入端被共同连接, 所述驱动控制电路与所述数据信号的供给同步地以规定的顺序使所述规定数量的第二开关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三期间使所述规定数量的第一开关同时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具备电连接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漏极之间的阈值补偿晶体管, 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二期间使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成为导通状态, 在所述第二期间以外的期间使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成为截止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供给规定的复位电位的第二供电线, 所述像素电路具备电连接在所述第二供电线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初始化晶体管,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一期间、所述第二期间以及所述第三期间中的至少一部分,使所述初始化晶体管成为导通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供电线沿着所述数据线设置, 所述第三保持电容由所述数据线以及所述第二供电线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具备电连接在所述驱动晶体管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驱动控制电路至少在从所述第一期间开始时到所述第三期间结束时为止的期间,使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成为截止状态。
13.一种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电光学装置具备:扫描线、数据线、与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的交叉对应设置的像素电路、第一供电线以及一端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并且另一端供给被对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进行规定的电位的 信号的第二保持电容,所述像素电路具备: 驱动晶体管,其流过与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对应的电流; 写入晶体管,其被电连接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数据线之间; 第一保持电容,其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并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进行保持;以及 发光元件,其以与由所述驱动晶体管供给的电流的大小对应的亮度进行发光; 在该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中, 在第一期间向所述第一供电线供给第一电位,并且将所述第一供电线与所述第二保持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在所述第一期间结束之后开始的第二期间,向所述第一供电线供给第二电位,并且将所述第一供电线与所述第二保持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广12中 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电光学装置、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电光学装置具备数据线、像素电路以及驱动上述像素电路的驱动电路。上述驱动电路具备第一供电线、与上述数据线电连接的电平移位电路、以及向上述第一供电线供给第一电位或者第二电位并且对上述电平移位电路和上述像素电路的动作进行控制的驱动控制电路。上述电平移位电路具备第二保持电容、以及对上述第二保持电容与上述第一供电线之间的连接状态进行切换的切换部。
文档编号G09G3/32GK103247257SQ20131003660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3日
发明者太田人嗣, 藤田伸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