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数字化早期教育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互动式立体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儿童早教产品一般具有益智、启蒙、教育的性质,其日益得到家庭的重视,具有潜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购买力;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点额迅猛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和移动技术结合的产品已为大众广为接受,越来越多的儿童逐渐开始大量接触数字移动平台,而基于移动数字平台的早教软件产品随着各种手机、itouch、iphone、ipad等电子产品的推广也开始进入到学龄前儿童的生活。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儿童早教互动式的产品缺少互动,儿童不能够很好的参与对其展示的产品进行随意更换,只能被动的接收信息,与儿童的交互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参与者更换图像,从而改变投影所成像的图像,增加其参与者互动性的互动式立体成像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互动式立体成像装置,包括上支撑架、下支撑架、用于连接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的支撑杆以及至少两块半透明反射镜,若干所述半透明反射镜呈锥形设置,所述半透明反射镜设置于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之间,所述上支撑架设置有用于将投影设备接收的影像投射至半透明反射镜上的透明玻璃。
如此设置,投影设备中的接收器接收的图像经投影设备处理,经过透明玻璃投射至设置于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之间呈倒锥形设置的半透明反射镜上,由于半透明反射镜为锥形设置于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之间,即与下支撑架和上支撑架均有一定的倾角,使该图像具在半透明反射镜上同时形成反射及折射而成的幻象,多个不同角度的幻象落至各个半透明反射镜正前方,形成与接收器接收的图像呈一定比例的幻象,实现图片转换的功效;通过设置上下支撑架可以使投影设备放置于上支撑架上,除去了使用者手持投影设备造成的疲劳感;通过更换不同的图片可形成多个不同类型视角的幻象,同时多个不同视角的图像呈现于下支撑架上,增加儿童早教使用的适用性,提高儿童娱乐性以及观赏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透明玻璃上设置有投影设备,所述上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将图像反射至投影设备中接收器的反射镜,所述反射镜与上支撑架倾斜设置。
如此设置,图像经倾斜设置于上支撑架上的反射镜,再反射至投影设备中的接收器,通过投影设备处理再经透明玻璃照射至半透明反射镜上;通过设置反射镜可以改变图像传送至投影设备的相对位置,合理的设计反射至的位置及倾角可便于使用者操作图像的投入点
进一步设置:所述反射镜为三棱镜,所述三棱镜的底边设置于投影设备的接收器上,所述三棱镜其中一腰为反射面,另一腰为折射面。
如此设置,三棱镜一方面可以将本身稳定的放置与上支撑架或者投影设备上;另一方面图像通过三棱镜的折射面将图片折射至反射面上,再通过反射面将图像反射至三棱镜的底边上,再由投影设备的接收器接收,处理投射至半透明反射镜上。
进一步设置:多个所述半透明反射镜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正多边形棱锥。
如此设置,将若干个半透明反射镜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安装及安放,同时将其设置成正多边形棱锥,可以使投影的图像在每个半透明反射镜正前方所形成的面积大小相同,提高其投影图像的欣赏性能。
进一步设置:所述正多边形棱锥的锥角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该正多边形棱锥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与正多边形棱锥的锥角套接。
如此设置,通过在正多边形棱锥的锥角上设置用于保护该正多边形棱锥的保护套,可以提高正多边形棱锥在下支撑架上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避免正多边形棱锥的锥角已损坏的问题,提高其正多边形棱锥的实用性能。
进一步设置:所述半透明镜与下支撑架之间形成有夹角,所述夹角为30°至60°之间。
如此设置,在该范围内图像经半透明反射镜反射以及折射形成的幻象,仍有较大的面积成像于半透明反射镜的正前方,即下支撑架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由反射以及折射后的图像的清晰度,同时在该范围内适当的调整期倾角还可以改变经反射后,图像投入成型的大小,提高其全息投影膜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设置:所述夹角为45°。
