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路灯杆上悬挂广告条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3278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路灯杆上悬挂广告条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路灯杆上悬挂广告条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升降杆、锁止销和2组路灯杆连接装置;每组路灯杆连接装置包括:内径相同的两个半圆筒、外侧平面及内侧平面;一、二号外侧平面及内侧平面相贴合栓接;在一号内侧平面超出二号内侧平面部分的中部,有平行于半圆筒的中心轴穿透一号内侧平面的平面通孔;升降杆两端分别为有孔端和无孔端;升降杆上靠近无孔端处有螺纹,供无孔端穿过位于上部的一号内侧平面上的平面通孔并与该一号内侧平面栓接;升降杆上靠近有孔端处有垂直穿透升降杆的杆通孔;锁止销的最大外径小于杆通孔的内径。本实用新型能安全快速地完成广告条的更换。
【专利说明】一种在路灯杆上悬挂广告条的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广告条悬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在路灯杆上悬挂广告条的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道路两边的路灯杆上经常悬挂广告条,用于发布体育比赛信息、商业贸易会议信息、公益广告信息等。如图1所示,在路灯杆101上固定有上下两个结构相同的广告条悬挂装置,每个广告条悬挂装置包括与路灯杆101固定连接用的环状结构(分别用102和103标示)以及捆绑广告条106用的直线结构(分别标号为104和105),捆绑的位置可以在A、B、C和D位置处。
[0003]广告条106的悬挂位置通常距离地面1.5米-3米,当对其进行更换时,工作人员需要爬到较高的位置,依次松开A、B、C和D位置处的捆绑绳,才能卸下广告条,进而重新捆绑新的广告条。这不仅劳时费力,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路灯杆上悬挂广告条的系统,能安全快速地完成广告条的更换。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在路灯杆上悬挂广告条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升降杆、锁止销和2组路灯杆连接装置;每组所述路灯杆连接装置包括:长半圆筒结构、短半圆筒结构;所述长半圆筒结构包括:一号半圆筒、一号外侧平面和一号内侧平面;所述短半圆筒结构包括:二号半圆筒、二号外侧平面和二号内侧平面;其中,
[0006]所述一号外侧平面和所述一号内侧平面均与所述一号半圆筒的中心轴在一个平面内,且分别连接在所述一号半圆筒的两外缘外侧;所述二号外侧平面和所述二号内侧平面均与所述二号半圆筒的中心轴在一个平面内,且分别连接在所述二号半圆筒的两外缘外侧;
[0007]所述一号半圆筒和所述二号半圆筒的内径相同;一组所述路灯杆连接装置中的所述一号半圆筒的内径不小于所述路灯杆的最大外径,另一组所述路灯杆连接装置中的所述一号半圆筒的内径不大于所述路灯杆的最大外径;
[0008]在所述一号半圆筒和所述二号半圆筒相对扣合且二者中心轴重合的情况下,所述一号外侧平面与所述二号外侧平面相贴合栓接,所述一号内侧平面与所述二号内侧平面相贴合栓接;
[0009]所述一号内侧平面延展的长度大于所述二号内侧平面延展的长度,且在所述一号内侧平面超出所述二号内侧平面的部分的中部,有平行于所述一号半圆筒的中心轴穿透所述一号内侧平面的平面通孔;
[0010]所述升降杆为外径小于所述平面通孔内径的直条形硬杆,其两端分别为有孔端和无孔端;所述升降杆上靠近所述无孔端处有螺纹,供所述无孔端穿过位于上部的一号内侧平面上的平面通孔并与该一号内侧平面栓接;所述升降杆上靠近所述有孔端处有垂直穿透所述升降杆的杆通孔;
[0011]所述锁止销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杆通孔的内径。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3]进一步,所述升降杆上靠近所述有孔端处有螺纹,该螺纹相对于所述杆通孔靠近所述有孔端。
