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7146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6年4月28日在日本递交的专利申请no.2016-091219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no.2016-091219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由驱动电路驱动,从而在显示面上显示图像。已经提出了在驱动电路中采用解复用器由此减少驱动集成电路(ic)的输出端子的数量的显示装置。这种显示装置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170767中被公开。

在采用解复用器的情况下,驱动ic的输出端子分别与在一个扫描时段同时选择的多个像素相对应。各像素的驱动信号按照时间分割,并经由输出端子输出。解复用器将驱动信号分配给像素。这缩短了分配给各像素的驱动信号的输入时间。驱动信号的输入时间较短时,可能引起施加于像素的电压的不足。例如,可能是取决于像素的灰度级的电压未施加于像素。电压不足引起图像质量下降。在以下的说明中,施加于像素的电压的不足也将称作电压不足。另外,对像素施加电压也称作写入,因此电压不足也称作写入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旨在提供抑制图像质量下降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在所述显示单元中,包括第一色至第n色的子像素的第一多个主像素排列成一行,“n”是大于1的整数;以及解复用器,所述解复用器包括分配单元,所述分配单元配置为将用于驱动子像素组中包括的多个子像素中的任一个子像素的驱动信号分配到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所述一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组包括在所述第一多个主像素中的第二多个主像素中包括的多个子像素,一个或多个主像素插入在所述第二多个主像素之间,所述多个子像素是被输入同极性的驱动信号的具有同一色的子像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抑制图像质量下降。

附图说明

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和特征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将变得更清楚。

可理解的是,前面的概述和下面的详述是示例性的和解释性的,不旨在限制本发明。

图1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示出液晶面板的结构;

图3是示出驱动ic的结构的框图;

图4示出使用相关技术的解复用器分配驱动信号的方法;

图5是示出用于像素电路的驱动波形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6示出液晶面板的像素结构的示例;

图7示出格子图案的示例;

图8示出格子图案的示例;

图9示出格子图案的示例;

图10a示出显示像素格子图案时进行的控制;

图10b示出显示像素格子图案时进行的控制;

图10c示出显示像素格子图案时进行的控制;

图11是示出电压不足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12a示出当显示1×1条形图案和点格子图案时进行的控制;

图12b示出当显示1×1条形图案和点格子图案时进行的控制;

图12c示出当显示1×1条形图案和点格子图案时进行的控制;

图13示出间距转换配线部的示例;

图14示出间距转换配线部的等效电路;

图15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解复用器的结构;

图16示出第一分配单元的结构;

图17示出解复用器的结构;

图18a示出当显示像素格子图案时进行的控制;

图18b示出当显示像素格子图案时进行的控制;

图18c示出当显示像素格子图案时进行的控制;

图19是示出驱动波形的时序图;

图20a示出当显示1×1条形图案和点格子图案时进行的控制;

图20b示出当显示1×1条形图案和点格子图案时进行的控制;

图20c示出当显示1×1条形图案和点格子图案时进行的控制;

图21示出解复用器的结构;

图22a示出当显示像素格子图案时进行的控制;

图22b示出当显示像素格子图案时进行的控制;

图22c示出当显示像素格子图案时进行的控制;

图23a是示出解复用器的驱动时序的时序图;

图23b是示出解复用器的驱动时序的时序图;

图24a是示出解复用器的驱动时序的时序图;

图24b是示出解复用器的驱动时序的时序图;

图25示出解复用器的另一结构;

图26示出第一分配单元的结构;

图27a示出解复用器和子像素之间的关联;以及

图27b示出解复用器和子像素之间的关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方式。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为了明确元件之间的关系并防止元件之间的混淆而标注的。因此,这些序数词不限制元件的数量。

另外,术语“连接”表示相互电气连接将要连接的元件。术语“电气连接”也包括将要连接的元件之间经由电极、配线、电阻、电容器等电气元件的连接。要注意,术语“电极”、“配线”、“端子”在功能上限定这些部件。例如,“端子”和“配线”也可用作”电极”的一部分。另外,“电极”和“端子”也可用作“配线”的一部分。可替选地,“电极”和“配线”也可用作“端子”的一部分。

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显示装置的示例,对包括液晶显示(lcd)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10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液晶面板101、背光单元102以及遮光板103。液晶面板101的结构在下面进行说明。背光单元102提供平面光。遮光板103形成框架形状。遮光板103覆盖液晶面板101的周缘。遮光板103被组装到背光单元102。来自背光单元102的平面光指向液晶面板101的背面。液晶面板101对光进行控制,从而在正面显示图像。

图2示出液晶面板101的结构。液晶面板101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基板1、滤色基板2及密封部3。

多个像素电路以矩阵状排列于tft基板1上。滤色元件及黑色矩阵排列于滤色基板2上。密封部3将tft基板1粘接到滤色基板2。tft基板1和滤色基板2之间配置有液晶。

在tft基板1上配置有多个扫描驱动器12、数据线静电放电(esd)保护电路13、解复用器4及驱动集成电路(ic)14。另外,柔性印刷电路(fpc)15的一端连接到tft基板1。

扫描驱动器12分别位于tft基板1上的有源矩阵部11的左右外侧。扫描驱动器12驱动扫描线。数据线esd保护电路13防止由静电放电引起的损害。驱动ic14将用于驱动像素的驱动信号供给到解复用器4。基于驱动信号,针对像素内的液晶的取向来控制该像素内的液晶。要注意,像素在此表示将在下文描述的子像素。

解复用器4将从驱动ic供给的驱动信号分配到与数据线连接的像素。驱动ic14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安装于tft基板1。tft基板1经由fpc15连接到外部设备。

液晶面板101例如包括排列成y行和x列(y和x分别是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的主像素。各子像素基于滤色基板2显示一种颜色。各主像素包括第一色至第n色(n为大于1的整数)的子像素。在此,n=3。第一色是红色。第二色是绿色。第三色是蓝色。与各子像素相对应地设置像素电路。

图3是示出驱动ic14的结构的框图。驱动ic14包括数据接收部141、时序控制器142、面板控制器143、灰度电压控制部144、源极驱动器145及dc/dc转换器146。

数据接收部141从外部装置接收图像信号。例如,图像信号是符合移动行业处理器接口(mipi(注册商标))标准的信号。时序控制器142从外部装置接收控制信号。控制信号例如是水平同步信号及竖直同步信号。时序控制器142包括亮度控制部1421、颜色控制部1422及伽马校正/vcom调整部1423。亮度控制部1421基于图像信号获得各像素的亮度值。颜色控制部1422基于亮度值获得各子像素的亮度值。伽马校正/vcom调整部1423进行伽马校正。另外,伽马校正/vcom调整部1423校正施加于公共电极的电压。面板控制器143基于水平同步信号,向扫描驱动器12输出控制信号并向解复用器4输出控制信号。灰度电压控制部144将各子像素的亮度值替换为灰度值,并将取决于灰度值的电压输出到源极驱动器145。源极驱动器145基于从灰度电压控制部144获得的电压、以及竖直同步信号生成驱动信号,并将驱动信号输出到解复用器4。dc/dc转换器146基于来自外部源的输入电力,将电力供给到其自身的或其它的部件。另外,dc/dc转换器146将待施加于公共电极的电压vcom供给到像素电路。

