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遥控的计算机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576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遥控的计算机教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教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遥控的计算机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坐在计算机桌前通过投影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但是这种方式会使上课的效率非常低下。由于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需要一直控制自己的计算机,使得教师不能在教室中来回走动增强师生互动;又因为学生都被教师自己面前的显示器挡住,使得教师不能看见学生上课时的样子,而学生在被显示器挡住后,有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会在显示器后面睡觉、聊天或者玩手机,因此,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避免教师视线被显示器阻挡,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遥控的计算机教学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遥控的计算机教学装置,包括面板、显示器和设置于讲台上的控制器,所述面板中间设有一长方形孔,长方形孔内设有一顶板,顶板的大小与长方形孔的大小相匹配,显示屏上的底座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安装于该顶板表面上,面板底面位于长方形孔的两侧均垂直固定安装一挡板,两块挡板之间平行设置,挡板相对面上均垂直设有一滑槽,滑槽上端均滑动安装一滑块,滑块位于滑槽内的底面上均固定安装一个以上的滚珠,滚珠外圈面均与滑槽底面相抵,滑块一端均顺着滑槽的开口延伸至外界,并固定安装一横杆,横杆的头部均固定安装一固定块,固定块上端均与顶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两块挡板相对面下端均横向固定安装一底板,底板与横杆之间平行设置,底板上均固定安装一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推杆分别与相对应的横杆固定连接,两个电动推杆和控制器之间通过电线串联,控制器一端上还通过电线与外界电源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电动推杆为多节电动推杆。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面板底面两侧均垂直固定安装一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通过控制器启动电动推杆,使电动推杆回缩,回缩的过程中带动了顶板的下移,从而使顶板上的显示器也同时移动,直至将显示器移动至面板下端或教师视线下方,有效的避免了教师视线被显示器阻挡的弊端,使教师能看见学生上课时的样子,增加了师生间的目光交流和互动性,同时增强了课堂纪律,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通过控制器重新将显示器移回原处,方便了学生课后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特别指出,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遥控的计算机教学装置,包括面板2、显示器4和设置于讲台上的控制器(未图示),所述面板2中间设有一长方形孔5,长方形孔5内设有一顶板3,顶板3的大小与长方形孔5的大小相匹配,显示屏4上的底座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安装于该顶板3表面上,面板2底面位于长方形孔5的两侧均垂直固定安装一挡板10,两块挡板10之间平行设置,挡板10相对面上均垂直设有一滑槽11,滑槽11上端均滑动安装一滑块6,滑块6位于滑槽11内的底面上均固定安装一个以上的滚珠7,滚珠7外圈面均与滑槽11底面相抵,滑块6一端均顺着滑槽11的开口延伸至外界,并固定安装一横杆9,横杆9的头部均固定安装一固定块8,固定块8上端均与顶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两块挡板10的相对面下端均横向固定安装一底板13,底板13与横杆9之间平行设置,底板13上均固定安装一电动推杆12,电动推杆12的推杆分别与相对应的横杆9固定连接,两个电动推杆12和控制器之间通过电线串联,控制器一端上还通过电线与外界电源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电动推杆12为多节电动推杆;面板2底面两侧均垂直固定安装一支撑板1。

其中,在移动顶板过程中,由于顶板下端是通过滑块滑动安装于滑槽中的,通过滑块与滑槽的配合,有效的起到了定位的作用,使顶板只能顺着滑槽上下移动,避免了顶板的倾斜。

本具体实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通过控制器启动电动推杆,使电动推杆回缩,回缩的过程中带动了顶板的下移,从而使顶板上的显示器也随之移动,直至将显示器移动至面板下端或教师视线下方,有效的避免了教师的视线被显示器阻挡,使教师能看见学生上课时的样子,增加了师生间的目光交流和互动性,同时增强了课堂纪律,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在完成课堂授课后,通过控制器重新将显示器移回原处,方便了学生课后的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