[0014]进一步,在所述一号内侧平面上位于所述平面通孔两侧的位置,各有一广告条捆绑辅助结构。
[0015]进一步,所述广告条捆绑辅助结构为凹凸不平的毛面,或为穿透所述一号内侧平面的通孔。
[0016]进一步,还包括链子,其一端连接所述有孔端,另一端接所述锁止销,且所述链子的长度确保所述锁止销能插入所述杆通孔。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可将一组路灯杆连接装置作为固定装置固定在路灯杆上较低的位置(约1.5米高度),升降杆的有孔端从上方插入其一号内侧平面上的平面通孔并使杆通孔位于该一号内侧平面上方,进而用锁止销插入杆通孔即可实现升降杆与该固定装置之间位置关系的相对固定;将另一组路灯杆连接装置作为活动装置设置于路灯杆上较高的位置处,升降杆的无孔端从下方插入其一号内侧平面上的平面通孔,并从该平面通孔的上方和下方分别用螺母对升降杆和该一号内侧平面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二者位置关系的相对固定;广告条上下端分别捆绑在上下两组路灯杆连接装置上的一侧内侧平面上。当需要更换广告条时,只需拔出锁止销,升降杆与上部作为活动装置的路灯杆连接装置即可同时滑下,工作人员只需站在地面上即可实现广告条的松绑与更换;更换完成后,利用升降杆对活动装置的相对固定关系,将升降杆向上推至杆通孔处于固定装置的一号内侧平面上方,进而将锁止销插入杆通孔,即可最终完成广告条的更换工作。可见,利用本实用新型,工作人员只需站在底面上进行广告条的松绑与更换,而无需爬到高处,工作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时节省了安装梯子和爬梯子的时间,工作效率也有很大的提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的在路灯杆上悬挂广告条的系统的结构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路灯杆连接装置的水平截面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升降杆和锁止销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2]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在路灯杆上悬挂广告条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升降杆、锁止销和2组路灯杆连接装置。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路灯杆连接装置的水平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升降杆和锁止销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每组路灯杆连接装置包括长半圆筒结构和短半圆筒结构;长半圆筒结构包括:一号半圆筒202、一号外侧平面203和一号内侧平面205 ;短半圆筒结构包括:二号半圆筒201、二号外侧平面204和二号内侧平面212。
[0023]顾名思义,一号半圆筒202和二号半圆筒201均为半圆筒状结构,二者的内径相同。将一号半圆筒202和二号半圆筒201相对扣合且使二者中心轴重合,即可获得一圆筒形结构。如图2所示,将一号半圆筒202和二号半圆筒201分别设置于路灯杆216两侧进行扣合,可使路灯杆216被套在该圆筒形结构内部。
[0024]如图2所示,一号外侧平面203和一号内侧平面205均与一号半圆筒202的中心轴在一个平面内,且分别连接在一号半圆筒202的两外缘外侧;二号外侧平面204和二号内侧平面212均与二号半圆筒201的中心轴在一个平面内,且分别连接在二号半圆筒201的两外缘外侧。
[0025]在一号半圆筒202和二号半圆筒201相对扣合且二者中心轴重合的情况下,一号外侧平面203与二号外侧平面204相贴合栓接(图2中,该处栓接所用的螺栓标号为206,两螺母分别标号为207和208),一号内侧平面205与二号内侧平面212相贴合栓接(图2中,该处栓接所用的螺栓标号为209,两螺母分别标号为210和211)。
[0026]图2实施例中,路灯杆216为圆柱形,其外径不大于一号半圆筒202的内径,在这种情况向下,当一号外侧平面203与二号外侧平面204相贴合栓接、一号内侧平面205与二号内侧平面212相贴合栓接,并将路灯杆216套在一号半圆筒202与二号半圆筒201所扣合成的圆筒形结构内部之后,该路灯杆连接装置是可以相对于路灯杆216发生滑动的。