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单元、控制电路及驱动电路。显示单元例如是液晶面板101。液晶面板101是包括tft基板和对向玻璃基板这两个玻璃基板的液晶电池装置。控制电路例如是面板控制器143。驱动电路例如是源极驱动器145。源极驱动器145的全部功能集成于驱动ic14。面板控制器143的功能不仅可以集成于驱动ic14,也可以为了追求dc/dc转换功能的效率而通过电源控制ic等其他的ic实现。

接下来,对解复用器进行说明。在相关技术中,由于高精密化液晶面板的进步,数据线的数量已增加。因此,需要增加驱动数据线的驱动ic的输出端子的数量。然而,由于显示装置的窄框化以及小型化的要求,设置驱动ic的空间受限。因此,难以将驱动ic的输出端子设置为与数据线的数量相对应的数量。即,难以使驱动ic的输出端子与数据线一一对应。因此,在驱动ic和数据线之间配置解复用器。解复用器可以使驱动ic的输出端子的数量比数据线的数量小。

解复用器是将经由一个输入端子输入的输入信号分配到多个输出端子中的任一个输出端子的电路。还存在有具有多组端子的这样的解复用器,各组端子包括一个输入端子和与该一个输入端子相对应的多个输出端子。解复用器由使用tft的模拟开关构成。解复用器通过切换该模拟开关,来分配输入信号。模拟开关的切换基于控制信号进行。解复用器通过将驱动ic的输出在扫描时段内经由模拟开关切换n次,可驱动与驱动ic的输出端子数的n倍相对应的数据线。

接下来,将对相关技术的解复用器进行说明。图4示出使用相关技术中的解复用器的分配驱动信号的方法。解复用器400包括六个输入端子s1至s6、12个输出端子x1至x6及y1至y6、以及两个控制信号端子cn1和cn2。d1至d6分别表示要输入到输入端子s1至s6的驱动信号。由于解复用器400具有6个输入端子和12个输出端子,因此是6对12解复用器。解复用器400基于分别输入到控制信号端子cn1及cn2的控制信号ckh1和ckh2,控制分配操作。

解复用器400包括将输入到输入端子sn的信号分配到输出端子xn或yn的分配单元401n(n是1至6的整数)。各分配单元401n包括两个开关元件402。开关元件402由控制信号ckh1或ckh2控制。当控制信号ckh1有效(active)时,两个开关元件中的一个开关元件接通。当控制信号ckh2有效时,两个开关元件中的另一个开关元件接通。在图4中,分配单元4011用线圈起来。分配单元4011在控制信号ckh1有效时,将从输入端子s1输入的信号分配到输出端子x1。分配单元4011在控制信号ckh2有效时,将从输入端子s1输入的信号分配到输出端子y1。分配单元4012至4016的操作与分配单元4011相同。另外,在此,未假定控制信号ckh1和ckh2均有效。

现在将说明图4中的分配驱动信号的操作。液晶通常由ac电压、对称的正和负的数据信号驱动。因此,考虑正负电压的对称性,进行连接使得待施加于像素的电压具有均匀的极性。在液晶显示器中,为了防止图像质量下降,在用于驱动的相邻的子像素之间使极性反转(数据线反转)。图像质量下降的示例包括所谓的闪烁。因此,将同极性的信号配对,并使用2×3组或3×2组的对。

图4示出两个2×3组。在图4中,将输入到输入端子s1至s6的驱动信号按照三角形和四方形分类为两类。相同图形的驱动信号表示它们具有相同极性。不同图形的驱动信号表示他们具有不同极性。驱动信号d1、d3及d5表示为具有相同极性。驱动信号d2、d4及d6表示为具有相同极性。另外,驱动信号d1、d3及d5具有与驱动信号d2、d4及d6的极性不同的极性。

连接到输出端子x1至x6及y1至y6的r1至r4、g1至g4、及b1至b4表示子像素。字母表示子像素的颜色。r1至r4表示红色的子像素。g1至g4表示绿色的子像素。b1至b4表示蓝色的子像素。数字用来识别包括子像素的主像素。具有相同数字的子像素表示它们包括于同一主像素内。例如,r1、g1及b1包括于同一像素中。

图4所示的解复用器400以使不同极性的信号分别施加于相邻的子像素的方式进行操作。例如,假定驱动信号d1、d3及d5是具有正极性的信号。在此,驱动信号d2、d4及d6是具有负极性的信号。当控制信号ckh1有效时,驱动信号d1分配到子像素r1。驱动信号d2分配到子像素g1。驱动信号d3分配到子像素g2。驱动信号d4分配到子像素b2。驱动信号d5分配到子像素b3。驱动信号d6分配到子像素r4。

当控制信号ckh2有效时,驱动信号d1分配到子像素b1。驱动信号d2分配到子像素r2。驱动信号d3分配到子像素r3。驱动信号d4分配到子像素g3。驱动信号d5分配到子像素g4。驱动信号d6分配到子像素b4。在两次电压施加中,施加于子像素的电压的极性当从左依次表示时如下。正、负、正、负、正、负、正、负、正、负、正、负。如此,在相关技术中,也使用解复用器400进行对相邻的子像素分别施加不同极性的信号的操作。

但是,当使用解复用器时,可能发生电压不足。在使用上述的解复用器400的情况下,将一个扫描时段分为两段,对两个子像素依次施加驱动信号。因此,与不使用解复用器的情况相比,对子像素施加驱动信号的时间缩短到大约一半。如果施加驱动信号的时间缩短,则更可能发生电压缺少了与缩短的时间相对应的量。然后,解复用器中的电压不足引起如下的缺点。

图5是示出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波形的示例的时序图。横轴表示时间,采用单位秒(s)。纵轴表示电压,采用单位伏特(v)。标记为“栅极”的波形表示栅极信号。标记为“数据”的波形表示驱动信号。标记为“像素”的波形表示像素电极的电位。vcom是公共电极或对向电极,其是保持其自身与像素电极之间的电压的电极。标记为“vcom”的波形表示该vcom的电位。对于像素,在图5的图中,在初始的栅极信号的上升之后写入正电压,在下一栅极信号的上升时写入负电压。如图5所示,vcom和驱动信号的直流(dc)分量之差的量与由构成像素电路的tft引起的馈通电压相对应。

