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记号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1047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功能记号笔。



背景技术:

在课堂学习中,记号笔的使用非常普遍,但是现有的记号笔基本上都是单色,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准备多支记号笔,为了区别重点,在听课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更换不同颜色的记号笔,使用不方便,并且容易打断学生的思路,因此,需要设计这一种多功能记号笔,方便学生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记号笔,该多功能记号笔让学生在上课时方便使用多个记号笔,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老师上课讲的重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记号笔,包括笔尖、笔帽、笔杆、弹簧、橡胶垫、凹进部分、手柄、笔托、笔键、笔盖和笔芯,该多功能记号笔让学生在上课时方便使用多个记号笔,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老师上课讲的重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笔杆上设置有凸起部分I和凸起部分II,并且凸起部分I位于凸起部分II的正上方。

笔帽设置在笔杆的底端,笔尖设置在笔杆的底端,笔杆与笔盖之间是螺纹连接,笔杆的中间位置设置在手柄的内部,笔芯设置在笔杆的内部,凹进部分设置在手柄的内部,弹簧、笔托与笔键均设置在笔杆的外壁上,并且弹簧的顶端设置在凸起部分I上,笔托位于笔键的正下方,橡胶垫设置在手柄的外壁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记号笔所述的笔帽与凸起部分II之间是过盈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记号笔所述的笔尖、笔帽、笔杆、弹簧、凹进部分、笔托、笔键、笔盖与笔芯均设置有多个,且笔芯有多种颜色。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记号笔所述的凹进部分与笔托之间是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记号笔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记号笔,该多功能记号笔让学生在上课时方便使用多个记号笔,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老师上课讲的重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记号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笔尖1;笔帽2;笔杆3;凸起部分I 3-1;凸起部分II 3-2;弹簧4;橡胶垫5;凹进部分6;手柄7;笔托8;笔键9;笔盖10;笔芯11。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记号笔,包括:笔尖1、笔帽2、笔杆3、弹簧4、橡胶垫5、凹进部分6、手柄7、笔托8、笔键9、笔盖10和笔芯11,该多功能记号笔让学生在上课时方便使用多个记号笔,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老师上课讲的重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笔杆3上设置有凸起部分I 3-1和凸起部分II 3-2,并且凸起部分I 3-1位于凸起部分II 3-2的正上方。

笔帽2设置在笔杆3的底端,笔尖1设置在笔杆3的底端,笔杆3与笔盖10之间是螺纹连接,笔杆3的中间位置设置在手柄7的内部,笔芯11设置在笔杆3的内部,凹进部分6设置在手柄7的内部,弹簧4、笔托8与笔键9均设置在笔杆3的外壁上,并且弹簧4的顶端设置在凸起部分I 3-1上,笔托8位于笔键9的正下方,橡胶垫5设置在手柄7的外壁上,笔帽2防止笔芯11被风干,提高多功能记号笔的利用率,手柄7有利于学生用手握多功能记号笔,方便学生使用,弹簧4有利于将笔托8卡在凹进部分6中,笔键9有利于将笔托8转动,橡胶垫5防止多功能记号笔在使用时滑动,降低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记号笔的使用过程:

在使用多功能记号笔时,向下按动笔盖10,从而推动笔键9向下运动,进而带动笔托8转动,松开笔盖10,在弹簧4的作用下,笔托8向上运动将卡在凹进部分6,笔尖1将伸向前方;在不使用时,向下按动笔盖10,从而推动笔键9向下运动,进而带动笔托8转动,松开笔盖10,在弹簧4的作用下,笔托8将返回原来的位置,往复操作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笔帽2与凸起部分II 3-2之间是过盈配合,防止笔芯11被风干,提高多功能记号笔的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笔尖1、笔帽2、笔杆3、弹簧4、凹进部分6、笔托8、笔键9、笔盖10与笔芯11均设置有多个,且笔芯11有多种颜色,方便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老师上课讲的重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凹进部分6与笔托8之间是过盈配合,有利于更换不同颜色的记号笔。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