[0027]本实用新型不限制路灯杆216的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路灯杆216可以为其他柱形,如方柱形、三角柱形等。
[0028]在路灯杆连接装置的其他实施例中,一号半圆筒202的内径可以不大于路灯杆216的最大外径,这样,可通过一号外侧平面203与二号外侧平面204的栓接以及一号内侧平面205与二号内侧平面212的栓接,实现该路灯杆连接装置与路灯杆216之间的相对固定。
[002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两组路灯杆连接装置结构的唯一区别在于,其一号半圆筒的内径是不同的。第一组路灯杆连接装置中的一号半圆筒的内径不小于路灯杆的最大外径,该组路灯杆连接装置可以作为能相对路灯杆发生滑动的活动装置设置于路灯杆上较高的位置处;第二组路灯杆连接装置中的一号半圆筒的内径不大于路灯杆的最大外径,该组路灯杆连接装置可以作为相对路灯杆不能滑动的固定装置固定在路灯杆上较低的位置(约
1.5米高度)。
[0030]如图2所示,在每组路灯杆连接装置中,一号内侧平面205延展的长度大于二号内侧平面212延展的长度,且在一号内侧平面205超出二号内侧平面212的部分的中部,有平行于一号半圆筒202的中心轴穿透一号内侧平面205的平面通孔215。
[0031]如图3所示,升降杆301为外径小于平面通孔215内径的直条形硬杆,其两端可分别称为有孔端(图3中升降杆301的下端)和无孔端(图3中升降杆301的上端)。升降杆301上靠近无孔端处有螺纹302,供无孔端穿过位于上部的一号内侧平面(即作为活动装置的路灯杆连接装置中的一号内侧平面)上的平面通孔并与该一号内侧平面栓接(该栓接意味着在该平面通孔的上方和下方各用一螺母进行栓接,以实现升降杆301与活动装置位置的相对固定);升降杆301上靠近有孔端处有垂直穿透升降杆301的杆通孔304。
[0032]锁止销306的最大外径小于杆通孔304的内径,因而锁止销306可插入杆通孔304内。
[0033]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中,可将一组路灯杆连接装置(其一号半圆筒的内径不大于路灯杆的最大外径)作为固定装置固定在路灯杆上较低的位置,升降杆的有孔端从上方插入其一号内侧平面上的平面通孔并使杆通孔位于该一号内侧平面上方,进而用锁止销插入杆通孔即可实现升降杆与该固定装置之间位置关系的相对固定;将另一组路灯杆连接装置(其一号半圆筒的内径不小于路灯杆的最大外径)作为活动装置设置于路灯杆上较高的位置处(高于固定装置),升降杆的无孔端从下方插入其一号内侧平面上的平面通孔,并从该平面通孔的上方和下方分别用螺母对升降杆和该一号内侧平面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二者位置关系的相对固定;广告条上下端分别捆绑在上下两组路灯杆连接装置上的一例内侧平面上,利用升降杆的支撑作用,可将活动装置支撑在路灯杆上的较高位置处。当需要更换广告条时,只需拔出锁止销,升降杆与上部作为活动装置的路灯杆连接装置即可同时滑下,工作人员只需站在地面上即可实现广告条的松绑与更换;更换完成后,利用升降杆对活动装置的相对固定关系,将升降杆向上推至杆通孔处于固定装置的一号内侧平面上方,进而将锁止销插入杆通孔,即可最终完成广告条的更换工作。可见,利用本实用新型,工作人员只需站在底面上进行广告条的松绑与更换,而无需爬到高处,工作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时节省了安装梯子和爬梯子的时间,工作效率也有很大的提升。
[0034]图2中,在一号内侧平面205上位于平面通孔215两侧的位置,各有一广告条捆绑辅助结构(分别标号为213和214)。这里的广告条捆绑辅助结构的作用是辅助广告条的捆绑,提高广告条与一号内侧平面连接的牢固性,因而广告条捆绑辅助结构可以为凹凸不平的毛面,也可以为穿透一号内侧平面205的通孔。
[0035]如图3所示,升降杆301上靠近有孔端处有螺纹303,该螺纹303相对于杆通孔304要更靠近有孔端。这样,将有孔端从上方插入固定装置中一号内侧平面上的平面通孔后,可进而在平面通孔下方的螺纹303处拧入一螺母,从而防止升降杆301的有孔端被从该平面通孔中拔出。