馈通电压取决于tft的寄生电容与保持电容及液晶电容的总和的电容比。更具体地,如果驱动信号的电压不同,则由于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则馈通电压也可以不同。更具体地,当依次施加于子像素的第一驱动信号及第二驱动信号之间的电压差增大时,馈通电压之差也增大。应当注意,第一驱动信号例如具有与黑色相对应的电压,而第二驱动信号具有与白色相对应的电压。

此外,由于tft的寄生电容根据栅极电压变化,因此,如果驱动信号的电压的绝对值相同但驱动信号具有不同的极性,则馈通电压不同。例如,即使依次施加于子像素的第十一驱动信号和第十二驱动信号具有相同的电压,如果它们具有不同的极性,则馈通电压也不同。

如此,如果极性不同并且电压差较大的驱动信号依次施加于像素,则馈通电压之差增大,这种馈通电压之差被观察为闪烁(极性非对称分量)。由解复用器引起的电压不足助长这种差异,由此闪烁恶化。因此,要求解复用器具有不产生电压不足那样的驱动条件。

另一方面,对液晶显示装置在产品出厂时使用被称为格子图案的预定的图像图案验证显示性能是否有任何问题。液晶显示装置特别需要在显示格子图案的情况下不产生闪烁。

现在将对格子图案和显示格子图案时驱动信号的施加进行说明。图6示出液晶面板的像素结构的示例。图6所示的像素结构包括6行4列,其是图4所示的1行4列的结构的变型。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对图6所示的具有该像素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操作进行说明。

图7至图9示出格子图案的示例。图7示出称作1×1条形图案的格子图案。1×1条形图案是黑色行和白色行交替重复的图案。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奇数行是黑色,而偶数行是白色。

图8示出称作像素格子图案的格子图案。像素格子图案是对在左右方向彼此相邻的各主像素重复黑、白、黑、白的图案。在像素格子图案中,在上下方向彼此相邻的主像素也具有黑、白、黑、白的重复。即,如果奇数行示出白、黑、白、黑,则偶数行示出黑、白、黑、白。

图9示出称作点格子图案的格子图案。点格子图案是对在左右方向彼此相邻的各子像素重复黑、白、黑、白的图案。在点格子图案中,在上下方向彼此相邻的子像素也具有黑、白、黑、白的重复。

接下来,将对采用相关技术中的解复用器400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发生的电压不足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0和图11对电压不足的具体例进行说明。然后,参照图13、图14对发生电压不足的原因进行说明。

图10a-图10c示出当显示像素格子图案时进行的控制。图10a示出当显示像素格子图案的情况下的各子像素的控制的细节。图10b示出向奇数行的子像素施加驱动信号。图10c表示向偶数行的子像素的施加顺序。图10a-图10c所示的r1至r4、g1至g4及b1至b4表示子像素。b+、b-、w+及w-表示对子像素施加的驱动信号。b+表示正极性黑色。b-表示负极性黑色。w+表示正极性白色。w-表示负极性白色。在图10b及图10c中,d1至d6表示驱动信号。图10a示出在显示图8所示的像素格子图案的情况下施加于各子像素的驱动信号。如上所述,根据相关技术的解复用器400中的各分配单元401n将一个扫描时段分成两段,并依次对两个子像素施加驱动信号。在一个扫描时段的前半段的施加称作第一施加或简称作第一次。在一个扫描期间的后半段的施加称作第二施加或简称作第二次。对于输入到解复用器400的驱动信号d1至d6,分配单元401n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将驱动信号分别施加于不同的子像素。图10b和图10c分别示出在第一次施加驱动信号d1至d6的子像素、以及在第二次施加驱动信号d1至d6的子像素。即,在与各驱动信号d1至d6相对应的各行中,两列被填入驱动信号。在图10b和图10c中,在各行的填入了驱动信号的两列之间设置的箭头,表示驱动信号的施加顺序。例如,图10b示出在写入奇数行中,驱动信号d1在第一次使b+施加于子像素r1,在第二次使b+施加于子像素b1。图10b及图10c中的“难度”这一列表示在第二次施加于子像素的难度。将第二次不发生电压不足的情况视作容易,并表示为o,而将第二次发生电压不足的情况视作困难,并表示为x。

图11是示出电压不足的示例的时序图。图11示出显示像素格子图案的情况下对于液晶面板的奇数行的驱动信号的施加操作。在图11的上图中,横轴表示时间。采用单位秒(s)。在图11的上图中,纵轴表示电位。采用单位伏特(v)。在图11的上图中,vc表示数据中心的电位。vcom表示公共电极或相对电极的电位。w+表示正极性的白色的电位。b+表示正极性的黑色的电位。b-表示负极性的黑色的电位。w-表示负极性的白色的电位。图11的下图示出了表示输入到解复用器的控制信号ckh1和ckh2的随时间变化的图。另外,scan是扫描信号。控制信号ckh1及ckh2以及扫描信号scan对应于正逻辑(高有效)。

图11使用时序图示出图10b所示的操作。驱动信号d1在第一次施加b+,在第二次施加b+。这种施加使得在第一次发生电压不足,而在第二次不发生电压不足。驱动信号d2在第一次施加b-,在第二次施加w-。这种施加使得在第二次发生电压不足。驱动信号d3在第一次施加w+,在第二次施加b+。这种施加使得在第二次发生电压不足。驱动信号d4在第一次施加w-,在第二次施加b-。这种施加使得在第二次发生电压不足。驱动信号d5在第一次施加b+,在第二次施加w+。这种写入使得在第二次发生电压不足。驱动信号d6在第一次施加w-,在第二次施加w-。这种施加使得在第一次发生电压不足,在第二次不发生电压不足。考虑到与奇数行类似地对偶数行进行施加,得到图10c所示的结果。

如上所述,在使用根据相关技术的解复用器400的情况下,在显示闪烁测量等中经常使用的像素格子图案时发生电压不足。由于发生电压不足,对液晶施加直流分量。这引起闪烁增大的问题。电压不足还引起对比度降低的问题。

现在对像素格子图案以外的图案进行说明。图12a-图12c示出显示1×1条形图案和点格子图案时进行的控制。图12a示出在显示两个图案的情况下各子像素的控制的细节。图12b示出在1×1条形图案中写入奇数行的子像素中的顺序。图12c示出在点格子图案中写入奇数行的子像素中的顺序。在图12a-图12c中,子像素、将要施加的驱动信号等的表现形式与图10a-图10c相同,因此不再说明。如图12b和图12c所示,即使在使用根据相关技术的解复用器400的情况下,如果采用1×1条形图案或点格子图案,也不太可能发生电压不足。

