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化学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5212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化学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实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化学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温室气体,是一种气态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二氧化碳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助燃、不可燃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略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压缩后俗称为干冰。工业上可由碳酸钙强热下分解制取,实验室一般采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目前,其在大气中的含量约为400ppm,相比工业革命前的1750年增加了42%。

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的实验是化学教科书众多实验中的一个,也是必做的实验。传统的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的实验,多采用两三根不同长度的蜡烛进行阶梯熄灭观察。然而这种观察方式,既需要蜡烛长短不一,又难以使蜡烛保持稳定,放置蜡烛时,蜡烛特别容易倾倒,有时还需要粘合,非常的不便。而人工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操作不可控,容易将蜡烛同时熄灭或者逆向熄灭,造成实验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进型化学实验装置,方便二氧化碳熄灭蜡烛实验中的使用,增加使用的便捷性、稳定性,防止实验失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化学实验装置,包括玻璃瓶,所述玻璃瓶内放置阶梯架,阶梯架由横板、竖板和支架拼接而成,所述横板的两侧对称开设插槽,横板的板面垂直设置穿刺针,所述竖板的两侧上下方设有位置相反的插件,所述插件与插槽相契合,所述横板与穿刺针相反的一侧凸出设置插孔,插孔内插入支架,所述横板中的一个位于穿刺针的外侧设有插孔,插孔内插设挡板。

优选的,所述横板与竖板的长度设为不超过玻璃瓶半径或者宽度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插孔内设有内螺纹,支架的上端设有与插孔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支架设为伸缩支架且支架的底部设有吸盘。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改进型化学实验装置,将横板与竖板通过插槽和插件拼接固定在一起,将蜡烛插在穿刺针上保持稳定,并将挡板插在插孔内,整个化学实验装置,改变了以前做二氧化碳蜡烛熄灭实验的繁琐,无需准备长度不同的多根蜡烛,也避免了因为倾倒问题而导致实验的失败,同时易于拼装和拆卸,简单实用,调节灵便,也使实验时的蜡烛不会倾倒。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化学实验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化学实验装置横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化学实验装置竖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化学实验装置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玻璃瓶,2、横板,3、竖板,4、插槽,5、穿刺针,6、插件,7、插孔,8、支架,9、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型化学实验装置,包括玻璃瓶1,所述玻璃瓶1内放置阶梯架,阶梯架由横板2、竖板3和支架8拼接而成,所述横板2的两侧对称开设插槽4,横板2的板面垂直设置穿刺针5,所述竖板3的两侧上下方设有位置相反的插件6,所述插件6与插槽4相契合,所述横板2与穿刺针5相反的一侧凸出设置插孔7,插孔7内插入支架8,所述横板2中的一个位于穿刺针5的外侧设有插孔7,插孔7内插设挡板9。

所述横板2与竖板3的长度设为不超过玻璃瓶1半径或者宽度的一半,防止难以放入玻璃瓶1内;所述插孔7内设有内螺纹,支架8的上端设有与插孔7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增加稳定性;所述支架8设为伸缩支架且支架8的底部设有吸盘,增加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化学实验装置,需要进行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的实验时,将横板2与竖板3通过插槽4和插件6拼接固定在一起,根据实验需要熄灭的蜡烛数,选择拼接的块数,阶梯拼接完毕,将支架8插入横板2的插孔7内并旋紧,支架8底部的吸盘吸附在玻璃瓶1底部,调节支架8的高度,使整个阶梯架保持稳定,将蜡烛插在穿刺针5上保持稳定,并将挡板9插在插孔7内,防止倾倒过快,二氧化碳气体将蜡烛同时或者逆向熄灭,导致实验失败;整个化学实验装置,改变了以前做二氧化碳蜡烛熄灭实验的繁琐,无需准备长度不同的多根蜡烛,也避免了因为倾倒问题而导致实验的失败,同时易于拼装和拆卸,简单实用,调节灵便,也使实验时的蜡烛不会倾倒。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