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卷带的功能薄膜转帖并将基带回收的卷绕式文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752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卷带的功能薄膜转帖并将基带回收的卷绕式文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一种文化用品,涉及一种通过收、送带轮输送的卷带,由压头将卷带上的功能薄膜转帖在纸张等上并将基带予以卷起回收的机构,更具体的,是一种供修正带或双面胶带等使用的卷绕式文具。

现有技术

修正带或双面胶带多以卷起的方式供人们使用,系由基带作为载体,于载体上附着一层功能薄膜,譬如,涂改膜片或双面胶层,且以卷带的方式出现,通常,配置有供卷带释放、基带回收以及功能薄膜剥离的机构,人们习惯上将连同这些机构的卷带仍称之为修正带或双面胶带。

传统的修正带,芯带系安装在送带轮上,由芯带牵引通过齿轮的传动,让收带轮卷起并将基带回收,期间芯带经过舌片的上下面,通过舌片的按压移动,使芯带的涂改膜片覆盖在纸张上,将错字、污点等予以遮盖,以便进行文字改正。

传统的双面胶带,胶带系安装在送带轮上,由胶带牵引通过齿轮的传动,让收带轮卷起而将基带回收,期间胶带跨绕压轮,通过压轮的按压转动,使胶带上的双面胶层一面转帖在纸张等上,双面胶层的另一面则与胶带的基带剥离,以便另一面可以粘贴于其他物体的表面。

目前,卷绕式文具已被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以满足消费者使用和收藏的需要,大多数装置呈现为偏平的结构,也有少数产品呈现为棒状的,但至今为止仍没有出现宽度足够狭窄,像笔形形状的。

通常,修正带或双面胶带由于配置了收、送带轮,以及芯带或胶带需分布在收、送带轮上,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使得卷绕式文具在宽度缩小的方面上受到了限制,难以制成较小的尺寸,难以做到使其呈现为如同笔的形状,以便人们收藏、携带和握持。

另外,卷绕式文具使用时,其压头须露出于外面,闲置时须对压头和压头处的卷带加以保护。通常,人们系采用盖子罩在压头处,或者采取将压头及压头处的卷带等移动至外壳内部的做法来进行保护。

但是,采用独立的盖子遮挡在压头上的做法,存在盖子容易丢失的问题;采取将压头及压头处的卷带等移动至外壳中的做法,其结构则显得十分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供卷带的功能薄膜转帖并将基带回收的卷绕式文具,它提出了一种结构,能够使卷带缠绕在收、送带轮上,该机构可以分布在宽度狭窄的空间中,让其自身呈现为如同笔形的形状,且压头处配置有移动盖,闲置时可以通过移动盖伸出来保护压头,从而提供一种便于装置收藏、携带、握持及压头保护的卷绕式文具。

本发明的目的由下列方案实现:

一种供卷带的功能薄膜转帖并将基带回收的卷绕式文具,包括压头、送带轮、收带轮、卷带以及壳体,其中,送带轮带动收带轮转动;其特点是:壳体外形呈现为笔形,壳体分为头部和杆部;压头露出于杆部末端;杆部末端与移动盖形成u字型槽和壁缘,且移动盖顶部开有敞口;由壁缘与u字型槽的相对移动,可让压头从移动盖敞口伸出或由移动盖侧壁将压头遮挡;送带轮和收带轮安装在头部中;杆部中设置有隔层,隔层将杆部分为上层和下层,构成卷带腔室和基带腔室;壳体中还形成有供卷带转折的卷带转折杆和供基带转折的基带转折杆;卷带装于送带轮上,卷带自由端绕过卷带转折杆,且卷带自由端穿过卷带腔室,卷带自由端再经压头而进入并穿过基带腔室,且卷带自由端绕过基带转折杆并装于收带轮上。

这样,卷带和基带可被分别设置在上、下层的卷带腔室和基带腔室中,使得它们之间不仅不会产生干涉,而且它们的分布空间在宽度上可被大大地压缩,于是,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

同时,通过移动移动盖,可使壁缘沿u字型槽运动或u字型槽沿壁缘运动,让压头从敞口伸出以满足使用,或者,由移动盖从侧面遮挡压头以起到保护压头的作用。

较好的是,上述方案中,隔层向头部延伸,隔层延伸部将头部也分为上、下层,分别构成送带轮腔室和收带轮腔室,送带轮和收带轮分别安装在送带轮腔室和收带轮腔室中,且送带轮和收带轮它们的轮轴与隔层呈现垂直。

这样,卷带和基带分别缠绕在送带轮和收带轮上,卷带和基带均与隔层构成垂直的形态,于是,头部中供送带轮和收带轮布置的空间以及卷带、基带放置的空间在长度方向上也可被大大地压缩。