如上所述在像素格子图案的显示中发生电压不足是由于以下的原因。图13示出间距转换配线部的示例。图14示出间距转换配线部的等效电路。在图14中,作为等效电路,示出了具有电阻r和电容c的低通滤波器。

图13表示驱动ic的输出端子连接到解复用器的输入端子的情况下的间距转换模式。如图13所示,驱动ic输出端子的排列宽度比有源矩阵的显示宽度窄。因此,在驱动ic的输出端子附近,相邻的配线以更紧密的间隔排列。配线之间的间隔需要更紧密是由于以下原因。随着液晶显示面板具有较高的清晰度,数据线的数目增加。另一方面,为了实现显示装置的窄框化,限制配线空间。因此,即使在使用解复用器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间距转换配线部也挤满配线。配线的拥挤状态使边缘电容增大。边缘电容对应于图14中的电容器c1。

由于驱动ic的消耗功率降低的要求,难以降低驱动ic的输出电路的阻抗。因此,难以增大驱动ic的输出电流。因此,驱动ic的输出电流的一部分被图14所示的电容器c的充电和放电消耗。因此,未能够向数据线供给充分的电流,由此引起驱动信号的电压不足。特别地,难以在从黑到白以及从白到黑的写入时一次100%施加驱动信号。因此,通过采取减小配置于驱动ic和数据线之间的解复用器的电阻或者优化施加能力的措施,则难以抑制电压不足。

另外,如果依次输入具有不同极性的驱动信号,电容c上保持的电位被取消,施加于像素的电压降低。

如上所述,由于显示装置具有较高的清晰度和窄框架,难以在对于解复用器的仅一个选择时段期间,从白到黑和从黑到白完全施加具有相同极性的信号。使用根据如上所述的相关技术的解复用器,在将不同颜色的数据组合进行施加的情况下发生问题。即使采用全红、全蓝等单色显示的模式,例如,驱动信号的组合也将由白到黑和由黑到白。这引起对比度降低的问题。而且,在自然图像的情况下,不同的颜色在相邻的像素之间具有小的数据相关性,因此驱动信号可具有白到黑及黑到白的组合。因此,在像素格子图案的显示中,除非抑制电压不足,否则在自然图像的显示中也可能发生电压不足。这引起对比度的降低以及闪烁的增加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根据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基于下面的着眼点构造而成。首先,利用图像数据的以下这样的性质:相同颜色的相邻的数据段具有大的相关性和小的黑白变化。然后,实施方式1采用极少产生从白到黑及从黑到白的施加的驱动信号的组合的解复用器的电路结构、以及补偿电压不足的驱动方法。

图15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解复用器4的结构。解复用器4包括第一分配单元41、第二分配单元42、第三分配单元43、第四分配单元44、第五分配单元45及第六分配单元46。另外,解复用器4包括被输入控制信号ckh的控制信号端子cn。第一分配单元41至第六分配单元46具有同样的结构。作为代表,下面将对第一分配单元41进行说明。

图16示出第一分配单元41的结构。第一分配单元41包括输入端子s1、两个开关元件411、412、以及两个输出端子x1、y1。开关元件411是将输入端子s1和输出端子x1切换为电气连接状态和电气断开状态的任一者的元件。开关元件412是将输入端子s1和输出端子y2切换为电气连接状态和电气断开状态的任一者的元件。开关元件411及开关元件412分别是例如晶体管、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等半导体元件。各开关元件411及412根据输入到解复用器4的控制端子的控制信号ckh,取连接状态和断开状态的任一者。开关元件411、412的状态被控制为相互对称。在开关元件411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开关元件412处于断开状态。在开关元件411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开关元件412处于连接状态。通过开关元件411、412如上所述操作,在第一分配单元41中经由输入端子s1输入的信号从输出端子x1和输出端子y1的任一者输出。即,第一分配单元41将经由输入端子s1输入的信号分配到输出端子x1和输出端子y1的任一者。第二分配单元42至第六分配单元46与第一分配单元41同样地进行操作。

因此,第一分配单元41至第六分配单元46中的每一者根据输入到解复用器4的控制信号,取两个状态中的任一状态。所输入的控制信号ckh针对第一分配单元41至第六分配单元46的全体是共同的。因此,甚至对于整个解复用器4仅可取两个状态。至于成为两个状态中的哪一个状态,由控制信号ckh控制。因此,控制信号ckh为至少一位的数字信号。

图15所示的主像素pxm(m为1至4的整数)包括红色的子像素rm、蓝色的子像素bm以及绿色的子像素gm。例如,主像素px1包括红色的子像素r1、蓝色的子像素b1以及绿色的子像素g1。主像素px1至px4如图15所示排列成一列。主像素px1至px4的配置方向是扫描线的排列方向。作为显示装置10中的显示部的示例的液晶面板101包括排列成一行的至少第一至第四主像素。第一主像素例如是主像素px1。第二主像素例如是主像素px2。第三主像素例如是主像素px3。第四主像素例如是主像素px4。第二主像素与第一主像素和第三主像素相邻。第四主像素与第三主像素相邻。

第一主像素至第四主像素分别包括配置成一行的第一色至第三色的子像素。第一色例如是红色。第二色例如是绿色。第三色例如是蓝色。

由驱动ic14输出的驱动信号输入到解复用器4的输入端子s1至s6。从驱动ic14输出的用于驱动子像素的驱动信号被输入到解复用器4的各输出端子x1至x6及y1至y6。

解复用器4如下分配驱动信号。如上所述,由于解复用器4中包括的第一分配单元41至第六分配单元46同样地动作,因此,作为代表,将对第一分配单元41进行的驱动信号的分配操作进行说明。第一分配单元41将经由输入端子s1输入的驱动信号分配到子像素spx1或子像素spx2。至于子像素spx1和spx2中的哪一个接收由第一分配单元41分配的驱动信号,由控制信号控制。

解复用器4将两个主像素px1和px3中包括的子像素分成三个子像素组。在图15中,第k(k为1至3的整数)子像素组包括第k色的子像素spx2k-1和子像素spx2k。在此,第一色为红色,第二色为绿色,第三色为蓝色。即,第一子像素组至第n子像素组分别包括第一色至第n色的子像素。第k子像素组与第k分配单元(40+k)相对应。第k分配单元同时分配所输入的驱动信号。另外,两个主像素px2及px4中包括的子像素也与主像素px1及px3同样地,被分组为三个子像素组。各子像素组与一个分配单元相对应。即,与第一子像素组至第n子像素组分别相对应的分配单元同时分配所输入的驱动信号。