[0036]如图3所示,该系统还可以包括链子305,其一端连接有孔端,另一端接锁止销306,且链子305的长度确保锁止销306能插入杆通孔304。利用链子305的连接,可以减少锁止销306丢失的机会。
[0037]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38](I)本实用新型中,可将一组路灯杆连接装置作为固定装置固定在路灯杆上较低的位置(约1.5米高度),升降杆的有孔端从上方插入其一号内侧平面上的平面通孔并使杆通孔位于该一号内侧平面上方,进而用锁止销插入杆通孔即可实现升降杆与该固定装置之间位置关系的相对固定;将另一组路灯杆连接装置作为活动装置设置于路灯杆上较高的位置处,升降杆的无孔端从下方插入其一号内侧平面上的平面通孔,并从该平面通孔的上方和下方分别用螺母对升降杆和该一号内侧平面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二者位置关系的相对固定;广告条上下端分别捆绑在上下两组路灯杆连接装置上的一侧内侧平面上。当需要更换广告条时,只需拔出锁止销,升降杆与上部作为活动装置的路灯杆连接装置即可同时滑下,工作人员只需站在地面上即可实现广告条的松绑与更换;更换完成后,利用升降杆对活动装置的相对固定关系,将升降杆向上推至杆通孔处于固定装置的一号内侧平面上方,进而将锁止销插入杆通孔,即可最终完成广告条的更换工作。可见,利用本实用新型,工作人员只需站在底面上进行广告条的松绑与更换,而无需爬到高处,工作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时节省了安装梯子和爬梯子的时间,工作效率也有很大的提升。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在路灯杆上悬挂广告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升降杆、锁止销和2组路灯杆连接装置;每组所述路灯杆连接装置包括:长半圆筒结构、短半圆筒结构;所述长半圆筒结构包括:一号半圆筒、一号外侧平面和一号内侧平面;所述短半圆筒结构包括:二号半圆筒、二号外侧平面和二号内侧平面;其中, 所述一号外侧平面和所述一号内侧平面均与所述一号半圆筒的中心轴在一个平面内,且分别连接在所述一号半圆筒的两外缘外侧;所述二号外侧平面和所述二号内侧平面均与所述二号半圆筒的中心轴在一个平面内,且分别连接在所述二号半圆筒的两外缘外侧; 所述一号半圆筒和所述二号半圆筒的内径相同;一组所述路灯杆连接装置中的所述一号半圆筒的内径不小于所述路灯杆的最大外径,另一组所述路灯杆连接装置中的所述一号半圆筒的内径不大于所述路灯杆的最大外径; 在所述一号半圆筒和所述二号半圆筒相对扣合且二者中心轴重合的情况下,所述一号外侧平面与所述二号外侧平面相贴合栓接,所述一号内侧平面与所述二号内侧平面相贴合栓接; 所述一号内侧平面延展的长度大于所述二号内侧平面延展的长度,且在所述一号内侧平面超出所述二号内侧平面的部分的中部,有平行于所述一号半圆筒的中心轴穿透所述一号内侧平面的平面通孔; 所述升降杆为外径小于所述平面通孔内径的直条形硬杆,其两端分别为有孔端和无孔端;所述升降杆上靠近所述无孔端处有螺纹,供所述无孔端穿过位于上部的一号内侧平面上的平面通孔并与该一号内侧平面栓接;所述升降杆上靠近所述有孔端处有垂直穿透所述升降杆的杆通孔; 所述锁止销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杆通孔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上靠近所述有孔端处有螺纹,该螺纹相对于所述杆通孔靠近所述有孔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号内侧平面上位于所述平面通孔两侧的位置,各有一广告条捆绑辅助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广告条捆绑辅助结构为凹凸不平的毛面,或为穿透所述一号内侧平面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链子,其一端连接所述有孔端,另一端接所述锁止销,且所述链子的长度确保所述锁止销能插入所述杆通孔。
【文档编号】G09F23/00GK203480796SQ201320607663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发明者】孙莅宁 申请人:孙莅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