由此获得了一种卷带和基带被放置在不同层面的卷绕式结构。

上述卷绕式文具中,压头作用件的作用面与隔层可以构成平行或处于同一平面,也可以构成垂直。其中,压头不仅可为与基带处于不同层面的卷带提供剥离功能膜片的作用,而且还为与卷带处于不同层面的基带提供了转折和走向。

更好的是,上述方案中,压头作用件的作用面与隔层处于同一平面或构成平行。这样,卷带和基带在送带轮和收带轮上与隔层均呈垂直形态,卷带在压头上呈平放形态,而卷带腔室中卷带则呈由垂直形态转向为平放形态,基带腔室中基带则呈由平放形态转向为垂直形态,这将有利于卷带和基带在压头作用件的作用面处基本能够保持平齐而不错开。于是,方案又提供了一种新的绕带方法。

上述卷绕式文具中,送带轮和送带轮的转动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均可实现本发明的任务。

更好的是,上述方案中,送带轮上卷带的缠绕方向与收带轮上基带的缠绕方向刚好相反。这样,可让送带轮带动收带轮作同向转动,并在送带轮释放卷带的同时,利用同向转动而由收带轮将基带卷起。这将有利于送带轮带动收带轮作同向转动的结构得以大大简化。

更好的是,上述方案中,供送带轮和收带轮转动的轴为同一根,该轴形成于头部且穿过隔层延伸部,送带轮和收带轮装于该轴上。这样,可以为实现送带轮和收带轮的同向转动而省略中间传动齿轮,进一步地简化送带轮和收带轮同向转动的结构和装配。

由此获得的供卷带的功能薄膜转帖并将基带回收的卷绕式文具,头部可制得较短小,杆部可制得较狭窄,且杆部可适当延长,以满足卷带腔室和基带腔室分别为卷带由垂直形态转向为平放形态和基带由平放形态转向为垂直形态提供足够的过渡空间,使卷带和基带形态的过渡得以平缓,不致于造成卷带或基带的过度扭曲而影响使用。

于是,本发明供卷带的功能薄膜转帖并将基带回收的卷绕式文具,其结构外形可呈现为如同笔形的造型,从而能够给人们带来收藏、携带的方便,同时,更适合人们使用时握持及对压头的保护。

另外,本发明还进一步对压头及其安装结构提出了如下的改进。

较好的是,上述方案中,压头的作用件连接着一根作用杆,作用杆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套件,套件中具有弧形槽,隔层于末端沿自身长度的方向上开有上方敞口的槽孔,且隔层上于槽孔的上方悬着一根连接杆,压头可通过套件的弧形槽套于连接杆上,压头可通过向下转动使作用杆进入并位于槽孔中。在这一结构中,隔层中的连接杆以及槽孔均可向压头提供作为抵除外力的作用力,由于壳体承受隔层的作用力被分布在壳体较多的地方,壳体所受的压强较小,从而可克服以往技术中由于作用力集中在壳体末端而容易对壳体末端造成破坏。于是,发明还提供了制造、安装容易的压头及其装配结构。

更好的是,上述方案中,作用杆进入并位于槽孔中,隔层末端刚好抵在压头作用件的上端。这样,可由隔层末端来提供抵除压头传递向上外力的作用,减轻连接杆所受的作用力。

更好的是,上述方案中,隔层上位于槽孔上方与连接杆下方之间预留有槽口,作用杆上位于与槽口对应的位置处有插板,作用杆进入并位于槽孔中,插板则刚好处于槽口处。于是,当作用件受到向左、右方向作用的外力时,插板与槽口的配合也可起到抵除左、右外力的作用,起到进一步加强压头的稳定。

图面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图1卷绕式装置壳体a与本体b分离的示意图;

图3是图1卷绕式装置中本体b一侧面的示意图;

图4是图1卷绕式装置中本体b另一侧面的示意图;

图5是图3本体b的c部放大图;

图6是图4本体b的d部放大图;

图7是图1卷绕式装置中送、收带轮、传动件以及芯带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图1卷绕式装置中压头与隔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卷绕式装置中压头装配在隔层的示意图;

图10是图1卷绕式装置中隔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本发明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五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第六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七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8是图1本发明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作出概述。

在图11-图17示出了本发明的七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均在壳体中设置隔层,隔层将杆部分为上层和下层,构成卷带腔室和基带腔室,分别供卷带和基带绕带分布使用。

在图11示出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头部中有隔层延伸部,送带轮和收带轮分别安装在头部中位于隔层延伸部的两侧;在图12-图17示出的其他六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头部中没有隔层延伸部,送带轮和收带轮也被安装在头部中。

在图11、图12、图14、图16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压头作用件的作用面与隔层处于同一平面;在图13、图15、图17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压头作用件的作用面与隔层构成垂直。