在上述的格子图案中,为了抑制图像质量降低,解复用器4包括分配单元,该分配单元向子像素组中包括的任一个子像素分配用于驱动这一个子像素的驱动信号。分配单元在图15的例子中相当于第一分配单元41至第六分配单元46。

例如,如图15及图16所示,第一分配单元41向子像素组中包括的任一子像素(spx1及spx2)分配用于驱动这一个子像素的驱动信号。

子像素组包括在第一多个主像素中的第二多个主像素中包括的多个子像素,一个或多个主像素被插入在第二多个主像素之间,所述多个子像素是被输入相同极性的驱动信号的具有同一色的子像素。在第一分配单元41的示例中,子像素组包括在第一多个主像素之中的包括在第二多个主像素(px1和px3)中的多个子像素,一个或多个主像素px2插入在所述第二多个主像素之间,所述多个子像素(spx1和spx2)是被输入相同极性的驱动信号的具有同一色的子像素。即,子像素组包括两个主像素(px1及px3)中包括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spx1及spx2),一个主像素px2插入在两个主像素(px1及px3)之间。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是被输入相同极性的驱动信号的具有同一色的子像素。

在格子图案的执行中,该结构允许驱动ic14能够将用于第一子像素的第一驱动信号和用于第二子像素的第二驱动信号依次输入到与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相对应的分配单元。第一驱动信号及第二驱动信号是相同极性并且与相同亮度(例如,黑或白)相对应的驱动信号。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能够抑制如图10及图11所述由于电压不足引起的图像质量降低。要注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解复用器的具体示例将在下面的示例1和示例2中在下面进行说明。

图15示出一个解复用器4和与其相对应的四个主像素px1至px4。在液晶显示装置10中,解复用器4和主像素px1至px4的多组沿扫描线的方向、所谓的x方向排列。解复用器4和主像素px1至px4的组的数量由x方向上的像素数确定。沿x方向排列的多组主像素px1至px4沿扫描方向、所谓的y方向设置。同一解复用器4与沿y方向排列的主像素px1至px4相对应。

因此,驱动ic14将一个扫描时段划分为多个时段。对于各时段,驱动ic14将驱动信号供给到不同的子像素。解复用器4包括分别与各子像素组对应(一一对应)的分配单元。分配单元将驱动信号顺序地分配到该子像素,该驱动信号驱动与多个分配单元中的一个分配单元相对应的子像素组中包括的子像素。在图15所示的结构中,与子像素组相对应的分配单元将依次输入的驱动信号依次分配到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另外,由于解复用器4包括多个分配单元41至46,由驱动ic14输入的驱动信号同时分配到多个子像素。

[示例1]

现在将对根据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包括解复用器4的示例进行说明。图17示出解复用器4的结构。在根据本示例的解复用器4中,控制信号ckh由2位构成。面板控制器143生成控制信号ckh。生成的驱动信号ckh输入到解复用器4。控制信号ckh包括第一控制信号ckh1(以下,简称作"控制信号ckh1")以及第二控制信号ckh2(以下,简称作"控制信号ckh2")。解复用器4包括控制信号端子cn1和cn2。控制信号ckh1被输入到控制信号端子cn1。控制信号ckh2被输入到控制信号端子cn2。对于图17所示的开关元件,为了说明各开关可取的状态以及控制信号ckh1和ckh2之间的关系,为了方便,示出了机械开关。第一分配单元41中包括的开关元件411根据控制信号ckh1被控制。图17示出控制信号ckh1无效时开关元件411取断开状态。如果控制信号ckh1有效,则开关元件411取连接状态。同样地,第一分配单元41中包括的开关元件412根据控制信号ckh2被控制。如果控制信号ckh2无效,则开关元件412取断开状态。如果控制信号ckh2有效,则开关元件412取连接状态。要注意,控制信号ckh1及ckh2相当于正逻辑信号(高有效)。即,控制信号ckh1和ckh2在高(h)时有效。控制信号ckh1及ckh2在低(l)时无效。

第一分配单元41如下分配输入到输入端子s1的驱动信号d1。如果控制信号ckh1有效而控制信号ckh2无效,则驱动信号d1从输出端子x1输出。即,驱动信号施加于子像素spx1。如果控制信号ckh1无效而控制信号ckh2有效,则驱动信号d1从输出端子y1输出。即,驱动信号d1施加于子像素spx2。第二分配单元42至第六分配单元46进行同样的分配操作。

驱动ic14以图17所示的解复用器4的结构、以及解复用器4与主像素及子像素之间的连接为前提,将控制信号及驱动信号输出到解复用器4。面板控制器143顺序地输出使控制信号ckh1及控制信号ckh2有效的信号。解复用器4中的分配单元41至46响应于控制信号ckh1的有效信号,将驱动信号分配到子像素组中包括的其中一个子像素,诸如子像素spx1等。解复用器4中的分配单元41至46响应于控制信号ckh2的有效信号,将驱动信号分配到子像素组中包括的另一个子像素,诸如子像素spx2。

子像素组包括第一子像素及第二子像素。第一子像素例如是子像素spx1。第二子像素例如是子像素spx2。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及第二控制信号,由解复用器4将驱动信号分配给第一子像素及第二子像素。第一控制信号例如是控制信号ckh1。第二控制信号例如是控制信号ckh2。即,分配单元41至46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将第一子像素的驱动信号分配到第一子像素。另外,分配单元41至46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将第二子像素的驱动信号分配到第二子像素。控制解复用器4的第一控制信号(控制信号ckh1)和第二控制信号(控制信号ckh2)由作为控制电路的示例的面板控制器143生成。面板控制器143将生成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依次输出到解复用器4。

下面将参照图17对上述内容更具体地进行说明。解复用器4将驱动信号分配到第一至第四主像素中包括的子像素。第一主像素例如是主像素px1。第二主像素例如是主像素px2。第三主像素例如是主像素px3。第四主像素例如是主像素px4。

解复用器4包括第一分配单元,第一分配单元与包括第一主像素和第三主像素中包括的第一色(红色)的子像素的第一子像素组相对应。解复用器4包括第二分配单元,第二分配单元与包括第一主像素和第三主像素中包括的第二色(绿色)的子像素的第二子像素组相对应。解复用器4包括第三分配单元,第三分配单元与包括第一主像素和第三主像素中包括的第三色(蓝色)的子像素的第三子像素组相对应。解复用器4包括第四分配单元,第四分配单元与包括第二主像素和第四主像素中包括的第一色(红色)的子像素的第四子像素组相对应。解复用器4包括第五分配单元,第五分配单元与包括第二主像素和第四主像素中包括的第二色(绿色)的子像素的第五子像素组相对应。解复用器4包括第六分配单元,第六分配单元与包括第二主像素和第四主像素中包括的第三色(蓝色)的子像素的第六子像素组相对应。

