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62151发布日期:2018-07-04 08:10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科技的进步,液晶显示器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消费者对于显示器的表现特性以及电力消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式中,为了避免避免液晶分子极化的现象,液晶显示器通常采用极性反转的驱动方式,在不同时间利用不同极性的电压(如正极性与负极性)交替地驱动液晶分子。然此驱动方式电压差的变化非常大,而大的电压变化会连带产生许多耦合(coupling)效应,而使得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质量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可有效地降低驱动像素时出现的耦合效应,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以及多个像素。所述多个像素分别配置在所述多条扫描线与所述多条数据线的交错处,耦接对应的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驱动电路耦接所述多条扫描线以及所述多条数据线,在各扫描线的驱动期间,根据显示数据判断所述多条数据线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的极性,并根据所述多条数据线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的极性将所述多条数据线划分为多个数据线群,而分别地驱动所述多个数据线群,其中各数据线群的驱动期间相隔一段预设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数据线群中相邻的数据线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具有相反极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数据线群包括具有第一极性的两条数据线以及具有第二极性的一条数据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数据线群包括具有第一极性的数据线以及具有第二极性的数据线,且具有第一极性的数据线的数量与具有第二极性的数据线的数量相同。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以及多个像素,所述多个像素分别配置在所述多条扫描线与所述多条数据线的交错处而耦接对应的扫描线与数据线,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各所述扫描线的驱动期间,根据显示数据判断所述多条数据线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的极性;以及

根据所述多条数据线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的极性将所述多条数据线划分为多个数据线群;以及

分别地驱动所述多个数据线群,其中各所述数据线群的驱动期间相隔一段预设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所述数据线群中相邻的数据线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具有相反极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所述数据线群包括具有第一极性的两条数据线以及具有第二极性的一条数据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所述数据线群包括具有第一极性的数据线以及具有第二极性的数据线,且具有所述第一极性的数据线的数量与具有所述第二极性的数据线的数量相同。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数据线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的极性将数据线划分为多个数据线群,并分别地驱动此些数据线群,其中各个数据线群的驱动期间相隔一段预设时间,如此避免同时地对所有数据线所对应的像素进行充电,便可有效地降低耦合效应,而大幅地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数据线的数据驱动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图3是以图2实施例的数据驱动信号驱动数据线时对应被驱动数据线的像素的共电极电压的波形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线的数据驱动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2:触控面板;

104:驱动电路;

gl1~glm:扫描线;

dl1~dln:数据线;

p1:像素;

tl1:扫描期间;

s1~sn:数据驱动信号;

t1~tm:驱动期间;

td1:延迟时间;

vcom’、vcom:共电极电压;

s502~s506: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触控装置包括触控面板102以及驱动电路104,其中触控面板102包括多条扫描线gl1~glm、多条数据线dl1~dln以及多个像素p1,其中m、n为正整数,多个像素p1分别配置在对应的扫描线gl1~glm与数据线dl1~dln的交错处,耦接对应的扫描线gl1~glm与数据线dl1~dln。驱动电路104可在各条扫描线gl1~glm的驱动期间,根据显示数据判断数据线dl1~dln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的极性,并根据数据线dl1~dln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的极性将数据线dl1~dln划分为多个数据线群,而分别地驱动此些数据线群,其中各数据线群的驱动期间相隔一段预设时间。