在图12、图13、图16、图17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送带轮与收带轮通过中间齿轮进行传动,送带轮与收带轮为同向转动;在图14、图15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送带轮与收带轮直接通过自身齿轮啮合传动,送带轮与收带轮为反向转动;在图11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送带轮通过传动件带动收带轮同向转动。

在图12、图13、图14、图15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送带轮位于内侧,收带轮位于外侧;在图16、图17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送带轮位于外侧,收带轮位于内侧;在图11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送带轮和送带轮位于同一轴上。

以上实施方式均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下面以本发明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作为例子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11,壳体a包括头部5、杆部6、隔层7以及移动盖8,隔层7装于杆部6和头部5中,且隔层7将头部5和杆部6均分为上下两层,构成送带轮腔室51、收带轮腔室52以及卷带腔室61、基带腔室62,头部5中悬置有供转动的轴53,轴53穿过隔层7的缺口75位于头部5的送带轮腔室51和收带轮腔室52中,送带轮2放置在送带轮腔室51中并安装在轴53上,收带轮4放置在收带轮腔室52中也安装在轴53上,送带轮2和收带轮4呈上下分布,隔层7中还悬置有转折杆74,转折杆74穿过隔层7而处于上下层中,可由转折杆74代替卷带转折杆和基带转折杆。

参照图7和图11,本体b中,芯带1可装在送带轮2的轮轴21外侧上,传动件3可通过其上部的伸出爪31插入于轮轴21内侧壁的壁柱21a间,使传动件3可跟随送带轮2一起转动,这样,送带轮2在转动释出芯带1的同时,将带动传动件3一起转动,而收带轮4则套入并贴紧在传动件3的轮轴32上,于是,传动件3可带动收带轮4也转动起来,并使收带轮4的转动方向与送带轮2的转动方向一致。

参照图3、图4、图5、图6和图11,芯带1自由端从送带轮2引出并绕过转折杆74,且芯带1自由端穿过卷带腔室61,芯带1自由端再经压头9而进入并穿过基带腔室62,且芯带1自由端再绕过转折杆74并装于收带轮4上。从图5和图6可以看出,芯带1在送带轮2系按照顺时针方向缠绕的,而芯带1在收带轮4上则系按逆时针方向缠绕,于是,送带轮2顺时针方向转动释出芯带1时,收带轮4也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卷起芯带1。另外,芯带1的涂改膜片系位于内侧,而基带位于外侧,这种卷绕方式的芯带1更适合于采用转折杆从外侧限定,不会对涂改膜片产生破坏或影响。

参照图8、图9、图10和图11,压头9的作用件91连接着一根作用杆92,作用杆92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带有弧形槽的部件93,作用件91的上下平面作为作用面,隔层7于末端沿自身长度方向上开有上方敞口的槽孔71,且隔层7上于槽孔71的上方悬着一根的连接杆72,隔层7上位于槽孔71上方与连接杆72下方之间预留有槽口73,作用杆92上位于与槽口73对应的位置处有插板94,压头9可通过部件93的弧形槽套于连接杆72上,并通过向下转动使作用杆92进入槽孔71中,当作用杆92进入槽孔71时,隔层7末端刚好抵在压头9的作用件91的上端,而插板94则进入隔层7的槽口73处,可由槽孔71、连接杆72以及槽口73向压头9提供抵除压作用件91传递的作用力,另外,压头作用件91的作用面与隔层7处于同一平面。

参照图1、图2和图11,压头9露出于杆部6末端;杆部6末端形成有一对u字型槽6a;移动盖8外侧面形成有一对壁缘8a,且移动盖8顶部开有敞口8b;移动盖8可部分套入杆部6末端,且由两壁缘8a分别进入两u字型槽6a中;由移动盖8在u字型槽6a中上下移动,可让压头9从敞口8b伸出或由移动盖8侧壁将压头9遮挡;同时,通过在杆部6末端内侧形成凸缘6b和移动盖8外侧形成两凹部8c和8d,由凸缘6b分别进入凹部8c和8d则可在使用或闲置两种状态中起到临时固定移动盖的作用。

参照图1、图2和图18,本体b插入杆部6中,其中间部分位于杆部6中并让压头9从杆部6末端开口伸出,由头部5末端与杆部6上端扣接而形成固定,另外,移动盖8则套入杆部6的末端处,由杆部6末端内侧的凸点6c位于移动盖8外侧的沟槽8e中,可起到限定的作用。

于是,获得了本发明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其他六种具体实施方式均可由自身附图结合参照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内容予以实现。

虽然,所有实施方式以修正带为例,但它们的结构同样均可适用于双面胶带等文具类产品,只是需要将压头改为适合于剥离双面胶带等的部件而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