上述内容概括为以下表述。解复用器4包括与第i子像素组以一一对应的方式对应的第i分配单元,第i子像素组包括第一主像素和第三主像素中包括的第i色的子像素,"i"是整数1、2或3。解复用器4包括与第(i+3)子像素组以一一对应的方式对应的第(i+3)分配单元,第(i+3)子像素组包括第二主像素和第四主像素中包括的第i色的子像素。

另外,基于第一控制信号及第二控制信号的分配操作如下。第i分配单元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分配到第一主像素中包括的子像素。伴随于此,第(i+3)分配单元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分配到第二主像素中包括的子像素。第i分配单元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分配到第三主像素中包括的子像素。伴随于此,第(i+3)分配单元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分配于第四主像素中包括的子像素。

示例1中的驱动信号的施加操作如下。控制信号ckh1输入到开关元件4n1(n是1至6的整数)。控制信号ckh2输入到开关元件4n2。

当控制信号ckh1从低上升到高时,开关元件4n1响应于这种上升,切换到连接状态(接通)。在控制信号ckh1为高的状态下,控制信号ckh2为低。在控制信号ckh2为低时,开关元件4n2断开。

接下来,控制信号ckh1从高下降到低,而控制信号ckh2从低上升到高。然后,开关元件4n1响应于该下降而断开。另外,开关元件4n2响应于控制信号ckh2的上升而接通。

在示例1中,驱动信号如下施加于子像素。在第一次施加时,控制信号ckh1从低上升到高。控制信号ckh2为低。开关元件4n1接通。因此,输入端子sn与输出端子xn电气连接。由此,输入到输入端子s1的驱动信号d1经由输出端子x1施加于子像素r1。输入到输入端子s2的驱动信号d2经由输出端子x2施加于子像素g1。输入到输入端子s3的驱动信号d3经由输出端子x3施加于子像素b1。输入到输入端子s4的驱动信号d4经由输出端子x4施加于子像素r2。输入到输入端子s5的驱动信号d5经由输出端子x5施加于子像素g2。输入到输入端子s6的驱动信号d6经由输出端子x6施加于子像素b2。当第一次施加结束时,控制信号ckh1从高下降到低。之后,对于第二次施加,控制信号ckh2从低上升到高。开关元件4n2接通。因此,输入端子sn与输出端子yn电气连接。因此,输入到输入端子s1的驱动信号d1经由输出端子y1施加于子像素r3。输入到输入端子s2的驱动信号d2经由输出端子y2施加于子像素g3。输入到输入端子s3的驱动信号d3经由输出端子y3施加于子像素b3。输入到输入端子s4的驱动信号d4经由输出端子y4施加于子像素r4。输入到输入端子s5的驱动信号d5经由输出端子y5施加于子像素g4。输入到输入端子s6的驱动信号d6经由输出端子y6施加于子像素b4。

要注意,上述的控制信号ckh1及ckh2的信号电平的说明仅是示例,更具体地示于图19中所示的控制信号ckh1及ckh2的信号波形图中。

图18a至图18c示出显示像素格子图案时进行的控制。图18a-图18c示出显示像素格子图案的情况下的对于各子像素的控制的细节。图18b示出向奇数行的子像素的施加的顺序。图18c示出向偶数行的子像素的信号施加。表现方式与图10a-图10c相同。d1至d6是从驱动ic输出的驱动信号。驱动信号d1至d6分别输入到解复用器4的输入端子s1至s6。

如图18a和图18b所示,在奇数行和偶数行这两者中,在第一次施加和第二次施加时,解复用器4施加具有相同亮度(wb)和相同极性(+-)的驱动信号,这使得在所有的子像素中第二次施加变得容易。如图18a和图18b所示,子像素r1、g1、b1、r2、g2及b2是第一次施加的对象。子像素r3、g3、b3、r4、g4及b4是第二次施加的对象。

图19是示出驱动波形的时序图。图19示出写入如图18b所示的奇数行的情况下的驱动波形。图19中的d1至d6对应于图18b中记载的d1至d6。在任何驱动信号的施加中,在第一次时发生电压不足,但在第二次时可进行充分的施加。将两次施加进行比较,与第一次施加相比,在第二次施加中,向子像素的施加时间较少。因此,如果在第二次发生电压不足,则更容易发生闪烁等图像质量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次施加中不发生电压不足,由此可抑制图像质量降低。

接下来,对显示像素格子图案以外的图案的情况下进行的操作进行说明。图20a-图20c示出显示1×1条形图案和点格子图案时进行的控制。图20a-图20c中的表现方式与图12a-12c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进行说明。如图20b及图20c所示,在1×1条形图案和点格子图案的任一者中,第二次施加变得容易。尽管图20b及图20c没有示出偶数行,但与奇数行相同,对偶数行的第二次施加也变得容易。

如图18b、图18c、图20b及图20c所示,驱动信号d1至d6在第一次施加和第二次施加中具有相同极性。即,如果第一次施加具有正极性(+),则第二次施加也具有正极性。另外,如果第一次施加具有负极性(-),则第二次施加也具有负极性。源极驱动器145输出第一极性的驱动信号或第二极性的驱动信号作为驱动信号。第一极性例如是正极性。第二极性例如是负极性。如上所述,源极驱动器145将相同极性的驱动信号在第一次施加和第二次施加中输出到各分配单元。在同一扫描时段期间进行第一次施加和第二次施加。因此,作为驱动电路的示例的源极驱动器145在对排列成一行的多个主像素中包括的子像素进行扫描的时段中,将同极性的驱动信号输出到分配单元。

另外,如图18b、图18c、图20b及图20c所示,源极驱动器145将不同极性的驱动信号输出到彼此相邻的子像素。即,驱动电路将用于驱动第一子像素的第一极性的驱动信号输出到与包括第一子像素的子像素组相对应的分配单元。另外,驱动电路将用于驱动第二子像素的第二极性的驱动信号输出到包括与第一子像素相邻的第二子像素的子像素组所对应的分配单元。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从被施加具有相同颜色和相同极性的驱动信号的观点出发,将子像素分组。由此,即使在显示像素格子图案的情况下,在第二次施加时也不发生电压不足。这能够抑制图像质量降低。

[示例2]

现在将对根据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包括的解复用器4的另一示例进行说明。图21示出解复用器4的结构。示例2与示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控制信号ckh1及ckh2被输入到的开关元件。