如此设置,在该角度反射以及折射形成的图像与投影设备投影出来图像成型比例为1:1,使照射过来的图像照原始的数值比例大小投射至半透明反射镜正前方,在该角度为最佳折射角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支撑架上设置有与透明玻璃外边缘相配合的环形凹槽,所述透明玻璃与环形凹槽相互卡接且与上支撑架用于放置投影设备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如此设置,使透明玻璃与上支撑架更好的卡接,防止其透明玻璃在上支撑架上移动;将透明玻璃与上支撑架的上表面设置成同一平面上,便于投影设备在上支撑架上移动,由于透明玻璃棱边较为锋利,将其设置于上支撑架的环形凹槽内,同时也提高了一定的安全系数。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上均设置有与支撑杆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支撑杆卡接。
如此设置,支撑杆通过设置于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上的定位孔将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连接,使两者成为一个较为稳定的整体,便于投影设备的安放以及使用该装置。
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杆一端与下支撑架螺纹连接,另一端与上支撑架卡接。
如此设置,将支撑杆的一端与下支撑架通过螺纹连接,使支撑杆与下支撑架稳定连接,在通过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上支撑架卡接,使该装置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整体,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之间倾斜设置由多个半透明反射镜组成的倒置放置于下支撑架上的正多边形棱锥,同时在上支撑架上方倾斜设置有反射镜,图像经反射镜反射至投影设备的接收器,由投影设备处理投影至半透明反射镜的正多边形棱锥上,再由半透明反射镜同时进行反射及折射成像,至各个正多边形棱锥正前方形成多个不同角度照射而形成的幻象,通过更换导入投影设备不同的图像,使其在正多边形棱锥正前方呈现多个不同的投影幻象,提高其儿童早教使用的娱乐性,同时增加其观赏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1中侧边的透视图;
图5为图像经反射镜的折射线路图;
图6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支撑架;2、下支撑架;3、支撑杆;4、半透明反射镜;41、正多边形棱锥;5、透明玻璃;6、投影设备;7、接收器;8、反射镜;9、环形凹槽;10、定位孔;11、正三边形棱锥。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对互动式立体成像装置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互动式立体成像装置,包括上支撑架1、下支撑架2、用于连接上支撑架1和下支撑架2的支撑杆3以及至少两块半透明反射镜4,上支撑架1与下支撑架2的外边均设置成光滑面且为纯黑色。
如图4所示,其中,上支撑架1上设置有用于将投影设备6接收的影像投射出去的透明玻璃5;在上支撑架1上设置有与透明玻璃5外边缘相配合的环形凹槽9,透明玻璃5与环形凹槽9相互卡接,再通过胶层与环形凹槽9固定连接;透明玻璃5设置于环形凹槽9内,且透明玻璃5与上支撑架1用于放置投影设备6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如图1和图2所示,透明玻璃5上设置有投影设备6,投影设备6可为手机、itouch、iphone、ipad等具有摄像装置的电子产品;上支撑架1上设置有用于将图像反射至投影设备6中接收器7的反射镜8,反射镜8与上支撑架1倾斜设置;反射镜8可为平面反射镜8或多面棱镜,作为优选反射镜8为直角三棱镜;其中直角三棱镜的一直角底边设置于投影设备6的接收器7上,即放置于摄像头上,直角三棱镜另一直角边为反射面,其下边为入射面;入射面朝图像投射段设置。
如图4所示,上支撑架1与下支撑架2上均设置有与支撑杆3相配合的定位孔10,定位孔10与支撑杆3卡接;定位杆与支撑杆3均设置成圆形;其中支撑杆3的一端与下支撑架2螺纹连接,另一端与上支撑架1卡接;其中支撑杆3在上支撑架1和下支撑架2之间还可设置为,在上支撑架1和下支撑架2之间同一侧的两个支撑杆3呈八字状设置。
如图3和图5所示,半透明反射镜4设置于上支撑架1与下支撑架2之间,若干所述半透明反射镜4呈锥形设置,多个所述半透明反射镜4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正多边形棱锥41,图像由a路线传送至反射镜8在传送至投影设备6处,在进过投影设备6处理由b路线传送至正多边形棱锥41,在经路线c传送至正多边形棱锥41正前方;优选四个,即正多边形棱锥41为正四边形棱锥;正四边形棱锥与下支撑架2之间形成有夹角,夹角为30°至60°之间,作为优选为45°;在其正四边形棱锥的锥角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该正多边形棱锥41的保护套,保护套与正四边形棱锥的锥角套接。
实施例2: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正多边形棱锥41为正三边形棱锥11,即任一面为底边时其观测棱锥的样式均相同,相邻的两个面形成的夹角均设置成4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