举例来说,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数据线的数据驱动信号的波形示意图,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在一条扫描线的扫描期间内,根据数据线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的极性,每3条数据线被划分为一个数据线群,且各个数据线群各个数据线群中相邻的数据线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具有相反极性。例如,第1条数据线dl1至第3条数据线dl3被划分为同一个数据线群,其中第1条数据线dl1与第3条数据线dl3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s1、s3具有相同的极性(例如正极性),第2条数据线dl2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s2的极性与第1、3条数据线dl1、dl3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s1、s3的极性相反(例如数据驱动信号s2为负极性)。类似地,第4条数据线dl4至第6条数据线dl6被划分为同一个数据线群,其中第4条数据线dl4与第6条数据线dl6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s4、s6具有相同的极性(例如负极性),第5条数据线dl5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s5的极性与第4、6条数据线dl4、dl6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s4、s6的极性相反(例如数据驱动信号s5为正极性)。以此类推,数据驱动信号sn-2~sn分别为对应第n-2条数据线至第n条数据线的数据驱动信号,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且数据驱动信号sn-1的极性与数据驱动信号sn-2、sn的极性相反。此外,不同数据线群在不同的时间被驱动,例如第1条数据线dl1至第3条数据线dl3在驱动期间t1被驱动,第4条数据线dl4至第6条数据线dl6在驱动期间t2被驱动,第n-2条数据线dln-2至第n条数据线dln在驱动期间tm被驱动,,其中m为正整数。且,不同数据线群的驱动期间之间相隔一段延迟时间,例如驱动期间t1与驱动期间t2之间相隔延迟时间td1。

图3是以图2实施例的数据驱动信号驱动数据线时对应被驱动数据线的像素的共电极电压的波形示意图,请参照图3。通过根据数据线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的极性将数据线划分为多个数据线群,并在不同的期间驱动此些数据线群可有效地减小施加数据驱动信号在数据线上时所造成的像素的共电极电压的波动振幅,而获得较为稳定的共电极电压vcom’,进而有效改善像素显示的灰阶失准以及色彩偏移等现象。如图3所示,相较于现有技术在一条扫描线的扫描期间tl1内同时地将数据驱动信号施加至所有的数据线上,现有的驱动方式所对应的共电极电压vcom的波动振幅要较本实施例的共电极电压vcom’的波动振幅大上许多。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各个数据线群的驱动期间相隔一段预设时间,因此可进一步降低数据线群间的耦合效应,而大幅地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线群所包括的数据线的数量并不以图2的实施例为限,此外,各数据线群被驱动的顺序也不限定为必须依序地被驱动。举例来说,图4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线的数据驱动信号的波形示意图,如图4所示,驱动电路104可根据显示数据将数量相同且具有相反极性的数据线划分为同一数据线群,例如将数据线dl1、dl4、dl7、dl10划分为同一数据线群,并将数据线dl3、dl2、dl9、dl6划分为同一数据线群,其中数据线dl1、dl7、dl3、dl9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s1、s7、s3、s9具有正极性,而数据线dl4、dl10、dl2、dl6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s4、s10、s2、s6具有负极性。另外,未被施加数据驱动信号(或数据驱动信号不具极性)的数据线则可划分为同一数据线群,如数据驱动信号s5、s8、s11所对应的数据线dl5、dl8、dl11。类似地,不同的数据线群也在不同的时间被驱动,且不同数据线群的驱动期间之间相隔一段延迟时间,如延迟时间td1,以减小共电极电压的波动振幅,并降低数据线间的耦合效应,而大幅地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图5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流程图,请参照图5。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可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在各条扫描线的驱动期间,根据显示数据判断数据线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的极性(步骤s502)。接着,根据各条数据线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的极性将数据线划分为多个数据线群(步骤s504),其中各个数据线群中相邻的数据线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具有相反极性,例如各个数据线群可包括具有第一极性的两条数据线以及具有第二极性的一条数据线,具有第二极性的数据线位在具有第一极性的两条数据线之间,在部分实施例中,各个数据线群也可例如包括具有相同数量的第一极性的数据线以及第二极性的数据线。最后,分别地驱动数据线群,其中各个数据线群的驱动期间相隔一段预设时间(步骤s506)。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数据线所对应的数据驱动信号的极性将数据线划分为多个数据线群,并分别地驱动此些数据线群,其中各个数据线群的驱动期间相隔一段预设时间,以避免同时地对所有数据线所对应的像素进行充电,而可有效地降低耦合效应,大幅地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