示例2的解复用器4中的子像素与分配单元之间的关系与示例1相同。控制信号ckh1及ckh2的构成也与示例1相同。另外,主像素及子像素的排列也与示例1相同。

控制信号ckh1输入到开关元件421、441、461、412、432及452。控制信号ckh2输入到开关元件411、431、451、422、442及462。

当控制信号ckh1从低上升到高时,开关元件421、441、461、412、432及452响应于上升而切换到连接状态(接通)。在控制信号ckh1为高的状态下,控制信号ckh2为低。当控制信号ckh2为低时,开关元件411、431、451、422、442及462断开。

接下来,控制信号ckh1从高下降到低,而控制信号ckh2从低上升到高。然后,开关元件421、441、461、412、432及452响应于控制信号ckh1的下降而断开。开关元件411、431、451、422、442及462响应于控制信号ckh2的上升而接通。

在示例2中,解复用器4的操作也可如下表现。第一分配单元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分配到第三主像素中包括的子像素。伴随于此,第二分配单元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分配到第一主像素中包括的子像素。伴随于此,第三分配单元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分配到第三主像素中包括的子像素。伴随于此,第四分配单元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分配到第二主像素中包括的子像素。伴随于此,第五分配单元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分配到第四主像素中包括的子像素。伴随于此,第六分配单元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分配到第二主像素中包括的子像素。

另外,第一分配单元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分配到第一主像素中包括的子像素。伴随于此,第二分配单元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分配到第三主像素中包括的子像素。伴随于此,第三分配单元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分配到第一主像素中包括的子像素。伴随于此,第四分配单元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分配到第四主像素中包括的子像素。伴随于此,第五分配单元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分配到第二主像素中包括的子像素。伴随于此,第六分配单元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分配到第四主像素中包括的子像素。

因此,第一分配单元至第六分配单元的操作概括如下。第(2i-1)分配单元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分配到第(idiv3+3)主像素中包括的子像素。伴随于此,第2i分配单元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分配到第(idiv2+1)主像素中包括的子像素。另外,第(2i-1)分配单元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分配到第(idiv3+1)主像素中包括的子像素。伴随于此,第2i分配单元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分配到第(idiv2+3)主像素中包括的子像素。如上所述,i是整数1、2或3。另外,ndivm表示n除以m得到的商的整数部。

图22a至图22c示出显示像素格子图案的情况下进行的控制。图22a示出显示像素格子图案的情况下对于各子像素的控制的细节。图22b示出向奇数行的子像素的写入顺序。图22c示出向偶数行的子像素的施加顺序。表现方式与图10a至图10c相同。d1至d6是从驱动ic输出的驱动信号。驱动信号d1至d6分别输入到解复用器4的输入端子s1至s6。

如图22b和图22c所示,在奇数行和偶数行中,在第一次施加和第二次施加时,解复用器4均施加亮度(wb)相同和极性(+-)相同的驱动信号,这使得在所有的子像素中第二次写入变得容易。

另外,如图22b和图22c所示,子像素r3、g1、b3、r2、g4及b2是第一次施加的对象。子像素r1、g3、b1、r4、g2及b4是第二次施加的对象。在本示例中,在第一次施加和第二次施加的任一次施加中,驱动信号不施加于相邻的子像素。向相邻的子像素的配线排列为彼此相邻。因此,在驱动信号流入相邻的配线的情况下,在配线之间产生电容耦合。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驱动信号同时流入相邻的配线的电压施加,这能够减小电容耦合。

在本示例中,从向其施加具有相同颜色和相同极性的驱动信号的观点出发,将子像素分组。因此,即使在显示像素格子图案的情况下,在第二次施加也不发生电压不足。因此,这能够抑制图像质量降低。另外,不发生对相邻的子像素进行同时施加。这能够减小通向相邻的子像素的配线之间产生的电容耦合。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涉及改善第一次施加的电压不足的形式。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以下的方式,改善第一次施加的电压不足。

在实施方式1中,子像素的分组以及利用解复用器4的驱动信号的分配方法,改善第二次施加。因此,配置成,即使施加时间较短,在第二次施加中也不会发生电压不足。在此,第二次施加时间缩短,因此第一次施加时间延长了与缩短时间相对应的量,从而改善第一次施加的电压不足。

图23a至图23b是示出解复用器4的驱动时序的时序图。图23a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解复用器的驱动时序。图23b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解复用器4的驱动时序。在图23a至图23b中,ckh1和ckh2表示解复用器4的控制信号。scan表示扫描信号。

scan为高的时段对应于一个扫描时段。在该扫描时段,排列成一列的多个子像素同时被扫描。控制电路在该扫描时段中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之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如上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例如是控制信号ckh1。第二控制信号例如是控制信号ckh2。

在图23a中,扫描时段表示为tsc。第一次选择时段表示为t11。第二次选择时段表示为t12。从扫描时段的开始至第一次选择时段的开始的时段表示为ts。第一选择时段和第二选择时段之间设置的切换时段表示为ti。第二选择时段t12的结束至扫描时段的结束的时段表示为te。选择时段t11对应于第一次施加时间。选择时段t12对应于第二次施加时间。如图23a所示,在相关技术中的解复用器中,下式(11)、(12)成立。

tsc=ts+t11+ti+t12+te…(11)

t11=t12…(12)

在根据相关技术的解复用器中,第一次施加时间具有与第二次施加时间相同的长度。

在图23b中,扫描时段tsc、时段ts、切换时段ti以及时段te与图23a中相似。在图23b中,第一次选择时段表示为t1。第二次选择时段表示为t2。选择时段t1对应于第一次施加时间。选择时段t2对应于第二次施加时间。如图23b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解复用器4中,下式(1)、(2)成立。

tsc=ts+t1+ti+t2+te…(1)

t1>t2…(2)

如式(2)所示,缩短第二次选择时段t2。第一次选择时段t1延长了与缩短时间相对应的量。换言之,第二次施加时间缩短,而第一次施加时间延长。

如上所述,驱动ic14在第一时段期间将第一控制信号ckh1输出到解复用器4的控制信号端子cn1。另外,驱动ic14在第二时段期间将第二控制信号ckh2输出到解复用器4的控制信号端子cn2。第一时段例如是第一次选择时段t11。第二时段例如是第二次选择时段t12。使第一时段比第二时段长。即,将第一控制信号ckh1输出到解复用器4的第一时段比将第二控制信号ckh2输出到解复用器4的第二时段长。

根据本实施方式,使第一次施加时间比第二次施加时间长,由此改善第一次施加的电压不足。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涉及改善第一次施加的电压不足的形式。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如下的方式,改善第一次施加的电压不足。

与实施方式2相比,第一次施加时间进一步延长。因此,在扫描信号变得有效之前,使控制信号ckh1有效。这允许控制信号ckh1有效的时段、即第一次选择时段变长。

图24a至图24b是示出解复用器的驱动时序的时序图。图24a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解复用器的驱动时序。图24b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解复用器4的驱动时序。在图24a至图24b中,ckh1和ckh2表示解复用器4的控制信号。scani表示第i扫描线上的扫描信号。scani+1表示第(i+1)扫描线上的扫描信号。

在图24a中,扫描时段表示为tsc。第一次选择时段表示为t11。第二次选择时段表示为t12。从扫描时段的开始至第一次选择时段的时段表示为ts。

在图24b中,扫描时段表示为tsc。第一次选择时段表示为t1。第二次选择时段表示为t2。从第一次选择时段的开始至扫描时段的开始的时段表示为tp。

如图24b所示,第一次选择时段的开始移动到比扫描时段的开始更早的时间点。在扫描时段之前开始第一控制信号的输出。这允许第一次选择时段比如图24a所示的根据相关技术的驱动时序的第一选择时段长。首先,使扫描信号有效的时刻和使控制信号ckh1有效的时刻相互颠倒,由此消除图24a的时段ts(扫描信号scani上升的时刻和第一控制信号ckh1上升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另外,存在有通过提前开始而产生的时段tp。因此,第一次选择时段t1可由下式(3)表示。

t1=t11+ts+tp…(3)

即,第一次选择时段t1可延长到比相关技术中的选择时段t11长(ts+tp)。第一次施加时间可延长到比相关技术中的施加时间长(ts+tp)。

根据本实施方式,使第一次施加时间延长,由此改善第一次的电压不足。实施方式2和本实施方式的组合可进一步延长第一次施加时间。

实施方式4

上述的实施方式示出6对12结构、即1对2结构的解复用器。本实施方式涉及6对24结构、即1对4结构的解复用器。图25示出另一解复用器4的结构。解复用器4包括第一分配单元41、第二分配单元42、第三分配单元43、第四分配单元44、第五分配单元45及第六分配单元46。另外,解复用器4包括被输入控制信号ckh的控制信号端子cn。

图26示出第一分配单元的结构。第一分配单元41包括输入端子s1以及开关元件411、412、413及414。第一分配单元41根据控制信号ckh分配输入到输入端子s1的驱动信号d1。开关元件411的一个端子连接到输入端子s1。开关元件411的另一个端子连接到输出端子x1。开关元件412的一个端子连接到输入端子s1。开关元件412的另一个端子连接到输出端子y1。开关元件413的一个端子连接到输入端子s1。开关元件413的另一个端子连接到输出端子z1。开关元件414的一个端子连接到输入端子s1。开关元件414的另一个端子连接到输出端子xx1。

开关元件411至414基于控制信号ckh在连接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根据控制信号ckh,使开关元件411至414中的一个开关元件处于连接状态,使开关元件411至414中的其他三个开关元件处于断开状态,由此可将输入到输入端子s1的驱动信号d1分配到输出端子x1、y1、z1和xx1中的任一个。

当开关元件411处于连接状态而开关元件412至414处于断开状态时,输入到输入端子s1的驱动信号d1从输出端子x1输出。当开关元件412处于连接状态而开关元件411、413及414处于断开状态时,输入到输入端子s1的驱动信号d1从输出端子y1输出。当开关元件413处于连接状态而开关元件411、412及414处于断开状态时,输入到输入端子s1的驱动信号d1从输出端子z1输出。当开关元件414处于连接状态而开关元件411至413处于断开状态时,输入到输入端子s1的驱动信号d1从输出端子xx1输出。第二分配单元42至第六分配单元46与第一分配单元41同样地操作。

解复用器4通过第一分配单元41至第六分配单元46同时分配六个驱动信号。由于各分配单元具有四个输出端子,因此控制信号ckh需要四种控制信号。即,第一控制信号至第四控制信号输入到解复用器4的控制信号端子cn。

解复用器4的各输出端子对应于一个子像素。从解复用器4的各输出端子输出的驱动信号输入到相应的子像素。图25中的解复用器4具有二十四个输出端子,因此与24个子像素或8个主像素相对应。由于设置有6个输入端子,因此可同时将驱动信号分配到6个子像素。图25所示的px1至px8表示主像素。主像素px1包括子像素r1、g1及b1。子像素r1表示红色的子像素。子像素g1表示绿色的子像素。子像素b1表示蓝色的子像素。其他的主像素px2至px8与主像素px1相同。

图27a至图27b示出解复用器4和子像素之间的关系。图27a以与图25中所示相同的顺序示出子像素。“极性”栏表示负极性的驱动信号输入到主像素px1的子像素r1时输入到其他的子像素中的每一个子像素的驱动信号的极性。正极性表示为“+”。负极性表示为“-”。“输出端子”栏表示与各子像素相对应的解复用器4的输出端子。“输入端子”栏表示与输出端子相对应的输入端子。

图27b示出与图27a不同的子像素的另一种配置。在图27b中,按照分配单元分类子像素,同时还示出了相对应的分配单元。与第一分配单元41相对应的子像素组包括四个子像素r1、r3、r5及r7。子像素r1包括在主像素px1中。子像素r3包括在主像素px3中。子像素r5包括在主像素px5中。子像素r7包括在主像素px7中。4个子像素分别包括于按照配置顺序隔一个设置的主像素中。4个子像素全部是红色,为相同颜色。另外,当负极性的驱动信号输入到子像素r1时,负极性的驱动信号也输入到其他的子像素r3、r5及r7。即,相同极性的驱动信号输入到4个子像素。第一分配单元41将经由输入端子s1依次输入的驱动信号d1依次分配到4个子像素。

对于与第一分配单元41至第六分配单元46相对应的子像素组,存在相似性,如下所述。子像素组包括分别包括于第一至第四主像素中的第一至第四子像素,以每隔一个的方式排列第一至第四主像素,第一至第四子像素是被输入相同极性的驱动信号的同色的子像素。与子像素组相对应的分配单元将依次输入的驱动信号依次分配到第一子像素至第四子像素。

另外,由第一分配单元41至第六分配单元46进行的分配操作可概括如下。作为控制电路的示例的面板控制器143被构成为生成控制解复用器4的第j(j为整数1、2、3或4)控制信号,并将生成的第一至第四控制信号依次输出到解复用器4。第一分配单元41至第六分配单元响应于第j控制信号,将第j子像素的驱动信号分配到第j子像素。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从向其施加具有相同颜色和相同极性的驱动信号的观点出发,将子像素分组。因此,即使在显示像素格子图案的情况下,在第二次施加时也不会发生电压不足。由此,这能够抑制亮度的下降或闪烁的发生。

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技术特征(部件)可相互组合,这种组合可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应该理解的是,本文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各个方面均是例示性和非限制性的。由于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而不由说明书限定,因此,落在权利要求书的边界和界限或者这种边界和界限的等效物内所有的变更旨在被权利要求书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